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793f2c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7.png)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空气、真空或其他透明介质中以直线传播的方式前进。
光的传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从而使读者对光的传播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以直线的方式传播。
当光经过透明介质边界的时候,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改变传播方向。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通过介质界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关系。
这意味着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偏折。
光通过透明介质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的折射率越高,光传播速度越慢。
这是因为光波在介质中与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导致的。
例如,当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由于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转,速度减小。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反射可以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类型。
1. 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按照相同的角度反射。
当光线射向镜面表面时,根据角度的相等,光线会按照相同的角度反射回去。
这种反射光线准确地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可以产生明亮的镜像。
2. 漫反射:漫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粗糙表面时,以不规则的方式反射。
光线在碰到粗糙表面后会以不同的角度散射并反射出去。
由于光线的散射,漫反射产生的光线在不同方向上发散,因此无法形成明确的镜像。
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例如,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倒影或者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像时,就是由于光的反射所致。
此外,反光镜、平面镜等也是通过光的反射原理而设计制造出来的。
三、光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为许多重要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以下是几个关于光的应用的例子:1. 光学仪器: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将光线聚焦或放大,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观测和研究。
2.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将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通过光纤进行传输。
光的反射PPT课件
![光的反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f50f25f524ccbff0218475.png)
日食的全过程
想一想
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当地球恰好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
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
度小 :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3108m/s.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
2/3. 光在水中的速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3/4.
第一单元 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五章 光的反射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引入
在漆黑一片的环境中我们什么都看不到, 我们要看到东西就必须有光线射进我们 的眼睛.
光源 人造光源:油灯、蜡烛、火把、电
灯……
想一想
光是怎样传播进我们的眼睛的呢?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 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实例:激光
日食
日食的形成 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来 解释.
商朝: 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半坡陶盆
东汉:发展成熟
唐朝:高度发达: 南青北白、唐三 彩
3、宋代大放异彩:景德镇、五大名窑
钧瓷
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青花瓷诞生
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五彩瓷、珐琅彩
2、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种类繁多、远销欧亚
第一节: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古代编钟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一、高超的冶金技术 1、具有独特地位的青铜铸造业
古代青铜 器的特点
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雄奇—轻巧)、工 艺先进、装饰多变(几何—图案) 世界最早发明瓷器的国 家
陶器与瓷器 的有什么区 别?
丝、绸、锦、 缎、纱、罗、 绣等
3、明清进入鼎盛时期
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地位与经营形态
物理八上2.1《光的反射》ppt课件(1)
![物理八上2.1《光的反射》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30e4d36f524ccbff12184a3.png)
极限挑战:
1、若 am = 2, 则a3m =_8____. 2、若 mx = 2, my = 3 ,
则 mx+y =_6___, m3x+2y =7_2_____.
已知,44•83=2x,求x的值.
解: 44 83 (22 )4 (23 )3
28 29
217
所以x 17
1、 已知10a=5,1 0b=6 求102a+3b的值。
2.x14不可以写成( C )
(A)x5(x3)3(B) (-x)(-x2)(-x3)(-x8) (C)(x7)7 (D) x3x4x5x2
3.计算(-32)5-(-35)2的结果是( B )
(A)0
(B) -2×310
(C)2×310 (D) -2×37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xn等于(-x)n
反射角 =30° 反射角 =0°
60O
练习二、画出下图的入射光线
通过以上练习总结出:
3、光的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的
二、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二、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练一练
在下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 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A
O
小结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速
2、过入射点画出反射面的垂直线ON,即法线。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 线。
例二、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O夹角如图所示, 请画出镜面的位置。
O N
步骤:1、、画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 法线ON
2、根据法线与反射面垂直,画出镜面。
练习一、画出下图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课时光的直线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课时光的直线传播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d46a89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7.png)
一、案例背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课“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原理及其应用。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节内容是他们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对光学知识的一次深化和拓展。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光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实验器材,创建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规划对于教学成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严格按照教学内容与过程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我也将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表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这些亮点也展现了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我还将注重教学策略的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光现象》一章的知识点及其要求概述
![《光现象》一章的知识点及其要求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4f3e2156bd97f192379e90c.png)
《光现象》一章的知识点及其要求概述本章有四个课题: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每个课题都包含了诸多知识点,掌握好每个知识点的要求,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基本保证,是中考命题人员命制试题的主要依据。
下面结合课程标准按照课题顺序阐述每个知识点及其要求。
每个课题精选一个典型实例说明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规范化的解题过程,也指出在解题时的易错点。
再给出中考试题中涉及本章的内容的高频知识点的真题、改编题、原创题。
这样通过对全文的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快速提升。
一.光的直线传播(一)这个课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这个课题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光速。
(二)课标对这个课题涉及到的知识点的要求课程标准没有对这个课题做要求,本课题需要了解的内容是: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 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48ee612c0b4c2e3f56276309.png)
; /lidaxiao/ 李大霄
份,假如赏赐足够多の话,背地里她再为塔娜留壹份,而水清永远都没有份。但是德妃还算没有把事情做得太绝,每次只是临走の时候 悄悄地塞给塔娜,没有让水清知道。其实德妃哪里知道,她就是当面留给塔娜任何东西,水清连看都不会看壹眼,更不要说因为没给她 专门留下啥啊而心存不满或生心妒忌。对于水清而言,服侍德妃是天经地义の事情,没有赏赐更是天经地义。她不过是壹各不受王爷宠 爱の小老婆而已,连王爷都不得娘娘の欢心,她怎么可能入得咯娘娘の法眼?而且因为她对王爷没有任何感情,因此对德妃也仅仅是责 任,每日里完成咯责任,当好咯差事,她就阿弥陀佛咯。有没有赏赐,与她何干?而且她也极为乐得与德妃娘娘の关系保持如此疏离の 程度,甚至担心她们朝夕相处而感情日益增进。万壹与娘娘の关系相处甚好,“情同母女”,她壹定会更加难过。因为她是率性真诚、 表里如壹の人,她实在是无法做到,面对德妃の时候两各人有说有笑,母慈媳孝,然后面对王爷の时候两各冷冷冰冰,你怨我怒。那样 の两面生活,她根本就无法想像,更不要说亲身经历。此外,她能够来到塞外服侍王爷,排字琦不是已经告诉她,这是为咯增加她の历 练吗?虽然她不会对王爷曲意逢迎、争宠献媚,但是她是王爷の诸人之壹,她必须承担起壹各侧福晋应尽の职责。服侍王爷也好,服侍 娘娘也好,在她の职责中都是极为重要の内容。这样千载难逢の机会,她不但会有任何抱怨,甚至确实是应该感恩不尽。因此自从在草 原驻扎下来后,水清开始咯日复壹日、壹成不变の历练生活。每日天还黑着,就早早地由吟雪叫醒,匆忙洗漱完毕,连口饭都没有吃, 就直奔德妃娘娘の帐子。因为在塞外不方便,各帐の饮食供应是统壹供给,谁也没有自己の厨房。而水清不可能过咯早膳时间再去请安, 因为她要去服侍娘娘の早膳。到咯德妃の帐子,她先是跟秋婵壹起,服侍娘娘起床洗漱等事项,再负责将早膳摆好。连自家爷进膳她都 没有资格同桌,更不要说德妃娘娘咯,因此她只能饿着肚子服侍完娘娘の早膳。只有等娘娘用完早膳,撤桌の时候,她才能随便胡乱地 拿块饽饽充饥,根本不可能正经坐下来用膳,因为德妃那里又有新の事情咯。壹上午の忙忙忙碌碌之后,眨眼就到咯午膳时间。只有服 侍完午膳,她才能有机会回到自己の帐子,因为午膳后德妃要休息。只有利用这点儿时间,水清才能够回到自己の帐子,完成自己の午 膳。假如这壹天运气好,回来得早,还能有片刻の休息。待估计着娘娘の午休差不多结束の时候,她再赶去服侍,壹直到晚膳结束。这 有这壹切都结束后,水清才能拖着疲惫の身体回到自己の营帐,因此她能用上晚膳の时间壹般都要在壹更
第13章 第1节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第13章 第1节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4268666325c52cc58bd6be25.png)
图12- 8 1(1)判断在AM和AN两处产生亮斑的颜色; (2)求两个亮斑间的距离.
【解析】1 设红光和紫光的临界角分别为C1、C2, 1 3 sinC1 , n1 2 C1 60,同理C2 45, i 45 C2,i 45<C1, 所以紫光在AB面发生全反射,而红光在AB面一 部分折射,一部分反射,且由几何关系可知,反射光 线与AC垂直.所以在AM 处产生的亮斑P为红色,在 1 AN 处产生的亮斑P2为红色与紫色的混合色.
5.(衡阳模拟)两束平行的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 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12 1 9所示.已知其 中一条光线沿直线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另一条 光线的入射点为A,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点.已 R 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OA ,OP 3R.求玻璃 2 材料的折射率.
2 画出如图光路图,设折射角为r,两个光斑分
别为P、P2,根据折射定律 1 sin r n1 sin i 6 求得sinr 3 R 由几何知识可得:tanr , AP 1 解得AP 5 2cm 1
由几何知识可得 OAP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得AP2 10cm 所以P P2 (5 2 10)cm 1
【解析】当入射光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时,进入棱 镜中的折射光线也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它再射到 ab面上时的入射角将逐渐变小,减小到临界角以下时, 从ab面上就会有光线射出.不同的色光的频率不同, 折射率也不同,从而临界角也不同,其中红光的频率 最小,折射率也最小,临界角最大.在入射光按顺时 针方向逐渐偏转过程中,红光将首先不满足全反射条 件,必是红光首先射出ab面.当入射光按逆时针方向 逐渐偏转时,射到ab面上时的入射角逐渐变大,不可 能有色光从ab面射出.
第三章 光的世界第一节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第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
![第三章 光的世界第一节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第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c18a97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7.png)
第三章光的世界第一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第1课时光的直线传播1.物理观念:(1)了解什么是光源;(2)知道光在同一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及其应用。
2.科学思维: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的学习过程,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发现与光传播有关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多种光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密切相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重点:探究光沿直线传播;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趣味导入课件展示一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让学生欣赏,从而导入第三章《光的世界》学习。
任务一光源思考:光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光源?光是由某些能发光的物体产生的。
我们把那些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
光源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自然界存在的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发光的鱼等。
人造光源:人们制造的光源。
如日光灯、节能灯、点燃的蜡烛等。
思考:月亮是光源吗?月亮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它是靠反射太阳光让自已变得明亮。
任务二光的传播提出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如何传播?演示1:用激光灯沿着黑纸片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演示2:用激光灯射到烧杯中的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
演示3:用激光灯射到玻璃中,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
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强调: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介质要均匀,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2.光线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为了便于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3.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及应用:(1)影子的形成: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子。
第四章《光现象》物理基础知识+中考真题
![第四章《光现象》物理基础知识+中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0640ca89eb172ded63b73f.png)
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人造光源,如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1影子的形成:○2日食月食的形成:○3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第二节、光的反射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3、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4、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第四节、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可逆的。
初步了解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初步了解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bf1001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e.png)
初步了解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初步了解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特定的速度在真空中传播。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它会按照直线传播原理进行传递,并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初步了解光的传播方式以及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传播方式在空气或真空中,光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线传播和曲线传播两种情况。
1. 直线传播当光在一片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如果没有遇到任何物体或介质的边界,光会沿着直线进行传播。
这种直线传播的方式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光传播方式。
直线传播的特点在于,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并不会发生弯曲的现象,而且光线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因此,在相对稀薄的空气或真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因为光线可以直接传到我们的眼睛中,呈现出清晰的图像。
2. 曲线传播在某些情况下,光线会发生曲线传播的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会使光线发生折射现象,使光线的传播路径变为曲线。
这种曲线传播的现象,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在水果中,当我们将一根鱼竿伸入水中时,水中的鱼在我们看来就似乎更高。
这是因为当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使鱼的位置看起来发生了偏移。
另外,透过一些特殊的玻璃或透镜,光线也可以发生曲线传播的现象。
这种曲线传播的特性使得我们能够利用透镜来进行放大或聚焦的操作。
二、光的反射现象除了直线传播和曲线传播外,光还会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后,以与入射角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角度从物体表面反弹出来。
光的反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比如我们照镜子时,镜子表面的玻璃会将我们的影像反射出来;我们穿着鞋子时,鞋子的表面也会将光线反射出来。
光的反射是由光线碰撞物体表面时,部分能量被吸收而产生的。
光线碰撞物体表面时,会引起物体内部的电子云产生振动,从而将能量转化为热能。
然后,物体会将一部分能量转发到空气中,使得我们能够感觉到光的反射现象。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1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1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7f056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40.png)
4.1.1 光的直线传播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节教材的内容,将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考虑到光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
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面的教学。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通过对各种光现象的介绍,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这些问题;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学生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突破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在教学中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能通过两个小孔看到物体,从而知道埋电线杆、站队、射击瞄准等都是类似的现象;亲身体验小孔成像是怎样形成的,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4.了解色散现象。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仪器材料]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挂图、课件[教学流程设计]热身运动引入新课[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的反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的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45fab26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d.png)
结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洪山嘴中学詹振亚
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 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两线分居
概念 光在传播过程中被介质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
三线共面
光 的
反射定律
反
射
两线分居 两角相等
在反射现象当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
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漫反射
1.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 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 从侧面看去( B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日食、月食动画演示
3.小孔成像
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 了下部;下部的光线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倒立的像。
思考:小孔形成的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孔成像特点: 1.倒立的实像; 2.像的大小与孔到物体的距离、孔到光屏的距离 有关; 3.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 小孔成像原理: 光沿直线传播
去,则平面镜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应为( B )
N
A.10° B.20°
A
C.40° D.80°
M
B
O
M'
4.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
初二物理【光】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efc8d55dd88d0d233d46adc.png)
初二物理【光】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的特点: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个条件)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但是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 =3.0 ⨯ 108m / 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 2/3。
4、光年:光在 1 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不是是时间单位。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6、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射击)。
(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4)小孔成像: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i r镜面 O第二节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1) 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入射光线 N 法线反射光线(2)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 O 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 ON 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 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 表示。
(3)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ea3f81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3.png)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光 的 直 线 传 播
02 光 的 反 射
03 光 的 折 射
Part One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现象: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
例子:激光笔、手电筒、 太阳光
应用:光纤通信、日食、 月食
象
折射率:介质 中光的速度与 真空中光的速
度之比
折射定律:入 射角、折射角 和折射率之间
的关系
折射现象的应 用:透镜、棱 镜等光学元件
的工作原理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眼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近视眼或远视眼患者能够看清物体 放大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物体看起来更大 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观察者能够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观察外部环境 光纤通信: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原理:光的波动性,光速 不变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 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 300,000公里/秒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物体表面时, 会按照一定的角度反射回去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THANKS
汇报人:XX
Part Three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进入另一种介:光在折射时,入射角 与折射角的关系。
折射率:介质中光的速度与真 空中光的速度之比。
折射现象的应用:透镜、棱镜 等光学元件的工作原理。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四讲光现象初步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含解析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四讲光现象初步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97878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3.png)
第四讲 光现象初步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一、光源与光速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灯泡等.按照几何形状不同,光源可以分为点、线、面、体光源.它们都是实际光源的抽象和近似.点光源:凡是本身的大小与被它照到的物体间的距离大小相比可以忽稍不计的光源,都可以看做“点光源”.点光源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光线: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和路径的一条带箭头的射线叫做光线.光线是由一小光束抽象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光束:光束分为会聚、平行、发散光束.点光源发出的是发散光束,太阳发出的是平行光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并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83.010m /s 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也可以近似认为是83.010m /s ⨯.光速c 是速度的上限,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c .二、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阳光下树木、建造物的影子,月蚀、日蚀以及小孔成像,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不同的或者不均匀的介质中,则不一定沿直线传播.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如果知道一个发光体S 射出的两条光线,只要把这两条光线向相反方向延长到它们的交点,就能确定发光体的位置,如图2.1所示.在人用眼睛观察物体的时候,根据两只眼睛对物体的视线间的夹角可以判断物体的位置也是这个道理.(一)影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一个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图2.2所示为点光源的影.影区是发自光源并与被照物体的表面相切的光线围成的.如果用一个发光面比较大的光源来代替点光源,影的情形就会不同.发光面上的每一个发光点都可以看做一个点光源,它们都在物体的暗地里造成影区,这些影共有的彻底不会受到光照射的范围叫做本影.本影的周围还有一个能受到光源发出的一部份光照射的区域,叫做半影.图2.3所示为面光源的本影与半影.光源的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二)日蚀和月蚀发生日蚀时,太阳、月球和地球位于同向来线上,月球在中间.太阳发出的光线经月球遮挡后,形成如图2.4所示的a,b,c,d四个影区,其中a为本影区,没有光线能够照射到该区域,b为伪本影区,惟独太阳边缘发出的光线可以照射到该区域,c和d为半影区.当地球上的观察者位于a区域内时,将观察到日全食,位于b区域时,可以观察到日环食,位于c和d区域时则可以观察到日偏食.发生月蚀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位于同向来线上,地球在中间,如图2.5所示.当月球有一部份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在本影区的部份由于没有光线到达,因此该部份不能被看到,形成月偏食.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a时,由于没有太阳的光线照射到月球表面,月球也再也不反光,因此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月全食.在月蚀现象中,不可能浮现月环食.三、光的反射光在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又返回到原来介质中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无论哪种反射,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一)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2.6).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二)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作用平面镜可以使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我们可以用平面镜来控制和改变光路.1.当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时,平面镜旋转θ角,反射光线将转过2θ角例1(上海第27届大同杯初赛)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70︒,若入射光线方向不变,使平面镜绕入射点沿入射光线与法线构成的平面顺时针方向旋转40︒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40︒B.80︒C.120︒D.160︒分析与解 本题有两种情况,先分别画出示意图,如图2.7(a)和(b)所示.在图2.7(a)中,平面镜顺时针转过40︒后,反射光线OB转过80︒角至OB'的位置,由几何关系知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在图2.7(b)中,平面镜顺时针转过40︒后,反射光线OB转过80︒角至OB'的位置,同样根据角度间关系知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40︒.本题正确选项为AC.2.角镜反射问题所谓角镜,是指两个平面镜反射面相对,互成一定夹角.当光线入射时,可以在两平面镜间发生两次甚至多次反射.两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是同学们所熟知的一种角镜,当有一条光线射入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其反射光线必与入射光线平行.更普通的情况请看下面例题.例2如图2.8所示,两平面镜1OM ,2OM 之间的夹角为θ,入射光与平面镜2OM 平行,经两个镜面两次反射后,出射光与1OM 平行,那末θ角应为( ). A.30︒ B.45︒ C.60︒ D.75︒分析与解 如图2.9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2OM ,则1θ∠=,反射光线平行于1OM ,则4θ∠=.又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等于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即12∠=∠,34∠=∠,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60θ=︒.本题正确选项为C.例3到若使一束光先后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这两平面镜应如何放置?分析与解 画出如图2.10所示的光路示意图,我们只要找到镜面夹角θ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ϕ的关系,并令90ϕ=︒,即可求得θ的值.设入射光线与镜面OM 的夹角为α,则结合反射定律可知OBC α∠=,1802ABC α∠=︒-则180OCB αθ∠=︒--180222180BCD OCB αθ∠=︒-∠=+-︒1801802ABC BCD ϕθ=︒-∠-∠=︒-令90ϕ=︒,可得45θ=︒.因此两镜面夹角应为45︒.例4 (上海第29届大同杯初赛)如图2.11所示,平面镜OM 与ON 之间夹角为α,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 ,如果要保证S 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两次反射,则α的最小值是( ).A.120︒ B.90︒C.72︒ D.60︒分析与解画出光路图如图 2.12所示,若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BC 与镜面ON 的夹角ϕ满足ϕα时,第三次反射将不会发生.设入射光线SA 与镜面OM 夹角为θ,则2αθ.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并结合几何关系可得OAB θ∠=,180OBA αθϕ∠=︒--=又ϕα,即180αθα︒--,得2180αθ+︒,当2αθ=时,72α︒,因此α的最小值为72︒,本题正确选项为C.值得说明的是,若要求从S 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三次、四次……反射,解决方法类似.较之角镜的两次反射,多次反射问题要复杂一些,下面给出一些例题及解题方法.例5 如图2.13所示,平面镜OM 与ON 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 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A.1︒B.2︒ C.3︒ D.4︒ 分析与解要使光线能够原路返回,就需要让光线最终能垂直入射到某一镜面上.画出如图2.14所示的光路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及角度间的关系,可知ABM θ∠=,2BCN θ∠=3CDM θ∠=,4DEC θ∠=,……因此经过N 次反射后,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变为N θ,只需90N θ=︒,90Nθ︒=即可使光线原路返回.因为N 为1,2,3,4,…等自然数,因此θ不可能等于4︒.本题正确选项为D.对于光线在角镜之间多次反射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如图2.15(a)所示,点光源S 发出一条光线SA ,在平面镜ON ,OM 上的A ,B ,C 点发生三次反射的情形(C 处的反射光线未画出)可以转化为图2.15(b)所示情形:以平面镜ON 为对称轴画出平面镜OM 的对称图形1OM 、光线AB 的对称图形1AB 、光线BC 的对称图形1B C ;然后,再以1OM 为对称轴,画出平面镜ON 的对称图形1ON 和1B C 的对称图形11B C ,显然,S ,A ,1B ,1C 四点共线,即光线相当于沿着直线从S 到达1C 点,1SC 与ON ,1OM ,1ON ;亦有三个交点A ,1B ,1C ,这代表了光线SA 在角镜之间发生了三次反射.在解题时,若能灵便运用上述规律,则可以省去寻觅角度间的复杂关系的过程.例6 (上海第29届大同杯初赛)如图2.16所示,平面镜OM 与ON 镜面之间的夹角为α,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 ,如果要保证S 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四次反射,则α的最小值是( ).A.30︒ B.40︒ C.50︒ D.60︒分析与解由于入射光线在两平面镜间反射了4次再也不与镜面相遇,说明我们从OM 开始连续沿逆时针作夹角为α的平面若干个(注意OM 与ON 不是所作的平面),如图2.17所示,当任意一条入射光线与所作的第4个平面再也不有交点时,就说明再也不与镜面相遇了,由几何关系知41802αα︒-,解得40α︒.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 例7(上海第28届大同杯初赛)如图2.18所示,两平面镜OM和ON的夹角为θ,入射光线平行于ON 镜且在两镜面间经12次反射后再也不与镜面相遇,则两镜面之间的夹角θ可能为( ). A.13︒ B.14︒ C.15︒ D.16︒分析与解如图2.19所示,由于入射光线在两平面镜间反射了12次再也不与镜面相遇,说明我们从OM 开始连续沿逆时针作夹角为θ的平面12个,当入射光线与所作的最后一个平面再也不有交点时,就说明再也不与镜面相遇了,即120220θθ︒-,解得13.8θ︒;当入射光线在两平面镜间反射11次时,11180θθ<︒-,解得15θ<︒.故13.815θ<︒,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练习题1.(上海第8届大同杯复赛)在阳光照射下,竖立的木杆AB 在地面上的投影为BC ,如图2.20所示.图中点M 为木杆AB 的中点,3S C 为BCA ∠的角平分线.由图可知,阳光的照射方向沿着( ).A.1S A B.4S B C.2S M D.3S C2.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的影子如图2.21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于区域a 和b 内的人可看到月全食B.位于区域c 和d 内的人可看到日全食 C.位于区域b 内的人可看到日环食 D.位于区域c 和d 内的人可看到日偏食3.(上海第28届大同杯初赛)日蚀、月蚀是我们在地球上通过肉眼能直接观测到的天文现象,如果定义月球的半径为1,则地球的半径约为3.7,太阳的半径约为400,地、月距离约为220,地、日距离约为48.610⨯,参考上述数据可以判断,在地球上看不到的现象是( ).A.月环食 B.月全食 C.日环食 D.日全食4.(上海第25届大同杯初赛)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h ,某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且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6R ,卫星正下方地面上有一观察者,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若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春分(即太阳光直射赤道)那天在日落的时间内,这人观察不到卫星的时间约为( ).A.40min B.70min C.100min D.140min5.早在公元前305年,著名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就已经测量出了地球的周长,与现代科学公认的地球周长的真实值相差不到0.1%.他在研究中发现,每年夏至这天,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正午的太阳光正好直射到城内一口深井的底部.而远在km S 以外的亚历山大城,夏至这天正午的太阳光却会使物体在地面上留下一个影子,他测得太阳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单位:度),由此得出地球的周长为( ). A.km 360Sθ⋅ B.360km Sθ⋅ C.km 180Sθ⋅ D.180km Sθ⋅6.(2022年大同杯初赛)用转动八面镜法可以测光速,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22所示.S 为发光点,T 为望远镜,平面镜O 与凹透镜B 构成为了反射系统.八面镜M 距反射系统的距离AB 为L (L 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 以及S 和T 到八面镜的距离).调整八面镜的位置直到通过望远镜能看到发光点S ,然后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1秒内转过的圈数),当转速达到0n 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 ,由此得到光速c 的表达式是( ).A.04c Ln = B.08c Ln = C.016c Ln = D.032c Ln =7.(2022年大同杯初赛)如图2.23所示,平面镜OM 与ON 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 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A.20︒ B.15︒ C.10︒ D.5︒8.(上海第29届大同杯初赛)如图2.24所示,平面镜OM 与ON 镜面之间夹角为α,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 ,如果要保证S 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7次反射,则α的最小值是( ).A.14︒ B.24︒ C.34︒ D.44︒9.(上海第11届大同杯初赛)如图2.25所示,光屏和正在旋转着的六面镜都竖直放置,六面镜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一束光垂直通过光屏的小孔,正对六面镜的转轴OO '射来.如果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为l ,六面镜的镜面宽度与l 相比可以忽稍不计,光屏足够大,那末这束光经镜面反射在光屏上所成的光点轨迹,其最大距离是( ).A.2l B.2tan60l ︒C.2tan 60l ︒ D.tan 60l ︒10.(上海第18届大同杯初赛)如图2.26所示,两平面镜OA 和OB 之间的夹角α为9︒,自平面镜OB 上的某点P 射出一条与OB 镜面成β角的光线,在β角由0︒至180︒范围内(不包括0︒)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当β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者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 点,则符合该要求的β有( ).A.1个 B.2个 C.6个 D.9个11.(上海第18届大同杯初赛)如图2.27所示,两平面镜垂直放置,某光线PA 以入射角α入射到镜面OM 上,经平面镜OM 和ON 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BQ 与PA 平行.现将两平面镜以过O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轴同时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ββα<,假设镜面足够大,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距离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12.(上海第5届大同杯初赛)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为了激光反射器,如图2.28所示.如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反射器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30︒,那末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的光线将转过( ).A.90︒B.15︒C.30︒D.0︒13.如图2.29(a)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光线AB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CD.现将平面镜OM与ON同时绕垂直纸面且过O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β,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2.29(b)所示.此时经过平面镜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 ).A.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平行B.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重合C.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之间的夹角为2βD.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之间的夹角为β14.如图2.30所示,两平面镜OA和OB成15︒夹角交于O点,镜面足够长,从C点处垂直于OA镜面射出一条光线,此光线在两镜间经多次反射后再也不与镜面相遇.试问:有几次反射?而最后一次反射发生在哪个镜面上?( )A.5次,OB镜B.6次,OB 镜C.5次,OA 镜D.6次,OA 镜15.(上海第9届大同杯复赛)如图2.31所示,两块平面镜互成60︒角放置,平行于角平分线的两条光线AO 和CO '分别射到两块平面镜上,它们的反射光线OB 的反向延长线与O D '的反向延长线的夹角θ为________.16.如图2.32所示,从光源发出的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在正对着平面镜3m 处的墙上A 处有一光斑.若使光斑向上挪移1m 至B 处,平面镜应以O 点为轴转过的角度为________.17.如图 2.33所示,平面镜1OM 与2OM 成θ角,A 为1OM 上一点,光线从A 点出发,对于2OM 的入射角是50︒,经过来回四次反射后跟2OM 平行,则θ角为________.参考答案1.A.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末端C 点应是A 点挡住阳光留下的,因此1S A 为阳光照射的方向.2.CD.题中是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则位于c 和d 区域的人可以看到日偏食,位于b 区域的人可以看到日环食,位于a 区域的人可以看到日全食.3.A.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以及月全食、月偏食都可以在地球上观察到,月环食不可能观测到.4.B.如图2.34所示,当阳光照射不到卫星时,地面上的人就观察不到该卫星.可见,卫星随地球从A 转到B 的过程中,人都看不到该卫星.结合题意,可知1cos 6.6OC OA α==,求得81.3α=︒,则180217.4βα=︒-=︒.因此看不到卫生的时间2460min 360t β=⨯⨯︒69.6min =,本题正确选项为B.5.B.题中所述深井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亚历山大城与球心的连线的夹角为θ,两地间的距离S 即为圆心角θ所对应的弧长,设地球周长为km C ,则360S C θ=⋅,解得360km SC θ=.6.C.光从S 出发,经过一系列反射到达望远镜T ,总路程为2L .从图2.22所示位置开始,到望远镜中再次看到发光点S ,八面镜转过了18圈,用时018t n =.因此光传播的速度0216L c Ln t ==,选项C 正确.7.A.略,可参照本节例5的解答.8.B.仿照本节例6的解答,我们从OM 开始连续沿逆时针作夹角为α的平面若干个(注意OM 与ON 不是所作的平面),当任意一条入射光线与所作的第7个平面再也不有交点时,说明光线最多反射7次后就再也不与镜面相遇了,由几何关系知71802αα︒-,解得24α︒.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9.B.光线由小孔垂直射向六面镜的某个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将回到小孔,当六面镜由此位置转动30︒时,光线恰入射到某反射面的边缘,此时反射光线转过60︒,如图2.35所示(鸟瞰图),光屏上的光斑离小孔的距离达到最大,设为d ,则tan 60d l=︒,因此光斑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2tan60d l =︒.10.D.要使光线最终能返回到P 点,则需光线能垂直入射到某镜面上.若光线直接由P 点垂直射向OA 镜面,则由几何关系可得90βα=︒-,若光线经OA 反射一次后,反射光线垂直于OB 镜面,则902βα=︒-,以此类推,当光线第N 次与两镜面垂直时,有90N βα=︒-,显然β应大于零,则10N <,β的值共有9个.11.C.如图2.36所示,由于OM 和ON 两镜面垂直,所以入射光线PA和反射光线BQ 平行.过A 点作AC 垂直BQ 于C 点,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及几何关系,在直角OAB △中,ABO α∠=,则sin OA AB α=.在直角ABC △中,1802ABC α∠=︒-,则 ()sin 1802sin 22cos sin OA AC AB OA αααα=︒-== 将镜面转过β角后,入射光线与镜面OM '交于D 点,入射角变为αβ-,最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平行,设此时两光线的距离为d ,则 ()()()sin 222sin OD d ODcso αβαβαβ=-=-- 又在AOD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90sin 90OD OA ααβ=︒-︒+-⎡⎤⎣⎦解得()cos cos OS OD ααβ=-,则可得 ()()()2cos 2cos 2cos cos OS d ODcso OA ααβαβααβ=-=-=- 可见,镜面转动后,最终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且距离并未改变.即最终的反射光线位置并未改变.12.D.光线射向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只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反射光线位置也不变.这可由第11题得到左证.13.B.可参考第11题的解答进行证明.14.A.我们从OB 开始连续沿逆时针作夹角为15︒的平面若干个,当做到第6个时,发现第6个平面已经与光线平行,因此,光线只能与OB 以及所作的4个平面相交,故只能反射5次,由于第一次是在OB 镜反射,第二次在OA 镜反射,以此类推,第五次反射应在OB 镜.15.120︒.θ等于两镜面的夹角与两入射光线与各自镜面夹角的和.16.15︒.由几何关系可知反射光线转过了30︒角,则平面镜转过了15︒角.17.10︒.第一次反射时,反射光线与2OM 镜面的夹角为40︒;第二次反射时,反射光线与1OM 镜面的夹角为40θ︒-;第三次反射时,反射光线与2OM 镜面的夹角为402θ︒-;第四次反射时,反射光线与1OM 镜面的夹角为403θ︒-,则有403θθ︒-=,10θ=︒.。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c2b810c5da50e2524d7fa7.png)
一平面内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分
居(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等
角在空气中的角大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一、平面镜
1、表面平滑的面镜叫平面镜。平整的玻璃表面、平静的水面等都可
看出平面镜。
2、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二、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具体特点为1像与物大小
相等等大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等距3
经反射面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叫反射光线用“OB”来表示不能
说成“BO”
过入射点O并垂直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用“ON”来表示
二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i”来表示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r”来表示。
1、 光的反射规律
1 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分居
3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可逆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平滑物体表面反射光平行射出这样的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自然光源是指自然存在的光源如太阳、星星、闪电、萤火虫、
磷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
3、人造光源是指人为制造的光源如篝火、火把、油灯、烛光、电
反射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不再是平行的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74775b347c1cfad6185fa767.png)
C •变加速直线运动D.无法确定解析:依照光的直线传播,作岀人向右匀速运动时,人头和人头的影的位置示意图,如下图。
设 ts 末、2ts 末、…、nts 末,A 点(人 头部〕分不位于A 1、A 2…A n 处;相应的人头部的影在地面上的 C 1、C 2、…、C n 处。
因为人做匀速运动, A 点也做匀速运动,因此有AA 1 = A 1A 2 = A 2A 3…=vt 由几何关系能够分析知:OC 1=C 1C 2=C 2C 3=…由此能够判定,人头影子在相等时刻内位移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此题选 B 。
点评:此题要求考生把握光的直线传播和影的基础知识,的有关知识进行求解。
例2 •关于日食和月食,正确的讲法是〔A •位于月球本影中的人,能看到月全食B •位于月球半影中的人,使能看到日偏食C .月球处于地球的半影内,显现月偏食D .月球处于地球的本影内,显现月全食解析:右上图表示阳光照耀下月球形成的影区分布情形,B 为半影区,地球上位于月球半影区的人,观看到的是日 偏食;C 是本影区,在本影区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 面,是日全食;D 是伪本影区,假设观看者在伪本影区看 不到太阳发光面的中部,发生日环食。
由题意建立物理模型, 并依照平面几何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14.1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考点聚焦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知识扫描1 •光源是自行能发光的物体。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能够用一条表示光束传播方向的直线代表光,如此的直线叫光线。
2 •影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产生的。
本影是影子中部的黑暗部分,完全可不能受到光源上任何一个发光点发出的光的照耀; 半影是本影周围的半明半暗区域, 只能受到光源上一部分发光点发出的光的照耀。
3 •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反射角分不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跟 法线的夹角,而不是跟反射面夹角。
一年级科学光学学习
![一年级科学光学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9874d8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a.png)
一年级科学光学学习光学学习是一年级科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光的性质、光的传播以及光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学科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有趣且实用的知识,有助于他们对光学的基本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一年级科学光学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够传播并被人眼感知。
光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其中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会沿着直线传播。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阳光穿过窗户或者电筒射出的光束来了解这个性质。
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原因之一。
2.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一个平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光线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的角度与入射光线的角度相等。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将一面镜子倾斜放置并观察光线的反射来进行实验验证。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光线的方向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造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将一根铅笔放入水中观察铅笔看起来折断的现象来理解这个性质。
第二部分: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有两种方式:直传和反射传播。
1. 直传光当光遇到一个透明的材料时(如玻璃、水等),它会直接通过并继续传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透过玻璃窗看到外面的景象,或者在水中看到底部物体的原因。
2. 反射光当光遇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时,它会被物体阻挡并反射回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原因,因为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第三部分:光的应用光的应用十分广泛,以下是一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光学应用。
1. 滤光器滤光器是一种能够选择性地通过或者阻挡特定颜色的光的设备。
我们常见的墨镜就是一种滤光器,它能够阻挡来自太阳的刺眼的光线,保护我们的眼睛。
2. 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使用光学原理来放大物体的器具。
我们可以使用放大镜来观察微小的事物,如观察昆虫、看清楚书本上的字迹等。
3. 照相机照相机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捕捉和记录图像。
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时,光会通过镜头进入照相机,并在胶片或者传感器上形成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14.1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一、考点聚焦
➢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Ⅰ级要求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Ⅱ级要求
二、知识扫描
1.光源是自行能发光的物体。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能够用一条表示光束传播方向的直线代表光,如此的直线叫光线。
2.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本影是影子中部的黑暗部分,完全可不能受到光源上任何一个发光点发出的光的照耀;半影是本影周围的半明半暗区域,只能受到光源上一部分发光点发出的光的照耀。
3.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反射角分不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而不是跟反射面夹角。
4.反射现象是光路可逆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也都遵循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对镜面是对称的。
三、好题精析
例1.一人自街上路灯的正下方通过时,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假如人以不变的速度朝前走,那么他头部的影子相关于地面的运动情形时〔〕
A.匀加速直线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D.无法确定
解析:依照光的直线传播,作出人向右匀速运动时,人头和人头的影
的位置示意图,如下图。
设ts末、2ts末、…、nts末,A点(人
头部〕分不位于A1、A2…A n处;相应的人头部的影在地面上的C1、
C2、…、C n处。
因为人做匀速运动,A点也做匀速运动,因此有
AA1=A1A2=A2A3…=vt 由几何关系能够分析知:
OC1=C1C2=C2C3=…由此能够判定,人头影子在相等时刻内
位移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此题选B。
点评:此题要求考生把握光的直线传播和影的基础知识,由题意建立物理模型,并依照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进行求解。
例2.关于日食和月食,正确的讲法是〔〕
A.位于月球本影中的人,能看到月全食
B.位于月球半影中的人,使能看到日偏食
C.月球处于地球的半影内,显现月偏食
D.月球处于地球的本影内,显现月全食
解析:右上图表示阳光照耀下月球形成的影区分布情形,A、
B为半影区,地球上位于月球半影区的人,观看到的是日
偏食;C是本影区,在本影区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
面,是日全食;D是伪本影区,假设观看者在伪本影区看
不到太阳发光面的中部,发生日环食。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时发生月食现象〔图〕.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太阳光不能照耀到月球上,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将看不到月球,发生月全食;月球有一部分进入地球本影区时,但另一部分仍有阳光照耀,因此发生月偏食.因此此题的正确选项有B 、D 。
点评:此题要求考生把握本影、半影和伪本影的概念,明白日食和月食是如何样形成的。
例3.一个点光源 S 对平面镜成像,如下图,设光源不动,
平面镜以速率v 沿OS 方向向光源平移,镜面与OS 方向
之间的夹角为30º,那么光源的像S / 将〔 〕
A .以速率0.5v 沿S / S 连线向S 运动
B .以速率v 沿S / S 连线向 S 运动
C .以速率3v 沿S / S 连线向S 运动
D .以速率2v 沿S / S 连线向S 运动 解析:依照平面镜成像规律,像点S / 将沿S / S 连线向S 运动,平面镜沿S / S 方向靠近S 的速度大小
为v 1=v ·Ssin30°=0.5v ,而像点S / 相关于S 的速度大小为v 2=2v 1=v ,故B 项正确。
点评:此题要求考生把握平面镜成像规律,并能结合题设条件建立光源S 、平面镜和像S / 三者相
对运动的关系。
例4.如右上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正方体木箱,木箱上
方水平放置一块足够大的平面镜MN 。
试用作图法画出人眼
在S 处通过平面镜能看到的木箱右方的水平面的区域.
解析:〔1〕设 S 为一个点光源,作出其像点 S / 。
〔2〕连接 S
和木箱左上角顶点并延长交平面镜于A ,连接S / A 并延长交水平
面于Q 。
〔3〕连接S /和木箱右上角顶点并延长交水平面于P 。
〔4〕PQ 确实是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能照亮的木箱右
方水平面的范畴。
依照光路可逆,PQ 也确实是人眼在S 处通过
平面镜能看到的木箱右方的水平面的范畴。
点评:解此题的依据有:〔1〕利用光路可逆原理:眼睛是同意光
线的器官,本身不能发光,依照光路可逆,假设在S 处有一个点光源,那么它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照亮的木箱右边的范畴,也确实是人眼能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范畴〔如右以下图〕;〔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先由对称性作出S 的像点S /,再分析反射光能照亮的区域。
例5.如下图,古希腊某地理学家通过长期观看,发觉6月21日正午
时刻,在北半球A 城,阳光与铅直方向成7.5º角下射,而在A 城的
正南方,与A 城地面距离为L 的B 城,阳光恰好沿铅直方向下射,
射到地球的太阳可视为平行光.据此他估算出了地球半径.试写
出估算地球半径的表达式R = 。
解析:依题意,A 、B 两点对地球球心所成的角度为7.5º,A 、B 两点
间的圆弧长为L ,那么有5.73602=L R π,解得π
L R 24=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理论,涉及圆心角、弧长及半径之间的关系。
应充分利用几何条件
分析.
A 图3-1-2
四、变式迁移
1.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卡片,放在发光的小电珠前20cm的地点.卡片的后方放一个跟卡片平行的屏幕,屏幕与卡片的距离也是20cm,那么卡片在屏幕上的影的形状是,面积等于 .
2.在地面上有一个光源S,发射竖直向上的平行光束,现在要利用那个光源来照亮地面上与光源相距2m处的物体,那么放置在光源上方2m处的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多大?
五、能力突破
1.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的颜色应是( )
A.蓝色的
B.红色的
C.惨白色的
D.黑暗的
2.借助于漫反射,我们才能从不同方向( )
A.看电影
B.看电视
C.观赏油画
D.观赏中秋明月
3.关于本影、半影,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点光源发出的光形成的影是半影
B.面光源发出的光会形成本影和半影
C.物体的本影区域总小于半影区域
D.物体的半影区域总小于本影区域
4.一束光线与水平成40°角射来,欲使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所放平面镜与水平面成〔〕A.20° B.40° C.50° D.70°
5.一个不透亮的小球, 由某高处的A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A点距点光源S和距墙MN的水平距离相等, 如下图. 小球的影子恰好投射到竖直墙上, 关于
影子的运动情形是( )
A.做匀速运动 B.做变加速运动
C.做自由落体运动 D.做匀速运动
6.在水平地面上竖直放置一平面镜,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刚好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在该人向后退的过程中,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像变大,仍能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B.像的大小不变,仍能刚好看自己的全身像
C.像的大小不变,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但像未占满全幅镜面
D.像变小,完全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7.如下图是物理学家迈克耳孙测定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八面镜
静止不动时,望远镜C中可见光源S的像,现在使八面镜开始
转动,同时使转速逐步增大到每秒n转时,在望远镜C中又可
看到光源S的像,假如测得入面镜与凹镜之间的距离是L,凹
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能够忽略,那么测得的光速是
〔〕
A.16nL B.8nL C.4nL D.2nL
8.如下图,半径R=1m的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距地面23m
的上方放置一个与地面平行的平面镜MN,在圆柱体左侧的地
上有一点光源S,圆柱体右侧地面AB部分没有光线照耀到,假
设S与B的距离为4m,那么AB的宽度等于多少?
9.如图,一束光线穿过屏上小孔S射到平面镜M的O点处,O和S相距L.当平面镜M绕过O点垂直于纸面的轴,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过α角时,
射到屏上的光点P沿屏移动的速度多大?
10.如图14-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示意图。
其中固定在T
形架上的小平面镜起着专门大的作用。
利用光的反射定
律能够把T形架的微小转动成效放大到能够精确测量的
程度.设小平面镜到刻度尺的距离为L=1.00m,T形架上
两个小球中心相距l=20cm。
设放置两个大球m/后,刻度
尺上光点向左移动了Δx=1.0mm,那么在万有引力作用
下,小球向大球移动了多少?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