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在糖尿病中的效应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到治糖尿病,很多患者对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以及胰岛素这些常用药物都很熟悉。其实,对于单纯的“降糖”来说,用多少药、血糖降到多少,都是必须密切关注的,不然就会矫枉过正,将高血糖变成低血糖。怎样才能将血糖降到安全的范围内而不过头呢?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糖尿病患者,研究人员也希望能够破解这个难题。
解题的过程对于患者来说有些漫长。1932年,La Barre教授将从肠黏膜中提取的降糖激素命名为肠促胰素,并提出该激素可能用于糖尿病治疗,从此揭开了这类革命性药物研发的历程。1992-1993年,诺和诺德实验室率先揭开了肠促胰素——GLP-1结构与活性之谜,为后续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钥匙”虽然找到了,“开锁”依然需要技巧。其间,研发人员遇到了两个难关:一是需要大量人工合成这种物质,二是要使这种物质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发挥作用。相比而言,第二关更难,这是因为GLP-1在体内会迅速被降解。这就是说,如果患者使用这种新治疗手段,需要24小时不停地输注,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仅仅为了过这关,研发人员就花费了大量时间,终于通过适当改变人GLP-1的结构,使其能够实现注射1次作用24小时的目标。
经过长达13年的开发和临床试验,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这种“智能”降糖药物终于诞生,并于2009年首先在欧洲获得批准,2010年陆续在日本、美国上市,今年终于来到中国。
为什么“聪明”的利拉鲁肽能够“智能”调节血糖呢?简单地说,利拉鲁肽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有效减少了低血糖现象的出现:当体内血糖过高时,利拉鲁肽会“提示”胰腺释放胰岛素,而当血糖达到正常范围时则不再发出这样的信号,血糖便停留在平稳的范围,从而“智能”降血糖。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量越来越少,血糖越来越难以控制。临床实验数据显示,利拉鲁肽在延缓疾病进程方面也有可能为患者带来惊喜,这是由于利拉鲁肽能够保护胰岛B细胞,从根源入手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因此在理论上有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此外,利拉鲁肽还可以作用于胰岛A细胞,减少有提升血糖作用的胰高糖素的分泌;作用于大脑,令人降低食欲;作用于胃肠道,减缓胃排空。所有这些机制,都有助于降低血糖。
利拉鲁肽的大规模、全球多中心的 6 个Ⅲ期临床试验被称为LEAD(利拉鲁肽在糖尿病中的效应和作用)项目,其相关研究涵盖了2型糖尿病治疗的各个阶段,在4400多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索了利拉鲁肽单药治疗、与1种口服降糖药(OAD)联用、与2种OAD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LEAD-3及其延长期研究就利拉鲁肽单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索。临床试验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长期使用利拉鲁肽均有显著疗效。利拉鲁肽的中国名字叫诺和力R,其在中国注册研究的牵头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说:“中国有476名糖尿病患者参与了该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与全球的其他研究结果非常相似,相信中国患者将同样从诺和力R的治疗中获益。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种口服药物失效后立即开始使用诺和力R。”
作为新一代降糖药物,利拉鲁肽同时具有优异的降糖效果和极低的低血糖风险,并能够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体重,降低收缩压,显示出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病危险的潜力。这种集多重效果于一身的特点使得该产品一经面世便引起医疗领域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必将带来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