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 导学案-答案版 尹良续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一些特殊句式等。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正确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
司马迁20岁时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史记》。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其中,“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叙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
作者常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
司马迁自述其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曾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楚汉之争简介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第一课时导学案参考答案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告密)说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 如今入了关,不拿什么财物,也不迷恋 女色,看来他的野心不小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见面
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 ⑤踞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 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 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 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明天不可以不早些来向项王道歉
4.译文中作者引用苻坚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 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典题训练参考答案
2.翻译下列语句。
①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人人感到像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②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有高出世人的才能,必定有不 合时宜的忧虑 ③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像贾生这样的人,在立身行事方面 也应该谨慎啊
3.“孝文皇帝初立”后“闻”的具 体内容是什么?
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表明项羽对实力、功劳和身份 地位都不如他的刘邦的愤怒;精到 地刻画出项羽火爆汉子的形象特征。
③第2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 发展有什么作用? “项伯夜访”,使一触即发的矛 盾出现了转机;“张良献策”,是情 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有被动转为 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 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莫不由此而生。
3、思考与探究
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 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
两件事:一件是“无伤告密”,是 矛盾的“导火线”,故事得以“开 端”;一件是“范增进言”,推波 助澜,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 速发展。
鸿门宴导学案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答案《学案一》答案;故事情节:本文中心:鸿门宴本文线索:杀不杀刘邦本文顺序:时间顺序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开端:宴前交代鸿门宴的由来:无伤告密亚父定计夜访张良刘邦定策项伯说情高潮:宴中宴上的斗争:沛公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结局:宴后宴后余事: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
全文情节五起五落,张弛有效,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如下文所示:密项玦项剑项帐项谢沛告伯举羽舞羽闯王留公伤夜增不庄翼哙款良诛无访范应项蔽樊待张奸写作特色:全文情节五起五落,张弛有效,波澜起伏《学案二》答案:一.通假字①距─拒,内─纳②要─邀③倍─背④蚤─早⑤郤─隙⑥不—否二.一词多义1.故:①故旧、交情②因此③特意2.去: ①距离离去②离开3.如:①如②比、及 ③到、往、去 ④顺、随 ⑤如果、假如 ⑥动词,好像 ⑦或、或者 ⑧至于 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⑩往,到……去 ⑾比得上4. 然 :①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然而③这样5.为 ①任,做②替,给③被④制定⑤处理对付⑥作为⑦是⑧句末语气词6.之:①到②代词,这③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结构助词,的⑤助词,衬字,无义7.且:①将②尚且③况且三.古今异义词①.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②.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因果的连词③.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④.再: 古:两次 今:第二次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王:为王、称王,动词②目:使眼色,动词③刑:施加肉刑,动词④道:取道,动词2.形容词作动词:⑤善:友善、交好,动词3.意动、使动:⑥王:为王,称王,意动⑦从:使……跟从即带领4.名词作状语:⑧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⑨翼:像鸟用翅膀五、指出下列各句文言句式,并翻译1.被动句:①—③2.状语后置句:④—⑦3.宾语前置句:⑧—六,巩固提升1.D。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3、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探讨“鸿门宴”上双方斗争的实质,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
2、难点(1)理解“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2)从项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介绍“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 206 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其中以项羽和刘邦的势力最为强大。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随后率诸侯军入关。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并且占有了秦宫的珍宝。
项羽大怒,决定第二天攻打刘邦。
刘邦得知后,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谢罪。
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在鸿门举行。
四、课文解读1、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沛公欲王关中()飨士卒()鲰生()卮酒()玉玦()瞋目()目眦尽裂()按剑而跽()参乘()彘肩()啖之()刀俎()(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沛公已去,间至军中()2、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着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定稿)【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 )酒郤( )鲰( )生玉玦( )目眦()跽( ) 戮()力参乘( )( ) 刀俎()啖()樊哙()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籍何以至此( )(2)得复见将军于此()(3)亚父者,范增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我持白璧一双 ( )(7)沛公安在(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导学案 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课前预习案1.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鲰.生()卮.酒()玉玦.()目眦.()嗔.目()戮.力()参乘..()彘.肩()啖.之()刀俎.()樊哙.()杯杓.( ) 砧.板()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3.下列句子都有省略,指出省略的词语。
(1)项王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5)沛公欲王关中(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7)竖子不足与谋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指出它的古今意义。
(1)山东(2)非常(3)河北(4)河南(5)细说(6)婚姻5、一词多义,解释加线词的含义。
(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2)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听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珍宝尽有之。
(5)奉沛公奉卮酒为寿再拜奉大将军足下(6)为使子婴为相。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军中无以为乐。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课内探究案一、翻译下面句子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4、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鸿门宴导学案及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分析项羽,刘邦的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提示。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及细微环节描写,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探讨法【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闻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倒戈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闻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领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实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稳逃席为主要冲突绽开。
3、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刀俎〔〕啖〔〕樊哙〔〕【课堂学习】一、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2、指出下面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完整版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着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课时答案版
制作人:《鸿门宴》导学案备课组长: 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教学重点】1、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
2、能够翻译重点语句【教学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讨论法2、背景简介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3、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xi a ng)士卒美姬(j i )卮(zh i )酒郤(x i)鲰(z ou )生玉玦(ju e )目眦(z 1 )跽(j 1 )戮(I u )力参乘(c an)( sh ng )刀俎(z u )啖(d n)樊哙(ku c i )第一课时一、导课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体会刘邦和项羽两首诗歌的不同。
二、自主探究1、作者简介《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三、分组交流研读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一、二自然段。
2、标注重要词意。
3、讨论每段大意。
四、精析点拨第一段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
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夏阳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 《鸿门宴》导学案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答案【自主学习】(二)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距①关,毋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1.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三)词类活用指出加粗字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含义: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作动词,称王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5.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四)特殊句式根据所提示的特殊句式类型,翻译下列句子:1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这是天子的云气啊(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3)此亡秦之续耳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2、省略句:(1)沛公军(于)霸上。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
(2)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弃。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词类活用情况。
(1)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形容词作动词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连夜,名词作状语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危急的事,形容词作名词
(2)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动词
因:(1)不如因善遇之趁机,副词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副词
(3)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副词
(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趁机,副词
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副词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连词
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不译,连词,表修饰
(2)拔剑切而啖之不译,连词,表顺承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秦地可尽王也称王,名词作动词
(5)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E三段六步语文科导学案主备_ ____主授人_ ____审核______授课时间_____班级__ ___姓名_______必修五14.《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谈之子。
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
承继其父遗志,着《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着述,完成《史记》。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二、创作背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顺课文并解决疑难字词。
(1)飨()士卒,释义()(2)鲰()生,释义()(3)玉玦(),释义()(4)彘()肩,释义()(5)跽(),释义()(6)刀俎(),释义()(7)目眦(),释义()(8)啖()之,释义()二、初步感知。
1.积累古汉语常识。
找出活用词并解释。
(1)吾得兄事之(11)道芷阳间行(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刑人如恐不胜(3)常以身翼蔽沛公(1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4)于是项伯复夜去(14)项伯杀人,臣活之(6)素善留侯张良(15)拔剑撞而破之(7)头发上指(1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籍吏民,封府库(17)不义也(9)沛公军霸上(18)范增数目项王注明下列各句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4)而听细说(2)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沛公居山东时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具告以事(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要项伯(6)令将军与臣有郤(3)距关,毋内诸侯(7)因击沛公于坐(4)不敢倍德(8)蚤自来谢项王重点句子翻译。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3)吾属今为之虏矣!(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本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合作探究。
1.探究人物性格:刘邦与项羽。
刘邦性格特征—问题引导(1)刘邦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是如何应付的(2)刘邦在宴会时,对项羽说了什么话他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3)刘邦逃离敌营时,对张良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既然是辞谢,为何不立刻让张良去(4)从刘邦对项伯、鲰生、曹无伤的态度来看,你觉得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总结:项羽性格特征—问题引导(1)当初下令杀刘邦的是谁的主意,最后放走不杀刘邦的又是谁从“大怒”到坦然接受刘邦的礼物,为何有这样的转变(2)在宴席上项伯护刘,樊哙闯帐,刘邦逃走,项羽的反应如何(3)项羽为何不面南而坐对范增示意有何反应对主动告密的曹无伤的态度又如何总结:四、拓展延伸,客观公正评价人物。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巩固练习。
1.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注音①戮力攻秦()②范增数目项王()③玉玦()④瞋目视项王()⑤目眦尽裂()沛公之参乘()(2)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拔剑切而啖之 D.劳苦而功高如此(3)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4)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答:原因:刘邦性格: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为五岁,所当无故,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之,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壁:②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王: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德:(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②吾知公长者。
译文:③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译文:(3)节选的这一部分反映了“楚汉相争”最后的情况与结局。
请你简要写出此时相遇的主要行迹。
(6分)(80字以内)《鸿门宴》导学案答案三1.刘邦:善于用人,能屈能伸,能言善辩,临危不乱,善于应变,狡诈多端项羽:寡谋轻信;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政治幼稚;自矜功伐、自高自大、不善用人五1、(1)①戮力攻秦(lù)②范增数目项王(shuò)③玉玦(jué)④瞋目视项王(chēn)⑤目眦尽裂(zì)⑥沛公之参乘(shèng)(2)B(例句中“而”表修饰,A—表转折,C—表顺承,D—表并列)(3)心直口快,直来直去,表里如一。
(4)原因:在与项羽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暂时缓和矛盾,以图长远打算。
刘邦性格:工于心计,善于应变、擅长用人,能言善辩。
2.(1)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壁:名词作动词,构筑壁垒②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被宠幸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可怜,同情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德:名词作动词,恩施好处(2)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上天让我灭亡,我还渡江做什么②吾知公长者。
译文:我知道您是个有德行受人尊敬的人。
③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译文:项王自己也受了十余处伤。
(3)①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英雄末路,悲歌慷慨;②乌江欲渡未渡,无颜见江东父老;③赠马长者,步战杀敌,仍显英雄本色;④自刎而死,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