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趣的喷泉课件
《有趣的喷泉》说课稿最终版

至此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选材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 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 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 们很感兴趣。活动中我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 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作 为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 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非常自豪,相信 他们以后一定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运用最多也是最感兴 趣的一种方法,让幼儿实际操作,帮助幼儿比较,自 己找出答案。
3、谈论交流法:通过师幼、同伴互相交流,更 好的了解喷泉的形成以及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塑料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 量不同)、食品袋、针管、水枪、喷壶、 水、水盆、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启发提问法: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幼儿的思 考。
3、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教师通过 敏锐的观察,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说学法:
1、多感官观察发现法:大班幼儿已具备了一定 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性高, 因此我们在整个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 观察、探索、实践。
XXX幼儿园 XXX
教材分析:
喷泉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小 朋友们在广场上、公园里都见过喷泉, 这些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向四周喷, 有的旋转着喷。还有随着音乐舞动的音 乐喷泉,幼儿对喷泉充满了好奇,对于 制作喷泉更是充满了期待,因此,我选 择了《有趣的喷泉》这一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 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多 少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2篇)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教案名称:有趣的喷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喷泉的原理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制作小型喷泉模型,加深对喷泉的理解。
3.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者小黑板准备2. 小型喷泉模型制作材料:透明塑料瓶、彩色纸、彩色贴纸、水泥、水、小型水泵、小灯泡、电线等。
3. 实验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安全的实验场地、实验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PPT或者给出一些图片,引发学生对喷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提出对喷泉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喷泉会喷水?喷泉的水从哪里来?喷泉的水为什么会往上喷?等等。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给学生普及喷泉的原理和工作原理,包括重力、液体压力等概念的介绍。
2. 通过示意图或者PPT给学生展示喷泉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加深他们对喷泉原理的理解。
三、实验制作(30分钟)1. 给学生分发实验材料,让他们按照操作步骤逐步制作小型喷泉模型。
步骤:a. 制作喷泉的容器:将透明塑料瓶剪去底部,并用彩色纸和彩色贴纸装饰。
b. 制作喷泉的喷嘴:用小刀在塑料瓶的侧面钻一个小孔,然后将小型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到喷嘴上。
c. 将喷泉的容器固定在一块水泥板上,并将小灯泡通过电线连接到电源上。
d. 将水泵放入水中,并将电源插上电源插座。
可以看到小型喷泉开始喷水,并且有彩色灯光效果。
四、实验观察(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喷泉中水从哪里来,以及喷泉的水从喷嘴往上喷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讨论:水从喷泉喷出时,为什么会形成水柱?喷泉的喷水高度与水泵的功率有关吗?当喷泉的容器不同形状时,喷水效果有变化吗?五、知识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总结喷泉实验的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回答提前导入的问题,并对喷泉的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简单概括。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其他有趣的喷泉实验,例如:冰柱喷泉、气泡喷泉等,让学生自行尝试制作和观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的故事》,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观察不同类型的喷泉,动手制作简易喷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简易喷泉的制作。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
重点:观察不同类型的喷泉,动手制作简易喷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喷泉实验器材、图片、视频、PPT。
学具:每组一个喷泉实验器材、彩纸、剪刀、胶水、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喷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喷泉的特点。
(2)播放喷泉视频,让幼儿感受喷泉的美丽。
2. 例题讲解(1)讲解喷泉形成原理。
(2)展示不同类型的喷泉,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 动手制作简易喷泉(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喷泉。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每组展示制作成果,大家共同评价。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复述喷泉形成原理。
(2)让幼儿描述自己制作的喷泉。
六、板书设计1. 喷泉形成原理图解。
2. 不同类型的喷泉图片。
3. 简易喷泉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家庭版的简易喷泉。
2. 答案:参照课堂所学,结合家庭条件,利用废旧物品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困难,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喷泉,了解喷泉的用途和设计理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参观当地的喷泉,并进行现场讲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动手制作简易喷泉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喷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大班科学教案课件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课件有趣的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水的故事》第三节《有趣的喷泉》。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喷泉的形成原理,水的循环过程以及简单喷泉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学会设计简单的喷泉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喷泉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重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喷泉模型、水泵、水管、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套喷泉实验器材,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喷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喷泉的原理。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喷泉的形成原理,讲解水的循环过程。
3.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喷泉的原理。
4. 动手实验(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喷泉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喷泉形成原理2. 水的循环过程3. 喷泉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版的喷泉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喷泉实验,如利用可乐瓶、吸管等制作喷泉。
2. 作业题目:简述喷泉形成的原理。
答案:喷泉形成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压力差。
当水泵将水压入喷泉管道时,由于管道内径逐渐减小,水流速度增加,压力降低。
当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时,水会从喷泉口喷出,形成喷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喷泉的原理和实验设计方法。
课后反思可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拓展延伸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喷泉原理应用于生活实际,如花园喷泉设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实验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的奥秘》,具体内容为第3节《有趣的喷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探索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掌握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喷泉实验装置、水、色素、漏斗、塑料瓶、针筒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喷泉实验装置,水、色素、漏斗、塑料瓶、针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喷泉,引导学生观察喷泉的特点,提出问题:“喷泉是如何形成的?”2. 例题讲解(15分钟)回到教室,教师通过PPT展示喷泉的图片,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3.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水的压力,观察喷泉高度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喷泉形成原理2. 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3. 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喷泉,使其喷泉高度达到1米。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合理调整水的压力,使喷泉高度达到1米。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压力。
答案:消防栓、洗手间冲水、自来水供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但部分学生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各地著名的喷泉,了解其设计原理和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动手操作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喷泉作为观察对象,确保喷泉现象明显,易于观察。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2篇)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教案名称:有趣的喷泉教学对象:大班幼儿(3-4岁)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基本原理。
2. 通过观察和实践,体验喷泉的有趣与美丽。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关于喷泉的图片或视频。
2. 实物材料:透明塑料瓶、彩色纸、彩色笔、剪刀、易拉罐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喷泉的图片或视频,向幼儿们介绍喷泉的基本概念,并与他们进行简单的讨论。
2. 通过提问引导:喷泉是什么?喷泉是怎么喷水的?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有喷泉?实践探索:3. 分组制作喷泉: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些实物材料,如透明塑料瓶、彩色纸、剪刀、彩色笔等。
4. 教师向幼儿解释喷泉的基本原理:通过将水倒入透明塑料瓶中,然后用手指捏住瓶口,将瓶子迅速翻转,松开手指,水就会喷出来。
5. 引导幼儿们按照上述原理,利用手中的实物材料自由发挥想象力制作喷泉。
可以用彩色纸制作花朵或其他装饰物,将其粘贴在透明塑料瓶的表面,然后按照原理演示喷泉效果。
6. 每个小组完成后,让幼儿们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喷泉作品,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
巩固拓展:7. 幼儿表演:组织幼儿们进行喷泉表演,其中一个幼儿扮演喷泉,其他幼儿装饰成漂亮的花朵,然后一起演示喷泉的原理。
8. 画画:幼儿使用彩色笔或彩色纸制作自己心中的喷泉画,可以画一幅喷泉照片,也可以画一幅想象中的喷泉。
9. 反思总结:引导幼儿们讨论今天的活动,问他们喜欢制作喷泉吗?为什么喜欢?如果让你再设计一个喷泉,你会怎么做?教学效果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喷泉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观察幼儿在展示和表演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其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根据幼儿的绘画作品和讨论内容,评价幼儿对喷泉的理解程度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1. 活动设置的难度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活动的流程是否清晰,指导是否详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章节为《有趣的喷泉》。
活动内容包括:1. 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2. 学习使用各种材料制作简单的喷泉;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学会制作简单的喷泉。
难点:掌握实验操作技巧,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材料(如塑料瓶、吸管、水、颜料等)。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塑料瓶、吸管、水、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喷泉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喷泉的形成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吸管在喷泉形成中的作用。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简单的喷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喷泉形成的原因,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喷泉的形成原理:吸管 > 形成压力差 > 水流喷出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下喷泉的形成原理。
2. 请简述制作喷泉的步骤。
3. 你在制作喷泉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答案:1. 喷泉的形成原理:通过吸管在塑料瓶中形成压力差,使水流喷出。
2. 制作喷泉的步骤:剪开塑料瓶、插入吸管、倒入水、颜料等。
3. 问题与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吸管插入不紧、水流不稳定等。
解决方法:调整吸管位置,保持瓶内压力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的形成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的故事》,详细内容围绕第三节《有趣的喷泉》开展。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认识不同类型的喷泉,同时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基本概念,掌握喷泉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喷泉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
重点: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喷泉模型、水泵、气球、塑料瓶、水、色素、滴管、教学课件等。
学具:每组一个喷泉模型、水泵、气球、塑料瓶、水、色素、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喷泉,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喷泉模型,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水压、重力等概念。
3.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喷泉,观察喷泉现象,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喷泉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喷泉的概念2. 喷泉形成原理3. 不同类型的喷泉4. 喷泉实验步骤5. 喷泉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喷泉现象。
答案: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观察身边的喷泉,记录喷泉的类型、特点等,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独特的喷泉。
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创意喷泉,要求具备可操作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喷泉,让幼儿实地感受喷泉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的奥秘》,详细内容为第2节《有趣的喷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喷泉的形成原理,以及水的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掌握水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水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喷泉现象,理解喷泉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喷泉实验装置,水,色素,玻璃瓶,气球,针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喷泉实验装置,色素,气球,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1)喷泉是如何形成的?(2)水的压力与重力在喷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 小组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梳理喷泉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喷泉的形成原理。
(2)请举例说明水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2. 答案:(1)喷泉是由于水受到压力作用,从容器中喷出,形成一定形状的水柱。
(2)水的压力与重力关系:当水受到压力时,压力越大,喷泉的水柱越高;重力越大,喷泉的水柱越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喷泉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喷泉现象,了解不同类型的喷泉,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动手实践4. 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应确保喷泉实验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课件推荐】-有趣的喷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
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三、活动过程:(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1、提出问题: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2、幼儿猜想并记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预想与对策:(1) 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没有注意到要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个喷泉的水柱喷得高: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轮流使用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观察。
4、结果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一个孔的喷泉喷得高、两个孔的喷泉喷得低的经验。
(二)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1、提出问题:出示三个孔的喷泉,并提问: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
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为什么?2、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预想与对策同上)4、结果与讨论:知道一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三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并能够归纳出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的新经验。
(三)游戏:看谁的喷泉能喷到报纸上(四)活动延伸:怎样才能使喷泉的水喷得更高?有趣的喷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PPT课件白天让宝宝的房间开窗户,享受新鲜空气,感受白天的明亮和夜晚的黑暗。
熟能生巧,宝宝渐渐地就学会分辨早晚了。
能连续跳绳。
老人不要剥夺父母照顾孩子的权力。
大班科学教案课件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课件有趣的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五单元“水的奥秘”章节,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喷泉”。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认识水的流动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理解水的流动性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以及喷泉实验的操作。
重点:水的流动性质的认识,观察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喷泉模型、实验器材(针筒、气球、瓶子等)、课件、视频。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针筒、气球、瓶子、水、色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喷泉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喷泉的形态和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在生活中见过的喷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喷泉模型,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喷泉原理。
3. 实验操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进行喷泉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喷泉,观察喷泉的变化。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使喷泉更高、更远?强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喷泉2. 内容:喷泉形成原理水的流动性质合作、交流、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喷泉。
答案:幼儿可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经验,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喷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对喷泉的形成原理和水的流动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验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不够默契、实验操作不够熟练等。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完成家庭喷泉实验。
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喷泉,实地观察并了解喷泉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中的合作与指导2. 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3. 作业设计与家庭延伸活动的实施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中的合作与指导1. 分组: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幼儿能力均衡,以便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资源》,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喷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喷泉的基本概念,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喷泉实验装置、水泵、水管、彩色纸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喷泉实验装置,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喷泉现象,引导幼儿思考喷泉的形成原因。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水泵、水管等组成部分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喷泉实验,让幼儿观察并分析喷泉现象,引导幼儿理解喷泉形成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喷泉画,巩固喷泉知识。
5. 动手实践(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喷泉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喷泉2. 板书内容:(1)喷泉概念(2)喷泉形成原理(3)水泵、水管等组成部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喷泉装置2. 答案:(1)准备一个透明玻璃瓶、一个气球、一根吸管、水等材料。
(2)将气球套在玻璃瓶口,用吸管将气球内的空气抽出来,使气球紧贴瓶口。
(3)向瓶内倒入水,待水满后,迅速将气球拿开,观察喷泉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喷泉观赏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的喷泉。
(2)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制作喷泉装置,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泉》

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原理,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喷泉装置、水、容器、吸管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宽敞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喷泉的景象,引发幼儿的兴趣。
3.2 演示:教师展示喷泉装置,向幼儿解释喷泉的原理。
3.3 实践:幼儿分组操作喷泉装置,亲身体验喷泉的产生。
3.4 探索: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喷泉与吸管的关系,探讨大气压力的作用。
3.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喷泉的原理,强调大气压力的存在。
第四章:活动拓展4.1 观察自然界中的喷泉现象,如喷泉、水柱等。
4.2 邀请专业人士讲解喷泉的设计和建造。
4.3 组织幼儿参观公园或公共场所的喷泉,感受喷泉的美感。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喷泉原理的理解程度。
5.2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讨论,评估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5.3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六章:活动延伸6.1 科学小游戏:设计一个与喷泉原理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2 艺术创作:邀请幼儿用画笔描绘他们所观察到的喷泉现象,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6.3 家园共育:向家长发放活动延伸指南,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生活中的喷泉现象。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7.2 互动式教学: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7.3 情感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勇于尝试。
第八章:安全措施8.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无障碍物,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8.2 检查活动器材的安全性,确保无毒、无害、无破损。
8.3 教师需全程关注幼儿的活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有趣的喷泉》。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了解水的压力和喷泉的原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水的压力和喷泉的原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的压力和喷泉的原理。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现象,让孩子们理解水的压力和喷泉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盆、水杯、水管、泵、彩纸、颜料。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水盆、水杯、水管、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喷泉,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会从喷泉里冒出来?”,“喷泉是怎么工作的?”2. 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展示水的压力和喷泉的原理。
将水倒入水盆,然后用泵将水抽到水杯中,将水杯倒置,水会从水杯中流出,形成喷泉。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实验现象,尝试解释水的压力和喷泉的原理。
4. 作业布置: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喷泉现象,并用彩纸和颜料绘制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的压力喷泉的原理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喷泉现象,并用彩纸和颜料绘制出来。
答案: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喷泉现象,如自来水龙头、喷泉公园等,并用彩纸和颜料绘制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水的压力和喷泉的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孩子对喷泉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公园观察喷泉,亲身体验喷泉的原理,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同时,可以结合数学学科,让孩子们测量喷泉的高度、水流的速度等,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有趣的喷泉》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观察、实验、讨论等过程中,深入了解水的压力和喷泉的工作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课件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课件有趣的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科学教材《有趣的喷泉》。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喷泉的成因,以及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喷泉的成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喷泉的成因,以及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喷泉实验装置、液体、压力计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喷泉,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喷泉是怎么形成的吗?”2. 讲解教材内容:讲解喷泉的成因,以及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喷泉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实验结果,用画笔和彩泥记录和表达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5. 分享与讨论:让各组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喷泉的成因、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答案:液体内部的压力会使喷泉喷得更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喷泉的成因,以及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但在实验操作上,部分幼儿对压力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其他液体现象,如水的张力、液体的浮力等,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喷泉的成因,以及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液体内部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喷泉》教案名称:有趣的喷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喷泉的工作原理和效果。
2. 引发学生对水的运动与压力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讨问题、分享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喷泉的工作原理及构造2. 常见的喷泉设计和效果3. 水的运动与压力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喷泉设计和效果。
2. 实验材料:一个小型水泵、透明水管、喷泉头、小石块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喷泉设计和效果,激发学生对喷泉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喷泉如何运作以及它的工作原理。
实验探索: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小型水泵、透明水管、喷泉头、小石块等实验材料。
2. 学生合作探索喷泉的制作过程,通过调整水泵的速度和喷泉头的角度来观察喷泉的效果。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讨论分享:1.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比较不同组的喷泉效果。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喷泉会有不同的形状和高度。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运动和压力对喷泉效果的影响。
概念解释:1. 解释喷泉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包括水泵将水从水源输送到喷泉头,喷泉头通过水的压力将水喷出形成喷泉。
2. 解释水的运动和压力,包括液体分子之间的互动力以及压力的作用。
总结回顾:1. 学生回顾喷泉的工作原理和效果,总结喷泉的关键因素。
2. 引导学生思考喷泉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美化作用。
拓展练习:1. 希望学生尝试设计和制作不同形式的喷泉,观察不同设计对喷泉效果的影响,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可以用课外时间参观附近的喷泉,了解更多有趣的喷泉设计和效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喷泉实验的参与程度和实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
2. 在讨论分享环节,通过学生的发言和表现来评价他们对喷泉原理和效果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完成拓展练习,探索和设计更多的喷泉效果,评价他们对喷泉设计的创造性思考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优秀课件)-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喷泉》

活动目标: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男女老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叮当妈看到有些妈妈甚至一边哺乳,一遍玩手机,这样做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是不利的,妈妈们造吗?边哺乳边玩手机影响宝宝大脑发育美国加州大学学者做的一个研究发现:妈妈在哺乳时玩手机会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手机产生的辐射会破坏宝宝大脑发育,导致宝宝产生情绪障碍。
孩子长大后,有可能出现孤独感增加、幸福感降低,并且不爱与伙伴玩耍、封闭自己等情况产生。
所以,妈妈们在哺乳时,即便是接、发短信等等再普通不过的举动,都有可能会对宝宝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不能玩手机,妈妈在喂奶时还要注意些什么?1定时喂奶定时喂奶可以促进妈妈乳汁分泌,养成宝宝定时进奶的好习惯。
宝宝定时进奶,消化液定时分泌,还有助于宝宝对乳汁更好的吸收与消化。
2做好喂奶前后工作在喂奶前,将宝宝的尿布先换掉,让宝宝的臀部处于干燥舒适状态。
妈妈要记得将乳头用温水洗净,宝宝半坐状。
喂奶时,妈妈要时刻注意着宝宝,以防溢奶、呛奶或其他状况的发生。
喂奶后,最好把宝宝竖立起来抱着,轻拍背部,防止溢奶。
3两侧轮流喂奶更好两侧轮流喂奶,可以防止妈妈乳道阻塞。
如果乳房内乳汁未吸完,可以用吸奶器将奶吸出,留下备用,同时也能维持乳汁最大分泌量。
4喂奶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0分钟就够了,如果喂奶时间过长,容易使乳头发生裂口,也会养成宝宝不专心吃奶的不良习惯。
温馨提醒孕妇更要注意手机的危害!很多孕妈妈整日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即便没有拿在手里玩,放在身边、口袋里,也能产生辐射,影响宝宝的健康。
特别是在连接的时候,产生的辐射更大。
怀孕三个月以前,如果长期受到手机辐射,很有可能产生畸形儿。
4~8个月时,会导致宝宝出生后免疫力低下,体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