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状动脉瘤

合集下载

动脉瘤护理查房

动脉瘤护理查房

04
药物治疗与营养支持方 案
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
降压药物
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 阻滞剂、ACE抑制剂等,以控制 血压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动脉瘤
破裂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降低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抗凝药物
在特定情况下,如合并房颤等,需 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02
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
患者心理状况评估
焦虑与恐惧
期望与需求
评估患者对于手术和疾病的焦虑和恐 惧程度,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安抚。
了解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期望和需求, 协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认知与理解
了解患者对动脉瘤和手术相关知识的 认知程度,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生理功能评估及术前准备
生命体征监测
营养支持策略制定
评估营养状况
通过血液检查、体重指数等方式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
性化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依据。
合理膳食安排
建议患者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肉、 蛋、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
促进身体恢复。
营养补充剂使用
在必要时,可使用营养补充剂来 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如蛋白粉
动脉瘤护理查房
2024-01-09
目录
• 动脉瘤基本概念与分类 • 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 • 术后监测与护理要点 • 药物治疗与营养支持方案 • 心理干预与康复训练指导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动脉瘤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及发病原因
动脉瘤定义
动脉瘤是指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 或扩张,可发生在任何动脉,但 常见于主动脉和颅内动脉。
运动疗法
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 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 力。

颅内囊状动脉瘤的组织病理观察与分析

颅内囊状动脉瘤的组织病理观察与分析


L X — eto ah l y, i tCii l dclC lg , h n i d a i r t u i n (D p f P to g F r l c a o s n a Me i ol e S ax a e Me i lUnv sy, c ei
T iu n0 0 0 C ia; e to ah l y B i n i na s i l C p t ies y o Me i lS i cs C r e o d n ay a 3 0 1, hn p fP t o , e ig T a t nHopt , a a Un vri D o g j a i l t f d a c ne ; ̄o rs n i c e p g a t r E m i: u n l 9 4 s a cm ) uh , - a l g a gi 7 @ i .o o 1 n A s a O jc v T vsi t i o ah l i l l g fit ca i er n u yI n t d v l ig me hn s bt  ̄: r b te ei o i et ae hs p t o c  ̄n e o r rna b r a er s a d i e e p c a i n g t o gac s n a l y n s o n m.
M eh d Hitp too i l h n e n 1 a e nrca i er e rs r b evd u ig se il ti n mm u o it— tos so ah lgc a g i 8csso it rna b ry a u ymsweeo s re sn p ca ana d i a c s f a l n s n hso c e c eh d . Reu t Al tecs s o ds l t g o lsi l ia . fcso de y r r u d i ag ee rl h mia m to s l s ls l h a( h we pi i e t a n e Deet me inl esweef n n lrec rb a  ̄ tn f a c m f a o

动脉瘤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动脉瘤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动脉瘤科普小知识有哪些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肿胀疾病,可发生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部位,以股动脉和腘动脉为好发部位。

其发生原因有:1. 动脉壁有三层组织,动脉的支撑力量是由中间肌肉层所提供的,而这层组织可能有先天性的缺陷。

受影响的动脉中的正常血压会造成一种气球似的肿大,这种肿大叫做囊形动脉瘤。

由于先天性缺陷所造成的动脉瘤几乎总是发生在脑基部的动脉中,由于其形状以及由于几个动脉瘤常会聚生在一起,所以它们又被称之为“浆果”动脉瘤。

2.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发炎,都会使动脉壁变得薄弱。

大多数的动脉发炎是由诸如结节性多动脉炎,或细菌性心内膜炎(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所造成。

3. 部分动脉壁肌肉中层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缓慢恶化。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动脉瘤很可能是一种香肠形的肿大,这种动脉瘤叫做梭形动脉瘤,它会沿着动脉的一小段发展出来。

另外一种相似的肿大是由高血压所造成。

然而,动脉中的血压增高,会使动脉壁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扩张。

它甚至会胀破动脉壁的组织层,迫使血液进入组织层里去。

这种疾病叫做夹层脉瘤。

动脉瘤的症状包括:1. 常有动脉硬化、高血压或创伤史。

2. 患肢远端动脉供血不足,若瘤体较大,压迫附近神经、静脉,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静脉曲张、肿胀。

颈动脉瘤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压迫邻近组织,可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呼吸困难及霍纳综合征。

3. 沿动脉行径有圆形或梭形肿块,表面光滑、紧张而有弹性,膨胀性搏动,触及细震颤,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压迫动脉近端,肿块缩小,搏动、震颤和杂音消失。

4. X线片,瘤壁可有钙化影。

动脉造影可确定瘤体部位、大小、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应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建议。

主动脉瘤诊治

主动脉瘤诊治
分离而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现相应的杂音,多数进 程缓慢,症状少,若发生急骤则可致急性肺水肿。
胸主动脉瘤症状
• 胸主动脉瘤常引起疼痛,疼痛突然加剧预示破裂 可能。 • 主动脉弓动脉瘤压迫左无名静脉,可使左上肢比 右上肢静脉压高。 • 升主动脉瘤可侵蚀胸骨及肋软骨而凸出于前胸, 呈搏动性肿块; • 降主动脉瘤可侵蚀胸椎横突和肋骨,甚至在背部 外凸于体表;各处骨质受侵均产生疼痛。 • 胸主动脉瘤破裂入支气管、气管、胸腔或心包可 以致死。
叉,1.3-1.7cm
正常动脉壁中层富有弹 力纤维,随每次心搏进 行舒缩而传送血液。中 层受损,弹力纤维断裂, 代之以纤维疤痕组织, 动脉壁即失去弹性,不 能耐受血流冲击,动脉 在病变段逐渐膨大,形 成动脉瘤。动脉内压力 升高有助于形成动脉瘤。
• (一)动脉粥样硬化 为最常见的原因。粥样斑块侵蚀主动脉壁, 破坏中层成分,弹力纤维发生退行性变。管壁因粥样硬化而增厚, 使滋养血管受压,发生营养障碍,或滋养血管破裂而在中层积血。
• 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与手术方式》:
• AAA是否应接受手术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动脉瘤情况、生存预期和手术风险等多方面因素。
• (1)AAA直径是决定是否手术的首要因素。国外指南一般推荐,AAA直径>5.5 cm的男性或直 径>5.0 cm的女性病人考虑择期手术。但近些年也有研究建议,如果获益明确、手术风险可控和 预期寿命较长,对于直径>5.0 cm的男性或直径>4.5 cm的女性AAA病人,同样可以考虑择期手 术。关于我国人群的一些针对腹主动脉直径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人群腹主动脉直径小于 国外人群,推荐手术适应证为男性AAA直径>5.0 cm,女性>4.5 cm。
主动脉瘤的症状是由瘤体压迫、牵拉、侵蚀周围组织所引 起,视主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定。

动脉瘤的形态学分类

动脉瘤的形态学分类

动脉瘤的形态学分类
动脉瘤可以根据形态和结构进行多种分类。

1. 囊状动脉瘤:是某一段血管壁局部向外膨出呈气球状囊性扩张,直径在2cm左右,有的达5cm。

此种动脉瘤可使血流形成逆行性旋涡。

2. 梭形动脉瘤:所累及的血管部位呈均匀性扩张,两端均匀性缩小,可回到正常血管直径。

这种动脉较少发生附壁血栓。

3. 蜿蜒性动脉瘤:所累及的血管呈不对称性扩张,呈蜿蜒状膨隆。

此外,还有圆柱状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等。

每种类型的动脉瘤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病理表现,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主动脉瘤分类标准

主动脉瘤分类标准

主动脉瘤分类标准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发生扩张、膨胀或异常破裂的疾病。

根据主动脉瘤的不同特点和位置,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主动脉瘤分类标准:
1.根据主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分类:
a. 按瘤颈位置分类:
●显性根部主动脉瘤:发生在主动脉根部与升主动脉相连的部
分。

●升主动脉主动脉瘤:发生在上行主动脉(升主动脉)部位。

●主动脉弓主动脉瘤:发生在主动脉弓的任何位置。

●下降主动脉主动脉瘤:发生在降主动脉的任何位置。

b. 按瘤形分类:
●梭形主动脉瘤:其形状类似梭子,呈长圆筒形。

●囊状主动脉瘤:形状类似袋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c. 按部位分类:
●增强主动脉窦(Valsalva窦)主动脉瘤:发生在主动脉窦。

●冠状窦主动脉瘤:发生在冠状窦区域。

2.根据主动脉瘤的直径分类(常用于疾病管理和治疗决策):
●小主动脉瘤:直径小于5.5厘米。

●中等主动脉瘤:直径介于5.5-5.9厘米之间。

●大主动脉瘤:直径大于或等于6厘米。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主动脉瘤分类的一种常见方式,根据具
体医学实践和研究,还可能存在其他分类方式。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ppt课件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ppt课件
肘关节矢状位 T2WI 图像显示尺骨近端干骺端膨胀 性病变,病变内多发分隔,囊腔内可见液-液平面
读片要点:
1、10-30岁多见,长骨以干骺端多见 2、偏心生长,长径与骨干平行 3、很少累及关节面 4、膨胀一般较明显,呈“吹出气球样”, 膨胀明显可见骨膜反应,囊间隔可有钙化
5、边缘光整伴硬化 6、多有外伤史
单纯骨囊肿鉴别,单纯性骨囊肿,多单房,无强 化,无软组织块,膨胀不如ABC明显,可逐渐向 骨干侧发展,CT上病变内密度均匀,CT值较ABC
低,一般无液一液平,合并骨折时常可见“骨片 陷落征”。
.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 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
液液平面是 ABC 较为典型的特征,在临床工作及文献 相关报道中发现 ABC 大多伴有此征象。
病例一:6 岁男孩,轻微外伤后胫骨近端疼痛。
胫骨 X 线显示胫骨近端可见 偏心性溶骨性低密度灶
轴位 FS-T2WI 图像显示病灶 呈多房性生长,其内可见多 发液-液平面
病例二: 1 0 岁女孩,左肘关节疼痛,伴有排球比赛时 外伤后肿胀病史。
MRI结果显示病变呈偏心性 生长,病变主体呈长T1短T2 信号,提示病变为纤维成分,
病变边界清,周边见低信号
硬化环,周围无明显水肿信 号,肿瘤内部无液液平面
4、孤立性骨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少年(4-20岁),好发于长骨干骺 端。 一般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
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 发现病变。 位于干骺端中心和骨干的ABC需要与

继发于腰椎结核的ABC可见死骨 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①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区大 部分为ABC 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②在典型的ABC 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 难以解 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动脉瘤

动脉瘤

动脉瘤可分为: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多为动脉硬化或创伤所致,梅毒性少见。

可发生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部位,以股动脉和腘动脉为好发部位。

血管局部扩张,特别是主动脉或周围动脉.动脉瘤一般认为是血管壁局部薄弱引起.特异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中层囊状坏死,梅毒或真菌感染,主动脉炎和创伤.可能有家族倾向,特别是某些主动脉动脉瘤.血管局部扩张,特别是主动脉或周围动脉.主动脉动脉瘤主动脉动脉瘤可在主动脉全长中任何部位发生,但3/4位于腹主动脉,包括从胸降主动脉延伸到上腹部(胸腹动脉瘤),占主动脉动脉瘤的1/4.主动脉动脉瘤可为梭状,少数为囊状.梭状动脉瘤为主动脉整个周径增宽,而囊状动脉瘤代表主动脉壁局部向外呈袋状扩张.主动脉动脉瘤壁的内面常覆有层状血栓.病因学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动脉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它可使主动脉壁变弱,使其扩张.高血压和吸烟与主动脉壁退行性变有关.创伤,动脉炎和真菌性动脉瘤为少见的原因.真菌性动脉瘤发生于主动脉或动脉壁局部细菌或真菌感染的部位,这通常为败血症转移性感染所引起,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亦可传播到局部的血管壁,原先存在的主动脉或动脉的动脉瘤可被感染,通常由血行播散.虽然任何细菌或真菌病原体均可感染动脉瘤,但沙门菌属对血管组织似有特殊的易感性.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AAA)中90%起于肾动脉以下,常向远端延伸到一侧或双侧髂动脉.症状,体征和诊断AAA可引起疼痛,典型的表现为深部内脏的钻痛感,主要位于腰骶部.疼痛通常稳定.病人因感到腹部异常搏动而就诊.但动脉瘤可变得很大,甚至破裂,而无先兆症状.仔细触诊在腹部中线两侧腹主动脉搏动异常增宽.但即使大的动脉瘤物理检查时也可能难以检出,特别是肥胖病人.迅速增大即将破裂的动脉瘤时常有压痛.在动脉瘤上可听到杂音.切面超声显像为费用-效益最好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它可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大小.腹部CT,特别从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或MRI亦能确定动脉瘤的大小和解剖,但费用较贵.通常很少需要做MRI.腹部X线平片,特别是侧位片,可显示动脉瘤壁的钙化灶.腹主动脉造影提示动脉瘤的范围并可看到从腹主动脉分出的主要血管轮廓.如疑及动脉瘤延伸到肾动脉以上(约10%病例),有指征做主动脉造影.但主动脉造影只能看清主动脉腔,如动脉瘤壁有血栓附着,则其真实大小有可能被低估.因为许多AAA病人有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手术前心血管状态应予估计.用201钍心肌闪烁显影,运动后或静注双嘧达莫(dipyridamole)特别有助于对高危心脏病人的筛选,这些病人在作AAA手术前可能需要重视其冠状动脉的问题.预后和治疗AAA破裂通常先有下腹部和背部剧痛,以及动脉瘤压痛.基于出血的严重程度迅速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死亡,AAA破裂和即将破裂为外科急诊.手术死亡率50%;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提示预后恶劣.AAA的自然史与动脉瘤的大小密切相关.如动脉瘤宽度<5cm破裂少见,但>6cm破裂常见.故除非有禁忌证,所有>6cm的动脉瘤通常应做选择性手术.如病人手术风险小,在动脉瘤5~6cm时一般也建议选择性修复.死亡率约2%~5%.手术修复包括切除动脉瘤,以合成的管道置换;如动脉瘤累及髂动脉则移植物应接到一侧或双侧髂动脉.动脉瘤延伸到肾动脉以上,需将肾动脉植入合成的主动脉上或两者之间作旁路手术.治疗真菌性动脉瘤包括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直接针对特异的病原体,随后切除动脉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良好的作用.胸主动脉动脉瘤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即Ehlers-Danlos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参见第270节结缔组织的遗传性疾病)典型地发生中层囊状坏死,后者影响主动脉近端,且可导致典型的梭状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常见的形式是使近端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增宽,导致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环扩张).主动脉环扩张的病人约50%有马方综合征或该病的变异;其余为特发性.Ⅲ期梅毒为动脉瘤的不常见原因(参见第164节梅毒).梅毒造成的动脉瘤典型地表现在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创伤性动脉瘤多数随钝器胸部创伤之后,其典型位置在升主动脉,该处主动脉固定于胸廓后方.但这些是假的动脉瘤,即它们是因撕裂的主动脉壁所漏出的血引起的血肿.常在严重的钝器胸部损伤后X线胸片上出现.症状和体征症状与增大的主动脉对邻近组织的压力或侵蚀有关.如疼痛,特别是背部,动脉瘤接触脊柱或胸廓;咳嗽,哮喘或因气管或支气管压迫或受侵蚀而咯血;因食道受压迫而吞咽困难,左喉返神经受压迫而声音嘶哑.Horner综合征,气管牵拉,异位以及异常的胸壁搏动亦可为胸主动脉瘤的体征.但胸主动脉可能很大而保持无症状,与AAA相同.主动脉根部的梅毒性动脉瘤的常见结果为主动脉关闭不全和冠状动脉口的炎症性狭窄,动脉瘤壁钙化常很严重.诊断胸主动脉瘤通常可在X线胸片上见到.CT和MRI特别有助于证实其范围和大小.经胸超声检查对升主动脉瘤能精确测量其大小,但对降主动脉不能,经食道超声检查对两者均能精确测量.在胸主动脉瘤准备切除前大多有指征做主动脉对比造影或磁共振主动脉造影.对梅毒性动脉瘤,血清试验,特别是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和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免疫试验,多呈阳性.预后和治疗胸主动脉选择性修复的死亡率为10%~15%,在复杂的动脉瘤如累及主动脉弓或胸腹主动脉者其危险性明显增加.胸主动脉瘤如≥6cm,一般应切除.但马方综合征病人的动脉瘤易于破裂,故动脉瘤5~6cm时就建议选择性手术.手术修复包括切除动脉瘤和以合成的管道置换.Bentall修复术包括切除扩张的升主动脉直至主动脉环,沿主动脉壁切除冠状动脉,然后将带有主动脉瓣的合成材料,远端与切断的主动脉缝合,近端与主动脉瓣环缝合.再将冠状动脉缝在移植物上.有些外科医生用同种近端主动脉和主动脉瓣代替合成材料.梅毒性动脉瘤病人应手术修复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给予苯青霉素每周240万u,共3周,如病人对青霉素过敏,最有效的药物为四环素或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共用30天.创伤性动脉瘤易于破裂,应予手术修复.【诊断】1.常有动脉硬化、高血压或创伤史。

动脉瘤

动脉瘤
再出血的原因 诱发因素:高血压、用力排便、情绪精神
异常、过早搬动和下床活动、咳嗽剧烈 护理对策: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保持大 便通畅、心理护理、卧床休息、预防呼 吸道感染、控制癫痫发作
脑血管痉挛的护理干预
脑动脉痉挛的分级:Ⅰ级
局部血管痉 挛范围不到50%;Ⅱ级 局部血管痉 挛范围超过50%; Ⅲ级 弥漫而广泛 的痉挛 脑血管痉挛的原因: 脑血管痉挛的护理干预: 硫酸镁的应用
充盈的球囊可以暂时固定微导管 有效防止了弹簧圈经瘤颈突入载瘤动脉 反复充盈球囊可使弹簧圈的填塞更紧密,
提高完全闭塞率。
介入新技术
2.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
多用于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或夹层
动脉瘤。该技术的要点是先骑跨动脉瘤 口放置相应的支架,再通过支架网眼将 微导管插入到动脉瘤腔内,放置微弹簧 圈从而闭塞动脉瘤,并防止微弹簧圈突 入载瘤动脉内。
近年来,国外主张动脉瘤破裂后急诊手术的
学者逐渐增多。在动脉瘤出血后几小时内手 术,已在许多单位开展。
早晚手术对比研究
近年北美多中心对772例病人早、晚期手
术进行分析,早期手术0-3天,晚期手术 11-32天,术后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恢 复良好者早期手术好于晚期手术者。未 手术动脉瘤再出血死亡率70-90%,多 发生于首次出血后24-48小时,其中2030%因2周内未及时手术再出血。在SAH 后0-1天手术,一半的病人脑张力高,10 天后仅20%病人脑张力高,但未见因脑 张力高而出现的脑挫伤造成的术后并发 症增多
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优点
克服单独应用GDC处理宽颈动脉瘤的
缺点,使动脉瘤内弹簧圈的紧密填塞成 为可能
减低了弹簧圈的迁移和突入载瘤动脉的
危险。
介入新技术

动脉瘤okm分级标准

动脉瘤okm分级标准

动脉瘤OKM分级标准
一、瘤体大小
根据瘤体的最大直径,动脉瘤可以分为小型(<1cm)、中型(1-2cm)和大型(>2cm)三个等级。

小型动脉瘤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中型和大型动脉瘤可能会出现压迫症状或破裂出血,需及时手术治疗。

二、瘤体形态
动脉瘤的形态可分为囊状、梭形和分叶状三种类型。

囊状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形态规则,容易诊断和治疗;梭形动脉瘤形态较长,两端呈锥形,手术难度较大;分叶状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易引起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

三、瘤体位置
动脉瘤的位置可分为颅内和外周两种类型。

颅内动脉瘤主要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和大脑中动脉分支等位置,外周动脉瘤则主要发生在四肢、腹腔和盆腔等位置。

不同位置的动脉瘤症状表现和手术难度也有所不同。

四、瘤体数量
根据瘤体的数量,动脉瘤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种类型。

单发动脉瘤是指只有一个瘤体,多发动脉瘤则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瘤体。

多发动脉瘤会给手术带来更大的难度和风险。

五、症状表现
动脉瘤的症状表现因位置和大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视觉障碍、瘫痪等。

部分动脉瘤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
现。

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早就医诊断和治疗。

主动脉瘤有哪些症状?

主动脉瘤有哪些症状?

主动脉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主动脉瘤症状,尤其是主动脉瘤的早期症状,主动脉瘤有什么表现?得了主动脉瘤会怎样?以及主动脉瘤有哪些并发病症,主动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主动脉瘤常见症状:血栓脱落、消瘦、硬化、血管杂音*一、症状1、胸主动脉瘤的发现除根据症状和体征外,X线检查有帮助,在后前位及侧位片上可以发现主动脉影扩大,从阴影可以估计病变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在透视下可以见到动脉瘤的膨胀性搏动,但在动脉瘤中有血栓形成时搏动可以不明显。

主动脉瘤须与附着于主动脉上的实质性肿块区别,后者引起传导性搏动,主动脉造影可以作出鉴别。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发现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瘤,病变处主动脉扩大。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诊断也有用。

2、腹主动脉瘤常在腹部扪及搏动性肿块后发现,但腹部扪及动脉搏动不一定是动脉瘤,消瘦、脊柱前凸者正常腹主主动脉常易被扪及。

腹部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可能由于肾、脾、肠系膜等动脉的轻度狭窄,也未必来自主动脉瘤,须加注意。

超声检查对明确诊断极为重要,当前不少病例是在常规超声体检中发现,故此症的诊断检出率比过去大为提高。

检查见主动脉内径增宽,动脉前后壁间液性平段宽度增加,如有血栓形成则增宽的平段不明显,但动脉瘤的前后壁与心搏同步的搏动均存在,动脉的外径仍增大,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大小,精确度达2~3mm,其范围及形态以及腔内血栓。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样有用,尤其对腔内血栓及壁的钙化更易发现。

并能显示动脉瘤与邻近结构如肾动脉、腹膜后腔和脊柱等的关系。

MRI检查在判断瘤体大小及其与肾动脉和髂动脉的关系上价值等同于CT及腹部超声。

MRI的主要不足是图象分析费时费用高。

主动脉造影对定位诊断也有帮助,但腔内血栓可能影响其病变程度的评估,但对于诊断不明确者、合并有肾动脉病变的高血压患者动脉瘤范围不清楚时、疑有阻塞或瘤样病变的患者及准备手术治疗者仍主张作主动脉造影。

3、按结构主动脉瘤可分为:①真性主动脉瘤:动脉瘤的囊由动脉壁的一层或多层构成;②假性主动脉瘤: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血液从动脉内溢出至动脉周围的组织内,血块及其机化物、纤维组织与动脉壁一起构成动脉瘤的壁。

动脉瘤样骨囊肿 基因

动脉瘤样骨囊肿 基因

动脉瘤样骨囊肿基因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在骨骼中形成囊状肿物,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每当想起那段艰难的经历,我的心情总是无比沉重。

我还记得那天,当医生告诉我患上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傻了眼。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疾病,更不用说亲身经历了。

医生告诉我,这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病变,会导致骨骼组织的异常增生,形成囊状肿物。

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医生说这种疾病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只要及时治疗,可以控制住病情。

我开始了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每天都要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生活所困扰的无助的小船。

每次遭受病痛的折磨,我都会想起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这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康复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其他患者。

我们互相鼓励,分享着自己的经历和治疗方法。

虽然大家都面临着相同的疾病,但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治疗经验和心路历程。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

我再也不必为动脉瘤样骨囊肿而痛苦了。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回首这段艰难的经历,我深感人类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面对疾病的折磨时,我们不应退缩,而是要勇敢面对,寻找治愈的方法。

无论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是心理上的困扰,我们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力量。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但它也是我的成长经历。

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

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够鼓励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

感谢医生和家人的支持和陪伴,让我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

我将永远感激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为其他患者提供一些帮助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我们可以一起战胜疾病。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它所打败。

让我们坚定信心,勇敢面对,相信自己的力量,一起战胜这个疾病。

让我们用坚强和勇气来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头部CT
头部 CT :是诊断 SAH 的首选方法,其可明 确 SAH 及其程度,提供出血部位的线索。出血 急性期, CT诊断SAH阳性率极高,安全、迅速、 可靠。
出血1周后, CT不易诊断。
腰穿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故不再作 为确诊SAH的首选。
3D-CTA
3D-CTA: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脑血管显 影方法,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后行螺 旋CT快速扫描和成象,可从不同角度了解 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形 态
主要为囊状动脉瘤,即动脉壁不对称性囊状 扩张, AN 与载瘤动脉相连处较狭窄,称瘤颈。 与瘤颈相对的远侧最突出的部分称瘤顶或瘤底。 界于瘤顶和瘤颈之间的部分称瘤体。 瘤顶部出血占98%。
囊状动脉瘤的特点
囊状动脉瘤最常见,其特点有:
起源于动脉分叉处; 瘤体的方向与载瘤动脉的血流方向一致; 瘤体附近常伴有穿通小动脉;
Hunt和Hess分级
一级 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二级 头痛较重,颈强直,动眼神经等 脑神 经麻痹,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 四级 五级 轻度意识障碍和局灶神经功能缺失。 昏迷、偏瘫、早期去大脑强直。 深昏迷、去脑强直、濒死
辅助检查
1. 2. 3. 4. 头部CT 3D-CTA: 头部MRI和MRA: 脑血管造影: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二)
第二节
颅 内 动 脉 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AN )系 颅内动脉壁局限性瘤样膨出。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 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50%。 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仅次于脑梗塞和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3-10/10万/年。好发于中老 年人, 40-60 岁,青少年少见。青少年 SAH 主要由 AVM 引起。在出血的病人中,约 1/3 就治前死亡, 1/3死在医院,仅1/3经治疗存活。

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后 2 年内,规律复查对于了解治疗效果及早期发现复发非常重 要。手术患者至少应随访5 年,放疗患者则应终生随访。
小结
• 好发年龄段:5-20岁。
• 常见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其次为脊椎骨棘突及横突。
• 沿骨干长轴生长。
• X线/CT:膨胀性分叶状溶骨性改变。
骨包壳,硬化边,轻度骨膜反应。
• MRI:病灶周围低信号环。
明显。
MR表现
• 膨胀性骨质破坏;分叶状改变。 • 病灶周围有完整或不完整低信号环(纤维组织或骨组织)。 • 内部大小不一信号不等的囊腔(出血时期不同,信号不同)。 • 多发分隔(T1WI,T2WI均呈低信号)。 • 囊腔内见液-液平(非特异性 )。 • 囊壁及分隔强化(扩张的毛细血管)。 • 1/3出现周围软组织水肿(病灶明显膨胀或邻近骨表面时)。 • 原发性ABC可含实性成分,需与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及继发性ABC,此时
相对较慢而形成的骨嵴,呈皂泡样改变。 • 骨皮质变薄,厚薄不一的骨包壳。硬化边,轻度骨膜反应。 • 骨折更常见于短管状骨。 • 6%可见条状钙化,是进入稳定期的标志。 • 骨嵴:源于骨小梁,与骨皮质相延续,但不贯穿整个病变,游离端
较锐利,密度高。
CT表现
• 对囊性区域、囊间隔、液-液平面等征象有诊断价值。 • 内见纤细骨嵴,骨皮质变薄,骨壳可完整或不完整。 • 液-液平面(35%)。 • 下半部密度(30-70Hu)高于上半部。 • 实性成分,需警惕继发性ABC,也可能是实性ABC。 • 囊壁和囊间隔在组织学上主要由纤维成分构成,宽窄不一,强化非常
分期
• 溶骨期: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破坏,伴或不伴有骨皮质 的变薄。
• 膨胀期:皮质菲薄或侵蚀破坏,可出现骨膜反应。 • 稳定期:半年以上,骨壳包绕,明显的骨间隔形成。 • 愈合期:进行性钙化、骨化,囊壁增厚,间隔增粗,

动脉瘤的形成和生长详解

动脉瘤的形成和生长详解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因素
▪ 由于环境、流行病学和遗传风险因素的综合作用,脑动脉生理和结构稳态被破坏,进而在血流动力学高 剪切力或异常血流模式作用下导致动脉瘤形成,且多见于动脉分叉处或血流量不均衡的交通段。
▪ 例如,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相关的最常见血管构筑之一是前交通动脉(AComA)复合体,由占优势的左侧 大脑前动脉(左A1)和发育不全的右侧大脑前动脉(右A1)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异常的血流动力学作用 与促炎环境相结合导致进行性结构损伤,表现为内皮功能障碍和分解、IEL破坏、细胞凋亡和SMC从收缩 型到促炎症细胞外基质(ECM)重塑型等(B)所有这些变化都被炎症反应进一步放大,其特征是大量炎症细 胞侵袭、细胞因子(如TNF、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1、IL-1β、NF-кB)和其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增加。
▪ 因此,基于三维成像数据,研究人员开发了动态的流体计算机模型,从而更好 地研究血流动力学模式,以及动力学变化对作用于血管壁的剪切力和摩擦力的 影响。
▪ 血管壁的剪切力过高和过低都与动脉瘤的发生有关,并且其强度可能会影响动 脉瘤的类型。遗憾的是,目前的计算机模型中,通常没有考虑到有重要作用的 生物物理方面的致病因素,模型的临床意义很有限。
动脉瘤的生长过程
▪ 根据动脉瘤研究理论,当面临急性突发损 伤时,新形成的动脉瘤壁可能会在“年轻”时 迅速增大并破裂;反之,也可能随着时间 推移,受损的瘤壁结构不断修复,从而使 得“老年”动脉瘤的未来出血风险显著降低。
▪ “老年”动脉瘤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静止”, 或可能在外力作用下继续生长并发生破裂 (如下图)。
▪ SMC的这种表型调控变化,可能在修复损伤血管中起作用。但是, SMC也会发生凋亡,导致血管壁中膜变薄。
动脉瘤形成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生物学变化

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hlj(1)

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hlj(1)

腹主动脉瘤分级
根据AAA瘤颈的扭曲程度分级

无扭曲180° Ⅰ级: AAA近端瘤颈成角 150°~180°


Ⅱ级:AAA近端瘤颈成角120°~150°
Ⅲ级:AAA近端瘤颈成角﹤120°
腹主动脉瘤影像诊断
螺旋CT和电子束CT增强扫描
显示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 观察附壁血栓及其范围,观察瘤壁结构 及钙化; 明确主动脉瘤与肾动脉及髂动脉的关系; 准确测量瘤体的直径,测量肾动脉至主 动脉分叉或髂动脉分叉的长度。是用于 选择介入治疗适应症的首选检查手段。
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 及介入治疗
黄连军
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 动脉瘤分型

1.真性动脉瘤 2.假性 3.夹层血肿
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 真性动脉瘤分型
(1).囊状动脉瘤:一侧膨凸,有瘤体及瘤颈 (2).梭形动脉瘤:周壁膨凸,有入口和出口 (3).梭-囊状动脉瘤(混合型动脉瘤):
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 夹层血肿分型
胸主动脉造影,有时需加做腹主动脉造影。
压狭窄、变形,假腔则多扩张; 真、假腔充盈对比剂后两者之间的浅状负 影为内膜片; 可见对比剂自真腔向假腔喷射的内膜破口; 造影可显示主动脉分支与夹层的关系,也 可显示主动脉关闭不全和冠状动脉情况。
胸腹主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主动脉狭窄主要见于:
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炎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胸腹主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植入血管内支架
如球囊扩张效果不满意 大动脉炎病例为预防再狭窄
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
胸腹主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术后处理

继续肝素抗凝12~48小时,口服阿 司匹林半年。
人造血管内支架治疗主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LOGO
2018· 5

基底A:10%,动脉分叉处最常见;
椎A:5%;
20%-30%病人为多发。
● 先天性动脉瘤
●后天因素
最常见 占80%-90%,多呈
占10%~18%,与动脉硬化有
囊状,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
的动脉分叉处。
关,称为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病因
●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占0.5%左右, 又称假性动脉瘤。
占0.5%~2.0% ,又称霉菌 性或细菌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股动脉,插 入导引管,经导引管 插入微导管至动脉瘤 内,经微导管将铂金 弹簧圈导入动脉瘤内 并展开成型。接着不 断用弹簧圈填塞直至 瘤腔消失。随着时间 的累积,瘤腔内容物 机化形成稳定的结构。
介入治疗
宽颈动脉 瘤支架辅 助介入栓 塞,术后 需给予抗 血小板聚 集治疗。 (玻立维)
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症状主要有三类:出血症状、局灶症状、 缺血症状。 (1)颅内出血: 出血方式:轻者渗血,重者囊壁破裂大出 血,表现为: a、单纯蛛血85%; b、颅内血肿15%,表现明显颅高压。
1、头痛:见于大多数病人,骤发,劈裂般 剧痛,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 2、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 3、意识障碍,见于半数以上病人,可短暂 意识模糊至深度昏迷。少数病人无意识改 变,但畏光、淡漠、怕响声和震动等; 4、精神症状:表现谵妄、木僵、定向障碍、 虚构和痴呆等; 5、癫痫:见于20%病人,多为大发作; 6、体征:①脑膜刺激征;②单侧或双侧锥 体束征。
主要分支: 1、小脑后下动脉;2、小脑前下动脉;3、大脑后动脉;4、小脑
上动脉;5、脑桥支;6、内听动脉。
脑底动脉环: 又称大脑动脉环或willis氏环,位于脑的底面。组成:两侧的颈内 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近侧段、大脑前动脉近侧段和一条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概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 血(SAH)

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破 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继发性SAH
脑实质、脑室出血等血液 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
病因&发病机制
1. 病因
①囊状动脉瘤: 约占75%, 年发病率6/10万 ②动静脉畸形: 约占10%, 多见于青年人
4. TCD监测SAH后脑血管痉挛
诊断&鉴别诊断
1. 诊断
高度提示SAH
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颈强等脑膜刺激征

伴或不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 检查无局灶性神经体征
临床确诊SAH
CT证实脑池&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象

腰穿压力明显增高、血性CSF 眼底玻璃体下片块状出血
2. 鉴别诊断
90%以上位于幕上, 大脑中动脉区常见
③梭形动脉瘤: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④Moyamoya病: 占儿童SAH的20%
⑤其他:
病因&发病机制
2. 发病机制
①%患者Willis环动脉壁弹力层、中膜发育异常
受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涡流冲击影响 动脉壁向外膨胀突出,形成囊状动脉瘤 动脉瘤直径5~7mm易出血, <3mm较少出血
\小脑延髓池\终池\脊髓池)

病理&病理生理
2. 病理生理
①蛛网膜下腔血液刺激痛敏结构、 ICP↑引起头痛\玻璃 体下视网膜出血, 甚至脑疝 ②动脉瘤破裂冲击作用→ ( 50%患者)意识丧失
③CSF回流受阻→急性阻塞性脑积水(30%-70%),血液吸
收后脑室可恢复正常
病理&病理生理
2. 病理生理
辅助检查
1. 首选CT确诊SAH
早期敏感性高 可检出90%以上的SAH
大脑外侧裂池
前纵裂池 鞍上池 桥小脑角池 环池 后纵裂池
高密度出血征象
图8-12 CT显示SAH脑池内高密度影
辅助检查
2.腰穿&CSF检查确诊SAH

若CT不能确诊SAH, 可腰穿&CSF检查 均匀一致血性CSF 压力增高
病后12h离心CSF上清黄变, 2-3w黄变消失

注意腰穿诱发脑疝的风险
辅助检查
3. 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因
DSA可确定
动脉瘤位置\血管走行\侧支循环&血管痉挛等情况 AVM供血动脉、畸形团位置、大小,引流静脉等情况 烟雾病等SAH病因
图8-13 AVM的 DSA表现
图8-14 DSA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临床表现
③扩展至脑实质内的出血 大脑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 血液喷射到脑实质导致轻偏瘫\失语
④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hydrocephalus) 分别发生于发病当日或数周后 进行性嗜睡\上视受限\外展神经瘫痪\下肢腱反射亢进 等可提示诊断
SAH的辅助检查
要点提示
CT平扫显示蛛网膜下腔积血可确诊 腰穿显示脑脊液非血性可排除SAH
病理&病理生理
1. 病理
85%-90%的先天性囊状动脉瘤位于前循环

多为单发, 约20%为多发 镜相动脉瘤多见(两侧对称)
动脉瘤破裂频率

颈内动脉40% 大脑前动脉30% 大脑中动脉20% 椎基底动脉10%
病理&病理生理
1. 病理

蛛网膜下腔血液沉积在脑底池(鞍上池\桥小脑角池\环池 大量出血, 颅底血管\神经\脑表面可见薄层血凝块 蛛网膜无菌性炎症反应, 蛛网膜\软膜增厚 广泛白质水肿, 皮质多发斑块状缺血灶
临床表现
4.脑膜刺激征:(颈强\Kernig征\Brudzinski征) 5. 意识障碍: 轻者可无意识障碍,严重者突然昏迷并短时间死亡 6.局灶体征: 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II)麻痹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损伤III, Ⅳ,Ⅴ,Ⅵ脑神经 大脑前动脉瘤--精神症状 大脑中动脉瘤--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痫性发作 椎-基底动脉瘤--面瘫等脑神经瘫痪 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伴轻偏瘫\失语&视野缺损等
临床表现
7. 老年SAH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漏诊\误诊 起病较缓慢 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意识障碍\脑实质损害症状严重 常以精神症状起病
临床表现
8. 常见并发症 ①再出血(recurrence of hemorrhage) 病情稳定后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痫性发作\昏迷甚至 去脑强直发作 颈强\Kernig征加重 复查CSF鲜红色 20%动脉瘤患者病后10-14d发生再出血 动静脉畸形患者急性期再出血较少见 ②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 CVS) 严重程度与蛛网膜下腔血量相关,可有局灶性体征 迟发性血管痉挛高峰期--病后10-14d 是死亡、伤残的重要原因
SAH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SAH 发病年龄 囊状动脉瘤:多发于40-60岁,动静 脉畸形:青少年多见,常在10-40岁 发病 囊状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急骤,数分钟症状达到高峰 正常或增高 极常见,剧烈 重症患者出现一过性昏迷 颈强、Kernig征等脑膜刺激征 可见玻璃体膜下片块状出血 脑池、脑室及蛛网膜下腔高密度灶 均匀一致血性 50岁-65岁多见 脑出血
④血细胞释放炎性物质引起化学性脑膜炎 ⑤下丘脑功能紊乱(发热\血糖↑\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⑥血液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氧合血红蛋白\5-HT\血栓烷
A2(TXA2)\组织胺→血管痉挛→脑梗死 ⑦动脉瘤出血不造成局灶性脑损害
AVM破裂常见局灶体征
临床表现
1. 一般情况: 动脉瘤多发病于40-60岁, 两性发病率相近 动静脉畸形常在10-40岁发病, 男女发生率2:1 2.发病诱因: 激动\用力\排便 3.头痛: 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伴呕吐\畏光\项背、下肢疼痛 静脉畸形破裂头痛常不严重
常见病因 起病速度 高血压 头痛 昏迷 神经体征 眼底 头部CT 脑脊液
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 数十分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通常显著增高 常见,较剧烈 重症患者持续性昏迷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局灶性体征 眼底动脉硬化,可见视网膜出血 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洗肉水样
2. 鉴别诊断
(2) 颅内感染
结核性\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脑膜炎等可有头痛\呕吐\ 脑膜刺激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