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舞蹈发展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舞蹈家裕容龄(1882-1973年)就是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西方芭蕾舞和现 代舞的中国人,也是唯一一个曾亲自向现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邓肯学习过舞蹈的中国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舞蹈从封建的舞蹈文化里开始挣脱出来,其中具有进步意义的 是中国儿童歌舞方面的成就。在20世纪20年代,以黎锦辉为代表的舞蹈工作者,创作了大量适 合儿童表演的舞蹈节目,如《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这些舞蹈都带着浓郁的反对封 建教育制度、提倡少年儿童热爱自然、爱民族和爱祖国进的进步思想,在儿童的美育中起到了 积极向上的进步作用。
明代的宫廷礼乐、宴舞主要行仪仗、排场之功能,我国的民间舞蹈随着城 市的发达得到普遍推广,而且向剧场艺术的规模发展。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wenku.baidu.com:
三、封建社会
清朝时期,戏曲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昆曲和京剧,舞蹈 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呈衰落趋势。
戏曲舞蹈出现,融入了唱、念、作、舞(武)的戏曲艺术,成为舞蹈 重要的构成因素。
新中国的民族舞蹈事业,最初就是在挖掘民族舞蹈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前后秧 歌、腰鼓成了新文化的标志性艺术形态。在此期间编创出了大量的优秀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大 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原有的民族舞蹈基础上加工改编的,如《龙舞》、《孔雀舞》、《花 鼓舞》、《采茶扑蝶》、《跑驴》、《荷花舞》等;另一类是运用民族民间舞的动作素材表现 现实生活的新作品,如《红绸舞》、《花儿与少年》、《快乐的啰嗦》等。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四、近现代社会
我国大型民族舞剧的创作和演出实践是从舞剧《宝莲灯》开始的,此后,随之而来的是 《不朽的战士》、《小刀会》、《五朵红云》、《蝶恋花》等,这类舞剧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鱼美人》在当时虽被认为属于另一种类型的中国舞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时,中国舞坛异彩纷呈,千姿百态。在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 期间演出了《丰收歌》、《洗衣歌》、《三千里江山》、《野营路上》等一大批思想性、艺术 性俱佳的舞蹈作品;由我国舞蹈工作者创作演出的反映现代革命斗争生活、塑造现代人物的芭 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闪亮登场;中国舞蹈工作者创作演出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在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中舞剧《丝路花雨》,其“S”型曲线人体律动和 “反弹琵琶”的姿态造型在中国文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扶持下,新中国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跻身于社会主 义新文艺之林。
古老而又年轻的新中国舞蹈事业,开始了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复兴之路。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四、近现代社会
1949年成立了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五十年代建立了培养舞蹈专门人才的中国舞蹈学 校,全国性的舞蹈文艺单位相继成立。舞蹈工作者创作演出的舞蹈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如《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红绸舞》、《牧马舞》等和舞剧《乘风破 浪解放海南》、《和平鸽》、《母亲在召唤》等。
第一单元 舞蹈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第三节 中国舞蹈发展简介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一、原始社会 舞蹈起源于生活。原始社会的舞蹈,有培养狩猎技能的狩猎舞蹈;有反映
原始人开山、耕种的舞蹈;有祈祷风调雨顺、信仰祭祀的舞蹈;有反映欢庆丰 收的舞蹈。 二、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西周时的祭祀仪式的乐舞。祭祀乐舞、宫廷乐 舞均以“娱君”为主要目的。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四、近现代社会
延安“新秧歌”运动引发了中国民族舞蹈之勃兴,开启了中国舞蹈发展的新篇章。各根据 地及随军剧团和宣传队,配合抗日战争创作演出了许多秧歌及话剧。如《送郎当红军》、《游 击队舞》、《军民联欢舞》等。
“新舞蹈艺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吴晓邦(1906—1995)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 他提出了“新舞蹈艺术”理念,创作表演的《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以及《饥火》 都是经典之作。
周代是奴隶制向封建社会的转化期,周王为巩固其统治而制礼作乐,组成 了规模宏大的宫廷乐舞机构,西周初年制定的雅乐体系,可谓我国乐舞文化发 展的里程碑。其中最著名的有“六大舞”(亦称“六代舞”)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三、封建社会
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汉代,对礼制乐舞进行变革,设立乐府,广泛收集 民间歌舞。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三、封建社会
到了宋代,出现了职业艺人,出现了颇有代表性的舞队(节日时期在街头 表演民间舞蹈的队伍),城镇出现了“勾栏”、“瓦子”,为民间艺术剧场化、 民间艺人职业化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民间舞蹈向表演艺术的演进。
元代杂剧的崛起,出现了“元曲”这种有歌有舞的戏剧形式,使舞蹈有些 相形见绌,但仍有《十六天魔舞》等颇负盛名。
戏曲舞蹈继承了乐舞的优秀传统,融汇了民间舞蹈、杂技、武术之 精华,经过历代杰出艺人的雕琢、创造,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程式和独特 的训练、表演体系。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四、近现代社会
到了近代,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西方经济文化的入侵,欧美社会所流行的剧 场艺术体系也渐渐流入我国,甚至外国的“土风舞”和“社交舞”等也开始传入我国。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三、封建社会
隋唐是歌舞艺术鼎盛时期。 特别是唐朝,社会政局稳定,对外贸易发达,文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乐 舞艺术也出现繁盛局面。 如唐朝祭祀上歌颂皇帝百战百胜、盛攘四方的武舞是“歌功”的《破阵 乐》;表示皇帝功成回乡、与民同乐的是“颂德”的《庆善乐》;把皇帝比作 上天之子,能管天地治鬼神,应居于万民之上的《上元乐》。 在小型的散乐中又分为汉族自己创作的温婉轻柔的“软舞”和来自外族刚 健敏捷的“健舞”。 还有当时把一些外国传来的乐曲加以改编创作,并配以歌词和艳丽服饰表 演的舞蹈《霓裳羽衣舞》。
汉《乐府》可谓继《诗经》、《楚辞》之后,集诗、乐、舞之大成;由 “角抵”演变而成的“百戏”(指民间各种各样的技艺表演,亦包括角力武术 的竞技和歌舞表演)综合了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多种门类之精华,也是 汉代舞蹈艺术高度发展的体现,典型代表如“翘袖折腰”、“掌上舞”等。
经过乐舞文化大交流的两晋南北朝,乐舞促进了中原乐舞和西域乐舞相互 学习交流。在北朝宗庙的乐舞中还出现了一种“代面”(用假面的舞蹈)。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舞蹈从封建的舞蹈文化里开始挣脱出来,其中具有进步意义的 是中国儿童歌舞方面的成就。在20世纪20年代,以黎锦辉为代表的舞蹈工作者,创作了大量适 合儿童表演的舞蹈节目,如《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这些舞蹈都带着浓郁的反对封 建教育制度、提倡少年儿童热爱自然、爱民族和爱祖国进的进步思想,在儿童的美育中起到了 积极向上的进步作用。
明代的宫廷礼乐、宴舞主要行仪仗、排场之功能,我国的民间舞蹈随着城 市的发达得到普遍推广,而且向剧场艺术的规模发展。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wenku.baidu.com:
三、封建社会
清朝时期,戏曲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昆曲和京剧,舞蹈 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呈衰落趋势。
戏曲舞蹈出现,融入了唱、念、作、舞(武)的戏曲艺术,成为舞蹈 重要的构成因素。
新中国的民族舞蹈事业,最初就是在挖掘民族舞蹈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前后秧 歌、腰鼓成了新文化的标志性艺术形态。在此期间编创出了大量的优秀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大 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原有的民族舞蹈基础上加工改编的,如《龙舞》、《孔雀舞》、《花 鼓舞》、《采茶扑蝶》、《跑驴》、《荷花舞》等;另一类是运用民族民间舞的动作素材表现 现实生活的新作品,如《红绸舞》、《花儿与少年》、《快乐的啰嗦》等。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四、近现代社会
我国大型民族舞剧的创作和演出实践是从舞剧《宝莲灯》开始的,此后,随之而来的是 《不朽的战士》、《小刀会》、《五朵红云》、《蝶恋花》等,这类舞剧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鱼美人》在当时虽被认为属于另一种类型的中国舞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时,中国舞坛异彩纷呈,千姿百态。在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 期间演出了《丰收歌》、《洗衣歌》、《三千里江山》、《野营路上》等一大批思想性、艺术 性俱佳的舞蹈作品;由我国舞蹈工作者创作演出的反映现代革命斗争生活、塑造现代人物的芭 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闪亮登场;中国舞蹈工作者创作演出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在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中舞剧《丝路花雨》,其“S”型曲线人体律动和 “反弹琵琶”的姿态造型在中国文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扶持下,新中国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跻身于社会主 义新文艺之林。
古老而又年轻的新中国舞蹈事业,开始了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复兴之路。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四、近现代社会
1949年成立了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五十年代建立了培养舞蹈专门人才的中国舞蹈学 校,全国性的舞蹈文艺单位相继成立。舞蹈工作者创作演出的舞蹈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如《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红绸舞》、《牧马舞》等和舞剧《乘风破 浪解放海南》、《和平鸽》、《母亲在召唤》等。
第一单元 舞蹈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第三节 中国舞蹈发展简介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一、原始社会 舞蹈起源于生活。原始社会的舞蹈,有培养狩猎技能的狩猎舞蹈;有反映
原始人开山、耕种的舞蹈;有祈祷风调雨顺、信仰祭祀的舞蹈;有反映欢庆丰 收的舞蹈。 二、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西周时的祭祀仪式的乐舞。祭祀乐舞、宫廷乐 舞均以“娱君”为主要目的。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四、近现代社会
延安“新秧歌”运动引发了中国民族舞蹈之勃兴,开启了中国舞蹈发展的新篇章。各根据 地及随军剧团和宣传队,配合抗日战争创作演出了许多秧歌及话剧。如《送郎当红军》、《游 击队舞》、《军民联欢舞》等。
“新舞蹈艺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吴晓邦(1906—1995)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 他提出了“新舞蹈艺术”理念,创作表演的《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以及《饥火》 都是经典之作。
周代是奴隶制向封建社会的转化期,周王为巩固其统治而制礼作乐,组成 了规模宏大的宫廷乐舞机构,西周初年制定的雅乐体系,可谓我国乐舞文化发 展的里程碑。其中最著名的有“六大舞”(亦称“六代舞”)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三、封建社会
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汉代,对礼制乐舞进行变革,设立乐府,广泛收集 民间歌舞。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三、封建社会
到了宋代,出现了职业艺人,出现了颇有代表性的舞队(节日时期在街头 表演民间舞蹈的队伍),城镇出现了“勾栏”、“瓦子”,为民间艺术剧场化、 民间艺人职业化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民间舞蹈向表演艺术的演进。
元代杂剧的崛起,出现了“元曲”这种有歌有舞的戏剧形式,使舞蹈有些 相形见绌,但仍有《十六天魔舞》等颇负盛名。
戏曲舞蹈继承了乐舞的优秀传统,融汇了民间舞蹈、杂技、武术之 精华,经过历代杰出艺人的雕琢、创造,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程式和独特 的训练、表演体系。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四、近现代社会
到了近代,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西方经济文化的入侵,欧美社会所流行的剧 场艺术体系也渐渐流入我国,甚至外国的“土风舞”和“社交舞”等也开始传入我国。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三、封建社会
隋唐是歌舞艺术鼎盛时期。 特别是唐朝,社会政局稳定,对外贸易发达,文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乐 舞艺术也出现繁盛局面。 如唐朝祭祀上歌颂皇帝百战百胜、盛攘四方的武舞是“歌功”的《破阵 乐》;表示皇帝功成回乡、与民同乐的是“颂德”的《庆善乐》;把皇帝比作 上天之子,能管天地治鬼神,应居于万民之上的《上元乐》。 在小型的散乐中又分为汉族自己创作的温婉轻柔的“软舞”和来自外族刚 健敏捷的“健舞”。 还有当时把一些外国传来的乐曲加以改编创作,并配以歌词和艳丽服饰表 演的舞蹈《霓裳羽衣舞》。
汉《乐府》可谓继《诗经》、《楚辞》之后,集诗、乐、舞之大成;由 “角抵”演变而成的“百戏”(指民间各种各样的技艺表演,亦包括角力武术 的竞技和歌舞表演)综合了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多种门类之精华,也是 汉代舞蹈艺术高度发展的体现,典型代表如“翘袖折腰”、“掌上舞”等。
经过乐舞文化大交流的两晋南北朝,乐舞促进了中原乐舞和西域乐舞相互 学习交流。在北朝宗庙的乐舞中还出现了一种“代面”(用假面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