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正方观点:艺术应该追求真实性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应该追求真实性。
真实性是艺术作品的核心价值之一,它能够带给观众真实的情感体验、深入的思考和真实的人生感悟。
首先,艺术的真实性能够触动人的情感。
艺术作品通过真实地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
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内心痛苦和挣扎,让观众感同身受,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如果艺术追求虚假和虚幻,观众将无法真实地感受到情感的触动,失去了艺术的魅力。
其次,艺术的真实性能够引发深入的思考。
真实的艺术作品往往通过对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深入探索,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通过对权力、自由和真相的探讨,让读者深思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
如果艺术只是追求表面的装饰和娱乐效果,观众将无法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启迪。
此外,艺术的真实性能够带给观众真实的人生感悟。
艺术作品通过真实地描绘人类的生活和人生经历,能够让观众从中获得真实的人生感悟。
例如,文学作品《红与黑》中,主人公朱利安的奋斗和挣扎,让读者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思考。
如果艺术脱离了真实性,观众将无法从中获得真实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综上所述,艺术应该追求真实性。
真实性能够带给观众情感的触动、深入的思考和真实的人生感悟。
正是因为艺术的真实性,才能够让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引发思考和启迪人生。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追求艺术的真实性。
反方观点:艺术不应该追求真实性艺术不应该追求真实性,因为真实性限制了艺术的创造力和自由表达。
艺术应该是创造性的,能够超越现实,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和想象。
首先,艺术的真实性限制了创造力。
如果艺术只追求真实性,艺术家将受到现实的束缚,无法发挥创造力。
艺术应该是对现实的超越和想象的展现,艺术家应该有自由表达的空间,而不是被真实所限制。
例如,梵高的绘画作品《星夜》并不是真实的描绘现实景象,而是他内心世界的表达,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论纪录片的“艺术性”与“真实性”
王 然 成都 理 工 大学传播 科 学与 艺术 学 院
摘 要 :“艺术 性 ”与 “真 实性 ”是 纪 录 片 的 灵魂 。 纪 录 片 的核 心 是 其 “真 实”,且 真 实性 是 纪 录 片 的 前提 ,而在 纪 录 片 中进 行 艺 术性 的创 作 是 纪录 片的 展 现 形 式 ,赋 予 纪 录 片 以 美感 。缺 乏 艺 术 性 的 纪 录 片很 难 得 到 观 众 的认 可 , 影 响 纪 录 片 的 传 播 ,但 是 过 于 艺术 化 的 纪 录 片容 易 让 纪 录 片偏 离 本 质 ,所 以 把 握 好 纪 录 片 的 艺术 性 与 真 实 性 的 平衡 是 一部 好 的 纪 录 片 的 关键 。 关 键 词 :纪 录 片 “艺 术性 ” “真 实性 ”
中 图分类 号 :J952
文献 标识 码 :5—0158—02
纪 录 片 是 将 现 实 生 活 中 的人 物 、事 件 、场 景 等 真 实 的 展 现 ,并 且 通 过 后 期 艺 术 性 的加 工 处 理 ,最 终 呈 现 在 观 众 面 前 .引 发 人 们 对 所 记 录 生 活 的 思 考 。纪 录 片 和 电影 一 样 ,在 整 个 制 作 过 程 中 ,从 前 期 的 选 题 、策 划 ,中期 的 拍 摄 .后 期 的剪 辑 都 会 有 创 作 者 意 识 的 主 导 。纪 录 片 实则 就 是 创 作 者 通 过 选 择 拍 摄 的 真 实 社 会 生 活 来 给 观 众 呈 现 出 所 要 表 达 的 主 观 意 识 ,整 个 纪 录 片 的拍 摄 都 由创 作 者 来 选 择 和决 定 。
纪 录 片 的 拍 摄 方 法 有 很 多 ,如 长 镜 头 配合 同期 声 、跟 踪 拍 摄 、抓拍 、抢 拍 等 ,目的是 让 纪 录 片更 为真 实 客 观 ,让 观 众 能 身 临 其 境 、感 同身 受 ,这 就 是 纪 录 片 所要 呈 现 给 大 家 的 “真 实 性 ”。有 人认 为 ,纪 录 片本 身 是 对 于 真 实 社 会 生 活 的记 录 ,过 多 的创 作 者 意 识 的控 制 有 违 纪 录 片 的 本 质 , 但 是 这 种 观 点 其 实并 不科 学 .缺 乏 思 想 和 灵 魂 的 纪 录片 实 则 是 简单 镜 头 的叠 加 ,虽 然 真 实 ,但 是 缺 乏 内涵 和 思 想 ,不 能 很 好 地 表 达 记 录 者 所 要 表 达 的思 想 ,更 不 会 得 到 观众 的认 可 。 纪 录 片来 源 于 生 活 ,却 要 高 于 生 活 ,创 作 者 通 过 对 社 会 生 活 的选 择 、提 炼 .从 而 让 观 众 从 纪 录 片 中得 到共 鸣 、受 到 启 发 .这 样 才 能 真 正 起 到纪 录 片 的作 用 。 因 此 一 部好 的 纪 录 片 需 要 创 作 人 员 不 断 的加 工 、处 理 。既 不 失 去 纪 录 片 的 “真 实 性 ”,同 时 又 有 “艺 术 性 ”的 美 感 ,这 样 ,创 作 的 纪 录 片才 能具 有 灵 魂 、思 想 、内涵 。
论纪录片的“艺术性”与“真实性”
论纪录片的“艺术性”与“真实性”作者:王然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5期摘要:“艺术性”与“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
纪录片的核心是其“真实”,且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前提,而在纪录片中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是纪录片的展现形式,赋予纪录片以美感。
缺乏艺术性的纪录片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影响纪录片的传播,但是过于艺术化的纪录片容易让纪录片偏离本质,所以把握好纪录片的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平衡是一部好的纪录片的关键。
关键词:纪录片; “艺术性” ; “真实性”中图分类号:J952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158-02纪录片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真实的展现,并且通过后期艺术性的加工处理,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人们对所记录生活的思考。
纪录片和电影一样,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从前期的选题、策划,中期的拍摄,后期的剪辑都会有创作者意识的主导。
纪录片实则就是创作者通过选择拍摄的真实社会生活来给观众呈现出所要表达的主观意识,整个纪录片的拍摄都由创作者来选择和决定。
纪录片的拍摄方法有很多,如长镜头配合同期声、跟踪拍摄、抓拍、抢拍等,目的是让纪录片更为真实客观,让观众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就是纪录片所要呈现给大家的“真实性”。
有人认为,纪录片本身是对于真实社会生活的记录,过多的创作者意识的控制有违纪录片的本质,但是这种观点其实并不科学,缺乏思想和灵魂的纪录片实则是简单镜头的叠加,虽然真实,但是缺乏内涵和思想,不能很好地表达记录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更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纪录片来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创作者通过对社会生活的选择、提炼,从而让观众从纪录片中得到共鸣、受到启发,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纪录片的作用。
因此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创作人员不断的加工、处理,既不失去纪录片的“真实性”,同时又有“艺术性”的美感,这样,创作的纪录片才能具有灵魂、思想、内涵。
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认为,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审美反映,这是一条根本原则。
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有反映这种生活、表现艺术家对这种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也只有在生活的源泉中取得鲜活生动的创作原料,汲取营养,他的创作才会具有生命力。
首先,艺术是生活的反映。
这是艺术学关于艺术本质的最基本的观点,其他观点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证明:史前艺术是史前社会生活的反映;神话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表现自然物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西方现代派的艺术作品是西方现代生活的反映。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为艺术不是生活原样简单的复制。
在这点上又表现为艺术是生活的能动反映。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主要表现在:①艺术家有选择地反映社会生活。
②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样的对象,可以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
③艺术家的生活具有非同一性。
其次,艺术也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即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主观世界,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
艺术的真实性又具有以下特性: (1)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所谓的假定,是指艺术形象并不是客观的事物本身,只是人们误以为他们是真实地存在物。
画中的马不能骑,画中的虾不能吃。
(2)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客观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
艺术不仅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通过现象表现本质,例如委拉斯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
(3)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所谓再现的真实即真实地表现事物的形貌色彩,所谓表现的真实即真实地反映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现代派艺术,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是真实地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最后,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具体可表现在先进的艺术作品能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
例如,话剧《白毛女》,鼓舞斗志,推翻黑暗统治,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
从《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论艺术的真实性
从《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论艺术的真实性作者:宋丽莲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从柏拉图的理论看,他对艺术的真实性持否定态度,认为艺术和理念世界隔着三层,是“影子的影子”。
但柏拉图并没有否认能从美的形体中参悟出真正的美,这种美就是真,探索美的过程就是探索真理的过程,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艺术作品能够体现真实界,这也是艺术的真实性所在。
关键词:柏拉图;艺术;真实性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061-03一、真实性按照我们一般所理解的,真实与虚假相反,它往往有以下三种含义。
第一,符合客观事实的事物具有真实性,比如一篇报道符合所发生的事件,那么它就具有真实性,这是在二元论基础上的符合论。
第二,明确无误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真实性,如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个恒常不变的现象具有真实性。
第三,真心实意便具有真实性,这是一种主观上的真实性,说一个人真实本真,就是不做作,不违背自己的心。
以上三种解释都是我们日常用语中所理解的真实性。
真实在古希腊语中为“àληθεια”,鲍桑葵在《美学史》中说“在诸哲学学派以前,或者在诸哲学学派以外,希腊人的观念世界完全没有二元论的色彩。
希腊人把各种事物都看做是同质的。
”①在古希腊,原初的人类并没有意识到隐藏在事物或者现象后面的性质,如希腊人所尊崇的神也是具体到某个人或者肖像,并不是某种不可见的神秘力量,他们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便是真实的。
在德谟克利特的残篇中,“àληθεια”指的就是现象,现象就是真理,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有“德谟克利特主张灵魂和理性是完全同一的,因为现象就是真理……因此他不把理性当作达到真理的功能,而肯定灵魂和理性是同一个东西。
”②费罗培门《论灵魂》中有“德漠克利特明白的说,真理和现象是同一的,真理和显现于感觉中的东西毫无区别,凡是对每一个人显现,并且对他显得存在的就是真的。
论真实性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中的不同表现
论真实性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中的不同表现——文学0807班201011120727王玥琅摘要:在艺术作品中真实地再现生活一直是许多艺术家追求的目标。
在历史到现在的文学思潮中, 真实性的概念有了新的意义。
本文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四个方面追溯了艺术真实性的不同追求表现。
关键词:真实性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古典主义一、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的释义真实大致可分为三类: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和政治真实。
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 政治真实一般高于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须以生活真实为根据、为源泉,是对生活本质、规律的深刻揭示;艺术真实应当高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包含着作家主观的思想倾向,艺术理想与审美评价,是客观真实与主观倾向的统一。
对于艺术真实,艺术家创造的产物,是一种主观认定的、虚构的真实。
艺术真实性的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中的具有的不同表现。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后欧洲文艺中占主导地位的艺思潮和流派;也指文艺创作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原则,在20世纪仍在发展。
它不仅继承了19世纪的传统,也吸收和创造了许多新的形式和手法,从而艺术地揭示了20世纪的新过程和新特征,并且出现了像R.罗兰和法朗士、海明威和德莱塞等一批优秀现实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浪漫主义是一种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创作方法。
自由是浪漫主义者追求的目标。
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反应。
自然主义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和进化论。
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成果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自然主义文学思潮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主张“客观”、“冷漠”的福楼拜的创作可谓自然主义的先声。
古典主义是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
论艺术影像的逼真性-精选资料
论艺术影像的逼真性美国心理学家及艺术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beim) 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中谈到“判断一个艺术形象逼真与否的基础是什么呢?人们可能把它想的很简单,认为只要拿着一形象与‘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直接对比,就可以判断这一形象是否逼真了。
但事实却与此恰恰相反。
”可见在我们探究艺术影像的“艺术的真实性水准”时,不能仅仅对“真实生活”进行简单的“真实模仿”,真正能再现现实的视觉理性,创造完美幻象才是摄影艺术所产生的艺术影像“逼真”的本源。
摄影术发明的功能在于真实的影像记录,逼真的纪录物质生活也就成为历史真实的反映,可以说自从摄影术的诞生,人类真正可以客观地审视历史。
每一个影像的记录都是去除偏见,逼真的、无法篡改的历史影像,在瞬间完成了发明者赋予他的使命――自然之笔的忠实映照,同时“摄影给人以一种把握住了非真实的往昔的幻觉,他们也就帮助人们把握住了不牢靠的空间” 那么可将空间凝固的真实影像就是人类视觉性纯粹的逼真,或亦可说影像艺术的逼真性是表现人类心灵纯粹的逼真,以成为现阶段影像艺术困惑的焦点。
所谓的逼真,源于我们视觉观察时事的记忆,这种记忆可以停留在摄影最早功能性作为纪念家庭成员所取得的成就,也可以是后工业时代理性思维的代表,在信息时代,它又是唤起人们心灵原本真实最好的慰寄。
可见,逼真的影像来源于时代所造就的认识自我,是审视生活最好的现实表达方法,也是摄影艺术语境化所追求至高的境界。
一、视觉理性的逼真性视觉的理性来源于观察事物表象而产生认识对象的视界,视界的宽阔于狭窄又取源于个人、社会、物质世界在瞬间思维意识而产生的理性。
视觉艺术的逼真性在古老的艺术中已有明确的体现,无论是汉代画像石的耕猎图,还是西班牙阿尔泰米拉岩洞中人类意识思维所留下的真实图像,无论是以装饰为目的,或是为达到最终获取食物的愿望的“巫术”行为,都是力求再现视觉真实性。
下面所产生的问题就是“自然本身正在反映她自身的面容”的逼真性,是影像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吗?如果影像的实践拍摄仅仅表现“表象”的逼真性,摄影实践就会陷入被美国摄影批评家玛丽娅(Mary) 所指出的误区中:“摄影是不加区别地反映视觉现实,而视觉现实不过是沉溺于事物的外在形象而已。
论影视艺术的逼真性与假定性
如前苏联艺术学博士日丹在《影片的美学》一书中所写:“最现实主义的。
最合乎自然的。
最没有假定性的。
电影艺术是种客观的,客观的、客观的艺术……。
人们往往是这样,或者近乎这样地给银幕艺术下定义,并以此作为它与其它艺术的区别。
正如我们所知,最新的美学则走得更远,认为电影中最主要的不是艺术;艺术干预电影反而有碍发挥电影本来的可能性。
思考和议论对银幕是格格不入的。
电影是真实的本身,是每秒24格的真实……”。
①在电影发明的初始阶段,对于电影的真实性,人们是把电影活动的银幕形象与实际的生活场景等同起来,把电影视作对生活的复制。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电影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映了他们摄制的影片,如《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等。
这些影片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场景的纪录,是放映时间,物理时间和镜头内内容的等同与统一,可以说影片的内容就是生活的本身,是每秒24格的真实。
就是这样,还轰动了整个的巴黎城。
当时,作为来宾的乔治·梅里爱写下了公映的情况:“在我和别的来宾的面前挂着一幅小小的布幕,和我们放映摩登尼的幻灯时所用的布幕大体一样。
我才说完了这话,就看到一匹拉着卡车的马向我们走来,后面跟着别的车辆,紧接着是一些过路的人。
总之,一切街头上的活动情况都实现了。
我们对这个情景看得目瞪口呆,惊奇到非一切言辞所能形容的地步”。
②对于热烈的电影观众,法国电影史家萨杜尔这样写道:“估计每天要放映二十多场。
观众等候入场的人数之多,到了需要有警察来维持秩序的地步”。
③确实,电影在其诞生的最初年代,以其真实的生活场景,活动银幕画面,吸引了无数的观众,给人以无法用语言所能形容的新鲜感。
电影作为活动的画面艺术,它有形、有声、有色,即使在无声电影时期,它也十分形象,直观,不需要任何媒介的中转,观众们就能直接感受到电影画面所呈现出的艺术形象。
但是,电影要长久地吸引观众,光有真实不行,还需有艺术。
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虽轰动一时,但不能长久。
论绘画艺术的真实性
论绘画艺术的真实性作者:吴穷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3期摘要:绘画是基于现实生活的传递和艺术家情感的表达,通过对现实素材的整合进行艺术的加工,能够反映社会,展示情感,由此产生出来的艺术作品才会更具有意义。
但是绘画的真实性也并非对现实生活的照搬,一味地充当搬运工会阻挡艺术前进的脚步,绘画需要进行主观和客观的交融以达到最佳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艺术真实艺术家艺术作品历史一、西方先驱的“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人文主义者推动了古希腊“艺术模仿自然”学说的复兴,“师法自然”的理念已然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共同追寻的准则。
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艺术家已经不单单满足于依靠感官来认识世界,而是以理性去理解世界,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去观察自然和人物。
艺术和科学的相互结合成就了一个艺术创造的伟大时代。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他提倡古代的“艺术模仿生活”学说,认为艺术就是对生活的模仿,绘画也是如此。
要体现绘画中的真实性就要以大自然为师,向大自然汲取养分,可以说自然是绘画艺术的源泉,而绘画本身是自然的模仿者。
达·芬奇还提出了著名的“镜子说”,诠释了自己的艺术思想。
他以镜子为喻,认为画家的心应该如同镜子一样,可以反映出最真实的东西,能够将画者自身转化为所描绘对象的颜色,如果自身不是一个能够因艺术而再现自然中一切色彩形态的能手,那么肯定也不会是一位多么高明的画家。
绘画是一门感性与理性并存的学科,既遵循外在的真实也注重内在的表达,画家应该在绘画创作中使得主观和客观相符来表现绘画的真实性。
当画者在进行创作时,更多的是要以理性来指导,思考眼睛所见到的一切,去获取我们需要的东西,就如同镜子一般,真实地反映镜子前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是第二自然,应当与自然并肩,甚至超越自然。
海德格尔说:“绘画的真实生成和创造过程,在领悟到物的敞开与遮蔽中达到一种揭示。
论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
论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摘要:我们总是能听到甚至运用到‘艺术真实’、‘生活真实’这样的文艺理论概念,但是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却是肤浅和片面的,这导致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总是不尽人意甚至出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并不可取。
根据哲学唯物主义思想中“联系具有普遍性”理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借助其他的概念来认识和把握两者及其中的关系。
关键字: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在文艺理论学中无论从哪一方面入手研究,都要回到一个问题上面,那就是——艺术的真实性,就像是哲学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样。
但是很多人都习惯于将这一概念单独提出来,而很少提及甚至忽略了这一理论的根本来源——生活真实,要知道前者是相对于后者的概念而产生的,缺一而无法解释清楚彼此。
生活真实的概念很简单也很好理解,即现实世界已经发生的人和事。
相比而言艺术真实性就复杂多了,基于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和艺术真实对客观世界反映的特点,学术界给予的专业化定义:“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涵,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者的认识和感悟”;通俗化的解释就是“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
”单从二者的概念不难看出,文学是由对真实生活的艺术性加工所得的产物,两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然而,通观全局,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如此简单的。
从艺术真实对生活真是的单方面作用来看,就像它们的概念所表述的那样,“艺术真实性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主观反映”,这其中有文学创造活动是有目的性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
现实生活首先以作家的观察视角投射到他的脑海里,经过作家的个人思考得出认识和感悟,然后以记忆的形式储存在脑海里,当作家的文学创造需要时,作家再根据自己创作表达的需要对素材“进行艺术的取舍、改造、提炼、虚构等创造性加工”,改造成能够准确深刻的反映现实问题的文字。
(完整)论艺术的真实性
论艺术真实的特征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活动是作家、艺术家正确的真实观、审美观同客观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景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涵、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认识与感悟。
本文从艺术真实的内涵、特点出发“何谓艺术真实”“如何实现艺术真实”“读者或观众的艺术真实”三个方面探讨重点分析作家如何运用艺术真实原则和读者或观众怎样才能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真实作简要分析。
通过生活真实和生活现实去追索根据原则要点去研究讨论。
一何谓艺术真实什么叫艺术真实呢?文学创造既然同人类的其他创造物质的与精神的一样是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自觉的创造活动那么它必须有自己所遵循的原则。
这就表明文学创造存在着艺术真实的要求。
作品有真实性才能使读者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才能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和精神上的享受.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理论家都把“真实性”视为艺术的声明。
我国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诗有借色而无真色虽藻瑰实死灰耳。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一部作品如果缺少生动的细节就象人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无法动人.要使作品真实必须加强细节的真实描写。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则往往因细节的失真而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性。
现实生活中哪里有这些有神奇功能的人物或神仙鬼怪之类的。
然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却集中代表了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因而也就使我们感到的是另一种艺术的真实.千万不能按科学真实的要求去检验艺术真实否则极可能否定了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同生活真实、科学真实加以区别之后显然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现实生活相为统一也不像科学真实能够验证与回归原位。
概念内涵与规定如下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指艺术形象所反映出的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及其表现形式它是作家、艺术家正确的真实观、审美观同客观生活相结合的产物。
论影视艺术的逼真性与假定性
论影视艺术的逼真性与假定性论电影艺术的真实性与假定性前苏联艺术学博⼠⽇丹在《影⽚的美学》⼀书中所写:“最现实主义的。
最合乎⾃然的。
最没有假定性的。
电影艺术是种客观的,客观的、客观的艺术……。
⼈们往往是这样,或者近乎这样地给银幕艺术下定义,并以此作为它与其它艺术的区别。
正如我们所知,最新的美学则⾛得更远,认为电影中最主要的不是艺术;艺术⼲预电影反⽽有碍发挥电影本来的可能性。
思考和议论对银幕是格格不⼊的。
电影是真实的本⾝,是每秒24格的真实……”。
所谓的电影的假定性是指电影的超现实特性。
⾸先,它展现在欣赏者⾯前的只是⼈与景物的影像,⽽不是⼈与景物本⾝,⽽这种影像⼜由于拍摄的不同⾓度、景别、运动以及光影⾊彩的处理,有着不同的视觉效果;其次,电影的声⾳是通过录⾳机械转播的,可以是夸⼤的主观的,⾳乐往往是外加的;再则,不同镜头经过分解组合的蒙太奇⼿段──包括画⾯的、声⾳的、画⾯与声⾳的─构成电影的特殊时空,产⽣特定的节奏与含义。
此外,电影还通过画外⾳、闪现等⼿段使⼈物⼼理形象化主观化。
真实性与假定性的辩证统⼀产⽣电影艺术的魅⼒。
在电影的综合体中,有着多种不同性质和形式的假定性。
如剧作的假定性(情节上的虚构、时间上的变化、内⼼独⽩、画外⾳);造型构图的假定性(具有概括作⽤的俯仰⾓度、不同景别镜头、光调处理);表演的假定性(表演⼿段的选择、⾓⾊的蒙太奇设计和造型设计、特写镜头);⾳乐⾳响的假定性(⾳乐⾳响的概括节奏)等等。
此外,作为欣赏者的观众的假定性,也起着相当的作⽤。
⽤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观众这个“接受器”是信息传递中的联系通道的终端环节,⽽且他同时沿着⼏个⽅向(情节、蒙太奇、⾓度、语⾔、声⾳)对信息进⾏校正。
当然,电影艺术作品中的假定性的这种形式和性质上的区别,并不使得电影艺术作品失去⼀般的和特殊的电影假定性,或者结构的完整性,从⽽使得观众失去完整的感受。
这⾥,假定性决不是什么“多余艺术奢侈品”,⽽是艺术反映的⼀种规律和⼿段。
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
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人类创作的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还是电影作品,都存在着真实性与虚构性的辩证关系。
作品中的真实性指的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与现实世界的相似程度,而虚构性则是指作品中创作者对现实的创造性加工和想象。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首先,作品中的真实性是作品能够触动读者或观众情感的重要因素。
当作品能够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时,读者或观众会感到与作品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文学作品中真实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同样,电影作品中真实地再现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然而,作品中的虚构性也是作品的一种魅力所在。
创作者通过虚构和想象,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虚拟世界,给读者或观众带来新鲜感和想象空间。
虚构性使得作品不再局限于现实的束缚,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限制,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例如,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世界、奇幻小说中的魔法世界,都是通过虚构性创造出来的,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想象。
真实性与虚构性在作品中的交织运用,使得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真实性使作品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而虚构性则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例如,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同样,电影作品中的特效和幻想元素可以通过真实的演技和情感表达,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然而,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也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
如果作品过于真实,可能会让读者或观众感到平淡乏味,缺乏想象空间。
相反,如果作品过于虚构,可能会导致读者或观众无法理解和接受,失去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创作者需要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作品既有足够的真实性,又有足够的虚构性,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论艺术的真实性及其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2 0 1 3年 3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e . S e i )
Vo 1 . 3 4N o . 3
面。 这个问题追其本源还在于对“ 艺术的真实观”
的认识 , 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所说 : “ 我们
的社会 中存 在着 许多 青春期 批判 式 自觉混 乱 。 这 是
即“ 概念写实” 性。例如《 池塘》 这部作品, 埃及艺术
家 并 不是 把 自然描 绘 成从 一 个 特定 的 角度 和 时 刻 看 上 去 的 画面 , 而 是 根据 记 忆作 画 , 把 进入 画面 的
的真实复制 自然来评价艺术的高低 , 模仿客观 自然
被 以为是 求真 求美 的唯一 手段 。 显然 这是 受到 西方 美学 “ 摹仿 论 ” 的影 响 。然 而在 西方 美学 史 上 , 关 于 “ 摹仿” 的含义 也是极 为宽 泛和 丰 富 的。例 如 : 柏 拉 图的“ 抄 录 自然 ” , 亚 里士 多德 的 “ 仿 事物 的典型性 、
艺 术真 实性 的认识 。 他认 为作 画不 应该再 以再 现 自 然为标 准 ,而是 要通过 揭示 自然 物像 的本 质状 态 ,
应用 到写 实艺术 当中。 例如 布鲁 内莱斯 基从 透视形 状 的骨架人 手 , 并 运用 解剖 知识 和缩 短法 去构 成人
物像问的结构次序来达到艺术的真实。 在达到了他
长期 以来 , 西方 的一些 理论 家往 往 也是 从所 谓
面, 眼睛易于从正面表现 , 就在侧面的脸上放上正
论艺术创作中的隐匿与真实
论艺术创作中的隐匿与真实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与思想的方式,而在艺术创作中,隐匿与真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艺术家们通过隐匿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同时也通过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打动人们的心灵。
本文将探讨艺术创作中的隐匿与真实,并分析它们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及影响。
隐匿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艺术家倾向于隐匿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将其转化为抽象的符号和意象,从而创作出富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说:“我一直在寻找着道路,要让我的画表达更大的真实。
”他的画作中充满了抽象的形式和符号,展现出对于真实的探索和呈现。
隐匿的情感和想法,使得艺术作品更具晦涩难解的魅力,也吸引了观众对于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真实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许多艺术家选择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品展现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
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将进酒》中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达了他内心的悲愤和无奈。
这种真实的情感,使得作品充满了生活的厚重和情感的共鸣,触动了观众内心的共鸣和共鸣。
隐匿与真实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一方面,隐匿可以通过抽象的形式和符号表达,例如毕加索的艺术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性的符号和色彩,其真实情感和想法被巧妙地隐藏在作品之中。
真实可以通过真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例如李白的诗作中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通过隐匿还是真实的表达方式,艺术作品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展现出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隐匿与真实在艺术创作中的影响也是深远而重要的。
隐匿使得艺术作品充满了神秘和魅力,引发了观众对于作品的无尽想象和解读。
例如毕加索的艺术作品总是充满了多重的意义和解读,观众可以从中找到不同的角度和思考方式,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
而真实则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具有人性的共鸣和情感的传达,例如李白的诗作中展现了对于生活的真实感悟和情感的表达,触动了观众内心的感触和共鸣。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艺术应该追求真实性,因为真实性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只有真实的作品才能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正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艺术不是谎言,艺术是更真实的真实。
”其次,追求真实性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世界,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真实的艺术作品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欣赏。
因为人们渴望真实,渴望找到与自己内心世界相契合的东西。
因此,艺术作品的真实性是其吸引观众的关键。
反方辩手观点:艺术不一定要追求真实性,因为真实并不是艺术作品的唯一价值所在。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其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想象力。
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艺术是副本的副本。
”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并不一定要忠实于现实,而是应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其次,真实性并不是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但它们却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和享受。
最后,追求真实性可能会限制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和想象力。
只有放弃对真实的追求,艺术家才能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综上所述,虽然真实性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是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想法,而不一定要忠实于现实。
因此,艺术不一定要追求真实性。
虚构并非谎言-论艺术中的真实性
照相是说谎话的 l
照相更真实 , 这是由于: 人们观看马的奔跑 . 往往 先见到 后腿正在做跃进 的努力 , 再看见 马身的伸展 , 最后看见前 腿往远处着地 就是说 , 们往往从各部分相继 观看 动态 人
的过程 ,因而得 出一个 “ 四腿前后 同时伸 展的印象 。 ”画 家依照人 的错 觉虚构 出这个 动态 ,但能更 好地表现这 个 “ ”态 ,这样 反而显得更加真 实,而照相反而虚假 。阿 动
维普资讯
第4 卷第2 期
芜湖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u a ofW um Pr fsln cmoo y Colg 0m l l oeso alTv l lg ] e
No 2 V 4
J N 20 U E. 0 2
虚构并非谎言
一 一
弗吉尼亚 - 尔夫 伍
用机械记录的动态不 能代替艺术家的直观和手法。 葛赛尔
曾问罗丹 “ 一个艺 术家表现 动态与照相完全不一致 ,而 照相却是一种无可指责的机械 的证 明. 这显然是艺术改变 了真实吧 罗丹 回答说 :“ ,艺术 家是说 真话的 ,而 不 他 认为热里柯画的奔马姿态反而比
当然,艺 术家也不能 只顾 本质真 实,不顾现象真实 如果完全不顾 现象真 实, 也就不可能表现本质的真实 . 并
且终会损害本质真实 。所以狱德罗要求 “ 按照它们在 自然 中所必有的前后次序 ,把一 系列 的形象思索 出来 。笔者
虽不符台现象真实, 却远远高于现象真实 , 此乃艺术的真 实 ,艺术家需熟谙此道 。
BAO Sa-o g i dn l
Abtat C ̄ t no ats o jsami cyo t cntr n t o o l ed t bektru hte rt f  ̄l u as src: la f rin tut o t mi r fr auea din t nyne so r ho g h t ho ntr tl u a u l ̄b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术家正确的真实观、审美观同客观生活相结合的产物。
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
何运用艺术真实原则和读者或观众怎样才能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真实作简要分析。
一何谓艺术真实
什么叫艺术真实呢?文学创造既然同人类的其他创造物质的与精神的一样是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自觉的创造活动那么它必须有自己所遵循的原则。
这就表明文学创造存在着艺术真实的要求。
作品有真实性才能使读者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才能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和精神上的享受。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理论家都把“真实性”视为艺术的声明。
我国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诗有借色而无真色虽藻瑰实死灰耳。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
一部作品如果缺少生动的细节就象人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无法动人。
要使作品真实必须加强细节的真实描写。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则往往因细节的失真而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性。
现实生活中哪里有这些有神奇功能的人物或神仙鬼怪之类的。
然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却集中代表了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因
而也就使我们感到的是另一种艺术的真实。
千万不能按科学真实的要求去检验艺术真实否则极可能否定了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同生活真实、科学真实加以区别之后显然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现实生活相为统一也不像科学真实能够验证与回归原位。
概念内涵与规定如下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指艺术形象所反映出的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及其表现形式它是作家、艺术家正确的真实观、审美观同客观生活相结合的产物。
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
性规律性的东西认识与感悟。
因此艺术真实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想创造的作品或艺术作品被人们所喜爱就必须具有这一原则从真实上下功夫震撼人们
二如何实现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形象所反映的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及其表现形式。
艺术创造是给人欣赏的其真实性是有能够呼唤人的意识的心灵深处的灵魂。
艺术真实必须是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的揭示,但不向类型的艺术形象在反映和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时却迥然有别。
戏剧、小说和大型群雕、交响乐等。
可以通过自己使用的艺术手段多方面地展示生活的内部联系友其交化的进程而在山水诗、花鸟画或无标题的抒情短曲中,则难于用生活本身的关系去直接评价了。
那么创造是否也能揭示生活中的某些本质规律呢?应当说也是能够的。
文学创作只是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不是直接按照生活的具体关系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是通过作者捕捉到的与生活发展规律有内在联系的情绪、愿望、感受的艺术表现来揭示的。
生活真实不等于生活现实或者生活事实既是经人脑的正确概括,那么它的内容就具
有客观性但由于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又带有主观性可以说是客观生活的主观的正确反映。
抛开意识的主观性把生活真实视为生活现实是不对的。
因此,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的提法不管提者是否意识到实际影响是把意识的东西当成了存在的东西既不利于引导作家、艺术家从生活出发进行创作又给唯心主义留下了可乘之机。
在论述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时往往谈到“艺术的真实已舍去了生活的真实里那些偶然的、非本质的、不典型的东西集中了那些必然的、本质的、典型的东西”。
三读者或观众的艺术真实
读者或观众怎样才能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真实呢? 这通常发生在作品唤起了
上的共鸣之时。
作品写成之后就成了客观存在的东西只有当它的内容能够牵动起人们类似的生活体验时人们才可能欣赏它又只有当欣赏中自然发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之时人们才会说:“跟真的一样真是比生活本身还真实。
”在生活中我们知道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个体来说是社会的一分子从总来说就是社会自身。
而每一单个的人不论他从属于哪个社会阶层都有他自己的生活圈子。
凡是在这个圈子里生活的人都有相同的生活习惯、交际方式、活动规则,换一个地点他的生活圈子可能就要改变。
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经历许多不同的生活圈子。
各个不同的生活圈子互相交叉、渗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各个不同的变化。
艺术真实的特点之一是:戏中假里见真。
”
或者说即使生活中有也并不拘泥于生活。
但是这种“假”并非虚假虽非实有而是把实际生活典型化了较之原生活有一以当十之妙用。
文艺创作如果过实,实则实矣,但失去了艺术如果过“假”则脱离了生活。
因此好的创作总是虚实相生真实动人。
读者或观众理解艺术真实不要拘
泥于局部而应从整体去看以上是我的粗略分析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原则之一。
或许有作品不具有艺术真实这一原则但是艺术真实内涵特征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是文学创造的审美活动。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