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合集下载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地形和地势》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__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所经历现象跟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相接。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说教法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

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最后达到在图上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说学情、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说课稿(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说课稿(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所选用的教材为中图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七年级地理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

本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

学好本节课,能为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以及高中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目标,这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我国地势特征,培养学生看图、识图、析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地理学知识,对其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提升。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自身特质和学校条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积分法”两种教法和“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列表比较法”三种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在课标要求中很重要,所以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掌握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3. 理解中国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 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和投影仪;2. 地图和图片资料;3. 学生练习册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有哪些国家与中国接壤?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有什么影响?Step 2 地形特点介绍(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并简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呈现出多样的地形类型。

2. 分别介绍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a. 山脉:中国有众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脉等。

山脉对气候和水资源有重要影响。

b.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肥沃,适合农牧业发展。

c. 平原:中国的平原广阔,如华北平原、长江平原等。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d. 盆地:中国有许多盆地,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盆地地区多为内陆,气候干燥,资源丰富。

e. 丘陵:中国的丘陵分布广泛,丘陵地区多为丘陵山地,适合林业和旅游业发展。

Step 3 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地形对水资源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教师出示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地形资源进行经济建设?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逐组点评。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重新认识我国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影响”说课稿一、说“活动”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的活动内容,彰显了地势做为自然环境基础的关键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交通有著关键的影响,它既是对我国地势特征的进一步深化和稳固,又就是自学下节课地形的过渡阶段,起著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道“活动”目标基于活动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活动目标1、进一步增强学生通过地图抽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训练,忘记坐落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2、通过讨论,明晰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从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3、初步掌控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为着重于训练学生以获取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合作探究式学法;为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深刻、透彻理解知识,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为更好地达成一致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紧紧围绕学生的自学目标合理挑选资源整合教学策略。

五、说教学流程使用“承转引入”的方式展开,同时实现前后科学知识的贯通与过渡阶段。

2、合作交流,熟悉国情在处置以下几个难点时,使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去顺利完成。

(分组展开,每组一小题合作探究,讨论后全班进行交流,使资源达到共享。

)(1)我国地势西高东高向海洋弯曲对气候的影响?处理这一问题时我展示了“湿润气流深入”的图片,便于学生理解。

为将知识引向深入,学以致用,我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提出:如果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在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进而明确气流难以深入内陆,河流自东向西流;交通不便。

(2)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我让学生想想哪些诗或歌词里面有描写我国江河自西向东流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

教材从地势和地形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特点。

地势方面,主要讲述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对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地形方面,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地势与地形的特点,理解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等知识。

但他们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地理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学会分析地势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案例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地势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势与地形的区分,地势与地形对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地势与地形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国地形地貌的视频片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讲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地势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势与地形的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势与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地形与地势 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

《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A知识目标:a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b能在地图上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c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B能力目标a 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抽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的方法b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总结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b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意的思想观念,正确理解的地理现象的利弊优劣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c 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3、教学重点: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三级阶梯分界线山脉名称(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是阐述一节课内容的关键)4、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产生的影响。

(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也是这篇课文的突破点)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二、教法分析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1、说教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具体教材版本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地形与地势的知识,是后续学习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重要基础。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理解地势阶梯的划分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12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地势阶梯的特点。

难点:地势对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2、说教法21 直观演示法运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我国地形与地势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11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1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说学法3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基础知识。

311 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312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4、说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壮丽山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411 讲授新课展示中国地形图,介绍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结合地势剖面图,讲解地势阶梯的划分及特点。

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41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地形与地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开展读图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413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414 布置作业布置书面作业,如填图、简答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收集有关地形与地势的资料,拓展知识面。

5、说板书设计51 主板书标题:地形与地势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势阶梯的划分及特点地势的影响511 副板书学生回答问题的要点补充的知识点以上说课稿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地形和地势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气候、河流、交通、农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既是对中国地理概况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也是后续学习中国气候、河流等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他们对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对于地形和地势的具体特征、影响等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理解中国地势的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分析地形地势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析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中国地势的特征及其影响。

(二)教学难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2.理解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势特征。

2.问题导向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理分区,并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2. 掌握中国的地理分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3. 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说课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理分区,并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思量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地图、图表等;2. 教学素材:中国地形图、中国地理分区图、相关的地形图片和数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形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

引导学生思量:中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地形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2. 学习地形特点(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形图和相关的地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地形特点,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的分布和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量这些地貌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山脉对交通和农业的影响等。

3. 学习地理分区(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地理分区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分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地理分区的地形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思量和分析。

4. 地形描述和分析(15分钟)通过展示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貌要素分布和人口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思量和分析。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原地形适宜农业发展,导致人口密集;而西北地区的高原和沙漠地形条件恶劣,人口分布较为希少。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说课讲课稿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说课讲课稿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顺河中心学校吴宝玉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我下面从八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该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七年级地理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本章其他各节的主要基础。

本节教材共有三个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地势的概念和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地形类型多,山区面积广,并讲述了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及特点;第三部分讲述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这些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二、说学情现状分析:七年级初中学生,刚刚接触专业讲解我国地势地形知识,对地势、地形的概念理解不深,但对名山大川有初浅认识,教学本节内容,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教学挂图、多媒体照片、动画等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浓厚兴趣,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本节地理知识,并能对我国壮丽山河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树立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了解我国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2、认识我国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3、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和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特征。

理由:地势的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必须让学生在读懂我国地形图后,建立一个整体认识,才能理解地势及地形特点。

2、教学难点: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②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理由: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降水。

河流自西向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水陆交通、阶梯状分布落差大,蕴含丰富水能资源。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掌握中国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

3. 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中国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

三、教学难点:1. 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的理解和分类。

2.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片展示工具。

2. 多媒体设备和电子地图资源。

3. 学生练习册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并提问:- 中国位于哪个洲?- 中国与哪些国家接壤?- 中国的地理位置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 学习中国的地形特征(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形图,介绍中国的地形特征,如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并解释不同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同时,提供一些具体的地貌实例,如长江三峡、黄河流域等,引发学生对地貌的兴趣。

3. 探究中国的地貌类型(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地貌类型的研究,如高山地貌、平原地貌、丘陵地貌等。

学生利用教材和电子地图资源,调查和分析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4.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分钟)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长江流域的平原地貌为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高山地区的地形条件限制了交通和居住条件,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提出更多的例子。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中国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并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中国的地理知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拓展他们的学习。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参观附近的地貌景观,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地形和地势》范文篇1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

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从结构上分为三个标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宏观到微观,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形复杂多样则需要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进而认知地形特征,这样的安排不仅能锻炼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说课稿陈雪晴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本课是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图例,分层设色地图,地形剖面图以及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基础上的学习,是学生对中国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课既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

中国地势特征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因此《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这一节在七年级地理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并理解其对气候、河流流向、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判断地势特点的方法;2.掌握三级阶梯界线山脉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与分布;(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2.建立辩证分析地理事物的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2.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我国地势特征与地形特点,热爱祖国美好河山。

重难点重点:地势特征及主要地形。

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

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爱发表见解;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但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很少;注意力不集中;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总结概括能力不足。

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手参与体验,多展示,多发表见解,采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中国地形说课稿人教版

中国地形说课稿人教版

中国地形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中国地形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地形最为复杂多样的国家之一,其地形地貌不仅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深刻地影响着亿万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一、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中国地形呈现出明显的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可以分为四大地貌阶梯。

第一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

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

第三阶梯主要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第四阶梯则是我国东部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带。

这种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使得中国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同时,这种地形特征也对我国的交通、农业、工业等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形对气候类型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二是地形对气候的分布和变化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首先,由于地势的高低差异,中国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

例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东部平原地区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其次,地形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也十分明显。

山脉作为气候的屏障,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和暖空气的北上,使得气候分布更加复杂多变。

三、中国地形对水文的影响中国地形对水文的影响同样显著。

阶梯状的地形使得我国河流呈现出从高到低的流向特点,形成了众多的大江大河。

长江、黄河等大河的源头多位于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经过多个阶梯的落差,最终汇入大海。

此外,地形还影响了河流的水文特征。

例如,河流在流经不同地形阶梯时,流速、含沙量等都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河流的航运、灌溉、水电开发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在农业方面,不同地形适宜种植的作物不同,如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而山区则适宜种植果树和药材。

地形与地势 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 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所选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地形部分。

本节内容是中国的地形的基础知识,它承接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的知识,并为下一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打下基础。

地形与地势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交通、农业、工业等。

因此,掌握中国的地形与地势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我国的地形种类和地势特征。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我国的自然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势特征。

难点:我国的地形种类及其分布。

二、说教法本课利用多媒体和互动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发现、总结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我国的地形与地势。

三、说学法本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我国的地形与地势;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我国的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我国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我国的地形种类,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形种类;然后介绍我国的地势特征,通过动画演示我国的地势分布情况,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最后介绍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3、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的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4、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的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地理特点。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沿海地带。

一、高山地带:1.1 高山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1.2 高山地带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有大量的冰川和雪峰。

1.3 高山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峰峦叠嶂,山势险峻,地势起伏较大。

二、平原地带:2.1 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长江平原和东北平原。

2.2 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2.3 平原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广阔平坦,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三、丘陵地带:3.1 丘陵地带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包括华北丘陵、华东丘陵和华南丘陵。

3.2 丘陵地带地势较高,起伏较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3 丘陵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山丘连绵,沟壑纵横,土地多为丘陵地貌。

四、盆地地带:4.1 盆地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

4.2 盆地地带地势低洼,多为内陆的封闭盆地,气候干燥。

4.3 盆地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平坦开阔,盆地内有丰富的矿藏资源。

五、沿海地带:5.1 沿海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5.2 沿海地带地势平缓,河流众多,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5.3 沿海地带的地形特点是海岸线曲折,沿海平原广阔,海湾和海峡众多。

总结:中国的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沿海地带。

每个地带都有独特的地形特点和地理特征,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提供了基础。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地形和地势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二课时,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我国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的主要方法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但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上节课主要介绍了地势呈阶梯状的内容,这一节课是在建立了地势西高东低的系统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形复杂多样的微观知识,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围绕这种关系步步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

2、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引言中国地形广泛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

本说课稿将重点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形特点1. 高山地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

此外,中国还有昆仑山、天山等众多高山。

高山地形往往具有峻峭陡峭的特点,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气温极低。

高山地形对气候、水资源等有重要影响。

2. 平原地形:中国有广阔的平原地带,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平原地形广阔开阔,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平原地区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3. 丘陵地形:中国丘陵地形分布广泛,如华南丘陵、西南丘陵等。

丘陵地形起伏不平,山丘交织,土地多用于农业和林业。

丘陵地区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4. 河流地形:中国有众多重要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河流地形呈现出峡谷、河湾、河口等多样的地貌特点。

河流地形对水资源的分布、交通运输等具有重要影响。

5. 湖泊地形:中国湖泊众多,如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

湖泊地形往往呈现出湖面辽阔、水域丰富的特点。

湖泊地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形形成原因1. 地壳构造运动:中国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构造运动频繁。

板块的碰撞、隆升和断裂等地壳变动形成为了中国丰富多样的地形。

2. 气候和水文条件:中国气候多样,从北方的寒温带到南方的亚热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对地形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水文条件也是地形形成的重要因素,河流、湖泊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了中国的地貌。

3. 构造地质背景: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背景复杂多样。

地震、火山活动、地壳变形等构造地质作用,对地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农业:中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地形对农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平原地区适宜农作物的种植,丘陵地区适宜果树和茶叶的种植,山区地形适宜畜牧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形和地势》说课稿《中国地形和地势》说课稿《中国地形和地势》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

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从结构上分为三个标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宏观到微观,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形复杂多样则需要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进而认知地形特征,这样的安排不仅能锻炼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

山区面积广大不仅需要学生阅读地图和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还需要学生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对比分析,获得结论。

本节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能初步构建出中国地形图的烙印,所以掌握这些地形名称及分布,对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地形特征、研究地势地形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和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3、我对教材的处理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特点等条件,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1)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程标准在中国地形地势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要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我分析课程标准这样的要求是把地形地势的特征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同时还有意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所以根据上面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心智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人口分布、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借助地图或板图掌握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空间分布情况,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难点: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2)确定教学策略——说教法明确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我决定在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读图分析、讨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知识上有所收获。

3)课时安排因为教学过程需要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在教学中能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板图板画等教学方法,所以我把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1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1、导言:在导言中对前面学习内容的高度概括,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连续性,同时又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铺垫。

以宋朝苏轼的赤壁赋未切入点,揭示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展开本节课的课堂教学。

2、新课讲授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使用中国地形图,分析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况,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借助三级阶梯示意图和教师的板图,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借助中国地形图,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河流、降水、交通和水能资源开发的影响。

二、地形复杂多样1、借助对日本和巴西两国的地形图的'分析,对比中国地形图,总结出这两个国家地形单一,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多样的国家。

2、借助中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和教师的板图,了解我国主要地形的空间分布情况。

三、山区面积广大1、借助中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掌握我国地形的另一个特征——山区面积广大。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大的优势、劣势,并指导学生探究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山区经济。

3、巩固练习1)在中国地形区空白图上填出中国主要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

2)完成教材27页活动题3,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筑在下面的表格中。

4、课堂小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记忆,为后续的中国气候部分教学内容作好铺垫,使教学活动得以延续。

《中国地形和地势》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难点: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2、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二、说教法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教学的策略是: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

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

三、说学情、学法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学生需要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设计本节的内容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为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二课时为地形复杂多样,第三课时为山区面积广大。

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1、情境导入;首先在导课上,我采用的是过渡法。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用这样一句话,从我国的人文环境学习导入到自然环境的学习上。

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地形地势到底有何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我国的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主要运用了四步:第一步:基于感性认识是认知的基础,我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一江春水向东流”入手,提出问题:为什么大江、大河水会“向东流”?这些诗学生都会背,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没有从地理的角度去深入想过,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他们就能得出结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

这只是从经验上得到出的结论,那么我国的地势是否就是西高东低呢?第二步:用地理的手法去求证。

这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10-11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出“你能参照陆高海深表总结中国地势的特征吗?”接着让学生参照课本图2.1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以上两个图老师利用投影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地势西高东低的模型。

这种由形象、直观的颜色到地势高低,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设计完全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特点。

这是我国地势的第一个特征,还有一个“呈阶梯状分布”如何引出呢?第三步:我采用的是图示对比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