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

一、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分析,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为实现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剩余价值产生于资本增值的过程,为实现资本增值必须经过两个阶段:在生产阶段通过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形成新价值;这些新价值在商品交换阶段得以实现。

第一阶段,即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来提高公认的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这一举动必然使得每单位不变资本对应的剩余价值量减少。而且为不断攫取剩余价值,资本家会进行扩大再生产,随着资本总投入的增加,单位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量也会越来越少。

利润率p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1

/'1//'+=+=+=v c m v c v m v c m p 这其中,c 、v 和m 分别代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m ’代表剩余价值率(可视为不变),c/v 代表资本有机构成。

很明显,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趋向下降的规律。马克思认为,理解利润率下降的内在原理非常的重要。

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利润率下降规律多有讨论,他们从经验、理论与现实的角度进行相互批驳且尚存在争议。但他们都同意的观点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必将在最终导致上述等式分析的结果下降,也就是无论长波理论还是马克思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坚定辩护者都承认的最终趋势。

到了资本增值过程的第二阶段,即流通领域,就需要考虑到价格与价值的区分。资本家为提高利润率,会在流通领域做文章,通过具有足够迷惑性的欺骗手段让商品的价格高于商品的价值并成功转手。这一过程对于阻挡利润率下降有着饮鸩止渴的奇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不断显现,资本家就会更加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创新让广大劳动者以高于价值的价格去购买商品。

二、资本家打破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行动为经济危机埋下引线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使得资本家在“如何长久地维持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上动脑

筋,而正是资本家这种为打破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行动为经济危机种下了前因。

前面已经分析过资本家为阻止平均利润率下降在流通阶段通过迷惑性手段是交易市场上的成交价格高于其价值。在历史当中,这类产品往往定位于郁金香、股票、房地产等投资/机品,经过资本家的热炒,他们的价格远远偏离其真实价值,广大劳动者一时会出于投机心理而跟风助推其价格偏离价值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绝不可能是长久的。一是由于资本家作为生产资料与剩余价值的占有者,不断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劳动者消费水平的提升远追不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二是理性的消费者总会在一天察觉泡沫的存在与巨大,一旦大多数人觉醒,并对之前生产过度投资的产业丧失信心,那么泡沫炸裂、危楼倾覆的过程就是众所周知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发端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就生动地展示了这一过程在新经济时代的全过程,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家们为了将民众的资产更多的转移到自己的手里,以追求高额利润,制造出了CDS (信用违约交换)、MBS(房屋贷款证券化)、CDO(担保债务凭证)等一系列的金融衍生产品。他们以又金融创新的名义,创造出了CDO的平方、立方、N次方等新产品,借助金融杠杆,表面上无限地放大了利润率,实际上伴随而来的是传染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巨大风险。金融创新的出现为资本家打破利润率下降这一限制条件提供了途径,在金融市场中,资本周转不再是的过程,而是简化为的过程,周转过程变得更加便捷,且△G不断扩大。在金融市场发展初期,金融产品与实体经济还是相适应的,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越来越多的衍生品被创造出来以满足人们追逐利润的渴望,这使得金融产品与实体经济逐渐脱离,最终完全建立在人们的预期之上。

实际上,实体经济利润率的下降,不会因为金融体系的发展而改变,只不过金融体系将看得见的剩余价值虚拟化了。但规律不会因为人为地强行作用而被改变,过度虚拟化造成的利润率大幅提高,注定只是金融资本家追求的一个幻影,迟早有一天,这个幻影会被戳破,而这一天,正是危机爆发的时候。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是对这一预言的印证。

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只会加深危机爆发的规模

很多人以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利润率计算存在上升现象,来辩驳金融危机并非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危机,进而认为需要补救的只是金融体系:需要恢复管制,或者需要银行国有化,而绝非动摇社会—经济体系的根本。于是很对人都投靠到了凯恩斯主义的阵营中,呼吁反对金融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本身。这种认为在制度方面的改革,通过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就能避免危机爆发的见解是非常肤浅和天真的。克里曼(Kliman)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指出,虽然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前后利润率有明显上升的情况,但危机仍然和利润率下降有关;利润率下降虽然不是危机的近因,但从长期发展来看,确实当前危机的关键的间接原因。为危机创造条件的利润率下降,不需要持续到危机爆发的时刻,而只需要造成一个极低的利润率就可以了。

进而克里斯·哈曼对国家干预来延缓危机爆发的观点进行严厉批驳,进一步提出当前危机的根源在于20世纪60年代末利润率的下降,而此后由于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加强,通过危机经常性清除和剥离过剩资本从而恢复利润率的机制不能在正常发挥作用,正是国家干预改变了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基本形态,从而使得生产过剩成为常态,资本主义活力遭到破坏,成为僵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干预所挽回的暂时繁荣只是进一步从整体上恶化了这个制度,导致更严重的停滞。

克里斯·哈曼的逻辑就是:利润率下降→国家干预的加强→过剩资本不能被清除→生产过剩→短暂繁荣不断恶化这一体系→资本主义进入长期萧条和慢性死亡。

因此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必然储蓄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国家干预通过制度调节对利润率下降的阻止只是进一步从整体上恶化了这个制度,导致经济危机爆发时更大的潜力。

综上所述,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关键的间接原因。

主要参考文献

1.宁靖, 张德政. 2008年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分析——基于利润率下降规律的探讨[J]. 学

理论, 2012, (23).

2.周思成. 欧美学者近期关于当前危机与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问题的争论[J]. 国外理论

动态, 2010, (10):29-38.

3.赵英杰. 利润率趋向下降与经济危机关系的新探索——基于1970—2011年美国的经济

数据[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4,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