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 材料中的相变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f07b9f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c.png)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晶体材料的组织:指材料由几个相(或组织单元)组成,各个相的相对量、尺寸、形状及分布。
第二章材料的晶体结构1、空间点阵:将理想模型中每个原子或原子团抽象为纯几何点,无数几何点在三维空间规律排列的阵列2、同素异构:是指有些元素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的特性3、离子半径:从原子核中心到其最外层电子的平衡距离。
4、离子晶体配位数:在离子晶体中,与某一考察离子邻接的异号离子的数目称为该考察离子的配位数。
5、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6、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1、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链是出大量锥告连成的。
大分子链中链节的重复次数叫聚合度2、官能度:指在一个单体上能和别的单体发生键合的位置数目3、加聚反应:由一种或多种单体相互加成而连接成聚合物的反应;4、缩聚反应:由一种或多种单体相互混合而连接成聚合物,同时析出(缩去)某种低分子物质(如水、氨、醉、卤化氢等)的反应;5、共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休参加聚合而形成聚合物的反应。
第四章晶体缺陷1、晶体缺陷:实际晶体中与理想的点阵结构发生偏差的区域;2、位错密度:晶体中位错的数量,是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包含的位错线总长度;3、晶界:同一种相的晶粒与晶粒的边界;4、晶界内吸附:少量杂质或合金元素在晶体内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们常偏聚于晶界,称这种现象为晶界内吸附;第五章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1、固溶体:当合金相的晶体结构保持溶剂组元的晶体结构时,这种相就称为一次固溶体或端际固溶体,简称固溶体。
2、拓扑密堆积:如两种不同大小的原子堆积,利用拓扑学的配合规律,可得到全部或主要由四面体堆垛的复合相结构,形成空间利用率很高、配位数较大(12、14、15、16等)一类的中间相,称为拓扑密堆积。
3、电子浓度:固溶体中价电子数目e与原子数目之比。
4、间隙相:两组元间电负性相差大,且/1≤0.59具有简单的晶体结构的中间相5、间隙化合物:两组元间电负性相差大,且/≥0.59所形成化合物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
(完整版)1《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晶体学基础
![(完整版)1《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晶体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aeff24d76c66137ee06195b.png)
晶向、晶
钯的PDF卡片-----Pd 89-4897
crystal system,space
图 2 CdS纳米棒的TEM照片(左)和 HRTEM照片(右)
图2 选区电子衍射图
图1. La(Sr)3SrMnO7的低 温电子衍射图
晶向、晶面、晶面间距
晶向:空间点阵中行列的方向代表晶体中原子排 列的方向,称为晶向。
晶面:通过空间点阵中任意一组结点的平面代表 晶体中的原子平面,称为晶面。
L M
P点坐标?
(2,2,2)或222
N
一、晶向指数
1、晶向指数:表示晶体中点阵方向的指数,由晶向上结点的 坐标值决定。
2、求法 1)建立坐标系。 以晶胞中待定晶向上的某一阵点O为原点,
联系:一般情况下,晶胞的几何形状、大小与对应的单胞是 一致的,可由同一组晶格常数来表示。
不区分 图示
晶 胞
空间点阵
单
胞
•NaCl晶体的晶胞,对应的是立方面心格子 •晶格常数a=b=c=0.5628nm,α=β=γ=90°
大晶胞
大晶胞:是相对 于单位晶胞而言 的
例:六方原始格子形式的晶胞就是常见的大晶胞
① 所选取的平行六面体应能反映整个空间点阵的对称性; ② 在上述前提下,平行六面体棱与棱之间的直角应最多; ③ 在遵循上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平行六面体的体积应最小。
具有L44P的平面点阵
单胞表
3、单胞的表征
原点:单胞角上的某一阵点 坐标轴:单胞上过原点的三个棱边 x,y,z 点阵参数:a,b,c,α,β,γ
准晶
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准晶具有长程定向有 序,然而又不具有晶体所应有的平移对称性,因而可以具有 晶体所不允许的宏观对称性。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扩散与固态相变)【圣才出品】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扩散与固态相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075d10277232f60ddcca175.png)
第7章扩散与固态相变一、选择题1.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比阴离子扩散能力强的原因在于()。
[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A.阴离子的半径较大B.阳离子更容易形成电荷缺陷C.阳离子的原子价与阴离子不同【答案】A2.材料中能发生扩散的根本原因是()。
[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A.温度的变化B.存在浓度梯度C.存在化学势梯度【答案】C3.在低温下,一般固体材料中发生的扩散是()。
[南京工业大学2009研]A.本征扩散B.非本征扩散C.无序扩散【答案】B【解析】固体材料在温度较高时,发生本征扩散;在低温下,则发生非本征扩散。
二、填空题散机制主要有______和______;前者是原子通过______进行迁移,后者是原子通过______进行迁移,因此前者的扩散激活能比后者______;扩散系数比后者______。
[合肥工业大学2006研]【答案】化学势梯度;化学位降低;空位扩散机制;间隙机制;空位扩散;晶格间隙;小;大2.上坡扩散是指______。
扩散的驱动力是______。
[江苏大学2005研]【答案】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的扩散;化学势的改变3.扩散系数越______,结构缺陷越多,扩散速度越______。
[沈阳大学2009研]【答案】小;快4.马氏体相变具有以下的一些特征: 、 、 和 等。
[南京工业大学2009研]【答案】存在习性平面;取向关系;无扩散性;速度快(或没有特定的相变温度)【解析】马氏体相变具有热效应和体积效应,相变过程是形成核心和长大的过程。
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相变之一,相变时没有穿越界面的原子无规行走或顺序跳跃,因而新相(马氏体)承袭了母相的化学成分、原子序态和晶体缺陷。
惯习(析)面是指马氏体相变时在一定的母相面上形成新相马氏体。
三、简答题1.解释名词扩散系数。
[东北大学2004研]答:根据菲克第一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称为扩散通量,用J 表示)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浓度梯度越大,扩散通量越大,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为:d d C J D x=- 式中,D 为扩散系数,m 2/s ;C 为扩散物质(组元)的体积浓度,原子数/m 或kg/m ;d C /d x 为浓度梯度;“-”号表示扩散方向为浓度梯度的反方向,即扩散组元由高浓度区向2扩散系数D 是描述扩散速度的重要物理量,它相当于浓度梯度为1时的扩散通量,D 值越大则扩散越快。
上海交通大学_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二元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上海交通大学_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二元相图和合金的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3bd7ef0625c52cc58ad6be1f.png)
测定条件:冷却需非常缓慢,保持热力学平衡。
2019/12/1
热分析装置示意图
2019/12/1
二元相图的线、区
• 由凝固开始温度连接起来的线成为液相线(liquidus line)。 • 由凝固终了温度连接起来的线成为固相线(solidus line)。 • 相图中由相界线划分出来的区域称为相区(phase regions)
2019/12/1
共晶合金的平衡凝固及其组织
共晶相图的概念 • 组成共晶相图(the eutectic phase diagram)的两组元,其相
互作用的特点是:液态下两组元能无限互溶,固态下只能部 分互溶(形成有限固溶体或化合物),甚至有时完全不溶,并 具有共晶转变(the eutectic reaction)。 • 所谓共晶转变是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成分),由均匀液体中 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固相的转变,所得到两固相的混合物 称为共晶组织(体)。具有共晶转变的相图称为共晶相图。 • 属于二元共晶相图的合金有:Pb-Sn、Pb-Sb、Al-Si、 Al-Cu、Mg-Si、Al-Mg等。
2019/12/1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每一温度下,平衡凝固实质包括三个过程:①液相内 的扩散过程。②固相的继续长大。 ⑦固相内的扩散过程。现以上述合金从 小至,2 温度的平衡凝固为例,由图7.16具体描述之。
2019/12/1
平衡凝固过程分析
• 从T1->T2温度,可采取两种方法:
– 每一步都非常缓慢,处于平衡状态; – 一下子降温到T2温度,保温足够长时间,使其扩散均匀
2019/12/1
由相率可知,二元系最多只能三相共存,且在相图上为水平线,如 图7.2。
2019/12/1
7.2 相图热力学的基本要点
814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 二元相图知识点讲解
![814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 二元相图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cd60cef01f69e3142329475.png)
共晶反应:在共晶线对应的温度下,E点成分的合金同时结晶出C点成分的 α固溶体个D点成分的β,形成这两个相的机械混合物:
LE C D
共晶体:共晶反应的产物,即两相的机械混合物 共晶温度:发生共晶反应的温度。即共晶线CED对应的温度 共晶点:代表共晶温度和共晶成分的点,也就是共晶图中的E点。
过烧:当钢加热到接近熔化温度,并在此温度长时间停留,,不仅奥氏体 晶粒长大,同时由于氧化性气体渗入到晶界,使晶间物质Fe、C、S发生氧 化,形成易熔共晶体氧化物。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非平衡凝固总结
非平衡凝固对合金的影响:
(1)组织影响: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冷却速度越大,凝固相间距越大,那么枝晶偏析越 严重)
两相的相对量随体系的成分x变化而变化。
知识点5 自由能-成分曲线推测相图
根据公切线原理,可以求出某一温度下平衡相的成分。因此,可以根据二 元系的不同温度下的自由能-成分曲线画出二元系相图。
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1)相图中所有的线条都代表发生相转变的温度和平衡相的成分,所以相界线是相平衡的 体现,平衡相成分必须沿着相界线随着温度而变化;
的化学势相等。
dGa B A B A
dx
AB
dG B A B A
dx
AB
1.多相平衡公切线法则:多相 平衡必能作出公切线,切点对 应着各相平衡时的成分; 2.两相平衡时,混合物的自由 能位于切点之间的直线上。
知识点4 杠杆法则
(1)当二元系的成分x≤x1时,α固溶体的摩尔 吉布斯自由能低于β固溶体,故α相为稳定相, 即体系处于单相α状态; (2)当x≥x2时,β相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低于α 相,则体系处于单相β状态; (3)当x1<x<x2时,公切线上表示混合物的摩 尔吉布斯自由能低于α相或者β相的摩尔吉布斯 自由能,故α和β两相混合时,体系能量最低。
《材料的相变》课件
![《材料的相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452b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1.png)
固态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可转化为气 态二氧化硅。
相变的需求和挑战
1 需求
相变技术在能源、材料制 备和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 的应用需求。
2 挑战
相变材料的设计、制备和 控制是实现相变技术应用 的关键挑战之一。
3 最新进展
最新的研究着眼于开发新 型相变材料和改进相变过 程的控制方法。
《材料的相变》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材料的相变的PPT课件!相变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概 念,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探索相变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相态到另一种相态的过程。它涉及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以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相变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
相变可以分为固液相变、液 气相变和固气相变。
液气相变的例子和应用
1
水的沸腾
水沸腾时,液冷却液在汽车的工作过程中发生液气相变,起到冷却发动机的 作用。
3
干冰的升华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当它受热时会直接从固态升华为气态,无液态阶段。
固气相变的例子和应用
举例一: 举例二:
举例三:
干衣机中的水分从湿气中转化为水蒸气。
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变材料
相变材料的研究方兴未艾,可以 用于储能、温控和智能传感等领 域。
纳米级相变
纳米级相变研究正探索小尺寸下 相变行为的特性与应用。
相变存储
相变存储作为一种新型存储技术, 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 方向。
特点
相变具有温度、压力和物质 的影响。它还表现出各种物 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举例
举个例子,水从冰变为液态 时发生固液相变,这是我们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a6e3d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6.png)
(2)马氏体的转变机制: 1)K-S关系(Курдюмов-Sachs)
由于转变时新相和母相始终保持切变共格性,因此马氏体转变 后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晶学位向关系。
第一种是珠光体,其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一般在 5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即可分辨。用符号“P”表示。
第二种是索氏体,其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一般 在800~1000倍光学显微镜下才可分辨。用符号“S”表示。
第三种是托氏体,其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只有 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用符号“T”表示。Βιβλιοθήκη 姓名 李小红 刘兵 曾小玲
语文
数学 85 83 81
英语 93 94 89
物 90
珠光体组织
25μ
• 珠光体转变过程 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的过程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珠光体转变是一种扩散型转变,即铁原子和碳原子均进行扩散。
Fe3C
Fe3C
α
P
珠光体转变过程示意图
二、贝氏体转变(Bainite)
一、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 •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TTT曲线)
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的 等温转变曲线。纵坐标表示 转变温度,横坐标表示转变 时间。它反映了奥氏体在快 速冷却到临界点以下在各不
800
温 度 700 ℃ 600
A1 珠光体转变开始
P A
同温度的保温过程中,温度、 500 时间与转变组织、转变量的
一、珠光体转变(Pearlite)
• 珠光体组织
在温度A1以下至550℃左右的温度范围内,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是 珠光体,即形成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相间排列的层片状的机 械混和物组织,所以这种类型的转变又叫珠光体转变。
大学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相变
![大学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相变](https://img.taocdn.com/s3/m/8973ecde5022aaea998f0fc0.png)
一、扩散控制长大
新相界面迁移速度快于溶质原子在母相中的扩散速度, 新相长大速度由扩散速度来决定。
设合金成分为Co,由母 相α中析出新相β,新相成分为 Cβ>Co,两相界面上的平衡浓 度为Ce<Co,如果在dt时间内 单位面积的新相向前生长了dx 距离,则新增体积1×dx中溶 质的增量为(Cβ-Ce)dx,这 些溶质需通过它们在母相中的 扩散来提供,
界面结构有三种:共格、半共格和非共格,对于非共格 界面,原子只要越过界面就能被新相所接受,成为新相的 一员,新相能够连续长大,因为两相间无确定的位向关系。 但对于共格和半共格界面,为保持新相和母相间的共格和 半共格关系,原子越过界面后不一定能够被新相所接受, 见图7-25。针对这一特点,提出台阶生长机制模型。 界面控制长大时新相生长速度: v = k (Co-Ce) (1-y) / Cβ
金属钴Co中, α-Co (fcc) 向 β-Co (hcp) 转变, (111)α‖(0001) β , [101]α‖[1120] β 钢中淬火时,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 The Nishiyama-Wasserman (N-W) relationship : (111)fcc ‖(110) bcc , [101] fcc‖[001] bcc
The Kurdjumov-Sachs (K-S) relationship:
(111)fcc ‖(110) bcc ,[011] fcc‖[111] bcc
2.半共格界面 ( Semi-coherent interfaces )
两个相的晶格常数不 可能完全相等,界面总 是存在一定的错配度, 随错配度的增大,界面 上的弹性应变能也随之 增大,当其超过新相的 弹性极限时,共格界面 就不能维持,代之以半 共格界面。在这种界面 上,大部分区域原子依 然保持共格,通过引入 刃型位错来调整晶格常 数不等所造成的界面原 子不匹配,这种位错称 为失配位错。
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相变
![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相变](https://img.taocdn.com/s3/m/de539e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e.png)
界面机制
在固态相变过程中,界面可以起 到重要的作用。界面可以促进原 子或分子的扩散和迁移,从而加 速相变的过程。
应力机制
在某些固态相变过程中,应力可 以起到驱动力的作用。当应力达 到一定的阈值时,固态相变就会 发生。源自THANKS感谢观看
功能材料制备
利用相变原理制备功能材 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和磁 性材料。
能源存储与转换
利用相变原理进行热能存 储和转换,如潜热储能材 料。
02
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的分类
第一类固态相变
不涉及晶体结构的改变, 只涉及晶体中原子或分子 的重新排列。
第二类固态相变
涉及晶体结构的改变,如 从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 一种晶体结构。
在物质发生相变时,界面张力也会发生变化,影响相变过程。
04
气态相变
气态相变的分类
1 2
蒸发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如水蒸发成水蒸气。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如冰升华成水 蒸气。
3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如水蒸气凝华 成霜。
气态相变的驱动力
温度
温度的变化是气态相变的主要驱动力,温度升高会导致物质蒸发 或升华,温度降低会导致物质凝华。
热学性能
相变会改变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和比 热容,影响其热稳定性。
磁学性能
某些材料在相变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磁学性能 变化,如铁磁性或超导性。
材料性能的优化与相变
合金设计
通过调整合金成分,控制相变过程,优化材料的力学、热学和电 学性能。
材料科学基础 西交版第七章-2
![材料科学基础 西交版第七章-2](https://img.taocdn.com/s3/m/d381d83b0b4c2e3f572763ae.png)
固态相变—补充
4.取向关系 为了降低新相与母相之间的界面能: → ①新相与母相的某些低指数晶面平行; ②新相与母相的某些低指数晶向平行。 5.惯习面 (1)为了降低界面能和维持共格关系: →①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开始形成; ②新相以此面作为主平面或主轴生长。 (2)与所生成新相的主平面或主轴平行的母相晶面, 称为惯习面。 6.晶体缺陷 新相极易在缺陷位置非均匀形核。
二、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1、均匀形核 动力:新相与母相的体积自由能差(△GV); 阻力:界面能(γ)加弹性应变能(ΔGS)。 △G=(-)V△GV+Aγ+V△GS △G=(4/3)πr3△GV+4πr2γ+(4/3)πr3△GS =(4/3)πr3(△GV+△GS)+4πr2γ → rk=(-)2γ/(△GV+(-)△GS) △Gk=(16π/3)×γ3/(△GV+(-)△GS)2
§7.6
固态相变的晶体成长
一、扩散控制长大 二、界面控制长大
§7.6
固态相变的晶体成长—补充
1.晶核长大的方式 (1)非协同型长大: ①原子向新相移动没有一定顺序,为“平民式”散漫无序位移; ②有两种方式: a、原子向新相同时地、独立地、所有位置,机会均等地, 进行着迁移; 即界面上所有各点,连续地生长。 b、界面上存在着许多台阶; 原子向台阶的端部发生移动 ; 台阶沿着界面移动; 界面向着垂直它自己的方向, 生长了一个台阶高度的距离。
固态相变—补充
1、定义: 温度、压力、成分改变时, 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所发生的转变。 固体(母相)→固体(新相) 2、作用: 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相变过程, 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达到预期的性能。 3、固态相变与凝固的比较: (1)相同点: 大多数固态相变,是通过形核和长大完成的; 动力,是新相和母相的自由焓之差; (2)不同点: 液体→固体;固体→固体。 (包括相界面、界面能、弹性应变能、取向关系、惯习面等)。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扩散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扩散](https://img.taocdn.com/s3/m/0a65303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57.png)
J D dC dx
扩散第一方程
式中:J-扩散通量(Diffusion Flux);
D-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
dC/dx-体积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
“-”表示物质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即扩散从浓度高处
向
浓度低处进行。
提示: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的是浓度仅随距离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的扩散过 程,这种扩散即稳定态扩散。
解得:q D(2πlt) dC dln r
通过实验可求得q和碳含量沿筒壁的径 向分布,作出C-lnr曲线,即可求出D。
l
测定扩散系数的示意图
1000C时lnr与C的关系
第七章 扩散-§7.2 扩散定律
二、菲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
扩散过程大多为非稳定态扩散,即各点的浓度不仅随距离变化,而且还 随时间变化。
第七章 固态金属中的扩散
Chapter 7 Diffusion in Metals and Alloys
主要内容:
概述 扩散定律 影响扩散的因素 扩散机制
第七章 扩散
扩散是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现象,是物质传输的一种形式。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内部能量较高的原子可以脱离周围原子的束缚,离开 其原来的平衡位置跃迁至一个新的位置,从而发生原子的迁移。大量的原子 迁移造成物质的宏观流动,即扩散。 在固体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只能靠扩散来进行。
2.7 0.999
第七章 扩散-§7.2 扩散定律
代入原式:
C C1 C2 C1 C2 2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Dt eβ2 dβ C1 C2 C1 C2 erf( x )
材料科学基础相变
![材料科学基础相变](https://img.taocdn.com/s3/m/47bda1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0.png)
材料科学基础相变相变是材料科学基础中重要的概念之一、相变指的是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物性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变不仅在常见的物质如水和冰中发生,也在各种材料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相变的分类主要有几种,包括: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固相变、液相变和气相变、晶体相变和非晶态相变等。
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是相变的基本分类之一、一级相变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在一定温度下会出现物质的两种形态共存的情况,例如水在0°C时同时存在液态水和固态冰。
在一级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而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于改变物质的物态。
二级相变则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直接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没有物质两种形态共存的情况。
例如,水从液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固相变包括固固相变和固液相变。
固固相变指的是物质在固态下由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这种相变在金属材料中尤为常见,例如铁的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相互转变。
固液相变是指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变过程,例如冰的熔化就是固液相变的例子。
液相变通常指的是液体变为气体的相变过程,也就是蒸发过程。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吸收外界的热量,分子动能增加,逐渐脱离液体表面,形成气体。
相反地,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凝结。
晶体相变是指物质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的相变过程。
晶体相变可以是由于温度的改变而引起,也可以是由于压力的改变而引起。
晶体相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相变过程中结构的对称性发生了改变。
晶体相变的代表性例子之一是冰的六方晶相变为立方晶。
非晶态相变是指物质的非晶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相变过程。
非晶态相变通常与玻璃态的形成有关,例如液态金属迅速冷却后变为非晶态。
非晶态相变在材料科学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变现象是材料科学基础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通过对相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e453c1baa98271fe900ef929.png)
(diffusion annealing)。
Ch4。p136.成分偏析均匀化 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晶内会出现枝晶偏析,通过均匀化退火,使溶质原子从高浓度区流向低浓度区,最终浓度趋于平均质量浓度.
t= 0.467λ2/D 在给定温度下,D是定值,枝晶间距λ越小,则所需的扩散时间越少.可通过快速凝固,热锻,热轧等打碎枝晶,有利于扩散. 若λ值一定,则可通过提高温度,使D值增加,从而有效提高扩散效率.
4. 将各临界点分别投到对应的合金成分、 温度坐标中,每个临界点在二(开始点或终了 点)就得到了Cu—Ni合金的二元相图。
热分析装置示意图
热分析法测绘Cu—Ni相图
将各临界点分别投到对应的合金成分、温度坐标中,每个临界点在二元 相图中对应一个点,连接各相同意义的临界点(开始点或终了点)就得到了 Cu—Ni合金的二元相图。
❖ (3) 非平衡结晶条件下,凝固的终结温度低于平衡结晶时 的终止温度。
3. 固溶体的不平衡结晶-C
❖ 固溶体非平衡结晶时,由于从液体中先后结晶出来的固 相成分不同,结果使得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这 种现象称为晶内偏析。
❖ 由于固溶体一般都以枝晶状方式结晶,枝晶轴(干)含 有高熔点组元多,而枝晶间含有低熔点的组元多,导致先 结晶的枝干和后结晶的枝间成分不同,故称为枝晶偏析 (dendritic segregation)。枝晶偏析属于晶内偏析。
本章要求
1. 几种基本相图: 匀晶相图(Cu-Ni合金相图)、 共 晶相图(Pb-Sn合金相图)、包晶相图(Pt-Ag合金 相图)。
2. 相律,杠杆定律及其应用。 3. 二元合金相图中的几种平衡反应: 共晶反应、共析反
应、包晶反应、包析反应 、偏晶反应、熔晶反应、合 晶反应。 4. 二元合金相图中合金的结晶转变过程及转变组织。 5. 熟练掌握Fe-Fe3C相图。熟悉Fe-C合金中各相与组织 的结构。会几种典型Fe-C合金的冷却过程分析 。熟练 杠杆定律在Fe-C合金的应用。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 形变金属材料的回复与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 形变金属材料的回复与再结晶](https://img.taocdn.com/s3/m/9f5c01c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6.png)
三、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再结晶温度高低的因素: (1)冷变形量 (2)纯度 (3)第二相颗粒 (4)晶粒大小 (5)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
19
四、控制再结晶晶粒尺寸——预先变形度、再结晶退火温度、原始 晶粒尺寸、合金元素及杂质。
预先变形度对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
20
工业纯铝的再结晶晶粒大小与变形量的关系 (再结晶退火温度550℃,保温时间30min) 变形量自左至右依次为:1%、2.5%、4%、6%、8%、10%、12%、15%
晶粒逐渐被吞并到相邻的较大晶粒中。
23
晶粒长大过程的特点:晶界本身趋于平直化,三个晶粒的晶界交角
趋于120º;晶界迁移总是指向其曲率中心方向;随着晶界迁移,小
晶粒逐渐被吞并到相邻的较大晶粒中。
24
25
晶 粒 的 反 常 长 大 ( 二 次 再 结 晶 )
26
四、再结晶退火/中间退火的应用
1. 冷变形金属材料消除加工硬化——又称中间退 火,以利进一步冷加工; 2.对于无固态相变的金属材料,通过冷塑性变形 并再结晶退火,可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 3. 磁性材料获得高密度的再结晶织构。
31
热加工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改善铸态组织、 产生纤维组织或带状组织、控制晶粒大小。
32
热加工流线
33
模锻拖钩
切削加工拖钩
34
35
一、显微组织的变化
3
二、形变储存能的降低是形变金属材料回复和再 结晶的驱动力。
4
三、残余应力和性能的变化
5
§7.2 回复
回复——冷变形金属材料加热时,在光 学显微组织发生改变前(即在再结晶晶 粒形成前)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 的变化过程。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1.1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1.1](https://img.taocdn.com/s3/m/f2904bf49e314332396893e6.png)
2、相图的类型和结构
(1)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无限固溶,并形成连 续固溶体的匀晶相图。 (2)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有限固溶,并有共晶 反应的共晶相图。 (3)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有限固溶,有包晶反 应的包晶相图。 (4)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形成化合物的相图。 (5)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有共析或包析转变的 相图。 (6)二组元在液态有限溶解,并有偏晶或合晶反应的相图。 (7)其他相图。
5、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1) 相图中所有的线条都代表发生相转变 的温度和平衡相的成分,所以相界线是相平 衡的体现,平衡相的成分必须沿着相界线随 温度而变化。 (2) 两个单相区之间必定有一个由该两相 组成的两相区分开,而不能以一条线接界(即 两个单相区只能交于一点而不能交于一条线)。 两个两相区必须以单相区或三相水平线分开。 即:在二元相图中,相邻相区的相数差为1, 这个规则为相区接触法则。
具有匀晶转变的二元合金系主要有:Cu-Ni,FeCr,Ag-Au,W-Mo,Nb-Ti,Cr-Mo,Cd-Mg, Pt-Rh等。 属于二元匀晶相图的二元陶瓷有NiO-CoO、CoO -MgO、NiO-MgO等.
一、平衡凝固 平衡凝固(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 是指凝固过程是在无限缓慢地冷却,原 子(组元)扩散能够充分进行以达到相平 衡的成分。这种凝固方式所得到的组织 称为平衡组织。
两个单相区只能交于一点而不能交于一条线
5、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3) 二元相图中的三相平衡必为一条水平线, 表示恒温反应。在这条水平线上存在3个表示 平衡相的成分点,其中两点在水平线两端, 另一点在端点之间,水平线的上下方分别与3 个两相区相接。 (4) 当两相区与单相区的分界线与三相等温 线相交则分界线的延长线应进入另一两相区 内,而不会进入单相区。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 三元相图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 三元相图](https://img.taocdn.com/s3/m/9653c2d5daef5ef7ba0d3ce3.png)
适用于研究B、C两组元很少
A
的合金。
N
C%→
20
7.2 三元相图
21
1. 三元匀晶相图 Ternary isomorphous phase diagram
—— 匀晶转变:
由液相直接结晶出单相固 溶体的转变(相变)
—— 形成匀晶相图的条件 B
组元在液相、固相均可完全 互溶;
组元晶体结构相同、原子
尺寸、电负性相似。
与二元相图有本质的区别:在 二元相图中,液、固相线可以 用来表示合金凝固过程中,L 与α的成分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三元合金的垂直截面就不能表示 相的成分随温度而变化的关系, 故不能确定两个平衡相的成分和 相对量。
三元垂直截面
40
2. 三元共晶相图 Ternary eutectic phase diagram
基本特点
(1)三维的立体模型,由曲面构成。
(2)可发生四相平衡转变,四相平衡区是恒温水平面。
(3)除单相区及两相平衡区外,三元相图中三相平衡区
也占有一定空间,也是变温过程,不再是二元相图中的水
平线。
3
相图表示法
三维坐标→ 等边三角立柱 等边三角形——组成三角形 三个立柱侧面——二元相图面B 组成三角形的边——二元组成 组成三角形的顶点——纯组元
C
点的立体图 59
b 投影图:
相区的投影 曲面的投影 曲线的投影 点的投影
60
L A
TA
A3 A2 A1
18
3. 其它浓度三角形
1) 等腰浓度三角形
组元B的含量很少 , 成分点靠近AC边 , 按比例放大AB、BC边, 适用于研究微量第三组元 的影响。
A
B 19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二级相变
在临界T、P时,两相的化学势及一阶偏导数相等, 但化学势的二阶偏导数不相等。
1
恒压热容:
T P 2 T P
1
P T 2 P T
2 2 C P 2 1 T 2 T 2 T P P
2
V —— 新相的体积 ; △G
V
—— 单位体积中旧相和新相之间的自由能之差G液-G固;
A —— 新相的总表面积;γ —— 新相的界面能。
假设生成的新相晶胚呈球形,则:
4 3 G r n GV 4r 2 n 3 4 3 T r nH 4r 2 n 3 T0
不涉及化学反应,如液体蒸发、α-石英与α-磷石英间的 转变。
广义的相变:包括过程前后相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相
变过程可能伴随多组分系统的化学反应。
相变类型很多,如V
L、V S、L S、S1 S2、L1 L2等。
相变可以表现为:
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例:V-L-S转变、同质多相转变
* Gk GK f
2 cos 1 cos 2 f
4
讨论: 1)θ = 0°,cosθ = 1,f(θ )= 0,Δ Gh*= 0;
2)θ = 90°,cosθ = 0 ,
核化势垒降低一半;
1 , G GK 2
* k
3)θ =180°,cosθ = -1, Δ Gh*= Δ Gh 。
例:熔体析晶
无核相变(连续型相变):通过扩散偏聚方式进行的
相变。亦称为斯宾纳多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 调幅分解。
例:玻璃分相、固溶体出溶
三、按质点迁移的特征分类
扩散型相变:依靠原子(或离子)的扩散来进行的
相变。
例:气-固相变、液-固相变、有序-无序转变、 晶型转变等
V T P
特征:无相变潜热,无体积的不连续性,只有CP、β、α突变。
即: 1 2 , S1 S 2 ,V1 V2 , CP CP , 1 2 , 1 2
1 2
二、按相变方式(机理)分类
有核相变(成核-生长相变):通过形核-长大两
个阶段进行的相变。
T0 T T G H TH / T0 H H T0 T0
T 式中:T0 —— 相变温度 ; △H —— 相变热 ; 即: G H T0 △T —— 过冷度, △T= T0-T
如果相变过程要自发进行,必须有ΔG < 0 ,
讨论:
则:ΔHΔT/T0 < 0
1)吸热相变 (如蒸发、熔融等): ΔH > 0
非扩散型相变:原子(或离子)一起作有规律的迁
移使点阵发生改组的相变。
例如:马氏体相变
四、按结构变化分类
重构型相变:相变前后有旧健破坏和新健形成,
相变需要的能量高,速度慢。
位移型相变:相变只是原子间健长、健角的调整,
没有旧健破坏和新健形成,相变需要的能量低,速 度快。
有序—无序相变:多组员固溶体中两种或多种原
2 其中: AK 4rK n 16
n 3
2 GV
液-固之间体积自由能差 值只能供给形成临界晶 核所需表面能的2/3,另 外1/3对于均匀成核而言 则需依靠系统内部存在 的能量起伏来补足。
△GK —— 成核位垒,相变发生时必须克服的位垒
系统内能形成 rK 大小的粒子数 nK ,可用下式描述:
生长速率 u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晶体结构的速度
质点由液相向晶相迁移的速率: QLS n 0 exp( q ) RT 质点从晶相到液相反方向的迁移速率: G q QS L n 0 exp( ) RT 粒子从液相到晶相迁移的净速率为: q G Q QLS QS L n 0 exp( )[1 exp( )] RT RT 晶体生长率:是以单位时间内晶体长大的线性长度来表示的 q G u Q n 0 exp( )[1 exp( )] RT RT B n HT u B [1 exp( )] 0 exp( q RT ) RTT0 G HT T 0
稳定 —— 晶核
临界核胚半径 rK :新相可以长大而不消失的最小晶胚半径 r < rK ,为核胚:不能稳定成长的新相区域
r > rK ,为核胚:可以稳定成长的新相区域
rK值越小,新相越易形成 通过曲线极值: d G HT 2 4n r 8 nr 0 dr T0
2T0 rK 2 GV HT
2 1 2 2 V P 2 P 2 T T 2 1 2 2 V TP TP
等温压缩系数: 1 V
1 V 等压膨胀系数:
V P T
1.一级相变
在临界T、P时,两相的化学势相 等,但化学势的一阶偏微熵不相等。
1 2
1 1
T P 2 T P P T 2 P T
T P S P T V
即:
S1 S 2 ,V1 V2
特征:有相变潜热,并伴随有体积改变。
要满足ΔG < 0,必须ΔT < 0,即 T > T0 ,相变条件:过热 2)放热相变 (如凝聚、结晶等): ΔH < 0
要满足ΔG < 0,必须ΔT > 0,即 T < T0 ,相变条件:过冷
结论:相变驱动力为过冷度(过热度)的函数
即,相平衡理论温度与系统实际温度之差为该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②相变过程的压力和浓度条件 从热力学知道,在恒温可逆不作有用功时: dG =VdP 对1mol理想气体而言: RT G VdP dP RT ln P2 / P 1 P 气相凝聚时,有: ΔG=RTln P0 /P
Gk Gm I 0 ni n exp( ) exp( ) RT RT Gk Gm B exp( ) exp( ) RT RT PD
G
0 exp( m ) ν—— 单个原子或分子同临界晶核碰撞的频率, RT
G
P:受核化位垒影响的成核率因子(相变因素) D:受质点扩散影响的成核率因子(扩散因素) 讨论: 1)当T降低时,△T=T0-T ,△Gk∝1/ △GV2=1/△T2 ,I 即:T 成核位垒 P因子 成核速率 至最大值 2)若T继续降低,原子或分子扩散速率 ,△Gm ,D因子 ,I
子在晶格点阵上排列的有序化
§7.2
液相-固相转变
一、液-固相变过程热力学 二、液-固相变过程动力学
一、液-固相变过程热力学
1、相变过程的亚稳区
2、相变过程推动力
3、晶核形成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1、相变过程的亚稳区亚稳区具有不平衡状态的
特征,是物相在理论上不
能稳定存在,而实际上却 能稳定存在的区域;
物系在亚稳区内不能自发
化学成分的不连续变化。
例:固溶体的脱溶分解、溶液的脱溶沉淀
物质物理性能的突变。
例:顺磁体-铁磁体、顺电体-铁电体
§7.1
相变的分类
一、按热力学分类 二、按相变方式(机理)分类 三、按质点迁移的特征分类 四、按结构变化分类
一、按热力学分类
根据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的变化,相变分为:一级相变、 二级相变、 混合相变。
式中:r —— 球形晶胚半径 ;n —— 单位体积中半径r的晶胚数
讨论:(1)当热起伏小、r、△T很小时, △G 1 < △G 2
△G 2界面能占主导地位, △G > 0,且随 r 增加 而增加。—— 核胚 (2)当热起伏大、r大时, △G 1占主导地位, △G 随 r 增加而减小,当△G < 0时,形成的新相
即,随着θ ↓, Δ Gh*(成核位垒)↓
由于f(θ )≤ 1,∴非均匀成核比均匀成核的位垒低,析 晶过程容易进行,而润湿的非均匀成核比不润湿的位垒更低, 更容易形成晶核。
非均匀成核的核化速率:
Gk Gm I S BS exp( ) RT
2、晶体生长过程动力学 物质扩散到晶核表面的速度
nk Gk exp n RT 可见,△GK越小,具有临界半径 rK 的粒子数越多。
二、液-固相变过程动力学
成核(核化):晶核形成过程 析晶 长大(晶化):晶核长大过程
1. 晶核形成过程动力学 2. 晶体生长过程动力学 3. 总的结晶速率 4. 析晶过程 5. 影响析晶能力的因素
相变自发进行,须ΔG < 0 ,则:c > c0 即:过饱和浓度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结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过冷度、过饱和蒸汽压、过饱和浓度
3、晶核形成条件
当熔体冷却发生相变时,体系能量(△G)变化: 高自由能液体转变为低自由能固体,系统自由能减小(△G1) 产生新相,形成新的界面,系统自由能增加(△G2) 相变过程中,自由能变化: △G = △G 1+ △G 式中: = V△G V +Aγ
第七章 材料中的相变
§7.1 相变的分类 §7.2 液-固转变 §7.3 固态相变 §7.4 液-液转变
相: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且均匀的部分。
相变:指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相在某一特定条
件下发生的变化。
狭义的相变:仅限于同组成的两相之间的结构变化,即
相变前后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相变过程是个物理过程而
产生新相,要产生新相, 必须过冷却;
当有外来杂质存在时,或
在外界能量影响下,也有 可能在亚稳区内形成新相
2、相变过程推动力——相变前后自由能的差值
(ΔG)T.P < 0 过程自发进行
(ΔG)T.P = 0 ①相变过程的温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