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对比阅读题汇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答案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

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分类复习及2011-2016年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分类复习及2011-2016年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通假字】①“反”通“返”,返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惠”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③“亡”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④“厝”通“措”,放置。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词多义】①之:①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②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冀之南/ 汉之阴(助词,的)③操蛇之神闻之(前“之”助词,的;后“之”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④告之于帝(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⑤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一说助词,的;一说主谓之间,不译。

)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代词,代魁父这座山)⑦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代词,代愚公)⑧汝之不惠/ 汝心之固(主谓之间,不译)②于:①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②告之于帝(向)③以:①以君之力/ 以残年余力(凭借,靠)②河曲智叟无以应(来)④而:①面山而居/ 聚室而谋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表修饰)②何苦而不平(表承接)③而山不加增(表转折)⑤其:①其妻献疑/ 帝感其诚(他的,这里指愚公的)②惧其不已(他,指愚公)③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⑥且:①年且九十(将)②且焉置土石(况且)⑦焉:①无陇断焉(语气词,表肯定,相当于“了”)②始一返焉/ 有子存焉(语气词,表陈述,不译)③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古今异义】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连……都(古);曾经(今)。

《愚公移山》精选对比阅读共22页

《愚公移山》精选对比阅读共22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专题20 愚公移山(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0 愚公移山(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0 愚公移山(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圈,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①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

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

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②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③,咎繇为理④,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节选自《愚公之谷》)【注释】①牸(zì)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

④咎繇(jiùyáo)为理:咎繇为法官。

咎繇是人名。

1.下面句子有两处必须断句,请用“/”标示出来。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2.请解释下列原文语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3.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告管仲A.何以.战(《曹刿论战》)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D.以.刀劈狼首(《狼》)4.将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愚公移山》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

人教版《愚公移山》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6篇(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亡:灭亡B.何苦.而不平。

苦:愁,担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C.帝感其诚.。

诚:诚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实在D.其.如土石何。

其:语气词/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其,代词,他们的2.解释加点的字。

《愚公移山》与课外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与课外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与课外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1234(2)○1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况且把土石放在哪呢?○2但是这天晚上卫河河水暴涨(发大水),船都不敢过河。

(3)○1A担心/关心○2B神态描写○3C昧爽狂奔去,薄暮已狂奔归,(气息仅属)/乃仰天大号,泪随声下。

(4)示例一:都借神奇的结尾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

【甲】文借天帝被感动突出了愚公的坚持不懈;【乙】文借田某渡河的顺利凸显他的孝心。

示例二: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

【甲】文借天帝帮助愚公移山,肯定和赞扬了愚公的移山行为;【乙】文借田某顺利渡河,表现出作者对孝亲敬老行为的认可。

事例三:都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甲】文借天帝帮助愚公完成移山心愿,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质朴愿望;【乙】文借田某顺利渡河,表达人们希望有孝心的人(好人)能够平安顺利的美好愿望。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试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乙】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②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忽,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熹《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注释】①再适:改嫁。

②饘(zhān)粥:稠粥。

③充:这里是吃的意思。

④昃(zè):太阳偏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苦.而不平昼夜苦.学B.指通.豫南遂大通.六经之旨C.甚矣,汝之.不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慨然有志于.天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发愁/刻苦;B.通向/精通;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到/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在;故选D。

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B.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C.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D.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开始)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

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愚公移山》《卖蒜老叟》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卖蒜老叟》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卖蒜老叟》对比阅读(教师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每题3分,共9分)【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B)(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2)始.一反焉(始:开始)(3)观者如堵.(堵:墙)(4)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答案】B 始,才【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B.始: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对比阅读合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对比阅读合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对比阅读合集《愚公移山》对比阅读1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每题3分,共9分)【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来源:学。

科。

网]【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 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愚公移山文言文对比阅读测试

愚公移山文言文对比阅读测试

愚公移山文言文对比阅读测试一、(2020·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2)毕.力平险( )(3)虽.我之死( )(4)惧其不已.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案】1.将近尽、全即使停止2.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

且:将近;(2)句意为: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3)句意为:即使我死了。

虽:即使;(4)句意为: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已:停止。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遂:于是。

率:率领。

荷:扛的意思。

夫:成年男子。

箕畚: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尾:边。

二、(2021·广东东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练习原文: 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做8—10题。

(8分)(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原文第二段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1)何苦.而不平() (2)河曲智叟亡.以应()(3)立有间. ( ) (4)臣是以无请..也 ( )(5)达于汉阴..运于渤海之尾 ( ) .. ( ) (6)箕畚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子。

《愚公移山》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

《愚公移山》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乙)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救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④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⑤,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

②喟然:感叹的样子。

③坐:同“座”。

④女:同“汝”。

⑤折节下贤人: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2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苟.且偷生B.指.通豫南首屈一指.C.固.不可彻固.执己见D.杂然相许.以身许.国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1.下列对于(乙)文相关语句的翻译有误一项是()A.勾践之困会稽也。

翻译: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

B.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翻译:他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在这里了结一生吗?”C.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翻译: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

D.曰:“女忘会稽之耻耶?”翻译:左右侍从时常提醒他说:“您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32.成功的道路通常布满荆棘,正如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

专题4 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真题分项汇编(上海专用)

专题4  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真题分项汇编(上海专用)

专题4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文】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渔家傲》的作者是_______(人名);《愚公移山》选自道家经典__________。

【答案】李清照《列子·汤问》【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

是战国早期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

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答案】你太不聪明了!【解析】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甚,严重、厉害;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本句是倒装句式。

3.以下对【甲词】【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中天帝被词人所感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愿望。

B.【乙文】中愚公对于智叟的目光短浅感到深深的叹息。

C.【甲词】的词人【乙文】的愚公都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D.【甲词】的词人【乙文】的愚公都遭遇了诸多的困难。

【答案】A【解析】A.“天帝被词人所感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愿望”有误。

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2篇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2篇

(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清]彭端淑《为学》【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顾:难道(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河曲智叟亡以应(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乙文谈“为学”。

“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作为它的一个论据吗?为什么?(5)两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及特点?请结合具体文字分析.(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①时令猎户捕之,往往反为所噬。

《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比较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比较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比较阅读答案【古典文学】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

(共14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惩山北之塞()(2)以残年余力()(3)甚矣,汝之不惠()(4)虎亦卒去()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2分)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6分)(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23、下列对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A、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

锲而不舍的精神?B、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参考答案:20、(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2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宾春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这男,始说,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支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患、公长,皂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力口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支亡以应。

(«愚公移山») [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固不可彻彻: ②寒暑易节易: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甚矣,汝之不惠!②夸父与日逐走。

8.夸父和愚公都是我国神话寓言中塑造的英雄人物,请说说他们感人的精神品质。

(3分)参考答案:6.(1)彻:通、达( 1分) (2)易:交换、改变( 1分〉7.(1)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2分) (2)夸父和(跟)太阳竞胞。

(2分)8.(1)他们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2分〉【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B 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C 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D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2分)【人物】【事例】【人物】【事例】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2分)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2.(2分)D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1分)(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6.(2分)【示例】匡衡凿壁偷光 / 孙康映雪照读 / 车胤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

各1分)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亡:灭亡B、何苦而不平。

苦:愁,担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C、帝感其诚。

诚:诚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实在D、其如土石何。

其:语气词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其,代词,他们的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4、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诚。

A、(1)(3)(4)(5)B、(1)(2)(4)(6)C、(2)(3)(5)(6)D、(2)(4)(5)(6)5.翻译下面句子。

(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6.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7.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三、1、C(帝感其诚的诚是“诚心”的意思)2.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3.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把/因为D.都是“去、往”的意思。

)4、D(第1句交代移山的原因,第3句交代放置的地点)5.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6.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7.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

(共14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惩山北之塞()(2)以残年余力()(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卒去()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2分)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6分)(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_____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

锲而不舍的精神?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参考答案:20、(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2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