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制度比较(1)

合集下载

对比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新旧变化

对比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新旧变化

对比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新旧变化【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经历了多次修改与完善。

对比分析新旧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发展脉络和改革方向。

在制度整体变化方面,新制度更加注重强调财务透明度和规范性,加强了财务监督管理,并规范了内部控制要求。

会计核算要求的变化使财务信息更加准确可靠,会计报表要求的变化方便了信息披露和对比分析。

结合新旧变化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制度更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透明度,更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需进一步细化会计制度细则,注重整体性与规范性,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新制度的推行将为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更大的改善和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分析、新旧变化、会计核算、会计报表、财务监督管理、内部控制、影响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总结观点1. 引言1.1 介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为事业单位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规范、程序和方法。

事业单位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单位,主要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出资占大多数的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财务监督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规范和标准。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推出和不断完善,对于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面推行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1.2 说明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新旧变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制度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工会会计制度新旧法条对比

工会会计制度新旧法条对比

工会会计制度新旧法条对比(1)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货币资金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记帐。

工会应当建立库存现金和存款日记账,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

库存现金的核算应做到日结月结,其账面余额必须与库存相符;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

如果有任何差异,应编制银行对账调节表。

工会办理外币业务,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记账。

(二)借出款项,是指一个工会为开展工作或者发展工运需要,借给其他工会或者其所属单位的款项。

工会要严格管理贷款,每笔贷款必须与借款人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用途和还款期限,还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对于逾期贷款,要在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原因。

因借款人原因逾期三年以上未收回的贷款,经批准后发现确实无法收回或经批准后发现借款人不再要求偿还的,应及时核销。

(3)应收账款包括应收上级款项、应收下级款项和其他应收款。

应收上级经费是指上级工会应拨付(或转拨)的经费和补贴。

应收下级经费是指同级工会向下级缴纳的经费。

其他应收款是除应收上级和下级款项以外的工会其他应收款和暂付款。

应收账款应按实际发生额入账。

期末,工会应对各种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进行分析,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及时上报审批核实。

(四)存货,是指工会取得的将在日常活动中消耗的材料、物品,以及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

存货项目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

购入和支付的存货,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格记帐。

无偿转让、捐赠的库存物品,应当按照其公允价值或者相关单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费用)入账。

发出时(收集或出售等。

)存货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的一种确定发出存货项目的实际成本。

一旦选定,我们就不能随意改变它。

工会应当定期对库存物品进行盘点,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盘点。

对于盘盈、盘亏或报废、毁损的库存物品,应及时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及时处理。

有盈余的存货项目按其公允价值核算,计入当期损益;发生存货损失的存货项目的账面余额,应当计入当期支出。

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比较【精品发布】

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比较【精品发布】

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比较【精品发布】2015年10月财政部新修订印发了《财政总预算财务会计制度》,并要求各级政府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总预算财务会计工作是财政工作的基础,是国库管理和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财政总预算财务会计工作,对于提高财政资金运用效率、提升预算执行水平、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的财政总预算财务会计制度与原制度比较更加系统、科学,拓展完善了财务会计核算内容,全面核算政府各项经济活动;借鉴国际惯例,引入权责发生制;全面优化财务会计报表体系,有效提高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

一、新制度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总财务会计管理原《财政总预算财务会计制度》1997年印发,1998年实施,随着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和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虽然财政部先后陆续制定发布了15个补充规定对财政总预算财务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调整,但很多内容仍滞后于财政改革发展的进程。

此外大量、分散、零碎的核算办法散落在不同的制度里,给基层实务者带来的极大的不便。

新制度充分考虑预算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进程和目标,结合财政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多元化,系统梳理原有制度,科学设计制度框架,完善核算内容,创新核算方式,删除与现行政策规定不符的内容,增加有关资产负债的核算内容,设置59个一级财务会计科目和7张财务会计报表,并将涉及财政业务的全部财务会计核算优化集中在一个制度里,在便利实务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财政总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二、新制度核算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从重点核算预算收支向全面核算资产负债的转变原制度侧重于核算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随着新《预算法》及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仅仅反映收支情况的财务会计信息已不能满足有关方面对财政信息的需求。

顺应各方关切,新制度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完善财政预算收支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政府财政的资产和负债的核算。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1.会计准则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中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就是会计准则的变化。

旧会计制度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现金制会计,即只记录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而新会计制度则更注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全面、准确的反映。

新会计制度通常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会计,即将所有与企业有关的权利和责任都进行记录和核算。

此外,新会计制度还在一些重要领域,如金融工具会计、收益确认等方面做出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规定。

2.会计报表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信息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企业编制附注和其他附属报表,以提供企业的详细财务信息,如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

3.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比较灵活,对一些预计损失和资产价值的调整比较宽松,而新会计制度更加强调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和谨慎性。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权益、收入和费用都进行明确和详细地确定和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4.会计审计要求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审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进行财务审计,即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审计。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5.会计信息披露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公开披露,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企业的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企业对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关的信息进行披露,以提高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

总的来说,新旧会计制度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会计准则、会计报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审计要求和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同要求。

上市公司的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

上市公司的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

上市公司的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引言:会计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企业会计核算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的体系,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采用合适的会计制度对公司的财务报告透明度、规范度以及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有助于了解其在规定、操作以及相应影响等方面的异同,同时也有助于上市公司了解新制度的实施对公司业务运营的影响。

一、规定范围比较:1.旧会计制度:旧会计制度通常由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以及公司监管部门的规定组成。

在旧制度下,企业在核算上有较大的灵活性,会计处理的原则较为宽松,通常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

旧制度侧重于保证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和完整性,并提供给利益相关者正确的信息。

2.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通常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高质量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新制度主要依靠国际会计准则(IFRS)或国家特定会计准则来规定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标准、方法和要求。

新制度的目标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全球投资者的需求。

二、操作方法比较:1.旧会计制度:旧会计制度更加注重实物,会以实物流通为基础计算,并以实物流转为核心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师更注重货币资金的实物流转情况来决定会计处理方法。

2.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更加注重经济性,更多地侧重于金融资产的流通与变动,财务报表的编制更加重视市场的价值信息。

新制度会更多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如何根据财务报表输出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三、影响比较:1.旧会计制度:由于旧会计制度强调实物流通和货币资金的实物流转,较少关注会计估计和计价问题,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信息可能会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

2.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更加注重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通过更准确地计量和披露财务信息,提高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增强了市场交易的流动性和有效性。

然而,由于新制度的实施可能需要企业进行系统的变革,包括技术和流程上的调整,对一些企业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成本压力。

浅析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区别――以资产类为例

浅析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区别――以资产类为例

政府会计Q&AZHENGFU HUAIJIQ&A35浅析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区别以资产类为例陈争艳盐城市大丰区会计核算中心江苏盐城摘要: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同时,也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提供更多的新要求。

本文就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区别、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衔接以及相关财务处理的难点与重点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提高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转化效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区别;衔接新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执行。

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单位综合管理效能的基础。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须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不断完善、调整自身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体系,以提高固定资产状况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但是,新旧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高效完成新旧制度的过渡与衔接,才能真正提高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效率,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一、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特征2013年之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尚处于单独建账核算阶段;2013年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调整与改革,并将固定资产财务处理应纳入大账范畴。

但是,该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固定资产核算未能真正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这就导致固定资产无法通过会计制度加以真实反映;二是无法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状况,原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时,仅涉及固定资产的购入、处置,而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持有期间的折旧处理,进而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在账面上出现虚增现象,这对固定资产管理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2019年,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并将固定资产账务以及现行各类财务处理予以高度整合。

由此可见,新政府会计制度有效解决了行政事业单位原来两套账进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不合理性,既通过大账核算进一步简化了会计核算工作量,为全面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旧制度整体和主要内容比较第一节新旧制度整体比较一、新旧制度正文内容比较二、新旧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比较主要比较结论:新旧制度整体上的结构和内容的最大差异表现在:新制度自成体系,而旧制度不能单独运用。

新制度由《企业会计制度》正文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构成。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基本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对一些特殊会计事项,如会计调整、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的会计处理也作出了详细具体规定,同时也对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编制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

这样,在实际上,新制度本身可以成为独立的会计核算和披露规范体系。

而旧制度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作出了详细具体规定,并不涉及会计核算的总体要求、一般原则,以及会计确认、计量方面的内容,因而必须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具体会计准则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规范体系,不能自成体系。

在其他方面,则在结构和主要内容上是大体一致的。

新旧制度整体结构和内容上的差异可以反映出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发展趋势是:我国仍将保持以企业会计制度形式为主的会计核算规范体系,或者说是将呈现出双重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即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体系和会计准则规范体系。

三、新旧制度适用范围比较主要比较结论:新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之间企业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汇总。

旧制度是一种分行业或经济成分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方法、会计科目乃至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及编制要求方面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

差异体现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趋势是:我国要建立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会计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关于企业财务记录和报告的规则和准则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会计制度与旧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比较,以更好地满足财务信息的需求和提高企业透明度。

1.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旧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

通常由政府主导并在不同行业和企业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新的会计制度中,通常由独立的专业机构或会计标准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并由企业自主选择是否采用。

这种改变使得会计准则更加权威和专业,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和比较性。

2.会计信息的内容和披露新的会计制度更加注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除了常规的财务报表,新制度还要求披露额外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影响等。

这些信息的披露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

3.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旧的会计制度通常使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如历史成本法和资金积累法。

而新的会计制度更加倾向于使用现代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如公允价值计量法和成本概念法。

这些方法和原则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和风险。

4.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审计旧的会计制度通常依赖政府部门进行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审计。

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存在较大的风险。

而新的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企业聘请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审计。

这种改变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

5.会计信息的国际比较旧的会计制度通常是基于国内的经济环境和法律要求制定的。

这就导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

新的会计制度更加注重国际比较的需要,通常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基准。

这种改变有助于提高国际比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新的会计制度相较于旧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会计信息的内容和披露、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审计以及会计信息的国际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改变和更新。

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比较

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比较

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比较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是财政部门制定的一套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会计准则,用于指导各级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管理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也在不断优化和更新,形成了新的会计制度。

下面将对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比较。

一、预算主体范围不同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只包含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内容,而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不仅包括中央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还包括地方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内容。

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实施扩大了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范围,有利于增强财政管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二、会计核算方法不同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采用的是现金收支核算方法,即按照资金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核算,不考虑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以及未来的收支情况。

而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则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即按照发生制,即按照具体事项发生的时间和责任发生的时间进行核算,包括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以及未来的收支情况。

新会计制度更加科学和准确。

三、预算项目设置不同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预算项目设置比较简单,通常只分为收入和支出两个项目,以及各个细目。

而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预算项目设置更加细致和全面,包括经济分类、职能分类、部门分类等,能够更好地反映出财政预算的结构和用途,有利于财政管理的科学决策。

四、预算编制和执行程序不同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程序相对简单,主要包括预算的制定、审核、批准和执行等环节。

而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则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加入了监督和评审的环节,包括监督机构的设立、评审机制的建立等,能够更好地加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五、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不同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相对滞后,通常只包括财务报告和会计报告等,缺乏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

而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则加强了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等,能够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披露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

新旧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

新旧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

新旧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一、框架结构的变化:旧会计制度是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为核心,通过分工明确的三个部分来规定会计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而新会计制度是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国际会计准则”为核心,将管理会计的内容融入到了各个部分中,更加注重实现会计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及时共享。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旧会计制度采用的是“现金基础”和“权责发生制”,即以现金的实际收支为核心进行会计核算。

而新会计制度采用了“收入确认制”和“费用确认制”,即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时间为核心进行会计核算,更加关注经济事项在会计期间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三、计价方法的变化:旧会计制度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即以购买或生产资产的实际成本为基础进行计价,而新会计制度则主要采用“公允价值法”,即以市场价格或公正价格为基础进行计价。

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四、核算项目的变化:旧会计制度的核算项目比较简单,注重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方面的核算,而新会计制度则增加了大量的核算项目,如无形资产、金融工具、资产减值准备等,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

五、报表格式的变化:旧会计制度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而新会计制度则在这些基础上增加了其他报表,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附表等,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会计信息,便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和评估。

六、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变化:旧会计制度的会计信息披露比较简单,主要以财务报表为主,而新会计制度则在报表披露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其他信息的披露要求,如财务数据附注、业绩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等,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可信的会计信息,便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解和监督。

七、审计要求的变化:旧会计制度对审计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的审计,而新会计制度则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财务数据附注、业绩报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计要求,以提高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会计制度是指国家或政府规定的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原则、规则和制度。

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制度就是新旧会计制度。

本文将对新旧会计制度进行比较,阐述其特点和优缺点。

一、历史背景旧会计制度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中国国家财政部颁布实施的。

它是解决国民经济中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属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随着国民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旧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新会计制度是在1992年颁布和实施的。

它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迎接市场经济冲击的需要,是基于市场经济体系而产生的新一代会计制度。

二、会计核算对象旧会计制度的核算对象主要是企业,而不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核算的影响。

采用分部分项核算方法,企业当期收入、成本、费用等都必须以分部分项为基础进行核算。

新会计制度则通过广泛的企业披露,把企业与其它利益相关方进行透明沟通,更加注重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透明。

同时也体现出了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和合理性,采用的是整体核算方法,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和收入、成本、费用等都必须以整体为基础进行核算。

三、会计语言旧会计制度关注的是政府部门规定的统一语言和标准,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

详细细则极多,主动性较差。

同时,企业之间很难进行比较,因为规划没有为比较做好铺垫。

新会计制度注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即使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对财务报表进行比较时,也可以比较准确、较为精确地了解企业之间的差异。

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结合,为会计信息披露和分析打通了更广阔的平台。

四、会计科目设置旧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非常繁琐,达到了数以万计的数量,即使只是小规模企业,所需设置的会计科目也是很多的。

新会计制度则建立了一个总账、明细账、科目余额表、科目明细表等财务报表,科目数量大幅减少。

这样可以极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且也使公司的内部流程更加有效。

新旧会计制度两个账(3篇)

新旧会计制度两个账(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它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

本文将对新旧会计制度两个账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制度的变迁。

二、新旧会计制度两个账的概述1. 新旧会计制度两个账的背景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更新,从1985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到2017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

新旧会计制度两个账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并存的会计账簿。

2. 新旧会计制度两个账的适用范围新旧会计制度两个账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制度前,已经按照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账簿。

(2)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制度后,对旧会计制度进行追溯调整的账簿。

(3)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制度后,对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账簿。

三、新旧会计制度两个账的对比分析1. 会计科目设置(1)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对原有会计科目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取消了部分科目,增设了新的科目。

(2)旧会计制度:旧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上较为分散,部分科目设置不合理,存在重复和交叉。

2. 会计核算方法(1)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方法上更加规范,对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要求更加严格。

(2)旧会计制度:旧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对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要求相对宽松。

3. 会计政策变更(1)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企业在变更会计政策时,应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说明。

(2)旧会计制度:旧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规定较为模糊,企业在变更会计政策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4. 财务报表编制(1)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编制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真实的财务信息。

(2)旧会计制度:旧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编制要求相对宽松,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

16 存货
2001.11.02 2002.01.01 同上
17 固定资产 2001.11.02 2002.01.01 17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
13
新增会计准则22项
编号 准则名称
颁布/修订时间 实施时间
3号 5号 8号 9号 10号 11号 16号 18号
投资性房地产 2006.2.15
生物资产
同上
资产减值
在纳税申报时,对于在确认应纳税所得额的过 程中,因计算口径和计算时期的不同而形成的税前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额,不应改变原财务 制度规定的处理和帐簿记录,仅作纳税调整。
13 会计政策、 2001.01.18 2001.01.01 同上 会计估计变
更及会计差
错更正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
12
序 准则名称 号
颁布/修订 时间
实施 时间
重新颁布 时间
14 非货币性交 2001.01.18 2001.01.01 同上 易
15 中期财务报 2001.11.02 2002.01.01 同上 告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
10
序 准则名称 号
我国会计准则一览表
颁布/修订
实施
时间
时间
重新颁布 时间
1 企业会计准则 1992.11.30 1993.07.01 2006 .02 .15
2 关联方关系及 1997.05.22 1998.01.01 同上 其交易的披露
3 资产负债表日 1998.05.12 1998.01.01 同上 后事项
会计准则
2006.2.15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2007.01.01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
16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首先,新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上进行了调整。

旧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而新会计制度则区分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适用新会计制度,非上市公司可以自行选择是适用新会计制度还是继续使用旧会计制度。

其次,在会计要素定义方面,新会计制度对部分会计要素的定义进行了调整。

例如,在新会计制度中,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被修改为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

此外,新会计制度还增加了非金融资产等会计要素的定义,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新旧会计制度在计量基础上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制度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即资产按照其获得成本计量,而新会计制度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即资产按照其在市场上的价格计量。

这使得新会计制度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情况。

第四,新旧会计制度在报告格式上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使用多个财务报表来展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而新会计制度则将这些报表进行合并,形成了一个综合报表,更加简化了报告格式。

最后,新会计制度对披露要求进行了细化。

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提供如对外担保、持有的用于交易的资产和负债、关键管理人员报酬等信息进行披露。

这样可以增加企业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综上所述,新旧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会计要素定义、计量基础、报告格式和披露要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新会计制度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情况,提高了报告格式的简洁性,同时增加了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质量,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准确、透明和可比性。

这为投资者、分析师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更可靠的财务信息基础,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或有负债的差异
内容差异
新制度对或有负债的分类和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科目,同时删 除了原制度中的或有事项科目。
计量差异
新制度对或有负债的计量方法也进行了调整,例如对预计负债的金额进行了重新计量,改变了原制度 以最佳估计数计量的做法。
04
新旧会计制度在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差 异
2023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
目 录
• 新旧会计制度总述 • 新旧会计制度在资产方面的差异 • 新旧会计制度在负债方面的差异 • 新旧会计制度在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差异 • 新旧会计制度在收入方面的差异 • 新旧会计制度在费用方面的差异 • 新旧会计制度在利润方面的差异
01
新旧会计制度总述
新会计制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差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条件
新制度规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应满足五个条件,而旧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实际操作 中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计量
新制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进行计量,而旧制度采用历史成本 原则。
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
新制度对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的核算更加明确和规范,而旧制度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规定。
存货的差异
存货跌价准备的差异
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新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发出计价的差异
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 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 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无形资产摊销的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word版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word版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处理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新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

二、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1.会计处理对象不同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对象上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主要关注资金流量及货币资金的支配权,而新会计准则更注重于账面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匹配。

这使得新旧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表现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2.计量基础不同新旧会计准则中计量基础的选择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交易发生时的成本记录在账簿中。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即通过市场价格反映资产与负债的真实价值。

3.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发生变化新旧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也存在不同。

旧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比较灵活,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会计政策。

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和限制,使得企业在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时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4.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不同新旧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也存在差异。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更加细化,提出了更多的披露项目,以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与此相比,旧会计准则则对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相对简单。

三、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1.财务报表准确性提高新会计准则要求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财务报表。

通过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和更为细化的会计政策要求,新准则使企业财务报表更能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内部控制要求增加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有所增加。

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确保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会计人员技能要求提升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会计人员需熟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以适应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4.财务分析方法需调整由于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的表现形式和计量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也需要进行调整。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摘要:为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进一步细化与规范,我国在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在2012 年颁布了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并于2013 年1 月1 日正式开始施行。

新制度的颁布一方面规范了新时期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另一方面也表明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

基于此,本文就以新会计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新旧制度的联系与差异,旨在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实现新旧制度的衔接,以便顺利开展日常会计核算等工作。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比较;差异;衔接为规范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我国于1997 年7 月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

虽然旧制度在应用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要求的提高,旧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财会工作要求。

基于此,我国于2012 年正式出台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在旧制度的整体框架上进行了细化与完善。

为实现事业单位新旧制度的高效衔接,规范会计核算,本文以新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旧制度的联系与差异,并从政府会计改革的角度谈到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一、新旧制度会计核算基础的比较分析(一)旧制度完全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差异是本次新修订中最为重要的修订内容,旧制度完全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在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不属于当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1] 。

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无法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权益等情况,无法准确区分事业单位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造成不能准确核算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成本。

如此,收入和成本无法有效匹配,不利于行政效率等的测算。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完全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制度整体和主要内容比较第一节新旧制度整体比较一、新旧制度正文内容比较二、新旧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比较主要比较结论:新旧制度整体上的结构和内容的最大差异表现在:新制度自成体系,而旧制度不能单独运用。

新制度由《企业会计制度》正文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构成。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基本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对一些特殊会计事项,如会计调整、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的会计处理也作出了详细具体规定,同时也对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编制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

这样,在实际上,新制度本身可以成为独立的会计核算和披露规范体系。

而旧制度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作出了详细具体规定,并不涉及会计核算的总体要求、一般原则,以及会计确认、计量方面的内容,因而必须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具体会计准则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规范体系,不能自成体系。

在其他方面,则在结构和主要内容上是大体一致的。

新旧制度整体结构和内容上的差异可以反映出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发展趋势是:我国仍将保持以企业会计制度形式为主的会计核算规范体系,或者说是将呈现出双重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即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体系和会计准则规范体系。

三、新旧制度适用范围比较 主要比较结论:新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之间企业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汇总。

旧制度是一种分行业或经济成分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方法、会计科目乃至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及编制要求方面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

差异体现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趋势是:我国要建立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第二节新旧制度主要内容比较一、会计基本要素定义的比较说明:旧制度中并未对会计基本要素给出定义。

这里引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定义。

主要结论:新制度对资产、负债、收入等基本会计要素的定义,采用了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是一个显著进步,既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定义保持了一致,又与经济事实相符,并导致新制度对这些内容的会计处理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待处理财产损溢、不能使企业受益的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可在较大程度上防止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

新制度在会计基本要素定义上体现出:一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二是更重视经济业务的实质;三是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差异在会计基本要素定义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二、主要内容方面的比较新制度与旧制度比较,除了包括后者的全部内容外,增加了较多内容。

增加内容主要是将经过实践认为比较成熟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纳入了会计制度规范之中,体现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协调和整合。

这些内容主要是: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会计调整、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债务重组等。

这些新增加的内容在股会制度中没有明确提出,但或多或少有涉及。

另外,新制度对原具体会计准则中的一些规定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如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中,对换入资产的计价不再运用公允价值的概念,改用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价,与新修订的相关具体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新制度已将稍后修订发布和新发布的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等八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吸收纳入其中,保证了《企业会计制度》内容的先进性。

三、会计报告体系的比较主要结论:新制度在会计报告体系上更完整、全面,内容更详细、具体,体现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报告目标的转变,重视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四、在制定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上的比较新制度除了制定指导思想上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通用的企业会计制度外,还注重制度的原则性和具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注重会计人员的专业分析和判断。

体现得较为明显的内容是:(1)涉及资产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如资产的定义、计提减值准备、确认条件等;(2)涉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如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及计量等;(3)涉及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如收入的确认条件及计量等;(4)涉及会计调整、或有事项、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关系、债务重组等的会计处理;(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均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全面的专业分析和判断等等。

这一思想和精神实质在股会制度中有较好的体现,但不及新制度深入和广泛;在工会制度中有所体现,但不是非常明显。

此外,新旧制度在对其他一些会计概念的界定上、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详见以后各章的具体会计处理比较。

由于新制度对成本和费用、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与旧制度的规定区别很小,本书对此不作比较。

五、新旧制度整体比较小结通过对新旧制度的整体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重要结论:1.从新制度整体结构和内容上来看,新制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反映出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近期发展趋势是:我国仍将保持以企业会计制度形式为主的会计核算规范体系,或者说是将呈现出双重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即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体系和会计准则规范体系。

2.新制度是适用于除不对外筹资、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其他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现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趋势是要建立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3.新制度进一步强调会计专业分析和判断,注重会计核算的全面谨慎性和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性,力求从制度规范上使会计信息更接近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

4.新制度在会计基本要素定义和核算内容上既重视经济业务的实质,又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在会计报告体系上更完整、全面,内容更详细、具体,体现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报告目标的转变,重视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5.新制度将经过实践认为比较成熟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纳入了会计制度规范之中,并与新修订和新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内容保持一致,体现出《企业会计制度》的先进性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协调和整合。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及其比较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据以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假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新旧制度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完全相同;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差别。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比较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项。

新制度对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没有变动,与旧制度完全一致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或组织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其他单位或组织的经营活动。

新制度第五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以企业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站在本企业的立场,把企业与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投资者、关联方企业区分开来,只核算本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记录和反映本企业自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二、持续经营假设这一假设又称连续性、继续经营、非清算性假设等。

其涵义是:除非存在明显的“反证”,否则,都将假设一个主体的经营活动是连续下去的。

而所谓的“反证”,就是那些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将会中止的证据,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企业资不抵债已被宣告破产、国家法律明文规定要求停业清算等。

新制度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实际上是针对持续经营做出的规定,对企业会计的正常活动做出时间的规定。

但当会计主体需要停业清算或破产清算时,会计信息系统就要相应地进行立足点的转变——从立足于持续经营向停业、清算(破产)转变。

当然,前提的变化必然导致相应的会计原则和方法的转变,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应让位于收付实现制、可变现净值等原则。

三、会计分期假设所谓会计分期,就是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成一个个等距离的时间“间隔”,以便于核算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分期作为一项假设,它实际上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持续经营把主体的经营活动看成是延续不断的“长河”,会计分期则把这连续的“长河”,人为地“隔断”,以测定其流量。

新制度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货币计量假设是会计核算计量尺度的假设,它有两层涵义:一是在诸多计量单位中假设货币是计量经济活动中的最好单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经济活动是价值运动。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综合性最强。

二是假设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通常应采用通货膨胀会计进行处理。

新制度第八条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的一种货币作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比较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等十三条。

新旧制度在基本原则方面主要是相同的,除新制度解释更为具体详细外,主要差别体现在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上:(l)新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改变了相关性原则的提法;(3)对历史成本原则作了修正;(4)加强了谨慎性原则的贯彻实施;(5)强调了重要性原则。

其余部分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动。

一、新旧制度相同的会计核算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新制度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企业不得虚构、歪曲和隐瞒经济业务事项,它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

如虚构经济业务并进行会计处理,即“假账真算”;隐瞒已实现的收入,不纳入企业对外会计中进行核算,而是另立账册进行反映,即所谓的“小金库”、“账外账”等,均违反了客观性原则的要求。

2.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又叫一致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前后各期会计资料纵向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