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磨刀不误砍柴工
——课前预习,优质高效课堂的磨刀石
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张惠玲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的继续推进,怎样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而我认为,课前预习就是敲开高效优质课堂大门的一块金砖,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预习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有何意义?目前语文预习的现状又是如何的?有哪些有效的指导预习的策略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字:预习;课堂效率;策略;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准备的仗”、“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等等都告诉我们:做一件事前,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可见,预习对教会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预习的意义
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有明确目标的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可见它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策略。
1.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一方面可以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比如一些的字词的音形义、课文感知、关键字词的把握等等,学生通过预习都有一定的收获,这样就能使新课学得更顺畅,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
另一方面,通过预习,学生听课时目标明确,清楚自己掌握的与没掌握
的,更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四十分钟的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分分秒秒都集中,预习之后,学生就能把注意力更好地集中于重点与难点处,把更多时间花在师生共同探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上,提高听课的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而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的一个过程,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种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养成了,可以运用的课外阅读中去,对于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 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布置学生进行搜集资料的预习作业时,包括文中涉及的知识点,如:作者生平、作品链接、相关诗词、同类文章等。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资料的搜集、阅读,并进行简要的摘记,填入相应的表格。或是在预习中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提供专题学习网站的连接,网上资料的地址等。
此类阅读预习作业,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4.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提高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面对陌生的课文和问题,对新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包含的意义远胜于学生了解知识本身,是训练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过程。
(2)培养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的能力。
有些课文的预习,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从网络上汲取所需,进行摘抄、或是有选择的打印,或是把相关书籍带到学校,带进课堂。这样的预习还能帮助学生培养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的能力。同时,学生在预习检验时与同学交流也是合作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
5.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上课时,我就经常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来体会文章的中心,并把体
会批注在旁边。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把这种方法带到预习中去。
预习时,我让学生抓关键字、词、句子来写体会,体会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或者是文章的中心,这样在课堂上有预习的学生由于已经在此前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上再思考的时间就比较宽裕,回答起来就更得心应手,如此就极大地增强其自信心,俗话说“成功乃成功之母”,反复的成就感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及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
二、目前小学语文预习的现状
1.预习流于形式。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够重视,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很多教师只布置了预习,但是没有明确预习的要求,所有的这些都让预习流于形式。
2.预习方法单一。很多学生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不善于思考,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预习检查不到位。由于教师对预习要求不明确,没有一套量化的标准而让预习没有针对性,学生没有方向,不知道在预习过程中要做些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教师当然也就不知道要如何检查,没有检查,很多学生由于自觉性不够,就可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终放弃了预习这个好习惯。
三、有效预习的策略——授人以渔:预习的方法
(一)教师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找出多音字,并组词,圈出容易写错的字,写上形近字,加以辨别。已对经查明意思的词语,写上解释。
2.搜集背景资料。查阅了资料,可以标注出来,或是贴上记有摘记的小
纸条。如教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前,我设置了预习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查阅“非典”的知识,了解“非典”医护人员的事迹。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这些资料抄在小便签上贴在课文相应的地方。
3.进行朗读练习。对于朗读可以做如下要求:画出精彩词句,并反复朗读。对于难读的句子,可以标上表示不同读法的记号——重读的地方加点,停顿的地方画斜线,延长的地方上扬的语气用向上的箭头等。对“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用双横线标醒目的画出来。
4.感知课文内容。如在《包公审驴》一课的教学前提了这样的预习要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加几个小标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这对于他们理清脉络,学习写法,讲述故事都很有帮助。
5.品词酌句,感悟内容,体会感情。绝大多数学生在面对预习的时候,常常是茫然而机械的。据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列出合理的预习提纲,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预习。例如我在《沙漠之舟》中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层次结构”,列出了这样的预习提纲:“阅读文章,概括文章的要点。想一想文章哪些段落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哪些段落写了骆驼对人的帮助”,在《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根据教学目标“练习标画出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我布置的预习提纲是“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你觉得那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你的体会,并把它写下来。”通过预习提纲的导引,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初步感知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有学生在“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旁写到:“我”为老班长的精神感动,对老班长感激又担心。可以看出,学生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此外,课堂上当老师抛出此类问题时有预习的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得到充分的思考,回答起来就信手拈来,滔滔不绝,极大地提高了其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其自信心,反过来也增强了其进行预习的信心,促进了其预习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