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
液体导热系数的瞬态双热线测量
绝对热流法测试中:A)(L 12•|T T Q k Δ=(1.2)比较热流法测试中:SrefT T T k k ΔΔ+Δ=221(1.3)2)保护热流法导热仪:对于较大的、需要较高量程测试仪器的样品,可以使用保护热流法导热仪。
其测量原理几乎与普通的热流法导热仪相同。
不同之处是测量单元被保护加热器所包围,因此测量温度范围和导热系数范围更宽。
耐驰生产的TCA-446保护热流法导热分析仪样品的厚度为0.1mm 到20mm ,直径为50mm ,导热系数测试范围为0.1~10W/(m.K),测试精度为±4%,测试温度范围为-150℃至300℃。
图1.3保护热流法导热仪原理图Fig.1.3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guard heat-flow conductivity instrument1.2.2非稳态法瞬态法是一种不依赖于标准试件的直接测试方法,所测变量主要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现在采用的闪光热扩散法、周期热流法、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都属于非稳态法。
经典热线法的基本原理是Schieirmacher [5]于1888年提出的,1949年首先被Vander 和Van Drunen [6]用于液体导热系数的实验室测量。
现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类各向同性材料导热系数的工程测量。
近年,先后有德国、日本等国家制定了有关热线法测定导热系数的国家标准;在德国工业标准DIN51046第一部分(陶瓷材料和原料检验热线法测定温度1600℃以下,导热系数不大于2W/(m.k )的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后,PRE 组织将其接受为参考标准,随后作为正式标准颁布执行,并向ISO.TC33组织推荐作为ISO 标准,最重形成了ISO8894国际标准。
在我国,在1988年,建材部制定了用热线法测量物质热导率的国家标准:GB-10297-88“非金属材料热导率的测试方法——热线法。
”热线法是逐渐发展与完善的,对于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各向异性材料,经典热线法只能测出式样的两个主方向上的导热系数的几何平均值,面对各个方向上的导热系数的测量无能为力,针对这个问题,J.de.Boer[7]等人于1980年提出平行法,它是将测温热电偶丝平行布置在距热线15mm左右的地方。
用热线法测定粮食的导热系数
122010,No.7收稿日期:2010-01-28;修回日期:2010-06-03基金项目: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X0708作者简介:张来林(1955-),男,教授,粮油储藏技术与仓储工艺设计。
用热线法测定粮食的导热系数张来林1,李岩峰1,毛广卿1,曹 阳2,郭 漾3,朱庆芳1(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 2.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 3.郑州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1)摘 要:采用热线法测定了小麦、稻谷的导热系数。
室温条件下,小麦水分在719%~2014%的状态下,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11420~011627W/(m #e ),并且与水分呈正线性相关;温度在5196~33133e 时,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11336~011605W/(m #e )。
籼稻中优218水分在616%~2011%时,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10998~011223W/(m #e );广东早籼在6151~35103e 时,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10826~011166W/(m #e )。
不同品种粮食的导热系数不同,籼稻的导热系数大于粳稻的导热系数,但不同品种小麦的导热系数值变化范围不大。
关键词:粮食;热线法;导热系数中图分类号:T S2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10)07-0012-05Deter min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grain by ho-t wire methodABSTRACT:T he t hermal conduct ivity of wheat and paddy rice w as measured by hot -w ire met hod in this paper.U nder room temperat ure and wheat moist ure cont ent 7.9%~20.4%,the thermal conduct ivity changed w it hin the range of 0.1420~0.1627W/(m #e )and had a posit ive linear correlat ion w it h moist ure cont ent.At a t empera -t ure of 5.96~33.33e ,t he t hermal conductivit y changed within t he range of 0.1336~0.1605W/(m #e ).When t he moisture cont ent of milled long -grain nonglut inous rice Zhongyou 218was 6.6%~20.1%,thermal con -ductivity changed w ithin the range of 0.0998~0.1223W/(m #e ).When t he temperat ure of Guangdong early -season milled long -grain nonglutinous rice was 6.51~35.03e ,thermal conductivit y changed w it hin t he range of 0.0826~0.1166W/(m #e ).T hermal conduct ivities of the dif ferent kinds of grains w ere different:it was high -er in milled long -grain nonglutinous rice,but lower in japonica rice;how ever,it didn't change signif icant ly among dif ferent w heat variet ies.KEYWO RDS :grain;hot -wire met hod;thermal conductivity导热系数是粮堆的基本热物理特性之一,它表明粮食传递热量的能力,是研究粮堆通风降温、控制冷却时间、粮食干燥计算及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以及粮食储藏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等传热计算及干燥效率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1~2],也是粮食加工过程,如制粉、压榨、混合以及烘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计依据。
导热系数(热线法)检测方案
导热系数(热线法)检测方案1 检测方案目的本检测方案是为了规范非金属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热线法)的检测。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导热系数小于2W/(m·K)的各向同性均质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不适用于导电的非金属材料(如碳化硅)。
3 编制依据GB/T 10297-2015《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热线法》4 使用设备导热系数使用设备:热线法平板导热仪5 试验方法5.1 试验环境5.1.1 在室温下测定时,用隔热罩将试样与周围空间隔离,减少周围空气温度变化对试件的影响。
在高于或低于室温条件下测定时,试样与测量探头的组合体应放在加热炉或低温箱中。
5.2 样品制备5.2.1 试样为两块尺寸不小于40mm×80mm×114mm的互相叠合的长方体或为两块横断面直径不小于80mm,长度不小于114mm的半圆柱体叠合成的圆柱体;5.2.2 试样互相叠合的平面应平整,其不平度应小于0.2%,且不大于0.3 mm,以保证热线与试样及试样的两平面贴合良好。
对于致密、坚硬的试样,需在其叠合面上铣出沟槽,用来安放测量探头。
沟槽的宽度与深度必须与测量探头的热线和热电偶丝直径相适应。
用从被测量试样上取下的细粉末加少量的水调成粘结剂,将测量探头嵌粘在沟槽内,以保证良好的热接触。
粘好测量探头的试样,需经干燥后方能测试,有面层或表皮层的材料,应取芯料进行测量。
5.3 试样干燥处理欲测定干燥状态的导热系数,应将试件在烘箱中烘至恒重,然后用塑料袋密封放入干燥器内降至室温(一般需8h)。
待试件中内外温度均匀一致后,迅速取出,安装测定探头,在2h内完成测定工作。
5.3.1 粉末状和颗粒材料对粉末状和颗粒材料的测定,使用两个内部尺寸不小于80 mm×114 mm×40 mm的盒子。
其下层是一个带底的盒子,将待测材料装填到盒中,并与其上边沿平齐,然后将测量探头放在试样上。
上层的盒子与下层的内部尺寸相同,但无底。
热线法在导热系数测量中的应用
图 2 测量探头示 意图 Fig. 2 Scheme of measuring probe
34
物理测试
第 23 卷
/ ( W m- 1 K- 1 )
表 1 导热系数的 测量结果 Table 1 Measured thermal conductivity
1 热线法的测试原理
热线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实验材料中间, 放置一 根细长的金属加热丝( 即所谓的∀ 热线#) 。加热丝温
度升高的速度与实验材料的热物理参数有关。设实
验材料为均值、常物性、具有初始均匀温度的无限大
介质, 其导热系数为 、导温系数为 、比热为 c 、密
度为 !、金属加热丝为无限长的线热源。并且与 Z 轴重合, 热丝 单 位长 度 上 的加 热 功率 为 q。 当 时
3 用 O rigin 7. 0 处理分析数据
本实验数据处理的关键是直线拟合。最小二乘 法直线拟合是处理实验数据常用的方法, 主要内容 包括: ( 参数估计。 ) 评价变量的相关程度。 ∗ 估
计拟合变量以及直线方程参数的方差或标准差。 + 若被测量的是斜率与截距之比, 还应估计出比值的 标准差。一般来说, 全部计算上述内容的工作量较 大, 手工计算不仅繁琐, 且误差较大。
同时进行直线拟合, 求出拟 合直线的 斜率, 即得到
A , 就可以按式( 9) 计算出导热系数 。本实验采用
Or
ig
in
7.的值。
2 测试装置
热线法测定装置如图 1 所示, A、B 点距试样边 缘的距离最好在 10 mm 左右, 距测温热电偶的距离 应不小于 60 mm。电源 选用稳定的直流 稳流电源 ( 输出值的变化小于 0 3% ) ; 电流表和电 压表的精 度都为 1/ 1 000; 测温仪测量热线升温的分辨力不低 于 0 02 。测量探头由热线和焊在其上的热电偶 组成, 如图 2 所示。
测定气体导热系数
测定气体导热系数【实验目的】1.掌握低真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数显式电子真空计。
2.掌握用热线法测定气体导热系数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
3.学习应用“线性回归”和“外推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实验原理】1.“热线法”测量气体导热系数的原理1) 稳定温度场的建立由于T 1>T 2,容器中的待测气体必然形成一个沿径向分布的温度梯度,由于热传导,钨丝温度下降,本实验用热线恒温自动控制系统来维持钨丝温度恒为T 1。
这样,每秒钟由于气体热传导所耗散的热量就等于维持钨丝的温度恒为T 1时所消耗的电功率,从而维持测量室中温度梯度稳定。
故通过测量钨丝消耗的电功率来算出单位时间内热传导的热量。
T 22)由付里叶定律推导气体导热系数K 即气体导热系数。
其中l = 19.5 cm , r 1 = 0.0095 mm, r 2 = 7.5 mm . T 2近似等于室温,关键在于Q 与T 1怎么测定。
2) Q 与T 1的测定每秒钟通过气体圆柱面传输的热量Q 等于钨丝所耗散的电功率,即 UI W Q ==对于一定长度为l 的钨丝而言,其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为: 001)(273R R R T α-+= 。
R 0=37.2 Ω,是零度时的电阻值;R=U/I 为实验测量。
13101.5--⨯=C α2.二项修正1)热辐射以及联接钨丝两端的电极棒的传热损失的修正。
2)测量在低气压(133.3帕~1333帕)条件下进行,低气压气体导热系数K 低 与压强P 下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中的K 低和K 可以用Q 低和Q 来代替3.作图法外推求Q 以1/P 为横坐标,1/Q 低为纵坐标作图,所得到的实验曲线将近似为一直线,此直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即为1/Q【实验内容】1. 熟悉实验装置,选择合适的热线温度外推法求Q1)对照实验装置图熟悉气体导热系数测定仪的基本结构,特别注意三通Ⅰ和三通Ⅱ的旋转操作。
2)校准电子真空计。
3)调节热线的恒温温度T1 (钨丝电阻值为90~100Ω左右) 2.测量钨丝热辐射与电极棒传热耗散的电功率W真空1)预抽真空2)测量W真空在真空度约0.1333帕(或10-3 乇)时测出热线两端的电压U真空及流过它的电流I真空,通过计算得W真空。
凝胶导热系数测试方法
凝胶导热系数测试方法
凝胶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线法。
通过添加金属针作为温度传感器,使用激光
功率计来测量热量传递,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测定材料在特定方向上的电导率。
如果热凝胶被用作散热器或电子设备的冷却剂时,可以使用此方法测试其导热性能。
2.面接触传热仪。
根据对流传热的经验公式,在氮氛条
件下控制平板间腔体的总发热量与上板接点面区域的流量相等,以保持上下板的恒温。
3.DSC(差示扫描热量分析)。
这是一种常用的表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和相关转变的方法,从而间接获得材料的热传导值。
此外,还有石英晶体振动模式改变的热膨胀实验、通过有限元模拟技术进行分析预测等方法。
以上仅供参考。
平行热线法在电热管导热系数测量中的应用
平行热线法在电热管导热系数测量中的应用1. 引言1.1 引言导热系数是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电热管这种较为常见的热传导装置而言,其导热系数的准确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平行热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导热系数测量方法,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在电热管导热系数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对平行热线法和电热管导热系数测量原理的介绍,探讨平行热线法在电热管导热系数测量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展示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电热管导热性能的特点,帮助我们在工程实践中更好地设计和选择合适的电热管,提高热传导效率,提升设备性能。
最终,我们将在结论中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平行热线法简介平行热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导热系数测量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在导热样品上产生一对平行热线,通过测量热线之间的温度差和导热样品的几何参数,可以计算出导热系数。
这种方法在实验上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中。
在平行热线法中,热线通常由金属电阻丝或半导体材料制成,通过电流加热来产生热源。
热线的长度和直径决定了热源的大小和形状,而热线之间的距离则影响了热量传递的路径和速度。
通过精确控制这些参数,可以实现对导热系数的准确测量。
除了导热系数的测量,平行热线法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和热阻的变化规律。
通过分析热线间的温度分布和热传导路径,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导热机制和热阻的影响因素,为材料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2.2 电热管导热系数测量原理电热管导热系数测量原理是通过平行热线法来实现的。
在进行测量前,首先需要了解导热系数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温度梯度为单位长度时,导热物质内热量通过的能力。
电热管导热系数测量原理是利用电热管在通电时产生热量,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来计算导热系数。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将电热管放置在被测物质中,通电使其发热。
热线法测导热系数原理
热线法测导热系数原理导热系数是描述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材料在单位时间内传导热量的能力。
为了准确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其中热线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测量方法。
热线法是通过在材料中引入一个加热元件和一个测温元件,利用热传导原理来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具体而言,热线法通过在材料中夹入一个细长的电热丝或热电偶作为加热元件,然后再夹入一个测量温度的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
当电热丝通电时,会在材料中产生一条热线,热量会沿着热线方向传导,并逐渐散布到周围的材料中。
在热线法测量中,首先需要根据热传导原理建立热传导方程。
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热量在导热体中的传导可以用傅立叶热传导方程来描述。
傅立叶热传导方程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其中包含了导热系数、温度分布和热源分布等物理量。
通过求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具体的温度分布情况。
为了简化热传导方程的求解过程,热线法通常采用一维传热假设。
在一维传热假设下,假设材料的导热性能沿热线方向是均匀的,即导热系数在整个材料中是恒定的。
这样,热传导方程可以简化为一维热传导方程,进一步简化了求解的过程。
根据热线法的原理,当电热丝通电后,测温热电偶可以测量到热线附近的温度变化。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可以得到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梯度。
根据热传导方程,温度梯度与导热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测量温度梯度和施加的电热丝功率,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导热系数。
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实验条件的控制。
首先,加热元件和测温元件的位置应该合理选择,以确保能够准确测量到材料表面处的温度梯度。
其次,加热功率的选择也需要合适,过高的功率可能导致材料的温度过高,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控制。
总结起来,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的原理是利用热传导原理,在材料中引入加热元件和测温元件,通过测量温度梯度和施加的功率来计算导热系数。
利用瞬态热线法测量固体导热系数_李丽新
利用瞬态热线法测量固体导热系数摘要:在利用瞬态热丝法测量固体与流体导热系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固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提出了既有理论意义又包含了测量参数、既严格又简便的新表达式;分析与定量计算了模型误差、截断误差、热阻误差、热容忽视误差及测量系统的合成误差;并指出了减小误差的措施。
在实验研究中,建立了试件测试台和自动化参数采集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测控系统。
测量结果表明,所测得的3种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值与文献参照值相差约5%。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 引 言导热系数 是各种物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物性参数。
通常,物体的导热系数都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按实验的导热过程宏观特性来区分,测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稳态法和瞬态法。
其中瞬态法具有实验时间短、测定速度快、准确而且无需测量试件导热量的优点。
瞬态热线法是瞬态法的一种,由于它更快捷、准确和方便,故早在二十世纪30至60年代间就被用来测量液体及某些气体的导热系数[1~2]。
二十世纪80年代,文献[3]将该方法用于测量流体和某些固体的导热系数。
作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实施本方法的具体装备,并在理论上研究了更准确、简明的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和误差的定量分析与计算,以推广本方法的实际应用。
2 测量原理将一根直径很小的金属导线置于初温为T0的试件物体中间,然后通电加热,其热流q=I2R(I为电流,R为电阻)。
于是在被测试件中形成了以加热导线为轴心的长圆柱体瞬态温度场。
该方法就是根据导热逆(反)问题原理,利用所测得的温度值T反算试件的导热系数。
当热扩散系数a为常数且忽略热流沿加热导线的轴向传播时,该定解问题的数学表达式[5,6]为T=a2Tr2+1rTr, >0,0<r<(1-1)=0, T(r,0)=T0(1-2) r=r0, >0,q=-2 r0Tr=const(1-3)式中:a= ( c p),其中c p、 分别为试件的比热和密度;r为圆柱坐标系的径向坐标值,r0为导线表面处径向坐标值。
用热线法测定粮食的导热系数
U n e o m e p r t r n e tm o s u e c n e t7 9 ~ 2 . ,t he ma o d c i iy c a g d w ih n t h d r r o t m e a u e a d wh a it r o t n . O 4 he t r lc n u tv t h n e t i h
0 0 2 6 0 1 6 6w / m ・℃ ).Th r l o d c ii e f h i e e t id f r i s r i e e t i wa ih . 8 ~ . 1 ( e ma e n u t t s edf r n n so an edf r n : t sh g — v i o t f k g we f e l d ln — r i o g u io sr e u o ri a o ia r e o v r tdd ' c a g i nf a t mo g ri mi e g g an n n l t u i ,b tlwe n j p n c i ;h we e ,i int h n e sg i c n l a n n l o n c c i y
技 有 限公 司 , 南 郑 州 Nhomakorabea 4 00 ) 5 0 1
40 5 ; .国家 粮食 局科 学 研 究 院 , 京 10 3 ; .郑 州 同创 科 50 2 2 北 007 3
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量
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量用热线法测量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国家对此制定了标准——“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热线法”(GB/T 10297-1998)。
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在匀质均温的物体内部放置一电阻丝,即热线,对其以恒定功率加热时,热线及其附近试样的温度将随时间变化。
根据时间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可以确定该试样的导热系数。
[1]试样热线 图1、热线法测定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原理示意图[原理简述]由热传导理论[2]可知,恒定功率的热线对匀质物体进行热传导时,可以用一维柱坐标系的热传导方程对物体的温度场进行描述:r r rt ∂∂+∂∂=∂∂θθθα1122(1) 边界条件为:00=r θ(t =0,r ≥0),0=∞r θ(t >0,r =∞),const.π0=∂∂−==r r q θλ(t >0,r =0)[3] (2)根据热传导方程和边界条件得到解为:t teq ttr r td π4042∫−=αλθ(3)其中各物理量含义为,t :热线的加热时间,单位为s ;r :距热线的距离,单位为m ;q :热线单位长度的加热功率,单位为W/m ;t r θ:加热时间t ,距离热线距离r 处的温升,单位为K ;α:试样的热扩散率,单位为m 2/s ;λ:试样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 ·K ),对于非金属固体材料,该系数一般小于2 W/(m ·K )。
假设t r α42→0,即r →0或αt →∞,利用Euler 公式,忽略展开后二次项以后的各项。
如果在不同时间t 1、t 2,测的同一点r 处的温升为1t r θ、2t r θ,则:12ln π412t t qt t r r λθθ=− (4) 根据(4)可以得到试样的导热系数()()12121212ln πL 4ln π4tt t t r r r r t t IU t t q θθθθλ−=−=[4](5)(5)式中,I 、U 分别热线的通电电流(单位为A )和电压(单位为V ),L 为有效加热长度(单位为m )。
导热系数测试原理
导热系数测试原理导热系数是衡量物质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其测试原理有多种。
本文将对其中常见的几种测试原理进行介绍,包括稳态法、非稳态法、热线法、保护热流法和瞬态热平面法。
一、稳态法稳态法是最经典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其原理基于热传导的稳态条件。
在该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分布达到稳定状态,不再随时间变化。
测试时,将样品置于两个平行的加热元件之间,通过加热元件对样品进行加热。
当热量在样品内部传导达到稳态时,测量加热元件的温差和传热面积,并根据傅里叶定律计算导热系数。
稳态法的优点是原理简单、准确度高,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导热系数测试。
二、非稳态法非稳态法与稳态法不同,其基于热传导的非稳态条件。
在非稳态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
非稳态法测试时,通过对样品进行快速加热或冷却,使样品内部的温度分布处于动态变化状态。
通过测量样品内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导热系数。
非稳态法的优点是测试时间短、对样品尺寸要求低,适用于某些难以达到稳态条件的材料。
三、热线法热线法是一种特殊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其原理基于一维导热模型。
测试时,将一根细长的热线(通常是镍或铂)置于待测样品中,并对其通电加热。
热线与样品之间发生热交换,导致热线温度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热线的电阻变化和加热电流,结合热线的几何尺寸和材料属性,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的导热系数。
热线法的优点是测试精度高、对样品尺寸要求低,适用于薄膜和纤维等细小样品的导热系数测试。
四、保护热流法保护热流法是一种适用于测量松散颗粒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
其原理是将待测样品填充在一个容器中,并在容器的底部放置加热元件。
通过测量加热元件的温差和传热面积,结合传热方程和已知的热物性参数(如颗粒密度和比热容),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导热系数。
保护热流法的优点是可以测量松散颗粒材料的导热系数,且测试操作相对简单。
五、瞬态热平面法瞬态热平面法是一种利用激光脉冲瞬时加热样品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
热线法测量润滑油的导热系数
热线法测量润滑油的导热系数
相比于固体,由于容易发生自然对流,液体的导热系数更难测量。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测量液体导热系数最好的方法为瞬态热线法。
TC3000L系列热线法导热系数仪专门针对液体导热系数的高精度测量,测量时间一般为1~2秒,可用于高精度测量气体和液体的导热系数,配合环境模块、压力模块等,其可以测量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240~470K和0~20 MPa。
利用TC3010L导热系数仪及相关环境模块,研究了某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其中,中温-30~120度温区,采用中温液体环境模块和C3060高精度循环浴;高温100~200度温区,采用高温液体环境模块测量;同时,为了进行比较和验证,高温区与中温区测量点有重合(80度)。
采用升温测试,升温过程中注意阀门的开启,按照正常测试条件进行,获得如下实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温度的升高,润滑油的导热性能降低。
图1 某润滑油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
测量气体导热系数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Biblioteka :1、拟定数据记录表,记录每次测量的电压(V),电流 (A)和压强 (Pa )值。 2、数据处理: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思考题:
1、开启或停止真空泵之前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使用电子式真空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要先测量低气压下气体的传热数据,再用外 推法去求常压下的 气体的导热系数? 4、为何要测量真空条件下钨丝耗散的电功率? 5、为何要避免系统一边进气一边抽气?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实验原理:
“热线法”测量气体导热系数 “热线法”是在阳平中插入一根热线。测试时,在热线上施加一 个恒定的加热功率,使其温度上升。测量热线本身或平行于热线的 一定距离上的温度随时间上升的关系。由于被测材料的导热性能决 定这一关系,由此可得到材料的导热系数。 本实验将待测气体充入沿轴线方向装有一根钨丝的圆柱形容器内, 该容器称为测量室;并给钨丝提供一定的电流使其温度为T1,设容 器内壁的温度近似为室温T2。由于T1>T2,容器中的待测气体必 然形成一个沿径向分布的温度梯度,本实验用热线恒温自动控制系 统来维持恒定的径向分布温度场。这样,每秒钟由于气体热传导所 耗散的热量就等于维持钨丝的温度恒为T1时所消耗的电功率。不同 气体的导热性能不同,维持钨丝温度恒为T1所消耗的电功率也不同, 因而可以通过测量钨丝消耗的电功率来求得待测气体的导热系数。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假设钨丝的半径为R1,测量室的内半径为R2,钨丝的温度为T1, 长度为L,室温为T2。距热源钨丝R处取一薄层圆筒状气体层设其厚 度为dR,长为L内外圆柱面的温度差为dT,没秒钟通过该柱面传输 的热量为Q,根据傅立叶定律有 Q=-KdT/ dR*S=-KdT/ dR*2∏RL 得K=Q/2∏RL*ln(R2/R1)/T1-T2其中K就是要求的气体导热 系数。上式中L,R1,R2为仪器常数测量室内壁温度T2可近似的看 作室温。钨丝的温度恒定为T1,则没秒钟通过气体圆柱面传输的热 量Q就等于钨丝所耗散的电功率,而电功率为:Q=W=U*I,其中 U、I分别为加在钨丝上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材料电阻率与温度的关 系,便可通过测量钨丝的而求出它的温度T1。
圆柱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方法
圆柱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方法
圆柱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方法通常采用稳态热线法或瞬态热线法。
稳态热线法是通过在试样表面放置一根稳定的热丝,给热丝通电使其升温,热丝向试样传热,通过测量热丝和试样的温度差以及热丝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计算得到试样的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则是通过快速加热热丝,使热丝温度瞬间达到设定值,然后断电停止加热,通过测量热丝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得到试样的导热系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将圆柱电池放置在测试台上,并固定好。
2. 在电池表面放置一根直径为0.5mm左右的铂丝作为热线。
3. 通过电源给热线供电,使其温度升高到设定值。
4. 通过热电偶测量热线和电池表面的温度差。
5. 记录下热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圆柱电池的导热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测试时要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此外,为了保证测试精度,应选择合适的测试参数和设备,并进行多次重复测试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温度和纤维状态对热线法导热系数测试的影响
me t h o d wa s u s e d t o t e s t f i b e r h e a t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f a c t o r wa s d i s c u s s e d . He a t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f a c t o r o f c a r b o n f i b e r , b a — s a l t f i b e r , a r a mi d f i b e r , p o l y s u l f o n a mi d e f i b e r a n d c a r b o n f a b r i c a t d i f f e r e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s we r e t e s t e d o n c o n d i t i o n t h a t f i b e r o r i e n t a t i o n wa s p a r a l l e l a n d v e r t i c a l wi t h h o t — wi r e d i r e c t i o n . T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h e a t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f a c t o r o f f i b e r r i s e s a s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i n t e s t t e mp e r a t u r e r a n g e .He a t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f a c t o r i s e f f e c t e d g r e a t l y b y f i b e r o r i e n t a t i o n . Th e h e a t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f a c t o r t e s t e d i n v e r t i c a l i s l a r g e r t h a n t h a t t e s t e d i n p a r a l l e 1 . Wh e n h o t — wi r e i s p a r a l l e l wi t h wa r p, h e a t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f a c t o r o f c a r b o n f a b r i c i s e f f e c t e d b y we f t d e n s i t y wi t h i n c e r t a i n t e s t i n g t e mp e r a t u r e r a n g e . I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h e a t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f a c t o r t e s t e d b y h o t — wi r e me t h o d i s r e l a t — e d wi t h t e s t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f a b r i c d e n s i t y . Ke y Wo r d s Ho t — wi r e Me t h o d , He a t Co n d u c t i v i t y F a c t o r , Or i e n t a t i o n , Te mp e r a t u r e , F a b r i c Ti g h t n e s s
瞬态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及误差分析
测 量导 热系 数 。 根 据式 (0 得 出 了导 热系数 k 热线 温度 T及 时 间 1) 与
式 中 ,, 欧拉 常数 ( )是 其值 为 05717 ) . 25 … 。当线 源 7
【( + ・ I 毫 】 n )
斜 率 , 么导 热 系数就 可 以确 定 。本 实 验 中 , 热 丝 ( 那 将 电
式中, C=ep ) 。如 果 线 源 的半 径 足 够 小 以至 于 x(, ) 式 () 8 右边 括号 内第 二 项 比 △ (o t 的 0 O %还 要 小 , r, ) .1
A ( ) ( ) o 一 T 州 = 州 一T = E( l一 ) () 6
E。 为指数 积 分 , ( ) 由下式 求 得 :
E :。 : yl+ X l) f ( 孚 一— 02 似 ()
一
( 两 根热 线 端 部 效 应 相 抵 正 好 弥 补 了这 个 不 足 。本 实 验 7 )
的原 理 分 析 。
关键词 : 热扩散 ; 热线
1 瞬 态热 线 法原 理
一
根 无 限长 的 、 直 的具 有 无 限大 导 热 系 数 和热 容 垂
△( n r 0 = ( )
对上 式两 边进行 微 分得 : 后=
() 9
量为 零 的线源 竖 直插 入 液 体 中 , 体 和 线 源 在 初 始 时 刻 液 处于 热平衡 , 衡 温 度 为 % , 突然 给线 源加 恒 定 的 热 平 当
r 。 一 o =0 () 5 口 为液体 的热 扩散 系 数 , 2s t m / ; 为线 热源 加 热 开 始
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导热系数是描述物质传热性能的物理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平板法:将待测物质制成平板样品,在样品两侧施加一个恒定的温度差,通过测量样品两侧的温度分布来计算导热系数。
2. 热线法:通过将一根加热丝放入待测物质中,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以恒定功率加热,同时测量加热丝的温度和待测物质的温度分布,从而计算导热系数。
3. 横向热流法:将待测物质制成长方体样品,样品两侧施加不同温度的热源,通过测量样品两侧的热流量和温度差来计算导热系数。
4. 热平衡法:将待测物质制成试样,放置在稳定的温度环境中,测量试样的表面温度,根据表面温度的变化率和试样的尺寸参数来计算导热系数。
5. 热梯度法:简单地说就是测量物质中的温度差别,通过测量物质内部的温度梯度和加热面的功率,来计算导热系数。
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样品特点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以获得准确的导热系数数值。
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方法来推算导热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1.导热系数测定原理热物性是物质在受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属性一般都用宏观的方法研究与测热物性测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人为地安排一个热过程,然后对热过程进行测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温度、时间、长度、质量、电流、电压等,再根据一关系式计算出热物性,因而热物性测定属于间接测定。
导热系数是物质重要物性参数,其测定方法的研究是通过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根据热量传递理行数学分析,导出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误差,指导改进试验方案的设计和提高导热系数测定值的精度[1]。
对所有材料而言,凡是能为下式(傅立叶导热方程式)的特解提供所需边界条件的任何仪器,都可测定导热系数。
式中,ρ为密度,c 为比热容,z y x λλλ、、分别对应x 、y 、z 方向上的导热系数。
对于各向同性的介质,方程简化为由推测的温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函数关系计算出热扩散率,然后再根据热容确定导热系数λ。
对于各种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概括起来就是确定一个导热过程的物理模型,并导出描述这一过程规律的微分方程,求在一定单值条件下微分方程的解,在实验中要满足这些条件,最后将测量结果带入微分方程的解中,进而求得微分方程中的物性参数λ的值。
2 导热系数测定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各种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很大,其变化范围从与已知气体一样低的数值到比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几个数量级。
对于高电导率余属,可以观测到其导热系数是相当之高。
因而在实际导热系数λ的测试研究中,必须应用各种极为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各种不同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
由于物理模型、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的不同,有许多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如果按照热流状态分,可分为稳态法和非稳态两大类,也有两者结合的综合法,详述如下。
稳态法是在待测试样上温度分布达到稳定后进行实验测量,其分析的出发点是稳态导热微分方程。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实验公式简单,实验时间长,需要测量热流量和若干点的温度。
在稳态法中将直接测量热流量的方法称为绝对法,通过测量参比试样的温度梯度,间接测定热流量的方法称为比较法。
比较通用的导热系数测定方法有如下几种在稳态法测试导热系数的方法中,线性热流式和径向热流式设备适合应用于低导热性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直接电加热法适用于金属和其他导电性能较好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
非稳态法在实验测量中,试样内的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化。
通常是在试样的某一部分施加持续的或周期变化的热流,而在试样地另一部分测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即温度的响应,进而测出试样的热扩散率(即导温系数a),若已知材料的比热,可进一步算出导热系数 。
用于测定导热系数的非稳态法主要有瞬态热丝法、热探针法及准稳态法。
非稳态法中的热线法、探针法以及脉冲式测试方法,亦适用于低导热性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
上面介绍了在稳态和非稳态热工状况下热物性的测试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由一次实验测得任何一个热参数,如需知一系列物性数据,就必须用两个或若干测试装置的组合来得到所求参数,对于这样一种实验,制造时难保持相同性能、误差大、测量费时,这是单纯稳态和非稳态方法所不能解决的。
因此提出了一种综合法,即在一个实验装置上用一个试样进行一次实验,就可同时获得若干热物性。
若一种方法即涉及稳态热工状况的导热过程,又涉及非稳态下的导热过程,此法亦可称为综合法。
它可以给出热物性、被测物质性质的最完整表示,并可缩短实验时间。
综合法的理论基础可以是非稳态导热初始阶段理论和主要阶段理论,可以是这两个阶段理论的综合,也可是稳态热工状况下的导热过程理论。
各类测定方法的优劣和各种测定装置的可靠性、准确性的比较和判定,以其对标准样的测定结果为依据。
下表中列出了几种典型的测试方法的应用范围与特点。
3 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3.1 原理热线丝法属于非稳态导热系数测试法。
其中热线法包括十字热线法和平行热线法。
平行热线法是国际上一种先进的测试热导率的方法,其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是测试含炭耐火材料热导率的最佳选择[2]。
1988年国家建材部制定了测量物质热导率的国家标准《GB-10297-88非金属材料热导率的测试法--热线法》,按照此标准,热线法适用于导热系数小于2w/m·k 的各向同性均质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测定[3]。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不但需要精度的仪器,还要利用多点测试数据线性回归法来处理热线法的测试数据。
热线法测试导热系数的基本原理是,一根细长的金属丝埋在初始温度分布均匀的试样内部,突然在金属丝两端加上电压后,金属丝温度升高,其温升速率与试样的导热性能有关。
如试样导热系数小,热量就不容易散掉,金属丝温度升得又高又快相反,试样导热系数大,则金属丝温度升得小而慢。
热线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建立起来得。
在线热源的加热作用下,整块模型的温度场是以线热源为轴线对称分布的,因而可以用圆柱体导热微分方程来描述在瞬息热源作用下此热源模型内的温度响应,即描述这一导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式中, 为密度,c为比热容。
设在t=0,r=0处单位长度上瞬时释放的热量为q(j/m),则方程的解,即试样内的温度分布为:如果金属加热丝接通电源后一直以连续恒定功率加热到某一时刻,这时试样内的温度分布即上式由到的积分,即下式上式对求导得到下式:对于金属丝本身(r=0)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由上式看出T(r,t)与lnt成线性关系。
实验时测量金属加热丝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将数据标在半对数坐标纸上,根据曲线线性段的斜率,代入上式就可算出导热系数。
或者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将T对自变量lnt作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求得下式根据此式可以计算出导热系数λ。
3.2 测试流程与方法3.2.1实验设备(1)实验架;(2)热线(mm 2.0φ的康铜丝);(3)热电偶丝(.1mm 0φ的NiCr-NiSi 偶丝);(4)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JWY-45型,其输出变化值应小于0.5%;(5)数字检测表:7151型,可用来测量热电偶输出的毫伏信号以及热丝两端的电阻、电压,其精度为1/1000;(6)用于隔热的橡胶板垫块。
3.2.2测试装置及流程实验中,康铜电阻丝的中央横向焊接着镍铬一镍硅热电偶,如下图所示,这种结构即称为“交叉热线”或“十字热线”。
按上图中热丝与热电偶的分布,在试样上挖出可埋置热丝的沟槽,将焊接好的热丝和热电偶涂上绝缘材料,烘干后埋入沟槽。
然后按垫块、被测物、热电偶、被测物及垫块的顺序放在试样架上,按照左图连接好电路,准备实验。
实验前对万用表进行调零,打开电源,每隔一分钟记录热电偶的毫伏信号,记录15次,同时测试电路中的电流,施加在热丝两端的电压及热丝的电阻值。
测试的电压值转换成对应的温度值T ,按照原理,对时间的导数与温度进行曲线拟合,再计算求解得到导热系数λ。
3.3 测试结果与讨论3.3.1结果讨论热线法的测试过程中,对于某个确定的试样,热线处温升与时间的导数lnt 成线性关系,在有效测试时间内取得多个数据,拟合计算后可求导热系数。
现将几种工程常用材料的测试求解结果列举如下:在文献[4][4]中查得玻璃和木块得导热系数范围分别为0.7~1.04w/m ·k 、0.06~0.21 w/m ·k ,还查得橡胶板的导热系数在0.4~2 w/m ·k 之间,大理石则根据质地的不同而变化。
在测试过程中还发现,不同厚度的玻璃其结果不一致。
对不同厚度的玻璃进行测试,厚度分别为,、、m 102.91m 104.41m 106.902-2-2-⨯⨯⨯导热系数λ的测定结果如下表:导热系数入加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查得建筑用窗玻璃的导热系数在常温下为0.76 w/m ·k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厚度的玻璃测试结果不一致,与标准值之间也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玻璃厚度达不到理想的无限大模型带来的误差。
3.3.2误差分析热线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的非稳态方法,其测试求解导热系数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误差,主要有测试误差和数据处理误差这两方面。
其中测试误差包括主观误差和系统设备误差。
由于本实验采取的是传统的人工测量手法,必然带来计时偏差和读数方面的误差,包括电流、电压、电阻及毫伏信号的读数误差。
针对此误差可引进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用计算机控制导热系数的测量系统,集计时、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结果输出于一体。
已有学者研制出动态热线法测量系统,该系统测量的全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且可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气压条件下测量材料的热导率[5]。
系统设备误差则包含电源、数字检测表、材料本身、热电偶和热丝等带来的误差。
由稳压电源提供的恒流,其输出精度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原因,在文献[6]中采用精密低噪声缓冲式基准恒流源,其输出精度可以达到0.3%;数字检测表的准确度也会产生一定的测温误差,因为热电偶的输出信号较小,要提高测量精度必须要有一个高稳定、低噪声、抗干扰能力强的前置放大器,此文献中选用了高精度运放G7650,且在运放的输出两端加一个RC 低通滤波器,可消除高频干扰。
测量仪表若不能即使跟踪被测物体的温度变化亦会引起误差,测量电路电阻发生改变、热电偶的材质不均匀、热电偶的特性(成分、微观结构及残余应力等)、标准热电偶的传递性质也会引起误差。
被测材料本身若不能满足“无限大”要求,即在测试过程中模型的上下表面的温度已经变化,就不符合计算原理,求解的结果必然有误差。
每种测温方法都会产生一定的测量误差,本实验中热电偶的引入会带来额外的导热损失,造成热丝与热电偶接点处局部温度的降低。
当热电偶与热丝的热物性参数比较接近时,热电偶与热丝联接点处测量到的温升与没有引入热电偶时热线的温升近似有以下关系显然,热偶丝的半径越小,测量到的温升越接近热线的真实温升,当选用较粗的偶丝时,必须进行修正,以保证最后估计出的热参数数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7]。
此外,热线法中的线热源理论基础是无限细长的热源,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只要热线满足一定的长径比,可视为无限长热源,这样不会引起太大的误差。
在ISO8894-2中规定,选用长200310-⨯m ,直径0.33-10⨯m 的热线,这时比率200:0.3=667:1,由此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热电偶的直径对导热系数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无论DIN 标准、PRE 标准还是ISO 标准均规定了热电偶的直径不能大于热线的直径[8]。
热线和热电偶的埋置关系对导热系数的测定也有影响,它们在上下试块中必须对称埋置,这样热流亦对称,测得结果才能准确。
热线法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是依据下式计算导热系数的测试结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实验的导热系数比较大(如金属材料),而热线的功率又难以相应的增大,试样的温升会很小,对于精度确定的温度测量仪器来说,对(21T T -)的测量会引起较大的误差由于外界信号的干扰,可能会引起试样温升的偶然波动,此时的测试数据会带来误差也有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对取样区间选取不当引起的误差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导热系数λ的求解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