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实践》15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空间)经济学理论、社会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区域管治理论一、区域(空间)经济学理论基础☐空间经济研究:关于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空间经济的核心问题:解释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
解释经济活动地理结构和空间分布式怎样在集聚的向心力和分散的离心力这两股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空间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区域模型:中心-外围模式(CP Model)⏹城市模型:城市层级体系的演化⏹国际模型: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生产的空间区位⏹理论渊源:19世纪初开始创立的区位理论;30年代,特别是二战后,研究对象:单个厂商区位选择发展成宏观区域决策的理论☐1、区位论研究⏹(1)古典的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农业区位论,6个同心农业圈韦伯:工业区位论,基本决定因素:运费+劳动力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的中心地网络体系☐(2)战后区位论的发展⏹从单个厂商区位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作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区位决策客体,从工业、农业、市场,增加到第三产业(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度假等)⏹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同时也考虑人们的居住、采购、出行、游乐等行为效用最大化目标。
⏹贡献最大的是美国、挪威、瑞典和德国学者☐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面对二、三十年代英国(包括卷入三十年代大经济危机的其它国家)经济困境,明确地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认为不能再放任自流,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
☐西方国家区域经济活动实践证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以具体微观的区位选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位理论显然不能适应制订中观或宏观的国家区域发展计划和区域经济政策的需要。
☐为了解决区域问题,跳出区位论的理论限制,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开始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区域问题。
区域规划理论
区域规划理论研究摘要:区域规划是国家政府进行区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
当代的城市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的城市间的竞争,是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与其周边城镇构成的区域或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区域规划的制定,关系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战略实施。
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是区域规划在实践中的经验提炼,是指导区域规划制定的可靠依据和有力佐证。
关键词:区域规划;理论研究;战略发展“区域”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同学科对“区域”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
对区域的研究,最早来源于地理学的发展,是地理学的三大分支之一。
随着对区域研究的广泛深入,逐渐融入了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了区域研究的综合性特征。
区域规划是国家政府进行区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
当代的城市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的城市间的竞争,是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与其周边城镇构成的区域或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当前,在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构筑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和引导整个区域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区域研究的理论基础发展于lewis mumford的“田园城市”和patrick geddes 的“进化中的城市”的思想。
“田园城市”要求突破城市的界限,将城市和周边的自然村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的发展问题,体现了最本质的区域规划思想。
“进化中的城市”认为,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一种已经存在的、由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内在联系,场所、工作和人是一体的。
他指出一个城市的工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向郊区拓展已成为一种必然,地区城市联系日益紧密,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或形成城市群。
因此原来局限于单个的城市规划应当转变为对以一个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的整体规划,将城市和周边的乡镇纳入统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含若干个城市以及他们周围的影响地区,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
20世纪初期,在lewis mumford和patrick geddes 的“进化中的城市”的理论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开始着手于区域规划的研究与实施。
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班级:2012级2班姓名:母林文学号:2012100125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班级:2012级2班姓名:母林文学号:2012100125一、前言(一)概述1、调查人:母林文2、调查时间:2014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3、调查地点: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4、调查对象: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5、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查阅县志、网上资料搜集等调查方法6、调查目的: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区域规划实践操作的能力。
并通过调查、分析和整理苍溪县的各种自然资源,对该地区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区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旨在为苍溪县的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苍溪县简介1、简介:“苍溪”顾名思义“苍山溪水”,苍溪县不仅是革命老区,更是自然资源丰富大县。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巴山东障,剑门西横,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
地跨北纬31°37’-32°10’,东经105°43’-106°28’。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九龙山主峰为最高,海拔1369.2米,嘉陵江出境处涧溪口海拔352米最低。
整个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坝构成。
辖64个乡(镇)、734个行政村。
人口7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2万,居住着汉、回、壮、傣、藏、彝、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0.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
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
2、范围(轮廓):(三)自然资源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对自然资源主要可分类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24本建筑及规划专业必看书籍
内容简介作者[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08-12-1字数(万)25定价(元)182 书名《城市意象》内容简介作者[美]凯文·林奇著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
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
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
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
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
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4-1字数(万)16定价(元)263 书名《城市设计》(修订版)内容简介作者[美]培根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
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
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
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
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
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1)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
《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2期:主题——区域规划
二、城市发展和规划研究的区域化方向
反对意见:这样的说法混淆了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概念。 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没有采用“市域体系规划——总体规划” 这样的经典方法,而是把中心城的发展与整个市域的发展融入 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城市各功能组团的基础设施,统一安排城 镇建设和乡村建设,明确了对乡村地区发展保护,同时注意城 市对外交通、给排水系统如何与周边其它城市的协调。 评价很高,规划设计优秀一等奖。 争议: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
2、国内对区域规划涵义的理解
1956年国家建委制订的《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 法(草案)》把区域规划定义为:
在将要开辟若干新工业区和将要建设若干新工业城镇的地区,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计划, 对工业、动力、交通运输、电讯、水利、农业、林业、城镇、 建筑基地和供水、排水等各项工程设施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规 划,使一定地区内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各个工业企 业之间有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的布局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 设更有秩序。
四、区域规划研究的意义
20世纪最后10年,美国规划师、经济学家、环 境学家及忽视都市区域的人,承认:
区域是美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新经济秩序的基本单位:全球化,区域而非国家,支配经 济 环境的基本单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一个社会单位:已经放弃了自给自足的城区、镇、郊区的 概念
四、区域规划研究的意义
一、西方国家区域规划的形成和发展演变
2、区域规划的演变历程
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探索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3)兴旺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 (4)重审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城市规划必读24本书
城市规划必读24本书在城市规划师论坛上看到前辈推荐的城市规划24本书,这24本书,可是成为城市规划专业必读书目,望同行爱好者借鉴。
1 书名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内容简介作者[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08-12-1字数(万)25定价(元)182 书名城市意象内容简介作者[美]凯文·林奇著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
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
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
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
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
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4-1字数(万)16定价(元)263 书名城市设计(修订版)内容简介作者[美]培根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
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
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
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
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牢固掌握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概念、区域发展整体评价理论、区域优势与区域产业理论、区域战略与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理论等。
2.掌握区域发展的支撑条件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理论。
了解区域竞争相关知识、区域创新机制、区域土地与产业布局理论。
3.掌握对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经济社会背景、技术支持条件进行系统评价的方法;重点掌握对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区域优势与分工和区域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
4.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得到技能方面的初步训练,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能够对具体区域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5.帮助学生正确的区域发展观和人生发展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9394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参考教材建议教材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主要参考书1.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魏清泉.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4.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魏宏森等.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6.方创琳著,《区域发展规划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7.方创琳著,《区域发展战略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8.聂华林、李光全,《区域规划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9.埃德加·M·胡佛,王翼龙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0.王铮,丁金宏.区域科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1.彼得霍尔,《城市和区域规划》,邹德慈、陈熳莎、李浩翻译12.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区域规划》课件
区域规划的实施策略与措施
01 策略
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03 1.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
持规划的实施。
02 2. 资金保障
确保规划实施所需资金的
投入。
04 3. 技术支撑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规划技
术和管理经验。
区域规划的监测与评估
02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发展理论
总结词
区域发展理论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区域整体性、动态性 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 联、相互制约。区域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区域发展理论 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共生。
03
区域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国外区域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英国区域规划
英国在区域规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规划体系以地 方分权和规划法为基础,通过制定区域规划和地方规划 来引导和调控区域发展。英国的区域规划注重平衡区域 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法国区域规划
法国的区域规划以国土整治为目标,注重国家层面的战 略规划,强调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同。法国的区域规划 通过制定不同等级的规划方案,对国土进行整治和开发 ,以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
01 监测内容
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 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
02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实施效果 进行分析评价。
区域规划理论
区域规划思想理论(国外)综述区域规划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898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在百年的演变过程中,区域规划经历了萌芽-兴起-繁荣-衰落-复兴等阶段。
像任何知识一样,区域规划的理论也经历着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样此起彼伏中,各中规划理论和社会思潮都对区域规划产生了重大影响,相应的区域规划理论也层出不穷。
下面已时间为轴线,对区域规划的理论进行总体的回顾和论述。
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霍华德在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以后大城市所面临的拥挤、卫生等问题而提出的。
霍华德明确的田园城市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该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他主张田园城市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型城市。
“田园城市”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城镇群体组合发展的城市群体概念,闪烁着现代区域规划的思想光辉,区域规划的思想萌芽也就在此产生。
二、格迪斯的区域规划学说规划界公认格迪斯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
格迪斯是一名生物学家,他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区域。
格迪斯于1915年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运动和文明之研究导论》(Cities in Evolu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lanning Movement and the Study of Cities)一书,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50题)1、居住区规划实践及理论发展中,“田园城市”是()提出。
A.戈涅B.霍华德C.克莱伦斯·佩里D.勒·柯布西埃【答案】 B2、三条控制线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基本依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占用,报()审批。
A.省级政府B.自然资源部C.国务院D.全国人大【答案】 C3、下列关于城市用地布局形态与道路网络形式关系表述,错误是()。
(2012年真题)A.规模较大组团式用地布局城市中,不能简单套用方格路网B.沿河谷呈带状组团式布局城市,往往不需要布置联系各组团交通性干路C.中心城市对周围城镇具有辐射作用,其交通联系也呈中心放射形态D.公共交通干线形态应与城市用地形态相协调【答案】 B4、人口数量在10000~15000人居住区属于( )级别。
A.居住区B.小区C.组团D.居住综合体【答案】 B5、在计算居住小区内道路用地时,不应包括是()。
A.尽端路回车场B.独立停车楼占地C.车道边人行便道D.道路中绿化带【答案】 B6、组团型城镇特点是( )。
A.城市建成区是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B.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C.城镇总平面是由一个相当大规模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基本团块组成复合式形态D.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长短轴之比大于4:1,并明显呈单向或双向发展【答案】 A7、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若干意见》,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安排,不包括()。
A.总体规划B.详细规划C.相关专项规划D.相关区域规划【答案】 D8、相对于城市设计其他问题来说,( )涉及不同人群价值观,在业主委托项目中更容易被忽视。
A.经济问题B.环境问题C.社会问题D.政治问题【答案】 C9、不符合弗里德曼提出世界城市指标是()。
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一张图”构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空间用途 管制
用地预审
项目选址
规划条件
用地许可
工程许可
施工许可
竣工验收
……
耕地保护
生态修复
矿政管理
规划档案
文书档案
业务审批
地灾防治
执法管理
档案管理
……
.
23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建设主要涉及土地、矿产、林业、湿地、 海域、水等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从资源权属、资源利用类 型限制、资源利用数量限制、资源利用用途限制、污染治 理主体、环境保护主体等方面构建自然资源审批一账簿, 明确自然资源的使用状况。
.
6
《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
统一形成“一张底图”
建设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开展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
四项工作
构建理论
生命共同体 全要素治理
规划体系全层级传导
核心职能
全链条管理
宏观层面: 总体规划
根据三调工作记录以及高分遥感影像, 判断该公用设施用地为供水用地
根据三调工作记录以及电力规划数据, 判断该公用设施用地为供电用地
.
30
森林沼泽
沼泽草地
沼泽地
三调分类转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多对一对于多对一的情况,需结合其他专项数据判断该三调分类在国土用途用具体分类三调:湿地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沼泽
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
湿地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资产核算
资产负债
……
……
草地
矿产
森林
湿地
水
……
占补平衡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理论_方法与实践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毛汉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文章根据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的特点,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与加强空间调控、完善国家规划体系等方面,阐明了加强区域规划的迫切性;探讨了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并根据作者近3年来的实践,对新时期区域规划的内容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 键 词: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实践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Ο2363(2005)06Ο0001Ο06收稿日期:2005-09-30;修回日期:2005-10-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5049)作者简介:毛汉英(1938-),男,江苏江阴人,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研究,(E -mail )songjt.04b@ 。
区域规划是地理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推动区域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也是地理学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推动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现学科应用价值的重要实践领域。
同时,区域规划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利用可调控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特别是空间调控的重要手段,因而越来越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1 新时期加强区域规划的背景1.1 区域规划的定义广义的区域规划是指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所做的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主要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1]。
在我国,区域规划实质是由大规模资源开发和工业基地建设所提出的综合布局问题[2]。
区域规划按其性质属于空间规划范畴。
区域规划是编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
区域规划同国土规划,在规划的目的、任务和编制方法上具有较多的相似性。
前者更多地强调各项建设布局的空间协调,后者则侧重对国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1]。
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可以结合起来。
1.2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特点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和80~90年代初曾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工作。
区域发展的相关书籍
区域发展的相关书籍
区域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介绍一些关于区域发展的相关书籍,它们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案例,对区域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区域发展战略》是罗伯特·H·希因博士所著,本书以经济学和行政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该书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深入剖析了区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区域发展策略,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
《新地域经济学:由区域经济到创新与知识经济时代》是飞利浦·麦考尔和彼得·劳斯著作的经典之作。
本书主要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即创新与知识经济,并分析了其对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影响。
该书通过对全球各地区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创新与知识经济对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促进创新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是张鸿雁等人合著的一本综合性著作。
本书系统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理、指标体系和实践方法,并利用大量的实证研究,包括中国及国际案例,揭示了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问题和对策。
该书为区域决策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思维框架和实践指南。
除此之外,还有《区域发展案例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实践与教程》、《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等多本相关书籍,这些书籍涉及到区域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不断深化对区域发展的认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区域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规划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 时间安排、任务分工、资源调配等。
组织与协调
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协调各方资源,确保 规划的实施顺利进行。
监督与评估
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调整。
反馈与改进
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对规划进行 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交通条件
02
分析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布局、通达性和运输能力。
政策环境
03
研究区域内的政策环境,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
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总结词
分析区域内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等指标,评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 平。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区域资源与环境分析
自然资源分析
矿产资源
分析区域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分布和 开采条件。
土地资源
评估土地的利用现状、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水资源
研究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以及水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系统
评估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包括森林 、草地、湿地等。
环境质量
监测区域内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 ,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况。
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教学大纲详解
4、政治学视角:赋权、善治和合作。赋权是指赋予民众中不同角色群体应有的发展权、决策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主生活和民主活动过程。善治指的是追求有利于实现整体发展的社会组织方式、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合作指不同机构之间以及社区内外群体与机构之间广泛、有效的合作与协作。
1、经济学视角: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广大人民是否在经济发展中获得实惠。
2、社会学视角:发展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还包括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何持续发展等内容。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人类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参与的制度维度:体现于贯穿参与式发展基本理论的项目设计、程序安排、项目产出上,体现一种有别于传统发展思路和方法的独特制度安排。
(3)参与的文化维度:主要体现在平等参与、团队合作、敢于尝试等特征为主的参与式方法与传统发展干预中自上而下的思想模式、行为习惯的差异,体现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2、“参与”概念的多层次性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实践、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3、参与式发展研究范式的起源:对实证方法在研究社会变迁方面“力不从心”的批判
《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学时数:40
学分数:2.5
执笔者:聂京波
编写日期:2013年7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是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讲授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参与式农村发展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这种理念分析和解决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知识点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知识点第⼀章绪论第⼀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上占有⼀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地区和区域的区别:地区是特指,如华东地区;区域是泛指。
2.区域的划分:(1)均质区域:区域内部间特性的⼀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
(2)结节区:由区域内的核⼼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3.区域的本质特性: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第⼆节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1.区域发展的概念:在⼀定时空范围内所进⾏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的⼀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分⼯全球化(2)区域间竞争和合作并⾏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主体3.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的区域资源观念(有形的物质资源、⽆形的信息资源)(2)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3)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4)确⽴全⾯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第三节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分析的概念: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然及⼈⽂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条件)(2)区域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向及策略研究第⼆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第⼀节⾃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然资源的概念:⾃然资源是指存在于⾃然界、能被⼈类利⽤并能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然条件。
2.⾃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因此⽽获得绝对地租)、区域性(因此⽽获得级差地租)、整体性、多⽤途性、社会性;绝对地租:⽆论租种任何⼟地都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
绝对地租产⽣的原因是⼟地的所有权。
级差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质量上有差别的⼟地,⽽交纳的有等差别的地租。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地质量优劣的差别。
3.⾃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然资源数量多寡影响区域⽣产发展的规模⼤⼩(2)⾃然资源质量及开发利⽤条件影响区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4.⾃然资源的评价⽅法(1)A.⾃然资源质的评价:考察⾃然资源的可利⽤价值和对⼀定⽣产部门的适合程度(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需求上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