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变与近代中国的衰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之变与近代中国的衰落
作者:绎心
摘要:自从两千多年前到18世纪,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隋唐呈现出了极盛大的状态。可明清制度的转变和全方面的抑制使刚刚融入世界的中国走向衰落,给后世带来深深的烙印。本文第一二部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论述,封建制度已经垂垂老矣,政治松动、生产关系新因素产生并发展、包括科学思想在内的意识形态出现新动向,而西方传教士也恰逢其时地来到中国,给中国带了新的价值观念,此时的中国已经为社会转型和科技转型做好了充分准备。然而清朝却对整个中国社会进行生产力的削弱、生产关系的抑制、启蒙思想的打压,对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起到迟滞作用。最后一部分从讲述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科技表面繁荣的现象中分析了清朝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从而有力的为本文的中心论点佐证。
关键词:明清之变社会转型衰落
一、明末以前中国社会的合规律发展
清朝以前的中国史,独立发展,从未中断,无论是疆土的开发、民族的融合、经济的进化、文化的演进,都走着自己的独特道路,创建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进程的东方典型模式。到明朝中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完全烂熟而进入它的末期,新的经济关系及与之相伴随的新的文化思
潮和规律地开始萌芽生长。明朝后期,封建社会己经完全烂熟并进入它的衰败阶段,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虽然在封建主义严重摧残下,还是顽强的破土而出并生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关外强大的异族虎视耽耽,亡国危机迫在眉睫。面对着岌岌可危、即将倾覆的危局,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如黄宗羲、王夫之以一定的历史自觉,异口同声地用“天崩地解”、“天崩地裂”等惊心动魄的字句描绘自己所处的时代。这些启蒙大师们以锐利的目光观察到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旧生产方式支配之下的自然经济的巨大分解作用,以及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农民和新兴市民的反封建运动所暴露的腐朽封建制度走向灭亡的必然性。明中叶以后,皇室、权贵和豪绅地主队土进行疯狂掠夺,在土地兼并的狂潮中,农名的负担越来越重,千万小农被迫从土地上离开。到招纳,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流民问题。这些流民,有的为“豪匠”成为手工业工人,有的流入城市,荡”,进行内地和海外运输及商贩活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发生,或为各种行业所吸收。明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己经不是封建经济繁荣的标志,在社会生产分工日渐加强的趋势下,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性质日益显现,商品经济破坏封建自给自足经济的作用己有所显露。商品生产的个性化、商品交易中的自由化以及富商大贾对利润的疯狂追求,必然要求上层建筑的支持和保护,至少要对上层建筑的束缚表示出对立和反抗,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对商品经济的集权和干预。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城市商人、手工业者和手工工人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社会阶级
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明万历以来,在农民日益破产的情况下,封建王朝转而加紧对城市工商业者的掠夺,他们利用封建特权,在各地劫夺商货、把持行市,加重工商业税收,派出大批矿监、税使到各地横征暴敛,激起了市民的强烈反抗。
二、明清易代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迟滞作用
明朝中后期中国经济形态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科技界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大总结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发展,市民队伍不断扩大,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想,新的阶级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当时知识分子结党结社成风,这种知识分子的民间组织不仅反映他们的政治主张,而且直接反映社会的要求,提出了反传统的思想,体现了知识分子群体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而此时又恰逢西方文化传入,中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和交融,新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冲击着中国传统思想和社会政治价值观念新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新的政治和利益诉求不断提出的时候,明王朝的政治统治又处于实际上的薄弱状态,对社会的控制力日趋弱化。此时中国社会的变革己经是风雨欲来、无可阻挡。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意外事件,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道路。当然,严格意义上我们在此不能将其称之为外部因素,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一支少数民族力量,即满族突然闯入中原,建立全国性政权并主导了中国几百年的进程。满清统治
者本身的文化、经济比汉民族都是落后的,在关外他们一直在不断地向中原学习,入关以后,自身仍然要首先完成封建化的过程,完成从落后的生产方式向先进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伴随着他们的进步,却是整
个中华民族前进步伐的迟滞,就像块冰的融化使整盘水的温度不能迅速上升。而且由于他们处于统治地位,这种迟滞作用就特别大。明亡清兴导致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断裂了,科学的发展也断裂了。封建制度对于原在关外的满族来说是先进的,但对中国当时整个社会发展程度来讲,已经是落的社会制度了。但清王朝建立后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仍在继续和加强着自己封建化的进程,这对于明朝后期封建社会就己发展到极致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历史退步。再加上明清换代战争不断对于已有文明的暴力摧残,使得中国社会极大地后退了。并且这种后退恰处在西方国家实现社会变革和科学革命的时期,因此中华民族落后的祸根自此深深种下了。下面我们谈谈清朝建立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的状况及对近代中国衰落的影响。
1、对生产力的破坏和对先进生产关系的抑制从根上削弱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残酷的民族战争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经济政策抑制了新的生产方式,中国在清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经济恢复期,并一直保持了自给自足的封建农耕经济。这使得社会的发展丧失了进一步的需求,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
2、经济政策上,清王朝沿袭了封建主义的经济政策,即推行重本抑末,甚至变本加厉,工商业的发展遭到了严重限制。总起来说,清朝经济上有三大政策,即“重本抑末、宫营工业和矿禁、闭关禁海”。从清初到康熙二十三年年一一年,年里面,由于禁海和迁海政策,大大削弱了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航运贸易,直接造成了我国国际贸易的衰落。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文化高压政策断送了社会社会转型的基础。清王朝的封建政权带有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双重性质,其专制主义集权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以来由于皇权旁落和烂熟的封建国家机器腐朽透顶而造成的较为宽松的社会政治局面不复存在。为了使满族贵族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统治阶层实行了野蛮的专制统治和文化上的高压政策,加强皇权独裁,甚至实行特务恐怖统治,将历代专制统治的经验应用到了极限。
4、落后的意识形态中断了明末以来的思想启蒙运动,先进思想的发展道路被打断。作为落后民族,清朝政权在学习和接受先进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又重新确立了已经衰败的程朱理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导致明朝中后期开始的儒学的自我批判和思想重建的进程被打断,实学思潮逐渐消散,能够产生先进思想的的文化基础被瓦解。
三、康熙皇帝带来的科技“兴盛”局面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消极影响佐证
康熙皇帝不仅自己刻苦学习科技知识,而且积极倡导、亲自主持和组织的一系列科技活动,康熙朝由此出现了学习西方、重视科技的“兴盛”局面。然而他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驾驭臣民、巩固统治正像他推崇并学习儒家文化一样,动机的根源还是落后民族的英明统治者吸收先进文化,根本目的是为了驾驭臣民、巩固统治,而不是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他对科学研究进行皇家垄断,科学为宫廷服务、为个人兴趣和统治服务。因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原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