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理论》题

合集下载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我国的民族构成答: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共一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9%。

2.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答: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 斯大林1913年写《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4. 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①民族特征②民族源流③民族意愿5. 三个过度: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6.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7.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途径:民族形成具体过程中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8.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有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9.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

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民族消亡10.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①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②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③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④有以国家与民族作用下,弥足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

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5、民族平等: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7、民族观: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是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

8、宗教: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9、部落的二重性:人们共同体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决定了从部落发展中产生两个平衡的新事物,一个是民族,一个是国家。

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复习资料

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复习资料

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共有〔56 〕个民族。

2、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10 〕个。

3、5.12XX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北川老城主要居住的是〔羌〕族。

4、泼水节是〔傣族〕的民族节日。

5、〔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

6、维吾尔族的乡村,每年〔3〕月〔22〕日过(肉孜)节,迎接新春的到来。

7、〔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

8、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9、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邓恩铭是〔水〕族。

10、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

11、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1979年识别的是〔基诺〕族。

12、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是〔火把节〕。

13、我国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是XX自治区XX市的〔大昭寺〕。

14、元代,我国著名的女纺织家黄道婆把〔黎〕族棉纺工艺带到中原,促进了我国纺织业的开展。

15、我国满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是〔XX〕省。

16、我国北方唯一的以捕鱼为主,使用狗拉雪撬的民族是〔赫哲族〕。

17、总书记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18、我国省级建制的五个自治区分别是〔XX自治区〕、〔XX维吾尔自治区〕、〔XX自治区〕、〔XX壮族自治区〕、〔XX回族自治区〕。

19、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

20、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织杂居)。

2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2、〔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节日举行。

23、我国最大的自治区是〔XX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

24、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满〕族。

25、创造XX白药的典焕章,是〔白〕族。

民族理论08试卷A

民族理论08试卷A

注意事项:1.考生将姓名、学号等信息写在试卷相应位置;2.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位置答题;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A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9.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A.44个B.45个C.46个D.47个10.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11.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建立了民族自治区A.3个B.4个C.5个D.6个1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A.80%左右B.64%左右C.45%左右D.27%左右13.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A.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B.正确执行民族团结政策C.大力举办民族教育D.各民族一律平等14.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实施范围是我国135个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

这项工程的名称是A.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B.兴边富民C.国防建设工程D.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工程15.克拉玛依油田位于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16.旗袍是中国以下民族的传统服饰A.汉族B.满族C.蒙古族D.瑶族17.《阿诗玛》是中国以下民族的民间长诗A.傣族B.苗族C.白族D.彝族18.好来宝是中国以下民族的民间曲艺A、哈萨克族B、朝鲜族C、撒拉族D、蒙古族19.泼水节是中国以下民族的传统节日A.京族B.壮族C.傣族D.苗族20.“那达慕大会”是中国以下民族的节庆活动A.柯尔克孜族B.俄罗斯族C.塔塔尔族D.蒙古族21.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之一,他的民族成分是A.汉族 B.蒙古族 C.满族 D.水族22.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有A.8个B.9 个C.10 个D.12个23.“芦笙会”是中国以下民族的重要节庆A.苗族B.瑶族C.畲族D.布依族24.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情节严重的,其处罚为A.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C.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5.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自治州A.30个B.35个C.25个D.20个26.、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军事家、战略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的民族成分是A.蒙古族 B.苗族C.侗族 D.土家族27.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的共同因素A.在逐渐增多B.在逐渐减少C.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D.正在消失28.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29.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注意事项:1.考生将姓名、学号等信息写在试卷相应位置;2.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位置答题;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民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是一门研究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政策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处理多民族国家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民族理论考试的试题及答案示例,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_________的稳定的共同体。

A. 语言B. 文化C. 地域D. 宗教信仰答案:B2. 民族平等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权利平等B. 机会平等C. 经济平等D. 尊严平等答案:C3.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主要依靠以下哪个因素?A. 经济发展B. 文化交流C. 政治制度D. 法律保障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民族的形成与发展B. 民族的分类与识别C. 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D.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答案:A, B, C5. 民族认同感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A. 语言B. 宗教C. 历史D. 风俗习惯答案:A, C, D三、判断题6.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特征完全消失,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

答案:错误7. 民族自决权是指一个民族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8. 简述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繁荣发展。

民族平等是指所有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民族团结强调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民族繁荣发展则是指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9. 论述民族歧视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答:民族歧视是指基于民族身份的不公平对待,它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还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

民族歧视的危害包括破坏社会和谐、引发民族矛盾、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应对民族歧视的措施包括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所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通过教育提高公众对民族平等的认识;鼓励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歧视行为。

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是一门研究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政策的学科,它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

考试题目通常包括对民族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民族政策的分析以及对民族问题的实际应用等。

以下是一份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

A. 社会B. 集体C. 集团D. 阶层答案:B2. 民族平等原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 基本原则B. 次要原则C. 辅助原则D. 临时原则答案:A3. 在我国,民族自治区域分为()。

A. 自治县、自治乡、自治村B.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C.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D. 自治区、自治市、自治镇答案:B4. 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民族区域自治D.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答案:C5. 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 保障少数民族权益B. 促进民族融合C.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D. 实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

答案: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聚居地区实行自治。

(3)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4)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5)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保障少数民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2. 阐述民族认同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答案:民族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它对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1)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认同感能够增强个体对本民族的归属感,从而增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

(2)促进社会稳定: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两个:壮族和满族。

2、在55个少数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有80种左右,这些语言,大体可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3、中国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探索形成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78年党的11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形成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创新时期。

4、邓小平指明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这一错误观点,各民族关系为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5、从民族社会属性角度,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6、民族识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4)至此,我国民族数量达38个。

第二阶段(1954—1965)又确定了16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1978—1986)在1979年,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识别得到确认。

7、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

8、201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9%,汉族占91.51%。

9、民族发展的趋势可以分为总趋势和某一历史阶段趋势,不断发展,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

10、民族问题有两个历史趋势:第一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压迫民族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

11、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进入共产主义以后才能实现民族消亡。

民族问题的特性有: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民族问题的国际性,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1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当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末复习题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末复习题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末复习题《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目前,我国有(A)个民族。

A、56B、75C、400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B)一书中提出了“三个过渡”的理论。

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C、《论波兰》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B)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4、(C)阐述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应区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5、(A)指出了在资本主义时代民族发展的两个趋向。

A、列宁B、周恩来C、斯大林6、(B)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

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7、《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作者是(A)A、邓小平B、刘少奇C、毛泽东8、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AC)A、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某一具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C.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9、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有(ABCD)。

A.民族差异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C、阶级问题的影响D、国家政策的影响10、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民族平等包括(ABCD)。

A.一切民族平等B、一切民族的一切权利平等C、消灭阶级D、社会主义国家应帮助弱小民族达到事实上平等11、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AB)。

A.民族平等B、团结C、民族文化自治12、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我国的主要表现为(ABC)。

A、地方民族主义B、大汉族主义C、大民族主义D、种族歧视13、在我国少数民族中,(A)族人口最多。

A、壮B、古C、回D、满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C)年颁布的。

A、1979B、1952C、1984D、195615、建立和实施民族区域内治的基本原则是(ABC)。

A.维护祖国统一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C.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16、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的级别主要是(BCD)。

A.盟旗B.自治区C.自治州D.自治县17、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照(B)的顺序组成。

民族理论单选练习题

民族理论单选练习题

民族理论单选练习题1. 下列哪项不是民族形成的主要因素?a. 地域因素b. 经济因素c. 语言因素d. 宗教因素2. 民族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下列哪个阶段是其中最早的一个阶段?a. 民族认同阶段b. 民族觉醒阶段c. 民族解放阶段d. 民族复兴阶段3. 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除了下面哪个选项?a. 语言文字b. 宗教信仰c. 音乐舞蹈d. 饮食习惯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以下哪个表述是正确的?a. 文化传统是固定不变的b. 文化传统是可以随着时代演变而改变的c. 文化传统只有在特定地理环境下才存在d. 文化传统涉及的范围只限于宗教和艺术5. 民族关系是指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下面哪个观点是错误的?a. 民族关系可以是和谐的b. 民族关系只会存在冲突和对抗c. 民族关系可以是互相融合的d. 民族关系通常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6. 民族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正确的治理方式和政策措施,以下哪个措施是错误的?a. 加强民族区域自治b. 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环境c. 强制民族融合,消除民族差异d. 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和发展机会7. 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于当代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民族主义思潮强调各民族的独立和自主权利b. 民族主义思潮容易导致民族偏见和仇恨c. 民族主义思潮有着积极推动民族发展的作用d. 民族主义思潮会削弱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性8. 以下哪个是国际上最常被引用的民族理论?a. 文化一体论b. 种族优越论c. 民族自决权理论d. 民族融合论9. 民族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以下哪个国家不曾面临过民族问题?a. 美国b. 中国c. 英国d. 加拿大10. 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民族和国家的关系?a. 国家是民族的集中体现,民族是国家的基础b. 国家和民族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没有任何联系c.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不依赖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d. 民族和国家是同义词,可以互相替换使用以上是民族理论的单选练习题。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综合测试四一、填充题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相结合的方针。

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和()相结合的原则。

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式扶贫。

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的、()的经济增长方式。

6.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和作用。

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和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8.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9.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科学、()、哲学、()、风俗、节日等。

1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1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和(),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1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和()的长期稳定。

1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规律、()规律和()规律。

1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和()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1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和()。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docx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docx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6.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
7.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综合测试二
一、填充题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
否具有()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
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团结、互助、(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多个民族,居住在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
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 B.12000
C.3 000 D.1000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
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
4.当今世界,()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6.民族问题是随着(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7.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

民族理论考题(8)附带答案

民族理论考题(8)附带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测试A一单选1.谁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最大的力是血统,其次是生活,第三大的力是语言,第四个力是宗教,第五个力是风俗习惯。

A. 孙中山B.梁启超 C.顾欢 D.斯大林2. 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A.124个B.155个C.125个D.145个3马克思主义民族的定义是谁提出来的A. 孙中山B.马克思C.恩格斯D.斯大林4列宁指出:“谁没有陷入民族主义偏见的泥坑,谁就不能不看到资本主义同化民族这一过程包含着极大的历史进步作用。

”,又指出无产阶级“欢迎民族的任何同化,只要它不是借助于暴力或特权进行的”这说明()A. 民族融合是一个过程B.民族自然同化是有利于民族的交往和接近的历史发展中的进步现象。

C.民族强迫同化可以使原先比较落后的民族溶化到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里,所以我们应该提倡人为的加快民族同化。

D.任何民族同化都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5.关于民族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长期性 B.重要性C.复杂性 C.简单性6我们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后,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A. 马克思主义B.国际主义C.民族主义D.资本主义7、氏族与民族的根本区别是A、经济关系B、血缘关系C、地域关系D、利益关系8最初民族形成的标志是()A.部落联盟的建立 B.国家的产生C.第一次社会大分工9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10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

”列宁指出:“谁不承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各种民族压迫或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这两段话说明了()A.各民族之间存在优劣差别 B.只有承认和坚持语言平等,才能消除民族压迫或不平等的根源 C.坚持民族平等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础 D.只要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1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复习资料[1]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复习资料[1]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答案参考,不要盲信)名词解释:1.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2.民族同化: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3.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礼节和生产诸方面,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4.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总认识。

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法上。

5.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歪曲的反映。

6.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7.心理认同: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8.民族融合: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9.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简答题1.什么是民族?民族有哪些共同特征?答: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共同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2.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具有哪些特征?答: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特点: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

民族理论复习题

民族理论复习题

1. 什么是民族观(p6)对民族、民族问题的总看法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

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p8)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的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根据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了列宁主义民族理论,是列宁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3. 构成民族的六大特征(p31)(1)共同历史渊源(2)共同生产方式(3)共同语言(4)共同文化(5)共同风俗习惯(6)共同心理认同4. 民族识别的依据(p41)(一)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二)民族源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三)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四)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5.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p59)(1)民族属性与民族发展(2)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3)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4)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5)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6)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6. 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原因(p86)由民族的特性、发展规律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的7. 民族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p100)民族问题即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8. 民族问题的特性(p116)(1)民族问题的普遍性(2)民族问题的长期性(3)民族问题的复杂性(4)民族问题的国际性(5)民族问题的重要性9. 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p122)(1)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交织(2)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4)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10. 宗教政策包括哪些方面(p126)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和自由,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1.“四个维护”包括什么(p169)坚定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坚定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坚定地维护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12. 新中国民族平等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p176)(一)作为权利主题的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同等地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2024年中国民族理论新编试题(附答案)

2024年中国民族理论新编试题(附答案)

2024年中国民族理论新编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八)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的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的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CE)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CE)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ABCDE)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三、填充题(每题2分共20分)1.民族的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2.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的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两个:壮族和满族。

2、在55个少数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有80种左右,这些语言,大体可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3、中国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探索形成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78年党的11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形成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创新时期。

4、邓小平指明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这一错误观点,各民族关系为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5、从民族社会属性角度,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6、民族识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4)至此,我国民族数量达38个。

第二阶段(1954—1965)又确定了16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1978—1986)在1979年,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识别得到确认。

7、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

8、201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9%,汉族占91.51%。

9、民族发展的趋势可以分为总趋势和某一历史阶段趋势,不断发展,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

10、民族问题有两个历史趋势:第一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压迫民族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

11、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进入共产主义以后才能实现民族消亡。

民族问题的特性有: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民族问题的国际性,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1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当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民理知识点速记(整理)

民理知识点速记(整理)

民族理论知识点速记(整理)一、选择题1. 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共一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9%,少数民族人口人数最多的三个:壮族、满族、回族。

2.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数量:155个。

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120个,还有1173个民族乡。

4.中国民族研究的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5. 中国民族理论的特点: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

6.、民族的一般特征:斯大林四个要素(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中国共产党的六大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知)7.民族的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8.民族类型的分类: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9.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①民族特征②民族源流③民族意愿10.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11.民族发展的内容: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

12.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常态模式、异态模式。

13.民族关系的内容: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

14.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①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②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③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④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15.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基本问题是民族利益;关键性问题是民族权力。

16.民族问题的特性:①普遍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国际性⑤重要性。

17.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间问题的道路。

1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理论考试内容

民族理论考试内容

1中国各民族如何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3)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光辉灿烂的经济和文化(4)各民族共同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5)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2从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国家的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2)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选择,是由和民族共同完成的(3)同一时间里在各民族经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基础之上的3如何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友好交往的?(1)通过和亲、贡赐、互市、会盟等各种形式的和平往来,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改善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还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2)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始终处于核心,无论是战争掠夺还是和平交往,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互相需要和满足(3)民族间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和依赖,又使得各民族间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而使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求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4民族关系的内容、表现及性质?(1)内容,表现——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四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它们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2)性质——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间的关系5辨析/判断/区分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在经过长期的共同繁荣发展基础上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民族差别的最终消失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及哦啊王过程中,一个民族的整体或一部分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另一个民族的历史现象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1)在多民族国家中,每个人都有两重性,即国家属性和民族属性,国家属性是第一位的,民族属性的第二位的,但如果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就要产生问题(2)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国民意识与民族意识是一致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爱民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也是一致的(3)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1)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1)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末考试复习吴仕民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1、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看法;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2、 封建民族的四种制度:封建制度、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

:封建制度、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

3、 构成民族的六大特征:○1 共同的历史渊源共同的历史渊源 ○2共同的生产方式共同的生产方式 ○3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语言 ○4共同的文化的文化 ○5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风俗习惯 ○6共同的心理认同共同的心理认同4、 民族与宗教的联系:○1有些民族基本上全民族信仰宗教有些民族基本上全民族信仰宗教 ○2有的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3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5、 民族识别的依据:○1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 ○2民族源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史依据 ○3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 ○4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6、 民族形成的时间:民族是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的产物。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7、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同源异流,异源同流8、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素 ②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②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9、 民族同化及其特点: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收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同化根据其变化原因、手段、过程、性质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分界点在于是否使用强制手段,是否使用暴力和特权来实现同化过程。

(完整word)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复习资料[1]

(完整word)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复习资料[1]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答案参考,不要盲信)名词解释:1.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2.民族同化: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3.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礼节和生产诸方面,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4.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总认识。

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法上。

5.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歪曲的反映。

6.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7。

心理认同: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8。

民族融合: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9。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简答题1.什么是民族?民族有哪些共同特征?答: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共同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2。

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具有哪些特征?答: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特点: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定项选择题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 D )。

A.人权问题B.生存权C.繁荣民族经济D.自治机关的自治权2.我国宗教问题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BCDE )。

A群众性B民族性C国际性D复杂性E长期性。

3.民族形成于( C )。

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原始社会末期D.共产主义社会4.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者是( D )。

A.毛泽东B.鲁迅C.李维汉D.费孝通5.经过民族识别先后识别出的少数民族共有( B )。

A.10 个B.55 个C.56 个D.34个6.我国宗教问题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BCD )A.群众性、民族性B.国际性C.复杂性D.长期性。

7.世界性的三大宗教是( ACD )A.佛教B.犹太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8.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省级自治地方有( ABCD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9.氏族和部落是(D)A.以人的心理特征划分的B.以地域特征划分的C.以人们之间经济关系划分的D.以人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划分的10.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含义主要是( ABD )A.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B.要求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完全平等C.反对任何民族享有特权D.民族平等的实际内容是要消灭阶级11.在我国使用南岛语系语言的民族是( B )A.傣族B.高山族 B.京族 D.水族1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共分为( C )A.1级B.2级C.3级D.4级13.我国少数民族仡佬族的正确读音是( B )A.qi lao(汽老)B.ge lao(哥老)C.gu lao(古老)D.ga lao(高老)15.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000万的两个民族是(BD)。

A. 回族B.满族C.蒙古族D.壮族16.下列少数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有( ACD )A.回族B.蒙古族C.哈萨克族D.维吾尔族17.目前我国共建有自治州( A )。

A.30 个B.56 个C.155 个D.120个18.民族间发生的自然同化现象,归根到底是( A )。

A.各民族自由选择的结果B.资本主义“文明输出”的结果C.社会政治制度的先进与否决定的D.社会生产方式先进与否决定的19.我国少数民族使用最广泛的语系语言是( A )。

A.汉藏语系B.印欧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亚语系20.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具有( AB D )。

A.长期性B.复杂性C.综合性D.国际性 E敏感性二、填空题我国少数民族仫佬族的正确读音(请用同音字注明)是 mu lao(木老)族。

民族识别是指对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氏族和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民族则是以社会生产力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我国民族问题具有的基本特征是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国际性。

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人口在1亿以上的有 2 个。

民族识别是指民族成分和名称的辨别。

民族形成于原始社会,并将在某个社会的某个时期自行消亡。

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和谐。

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民族自身因素,另一个是社会因素。

三、判断对错,错的改正。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错改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我国疆域内,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基本政治制度。

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消亡的时期。

错改正: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而不是民族消亡。

3.马克思主义历来欢迎民族间的任何同化现象。

4.民族是永恒的东西。

5.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是利益完全一致的整体。

1.民族心理素质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2.凡是讲同一种语言的人们都必定是同一个民族。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4.马克思主义历来欢迎民族间的任何同化现象。

5.宗教信仰自由就是宗教自由。

四、简答题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有哪些?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2.“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具体内容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4.如何理解“三个离不开”思想?“三个离不开”思想生动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历史。

中国众多的民族,起于多源。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族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以中原地区为核心,汇聚成为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

各民族历经迁徙、贸易、婚嫁,以及碰撞、冲突之后,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

绢马互市、茶马互市和西汉王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都是典型的例子。

在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共同捍卫祖国的统一、共同推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

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

“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三个离不开”思想生动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发展谁也离不开谁的实际。

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中各有优势、互补共济。

总体上讲,汉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有优势,而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域广阔、资源富集、地理位置重要,在诸多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比如,民族自治地方草原、森林、水力、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各具特色。

因此,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把汉族地区和民族地区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发挥出来,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

“三个离不开”思想是防范渗透、抵御分裂的有力武器。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

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不断变换策略和手段,进行反动宣传,极力挑起事端、制造动乱,煽动民族对立、民族仇视,妄图从民族关系上打开缺口,以达到分裂祖国的险恶目的。

在长期的反分裂斗争中,早已根植于广大各族人民心中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们防范渗透、抵御分裂的强大武器。

5、如何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答:区别是:(1)民族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共同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是社会现实生括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属于思想意识范畴。

(2)民族与宗教有各自的产生发展的规律。

民族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社会大分工、商品交换、私有制和阶级分化,以及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确立时产生的。

民族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发展阶段形态的变化而演进,到了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高度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时候,到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自行消亡。

宗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意识有了相应的发展之后产生的,是对自然力压迫和社会压迫的无能为力的表现,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反映。

宗教产生之后,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

人类社会到了生产力高度发展、科学文化高度发展、人全面发展而使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极明白合理的时候,宗教才会自行消亡。

民族与宗教的联系是(1)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宗教是某些民族重要的特点之一,与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2)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对维系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存在,对民族的经济生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3)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些宗教节庆、礼仪、禁忌演变成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些宗教中涵有民族文化及其发展的历程;有些民族的民族心理受宗教心理影响较大6.什么是“三股势力”?所谓“三股势力”,准确一点说,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

“三股势力”虽有各自的表现形式,但并无本质区别。

因此,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沆瀣一气,同流合污。

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目的,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安定。

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独立,在乱中推翻中亚各国的世俗政权,按照他们的“纯粹民族教义”建立“纯粹伊斯兰政权”。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依据和社会现实条件是什么?8.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构成民族的“6+1”特征是什么?9.我国进行民族识别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0.我国民族工作主题的内涵是什么?五、论述题1.请概述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总政策和基本政策的主要内容。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质的根本体现,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原则和总政策。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在我国,民族不论大小,不论社会发展程度如何,在一切权利上都是完全平等的,在承担义务上也是平等的。

不允许任何民族有任何特权,禁止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禁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用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把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实践证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充分尊重、保障各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与繁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

因此,国家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如给予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对口支援与合作等等,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