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75fd7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6.png)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地图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
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设问: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
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对应地名全年降雨量气候特征3、教师活动: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学生读图回答: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c2fd05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9.png)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在地理实践力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人地协调观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区域认知方面,通过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黄土高原区域的整体认识。
在综合思维方面,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综合认知水平。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前几章的内容后,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于黄土高原这样的特殊地理区域,他们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学习,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b810da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f.png)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这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它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区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黄土高原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黄土高原的特点。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黄土高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素材。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a0533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4.png)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网作者精心整理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希望这份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优秀4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黄土高原的学习,增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播放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前提出问题:录像反映的是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总结: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更是它与众不同的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这一特殊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堆积区,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信息交流”。
(投影)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总结:学生讲解、介绍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最后的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内容:(投影)地图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的厚度超过100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陕西省、山西省及甘肃省的一部分。
展示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现在还留有大量的名胜古迹。
板书:三、文明的摇篮播放安塞腰鼓视频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独特的文化,如信天游,腰鼓等,被称为“黄土风情”。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了其形成的基本原因和在我国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为学习下一节打下了基础。
教学反思: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227db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4.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理解其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生态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特点和问题。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地考察或者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地考察或者模拟实验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黄土高原的相关地图和图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土壤等方面。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3.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2a69ca16fc700abb68fcdc.png)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本课内容是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的前三个框题。
本节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作出简要评价;2.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根据资料,分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第一课时,也是分区域学习《中国地理》的所学习的第二个地区。
本节教材主要从“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进行介绍。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探究有其必要性。
本课既要对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进行学法指导,又要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有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而且对黄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因此这节课的设计重在以“引起兴趣—引导思考—分析问题”为主。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好的参与学习,融入课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富有特色的黄土文化的影响。
3. 了解“风成说”,辨识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
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出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自然条件。
2.小组合作探究自然环境对富有特色的黄土文化的影响。
3.通过探究实验、综合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推理导致的严重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形成科学探索的精神,体会到生态环境问题,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获奖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a8999c28ea81c758f57870.png)
黄土高原教案【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难点)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地理助学、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MV,请同学边听,边看,边记录下再歌词及图画中出现的和黄土高原有关的事物。
并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在歌曲中捕捉到的与黄土高原有关的词语:背景中的:安塞腰鼓、窑洞、黄河、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歌词中的:大风从坡上刮过,东南风还是西北风,照着我的窑洞,身边这条黄河通过播视频,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有关黄土高原的信息,对黄土高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衔接过渡通过歌曲及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壮美以及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那么黄土高原在哪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预习说出你知道的本区域的地理事物学生结合地图册中气候图、降水图等进行预习展示,完成问展示①位于区域,②第阶梯,③风区,④温度带,⑤河流过,⑥主要作物,⑦熟制,⑧民居,⑨气候类型,题。
①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②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③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季风区,④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⑤黄土高原上有黄河流过,⑥黄土高原上主要作物是谷子,⑦黄土高原熟制大多一年一熟,⑧黄土高原上传统民居是窑洞,⑨黄土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季风,通过预习展示,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等情况有了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62a7e876eeaeaad1f330df.png)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看视频《黄土高坡》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文明的摇篮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4db2ee866fb84ae55c8d34.png)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描述主要文化特点,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生活感悟法等。
【课前准备】搜集黄土高原文化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歌曲欣赏:《信天游》,感受黄土高原的地方文化,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你知道“信天游”是哪里的一种民歌形式吗?学生:黄土高原。
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活动1:定位置教师:出示“黄土高原”位置图,描述出黄土高原的位置、X围。
学生: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主要包括某某省、某某省的大部分和某某省、某某回族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
活动2:识地貌教师:分别展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川等景观图片,明确各种地貌的不同特点。
黄土塬: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黄土墚: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
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学生:描述黄土地貌景观图。
活动3:赏文明教师:展示窑洞景观图片。
学生: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黄土高原的地域文化?学生:信天游、秦腔、安塞腰鼓等。
➢拓展延伸: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含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274185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9.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措施。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的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会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感到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方法的选取。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水土流失、植被恢复等。
2.准备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3.划分学习小组,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呈现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植被等,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然后展示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结合实例思考治理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个典型的治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之处,加深对治理措施的理解。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c811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1.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基本认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黄土高原的特点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4.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危害5. 黄土高原的防治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特点、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分析其水土流失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5. 总结提升: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程度和环保意识提升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现状。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策略。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5597dd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6.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黄土高原的地貌成因、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黄土高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分析其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素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引发学生的兴趣。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658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5.png)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特征。
2.了解黄土高原面临的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防治。
2.难点:黄土高原面临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特征,以及该地区面临的水土流失问题。
2. 讲授(35分钟)(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特征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由于地貌特征所致地势大体呈阶梯状向东倾斜,平原分布面积相对较小。
(2)黄土高原面临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黄土高原的土地资源在我国更是表现得尤为珍贵。
然而,由于地貌因素和人为破坏,黄土高原面临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
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是全国最为严重的,其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13%以上,约16.5万平方公里,致使该地区土地肥力急剧下降,农田开垦难度增大,水资源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着这一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黄土高原面临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自然因素、人口因素、不良天气和不合理土地利用。
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的破坏活动,即大规模的砍伐树木、过度放牧、滥草滥种和滥采野生动植物等。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这种危害主要表现在:① 土地肥力急剧下降,农田开垦难度增大。
② 水资源逐渐减少,因为庞大的河流遭到了破坏。
③ 生态环境恶化,黄土高原地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生态旅游资源遭到巨大破坏。
④ 威胁黄河下游的安全,黄土高原的流失土壤大量淤积在黄河中,形成黄河“三角洲”,加剧了黄河下游的淤积问题。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治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要从思想上重视,从制度上着力,从技术上加强和完善。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8509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d.png)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介绍至少三种水土保持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论述生态环境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提出自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建议。
3.设计一份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调查问卷,不少于10个问题,旨在了解人和调查结果。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围绕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展开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实践体验:结合学校周边环境,设计水土保持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直观感受。
5.反思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使用地图、地形图等工具,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5.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理解,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绘制一幅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图,标注出主要的地貌类型和地理位置,并简要说明各类地貌的形成原因。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40d683d5bbfd0a795673c3.png)
视频导入《安塞腰鼓》,屏幕上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画面。
PPT展示目标导学
出示小组活动任务:读图6-3-1,完1、2小题鼓励学生讲解答案
教师对图上知识进行梳理,老师提问,学生上讲台指图
让学生自学P19内容,找出黄土高原的地势地貌特征,
教师出示PPT地貌图片让学生识图区别各种地貌。
教师进一步讲解各种地貌形成原因,解释川的形成。
教师总结
PPT展示黄土高原恶性循环示意图,进行知识拓展展
PPT展示本节课堂检测题。
总结本节主要知识点,提醒学生要加强课堂记忆
学生心情激昂澎湃,齐声回答
学生速读学习目标
学生小组讨论,意见统一后自行讲解
学生积极踊跃。
学生回答积极,争先恐后竞争上台指图
学生渴望讲解机会,小组讨论激烈。
学生大声说出地貌
名称
引导学生进行解释
学生自学找出原因并进行归纳,教师给与提示两种原因,自然原因3条,人为原因3条。
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
此处应注意让学生进行易错字练习,以免眼高手低,做题时出错。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教学的主题思想,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探究史学史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水土流失的后果,得出最佳答案,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归纳能力。
2.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的后果:
师总结:由此可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且属于季风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教学。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看图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学生讲解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授之以渔。
竞争激励机制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去学习,激发学生们的自生学习潜能,使学生进一步认黄土高原,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af2a3b4431b90d6c85c7e5.png)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图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通过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不断地渗透乡土地理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貌景观。
教学难点:结合图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读图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新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黄土景观,那么黄土的由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时给出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图片和鲸鱼沟及其周边的景观图片)知识点一、明的摇篮明的摇篮1、位置和范围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在图中圈划出以下地理事物:(1)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乌鞘岭、内蒙古高原、秦岭。
( 2 ) 黄土高原所在的省级行政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渭河和西安,知道本地区的位置。
1、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填空: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2、学生在图中重点圈出秦岭和渭河以及西安;明确西安(包括灞桥)的位置,知道西安(包括灞桥)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3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3f42d26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f.png)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描述,使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掌握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特殊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形成的原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分析其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材,相关教辅资料。
2.媒体资源: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abe5b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a.png)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
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一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a5c21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7c.png)
《黄土高原》教案授课老师:舒老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了解黄土高原文化。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3.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 黄土风情【教学准备】教师: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视频等。
2.黄土高原“黄土风情”演示道具。
3.课前将学生划分角色:黄土高原民俗研究专家、黄土高原历史研究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节目观众,教师本人扮演主持人。
学生:扮演“节目录制”的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的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及原因分析。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实用。
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师:各位天天相见、也十分想念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绵阳一中独家赞助播出的《天天爱学习》节目录制的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舒老师。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摄制组带领大家探访了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的家乡--四川。
现在回想起那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还是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近期咱们《天天爱学习》摄制组又重新启程了!这次节目组又会带领大家去哪旅游呢?让我们现场连线一下前方摄制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
2.初步学会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
4.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的意识,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教学难点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能源资源。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学生
分组课前搜集有关黄土高原方面的资料,也可制作成课件。
班级内已有投影仪、投影幕布、电脑。
教师
查找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