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制度

合集下载

灌溉管理制度建设

灌溉管理制度建设

灌溉管理制度建设一、灌溉管理制度概述灌溉管理制度是指对农田灌溉进行规范、科学管理的一套制度体系。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灌溉管理多为基于经验、随意性较大,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农田的疏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灌溉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灌溉水量管理: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期,科学确定灌溉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频率,确保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 灌溉水质管理:对灌溉用水进行处理和监测,确保水质达标,减少农田土壤和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 灌溉设施管理:对灌溉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减少因设施故障导致的灌溉事故。

4. 灌溉制度管理:建立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责任和管理流程,加强对灌溉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农田灌溉的正常、高效进行。

二、灌溉管理制度建设的意义建设灌溉管理制度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农田水利用效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制度可以减少灌溉水量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

2. 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建设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农田在干旱、旱涝等灾害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灌溉,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制度可以减少农田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降低农田土壤和作物对化学物质的吸收,减少农田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 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灌溉管理制度可以降低用水量,减少农田用水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灌溉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管理制度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灌溉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农田灌溉管理制度多为单一、僵化,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对于应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实际需求存在不足。

农田灌溉管理制度

农田灌溉管理制度

农田灌溉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灌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非常紧缺,所以灌溉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农田水利的有效使用非常重要。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灌溉制度亟待完善和改进。

二、灌溉管理现状1. 灌溉设施老化目前我国的农田灌溉设施大部分已经建成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设施开始老化,存在漏水、渗漏等问题,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农田灌溉效率的降低。

2. 灌溉管理不规范由于灌溉设施的老化和农民对灌溉管理的重视不够,农田灌溉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现象,比如灌溉时间不合理、用水量过大等问题。

3. 水资源短缺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地区,水资源非常紧缺。

由于水资源的不足,农业生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4. 灌溉管理制度亟待改进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农田灌溉进行了规范和管理,但是目前的灌溉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改进。

三、灌溉管理制度的建设1. 完善灌溉设施由于灌溉设施老化严重,需要加大对灌溉设施的维修和改造力度,提高设施的抗灾能力和使用寿命,确保农民能够持续、稳定地供水。

2. 提高农民的灌溉管理能力加强对农民的灌溉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灌溉管理水平,教育农民合理用水、科学施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3. 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比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调配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5. 完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灌溉的规划与管理,明确灌溉水资源配给的办法和标准,健全农田灌溉管理制度,提高灌溉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 加强对灌溉设施的监管加强对灌溉设施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非法取水的打击力度,保障农田灌溉的正常进行。

7.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效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制度一、制定背景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核心。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制定一套完善的灌溉制度势在必行。

二、制定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确保灌溉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

四、主要内容1. 灌区划分及管理(1)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需求划分合理的灌区,每个灌区设立一个负责人,并明确其职责和权力;(2)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规定每个灌区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设立专门的经费用于维护和改善该灌区内各项设施;(3)对于不同类型土地和作物,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管控。

对于特殊作物如果树等,实行滴灌或喷淋等精细化灌溉方式。

2. 灌溉设施建设与维护(1)在灌区内建立完善的灌溉设施,包括水库、水渠、水泵等,确保供水充足;(2)定期检查各项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确保设施正常运转;(3)加强对于各项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3. 灌溉管理制度(1)建立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2)根据不同作物需求和生长阶段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灌溉方案;(3)在每个生长季节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估,对于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进。

4. 灌溉技术培训(1)加强对于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于灌溉管理的认识和能力;(2)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推广新型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

五、实施步骤1. 制定本制度并公布实施。

2.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于灌溉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灌溉设施建设和改善。

4. 加强对于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其对于灌溉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5. 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六、责任分工1. 灌区负责人:负责本灌区内的灌溉管理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2. 管理机构:负责本灌区内各项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湖南水稻灌溉制度

湖南水稻灌溉制度

湖南水稻灌溉制度因地势、气候、土壤等因素而异,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灌溉制度:
1. 浸种: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保持湿润,直到种子吸水膨胀。

2. 湿润灌溉:水稻移栽后,采用湿润灌溉法。

在插秧后,让稻田保持湿润状态,以利于返青和分蘖。

3. 晒田: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需要进行一次晒田,即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生长,控制无效分蘖。

4. 浅水灌溉:当水稻进入孕穗期和抽穗期后,需要采用浅水灌溉法。

保持田面有薄薄的一层水层,以利于植株生长和灌浆结实。

5. 湿润灌溉:在收获前一周左右,停止灌水,让稻田逐渐干燥,以利于收割。

这种灌溉制度旨在确保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水分,同时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天气、土壤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湖南地区的水稻种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确保其适应性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强。

2. 合理施肥,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肥等,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

3. 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总之,湖南水稻灌溉制度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品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以确保水稻的优质高产。

工程灌溉制度范本

工程灌溉制度范本

工程灌溉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灌溉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类工程灌溉项目,包括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和农田水利工程。

第三条工程灌溉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水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程灌溉的监督管理工作,协调处理工程灌溉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工程灌溉项目应当纳入国家水利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工程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二、规划与设计第六条工程灌溉项目应当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规划符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农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第七条工程灌溉设计应当根据作物需水规律、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系统、灌溉方式、灌溉规模和工程布局。

第八条工程灌溉设计应当采取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

三、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第九条工程灌溉项目应当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条工程灌溉项目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工程灌溉项目应当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运行管理责任主体,确保工程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第十二条工程灌溉项目运行管理应当加强水量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灌溉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第十三条工程灌溉项目运行管理应当定期进行维修养护,确保工程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四、灌溉用水管理第十四条工程灌溉用水应当遵循节水优先、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原则。

第十五条工程灌溉用水价格应当合理确定,体现水资源价值,促进节水。

第十六条工程灌溉用水应当建立健全用水计量制度,准确计量灌溉用水量。

第十七条工程灌溉用水应当加强灌溉调度,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天气预报,合理确定灌溉时间、方式和用水量。

五、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工程灌溉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3、有效降水量P0
(1)设计降水量 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25%、
50%、75%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 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类似) 选定三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 降水分布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 及其出现的时间。
3、有效降水量P0
m
Wmax
Wmin
667
H
(
' m
ax
' m
in
)
(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 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需根据当 地实际情况确定。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 段、土壤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对 某一特定作物其深度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
现蕾期 开花结铃期 吐絮期 0.4~0.6m 0.6~0.8m 0.6~0.8m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灌浆期 0.4~0.5m 0.5~0.6m 0.6~0.8m 0.8m
2、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的确定
土壤适宜含水量: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介于
θmax与θmin之间。
冬小麦、棉花和玉米各生育阶段要求的土壤适宜含水量
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 水)等作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 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频 率为25%)、一般年(频率为50%)和中等 干旱年(频率为75%)及特旱年(频率为 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
(二)研究灌溉制度的意义 1)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是已建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 水的重要依据。
'
(四)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M1)的确定

工程灌溉制度范本

工程灌溉制度范本

工程灌溉制度范本第一部分:总则为了保证农田灌溉工程的正常运行,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制定本工程灌溉制度。

第二部分:灌溉工程管理1. 灌溉工程的责任管理人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对农田进行灌溉,确保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2. 灌溉工程的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灌溉设备和管道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保证灌溉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灌溉工程的管理人员应根据农田的土壤和作物需水情况,合理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造成浪费。

第三部分:灌溉水资源管理1. 灌溉水资源的使用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擅自占用、挪用和浪费水资源。

2. 灌溉水资源的分配应公平合理,不得偏袒个别农户,确保每个农田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水量。

3. 灌溉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应加强宣传和推广,鼓励农民使用节水设备和技术,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

第四部分:灌溉管道管理1. 灌溉管道的安装和维护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灌溉水的顺利流动和正常供应。

2. 灌溉管道的冲洗和清理应定期进行,防止管道被堵塞影响灌溉效果。

3. 灌溉管道的使用和维护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事故和损坏。

第五部分:灌溉设备管理1. 灌溉设备的选购应注意质量和性能,选用符合要求的设备,并按照规定使用和保养。

2. 灌溉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有相关证书和技能,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3. 灌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第六部分:灌溉效果评估1. 灌溉效果评估应定期进行,了解农田的灌溉情况和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灌溉方案。

2. 灌溉效果评估应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灌溉的效率和成本,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3. 灌溉效果评估结果应向相关部门和农民公布,接受监督和评议,促进灌溉工程的持续改进。

第七部分: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工程灌溉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停工、责任追究等。

2. 对于因违规行为导致的损失和事故,将追究责任,并进行赔偿和惩罚。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一、充分灌溉条件
1、品质:所灌溉的水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2、温度:所灌溉的水温不宜过高,保证植物生长状况良好。

3、湿度:所灌溉的水要具有较高的湿度,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4、数量:灌溉量要充足,以确保植物足够的水分供应。

二、充分灌溉制度
1、定期灌溉:定期灌溉有助于植物的有效利用水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选择节水的灌溉方式:建议使用节水的灌溉方式,如灌溉系统、降雨浇灌等,减少灌溉时耗水量。

3、控制灌溉压力:在灌溉时应合理控制灌溉压力,以免过大的压力伤害植物。

4、采用节水工具:可以选择采用节水工具,如节水降压器、流量调节器等,有利于节约灌溉水分。

- 1 -。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感谢观看
01
二.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积 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调查经 验范围内水文年份的不同生育前的作物田间耗 水强度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 溉定额,并由此确定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灌溉试验站已进行 了多年的灌溉试验工作,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 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积累了一 大批相关的试验观测资料,这些资料为制定灌 溉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灌溉制度的定义
二.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1.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2.试验资料 3.生理、生态指标 4.水量平衡原理分析
一.灌溉制度的定义
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 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 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它包括作物灌水 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定额及灌溉定额。
3.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确定
作物的生理指标包括叶水势、气孔阻力、细 胞液浓度、冠层-空气(冠层)温度差等。利用 作物各种水分生理特征和变化规律作为灌溉的指 标,能更合理地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它对 水分的需要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 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发育期内水层变化(水 田)或作物主要根系层内土壤水分变化(旱田) 为依据,要求在作物各发育期内水层变化(水田 )或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维持在作物适宜水 层深度或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之间,降至下 限时灌水,以保作物充分供水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

水的重要依据。
2 )灌溉制度关系到灌区内作物产量(效益)
和品质的提高,及灌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
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三)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 积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 这些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应 成为制定灌溉制度最宝贵的资料。
m hmax hmin
水稻生育期内任一时段 农田水分变化图解法
(一)农田水量平衡方程
旱作物的生育期任一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根系层)H内 的水量平衡可表示为: W W W P K M ET
t 0 r 0
K=kt,k为t时段内平均每
昼夜地下水补给量 (mm 或
m3/hm2);ET=et,e为t时段 内平均每昼夜的作物田间
本田灌溉
生育期内灌溉
1、泡田定额 M1 M1 = (h0 + s1 + e1 t1 -P1) =0.667(h0 + s1 + e1t1-P1) (mm) (m3/亩)
M1 : 泡 田 定 额 ; h0 : 插 秧 时 田 面 所 需 水 层 深 度 (mm);s1:泡田期的渗漏量,即开始泡田到插秧 期间的总渗漏量(mm);e1:泡田期水田田面平均蒸 发强度(mm/d),可用水面蒸发强度代替; t1:泡田 期日数(d); P1:泡田期内的降雨量。
W0 Wmin t ek
m Wmax Wmin 667nH(max min )
' ' m Wmax Wmin 667H (max min )
(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 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作物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作物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作物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作物灌溉制度:
1、灌溉:灌溉是指将水从一个水源输送到指定地点的灌溉方法,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2、排水:排水是指将土壤内的积水排出土壤,以防止土壤过度受水影响,从而保护作物不受水淹没。

3、水文技术:水文技术是一种衡量水分在土壤中流动的技术,其主要任务是监测水文状况,控制灌溉量,确保灌溉可以有效地对作物有益。

4、土壤湿度控制:土壤湿度控制是一种技术手段,旨在根据土壤的湿度状况,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土壤的水分含量,以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5、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指将水以合理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管道、工具和设备将水从一个水源输送到指定地点的技术。

6、土壤补给系统:土壤补给系统是灌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必要的水分、养分、活力和有机物质,以改善作物的栽培环境。

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细则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细则正是农村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方针和具体操作指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农村地区,水利灌溉管理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细则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灌溉用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农村灌溉用水资源分配机制,合理分配灌溉用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水源的供应稳定和灌溉的正常进行。

同时,还应对农村灌溉用水资源进行统一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灌溉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问题。

二、灌溉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细则应指导农村灌溉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工作,确保农田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灌溉设施建设方面,要制定明确的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确保农村灌溉设施的安全、牢固和持久。

而在维护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灌溉设施的维护制度,保持灌溉设施的良好状态,防止因设施老化或损坏导致的浪费和灌溉效果下降。

三、灌溉制度与水费征收。

明确农村灌溉制度,建立合理的灌溉排水计划,统一安排农田的灌溉时间和水量,确保灌溉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灌溉水费征收制度,根据农田灌溉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费收费标准,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

四、农民参与与培训。

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细则还应鼓励并指导农民参与灌溉管理工作。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水利灌溉技能和管理意识,使他们成为农村灌溉管理的主体力量。

通过培训,农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和操作方法,提高他们对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细则的理解和遵守意识。

五、违规行为的处罚与监督。

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细则中应明确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和监督机制。

对于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的违反行为,要及时发现、处理和纠正,保证农田灌溉工作的科学、规范和有序进行。

灌溉排水渠设计与灌溉制度

灌溉排水渠设计与灌溉制度

灌溉排水渠设计与灌溉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灌溉系统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节约用水并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而在灌溉系统中,灌溉排水渠的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

灌溉排水渠的设计基本概念灌溉排水渠是为了输送农作物所需要的水而建造的一种水路系统。

灌溉排水渠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排水,如地下排水、地上排水甚至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处理等。

不过在灌溉排水渠的设计中,主要还是以地上排水的形式居多。

设计原则在灌溉排水渠的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把灌溉排水渠尽量设计成有利于自然流动的形式,以保证水流畅通。

•把灌溉排水渠设计成为有利于农作物栽种的形式,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把灌溉排水渠设计成为有利于灌溉水的质量保障的形式,防止农作物受到污染影响。

•把灌溉排水渠的设计精简、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考虑其后期维护和管理的方便性。

设计要素对于灌溉排水渠的设计要素,需要考虑以下内容:•灌溉排水渠的空间位置:需要考虑土地利用、水源分配、地形等因素。

•灌溉排水渠的尺寸:需要考虑水流量、坡度、土地品质和使用方式等因素。

•灌溉排水渠的材质:需要选择结构耐用、经济、环保的材料,并尽可能降低材料的成本。

•灌溉排水渠的维护管理:需要考虑风险预防、设备检修、污泥清理等因素。

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指在灌溉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规定,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灌溉制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灌溉设施和水源资源进行制定。

灌溉制度的制定灌溉制度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土地利用方案:灌溉制度需要与土地利用方案配套,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水源管理:制定灌溉制度需要对水源进行科学的分配和管理,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灌溉设施维护:灌溉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稳定性。

•灌溉作业管理:制定灌溉制度需要考虑农户的意愿和竞争力,避免因灌溉导致的土地荒芜。

灌溉制度的实施灌溉制度应该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的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最终灌溉效果的达到预期。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可是农业生产中超级重要的一环啊!那到底怎么确定灌溉制度呢?
首先要考虑作物的需水规律。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那可是大不相同的呀!就像小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需要不同的营养一样。

要仔细研究作物什么时候最需要水,需要多少水。

还要结合土壤的墒情,土壤就像是作物的家,要保证这个家有适宜的湿度呀!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得细心再细心,不然就会出大问题呢!
在确定灌溉制度的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也是至关重要的呀!要是灌溉不合理,那不是把作物给害了嘛!就好比给人吃错了药一样,后果不堪设想啊!所以一定要保证灌溉系统的稳定运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而且要注意灌溉的水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了会造成浪费,还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过少了作物又喝不饱水,长不好呀!这就像是走钢丝,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呢!
灌溉制度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呀!无论是大田作物还是果园、蔬菜园,都需要合适的灌溉制度。

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呀!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让农民们的辛勤付出得到更好的回报。

而且还能节约用水,这可是为我们的地球妈妈做贡献呢!就像给地球妈妈送上一份贴心的礼物一样。

比如说在某个大型农场里,他们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土壤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

以前他们总是盲目地浇水,结果产量不高,还浪费了好多水。

但是自从有了这个灌溉制度,哇塞,那效果简直太明显了!作物长得又壮又好,产量大幅提升,农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啦!这不就是灌溉制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嘛!
所以说呀,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农业生产的一把金钥匙,能打开丰收的大门呢!大家可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

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

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一、概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灌溉水量的合理调度管理直接影响着灌溉效果和用水效率。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灌溉水量计算1.灌溉水需求确定灌溉水需求是决定灌溉水量的主要因素,其计算一般采用以下公式:$I_d = C \times A \times E$其中,$I_d$为灌溉水需求(立方米/公顷),$C$为作物系数,$A$为灌溉面积(公顷),$E$为蒸散量系数。

2.灌溉制度确定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水肥管理要求,确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溉频率、水量等。

三、灌溉水量调度1.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度根据天气情况、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态等因素,合理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

在高温、干燥天气,适当增加灌溉水量和频率;在阴雨天气,减少灌溉水量和频率。

2.定时监测土壤湿度通过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定时监测土壤湿度,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灌溉水量和频率。

3.灌溉水量调度记录建立灌溉水量调度记录,记录每次灌溉水量、频率、调度原因等信息,便于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四、管理制度落实1.建立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组织专业团队编制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指标、责任人和执行程序。

2.加强技术培训对农田水利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意识。

3.落实奖惩机制建立灌溉水量合理调度的奖惩机制,对执行良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五、数据分析与改进1.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定期对灌溉水量调度管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科学研究和技术引进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灌溉水量调度管理技术和方法,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3.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提高农田节水效益。

六、总结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是农田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灌溉效果、节约用水资源、提高农田水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通过喷洒水雾到作物上,实现对农田的灌溉。

喷灌具有节水、节能、提高灌溉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是喷灌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下面将从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喷灌的灌溉制度1. 灌溉制度的概念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间、次数、水量等安排。

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灌溉制度的原则(1)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溉。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应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2)考虑土壤特性。

不同土壤的保水能力、透水性等特性不同,应根据土壤特性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3)结合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灌溉影响较大,应根据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象因素制定灌溉计划。

(4)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保证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 灌溉制度的制定(1)收集资料。

收集作物种类、生长周期、需水规律、土壤类型、气象数据等资料。

(2)计算灌溉需求。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计算农田的灌溉需求。

(3)确定灌溉时间。

根据灌溉需求和作物生长周期,确定灌溉时间。

(4)计算灌溉水量。

根据农田面积、土壤类型、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因素,计算灌溉水量。

(5)制定灌溉计划。

根据灌溉需求和灌溉水量,制定灌溉计划,包括灌溉时间、次数、水量等。

二、喷灌的工作制度1. 工作制度的概念工作制度是指喷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设备操作、维护、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合理的工作制度可以保证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灌溉效率。

2. 工作制度的原则(1)操作简便。

喷灌系统的操作应简单方便,便于农民掌握。

(2)安全可靠。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易于维护。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便于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4)高效节能。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提高水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灌溉制度名词解释灌溉制度名词解释: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水资源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水分而促进作物生长发展的一种技术措施。

它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水资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提高土壤的供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效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条件、灌溉方式、灌溉工具和灌溉管理等四大部分。

1. 灌溉条件:灌溉条件是指在做灌溉时,要求被灌溉分布土壤的水分条件,以及土壤的渗透性、流动性、吸水性、蓄水性等因素,也就是说,灌溉条件是指在被灌溉的土壤上,要求它具备的水分条件。

2. 灌溉方式:灌溉方式是指灌溉的方法,即以何种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使土壤中的水分达到要求的水平,以达到灌溉的目的。

一般来说,灌溉方式可分为河流灌溉法、人工灌溉法和雨水灌溉法三种。

3. 灌溉工具:灌溉工具是指用来引水和实施灌溉的机械设备,一般来说,常见的灌溉工具有拖拉机、小型汽车、摩托车、滚筒灌溉机、洒水机等。

4. 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是指对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灌溉工具的维护、管理和灌溉技术的改进,以及如何确保灌溉安全等问题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上述内容就是灌溉制度名词解释,总体来说,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水资源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水分而促进作物生长发展的一种技术措施,它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灌溉条件、灌溉方式、灌溉工具和灌溉管理等四部分。

灌溉制度的正确实施,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提高土壤的供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效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灌溉制度的正确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此外,灌溉制度的正确实施还可以减少农田灌溉时发生的水污染,减少农田因土壤水分不足或渗透性差而导致的水涝灾害,保护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的安全性。

总之,灌溉制度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提高土壤的供水能力,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效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农田灌溉时发生的水污染,减少农田因土壤水分不足或渗透性差而导致的水涝灾害,保护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的安全性。

灌溉管理制度定义

灌溉管理制度定义

灌溉管理制度定义一、概述灌溉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农田灌溉目标,保障农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以及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稳定发展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和规定。

灌溉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否,管理的严密程度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农田灌溉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二、灌溉管理制度的目的1. 保障农田灌溉的有效进行。

通过建立灌溉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农田的正常灌溉,减少灌溉浪费和水资源的污染,提高灌溉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2. 合理分配水资源。

灌溉管理制度可以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和农田的需水量,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农田用水的需求,同时也能避免由于过度使用水资源而导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3. 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科学的灌溉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农作物的良好生长,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4. 保护生态环境。

灌溉管理制度可以合理安排农田的用水,减少过度使用水资源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灌溉管理制度的内容1. 灌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灌溉管理制度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对于农田用水的要求、使用的灌溉设备、灌溉的时间和频率、灌溉的方式等都需要有具体的制度规定。

2. 水资源的管理与配置。

灌溉管理制度需要明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合理配置,同时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控和预警体系,以应对水资源的紧缺和过量使用问题。

3. 灌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灌溉管理制度需要对灌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进行规定,制定明确的维护标准和周期,确保灌溉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4. 灌溉管理的监督与考核。

对灌溉管理制度的执行和效果应该进行监督和考核,对于违反规定或者管理不力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或奖励,确保灌溉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效果。

5. 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灌溉管理制度需要对灌溉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

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

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一、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利设施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中型水库灌溉管理机构设置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工作一般由水利部门或者由专门的水利管理机构负责。

该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灌溉管理部门,负责中型水库的日常管理和运行工作,包括水库的调度、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工作。

同时,该机构还应设立专门的巡查监测部门,负责对中型水库的水质、水位等进行定期巡查监测,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三、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水资源。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遵循合理、科学、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最大效益。

2.保护水资源。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避免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损失。

3.统一管理。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4.科学调度。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根据不同的灌溉需求,科学制定水库的调度计划,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水库的日常管理。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规定水库的日常管理程序,包括对水库的定期巡查、水位监测、水质监测等工作。

2.水库的调度管理。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规定水库的调度计划,根据不同的灌溉需求制定合理的用水方案,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水库的灌溉制度。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规定灌溉水源的分配原则、水质要求、灌溉周期等内容,确保灌溉的质量和效率。

4.水库的排水制度。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规定水库的排水计划,确保水库的排水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五、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实施为了确保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加强对中型水库的监督检查。

绿化灌溉制度与管理制度

绿化灌溉制度与管理制度

绿化灌溉制度与管理制度一、绿化灌溉制度的内容1. 绿化灌溉水资源的利用与分配:绿地和建筑绿化所需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分配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2. 绿化灌溉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建设和维护绿化设施是保障绿化工程的正常生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绿化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绿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3. 绿化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绿化灌溉技术是提高绿化工程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不断加强绿化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绿化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 绿化灌溉的监督与管理:监督和管理是保障绿化工程正常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绿化灌溉管理制度,确保绿化工程的稳健推进。

二、绿化灌溉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1. 建立健全绿化灌溉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绿化灌溉管理机构,负责绿化灌溉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2. 制定详细的绿化灌溉管理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绿化灌溉管理办法,包括水资源利用、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3. 加强绿化灌溉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绿化灌溉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为绿化灌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 完善绿化灌溉监督制度:建立完善的绿化灌溉监督制度,加强对绿化灌溉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5. 促进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绿化灌溉管理工作,共同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和提升。

三、绿化灌溉制度与管理制度的建立意义1. 促进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提升:绿化灌溉制度与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城市绿地和建筑绿化的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提升。

2. 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健全的绿化灌溉制度和管理制度,有利于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绿化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3. 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绿化灌溉制度与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2.1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参照项目涉及村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中稻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

2.6.2.1.1中稻灌溉制度的确定(1)水稻的泡田定额的确定:根据当地群众的耕作经验,划定中稻的泡田时间为5月11日~5月25日,历时15天。

M1=0.667 (h0+S1+e1t1-P1)式中M1-水稻的泡田定额,m3/亩h0-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取30mm;S1-泡田期的渗漏量,mm;e1-泡田期内水田的田面平均蒸发量,mm/d;t1-泡田期的日数,d;P1-泡田期的降雨量,mm。

根据彭水县国土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土壤为小黄泥和大土黄泥,土壤中含沙,属中粘含沙土,取其渗漏强度为 1.4mm/d(《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P136)。

项目区紧邻武隆县,两地气象条件基本相同,本项目设计所用资料采用武隆县的气象资料。

根据武隆县气象局1950年-198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75%设计频率年为1974年,由1974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可得泡田期的有效降水量为38mm。

泡田期的田面平均了蒸发量由下表选取:表2- 多年平均蒸发量统计表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4、蒸发资料采用折算后(60cm蒸发皿)的数值计算。

计算得中稻的泡田定额为M1=50.4m3/亩。

(2)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的确定利用水量平衡方程确定中稻的灌溉制度。

h1+P+m-WC-d=h2式中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P-时段内降雨量,mm;d-时段内的排水量,mm;m-时段内的灌水量,mm;WC-时段内的田间耗水量,mm。

时段内的降雨量根据武隆县气象局提供的1974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

田间耗水量的计算采用参考作物系数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适合于我国情况的修正彭曼公式,四川省采用境内155个县1951年~1989年的39年气象资料,计算出参考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系数,本规划采用原四川省重庆地区的参考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系数:中稻田间耗水强度计算表参考作物需水量和需水系数资料来源:《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和灌溉》,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在水稻生长的任何一个时段内,农田水分的变化决定于该时段内的来和耗水之间的消长,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水量平衡方程表示。

如果时段初的农田水分处于适宜水层的上限(h max),经过一个时段的消耗,田面水层降到适宜水层的下限(h min),这时没有降雨,则进行灌溉,灌水定额为:m=h max-h min当中稻生育期内某次降雨量超过水稻的耐淹深度时,就要排水。

中稻各生育阶段淹灌水层深度注:生育期时段的划定参考彭水县农业局提供的资料,运用水量平衡方程,根据逐日降雨资料、中稻各时段日耗水强度、设计淹水层进行逐日计算,计算过程见下表: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单位:mm根据计算得出中稻生育期内的各次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作为中稻的灌溉制度。

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表确定中稻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155m3/亩。

(3)中稻灌溉定额的确定中稻的灌溉定额 M=M1+M2=50.4+155=205.4m3/亩。

2.6.2.1.2冬小麦的灌溉制度的确定(1)冬小麦播前灌水定额的确定: 冬小麦播前灌水定额的确定用下式计算:)n -667H(0max 0θθ=M式中:0M —设计播前灌水定额,m 3/亩; H —计划湿润层深度,取0.8m ;m ax θ—一般为田间持水率,以占孔隙的百分数计,土壤为中粘含沙,取60%;—播前计划湿润土层内的平均含水率,以占孔隙的百分率计,0取40%;n—相应于H土层内的土壤空隙率,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计,取48%;计算得出冬小麦的播前灌水定额为51.2m3/亩。

(2)冬小麦生育期灌溉制度的确定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制定冬小麦生育期的灌溉制度:W t=W0+W T+P0+K+M-ET式中W t-t时段末计划湿润层中的储水量,m3/亩;W0-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中的储水量,m3/亩;W T-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m3/亩;P0-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m3/亩;K-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3/亩;M-时段t内的灌溉水量,m3/亩;ET-时段t内的作物需水量,m3/亩。

为了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作物某一时段内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必须经常保持在一定的适宜范围以内,即通常要求不小于作物的最小储水量(W min)和不大于允许的最大储水量(W max)。

由于各时段作物的需水量是一种经常的消耗,而降雨则是一种间断的补给,因此在某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储水量降低到或接近于作物的最小储水量时,就需要灌溉,反之就需要排水。

计划湿润层允许的最大储水量:W max=667nHmax计划湿润层允许的最大储水量:W max=667nHθminθmax取田间持水率,θmin取田间持水率的45%。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由下式计算:W T=667θn(H2-H1)式中:H1-计算时段初的计划湿润层深度,m;H2-计算时段末的计划湿润层深度,m。

根据设计频率年的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冬小麦生育期内的逐日有效降雨量。

小于5mm降雨量,不考虑有效利用量。

1974年冬小麦生育期有效降雨量表注:1974年逐日降雨资料由武隆县气象局提供查由修正彭曼公式计算而绘制的《中国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等值线图》(《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及灌溉》,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年,P79),重庆地区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为350mm。

选用相邻地区的冬小麦需水量模系数,计算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冬小麦的阶段需水量表将以上数据代入水量平衡方程,利用水量平衡图解法得出冬小麦生育期的灌溉制度。

冬小麦生育期灌溉制度表确定冬小麦生育的灌溉定额为M2=170m3/亩。

(3)冬小麦的灌溉定额的确定冬小麦的灌溉定额为M=M1+M2=51.2+170=221.2m3/亩。

2.6.2.2农作物灌溉需水量计算项目区内农业生产需水量用下列公式计算:W⨯=MA毛需式中:W—农业生产总需水量,立方米;需M—综合毛灌溉定额,立方米/亩;毛A—灌溉面积,亩;(1)确定毛灌溉定额毛灌溉定额根据下式计算:η净毛M M =式中:净M -作物净灌溉定额,立方米/亩;η-灌溉水利用系数。

计划灌溉采用混凝土渠道,渠道输水损失小,而且渠道输水距离和控制面积都较小,水利用系数较高,确定水利用系数η=0.8。

典型年内设计种植制度为轮种制度,即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冬小麦。

中稻和冬小麦灌溉定额分别为1M =205.4立方米/亩,2M =221.2立方米/亩,则设计典型年内毛灌溉定额:η21M M M +=毛=8.02.221291+=640.3立方米/亩。

(2)确定项目区灌溉面积经在项目区渠系规划布置图上计算,项目区采用渠道灌溉面积(A )为3379亩(3)设计年内项目区农业总需水量计算A M W ⨯=毛需=521.2×3379=451.83万立方米。

2.6.3水资源平衡分析由以上计算可知,设计年项目区可供水量供W =2258.9万立方米,需水量需W =451.83万立方米 。

可见,项目区年度水资源供给量远大于年度需水量。

2.6.2.3灌水率的设计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万亩)上所需的灌溉净流量,它根据作物灌溉制度确定,由它确定渠首的引水流量和渠道设计流量。

灌水率可用下式计算:q 净=Tm92.7α 式中: α-作物种植比例;m -作物的每次灌水定额,m3/亩; T -灌水延续时间,d 。

本项目灌区属抽水灌区,每天抽灌时间以22小时计,式中系数为7.92。

根据作物的灌溉制度,计算出作物各次的灌水率,如下表所示:灌 水 率 表4 50 3.15 3.27 3.21 10 0.63中稻1 20 5.30 6.3 6.1 5 0.512 15 6.15 6.17 6.163 0.633 30 6.27 7.1 6.30 5 0.764 30 7.15 7.19 7.17 5 0.765 30 7.20 7.24 7.22 5 0.766 30 7.25 7.29 7.27 5 0.76 根据灌水率表绘灌水率图,发现各时期的灌水率差别较大,渠道输水断断续续,不利于管理,而且给渠道设计带来问题,所以对其进行修正,绘修正灌水图。

绘修正灌水率图时,以不影响作物需水量为原则,对于关键用水期灌水时间的调整,时间不超过三天。

根据修正灌水率图,作出项目区的灌水率表。

修正灌水率表作物面积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水时间(月.日)灌水延灌水率(万亩)(m3/亩)始终中间日续时间(天)(m3/s.万亩)冬 1 40 11.19 11.28 11.23 8 0.63 小 2 40 1.7 1.14 1.2 8 0.63 麦 3 40 2.27 3.6 3.4 8 0.634 50 3.15 3.27 3.21 10 0.631 20 5.31 6.3 6.1 4 0.63中 2 15 6.15 6.17 6.16 3 0.633 30 6.27 7.1 6.3 6 0.634 30 7.15 7.19 7.176 0.63稻 5 30 7.19 7.24 7.22 6 0.636 30 7.24 7.29 7.27 6 0.63根据灌水率表,确定设计灌水率q净=0.63m3/s.万亩,最小灌水率为0.25m3/s.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