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_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_王向荣
拉维莱特公园案例分析

拉维莱特公园案例分析
拉维莱特公园是一座位于美国纽约的城市公园,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而闻名。
本文将对拉维莱特公园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文化活动和社区影响。
首先,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城市公园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
公园内部的景观设计融合了自然元素和现代建筑,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同时,公园还设有多功能广场、户外剧场和儿童游乐区,满足了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提升了公园的吸引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拉维莱特公园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闻名。
每年,公园都会举办各种艺术展览、音乐会和舞蹈表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公园的生活气息,也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公园还定期举办社区义工活动和环保宣传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最后,拉维莱特公园对当地社区的影响是深远的。
公园的建设和运营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公园还成为了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此外,拉维莱特公园还通过举办各种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拉维莱特公园作为一座城市公园,不仅在设计理念、文化活动和社区影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为当地社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为其他城市公园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巴黎贝西公园营建的启示与反思

巴黎贝西公园营建的启示与反思*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rcy Park in Paris刘 骏LIU Jun摘 要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
巴黎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具有高质量公共空间的城市,其城市公园的营建经验值得借鉴。
贝西公园是巴黎1990年代新建的大型城市公园之一,该公园的建设对巴黎东部城区的活力复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在介绍公园历史和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贝西公园规划设计的思想及具体手法,通过对我国开放式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反思,总结了贝西公园对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风景园林;贝西公园;开放式城市公园;公园设计Abstract: Urban park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open space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level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cities. Paris is known as a city with high quality of public space, and its urban park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is worth reference. Bercy Park is one of those large-scale urban parks constructed in 1990s in Paris, whose construction has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Eastern urban areas of Par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ology and detailed techniques deployed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Bercy Park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y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ark, and it summarizes the references of Bercy Park for the urban park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review of open urban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in our country.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rcy Park; Free Admission Urban Park; Park Design0 引 言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营建对城市市民休闲生活质量的提升,城市景观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文化的传承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分析

有人,公园永远是一座冷冰冰的雕塑。
CHENLI
27
拉维莱特公园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设计不是因循守旧,要大胆创新。 功能是首位,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带给游客的应是不同的 人性的,富有新意的空间体验。
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与周围环境融合得很好,还延续了场地的历史文 脉。点线面的组合方式使设计严谨而又富有变化。对比法国古典园 林,拉维莱特构思大胆新颖,但又保持了城市的格局,加入的新的 元素使空间发生碰撞,互相融合,产生丰富的空间。
22
园内铺装
园内的铺装大量采用了具有中世纪的石砖铺地,延续了原来场地的历史感,在现代的 建筑与各种雕塑小品下,唤醒人们对场地的怀念。
CHENLI
23
园内植物设计 两旁栽植悬铃木的林荫大道
高处平台的孤植树,远处建筑 前种了紫花泡桐,不同颜色的 植物相得益彰
CHENLI
24
小品
自行车小品,地上突出的一部分巨大的自行车轮子体量, 赋予场地可参与的趣味性
公园中不同的空间市场大厅和音乐会堂前的开阔广场公园建成后应经举办过诸多电影戏剧舞蹈木偶和杂技表演吸引着巴黎市民和各地游客公园吸引着众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群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拉·维莱特公园 Parc de la Villette
CHENLI
1
设计思想
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也意味 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16
公园中不同的空间
运河岸边,高架廊道和红色的 folly构成了前景,后边的林荫 衬托,在运河里的倒影形成了 一副宁静独特的且吸引人的画 面
各种人群在运河边活动,有跑步的, 有骑自行车的,有看孩子的老人,各 自乐在其中......
CHENLI
探索未来的城市公园_拉_维莱特公园

74中国园林/Vol.15,No.62/1999(2)国外风景园林收稿日期:1999-01-27;修回日期:1999-02-09。
文章编号:1000-6664(1999)02-0074-03探索未来的城市公园———拉・维莱特公园朱建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拉・维莱特公园是法国第一个通过国际性方案竞赛而产生的城市公园作品,它的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是对传统观念的巨大革新,促使人们更新城市园林或绿地的概念。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公共空间解构主义中图分类号TU 985文献标识码A80年代以来,结合城市的改建,巴黎兴起了一股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
从这些通过方案竞赛产生的作品中,反映出法国在积极探索与二十世纪的城市相适应的园林形式。
其中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因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奥的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论不休,在国际上也激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也是方案竞赛组织者所希望的初衷。
笔者在法国留学期间曾多次参观这座公园,并列席了数次研讨会,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并促使我对中国的现代城市园林进行反思。
城市公园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污染,人们提出了将自然引入城市、以园林弥补城市之不足的观点。
因此,十九世纪的城市公园受十八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影响,给人以建筑环境所包围的乡村局部的印象,也是市民们所喜爱的游乐消遣场所。
在本世纪60和70年代出现了极端的“绿地”理论学说,它片面地强调了城市园林在卫生保健方面的功能而忽视了园林的形式,实际上是抹杀了园林艺术。
人们已习惯于那些形式雷同、手法单调、布置着游乐及文体设施的休闲公园。
更多的“绿地”退缩于建筑环境之中,成为拾遗补缺的空地或儿童游戏场。
二十世纪的城市园林已不再像十九世纪的城市公园那样是市民喜爱的社交场所,也失去了过去那种令人向往和供人消遣的特性,更缺乏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能力。
拉维莱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设计之比较

拉维莱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设计之比较
陈其端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拉维莱特公园作为21世纪城市公园设计的样板,其设计理念是超前的,而雪铁龙公园是对拉维莱特建筑化语言的反拨,兼顾历史传统和创新精神,强化了园林设计的语言。
两个公园设计虽然在形态结构上各具特色,但都超越了传统园林设计的羁绊,用现代的表现手法体现传统园林的特点,用保留和更新的方法体现场地独有的场所精神。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陈其端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新型城市公园探索理想的解构实践——多样化的拉维莱特公园 [J], 张倩
2.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 [J], 王向荣;林箐
3.解读拉维莱特公园--新型城市公园的探索理想 [J], 周铁军;张倩
4.拉维莱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设计之比较 [J], 陈其端;
5.多元背景下新型城市公园设计初探——以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为例 [J], 周悠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拉维莱特公园介绍与解析

精选可编辑ppt
7
பைடு நூலகம்园介绍
(一)现状概况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远离城市中心区,人口稠
密而且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和两
条地铁线与巴黎中心区相连。公园规划范围55公顷,公园绿地
35公顷。园区内有一条东西向的乌尔克苏运河,南北向的圣德
尼运河,从公园的西侧流过,这两条相互垂直的运河是园址上
精选可编辑ppt
22
精选可编辑ppt
23
面 点线
•
在“点与线”的垂直坐标系统之间,在此屈米将它
处理为一些开放空间的形式,为接纳各式各样的活动,
其中包括大片面积的绿地及10个小的主题花园
•
每个主题花园可提供不同形式的活动行为,这10个
主题花园风格各异,各自独立,毫不重复,彼此之间有
很大的差异感和断裂感,充分的体现了拉维莱特公园的
已有的最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东西向的乌尔克苏运河将地段
分为大体相等的两部分。南侧有一幢建于1867年的家畜肉类市
场,保留并改建为多功能大厅。北端的科技工业城原来是计划
建造屠宰场,改建为科技与工业博览馆,改建后的科技与工业
馆或称科技工业城是典型的高技派建筑,主馆南侧还有一个不
锈钢抛光的镜面球形大屏幕电影馆。拉维莱特公园南端的音乐
精选可编辑ppt
12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哲学思想 解构主义建筑思想
解构主义园林思想
精选可编辑ppt
13
哲学上解构主义的理解
解构主义的世界观它反对权威,反对对理性的盲目崇拜,反对二元对抗
的狭隘思维,认为既然差异无处不在,就应该以多元的开放心态去容纳,
去看待任何的事物,以创新的精神去解决问题。
《2024年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范文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在持续扩大。
在这其中,新型公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欧洲城市的典范,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不仅是一种生态休闲的空间表达,更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实践。
本文将通过解构实践的方式,对拉维莱特公园进行深入解读。
二、拉维莱特公园的背景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区的东北部,原为废弃的工业区。
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集艺术、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公园。
其背后蕴含的是对城市空间的重塑和对多元文化的融合。
三、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实践1. 空间布局的解构拉维莱特公园的空间布局打破了传统公园的线性结构,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多层次的布局。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也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验到公园的多元性。
同时,公园内的各种设施和景观也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了这个空间结构中,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
2. 艺术与文化的融合拉维莱特公园在改造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艺术元素。
公园内设有艺术画廊、雕塑、装置艺术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艺术欣赏的空间。
同时,公园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节、艺术展览等,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这种艺术与文化的融合,使得拉维莱特公园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地标。
3. 生态环保的实践拉维莱特公园在改造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的理念。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植被,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
同时,公园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利用等环保技术,以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措施使得拉维莱特公园在实现自身功能的同时,也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四、拉维莱特公园的意义拉维莱特公园的成功改造和运营,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拉维莱特公园的生态环保实践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地,不仅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公园设计和规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巴黎市政府推出了拉维莱特公园的建设项目,致力于探索一种适应多元背景下的新型公园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进行解读,并探讨其背后的创新和实践。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北部,占地面积达到30公顷。
公园设计方案最初是由一个跨学科团队合作完成的,团队成员包括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生态学家等专业人士。
他们的目标是打破传统公园的单一功能,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多元化背景、环境特点和社会需求,创造一个具有灵活性和包容性的公共空间。
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理念着重于生态、文化和社交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方面,公园将采用水循环和生物滤池等可持续技术,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植被,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在文化方面,公园将容纳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并为不同文化群体提供平等和包容的空间。
在社交方面,公园将提供多样化的休闲设施,以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的人们的需求,同时鼓励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区参与。
公园的设计不仅注重功能性,也强调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和设施的选择上,设计团队更倾向于使用可再生材料,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公园还将设立自行车道和步行街,以鼓励居民选择可持续的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除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环境友好的建设方式,拉维莱特公园还在社区参与方面进行了创新的实践。
在项目初期,设计团队就积极邀请居民参与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多轮的公众参与讨论。
这种开放式的设计方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公园使用者的需求和问题,也增强了居民对公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浅析巴黎雪铁龙公园的改建

浅析巴黎雪铁龙公园的改建
帅玥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年(卷),期】2012()6
【摘要】巴黎,一个兼容并蓄不断变革的城市,是产生各种艺术思潮的温床。
从雪铁龙公园、拉.维莱特公园等近年来在巴黎建造的一系列园林可以看出,这些新兴的公
园摆脱了一味模仿法国传统园林的束缚,而是将传统元素以继承与扬弃,用更加亲和
的语言和姿态游走于城市之间。
如今,我国国内的规划设计,是将景观绿地实行分块
配置,虽然保证了各个社区的绿化量,但大面积的景观地域和城市建设仍是分开布局。
像雪铁龙公园这样的设计,已着手把城市公园化,自然才真正意义地融入了市民生活
的每个角落。
【总页数】2页(P48-49)
【关键词】雪铁龙公园;汽车厂房;主题园;历史文脉
【作者】帅玥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2
【相关文献】
1.解构经典花园——法国巴黎安德列·雪铁龙公园 [J], Pedro F Marcelino;王玲(翻译)
2.巴黎雪铁龙公园的设计及其带来的启示 [J], 刘怡凡;吴宜杭;马源
3.法国巴黎安德烈·雪铁龙公园——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J], 宁暕
4.简析法国巴黎雪铁龙公园景观设计要素 [J], 房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范文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篇一一、引言在今日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新型公园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多重的功能与使命。
本文将针对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这一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读,从多元背景出发,探索其作为新型公园的实践与解构。
二、拉维莱特公园的多元背景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中心地带,是当代巴黎城市的绿色之肺。
该公园的形成,不仅是园林设计的创新成果,更与多个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在全球化和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巴黎以其多元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底蕴,为拉维莱特公园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这一新型公园不仅是都市生态建设的重要节点,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多元文化的追求与理解。
三、新型公园的设计理念与特色拉维莱特公园在设计理念上独树一帜,融合了现代设计手法与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
设计者在考虑空间布局时,充分利用了地形的优势,使公园呈现出开放的态势,并成为都市生活中的一片绿色庇护所。
此外,在公园的设计中融入了多文化元素,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
同时,公园的可持续性设计理念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采用绿色植被、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以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四、解构实践中的多维度探索拉维莱特公园在实践中的探索,体现在多个维度上。
首先是在生态层面的探索,如采用雨水花园等措施,为城市生态系统注入活力。
其次是在文化层面的探索,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使得多元文化得以在空间中相互碰撞和融合。
此外,在功能层面上的探索也值得一提,如公园内设有运动设施、儿童游乐区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五、拉维莱特公园的实践意义拉维莱特公园的成功实践为全球城市新型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它证明了在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可以成为城市生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其次,通过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的运用,拉维莱特公园实现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最后,该公园在功能设计上的创新和多样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与发展龚美雄【摘要】文中梳理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归纳了一系列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筑都市主义强调建筑决定城市的形态,忽视了城市的自然和生态过程;景观都市主义从晋观的角度来思考城市问题,景观成为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体验的最基本要素;生态都市主义倡导由“设计结合生态”到“设计生态”的转变;景观生态都市主义提出景观都市主义与城市生态学的融合。
重点剖析了拉·维莱特公园、纽约清泉公园和高线项目3个典型案例,旨在探索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The origin and trajectories of landscape urbanism was introduced, and the main viewpoints of a series of related theories were summarized. Architecture urbanism emphasizes that urban form was determined by architecture, which however ignores natur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cities. Landscape urbanism believes that landscape is the most basic elements that determined the urban form and urban experience and triedto solve urban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urbanism advocates the change from "design combined with ecology"to "design ecology" . Landscape ecological urbanism proposes the integration of landscape urbanism and urban ecology. Three typical casesof La Villette Park in Paris, Fresh Kills Park Project and the High Line in New York were introduced. This paper aimed to explore potential inspira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urban transformation.【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2(010)004【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理论体系;实践【作者】龚美雄【作者单位】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 引言21世纪被称为“第1个城市的世纪”,是由于地球上首次有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地区。
拉·维莱特公园浅析32页PPT

拉·维莱特公园浅析
The End ——谢谢观赏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线 系 统
拉·维莱特公园浅析
第三层为点的体系,点的体系由呈方格网布置的、间距为120m 的 一组“疯狂物”,(屈米称之为folly)构成 。这些采用钢结构的红 色建筑物给全园带来明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与草地及周围的建筑 物对比十分强烈, 因而非常突出。这些造型各异的红色“疯狂物”以 10m 见方的空间体积为基础进行变异,从而达到既变化又统一的效果 。“疯狂物”有些与公园的服务设施相结合因而具有了实用的功能; 有的处理成供游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那些与其它建筑物恰好落在一 起的“疯狂物”起着强调了其立面或入口的作用;其它的是并无实用 功能的雕塑般的添景物。屈米不仅以这些小尺度的红色建筑物书写着 20世纪的建筑发展史,同时也给20世纪的景观发展史写下了特别的 一页。
伯纳德· 屈米
设计思想
屈米认为“没有程序就没有建筑,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没有运动 就没有建筑”。他主张必须认识到建筑是自由空间、事件和活动组合 而成的。自古以来都把建筑的主体理解为空间,但在屈米心目中空间 只是一种“诱发事件”,还有比空间更重要的东西。屈米的
“三个程序设计”的概念,“交叉程序设计”、“ 横断程序设计”和“解析程序设计”。“交叉程序 设计”,是把空间用于与原来的空间意图不同的设 计。“横断程序设计”是把两项设计的各种空间布 置结合在一起,而忽略掉其对立性。“解析程序设 计”,是把两个设计结合起来,就是让设计A的必 要空间布置同设计B的可能布置两者混合起来。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我不知道解构是否是某种东西,但如果他是某种东西,那它也是对于存在的一种思考,是对于形而上学的一种思考。
” ——德里达“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也意味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 ——伯纳德•屈米欧洲一直是景观设计的试验场,众多一流的设计师都在那里留下了出色的作品。
其中位于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因其独特的形象和设计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
它不仅是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更凭借所谓“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和另类新奇的建筑设计成为国内一些设计师广为模仿的样板。
1解构主义1.1何谓解构主义?说起解构主义,就不得不提起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它们是20世纪50 年代后期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哲学理念。
结构主义坚信世界是由结构中的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本身构成的。
结构主义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它具有二元对立性、整体性、中心性及系统的封闭性[1]。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解构主义”一词,标志着解构主义哲学的正式确立[2]。
解构主义认为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森严的等级秩序是不合理的,它强调瓦解二元对立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采用分解、消减和移置的方法使二者势均力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解构主义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因而解构主义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便是对传统的审视与背叛、对社会的关注与批判[3]。
1.2解构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张力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解构主义哲学渗透到建筑界,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思想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理论评论,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领域的移植进一步也对景观设计产生影响,成为景观设计创新的生长点。
解构主义哲学基于对传统的一元专制的反抗,反对个性的压制,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极端迷信,进而对其进行颠覆、解体,探索建立新的城市景观形式。
欧洲新景观

欧洲新景观中图分类号:s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251-01摘要起因于工业革命的上个世纪初西方建筑风格的转变,从建筑史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种伟大的变革。
但对于园林来说,现代主义并没有很强的革命性。
因为,几千年来,造园的材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虽然现代技术和现代材料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园林建造的手段,但对于大多数的西方园林来说,植物占主导的特点并没有改变,因此用植物塑造空间的基本思想也就延续了。
现代主义对于园林的影响,最核心的,在于空间形态和构图园林的不同。
而几乎所有的古典要素,在现代园林中都可以继续使用,那么对这些要素的运用方式的借鉴也是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勒诺特尔曾经创造了那样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语言。
关键词雪铁龙公园勒诺特尔法国一、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1.轴线轴线是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灵魂,是展现其伟大风格的最佳手段。
轴线是整个构图的中枢,反映了“古典主义”艺术追求构图的统一性,反映了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
在勒诺特尔式园林中,轴线是一条视觉的轴线,是一条跌宕起伏的景观线,是一条连接城市和森林原野的纽带。
2.花坛勒诺特尔园林中,花坛是园林的装饰性要素,一般布置在宫殿前的平台上,从宫殿的楼上俯瞰,花坛色彩凝重,外廊规整,统一在全园的整个构图中,显得庄重大方。
刺绣花坛便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形式。
3.丛林园林荫路丛林园是勒诺特尔园林中的重要部分,隐藏在其轴线明确的构图中,不同于轴线上规整的花坛,丛林园是勒诺特尔园林体现其自然属性的一面,与轴线空间形成了明与暗,动与静的对比。
4.绿毯绿毯指一条长条矩形的平整草地,常常位于轴线上,在宽阔的林荫路的中间,作为延长透视线的一种手段。
绿毯大多数处在斜坡上,将轴线一直引到坡顶,消失于天空和森林之间,具有优美的透视效果。
5.运河运河是中轴线的延续,扩大了空间,长长地笔直的岸线伸向远方,水面反射着天光,使透视线消失在你水天交界处,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
《2024年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范文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篇一一、引言在都市化的浪潮中,新型公园作为城市空间再塑造与功能重组的重要环节,愈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作为当代都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型公园以其多元化和跨界的属性,实现了文化交流与社区参与的有效途径。
其中,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本篇文章将对拉维莱特公园进行深入的解构,旨在探究其设计理念、功能定位以及在多元背景下的实践意义。
二、拉维莱特公园的背景与概述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区的东北部,是巴黎市近年来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其前身是一个废弃的工业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集艺术、休闲、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的改造,不仅体现了对旧工业区的重新利用,也体现了对新型城市空间的探索和追求。
三、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理念与功能定位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理念主要围绕“生态”、“多元”和“开放”三个方面展开。
其通过创新的设计和生态的手法,使得废弃的工业区变身为一个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公园。
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平台和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的舞台。
这种多元化、开放的设计理念使得拉维莱特公园成为了城市更新和改造的典范。
四、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实践(一)空间布局与功能划分拉维莱特公园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充分体现了其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
公园内设有各种不同的空间,如自然景观区、艺术展览区、运动休闲区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这些空间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生态设计与绿色理念的体现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中,生态设计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植物,形成了丰富的植被景观。
同时,公园的雨水收集系统、节能照明等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三)艺术与文化的融合拉维莱特公园内的艺术展览区是该公园的一大亮点。
这里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同时,这些艺术作品也成为了公园景观的一部分,使得公园的艺术氛围更加浓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拉·维莱特公园的点、线、面三层要素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王向荣林箐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100083)【提要】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是八十年代后巴黎新建的一系列园林中的代表,也是在欧洲有影响的现代园林,其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对待传统的态度将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休闲公园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TU986.617七十年代以来,在改善城市环境及保护自然生态思想兴起的同时,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各种各样活动的休闲公园在欧洲大量出现。
结合巴黎市的改建,巴黎建造了一系列现代园林,最著名的有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雪铁龙公园(Parc Ar d r e -Citroen )和正在建设中的贝尔西(Berc y )公园。
这三个园林也是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在巴黎市建造的最大的园林。
由于贝尔西公园还没有完全建成,这里只介绍拉·维莱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
从拉·维莱特公园建成至今,国内专业刊物上介绍它的文章屡有出现,但由于写文章的多为建筑师,他们的兴趣大多在于晦涩的解构主义理论,文章中所附的图片也多为红色的机器般的构筑物和蓝色的长廊,因此给读者的印象是:拉·维莱特公园就是由这两者所构成的,这就是公园的全部。
所以,许多园林工作者对这个著名园林颇不以为然:这些东西或许还称得上是建筑,但又怎么称得上是园林呢?然而,在参观了这个公园后,我们的疑问和误解彻底消失了。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东北角,20多年前这里还是巴黎的中央菜场、屠宰场、家畜及杂货市场。
当时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Canal de l ′Ourcq )运来。
1974年这处百年历史的市场被迁走后,德斯坦总统建议把拉·维莱特建成一座公园,后来密特朗总统又把其列入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并要求把拉·维莱特建成一个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的并且有深刻思想含义的公园。
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工程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等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
公园还要成为世界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
1982年举办了公园的设计竞赛,评委会主任由著名的巴西风景园林师马尔克斯(Burle Marx )担任。
在41个国家递交的471件作品中,选出了9个一等奖,后经过第二轮的评选,建筑师屈米(Bernard T schumi )的方案中奖。
约55公顷的拉·维莱特公园环境十分复杂,东西向的乌尔克运河把公园分成南北两部分。
南部有十九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中央市场大厅,这座241米长、86米宽的金属框架建筑在市场迁走以后改成了展览馆及音乐厅。
大厅南侧是著名建筑师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 p arc )设计的音乐城。
公园北部是国家科学技术与工业展览馆。
公园主要在三个方向与城市相连:西边是斯大林格勒广场,以运河风光与闲情逸致为特色;南边以艺术气氛为题;北面展示科技和未来的景象。
屈米通过一系列手法,把园内外的复杂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满足了各种功能的需要。
他的设计非常严谨,方案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图1)。
屈米首先把基址按120×120米画了一个严谨的方格网,在方格网内约40个交汇点上各设置了一个耀眼的红色建筑(彩图一),屈米把它们称为“Folie ”,它们构成园中“点”的要素。
每一Folie 的形状都是在长宽高各为10米的立方体中变化。
Folie 的设置不受已有的或规划中的建筑位置的限置,所以有的Folie 设在一栋建筑的室内,有的由于其它建筑所占去的面积而只能设置半个,有的又正好成为一栋建筑的入口(彩图二)。
可以说方格网和Folie 体现了传统的法国巴洛克园林的逻辑与秩序。
有些Folie 仅仅做为“点”的要素出现,它们没有使用功能。
而有些Folie 做为问询、展览室、小卖饮食、咖啡馆、音像厅、钟塔、图书室、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这些使用功能也可随游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
很多Folie 的图2拉·维莱特公园鸟瞰形象让人联想到各种机械设备(彩图三)。
运河南侧的一组Folie 和公园西侧的一组Folie ,各由一条长廊联系起来,它们构成了公园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轴线。
公园中“线”的要素有这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林荫路和一条贯通全园主要部分的流线形的游览路。
这条精心设计的游览路打破了由Folie 构成的严谨的方格网所建立起来的秩序,同时也联系着公园中10个主题小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龙园、竹园等)。
这些主题园分别由不同的风景师或艺术家设计,形式上千变万化。
有的是下沉式的,有的以机械设备创造出来的气象景观为主,有的以雕塑为主。
屈米把这些小园比喻成一部电影的各个片断。
公园中“面”的要素就是这10个主题园和其它场地、草坪及树丛。
象不少建筑师一样,屈米对传统意义上的秩序提出了质疑,在这里他用分离与解构的理论来证实:不用传统的构图手法,等级制度和一些规则原理也可以有效地处理一块复杂的地段。
在拉·维莱特公园中,屈米就是把公园通过“点”、“线”、“面”三个要素来分解,然后又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
他的“点”、“线”、“面”三层体系各自都以不同的几何秩序来布局,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这样三者之间便形成了强烈的交差与冲突,构成了矛盾。
屈米的设计思想自有他的一套解构主义理论为依据。
解构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流派,不如说是一种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它违背常理,古怪晦涩,一般人很难理解。
作为专业人员,在阅读了许多资料并参观了拉·维莱特公园之后,我们仍对其设计思想似懂非懂,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我们对它的认识已不再仅仅是那些鲜红的建筑。
国内所介绍最多的,即这些耀眼的Folie ,尽管以严格的方格网来布置,但它们仅仅是构成公园的一个要素,它们之间相距也较远,体量也不大,形式上又非常统一。
公园中做为面的要素出现的大片草地、树丛构成了园林的基调,这些Folie 更象是从大片绿地中生长出来的一个个红色的标志(图2)。
在这种自然式种植的植被中,我们感受不到那种严谨的方格网的存在,整座园林仍然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另外屈米用分离与解构的手法来排斥传统的构图原理,但是他的拉·维莱特仍然流露出法国巴洛克园林的一些特征,比如笔直的林荫路和水渠、轴线以及大的尺度等。
拉·维莱特公园与城市之间无明显的界线,它属于城市,融于城市之中。
同时公园中随时都充满着各种年龄、各个层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青年人在草坪上踢球,儿童在主题园中游戏、老人们在咖啡店外大遮阳伞下品尝着咖啡、茶点……公园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与游人活动的生机。
屈米的理论是深奥的,他的拉·维莱特也是难懂的,然而当我们联想到仅仅在20年以前这里还是个杂乱的家畜市场时,我们就不难体会到拉·维莱特的作用与意义。
与拉·维莱特公园的基址情况相似,位于巴黎市西南角的雪铁龙公园原址是雪铁龙汽车厂的厂房。
70年代工厂迁至巴黎市郊后,市政府决定在这块地段上建造公园,并于1985年组织了国际设计竞赛。
收到的63件作品形式五花八门,大多数是几何式的,也有中轴对称的,但是其中不少方案对公园与周围居民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考虑较少。
最后评出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一等奖在布局上极为相似,在公园北部都采用系列花园的处理手法。
两者的明显区别仅在于,一个方案在几何关系与构图处理上很完善,园子中心是一片开阔的大草地;另一方案对于植物和环境的处理更为精心,园子中心是一片生态型林地。
最后将两个方案合并成为实施方案(图3),并把方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获奖的两组设计师来承担其中一部分的详细设计。
风景师C .Clement 和建筑师P .Ber g er 负责公园的北部设计,它包括白色园、2个大温室、7个小温室、运动园和六个系列花园;风景师A .Provost 和建筑师J .P .Vi g nier 及J .F .Jodr y 负责公园南部的设计,它包括黑色园、中心草坪、大水渠和水渠边7个小建筑。
雪铁龙公园除西部被塞纳河限定外,其它方向的边界线都不十分明显。
公园的东、北两面是居民区,南面是一栋体量较大的玻璃幕墙办公楼(彩图四),幸好此办公楼从形象上对公园并没有多少不利影响,加之公园中心草坪的尺度与其很协调,这也进一步减弱了该建筑的尺度。
图3雪铁龙公园平面图A .白色园B .黑色园C .大温室及喷泉D .小温室及系列园E .大草坪F .岩洞G .运动园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由“点”、“线”、“面”三层要素构成,而雪铁龙公园则以三组建筑来组织,这三组建筑相互间有严谨的几何对位关系,它们共同限定了公园中心部分的空间,同时又构成了一些小的系列主题花园。
第一组建筑是位于中心南部的7个混凝土立方体,设计者称之为“岩洞”(彩图五),它们等距地沿水渠布置。
与这些岩洞相对应的是在公园北部,中心草坪的另一侧的7个轻盈的、方形玻璃小温室,它们是公园中的第二组建筑,在雨天也可以成为游人避雨的场所。
岩洞与小温室一实一虚,相互对应,布局上如同拉·维莱特公园中的Folie ,但在这儿它们没有屈米的Folie 的醒目耀眼的色彩,在功能与含义上也不相同。
第三组建筑是公园东部的两个形象一致的玻璃大温室,尽管它们体量高大,但是材料轻盈,比例优雅,所以并不显得特别突出(彩图六)。
两个大温室之间是倾斜的花岗石铺装场地,这也是公园中唯一的一块广场,场地中央是由80个喷头组成的自控喷泉。
喷泉的喷水高度不断变化,不仅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较果,夏季还可成为儿童戏水的好地方。
公园中主要游览路是对角线方向的轴线(彩图七),它把园子分为两个部分,又把园中各主要景点,如黑色园、中心草坪、喷泉广场、系列园中的兰色园、运动园等联系起来。
这条笔直的游览路在空间上变化多端,或穿过草坪,或越过水渠,或高或低,所以并不感觉单调,直线感也不是很强烈。
公园中心的大草坪是周围密集居民区居民户外活动的场所。
然而草坪很空旷,四周被水渠围合,一些活动并不理想,球类运动也是禁止的,所以不少居民认为其设置只是考虑了景观的效果,而他们休闲的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
草坪之南的大水渠向西延续到塞纳河边的岩石园区,东边是几何种植的广玉兰树廊,水渠做为公园与园南办公楼的界线,同时也构成了东、西方向的主轴线。
而公园北部6个系列园之间的跌水则组成了公园南北方向的辅轴线,跌水同时也分隔开这些系列花园。
系列花园面积一致,均为长方形。
每个小园都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及植物材料的选择来体现一种金属和它的象征性的对应物:一颗行星、一星期中的某一天、一种色彩、一种特定的水的状态和一种感觉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