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整理]那山那人那狗》电影分析。
那山那人那狗》电影分析。
一个安静的下午,独自静静的看完了这部《那人那山那狗》。
在看惯了场面宏大的史诗片,节奏飞速的好莱坞的时候,一部别样的影片映入我的眼帘。
它像一行清秀的诗,又似一段缠绵的曲,在我心间萦绕,久久不能消散。
它或许是平凡的,因为它只是讲述了一段段情,但它也必然是不凡的,正因为它讲述了那一段段平淡但却深刻的情。
下面我们来一起品味,《那山那人那狗》中得一段段情吧。
本片改编自彭建民的同名小说,由霍启建指导,老艺术家滕汝俊和年轻的刘烨联袂出演。
霍启建这名导演,我并不熟悉,但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便深深的爱上这名导演,无论从影片的主题、声音、构图、色彩等各个方面,他都已做的非常到位。
我可以真切的感到这名导演的情感,那浓浓的情。
一、主题影片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这恐怕谁都无法准确的说出来,正可谓是一句话即可说清,但一万句话却又无法道明。
而笔者这里把本片的主题概括为三情一念,三情是微妙的父子情、无言的爱情以及深厚的乡土情,而一念便是父亲所说的“想头”。
父子情,中国有句古话,“无仇不成父子”,似乎每一段父子情都是充满了隔阂的,从小便是如此,父亲一词在我们心中永远不如母亲温暖。
电影中的父子也是一样,儿子在和妈到别的时候是一声声“妈”那么的亲切,而却未曾叫过一声“爸”,一直到影片中段两个人要再度启程的时候才说了一声“爸,咱们走吧。
”,但正是这样的一句话,却已让老人喜笑颜开。
影片中父子的距离是那么遥远,以至于在父亲解手的时候儿子都不知道,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距离感……或许这种距离感是父亲常年在外无法陪伴儿子成长产生的,或许儿子一直在埋怨着父亲。
但当父子共同走完了那一条邮路,我想儿子那在心中多年的怨气已然是烟消云散。
“有我在你就不再用下水了。
”,“村里的老人说儿子能背父亲了就是长成了。
”,伏在儿子背上的父亲回想起骑在他脖子上的儿子,就像昨天的事一样,眼泪不禁流淌,父亲老了。
看到这里,不知有多少观众早已潸然泪下,我们的父亲也已经老了,而我们却从未理解过他们,从未有过关切的问候,从未主动帮他们揉揉酸麻的肩膀,他们肩上的担子总是自己挑着,那些苦总是自己挨着,就像电影中的父亲摔下了山崖但却从未跟家里提起过一句。
影评《那山 那人 那狗》——说不出的爱
说不出的爱《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正如电影名字那样,山里人对山的眷恋,邮递员对工作对国家的热爱,狗对主人的忠诚,夫妻之间的默契,母子之间的依赖,父子之间隐晦的爱···整部电影都洋溢着满满的爱,也夹杂着一层淡淡的哀伤。
所有的爱都在儿子与父亲一次送信的过程中展现。
影片中时有时无的背景音乐就像父子之间若隐若现的情感。
我们看到一份浓浓的爱在悠扬的轻音乐中逐渐浮现,直到影片最后,儿子第二次踏上路途时,那份爱没有如沸腾的熔岩在底下酝酿许久后猛烈的迸发,而在父亲那深深的凝望下笼罩着整个青翠静谧的山头。
父子之间24年里有一个巨大的空白,空缺的不是爱,是对彼此爱的表达。
儿子从小就认为父亲不爱他,对他产生一种莫名的惧怕,一直被困扰在渴望得到父爱,却又恐惧,感到遥不可及的困惑中。
15岁那年的一次受伤,儿子叫母亲不要让父亲知道,是害怕父亲担心,还是害怕受到责骂,还是仅仅因为不想让他知道?本应该是孩子受伤后偎依在父亲宽厚的臂膀下撒娇,却是一个15岁少年不该有的对亲情的困惑和感到无法触及的无奈。
父亲嫉妒儿子亲切的叫妈妈,他又何尝不感到无奈和心酸呢?影片一开头,父亲坚持要陪儿子走一次,除了对自己工作岗位的不舍,还有就是显而易见的父亲对儿子的担心和爱。
离开村庄时,父亲慈爱的将口袋里的糖给了前来的小孩子,对待别人的小孩尚且如此这般,这样的父亲,怎能不爱自己的儿子呢!而此时,儿子还处在年少时对父亲生疏,惧怕的情感中。
儿子坚持继承父亲的事业不也正体现了他对父亲无法言说的敬畏,依恋之情吗?而这一切,为什么他们彼此看不到?因为他们无法言说,无法表达,他们把对彼此的爱潜藏在朴实的默默的关怀中。
这样的爱本可以填补父子之间24年的空缺,取而代之的却是24年的无奈。
儿子背着沉重的邮包,父亲拄着拐杖,他们一起走过狭长的巷道,走过曲折的青石板小道,走过蜿蜒的公路,他们却感到彼此沉默的尴尬。
他们的身体留着相同的血液,却彼此陌生。
评《那山那人那狗》
浅评《那山那人那狗》今天我重温了这部曾经深深地感动我的《那山那人那狗》,然而这次也不例外。
其实影片里没有什么煽情镜头,也没有深刻话语,只有冷静的镜头摇过青山,摇过老人,摇过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山路。
正因为镜头如此干净,所以故事如此简单。
正因为故事简单,所以心情如此安静,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影片像一杯淡咖啡,入口苦涩,回味甘甜,像一杯清茶,香气清爽,韵味无穷。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老邮差退休后儿子第一天接替自己工作引出来的故事。
故事的画面风格是优美的柔顺的写意的温暖的,水墨画一般的平和娴静。
镜头所到之处都是画般的美景,有点诗的意境。
同时色调的变化也出现在每一个用温情涂抹的情节中。
黄昏的天光罩在他们身上,异常温暖的样子。
由绿色到金黄色的转变,像父亲一直以来隐忍深沉的爱,终于等到了收割的季节。
几百里山路是弯延曲折,跋山涉水是艰辛的。
而一位父亲的伟大和一位儿子的理解是令人震憾的。
一条狗,两代人,寂静的山路,无声的爱,父子情深。
父亲已经老了,时间的刻痕已经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而从未间断的辛苦更是使得他的腿脚失去以往的利索。
于是,儿子接班了。
三百里山路,八十斤邮包,儿子义无返顾的出门。
老二极为灵性,一条忠实而又善解人意的狗。
不大放心的父亲终于还是决定和儿子一同出门。
其实父亲不仅是放心不下,而是他那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心需要在儿子身上传承。
路上,狗在前面走着,儿子跟着,父亲走在最后。
静静的,无声的沉寂在父子之间蔓延。
湘西的原野广阔而寂寥,一条小路笔直的通往前方,仿佛没有尽头,弯弯的石拱横架在清澈的小河之上。
遍地清脆,绿油油的一片,灰蒙的天空。
然而此时父子间是有隔阂的,他们之间还有很深的代沟的,“累了就歇一下吧”,父亲还是关心儿子的,“他没叫停,我就不停”,儿子倔强。
头戴簑笠的父亲深沉而又智慧,筋骨酸软的儿子掩饰不了周身的劳累。
席地而坐,父子俩都在沉默,只听见狗吠声,他们找不着共同的语言。
但杯水之间现真情,那支壶的传递,囊括了一切言语。
邮路悠长诗更长--浅析《那山,那人,那狗》
酒,老 乡邮员醉 了,醉 了就梦 回和妻 子相遇 的场 景,无论是载着 新 娘骑车 穿越 田野还是分离 良久后的重逢 ,明显带有喜悦之情 的情节搭 配的却是现实 中老乡邮员的略带悲戚 的神色 。他对妻子的爱是显而易 见的,却从未尽到为人夫的职责,于他 自己来说 ,是愧疚 万分 的。因 此,影 片中出现一个小插曲,小乡邮员被侗族姑娘的泼辣与美丽深深 吸引,但 当父亲 问及时他是犹豫与矛盾 的,他说:我怕她 也像我妈 , 离开了这里,一辈子都想家。 而与之相对 应的是村民们对待老乡邮员的态度 。出村 时,被乡亲 们簇拥 ;爬坡时 ,有牧童迎接:进 山时 ,侗族人的婚礼刻 意安排在 了 那一天。就如 同老乡邮员 自己说的,山里人几天不见县长没关系 ,几 天不见 自己可不行 。闭塞的湘西山村 ,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就是这 个背着邮包三天 一个往返的邮递员。最典型的例子是五婆的信赖 ,那 个失明的老人 ,唯一 的盼望就是从乡邮员手 中得到的十元钱和一封被 老乡邮员 “ 编造 ”出的 “ 无字天书”。他们对他的信任与依 的 朦 胧
故事发生在2 O 世纪8 O 年代初 的湘话 ,无可避免的会以湘 西的山水 作为最主要的景深 。翠绿连绵的山在镜头 中依次摇过来,在 拉长 的镜
头 ,让 人物的侧影 或背影从美 妙的景致 中悄 悄地划过 。 《 那山 ,那 人 ,那狗 》 曾获得 十九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 的最佳故事片奖 ,但 我 以 为,其画面语 言更为唯美 ,如 同散文诗一般 ,为观众创造 出最美妙 的 构图、影调与色彩感 ,完美 的诠释出湘西最淳朴 的民风与最精致 的山 水 在 光 线控 制 上 , 导演 让 开 放 空 间 的 自然 光 与 闭塞 空 间 的 戏剧 光 相 结合,安静时,梯 田渐次 ,朦胧的阳光穿过 叶片 的罅隙斜斜打在主角 的斗笠上,没有阳光 的地方则充斥着满屏 的绿 ,光滑的石板路和从旁 趟过的小溪水给画面创造 出湿漉漉的清凉之 意,这是一种舒适感极强 的色泽 。热闹时,麦地风起 ,情绪包裹在温 暖的橘黄中,小乡邮员初 遇侗族姑娘时三 人说笑着走远 ,镜头慢慢拉长 ,田间的小路线条感十 足的蜿蜒在画面里,悠远而辽阔,似乎这样 的美好能够无尽头地延伸 下去 。入夜之时,吊脚楼掩映在一片幽暗中,远远 的有红色的灯笼晃 过 ,给暗夜平添了一股 暖意 。星星点点的火光映在年轻男女喜悦 的面 庞上,洋溢出无限的生机 ,也让人真实感触到 了偏远的湘西的平实感 人的民风 。 《 那 山,那人 ,那狗》运用山水 ,人物与 自然的生灵三者之 间的 默契组合,给观众带来了如沈从文的 《 边城 》般意境悠远如诗如画的 审美享受 堪称传统的东方电影代表作中优秀的一作品。
《那山那人那狗》的艺术辩证性
《那山那人那狗》的艺术辩证性《那山那人那狗》是1998年创作生产的影片,该片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没有生死离别的情节,仅有一座山、一条狗、父子俩,单调得不能再单调的一次翻山送信……。
但是在第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选中,这部投资仅210万元的“小题材”影片,却与由张艺谋、陈凯歌、吴子牛、滕文骥等多位名家执导的影片的角逐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最佳故事片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还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影片”。
这部电影有何独特的艺术魅力呢?我认为这部影片充分显示了东方的情调与文化内涵,显示出了中国电影艺术的辩证性思维特色。
一、从主题思想上看,该片具有“简单蕴含复杂,复杂归于简单”的艺术特质《那山、那人、那狗》整个故事情节是:在山区工作了数十年的老邮员要退休了,在儿子跑邮的第一天,他不放心,于是陪儿子最后走一趟自己跑了一辈子的223里的邮路……。
故事真是简单极了,但是细细品味,《那山、那人、那狗》却深得“简单蕴含复杂,复杂归于简单”艺术辩证思维之妙。
首先从人物形象方面看,表面上看男主角是个简单的人物,导演甚至连姓名也不交代,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223里的山路中传递邮件,过着简单的生活。
但他却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动人物。
他的内心蕴含着极其丰富情感:为乡亲们服务的真情;对那山难舍难分的深情;以及和“老二”(那狗)真挚的友情;与妻子深挚而愧疚的恋情;与儿子的感情更是特别丰富而复杂:父子俩既有亲情,又陌生;既理解,又隔阂;既有共同的理想与人格,又有代沟与个性。
只要细细品味,我们就会体味出“父亲”那种简单中包含着的丰富复杂的情感、那平凡中闪烁着的伟大的光辉。
其次,故事的矛盾冲突也是简单中蕴含着深刻与复杂。
从浅层次看,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是父子之间的隔阂,但是这种隔阂又不是简单的父子间的“代沟”,它含有复杂多元的内容。
如当“我”临行前与母亲的一声亲切告别,则让父亲心生嫉妒:“妈、妈的,叫得亲!”这样的言语很不正常,这让人感到很怪异,这为故事设置了悬念。
那山那人那狗影视赏析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中的文化赏析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是由霍建起导演的一部平实而又感人的片子,该影片归为文艺片,文化穿插于整部影片。
影片讲述了影片讲述了一位退休的乡邮员父亲与儿子一起走邮路的故事: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自己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经过长途跋涉父子俩渐渐消除了心中的隔阂。
全篇朴实的剧情处处展现脉脉温情。
山、人、狗,人以自然和谐相处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那山那人那狗》是充满意境美的一部影片。
影片充分显示的东方情调与文化内涵,其中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以下从文化的角度来赏析《那山、那人、那狗》:故事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湘西的山区,故事一开始就出现了一幅唯美的农村画面,美丽的大山,青青的稻田,湿漉漉的田间小路,朴实的民房,一开始影片就体现了农业社会下的物质文化。
而故事中父子与狗的像亲人一样的关系,父亲二十年如一日地跑邮路,其中支撑他们的是精神文化。
文化的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由此体现了出来。
影片开始父子俩在整理邮件,这在我们通讯发达的今天看来很普通的邮件在那时候对人们是多么重要,这体现了80年代的通讯文化。
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中父亲一直在絮絮叨叨告诉儿子怎样跑这条邮路,儿子却显得不耐烦。
当中是因为父亲与儿子思想的不同,从中展现的是他们的思想文化。
然后一个平凡的早晨,儿子要踏上自己的第一次邮路的旅程,但故事的另一“主角”老二却不跟儿子走,父亲为了老二跟着走,也踏上了自己的最后一次邮路的旅程。
是他们内心的精神文化在支撑着他们与老二这个不会说话的动物的真挚的感情,不仅仅是人的精神文化,也是动物世界里的精神文化。
之后父子俩出发了,他们所经过的路,经过的拱桥,经过的房子,这一一体现了当地的建筑文化。
父亲戴着的斗笠,他们穿的衣服,从中看出了当时的服饰文化。
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
整部影片以“走”为主旋律,说明当时路后的交通文化。
在出发的时候,儿子对父亲是有成见的,此时父子间有隔阂。
那山那人那狗的观后感
那山那人那狗的观后感《那山那人那狗》是中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一部小说,它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与赞誉。
本文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部小说进行剖析和观后感分享。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小说的背景设置。
小说发生在一个山村,通过对山、人和狗这三个元素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山是一个象征着力量、自然和自由的存在,而人和狗则代表着对山的依赖和对自由的追求。
小说通过将这三个元素结合在一起,深刻地探讨了人的存在和个体的命运。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克里斯托弗的少年,他与父亲一起生活在山村。
克里斯托弗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对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和热爱,并且能够与狗进行心灵感应。
尤其是他与狗建立起的深厚的情感纽带,更让人动容。
这种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我想起了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关系,我们应该以尊重和爱护的态度对待它们,而不是一味的剥削和捕杀。
在小说中,克里斯托弗与父亲一直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克里斯托弗热衷于探索和冒险,他希望能够自由地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
而父亲则希望他安定下来,过上稳定的生活。
这种代表了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也非常常见。
电子游戏、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年轻一代更加追求刺激和自由,而老一代则更加注重安全和稳定。
这种冲突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让人深思。
除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和代际之间的冲突,在小说中还描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对自由的向往。
克里斯托弗在小说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困境和挫折,他被困在一个充满压力和束缚的环境中,渴望逃离并追求真正的自由。
小说通过克里斯托弗的遭遇,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内心深处渴望自由的愿望。
小说中的叙事手法也是其独特之处。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意象语言,使得小说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思考。
他的叙事风格细腻而深刻,引人深思,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这种艺术性的叙事方式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让人对自然和人性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从色彩分析影片《那山那人那狗》
从色彩分析影片
影片截图影片名色彩效果
《那人那山那狗》展现湘西的自
然美景的时候,
采用大片大片
的绿色。
绿色的田野和
山川,给人一
种宁静、质朴
的感觉,营造
出了一种唯美
的意境。
绿色的山,傍晚
金黄色的霞光
的运用
充分的展现了
自然的美景。
色彩的巧妙搭
配,使整部影
片充满了舒缓
美丽的意境,
可谓是妙不可
言。
以青色为背景,
配上青红色的
服饰
给观众视觉冲
击,从而留下
深刻的印象,
感到红色贯穿
了整部影片。
封灯时颂莲一身红色的旗袍在一片狼藉的黑色中冷冷的站着,色彩对比突出,表现了对封建家长的讽刺,强调了人物生命的刚烈。
红色灯笼与白雪的利用。
象征着炽热与冰冷在眼前交织,极具讽刺意义。
“太太梦”的幻想破灭,生命成为累赘,死是一种解脱。
蓝色围墙和红色灯笼。
蓝色象征了封建社会的凶残和黑暗,大红灯笼总是被蓝色瓦墙包围封闭,揭示了被封建思想所束缚,广大被压迫女性不得悲惨命运的作品主题。
《那山那人那狗》段落景别分析
《那山那人那狗》56:16----67:29镜头一56:16远景。
父子俩及老二的背影渐行渐远,表现他们结伴而行。
且此时的有些发暗的色调也体现出行路的艰难,有种日日夜夜的感觉,同时也与后面有些对照。
镜头二56:28场面远景。
首先两面的高山突出了山路的崎岖,隐含着父亲这么多年来的艰辛,同时可以看到此时的暖色调跟之前的冷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为后面儿子对父亲态度行为上的转变做好了伏笔。
镜头三56:42场面全景。
高山流水和一个独木桥似的小路,以及父亲说的那句话:从这里过啊,可以少走八里路,可以看出这是父亲多年来对这些路早已经熟记心中了,同时也可以知道这些小路难走,体现父亲的不易。
镜头四56:56近景。
通过对人物表情语言的表露,在这里体现出父亲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对儿子刚刚走上这条路的担心。
镜头五57:13全景。
在这里将三个主人公放在一起,以及过溪的动作,尤其是父亲和老二,一贯的动作显得十分娴熟。
同时父亲的这句话给儿子一定的思考。
镜头六57:31特写。
给儿子的特写,儿子的言语和表情可以看出儿子确实是长大了,同时为后面背父亲过溪,及父亲的感动,做好铺垫。
镜头七58:04全景。
儿子过溪,父亲站在后面观望,同时两个人一高一低(只是因为地势的关系么?可不可以认为是现在的父子两个距离还远,之间还有隔阂),老二在两个人中间,成了纽带似的角色。
镜头八58:12远景。
父亲慢步向前,表情有点抽搐,对儿子的做法感到由衷的欣慰。
而且现在看来,这条小溪并不是那么宽,感觉过去并没有那么难,与后面背父亲过溪形成对比。
镜头九58:31近景。
儿子背着邮包,小心翼翼的过溪,父亲坐在岸边,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儿子。
父亲的身影由模糊逐渐清晰地过程,由最后儿子到岸父亲释然的表情可以感觉的到刚才的父亲一直很紧张。
镜头十 58:47远景。
水轮车的反复出现,是要表示什么呢?标志性的事物,还是蕴含着什么?镜头十一59:12远景。
视野中的人物一下子消失,表明儿子动作的迅速。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分析
背负一生的行囊——浅析邮包的意义看罢霍建起执导的《那人那山那狗》,不仅为导演不落俗套的执导风格拍案叫绝。
依然记得那条山山峦峦、沟沟坎坎的深山邮路,依然记得那只忠实可靠、精通人性的勇敢老二,当然更不曾忘记老邮差顶破风雨、踏破季节的坚实足迹。
透视全片,邮包似乎永远都是一个不起眼的道具,然而却是因为有了这沉甸甸的行囊,全片变得有形可靠,有物可依,在一连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中荡漾着人间美好的情怀。
邮包里装着父亲和母亲陈年朴实的爱情。
“雨中邂逅”、“桥头相知”、“迎嫁出山”,一组组闪回式的追忆镜头,简短而连续地组接将我们带回到二十年前,让我们刻骨铭心地体味到那段掩埋在岁月深处久久不曾提及的古老爱情。
在父亲微笑的表情特写中,我们似乎又寻到了那份属于中年人的浪漫。
父亲因进山送信认识了母亲,临走时带走了山中偶得的爱情,以邮包为媒实不为过。
多少年来,父亲常因邮路繁忙而久久不能回家探亲,母亲也常因思念山中的亲人而暗自流涕,这种难熬的感情考验和舍小顾大的奉献精神,又为父亲和母亲原本朴实的爱情添加了些美丽的色彩。
邮包里埋藏着儿子的爱情。
“田间的一见钟情”、“舞中的爱意释放”、“分别后的暗自牵挂”,这是一份畅通无阻顺其自然的感情历程。
然而最后,儿子依然忍痛割爱,舍弃了这份艳丽的爱情。
儿子和父亲站在山头,张望着山中的一切,“我不想让她像我妈一样,走了一辈子都想家”,与其说这是对父亲的谴责,倒不如看作是父亲舍小顾大的侧面反映,更不如说是儿子对邮路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爱情的果断让步。
这是一种对父亲工作的坚守和继承,以及对待感情的正确抉择。
影片采用一组运动镜头拍摄展现了一只自由滑翔的纸飞机,峰回路转地将观众的视角引入大山深处,那该是一种对爱情的美丽释放。
镜头回升,画面中呈现儿子、父亲、老二、邮包、山峦,影片主题淋漓尽致地通过画面直白地表现出来。
邮包里装着父子两人步步升温的父子感情。
从对父亲邮路的不解和非议到对父亲工作的敬仰和继承,这是一段怎样的情感历程?影片巧妙地设置冲突,譬如因“是否该骑坐车上邮路”以及“给五婆读信”产生的语言冲突,将影片中的父子矛盾升至高潮,然而此时影片又巧妙地衔入亲情,“背父过溪”以及父亲的脸部特写并上闪回式镜头的运用,将至纯至真的父子情还原,“你还不如个邮包重”,那份曾经有过冲突的父子情感已经蜕变成一种关爱体贴,一种敬仰。
那山那人那狗的教育意义
那山那人那狗的教育意义摘要:一、引言二、那山那人那狗的概述1.电影背景2.故事情节3.主题思想三、教育意义分析1.传递亲情关爱2.弘扬民族文化3.倡导自然与和谐共生4.强调教育公平与质量四、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五、结论正文: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我国著名的电影,它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大山里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还传递了许多深刻的教育意义。
首先,那山那人那狗传递了亲情的关爱。
电影中,主人公与父亲之间的感情逐渐加深的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伟大。
在艰苦的环境中,父亲为了儿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一切代价。
而儿子也在历练中逐渐理解了父亲的爱。
这种亲情不仅体现在他们之间,还体现在父亲对山里孩子的关爱。
这种无私的亲情关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家人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其次,那山那人那狗弘扬了民族文化。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我国的一个偏远山区,那里的民风淳朴,人们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通过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电影展示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也不断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种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再次,那山那人那狗倡导自然与和谐共生。
电影中的山水风光如画,让人心旷神怡。
主人公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这种理念贯穿整个电影。
在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这部电影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最后,那山那人那狗强调了教育公平与质量。
电影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毅然离开大山。
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许多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
如今,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基本实现了教育普及。
然而,教育质量仍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这部电影提醒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总之,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即将退休的乡邮递员,在深山中送了一辈子信, 马上要由唯一的儿子接下送信的工作,面对儿子第 一次出发,老邮递员千叮万嘱,实在放心不下,于 是带着长年跟随的忠狗陪着儿子走一趟送信之旅。 徒步在壮阔的山林,清翠的田野间,父子之间展开 前所未有的认识和了解,年轻气盛的儿子终于理解 了父亲邮差工作的辛苦与意义,父亲也体会了多年 来妻子终日等待的无奈和儿子长大成人的骄傲。于 是那山、那水、那狗构筑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的鉴赏分析??影片影片故事情节简单故事情节简单然而在一个个小细节串连起然而在一个个小细节串连起来的来的平淡叙事背后平淡叙事背后却是导演精心构置的却是导演精心构置的风土人情美丽的湘西景色情美丽的湘西景色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情美丽的湘西景色情美丽的湘西景色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展现出动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展现出动人的视听语言
《暖》
《暖》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 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 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 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 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 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井河
《暖》
②无字之信,在五婆坳一小岔口,父亲说有封信在他身上忘了给儿子现在就要送去, 然后一边告诉儿子王五行家的汇款单应该如何送。接下来是一个高处的俯拍:父亲和 儿子沿着弯弯小路朝一户房屋走去。在这里,父亲边走边叮嘱王五行家的事情却没有 告诉儿子那信是送给五婆的和五婆是谁等等。在从五婆家离开后的路途上,父亲才述 说五婆孙子的事情但是根本没有提及自己送钱给五婆。“尊老”的传统美德在这样一 件小事情上可见斑斓,父亲的人格之伟岸对于儿子显然是一种高尚的模范作用,当父 亲把那张白纸递给儿子让他接着念下去的那会儿,儿子迟疑的表情但又很快进入父亲 为自己定义的角色当中,就是把那封“无字之信”继续念下去。这个“继续”的意义 还在于贯穿影片始终的,从今以后,儿子必然进入父亲所期望的在他人生中扮演的角 色。对于儿子来说,无疑又是深刻的一课。 这一场景中主要人物是五婆,以刻画肖像为主,人物近景的画面调子很亮,明暗 对比很有意识。五婆一直坐在屋内就在门槛前,但是屋内漆黑一片,这不同一般使用 小景深镜头虚化背景凸显主体对象的做法,应该是调小摄影机光圈外增高光照明压暗 背景的处理。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反映邮政题材的文艺片。
这部影片发展历程很曲折,最初是在日本获得好评,之后才在国内得到认可。
影片充满着湘西的风土人情,人物、故事虽然简单,但颇耐人寻味,一个退了休的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涉水过山走田埂,儿子逐渐理解了过去二十多年父亲所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短短的三天近距离的接触消除了父子俩的隔阂,儿子最终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旅途。
影片十分清新、自然,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没有说教色彩。
影片旨在宣扬一种朴实之美。
有人说朴实之美方为真谛,我想真正的美丽不需要华丽的外表,由内自外散发出的美才是真美。
翠绿的画面里没有一张不散发着这样的朴实的美感,多远景的镜头描摹这青翠的山,孤寂的邮路上演绎着一个平凡的邮递员默默无私奉献的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镜头推到父亲在儿子背上默默掉落的两滴眼泪,儿子看着父亲佝偻的身躯时复杂的表情,影片将这一情绪一直持续到父亲在家门前看着从此踏上自己为之奉献了一生的乡间邮路的儿子时候的怅然若失和欣慰的情绪时最后升华!侗家姑娘和倚门企盼的瞎眼老妪,希望和责任。
这是儿子以后生活道路的两个推动点,是这条邮路承载的称之为希望的东西,还有那如山般厚重的人生,它们亦如我们的人生,要在朴实中见唯美,真实中显纯净。
整部电影从摄影风格上来说像是追求纪实,大量的远景来表现山,山仿佛也是有生命的,它是生命意义的载体,承载了一个普通山间邮员的生活理念和职业理想。
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邮递员的一生在一趟护送儿子上岗的邮路过程中得以体现。
山仍是那座山,狗仍是那条狗,只是人换了,邮路的生命意义却没有消失。
一条漫长、崎岖、孤寂的邮路上,书写了老邮员的一生和刚开始的新邮员的生命历程,他们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邮员中的一个,默默地燃烧自己的生命,他们有着山一般的沉默,淳朴,同时有着山一样高尚、深沉、厚重。
与其说是父亲陪着儿子走过一趟邮路,不如说是儿子在邮路上历经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父子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那人那山那狗》影评5篇
《那人那山那狗》一部关于责任与忠诚的好电影观后感《那人那山那狗》——一部关于责任与忠诚的好电影密州路学校荆郭一段曲折坎坷的山路,一位孤独的行者,一只忠诚的狗,一个装载着无数人希望的行囊,一份艰辛而又高尚的工作——乡邮递员。
他穿梭在大山之间,为不同村落的乡亲带来家人的消息,寄出对亲人的思念。
支撑他走下去的,是乡亲的淳朴与善良,是家人的守候与等待,是自己心中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当一位这样的行者老去,不再拥有健壮的臂膀,挺直得脊背去背负这沉甸甸的希望时,他又把这份责任感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儿子。
自己一生的劳劳碌碌,认真工作,获得了乡亲们的爱戴与内心深处的满足,却因与家人的聚少离多而对妻子儿子充满的愧疚。
儿子始终对这样的父亲是陌生的,疏远的,甚至不曾亲切的呼唤过自己一声爸爸。
但当父子二人共同行走在这样一条山路上,来作为工作的交接仪式时,唤起了父亲在这条路上曾经发生的种种回忆。
当父亲将自己在这条路上的故事讲述给儿子,儿子将家中的等待告诉父亲时,父子间因长时间不在一起而造成的距离一点点的消融。
当面对着自己趟过不知多少次的河流时,儿子居然提出要背自己过河,这是一种怎样的惊愕与欣喜!伏在儿子有利的脊背上,眼泪竟无法抑制的夺眶而出。
“当儿子能背起父亲时,就意味着儿子长大了”但同时,一种责任意识从年老的父亲传承到下一代的血脉……走完这段山路,完成这次送信任务便是回家的时候了。
母亲早已站在桥头深切的凝望,焦急的等待着。
与以往不同的,这次等的不仅仅是丈夫,还有以前和自己一起站在这里等待父亲的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
然而这次的归家,并不意味这结束,当太阳再次升起时,儿子,作为下一任的乡邮递员,将在没有父亲的陪同下独自走上通往山里的路。
相信下一次在桥头等待的会是慈祥的母亲与敬爱的父亲。
这样一条山路,不再仅仅是希望之路,因为曾经有一位父亲与儿子,在这条路上化解了尴尬,传承了责任,完成了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嘱托,加深了父子间的感情与理解。
那人那山那狗电影
那人那山那狗电影近年来,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喜爱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
其中,诸如《那人那山那狗》这样的电影作品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成为影迷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对这部电影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那人那山那狗》是一部以人性为题材的电影作品。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以一个山里的小村庄为背景。
电影主要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开,通过描写他在崇山峻岭中与一只特殊的狗结下不解之缘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动物之间微妙而又深刻的情感纽带。
这部电影的首要亮点是其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影片通过主人公和狗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性的本质和善良。
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亲近无疑是对人性最高度的赞颂,而主人公对狗的爱护和保护也直接暗示了他的人性之美。
观众在此过程中不禁会被主人公的情感所触动,对于人性的感悟和思考会逐渐产生。
这种对于人性探讨的深入,让这部电影与众不同。
其次,本片对于自然的描绘和对于环境的关注也是一大亮点。
电影通过对山岭的描绘和对村庄生活的刻画,反映了现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和谐。
主人公在山林中追逐狗的画面不仅令观众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更让观众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种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另外,电影的视听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影片的摄影和化妆对于电影的气氛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于山林景色的拍摄和对于人物形象的打造,电影给人以逼真的体验感和情感冲击力。
而背景音乐的运用更是令整个电影更富有情感色彩,让观众们在电影中获得更多的内在感受。
当然,对于一部成功的电影来说,优秀的演员阵容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那人那山那狗》中,主演们表现出色,将角色塑造得十分完美。
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再次让人们对于电影的魅力产生了更多的深度思考,更加认可了这部电影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那人那山那狗》是一部对人性、自然和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加以完美的拍摄和音乐配合,给观众带来了难以忘怀的影视体验。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引言《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以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为主题的电影。
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与一只野狗在大山深处的生活和互动,影片向观众呈现了自然美与人性的冲突和和谐。
本文将就影片的情节、主题和意义进行观后感分析。
影片情节影片以男主角李明为视角,讲述了他在失意的生活中与一只野狗相识、相互依存的故事。
一开始,李明在大山深处的老宅遭遇到困境,正当他意志消沉之际,一只狗意外出现并挽救了他的生活。
从此,一个特殊的友谊在两者之间诞生并逐渐成长。
他们一起在山野中寻找食物、共同面对危险,也相互温暖和支持。
然而,命运的安排并不完美,故事的结局并不幸福。
无论是男主角还是狗,都在大山的剧变和人性的冲突中遭遇着不同的挫折与痛苦。
最终,男主角选择了解脱,同他的朋友一起回归大自然。
主题分析1. 人与自然的关系影片通过男主角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大山的壮丽景色、丰富的植被以及野狗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故事的背景,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自然,与大自然的联系越来越少。
而本片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合作关系,即使是在险境之中,人类也要尊重自然和动物。
影片通过男主角与大自然的融为一体,告诉观众要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2. 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友谊与信任影片中男主角与野狗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友谊。
他们经历了风雨、共同学习、相互扶持。
无论是在吃的问题上,还是在遭遇危险时,他们都一起面对。
他们之间的信任与依赖展示了动物与人类之间潜在的情感纽带,进一步强调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种友谊和信任的建立不仅给男主角带来了力量和温暖,也使观众思考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对动物保护和尊重产生共鸣。
3. 人性的挣扎与解脱影片中通过男主角的遭遇,展示了人性在极端环境和压力下的挣扎与解脱。
男主角之所以来到山野老宅,是因为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压力和生活的失意。
在与野狗的相处中,他逐渐摆脱了内心的困惑和恐惧,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那人那山那狗》影评
《那人那山那狗》影评——浅析色彩与主题传达1999年上映,由霍建起执导,滕汝骏、刘烨主演的电影《那人那山那狗》,获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第2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影片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湖南西部地区的一片山区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即将退休的乡邮员父亲带着接班的儿子穿山越岭熟悉邮路的故事。
整体影片完美运用画面色彩的和谐配比,将山中美景与影片情节完美结合,通过描写父子二人消除隔阂的过程,展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两代人中亲情的碰撞、事业的传承、乡邮路上感悟人生的主题思想。
幽绿山野间的思念之情。
在《那人那山那狗》影片中,父子熟悉邮路的过程里,一位等待孙子来信的老人坐在破旧的板凳上,老人的背后是晦暗黑色的狭小房屋,眼前却是山中欣欣向荣的一片翠绿。
这种反差颜色的设置,无形中给影片中的孤独老人形象增添了一份冷清之感,极大地激发观众的同情心,寄情于此,心系于人,但同时也暗示着直面生活终究充满希望的主题思想。
告别阴郁的黑色,迎来生机勃勃的绿色理想生活。
同时,父亲的服饰背包等细节设置也采用舒适清爽的墨绿色,众人与外界的往来就凝聚在这充满希望的绿色邮包中,父亲放不下的不只是山中这条陪伴自己二十几年的邮路,更是这闭塞的群山中家家户户祖祖辈辈的期望。
像是父亲的一句台词设置“谁说他们除了山什么都没有,他们有想头,也叫理想,越苦越有想头,人有想头就什么都有了”。
红焰篝火中的纯真爱情。
山中热闹的喜宴让儿子与心上人尽情歌舞在赤色火光中,整体画面通过色彩的调配烘托出欢快的氛围。
大胆采用了看似与整体影片色调不太融合的暖色调,在以群山作为背景的文艺片中,蓝色绿色的主色调与红色的搭配却显得异常的和谐唯美,暖调的颜色搭配动人的歌舞,给人一种醉醺醺的温暖感。
同时用双线交叉的手法回忆了父亲的爱情,同样运用暖色红色制造一种朦胧暧昧之感,激发观众情感共鸣,对纯真爱情的心向往之。
激情的红色画面中,父子间展开对于爱情的深刻讨论时,两人之间的距离也随之缩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演霍建起和他的作品
霍建起,1958年出生,北京人。他从小喜欢绘 画,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以后, 他为很多部电影担任过美术设计。1995年,他导演 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赢家》,影片上映后在社会 上反响很热烈,还获得了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影 奖。 霍建起的审美趣味带有比较浓厚的审美趣味,他 认为在电影里面最好要有漂亮的演员,美丽的画 面,还有动人的音乐。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即将退休的乡邮递员,在深山中送了一辈子信, 马上要由唯一的儿子接下送信的工作,面对儿子第 一次出发,老邮递员千叮万嘱,实在放心不下,于 是带着长年跟随的忠狗陪着儿子走一趟送信之旅。 徒步在壮阔的山林,清翠的田野间,父子之间展开 前所未有的认识和了解,年轻气盛的儿子终于理解 了父亲邮差工作的辛苦与意义,父亲也体会了多年 来妻子终日等待的无奈和儿子长大成人的骄傲。于 是那山、那水、那狗构筑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 的发展
⑤ 最后,走过风 雨桥头的时候, 信件飞起飞落, 父亲、儿子和狗 一起收集信件。
三.《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
影片故事情节简单,然而在一个个小细节串连起 来的平淡叙事背后,却是导演精心构置的风土人 情,美丽的湘西景色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 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展现出动 人的视听语言。
1.色彩
试读《那山那人那狗》的五色影像
蓝: 电影第一个场景,内屋一片灯黄,
父亲在跟儿子交代送信路途,背 景有一块蓝,是母亲在厨房里忙 活。画面色彩对比构成的层次感 统一在乡村黎明前的暗淡基调里, 同时折射出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 问题。还有蓝色本身的冷质,可 想而知那位母亲每天都处于冷冷 的气氛当中,平常无论是丈夫出 远门而今儿子也跟他爹一样,然 后只剩下她守家守院。淡淡的蓝, 淡淡的冷清,淡淡的宁静,除此 之外是一片无法形容的茂绿。
《暖》
《暖》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 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 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 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 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 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井河
《暖》
影片的拍摄地点:江西婺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情人结》
《情人 结》启用了 赵薇与陆毅 这两位青春 偶像,可以 说是霍建起 的商业转型 之作。
《情人结》
这部作品延续了 导演对写实抒情唯 美风格的追求,影 片的整体画面、意 境、音乐、光影都 相当不错,其中的 许多细节更让人体 会到恋人间的甜蜜 与辛酸。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人物 父亲(腾汝骏饰) 儿子(刘烨饰)
三.《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
1. 色彩 2. 光影 3. 父子情与乡里情
1.色彩
故事发生在初夏的湘西山区,正是草长莺飞的时 候,影片中随处可以看见蓝天白云绿草和红花。而 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正是那整片整片绵延不绝的绿 色: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过,两旁的绿色肆无忌 惮地伸展开来,中间一条浅黄色蜿蜒的山路上,父 子两个正在跋涉。此时整个画面给人非常明媚的感 觉,绿色的大地上,阳光似乎在空气中流动,不着 一言,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的发展 ③ 父子二人在进入侗族 的村落以后,他们遇到 了侗族姑娘并参加了一 场侗族婚礼。父亲在这 里和儿子含蓄地谈论起 爱情,两人间的感情得 到进一步交流。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的发展 ④在河边儿子执意要背 父亲过河,父亲发现不 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 已经很强壮高大了,父 亲趴在儿子的身上开始 哽咽起来。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的发展 ① 出门的时候,父亲看到儿 子和妻子亲热的道别,可爱的 吃醋。开始上路的时候,儿子 和父亲连走路都离了很远,一 路上儿子漫不经心的一路走一 路跟着收音机唱歌不停,父亲 则不断提醒儿子注意山路。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的发展 ② 两人进了一个村 子,给五婆送定期要送 却根本不存在的信,空 白的信纸和父亲从自己 薪水里面支出的十元 钱,让儿子第一次感到 这份工作的意义。
《情人结》
译名:A Time to Love 导演:霍建起 主演:赵薇/陆毅 上映年度:2005 主要奖项: 2005年第8届上海国 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情人结》
中国现 代版的 “罗密欧 与朱丽 叶”的故 事。
《情人结》
影片讲述了一段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故事。 青梅竹马的屈然和候嘉,在少年时代就彼此暗恋, 但家庭间的仇恨却成为阻碍。直到他们看到莎士比 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才使彼此坚定了这份感 情。然而戏剧里面的爱情以悲剧落幕,屈然同候嘉 的爱情也难以逃离外界的扼杀。候嘉选择出国留学 的方式来搁置这段感情,屈然却执着地守侯着它。 时光荏苒,七年之后的邂逅,当二人年华渐逝,往 事的凄苦与未来措手不及的幸福让两人心中涌起百 般的滋味。
一.导演霍建起和他的作品
霍建起主要作品: 《赢家》(1995年) 《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 《蓝色爱情》(2000年) 《生活秀》(2002年) 《暖》(2003年) 《情人结》(2005年)
《暖》
译名:Nuan 导演:霍建起
主演:郭小冬/李佳 上映年度:2003 主要奖项:
2003年第16届东京国 际电影节金麒麟奖
电影《那 山那人那 狗》赏析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译名:Postman in the Moutains
导演: 霍建起 (Jianqi Huo)
主演:滕汝骏 / 刘烨 / 陈好 上映年度:1999 主要奖项: 1999年金鸡奖最佳剧情奖
最佳男主角奖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一. 导演霍建起和他的作品 二. 《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三. 《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
《暖》
一部关于 承诺与等 待、伤害 与被伤害 的故事, 导演霍建 起再次展 现了他电 影诗人的 气质。
《暖》
影片《暖》由霍建起的夫 人秋实根据莫言的小说《白 狗秋千架》改编。故事讲述 的是中国农村几个青年间的 爱情纠葛。男主人公井河在 阔别了家乡十年后专程回去 探望初恋情人暖,以表达内 心的忏悔和对往日恋情的缅 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