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
完善水源涵养林改造技术及水资源永续利用的思考
本文先简要分析水源涵养林种植方面的作用,进而围绕水源涵养林的改造技术展开了分析,根据技术分析了解营造水源涵养林种植的经营模式。
通过对于水源地区林业种植的创新技术方面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水源地区的涵养林种植提供有效的指导建议,并且保证水源的质量和生态的平衡,促进区域性的经济建设,为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一、水源涵养林种植优势第一,水源涵养林的种植,控制河流水源的水土流失的情况,可以调节洪水带来的水流量,而且也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和林下地被物层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还有水源涵养林通过对于降水方面的调节和吸收,让地表径流成为土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发挥出水源涵养的作用。
针对这种的涵养方法,需要流域里森林种植分布均匀,合理配置种植品种和距离。
具体的品种选择需要考虑树种类型和立地类型,选择生态效益最好的树种,可以发挥出保护自然的绝对优势。
第二,在坡面径流上的调节作用。
水源涵养林的种植,让坡面径流得到调节,削减河流在汛期时的径流量,缓冲河水的侵蚀。
在降雨量很大的情况下,土壤渗透能力减弱,很容易出现饱和状态,所以降雨后径流调节来缓解饱和坡面的径流的流量,利用森林树木土壤有着很好的吸水结构和腐烂造成的孔洞,可以快速渗透水量,而且内部蓄水能力很强,不会出现饱和状态。
即使是特大暴雨情况形成坡面径流,流速经过树木丛林时速度也会减慢,防止水流冲刷带来的灾难和土壤养分流失的情况出现。
而且在冬天情况,森林中冻结深度比较小,可以参加到坡面径流的调节中,有着很好的水土保留的功能。
特别应用在广西地区,夏天水流汛期比较大的情况,更需要树木在坡面调节径流,减少出现洪水的可能性。
第三,调节地下径流的作用。
水源涵养林的种植,可以增加枯水期时的径流量,因为我国气候变化,雨季和旱季有着明显的变化,所以河流也有着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
处在南方的广西地区也一样在冬季后河流的流量减少,出现枯水期的情况。
所以种植水源涵养林,可以增加枯水期时的径流量,因为在森林的出现可以涵养地下存水空间,将丰水期时的降水渗透到地下的土壤层和岩石层中成为地下径流,地下径流因为处在地下,流入河流需要一些时间,所以缓慢地流淌让河流径流量分配均匀,保护水资源的活性。
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作用的具体体现
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层次主要是林冠和林下植被层(灌木和草本植物)、枯枝落叶层、根系土壤层,通过这三个层次对降水进行调节,并提高土壤的抗蚀抗冲性能。
根系土壤层01林冠和林下植被层①植被截留林冠和林下植被层就像一把伞,削减了雨滴势,也拦截了部分降水。
植物截留量可视为两部分组成,其一,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的水量;其二,降水终止时枝叶上存留的水量,这部分最终也消耗于蒸发。
截留后,阻止了雨滴击溅表土,避免了土壤颗粒被击碎;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落到地面的降雨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量,也从而减少了土壤侵蚀量。
林冠越低,郁闭度越大,林下植被越茂密,这个作用就越强。
在中纬度条件下,一个基本郁闭的森林生态系统,大约可截留当年降水量的15%—30%。
其中乔木冠层对降水有较强的截持能力。
同时,林冠可减少太阳长波辐射,降低风速和气温,减小林地空气饱和水气压差等,从而降低士壤水分蒸发量。
02枯枝落叶层①截蓄降水当林冠和林下植被层的承雨能力达到饱和后,从树冠和植冠上落下的水滴对地面土壤具有更大的冲击力。
此时森林的枯落物所形成的枯枝落叶层就构成了第二道屏障。
森林每年产生的枯落物很多,其中数量最多、作用最大的是乔木树种的叶子,约占60%—80%。
与林冠层相比,枯枝落叶层覆盖在地面,防止雨滴击溅土壤的效果更为明显。
这些枯落物具有很大的孔隙度,可以吸收和渗透降水,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性能,最大持水率均在136.56%以上,最大持水量在9.32t/hm2以上。
②改善土壤性质枯枝落叶层腐烂后,形成腐殖质和有机质,参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特别是还能组合粗粒土壤和增加粘重土壤的孔隙度,使前者持水量增加,使后者易于通气透水,促进雨水的迅速下渗,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
③阻延径流,防洪减灾当降水强度超过林冠截留和森林枯落物与土壤的临界持水能力时,就会产生坡面径流。
由于枯枝落叶层的存在,径流在其中的流动速度因受阻而减缓。
水源涵养林
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forestforwaterresourcesconservation),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水土防护林种之一,是一种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主要的是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土壤侵蚀、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
水源涵养林-简介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是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简称水源林。
它泛指河川、水库、湖泊的上游集水区内大面积的原有林(包括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和人工林,是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水源涵养林-功能作用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
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
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
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
滞洪和蓄洪功能水源涵养林水源林可减少径流泥沙含量,防止水库、湖泊淤积。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
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
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降水时,由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森林土壤的生物物理作用,对雨水截留、吸持渗人、蒸发,减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起到了滞洪和减少洪峰流量的作用。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一、作用调节坡面径流①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
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
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
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调节地下径流②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
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
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
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
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
减少含沙量③减少径流泥沙含量,防止水库、湖泊淤积。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
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
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
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
水源涵养林施工技术与管理
科 技信 息
工 程 技 术
水 源 涵 荠 赫旋 工 技 术 与管 理
深圳 市三 洲 田・ 铜锣 径 水库 管理处 曾正纲
( 摘 要】 水源涵养林的生 态经济地位我们不 用质疑 , 水源涵养林建成后 , 涵养水 源量效益 明显 , 可有效增加水库蓄水量 、 高水体 提 质量 、 延长水库寿命 , 打造宜人的城 市滨水环境 。本文所要进行探讨的即是关于水源涵养林施工技 术与管理。 [ 关键词 ] 水源涵养林 施工技 术 管理
种 植 穴规 格 见下 表 : 表 2 乔木 苗 木 及 种 植穴 规 格 控 制 表
乔 木 苗
高( m) 1 1 1 — . .— . .一 . .- . 3 — . ≥40 —. 2 . 1 1 20 O 2 25 30 . 40 2 5 5 2 5 0 .
林业对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
林业对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保护水源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水源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林业在水源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林业对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措施。
一、林业对水源保护的重要性1. 保持水环境稳定:林业可以通过调节水分蒸发、改善土壤和保持水土的连续性来稳定水环境。
树木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中的湿度,形成降水。
林地可以截留降雨,减少水流迅速流失,促进水的渗透和入渗,降低洪水发生概率。
2.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功能:林地可以作为水源地的天然屏障,保护水源的生态功能。
林地能够过滤和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保证水源的优良品质。
同时,林地提供的阴凉和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水源中生物的繁衍和生长,维护水源生态系统的平衡。
3. 调节水源流域的水文循环:林地的植被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和降雨截留来影响水源流域的水文循环。
林业可以调节降雨峰值,缓解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危害。
此外,林地的根系能够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提高地下水位,维持水源流域的水量平衡。
4. 保护水源生物多样性:水源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林地作为水源保护的关键环节,能够提供适宜的生境和食物资源,维护水源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保护林地意味着保护了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林业对水源保护的措施1. 森林保护和恢复: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
加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力度,减少林地损失。
通过合理的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管理,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
2. 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设林网、沟渠、林下梯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建立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参与水土保持和森林种植行动。
3. 水源地划定和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地,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
完善水源地的保护方案,加强水源地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污染源。
4. 生态补偿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水源保护的贡献者进行奖励和补偿。
水源涵养林营造和经营社会效益指标值描述
水源涵养林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和经营管理等措施,保护水源地并提高水源涵养功能的林地。
水源涵养林营造和经营对于维护水源地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和保障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水源涵养林的社会效益,并介绍相关的指标值,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水源涵养林的概念和重要性1.1 水源涵养林的定义水源涵养林是指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通过大规模营造和管理森林,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质,保障水资源安全的林地经营模式。
1.2 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水源涵养林对于保护水源地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降雨径流细胞、提高水质和保障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和经营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水源涵养林的社会效益2.1 生态环境效益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和经营可以有效保护山地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2.2 社会经济效益水源涵养林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山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2.3 水资源效益水源涵养林营造和经营可以保障水资源的安全供应,减少洪涝灾害,提高山洪灾害的防治能力,降低水利工程的投资,节约水资源,延长水资源利用寿命,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4 生态保护效益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和经营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改善地区的微气候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水源涵养林的社会效益指标值描述3.1 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值包括土壤保持率、水源涵养功能指数、植被覆盖率等。
其中,土壤保持率是反映水源涵养林对土壤侵蚀的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水源涵养功能指数是评价水源涵养林植被对水资源保护作用的指标,植被覆盖率是反映水源涵养林植被覆盖状况的重要指标。
3.2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社会经济效益指标值包括农户人均纯收入、农民就业率、旅游综合收入等。
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一、项目背景及意义水源涵养林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增加绿色植被覆盖,改善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水资源的供应稳定性和水质保持能力的林地。
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提前了解和参与到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目标1.了解水源涵养林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原则和方法;3.掌握一些常见的水源涵养林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要求;4.学习团队协作和实地考察的能力。
三、作业内容及方法1.理论学习:邀请专业人员给学生做水源涵养林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水源涵养林的作用和意义,并讲解相关概念、原则和方法。
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进行水源涵养林实地考察,观察植被种类、生长环境、水环境等,并记录观察数据和感受。
3.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方案,包括选址、植物种类、造林密度等。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综合实践能力。
4.总结报告: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实地考察和建设方案的设计,撰写一份水源涵养林的总结报告,包括水源涵养林的作用、建设原则、植物种类选择、注意事项等。
5.教学展示:在学校组织水源涵养林的教学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和呈现,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和学生的努力。
四、作业评价方法1.书面评价:对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和总结报告进行书面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符合水源涵养林的要求等。
2.口头评价:通过小组展示和呈现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评价标准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
五、作业时间安排1.第一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了解水源涵养林的概念和作用。
2.第二周: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观察数据和感受。
3.第三周: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
4.第四周:小组撰写总结报告并进行展示。
六、作业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安排1.第一周:邀请专业人员给学生做水源涵养林的讲座。
水源涵养施工方案
水源涵养施工方案引言水源涵养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工程手段,保持水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匮乏的背景下,水源涵养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源涵养施工的原则、方法和常见的施工方案。
水源涵养施工原则水源涵养施工的基本原则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以下是水源涵养施工的原则:1.生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生态评估,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2.水资源保护:水源涵养施工的目的是保护水资源,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要注意避免施工活动对水体造成的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施工污水流入水源。
3.工程可持续性:水源涵养施工的工程设计要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工程设计不合理、后期维护困难等问题。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
水源涵养施工方法水源涵养施工的方法主要包括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水源地护林等。
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指在施工的区域内对山地进行封控,并进行人工造林。
封山育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土壤的保水性。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区划规划: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土壤等特点,确定封山育林的区划规划。
根据地形分区划分为山地封控区、坡地封控区等。
2.封山措施:按照区域规划,采取相应的封山措施。
例如,设置封山警示标志,修建封山栅栏等。
3.人工造林:在封山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造林。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造林,例如松树、柏树等。
4.管护管理:进行定期的管理和管护,包括病虫害防治、固定树干、修剪枝条等。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水源地的水体和土壤,防止水和土壤的流失。
水土保持的主要方法如下:1.建设护坡:在施工区域的陡坡上建设护坡,防止水和土壤的冲刷和流失。
选择合适的护坡材料,例如混凝土、石头等。
探讨如何提升水源涵养林造林质量
探讨如何提升水源涵养林造林质量发布时间:2023-02-20T08:42:13.987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9期第10月作者:袁梦[导读] 水源涵养林在涵养水源、防洪减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袁梦广东省樟木头林场 523616摘要:水源涵养林在涵养水源、防洪减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就其主要功能、林分结构、树种配置、营造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提高水源涵养林造林质量。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建筑 0引言水源涵养林,是一种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循环,保护饮用水源,防止江河湖泊淤积的森林。
水源林在保护水源、调洪削峰、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水源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地方,往往会造成洪涝灾害、河水流量减少、水质恶化,生态危机导致水源林泽地带的生态恶化,对人民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保护和建设水源林十分重要。
而造林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源林的建设质量。
1水源涵养林的基本作用 1.1水土保持功能利用林冠与枯落物层的消能以及拦截,可以降低地面的径流速率和径流,减轻降雨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和冲刷,从而延缓森林表面的水土流失。
而且,森林土壤对土壤的渗透能力很强,而森林根系又有很好的固土能力,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
树木的根须纵横交错,深入到岩石的缝隙中,可以防止土坡滑落,起到阻止物体移动和固土的作用,从而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倘若森林植被的结构合理,那么水土流失率将会达到90%以上。
1.2枯水期对水源的调控作用森林能蓄水,具体体现在对水分的吸收和截留、时空重新分布、减少无效水量、增加有效水量。
水源涵养林土壤能有效地吸收和储存森林中的雨水,并对河流和河流的水量进行科学调控。
由于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地表径流的减少,在旱季增加了河道的流量,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
枯枝落叶的腐朽和分解能为林地提供较好的通风透水环境。
高质量水源涵养林营造模式研究分析
高质量水源涵养林营造模式研究分析摘要:现阶段,高质量水源涵养林的营造能够新可能存在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病虫害的松林,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并发挥森林多样功能,保证森林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基于此,本文对高质量水源涵养林营造模式展开一定探讨。
关键词:高质量水源林;营造模式;实践研究引言:本项目为韶关市国有韶关林场2023年高质量水源林造林项目,为了积极响应广东省高质量水源林建设,构筑广东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安全屏障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增绿添彩,增强森林景观观赏价值,给市民提供一个林分结构良好、生态功能完善的开放式健身及休憩场所,造福韶关百姓。
本次造林项目作业面积1632.0亩,共区划为41个作业班。
1.高质量水源涵养林营造方案1.1人工更新(1)防火林带为增强森林防火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1],设计在林场边界修建宽20.0m生物防火林带。
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设计生物防火林带3处,面积111.8亩,宽度20.0m,长度约3.7km,防火林带种植树种为木荷纯林,苗木选择地径0.8cm、苗高0.8m 以上,设计种植规格为2.0m×2.0m,密度167株/亩,共植木荷19604株(含备苗5%)。
(2)高质量水源林兼实验林设计在36号作业小班,面积116.0亩,种植相思实验林,种植树种为相思类、火力楠,树种配比为7:3,不同相思树种边界以火力楠作为分隔,种植方式为行间混交。
苗木选择地径0.8cm、苗高0.8m以上,造林规格为3.0m×3.0m,造林密度为74株/亩,共需苗木9013株(含备苗5%),其中相思类树种苗木6309株(由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火力楠2704株(外购)。
设计在40号作业小班,面积61.8亩,种植红锥实验林,种植树种为红锥、火力楠,树种配比为7:3,不同红锥家系边界以火力楠作为分隔,种植方式为行间混交。
水源涵养林营造方法
水源涵养林营造方法
水源涵养林是指通过种植树木和保护山地水源,在山区建设保护水源的森林。
水源涵养林可以提供稳定的水源,改善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防止水灾等作用。
下面介绍一些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方法: 1. 种植乔木和灌木。
在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过程中,应首先选择适宜的树种,如松树、柏树、云杉、紫杉、樟树等。
这些树种树干直挺,树冠茂密,叶片茂密,能够有效保护地表水源。
2. 林下植被的处理。
在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过程中,应采用适宜的林下植被处理方法。
这包括清理、修剪和覆盖等方法,以确保林下植被的健康和生长。
3. 土地利用的规划。
在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水源地,确保水源的质量和数量。
这可以通过划定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禁止采伐等措施来实现。
4. 水土保持的技术。
在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水土保持技术,如梯田、沟渠、防护林带、护坡等措施,以减轻水土流失的压力,保护水源的安全和稳定。
5. 生态补偿的政策。
在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过程中,应制定适当的生态补偿政策,以激励农民和居民参与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和管理。
生态补偿可以通过提供经济奖励、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方式来实现。
总之,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居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山区水源的有效保护
和可持续利用。
水源涵养总结汇报
水源涵养总结汇报水源涵养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保护和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持续发展。
水源涵养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森林保护、湿地保护、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等方面。
本文将对水源涵养的意义、措施和效果进行总结汇报。
水源涵养对于保障健康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水源涵养可以提高水质。
通过保护和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水质受到污染的风险,保证了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水源涵养可以减少水灾的发生。
通过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降低洪涝灾害和泥石流的发生风险。
此外,水源涵养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为了实现水源涵养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
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水源地的破坏,保持水源地的生态完整性。
其次,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技术,如梯田、防护林等,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持水源地的水土资源。
另外,要加强水资源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污染和水环境问题,确保水源地的安全。
此外,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和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源涵养的效果。
水源涵养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源涵养可以提高水资源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通过保护和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可以增加水源地的存水量,保证了水资源的供应和效益。
其次,水源涵养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生态平衡。
通过恢复和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可以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如气候调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等。
此外,水源涵养还可以提高水质,减少水污染和水环境问题,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
最后,水源涵养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保护和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水源涵养是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健康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森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机制
森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机制
森林对水源的涵养和保持水土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林木的树冠可以截留大气中的降水,减缓雨水的冲击力,降低洪水的发生。
同时,树木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固结性和持水性,减少水土流失。
2. 森林具有较高的蒸腾作用,即水分通过植物表面蒸发释放到大气中。
这种过程可以调节水分的流动速度,延缓水流进入河流的时间,减少洪水的发生。
3. 森林内的林地和植被可以吸收和保持大量的降水,形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源。
同时,森林树木的根系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储存更多的水分。
4. 森林的地表覆盖物,如枯枝落叶和植被层,可以阻止雨水直接冲刷露土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覆盖层,减少水土流失。
5. 森林对土壤具有保护作用,在森林中,土壤会得到较好的覆盖和保护,不容易被雨水冲刷,从而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
森林中的土壤也富含有机质,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总而言之,森林通过树冠截留、植物蒸腾、地表覆盖、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等机制,有效地涵养和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什么水源涵养能力建设
什么水源涵养能力建设
水源涵养能力建设是指通过保护和管理水源地,增加地表和地下水的储存能力和涵养能力,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源涵养能力建设方法:
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增加水源地保持水分和土壤固结的能力。
2. 引水入地:通过开展地表水灌溉和引水入地项目,将地表水引导入地下水层,增加地下水的储存能力,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3. 构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防洪堤、拦沙坝、水土保持林带等设施,可以阻止洪水冲刷和土壤侵蚀,增加水源的涵养能力。
4. 建设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可以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湿地可以吸收和蓄存雨水,并过滤和净化水质。
5. 控制地下水开采:合理管理地下水开采,减少过度抽取地下水的现象,保护地下水资源,并增加地下水的涵养能力。
6. 实施土地整治:通过改善和修复土壤,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渗透性,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7.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问题,保障水源涵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保护水资源,保障人们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生态环境等需求。
农村生态涵养林建设与管理
农村生态涵养林建设与管理农村生态涵养林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和管理农村生态涵养林,已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下面将就农村生态涵养林的建设与管理展开讨论。
农村生态涵养林的概念农村生态涵养林是指在农村地区为保护水源、土壤、山体、防护等功能而建植的林木。
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稳定的、多功能的林业生态系统,维持农村地区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农村生态涵养林的建设目的农村生态涵养林的建设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涵养林能够保持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的平衡,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等,有利于改善周边环境。
二是改善生态景观。
农村生态涵养林能够增加绿色植被覆盖,丰富生态景观,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态品质,吸引游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农村生态涵养林的建设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鼓励各类动植物的生存繁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农村生态涵养林的建设原则农村生态涵养林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
生态原则是指依托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优化,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经济原则是指切实实现农村生态涵养林的经济效益,通过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方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社会原则是指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形成良好的社会共享机制。
农村生态涵养林的建设与管理农村生态涵养林的建设与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科学规划,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科学确定建设地点、造林种类和密度等。
其次是合理配置资源,要确保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保证建设顺利进行。
再者是加强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农村生态涵养林的生长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
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农村生态涵养林的管理经验在农村生态涵养林的管理中,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浅析水源涵养林的功能及营造技术
侯 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黑龙江省双鸭 山市饶河县西林子 乡林业站 1 5 5 7 0 0 )
所 以最 后 由河溪 流 出 的水 的化 学成 分 发 生 了变 化 。 摘要 : 水源 涵养林 ( f o r e s t f o r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 , 是 净 化 , 4 、 调 节 气 候 的 功 能 森林 通过光合 作用可吸收二氧化 碳 , 释 放氧气 , 同 时 吸 收 有 统. 具有森林普遍具 有的生态、 经 济和 社 会 效 益 , 最 主要 的 是 具 有 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 。森林植物释放的氧气量 比 涵 养保 护 水 源 、 调 洪 削峰 、 防止 土壤 侵 蚀 、 净 化 水 质 和 调 节 气候 等 害气体及滞尘 , 其 他植物 高 9 ~1 4倍 , 占全 球总量 的 5 4 % , 同时通过 光合作 用贮 生态服务功能 。 、 存 了大量 的碳源 , 故森林在地球大气 平衡 中的地位相 当重要 。林 关键 调 : 水 源; 涵养 ; 功能 ; 营造 水源涵养 林是调节 、 改善 、 水源流量和 水质 的一种 防护林 , 简 木通 过抗 御大 风可 以减风消灾 。 另一方面森林对降水也有一 定的 称水源林 。 它泛指河 川 I 、 水库 、 湖泊的上游集水区 内大面积 的原有 影响。多数研究者认为森林有增水 的效 果。森林增水是由于造林 从 而 使 近 地 面 的 小 气候 变化 而 引起 的 。 林( 包 括原始森 林和 次生林) 和人 林 , 是 涵养水源 、 改善 水文状 后 改 变 了 下垫 面状 况 , 5 、 保 护 野 生动 物 的功 能 况、 调节 区域水 分循环 、 防止河流 、 湖泊 、 水库淤塞 , 以及保护可饮 由于 水源 涵养林给 生物种群创造 了生活和 繁衍的条件 , 使种 水水源为主要 目的的森林 、 林木和灌木林 。 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得 以生存 , 所 以水源涵养林本身也是动物 的 良 作用机理 水源 涵 养 林 通 过 转 化 、 促 进、 消除、 恢 复 等 内 部 的 调 节 机 能 和 好 栖 息 地 。 三、 营 造 技 术 多种生态功能维系着生态 系统的平衡, 是 生 物 圈 中 最 活 跃 的生 物 地理群落之一 。 不 同 的森 林 类 型 具 有 不 同 的 结构 、 功能特点 , 当 森 1 、 树 种选 择和 混 交 林植被发生动态变化 , 森林植被 的整体功能输 出也发生相应 的变 在适地适树原则指导下, 水源涵养林 的造林树 种应 具备根量 根域 广、 林冠层郁闭度高 ( 复层林 比单层林 好) 、 林内枯枝落叶 化 。水 分 受 森 林 的影 响 而表 现 出 来 的 水 分 分 配 和 运 动 过 程 , 包 括 多、 最好营造针 阔混交林 , 其 中除主要树种外 , 要 降雨 、 降雨截 持、 干流 、 蒸散 、 地 表径流 等 , 构 成 了森 林 的 水 文 过 丰富等特点 。因此 , 以形成 混交复层 林结构。同时选择 程 。它是森林 的 4 个作 用层 , 即森林乔木层 、 灌草层 、 枯枝落 叶层 考虑合适 的伴生树种和灌木 , 定 比例深根性树种 , 加强土壤 固持 能力 。 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 、 和土壤层对 降水进 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 。 可考虑 以对土壤具有改 良作用的豆科树种作先锋树种 ; 在条件好 二、 功 能 效 益 的地方 , 则要用速 生树 种作 为主 要造林树种 。 l 、 水源林可调节坡 面径 流, 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2 、 林 地 配 置 和 造 林 整 地 般在 降雨强度超 过土壤渗透速度时 , 即使土壤 未达 饱和状 在 不 同气 候 条 件 下 取 不 同的 配 置 方 法 。在 降水 量 多 、 洪 水 为 态, 也会 因 降雨 来不及渗透 而产生超 渗坡面径 流; 而 当土壤达 到 害大 的河 流 上 游 , 宜 在 整个 水源 地 区 全 面 营 造 水 源 林 。在 因 融 雪 饱和状态 后, 其渗透速度 降低 , 即使 降雨强度不大 , 也会 形成坡面 径流 , 称 过 饱 和 坡 面 径 流 。但 森 林 土壤 则 因 具 有 良好 的 结 构 和 植 造 成 洪 水 灾 害 的 水 源 地 区 ,水 源 林 只 宜 在 分 水 岭 和 山坡 上 部 配 使 山坡 下 半 部 处 于 裸 露 状 态 , 这 样 春 天 下 半 部 的雪 首 先 融 化 物腐根造 成的孔洞, 渗透快 、 蓄水量大 , 一 般 不 会 产 生 上述 两 种 径 置 , 流; 即使在特大 暴雨情况 下形成坡 面径流 , 其 流 速 也 比无 林 地 大 流走 , 上 半 部 林 内积 雪 再 融 化 就 不 致 造 成 洪 灾 。为 了 增 加 整 个 流 大 降 低 。在 积 雪 地 区 , 因森 林 土 壤 冻 结 深 度 较 小 , 林 内融 雪 期 较 域 的 水 资 源 总 量 , 一 般 不 在 干 旱 半 干 旱 地 区 的 坡 脚 和 沟 谷 中 造 因为这些部位的森林能把汇集到沟谷中 的水分重新蒸腾到大 长, 在 林 内 因融 雪 形 成 的坡 面 径 流 也 减 小 。森 林 对 坡 面 径 流 的 良 林, 减少径流量 。总之, 水源涵养林要 因时、 因地 、 因害设置 。 好 调节作用 , 可 使河川 I 汛期径流量 和洪峰起 伏量减小 , 从而 减免 气 中去, 3 、 经 营 管 理 洪水 灾害。结构 良好 的森林植被可 以减少水土流 失量 9 0 % 以上 。 水源林在 幼林 阶段要特别注 意封禁 ,保 护好林 内死地被物 2 、 滞 洪和蓄洪功能 , 水源林可 减少径流泥沙含量 , 防止 水库、 层, 以促进养分循环和改善表层土壤结构, 利 于微生物 、 土壤动物 湖 泊 淤 积 如蚯蚓) 的繁殖, 尽快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 。当水源林达到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 的多少与水土流 失相关 。 水源林一方面 ( 要严禁大面积 皆伐 , 一般应进行弱度择伐。 重要水源 对坡面径 流具有 分散 、 阻滞和过 滤等作用 ; 另一 方面其庞 大 的根 成熟年龄后, 系层对土壤有 网结 、 固持作用 。 在合 理布局情 况下, 还能吸收 由林 区 要 禁 止 任 何 方 式 的采 伐 。 水源涵养 林主要功能包括 水源涵养 、 水土保持 、 水 质 改 善 三 外 进 入 林 内 的坡 面 径 流 并 把 泥 沙 沉 积在 林 区 。 水 源 涵 养 林 体 系 应 当 是 一 种 以水 源 涵 养 、 水 土 保 持 为 降水 时, 由于林冠层 、 枯 枝 落 叶 层 和 森 林 土 壤 的 生 物 物 理 作 部 分 内容 , 兼顾经济 、 用材林的综合 防护林体系 。 随着现代社会 的发 用, 对雨水截 留、 吸持渗人 、 蒸发 , 减 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 速度 , 核心 的, 人 口和 经 济 的 增 长 , 水 资 源 紧 缺 已成 为 世 人 共 同 关 注 的全 球 增加 了土壤拦蓄 量 , 将 地 表 径 流 转 化 为地 下 径 流 , 从 而 起 到 了滞 展 , 性 问题 。 因此作为以涵养 水源 为主要 目的的水源涵养林也越来越 洪和减少洪峰流量 的作用 。 引 起 人 们 的重 视 。 3 、 改 善 和 净 化 水 质 的功 能 参考文献 : 造成水体污染 的因素主要 是非点源 污染 , 即在降水径流 的淋 … 1 东大河. 水 源 涵 养 林 可 持 续 经 营 对 策探 讨 . 甘 肃科技. 2 0 1 1 洗和冲刷下 ,泥沙 与其所 携带的有害物质随径流迁移 到水库 、 湖
水源涵养林造林整地技术简述
水源涵养林造林整地技术简述作者:施建国连娇赵辉杨春惠胡东玮李麒许克敏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15年第05期水源涵养林是指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湖北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星罗棋布,河流长度100 km以上的河流41条,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800余个。
营建水源涵养林,对保证河流、湖泊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泥沙淤积,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建设中,营造水源涵养林要综合考虑立地条件、造林整地、树种配置、结构设计、水文生态功能评估、灾害性因子等多种因素,造林整地是水源涵养林营造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
规范设计、科学施工才能实现水源涵养林的综合效益。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水源涵养林造林整地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 水平阶整地(1)规格: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成3~5°反坡;阶的宽度随地面而定,一般为05~06 m;阶的长度视地形而定,一般为10~60 m,深度为03~05 m,阶的外缘无埂或培修土埂。
(2)特点:施工较简单,应用较灵活;适用于山地坡面完整、坡度在10~25°坡面造林。
(3)应用:用于干旱的石质山、土层薄或较薄的中缓草坡,植被茂密、土层较厚的灌木陡坡。
(4)施工:上下两阶的水平距离、阶面宽度、反坡坡度的确定,要求在最大降雨量形成的斜坡径流能全部或大部容纳入渗为准。
整地时,内侧挖出的生土可用在外侧作埂,从底层开始,先修整下边的台阶;向上修整第二层的台阶时,将表土下翻到第一层台阶上;向上修整第三层的台阶时,再把表土下翻到第二层的台阶上,以此类推,俗称“逐台下翻法”。
2 鱼鳞坑整地(1)规格:长径07~15 m,短径05~10 m,深约03~05 m,坑穴的整体形状近似于“鱼鳞形”或“半月形”。
坑面低于原坡面,坑外围有弧状土埂,高约02~03 m,中间较高,两头较低,便于引流降水或连通蓄水沟。
(2)特点:成本低,易施工,对原有植被和土层的破坏较小。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摘要: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的重要价值,而且在防洪减灾、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此本文从水源林造林设计依据、林分结构优化、树种选择与配置、营造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水源涵养林简称水源林,是指主要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循环、保护饮用水源以及防止江河、湖泊淤塞为目的的森林。
无论历史研究结论[1]还是水源林营造试验结果[2]都证明,水源林在保护水源、调洪削峰、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极其显著的作用,而那些水源林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无不出现洪涝灾害增多、河水流量递减、水质劣化的恶果,生态危机使得原来受到水源林泽被的地区环境质量下降,人们的生活无不受到影响,因此保护和营造水源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造林设计直接影响水源林建设质量,为了让水源林获得最佳生态效益,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水源林造林设计依据与林分结构优化1.1 设计依据和原则水源林造林设计应依据《造林技术规范》(GB/T 15776-2006)、《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GB/T 26906-2011)、《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85-2013)、《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DB44/T285—2005)、《〈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更新造林初步设计〉编制要求和说明》等,运用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等理论和方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及高效、适生、合理的原则,在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树种混交搭配方式,并以作业小班为工程设计的基本单位,主要选择固土能力强的阔叶乡土树种,以推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升,同时也兼顾景观、造林施工、抚育、管护等需求。
1.2林分结构优化2 水源林造林树种选择与配置2.1 树种选择的一般原则水源林的主要功能是发挥森林特有的水文功能——截留降水,将天然降水“蓄水于林”或“蓄水于山”,因此树种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树种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符,也就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的树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
一、作用
调节坡面径流
①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
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
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
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调节地下径流
②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
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
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
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
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
减少含沙量
③减少径流泥沙含量,防止水库、湖泊淤积。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
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
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
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
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
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
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
滞洪和蓄洪功能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
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
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降水时,由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森林土壤的生物物理作用,对雨水截留、吸持渗人、蒸发,减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起到了滞洪和减少洪峰流量的作用。
枯水期的水源调节功能
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
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
森林能涵养水源主要表现在对水的截留、吸收和下渗,在时空上对降水进行再分配,减少无效水,增加有效水。
水源涵养林的土壤吸收林内降水并加以贮存,对河川水量补给起积极的调节作用。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径流,使得河川在枯水期也不断有补给水源,增加了干旱季节河流的流量,使河水流量保持相对稳定。
森林凋落物的腐烂分解,改善了林地土壤的透水通气状况。
因而,森林土壤具有较强的水分渗透力。
有林地的地下径流一般比裸露地的大。
改善和净化水质
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主要是非点源污染,即在降水径流的淋洗和冲刷下,泥沙与其所携带的有害物质随径流迁移到水库、湖泊或江河,导致水质浑浊恶化。
水源涵养林能有效地防止水资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污染,减少进入水体的泥沙。
降水通过林冠沿树干流下时,林冠下的枯枝落叶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所以最后由河溪流出的水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调节气候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吸收有害气体及滞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
森林植物释放的氧气量比其他植物高9~14倍,占全球总量的54%,同时通过光合作用贮存了大量的碳源,故森林在地球大气平衡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林木通过抗御大风可以减风消灾。
另一方面森
林对降水也有一定的影响。
多数研究者认为森林有增水的效果。
森林增水是由于造林后改变了下垫面状况,从而使近地面的小气候变化而引起的。
保护野生动物
由于水源涵养林给生物种群创造了生活和繁衍的条件,使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所以水源涵养林本身也是动物的良好栖息地。
二、营造技术
包括树种选择、林地配置、经营管理等内容。
①树种选择和混交
在适地适树原则指导下,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树种应具备根量多、根域广、林冠层郁闭度高(复层林比单层林好)、林内枯枝落叶丰富等特点。
因此,最好营造针阔混交林,其中除主要树种外,要考虑合适的伴生树种和灌木,以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
同时选择一定比例深根性树种,加强土壤固持能力。
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可考虑以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的豆科树种作先锋树种;在条件好的地方,则要用速生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②林地配置与整地方法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取不同的配置方法。
在降水量多、洪水为害大的河流上游,宜在整个水源地区全面营造水源林。
在因融雪造成洪水灾害的水源地区,水源林只宜在分水岭和山坡上部配置,使山坡下半部处于裸露状态,这样春天下半部的雪首先融化流走,上半部林内积雪再融化就不致造成洪灾。
为了增加整个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一般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脚和沟谷中造林,因为这些部位的森林能把汇集到沟谷中的水分重新蒸腾到大气中去,减少径流量。
总之,水源涵养林要因时、因地、因害设置。
水源林的造林整地方法与其他林种无重大区别。
在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区降雨量大,要在造林整地时采用竹节沟整地造林;西北黄土区降雨量少,一般用反坡梯田(见梯田)整地造林;华北石山区采用水平条整地造林。
在有条件的水源地区,也可采用封山育林或飞机播种造林等方式。
③经营管理
水源林在幼林阶段要特别注意封禁,保护好林内死地被物层,以促进养分循环和改善表层土壤结构,利于微生物、土壤动物(如蚯蚓)的繁殖,尽快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
当水源林达到成熟年龄后,要严禁大面积皆伐,一般应进行弱度择伐。
重要水源区要禁止任何方式的采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