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解析]
PA=2nA2An+AAn+Aan+Aanaa×100%=2×12
000+26 4002×30 000
Pa=1-0.64=0.36。
知识点2 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 称“种”。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隔离的概念: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 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原始类型――突―变―、重―组―→变异类型―隔―离→变异积累形成新物种
被调查的种群中,Xb:5%+1%×2+7%=14%;XB+Xb +43%+5%+1%×2+7%=150%。所以,Xb的基因频率=X 14%/150%×100%=9.3%。
〔变式训练 1〕 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
人群中,蓝眼中有3 600人,褐眼的人26 400人,其中褐眼纯合
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 )
3.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为例,同一种地雀,从 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从而产生_地__理___隔离。
(1)内因:不同岛屿上的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__基__因__重 种群之间不发生__基__因__交__流__。
(2) 外 因 : 不 同 岛 屿 上 的 __食__物__ 和 __栖__息__条__件__ 互 不 相 同 , _基__因__频__率___发生的变化起的作用不同。
?思考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吗? 提示:不是。一个池塘中的鱼包括多个品种,而种群是同 的总和。 2.新物种的产生一定经过地理隔离才产生生殖隔离吗? 提示:不一定。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产生经秋水 了不同的物种。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题组冲关]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产生
B.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C.物种的灭绝一定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是基因多样性
解析: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因而
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基本单位
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 率的改变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 的基因库
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则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 隔离;种群是一个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生物繁殖 和进化的基本单位;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 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群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 群的基因库。 答案:C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
(2)爆发式
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 于个体的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六倍 体普通小麦的形成。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关系
生殖隔离出现 属于不同物种
基因频率改变 可能属于一个物种
核心要点(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 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 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高中生物进化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进化论知识点归纳总结进化论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解释了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揭示了生物体适应环境的机制。
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和掌握进化论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进化论涉及的重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快速掌握这些关键概念。
1.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进化论认为,物种的多样性是由种内遗传变异和物种间演化逐渐累积而成的。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包括:- 个体变异:个体之间存在继承的遗传变异。
- 适应性:个体的遗传变异可能使其对环境更具优势。
- 自然选择:环境中的有利变异将得以保留和传递给下一代,而不利变异将逐渐被淘汰。
- 物种形成:长期的积累可以导致物种的形成和多样性的增加。
2. 进化论的证据进化论的理论得到了很多支持的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同功性DNA证据:通过对不同物种的DNA序列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 古生物学证据:通过古生物学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可以了解到过去地球上生物的变化和演化。
- 比较解剖学证据:通过对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 生物地理学证据: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分布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的演化历史和迁移路径。
3. 进化的驱动因素进化的过程受到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下面是几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 突变:突变是个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突变可能会导致新的表型性状的出现。
-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基因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流和传递,它可以加速种内遗传变异的累积。
- 基因漂变:基因漂变是随机事件对种群基因库的影响,较小的种群更容易受到基因漂变的影响。
-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由于机会事件和偶然因素导致个体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
-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根据环境的要求,对适应性更高的个体进行筛选和选择。
4. 进化的模式进化的过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模式,下面是一些重要的进化模式: - 分枝演化:一个物种分化为若干个新的物种,形成“物种树”。
2024年高中生物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高中生物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进化的定义:指生物种类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逐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2. 进化的基本原理:- 遗传变异: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突变和重组等方式产生。
- 适应性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传递其有利的遗传特征。
- 种群遗传漂变:随机性的遗传变异在小种群中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导致某些基因频率的改变。
- 基因流动: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包括迁徙和基因交配等。
3. 进化的推动力:- 突变:随机的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组的组成,可以导致新的遗传变异。
- 选择压力:环境因素对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影响,从而选择出适应环境的个体。
- 隔离:种群间的遮断,导致基因流动受限。
二、进化的证据1. 直接观测:- 观察到一些物种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鸟喙长度的改变。
- 观察到人工选择育种导致的动植物品种改良。
2. 古生物学证据:- 化石记录:显示出不同地层和时期的化石形态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 古地理分布:某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在不同大陆上都有发现,表明它们的祖先曾经存在于一个大陆。
- 层序学原理:地层中上下的先后次序也反映了生物地理分布的依据。
3. 生物地理分布证据:- 可以通过生物地理分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推断物种的起源和演化关系。
- 相似环境下的生物有更高的相似性,而相异环境下的生物则有较大的差异。
4. 分子生物学证据:- 基因测序:比较相同或不同物种的DNA序列,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 蛋白质比较:比较物种的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可以揭示它们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三、进化的模式1. 渐进进化模式:- 直线渐进进化:物种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发生形态、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和演化。
- 分支渐进进化:物种在较长时间内发生分支,分化为不同亚种或新物种。
2. 适应辐射模式: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发生急剧的演化过程,形成多个适应不同生态位的新物种。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①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导致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同时也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2)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①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生物多样性1.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提示: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的进化。
(×) 提示:可遗传的变异中的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提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4.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 5.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提示: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点规范练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达标1.(2021广西崇左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拉马克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是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B.达尔文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殖隔离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2021河北卷)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
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3.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提高了变异频率③四种菌株中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③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B.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D.隔离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必要条件5.(2020广西来宾联考)籽粒少而小的狗尾巴草经过人类长时间的培养,逐渐转变为穗大、籽粒饱满的小米,小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人工培养,狗尾巴草种群中不会出现穗大基因B.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大,故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C.人工培养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基因型D.人工培养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6.某大型封闭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A的基因频率为60%(没有自然选择和突变),则()A.自交三代后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随机交配三代后种群A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自交三代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D.随机交配三代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7.下图表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地理隔离阻碍了这些种群进行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8.(2021广东卷)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名词: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它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以及生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对高中生物中生物进化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拉马克是最早提出系统的生物进化学说的学者之一。
他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指的是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就退化。
例如,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不断伸长脖子,脖子就变得越来越长。
“获得性遗传”则认为,生物由于环境影响或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然而,现代遗传学表明,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观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被认为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1、过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
2、生存斗争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使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变异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4、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自然选择学说能够很好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不能很好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实现基因的交流。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但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们只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高中生物二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7章第2节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观点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答案]C[解析] 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观点,由于他没有研究透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个池塘内的全部蝌蚪B.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C.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鸟D.一滴水中的双核草履虫[答案] D[解析]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只有D符合题意。
3.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代代相传的是()A.基因B.个体数量C.基因型D.基因频率[答案]A[解析]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基因代代相传。
4.基因库是指( )A.一个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一个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答案] B5.某一种群的个体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521,则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A.75%B.62.5%C.60%D.50%[答案]A6.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包括( )A.基因频率改变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7.现代进化理论中的突变是指(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答案] C[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8.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各种可遗传变异D.自然选择[答案] 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9.一个果蝇种群有108个个体,果蝇的基因数约为104对,假如该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数为2×107,则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A.1×10-5B.2×10-5C.1×10-6D.2×10-5[答案] A二、非选择题10.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进化论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进化论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描述了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经历的逐渐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进化论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进化的基本概念- 进化:指生物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物种特征的逐渐变化。
- 物种:指具有共同特征、能够互相繁殖并且能够繁衍后代的个体集合。
- 种群:指同一物种的个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集合。
- 自然选择:指环境选择会导致某些个体适应环境,而其他个体则逐渐被淘汰的过程。
- 适者生存:指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和繁衍后代,进而传递适应性特征。
进化的证据- 古生物学证据: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过程,通过化石研究可以了解物种的演化历史。
- 比较解剖学证据: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和进化关系。
- 生物地理学证据: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种群在特征和分布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反映了它们的进化历史。
- 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结构,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进化的驱动因素- 突变:指基因发生的随机变异,为进化提供了遗传多样性。
- 基因流动:指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迁移,增加了基因池的多样性。
- 天然选择:环境选择某些个体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使其在繁殖中获得更大的机会。
- 基因漂变:在小种群中发生的随机基因变化,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进化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增加:进化使得物种适应各种环境,并且创造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
- 物种形成:进化导致不同种群逐渐积累差异,最终可能形成新的物种。
- 适应性进化:生物通过进化逐渐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 持续进化:进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生物种群会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进化论是生物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通过研究进化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物种在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适应。
生物进化高考必背知识点
生物进化高考必背知识点生物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生物科目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考中,生物进化通常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查学生对进化理论、自然选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生物进化的高考必背知识点。
1. 进化的概念和进化的证据: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产生适应环境变化的途径,形成新的物种。
进化的证据主要包括化石记录、生态地理分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比较以及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2.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自己的基因给下一代,影响物种的进化过程。
3. 突变和遗传变异:突变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的瞬时性突然变化,是生物进化的起源。
遗传变异是指通过基因的重组和随机分配产生的新的基因组合和表型变异。
4. 物种形成和分化:物种形成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个体群体逐渐分化为两个或多个不交配的生殖群体而形成新的物种。
5. 进化速度和趋同演化:进化速度是指物种发生进化变化的速率。
趋同演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似的环境下独立进化,导致其形态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性增加。
6. 确定进化关系的方法:确定进化关系的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比较、胚胎学比较、生理生化比较以及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7. 进化树和分类系统:进化树是一种图形表示方式,用于表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分类系统是根据物种的共同特征,将物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分类群。
8. 进化的影响因素:进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变异、选择压力、随机漂变和物种互动等。
9.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是一个长时间的演化过程,包括人类的起源、古人类的进化以及智人的演化等。
10.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对于生物进化的研究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这些生物进化的高考必背知识点,覆盖了进化的基本概念、证据、机制、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是学生备考生物进化的重要参考。
高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进化与遗传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探讨了物种的演化和遗传传递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进化理论1.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他认为物种的变异和适者生存是进化的基本原则。
2. 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的解剖结构和胚胎发育等多个方面的证据都支持进化理论的正确性。
二、进化的机制1. 自然选择:指生物个体之间的变异会导致对环境更适应的个体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
2. 突变:突变是基因组发生变异的过程,是进化的基础,通过突变可以引入新的遗传变异。
3. 基因流动:指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递和交换,包括基因漂变和基因重组。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自由组合定律、隔离定律和优势定律。
2. 基因型与表型:一个个体的遗传特征由其基因型决定,而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则是其表型。
四、遗传的模式1. 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指遗传性状中表现在表型上的遗传因素为显性,而不表现在表型上但能传递给后代的遗传因素为隐性。
2. 基因型的遗传:通过考察交配后代的表型比例,可以推断出父母的基因型。
3. 染色体的遗传: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交换和重组,从而产生遗传多样性。
五、进化与遗传的关系1. 进化与变异:进化是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调整过程,而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2. 进化与选择:自然选择是推动进化的重要机制,它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来改变物种的遗传构成。
3. 进化与分化:物种在演化过程中会发生分化,产生新的物种。
六、人类的进化与遗传1. 人类的起源:从人类的起源进化来看,人类与灵长类动物共同祖先的进化分支上有很多重要的进化事件。
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中个体的斗争会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加剧2.下列对生物的个体发育及物种进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蛙的胚胎发育早期,羊膜和羊水的形成增大了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B.水稻个体发育过程中因不同阶段营养供给来源不同,所以不同阶段的代谢类型不同C.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分化和隔离逐渐形成新物种3.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4.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D.生物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5.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A.不断进化B.不断衰退C.产生新物种D.丧失基因库6.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B.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都是S型曲线C.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都是J型曲线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7.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8.下列各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D.染色体畸变9.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高三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高三生物的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的遗传变化中逐渐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新品种或新群体的形成过程。
进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进化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论是指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制推导出生物群体和物种进化的理论体系。
进化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以及遗传变异等。
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从而在群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率和繁殖率,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
2. 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为繁殖后代提供了机会。
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够生存并且繁殖,从而将自己的适应性特征传递给后代。
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存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产生适应环境的优势,进而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
二、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主要来自遗传学、古生物学、解剖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
1. 同源性证据同源性证据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似的基因和结构。
同源性证据支持了进化的观点,说明不同物种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
2. 地质记录证据地质记录证据是通过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和化石来了解生命的演化过程。
化石记录了不同时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揭示了生物的进化过程。
3. 生物地理学证据生物地理学证据是通过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分布来了解生物的进化。
物种在地理上的分布说明了它们的演化历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进化的机制进化的机制主要包括突变、基因流、基因漂变和选择压力等。
1.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发性变化。
突变是进化的原始材料,为进化提供了遗传变异的基础。
2.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
基因流通过迁徙、交配等方式,导致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传递和混合,进而影响物种的进化。
3. 基因漂变基因漂变是指随机事件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
基因漂变可通过遗传漂变和创始效应等方式发生,对群体基因组的演化产生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 1、 2 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①物种是可变的。
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取性遗传。
器官用得越多就更加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2)历史贡献:否认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确立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限制性:缺少事实依照,多数来自主观推断,说服力不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①过分生殖——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广泛拥有很强的生殖能力,能产生好多后辈,不一样的个体间有必定的差别,为自然选择供给了足够的选择资料。
②生计斗争——选择的手段。
包含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
生计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供给原资料。
④适者生计——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决定遗传的变异是幸存或被裁减,适者生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说模型书p111(3)进步意义①它论证了生物是不停进化的,而且对生物进化的原由作出了合理的解说。
②它揭露了生命现象的一致性原由: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先人,较好的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它指出生物界千差万其他种类之间有必定的内在联系,进而大大促使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④赐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致使命的打击,为辩证唯心主义世界观供给了有力的武器。
(4)限制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可以作出科学的解说。
②生物进化的解说也限制于个体水平,应立足于集体水平.③达尔文重申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可以很好的解说生物大迸发等现象。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基因频次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①种群:生活在必定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生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所有基因。
即种群内所有个体、所有细胞的所有基因。
高中生物复习达尔文进化论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主要内容:①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主要理论)。
用进废退: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就退化。
获得性遗传:生物的变异是由环境或用进废退引起的且都可以遗传给给后代。
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历史意义:1、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
不足: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不科学2、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选择的基础选择的动力选择的手段进化的内因,选择的材料选择的结果(2)内在联系: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4)评价①先进性: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②局限性:a、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b、对进化原因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C、强调物种形成的渐变过程,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性状水平深入基因(分子)水平以个体为单位以种群为单位形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深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⑤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种群的概念: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 基因库:◇理解:任何一个种群都有一个基因库,种群中的个体最终死亡,但基因库在代代相传中保留下来,并得到发展。
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性状);实质是选择相应的基因型(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高中生物中的进化理论与证据
高中生物中的进化理论与证据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的过程。
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进化生物学研究了生物种群如何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来逐渐演化形成新的物种。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进化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生物学的基本框架,也是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关键。
本文将从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进化过程和具体的证据三个方面来阐述高中生物课程中的进化理论与证据。
一、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是由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的。
达尔文认为,物种的多样性是通过自然选择机制塑造的。
自然选择是指个体的适应性特征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在繁殖中传递给后代,从而使物种逐渐改变。
进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变异、遗传和选择。
变异: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这是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
这种变异使得个体在表型上有所区别,从而使适应性特征得以进化。
遗传:变异的特征可以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
遗传是一种与繁殖相关的生物学现象,基因的传递保证了个体适应性特征的传承。
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这种适应性的选择会导致一些特征在种群中频繁出现,而一些不适应环境的特征则会被淘汰。
二、进化过程及其证据进化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和证据可以支持进化理论。
1. 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显示了生物种群在地球历史上的演化过程。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通过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生物多样性和形态变化。
例如,过去存在的恐龙化石证明了恐龙曾经生存在地球上,并经历了演化。
2. 比较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研究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性。
通过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可以揭示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说明它们的共同祖先。
例如,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手臂结构非常相似,说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3. 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地理学研究了不同地区物种的分布模式。
通过观察不同地理环境中的物种群落,可以发现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具有相似的适应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
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
(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
(2)种内斗争
(3)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1、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种群特点: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2、基因库
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两者联系:
(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的概念:同种生物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
2、隔离:地理隔离(量变)、生殖隔离(质变)
注: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1.新物种形成过程: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加大→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⑵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量变),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质变),方可成立。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含义: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1)关键点:(文科生了解)
真核生物出现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产生影响;
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登陆改变着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2)进化顺序
简单→复杂水生→陆生
低等→高等异样→自养
厌氧→需氧无性→有性
单细胞→多细胞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从亚显微结构水平到分子水平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mRNA→蛋白质(性状)
简要论述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蛋白质(性状)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而不是全部载体,因其还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原核生物和病毒中的DNA不位于染色体上,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DNA分子也存在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间区,DNA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基因位于DNA分子上,也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占据一定的“座位”(位点),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的移动而移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的三个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DNA分子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基因间区不含有遗传信息),基因所在的DNA片段有两条链,只有一条链携带遗传信息叫有义链,另一条配对链叫无义链,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个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个基因来说,可能是无义链。
遗传密码是指在DNA的转录过程中,以DNA(基因)上一条有义链(携带遗传信息)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形成的信使RNA单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也叫“三联体密码子”,和遗传密码的含义是一致的,应当注意,20种氨基酸密码表中每个氨基酸所对应三个字母的碱基排序是指定位在信使RNA上的,并不是位于DNA或转运RNA(叫反密码子)上碱基排列顺序。
性状是指一个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蛋白质体现出来。
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体现的。
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一个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有100个四种不同的碱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是4100种。
而事实上DNA分子中碱基数量是成千上万,其可能的排列方式几乎是无限的。
DNA分子的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