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新意的翻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线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作者:柳娟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4期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一系列实例,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产生途径以及在语音、构语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认识和对待语言新现象的正确态度。

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也随之变化发展,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更是时刻体现着这种变化更新,其中尤以词语最为突出。

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一、新词语的定义对于“新词语”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刘叔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符淮青先生认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 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 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新词。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产生时间“新”的认定世界上的事物“新”与“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新词语”亦如是。

如汉唐时期很多反映外国新事物的如“葡萄、狮子、世界、菩萨、轮回”等,随着时间流逝, 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接受, 而融入基本词汇。

再如“五四”时期很多反映西方新科学、新文化、新思想的“新词语”,如“民主、科学、主义”等更是在今天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因此,对于“新词语”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范围的划定。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之后产生的新词语更能反映新事物、新思想,所谓“新词语”的“新”也更具现实意义。

(二)使用范围“广”的认定“新词语”还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得到社会交际的认可。

如方言、专业术语中只有那些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如“炒鱿鱼、搞定、软件、牛市、纳米、叫停”等才能看作是新词语。

流行词语翻译语义认知

流行词语翻译语义认知

流行词语翻译语义认知赵瑛瑛【摘要】通过对词语与符号、译文中文化赋值和常用流行词语翻译规则的分析,文章认为词的意义是词与语境组合起来的意义,通过语境中词的解读,才能有正确的翻译,因此在流行词语翻译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词汇翻译视为语码转换,而要注重词语整体意义、词语搭配固定化和词语联想意义三个方面,以达到源语向译入语的等价移植.【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6页(P85-90)【关键词】流行词语;符号;文化;翻译规则【作者】赵瑛瑛【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合肥 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一、引言流行词语中,有新生词语,这部分词语是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或日常生活等方面出现新事物、新现象而涌现的生词;有的则是把一些在很久以前就用过的词语,附上新意,重新启用,突显时尚。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中的词汇含有认知和心理的因素。

客观世界虽杂乱无序,但也很色彩纷繁。

人类通过分类、解析、判断、归纳,对客观世界千头万绪的事物分门类聚,酌古准今,得出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心理活动过程,在对事物可认知的范畴内,将事物在认知中归类。

传统翻译理论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将译者的词汇翻译视为语码转换,即词汇翻译就是语言符号转换。

这种翻译之说从根本上忽略了语言认知。

词语翻译表面上好像存在语码转换,实质上是译者把对源语的认知移植到目的语上,也就是源语中的词语与译入语中相应的词语是同一认知范畴上的记号或表现。

译者所做的就是精确挑选体现源语词语所负载的认知范畴内的译入语词语。

词汇层面的翻译应以在对源语词语充分认知后,才能做到最佳值的移植。

二、词语与符号1.词语意义的认知过程一个句子是由一些词语构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将头脑中概念通过语句传递给别人,别人讲的话语又怎样变成我们头脑中的概念,深入研究好这两种交流方式,穷理尽微,最终能让我们在应用语言时获得息息相关的认知。

【汉语新词的社会学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线

【汉语新词的社会学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线

【汉语新词的社会学意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线词汇作为语言要素中最为积极、活跃而且敏感的一部分,反映着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反映最为直接。

新词是指反映新时期、新观念、新事物的词语,或是在原有的内涵基础上衍生出新意的词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新事物、新观念、新现象不断涌现,由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词,大量的新词给汉语词汇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使得词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展现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新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日常语言词汇,更能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内容和材料。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新闻报道是传播信息的一种常用方式,新闻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具有和词汇一样的敏感性和反应迅速性,能以最快的速度对社会生活的新发展、新变化,当前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以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理论加以报道。

在报道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新观念、新思想的同时,新闻也积极传播随之产生的大量新词新语。

在新闻报道中,新词新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电视新闻在不断实践“三贴近”和探索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被业内称为以“民生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节目――“民”指民众也就是老百姓,“生”指生计也就是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事情――这类定位于报道普通百姓身边事、关心百姓生活事的新闻栏目和新闻报道,内容多为百姓日常生活,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浓厚,它第一时间报道百姓身边事,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这类节目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如《南京零距离》、《都市现场》、《阿六头说新闻》,这些脍炙人口的民生品牌栏目成为地面收视的王牌军,甚至超过上星频道成为收视冠军。

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口语化、有亲和力、通俗易懂、贴近民众生活。

大量使用汉语新词是民生新闻更贴近普通民众生活的信号,是吸引广大受众的一个重要“武器”,这与新词的来源和特点密不可分。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分析邓琪【摘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汉语的基本词汇以及常用词汇之外,也特别注重收录反映社会新事物、新变化、新概念及人们新观念的新词语。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作者】邓琪【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6《现代汉语词典》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曾先后主持工作,由郭沫若先生完成书名题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的语文词典。

自1978年正式发行第一版至今,已经先后进行了六次修订工作,2012年开始第六次的修订工作,历时四年的时间,2016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出版不仅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体现了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方面的新规范,更全面的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新面貌。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语言学界对新词语的研究既注重理论探讨,对新词语的理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揭示有关新词语方面的规律;同时也十分重视新词语在应用层面的研究。

在理论探讨方面,学者们不仅注重对新词语自身规律的探讨,而且也重视对其它理论的吸收和借鉴。

在新词语自身理论建设方面,专家学者们重点探讨新词语的界定、新词语的构成、新词语的来源、新词语的发展变化、新词语与文化心理的关系、新词语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新词语是以产生的年代作为背景,从而形成的词汇群体,因而具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而且词汇构成比较复杂。

新词语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既有语言本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的因素,也是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更新变化的结果。

新词语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汉英词典的新词收录与英译研究r——以《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为例

汉英词典的新词收录与英译研究r——以《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为例

汉英词典的新词收录与英译研究r——以《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为例李海欢【摘要】以《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为例,探讨了新词收录及英译的现状和关注点,提出了汉英词典中汉语新词收录应遵循必要性、普遍性、长期性的原则,探讨了新造词、旧词新用及外来词的英译及策略.【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4页(P111-114)【关键词】新词;收录;英译【作者】李海欢【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 广东广州 5114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新词,是指最近创造的词语,代表新的概念,表述一种新的事物或者是一个新词语的新含义,也即包括词汇性新词和语义性新词[1]。

高永伟[2]认为新词可以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自某一时间点以来所首次出现的词汇,也可以是某一词典,一些词典或所有词典未曾收录的词汇。

亢世勇[3]认为新词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具有基本词汇没有的新形式、新意义或新用法的词语。

王铁昆[4]指出,新词语是从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

章宜华[5]认为,新词语的三大主要来源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能力。

语言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新词的出现,新词体现了语言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目前市面上的汉英词典琳琅满目,其中,兼具权威性和全面性以及出版时间最新的汉英词典当属外研社2016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以下简称《新世纪》),第二版比第一版增补条目达8 100余条,收录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新词。

本文拟从宏观角度将新词的收录和英译结合起来,以《新世纪》中新词的收录与英译为例,归纳汉语新词收录与翻译的标准,同时提出新词英译的多元化翻译策略。

(一)新词收录原则的研究王铁昆[4]指出,词典收录新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时限性原则、描写性原则以及实用性原则。

韩语汉语新闻翻译,韩汉对照版

韩语汉语新闻翻译,韩汉对照版

韩国政府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앵커멘트>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价值愈加凸显,发达国家纷纷立法以从国家层面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给予重视.在这种国际形势下,知识经济部和教育科学技术部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优秀人力资源的培养、运用及管理。

知识经济部还表示,今后将把人力资资源在政府研发投资部所占的投资比重提高到到百分之四十, 从而创造出3万余个就业岗位。

记者报道。

지식경제의도래로인적지원의가치가더중요해짐에따라선진국들은속속법을제정해국가적인차원에서인력지원개발작업에중요성을부여하고있습니다.이런국제상황속에서지식경제부와교육과학기술부는우수한인력의배양과활용, 그리고관리를위해함께협력할것으로보입니다. 지식경제부는앞으로정부R&D 투자부문에서인적자원이차지하는비율을40%까지늘려3만여개의일자리를만들것이라고밝혔습니다. 기자가보도합니다.[리포트]今年8月30日,韩国知识经济部与教育科学技术部共同通过了《人力资源培养及革新方案》지난30일지식경제부와교육과학기술부가합동으로‘산업인력육성과혁신방안’을발표했습니다.其宗旨在于,将产业人力培养、使用系统转换为与现实工作需求相符的体系,从而使企业主动向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

기업이청년일자리를앞장서서창출할수있도록산업인력육성과활용시스템을현장수요에맞게전환해나간다는취지입니다.이를위해우선, 정부R&D 투자를장비등물적자본중심에서사람중심의R&D 투자로전환해나가기로했습니다.为此,首先,要将以设备等物质资本投资为主的研发投资转换为以人力资源投资为主。

其次,制定方针,到明年为止,将人力资本研发投资所占的比重由现在的百分之三十提升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百分之四十。

R&D 인적자본투자비중을현행30%에서내년에는선진국수준인40%로제고해나갈방침입니다.[현장음- 최중경지식경제부장관]~ 내년에연구개발분야에서3만개의새로운일자리가창출될것입니다. 기업이신규연구개발인력과지원인력의채용을늘려가고, 대학이나연구소에서도연구직일자리를만들어나갈것입니다.<采访-催重庆知识经济部长官>到2012年,(在)研究开发领域将创造出3万余个新的就业岗位。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修订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修订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做过多次修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新面貌,体现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为:全面落实2013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增收近几年涌现的新词语400多条,增补新义近100项,删除少量陈旧和见词明义的词语;根据读者和专家意见对700多条词语的释义、举例等做了修订。

重要字音总结未变化:“血”还是原来的读法,没有改变;“下载”的“载”还是读去声(四声);“纪”在做姓氏的时候还是读上声(三声);“粳米”的“粳”还是统读为j 1 ng;连累I e i、累I 0i及、硕果累I ei累l 0i读音也不变;应y i ng届、应y 1 ng名丿儿、应y 1 ng许也不变;血晕y U n、晕y Ui车也不变;“心宽体胖”读音也不变,不读p a ng;除“作坊”读zu o外,其余都读zu b不变,包括“作死”、“作揖”、“作弄”;已变化:说服,改念shu o服;芥统读ji a,不读gai了;“荫”不统读y in了,“林荫道”读y i n, “福荫”读y i n;大d ai黄,改“大d a黄”;拜,增加“ b a i”音,用于“拜拜”;的,增加“d i”音,用于“打的”;螫统读sh i (但字后同时注有zh e)0另外,“六”也只有li U—个读音,因此地名“六安”按规范应读作li U安,不读I U;“宁”做姓氏时读阳平(二声),区别姓氏“甯”,去声(四声)。

从总结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其实这次修订的变化并不多,删改还是比较谨慎的,基本是增加了400多个新词及100 多项新义等等,但目前官方并未给出到底增补了哪些内容。

汉英翻译中的新词新语

汉英翻译中的新词新语

汉英翻译中的新词新语中国翻译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大批新词新语应运而生。

由于社会变革的迅猛,新词的生成速度惊人地快。

比如,人们正大谈"厄尔尼诺"(EI Nino)之际,"拉尼娜"(L a Nina)已经产生;刚出现"智商"(IQ)却又进出个"情商"(EQ);才在谈"第三产业"(third/t ertiary industry, service sector, third sequence of enterprises),"第四产业"(quat ernary/information industry)已悄然而至;"军嫂"(military spouse)的事迹还在传诵"空嫂、呼嫂、礁嫂、纱嫂、报嫂、红嫂、接送嫂、抗洪大嫂"业已闪亮登场……凡此等等,不一而足,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象征,一定时期的新词新语是一定时期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

面对新词新语,外语工作者有责任及时将它们译成准确、地道的外语,以便让国外读者了解今日中国的国情及发展。

怎样才能做好汉语新词新语的英译工作呢?下面,笔者拟结合实例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内外有别,以不同方法传译不同类新词就汉语新词的产生看,其源语有二:一是自他语中引入,二是自本族语中新生。

显而易见,对引进的新词应取回译法,即还"舶来品"以本来面目。

例如,峰会(香港译"极峰会议"):s ummit(conference);克隆:clone;冰毒:iee;摇头丸:dancing outreach;传销:multi- level marketing;(计算机)2000 年问题:Y2K problem (y for year, k for kilo or th ousand);等等。

汉语时政新词英译的原则和难点

汉语时政新词英译的原则和难点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A 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rushing head long to disaster 盲人瞎马;You can’t make your horse work without feeding her.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Present Buddha with flower given by another—make a gift of something given by another 借花献佛;Climb a tree to catch fish—a fruitless approach缘木求鱼。

对一些习语采用增词加注法,可以使读者了解原文习语所蕴涵的文化。

如“东效施颦”如果只是译为:Dongshi imitates Xishi,就会使西方读者无法了解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因此译为Dongshi an ugly woman, knitting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shi, 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就使读者一目了然。

又如中国的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可译为:One monk, two buckets; two monks, one bucket; three monks , no bucket, no water—more hands, less work.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读者了解原文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四、结论习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它集各种修辞手法为一体,更是浓缩的“文化”。

对英语习语翻译时,对中西文化特色进行比较,尽可能做到既能保留原作的风采,又能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

要做到这一点,在翻译过程中,要求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基础,要多读有关中西方的历史,风俗习惯,地理等方面的书籍。

同时,在翻译英语习语时,不但要求译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能准确理解英语习语的意思,还应在阅读中积累知识,以更好的功底进行翻译。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邓冰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摘要:外交新词作为高文化负载词,体现着国家的发展与大政方针,翻译质量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展现了现代汉语的生机活力。

外交新词政治性强、具有中国特色,常常出现在各类外宣材料,结合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翻译时应遵循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约定俗成四大原则。

关键词:外交新词外宣翻译原则新词翻译原则1.外交新词翻译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外交工作日趋活跃,外交新词不断涌现,如:新型大国关系、八荣八耻、中国梦等等,各种外宣材料翻译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新词则是重中之重,翻译质量决定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国家形象,外交新词翻译中也存在以下问题:翻译用词不够准确,政治敏感性不强。

外交新词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政治性强,因此选词要恰当、准确,如2009年11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译员将表达达赖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贬义词“窜访”译成了中性词“visit”,缺失了词语本身的政治内涵,没有向西方传达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暗含其中的感情色彩。

译名不够统一,缺乏规范化意识。

一些重要、常见的外交新词翻译版本众多,没有统一性,就如“中国梦”一词的翻译,出现了“the Chinese dream、the China dream、the dream of China”等诸多版本,有时同一文章译名都未达到统一,引起外国媒体的猜测与误读。

译文欠缺专业性,术语国际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于一些外交新词的翻译过于通俗,按照字面翻译,用词冗长,语体不正式,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外交术语的文体特征。

外交新词翻译是外交翻译工作的难点,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必须确立相关翻译原则,确保翻译质量与外宣效果。

2.中国外交新词的语言特征外交新词分为全新词、新义旧词(旧词新用)和外来词。

本文主要研究全新词和旧词新义的翻译,其具有政治性强、中国特色性强、寓意深刻,富有新意、专业性,唯一性和简洁性的主要特点,用词往往言简意赅,铿锵有力,节奏感强。

新词·新义·新译·新意——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新词语的收录与翻译

新词·新义·新译·新意——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新词语的收录与翻译

惠宇教授 主编 、外 语教 学与研 究 出版社 推 出
的 《 世纪 汉英 大词典 》( 新 以下简 称 《 新世 纪》 ) 于 20 0 3年 问世 。该 词典 近 2 0 3 0页 的篇 幅 、l 4万 余条词 目的容量 ,可谓 名副 其实 的重量 级辞 书 。 并有 望成 为我 国首册 ‘ 四代 ’汉英 词典 ,标志 第
pa y (pa — sy u-e t lviin, p y pe - e y a - o s e e e so a — rviw T
现 的新 词语 ,并注 意 收录 时代变迁 赋 予许 多 旧词 的新义 ,及 时记 录和反 映语 言 的发 展变 化 ,贯彻
T 、 V) 人体 盾牌 (u nsil) 减速 带 (p e u . h ma e 、 h d sedb mp ra h mp sed u o d u , p e h mp, 似 可 加 入 s eig l pn e p l e n) 科 技 园 ( ce c ak) 骚 扰 电 话 oi ma 、 c sine p r 、
算机 方 面 的 所 见 即所 得 ( WYSwYG w a y u 1 ht o
se s h t o e)视 频 点播( ie nd ma d 、 e a y ug t、 iw vd oo e n )
词 的收录 ,为 《 新世 纪 》增色 不少 。
白璧 微瑕 。细读之 后 ,笔者 发现 ,《 新世 纪 》在
金 其斌
(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外 国 语 学 院 ,广 东 深 圳 5 8 5 ) 深 10 5

要 :评 析 新 世 纪 汉 英 大 词 典 中新 词 语 的收 录及 其 英 译 问题 ,指 出 新 世 纪 汉 荚 大词 典 在 处 理新

谈新闻报道中的汉藏翻译

谈新闻报道中的汉藏翻译

叠自 ; j ’
1 因





击 ’ 雪q 。日 f 镧 = l
日 1’ 亏

 ̄1 一 习
’ ’

’ q ^11 、 ’ , 习 z T
’1
司 ’目 司



一 一 … 一
f = I {


1 ^ 1 日^ ^ ’ 1 f1E 1 1 \’1 a 日 目 ’ 习
莳 ’‘ ’ ’ ’ q习 a 1 _
r 气 j q = I 5’ {

q ’ 磊’ 目 器1
’ ’
响 哥
蓠 司’ 菅
’日
’ ’ q
目 ’ ’
习 1

日 1 ’
目 ’ 。
茸 ’ ’
’ ! 。

司 ’ 目 叠 ‘. 蓟 日; af I 5= l
’ ’
f = l


f芒 : I

’ ’
’ ’I ,2 = l
‘ ’


闰 1
’ qq ‘ 1 ’

’ 习 ‘ 司 1 日 ’
’ ’



每’



’ ’ z 了 1
1 ‘ f J= f l 萝

’’ { ’ 1 歹
司( ’ 『 =
。。 却 ‘
’ ’ 葡
’ 司
习因 1 鼋



’ 1
霄 1即 q ‘

对外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新意的翻译

对外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新意的翻译

新 闻 报 道 中 ,有 很 多 词 汇都 属 于 此 类 , 比 如 : 笔 记 本 ”原 来 的 意 思 是 纸 质 学 习 用 “
so h W) 等 ,这 些 是 来 自 英 语 ; 香 槟 ” “ (h m an ) “ 厨 ” ( e , 前 卫 派 ” ca p ge , 大 c f“ h)
“ 大 山 ” c e eft来 自北 京 话 ,“ 侃 (hw t ) h a 发 烧 友 ” f ) 自广 东话 。 (n来 a 从 外 来语 言 中借 用 和创 造 。 着 中 国 随
对 外 开 放 的 逐 步 深 入 ,一 些 国外 的 理 念 、
m n) 体 现 在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上 . “ et。 如 经
对 外 新 闻 报 道 中 汉 语 新 词 新 意 的 来

品 , 在 用 来 指 代 电 脑 ( po ) 病 毒 ” 现 1 t ,“ a p 现 在 可 以指 电脑 病 毒 。
从 内地 方 言 中推 广 。中 国 不 同 地 区 的 人 们 有 不 同 的 方 言 , 然 中 国现 行 推 广 普 虽
第一个难点 。
中国 特 色 词语 在 英 语 中没 有 对 等 词 。
们 向着 更 深 刻 、 宽 泛 的方 向 发 展 。透 视 、 更 分析 、 究甚 至记者的独到见解 、 追 建议 , 成 了稿 子 的 阅读 点 , 而重 选 题 、 深 刻 、 优 意 文
的 园地 , 然 以 简 陋 的 面 貌 出 现 在 读 者 面 虽
( v n — ad ) 来 自 法 语 ;“华 尔 兹 ” a a t g re
( a z ,“ 电 战 ” bi) 自德 语 ;卡 拉 wl) 闪 t (lz来 t “

新闻传播学专业词汇英汉对照

新闻传播学专业词汇英汉对照

新闻传播学专业词汇英汉对照(之一【新闻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词汇英汉对照II. 报纸版面各部分名称1.报耳(ear)2.报头(flag/masterhead/nameplate)3.标题(headline)4.版口(head margin)5.当日新闻提要(index)6.插图(cut)7.图片说明(cutline)8.标题之一行(deck)9.署名(by-line)10.新闻导言(lead)11.引题(kicker)12.头版(frontpage)III 报纸常见栏目名称一、常见新闻栏目1.City / Local / City Edition/ City Page/ Region 城市2.National/ Around The Nation/ Domestic/ Home News 国内新闻3.International / Global 国际新闻4.Brief / In Brief / Briefing / Bulletin 摘要5.Recap 简明新闻6.Pony Report 每日新闻摘要7.Newsline 新闻经纬8.Events And Trends 事件/ 动向9.Exclusive 独家报道10.Expose 新闻曝光11.Issue In The News/ Focus/ Hot News 新闻热点12.Update / Latest News 最新报道13.Feature / News Features / General Features 特写(可囊括除新闻以外的一切报道)mentary / Editorial / Opinion / Column / Letters To The Editors 评论15.Advertisement: Display Advertising / Classified Advertising--- (Jobs/Auto/Real Estate/ For Sale/ Help Wanted) 广告二、常见其他栏目名称1.agony column 答读者问专栏2.anecdote 趣闻轶事3.candid camera 抓拍镜头4.caricature漫画、讽刺画5.cartoon漫画6.chitchat column 闲话栏ic strip 连环漫画8.continued story 连载故事9.correspondence column 读者来信栏10.critique 评论11.crossword 猜字游戏/纵横填字字谜12.digest 文摘13.document 文件摘要14.editor’s note 编者按15.essay杂文、随笔、小品文16.going out guide 旅游指南17.gossip 社会新闻18.how-to-stories 常识指导19.interview 访谈录20.leader社论21.light literature 通俗文学22.mini-torial 短评23.note 随笔24.notice 启事25.obit 讣告26.pegging 新闻背景27.personal / personal column 私人广告/ 人事要闻28.profile 人物专访29.readers’forum 读者论坛30.review 评论31.round-up综合报道/综述32.running story/ serials 连载故事33.shirttail 社论栏/ 附注34.side story / sidebar / sidelight 花絮新闻/趣闻35.situations vacant / situations wanted 招聘广告36.sponsored section特约专版37.squib小品文/随笔38.strip cartoon / strip 连环漫画/连环画39.Supplement 增刊40.Think piece 时事短评41.Titbit 花絮42.Travelogue/ travels游记43.What’s on 影视指南44.Wise saying 至理名言IV. 常见报纸类型1.daily 日报2.morning edition 晨报3.evening edition 晚报4.quality paper 高级报纸5.popular paper 大众报纸6.evening paper 晚报ernment organ 官报8.part organ 党报9.trade paper 商界报纸10.Chinese paper 中文报纸11.English newspaper 英文报纸12.vernacular paper 本国文报纸13.political news 政治报纸14.Newspaper Week 新闻周刊V. 各类记者名称accredited journalist n. 特派记者publisher 发行人proprieter 社长bureau chief, copy chief 总编辑editor-in-chief 总主笔editor 编辑, 主笔newsman, newspaperman, journalist 新闻记者cub reporter 初任记者reporter 采访记者war correspondent, campaign badge 随军记者columnist 专栏记者star reporter 一流通讯员correspondent 通讯员special correspondent 特派员contributor 投稿家VI 其他bulldog edition 晨版article 记事banner headline 头号大标题big news 头条新闻hot news 最新新闻feature 特写,花絮criticism 评论editorial 社论review, comment 时评book review 书评topicality 时事问题city news 社会新闻general news column 一般消息栏public notice 公告calssified ad 分类广告flash-news 大新闻extra 号外the sports page 运动栏literary criticism 文艺评论Sunday features 周日特刊newsbeat 记者采访地区news blackout 新闻管制press ban 禁止刊行yellow sheet 低俗新闻tabloid 图片版新闻"Braille" edition 点字版newspaper office 报社news source 新闻来源informed sources 消息来源attribution n. 消息出处,消息来源newspaper campaign 新闻战free-lancer writer 自由招待会press box 记者席news conference,press conference 记者招待会International Press Association 国际新闻协会distribution 发行circulation 发行份数newsstand, kiosk 报摊newspaper agency 报纸代售处newsboy 报童subscription (rate) 报费newsprint 新闻用纸Fleet Street 舰队街advance n.预发消息;预写消息affair n.桃色新闻;绯闻assignment n.采写任务back alley news n. 小道消息backgrounding n.新闻背景Bad news travels quickly. 坏事传千里。

大学实用翻译教程(英汉双向 )第十章 新闻翻译

大学实用翻译教程(英汉双向 )第十章 新闻翻译

了 ) 。用现在分词来表示正在进行或发生的事,
省略了助动词。如:Deposits,loans rising in
HK( 存贷款额在港回升 ) 英语新闻中现在时的
广泛使用,造成事件正在进行中的效果.给人 以真实感.无论是标题还是正文都常常采用现 在时代替过去时。另外,甚至在 said 、 told 、 reposed、added等动词过去时后面的that宾语
由于小词的词义范畴很宽.一般比较生动灵活。新闻英语
称这类词为synonyms of all work (万能同义词),如back(支 持)、ban(禁止)等。此外,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英语新闻
中还大量使用缩略语, 比如WB (world bank 世界银行)、
ASP (American selling price美国销售价)、biz(business商

首先体现在新词新义方面。报纸杂志往往是最早
出现新词的地方。如:现代都市知识青年们 (yuppies ,雅皮士 ) 都喜欢 “ 玩 ” 这个词: “ 玩计算 机learn to use a computer)”、“玩文学(to enjoy literary works)” 、 “ 玩 外 语 (to learn a foreign
approach(更有节制,花钱更有效的搞法)等。
1.1.4 套语

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套语,例如: well-informed source ( 消 息 灵 通 人 士 ) ; no comments(无可奉告);quoted as saying (引自某人
的话);according to sources concerned(据有关方
话,它通常提纲挈领地点明该条新闻的主要内容(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 or how)。正文部分则对整个 事件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先后排列顺序上,一般是 比较重要的内容在前,较次要的在后,即形成一种倒金 字塔形的结构(the inverted pyramid form)。

翻译影响下的汉语词汇——以中国古代佛经汉译为例

翻译影响下的汉语词汇——以中国古代佛经汉译为例

翻译影响下的汉语词汇——以中国古代佛经汉译为例发布时间:2021-04-01T09:33:43.07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1期作者:陈甜陈琛李小花[导读] 从汉末到宋初的一千多年间,佛经翻译经历了发展、高潮和衰落,对中国的哲学思想、语言文学、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陈甜陈琛李小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430019摘要:从汉末到宋初的一千多年间,佛经翻译经历了发展、高潮和衰落,对中国的哲学思想、语言文学、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语言文学领域,通过转移借词、混合借词、音译借词、翻译借词和新用文化负载词等手段,在现代汉语中留下了印记。

关键词:汉语;词汇;佛经翻译;一、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印度。

公元前三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遣僧徒出国传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

中国历史上,汉代前的布教活动无法考证,遂将传入时间定为汉代。

魏晋南北朝,随着民族迁徙和进一步融合,形成了佛经翻译的第一个高潮。

唐朝,中国的佛教体系渐趋成熟,佛经翻译空前鼎盛。

宋朝后,佛经翻译逐渐衰落。

纵观历史,佛经翻译对中国的哲学思想、语言文学、绘画艺术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语言文学领域,起到了扩大中文词汇、扩充语法结构、发展音韵学和反切法、丰富修辞手法以及为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提供素材的作用。

二、佛经翻译方法对于汉语词汇的丰富佛教典籍多由梵语著成,和汉语差异巨大;翻译过程中,大量新的汉语词汇得以产生。

从借用方式而言,主要可分为转移借词、混合借词、音译借词、翻译借词和新出现的文化负载词五类。

(一)转移借词转移借词是赋予原有的汉语词汇梵语新意,即“汉词佛意”,从而扩大汉语词汇的原有词义。

“功德”一词,语出《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原指“功业与德行”。

在汉乐府《安世房之歌》“君臣男女,有功德者,靡不褒扬”一句中,“功德”仍被拆成两字单独理解。

但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它被视为一个不可拆分的词,“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此义项便是由佛教典籍《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中的“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

新闻汉译英ppt课件

新闻汉译英ppt课件

句式转换不自然
总结词
在将中文新闻翻译成英文时,句式转换不自 然,影响阅读流畅度。
详细描述
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直接翻 译可能导致句式生硬、不流畅。译者需熟悉 中英文句式转换技巧,根据英文表达习惯对 原文进行适当调整,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文化差异导致的歧义
总结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某些表达方式在英文中 产生歧义。
详细描述
政治新闻涉及国家政策、政府工作报 告等重要内容,翻译时需确保准确传 达原文意义,不出现歧义。同时,要 注重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确保译文 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经济新闻汉译英
总结词
保持原文语义清晰,注重数字和术语翻译
详细描述
经济新闻涉及经济数据、市场动态等内容,翻译时需保持原 文语义清晰,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同时,要注重数字和术语 的准确翻译,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社会新闻汉译英
总结词
注重语言地道,反映社会现象
详细描述
社会新闻涉及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 内容,翻译时需注重语言地道,反映 社会现象。同时,要关注文化差异, 避免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误解。
文化新闻汉译英
总结词
传递文化内涵,注重表达方式的转换
详细描述
文化新闻涉及文化艺术、历史传统等内容,翻译时需传递文化内涵,注重表达方式的转 换。同时,要关注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确保译文能够被目标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05
新闻汉译英发展趋势与展 望
人工智能在新闻汉译英中的应用
机器翻译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 快速、准确的新闻汉译英 翻译。
自然语言处理
提高翻译的流畅性和自然 度,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 语境。
数据驱动
通过大量语料库的训练和 学习,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和专业性。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词条修订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词条修订的变化

作者: 王晓军[1]
作者机构: [1]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出版物刊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32-37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期
主题词:�现代汉语词典》;词条增删;释义修订;词汇规范
摘要:文章从收词和释义两个角度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7版D字母下的词条修订情况进行封闭域研究。

收词方面,通过对新增词语的音节和语域的分析,发现《现代汉语词典》新词音节分布的变化,语域覆盖范围扩大。

释义方面,通过对基义、陪义的分析,发现第7版释义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词条的修订更趋准确、科学和规范,有利于《现代汉语词典》词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新意的翻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在线
摘要:中国在对外报道中会有大量的新生词汇需要翻译,本文主要论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汉语新词新义的来源、特点及其翻译的问题,最后提出翻译策略。

关键词:对外新闻报道汉语新词新意翻译
对外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新意的来源
新造的词汇和表达。

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势必会敦促语言衍生出一些能反映社会新进展以及新生社会现象的词汇。

体现在国家的方针政策上,如“小康社会” (a moderately p rosperous society),“科学发展观”(the Outloo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体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如“经济技术开发区”(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原有词汇衍生出新的意思。

汉语大部分词汇都不止一种意思,是因为有很多原有词汇不断吸收兼容了新的意思,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有很多词汇都属于此类,比如:“笔记本” 原来的意思是纸质学习用品,现在用来指代电脑(laptop), “病毒” 现在可以指电脑病毒。

从内地方言中推广。

中国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方言,虽然中国现行推广普通话,但是中国内地方言的使用也给新闻报道语言增添了新意和趣味。

比如:“拍板” (give the run around),来源于上海话, “侃大山”(chew the fat)来自北京话, “发烧友”(fan)来自广东话。

从外来语言中借用和创造。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一些国外的理念、价值观会很快风靡中国,中文中出现大量的新词是从国外引用过来的。

“基因” (gene),“黑客”(hacker),“脱口秀”(talk show)等, 这些是来自英语;“香槟”(champagne), “大厨” (chef),“前卫派” (avant-garde)来自法语;“华尔兹” (waltz), “闪电战” (blitz)来自德语;“卡拉OK” (karaoke),“寿司”(sushi)是来自日语,现在这些词汇在对外新闻报道当中常有出现。

但也有些新词是在外来词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造出来的,比如,“艳照门”“捐款门”等的提法都是从Watergate scandal, 即水门事件来的。

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翻译的难点
时效性。

很多新的政策和新的理念在提出后不久就需要被体现在对外宣传材料当中,加上新闻本身的时效性,很多新词是不能够在充足时间保证下翻译出来,这就构成了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翻译的第一个难点。

中国特色词语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

这些新的政策和提法很多根源于中国的文化,这些提法跟英语构词搭配有很大不同,比如中国文化喜欢用数字来做总结,像“三个代表”,五讲四爱,三农问题,十一五计划,八荣八耻,这些词语的翻译如果仅仅按照字面意思去翻译,国外读者根本就不知所云。

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翻译出现的问题
由于以上论述的新闻报道中汉语英译的时效性及中国特色词汇和表达所造成的翻译困难,翻译中的问题在所难免,作者大致归类总结了一下,问题大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译文不完整。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差别,英语属于显性语言,而中文属于隐性语言,这就需要在汉英翻译中,把中文的隐含意思说出来,用英语把实际意思凸现出来,才能让国外读者明白。

比如,在最早提出知识经济这个说法的时候,当时的翻译是字对字的翻译,知识经济翻译为knowledge economy, 其实深究就会发现这个版本很容易误解,知识经济的内涵意思是以
知识作为推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应该改译为knowledge-driven economy。

译文过于冗杂。

中文喜欢重复,所以同一个词汇或者同一个意思会重复出现以示强调,而英语语言是忌讳重复的,然而,在新闻报道的汉语新词翻译中,由于时间问题,很多翻译都没有考虑到汉语的重复,直接进行字对字的翻译而引发译文冗杂。

比如:参政议政,这个词语本身如果用participate in the state affairs一词就足够了,如果再把议政中的discuss加上就是画蛇添足了。

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是最容易引发的错误,因为译者对英语的成文方法和地道表达并没有了熟于心,在原文中文的指引下,很容易犯中式英语的错误,对于新闻报道中的中国式提法尤是如此。

比如:“失足青年” 被翻译成了“youth who have lost their footing”, 而其实真正的意思却是“youth who have taken a wrong step in life” 。

对外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的翻译策略
由于新词新意的来源不同,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因而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以下是对新词新意翻译的主要方法,现归纳如下:
回译。

既然有大量的汉语新词是源于外来语,那么翻译的过程当中,就需要简单地将其回译即可。

比如,“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硅谷” (Silicon Valley)。

采用直译加注。

对于那些采用数字总结式的汉语新词,如果采用单纯的字对字的直译就会丢失大量的核心信息,以“三个代表”为例,如果直译,可以翻译为Three Represents, 但是这样的翻译对于一个外国新闻读者来说,如果不加任何注释说明,是不明白其中含义的,因而在报道当中需要加上补充说明。

使用前缀或后缀。

使用前缀和后缀在英文构词法中很常见,因而在对待新创造的汉语新词,我们也可以借助于词根巧妙地进行翻译。

比如说:
“-族”(-ers/ clan):工薪族(wage-earners), 刷卡族(card-users)
“-型” (-oriented, -friendly): 外向型经济(export-oriented economy)
“防-” (anti-, -proof, counter-,-resistant): 防伪标记anti-fake label), 防病毒软件(anti-virus software)
结语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新的时代特色和旧的传统习惯都会在语言上留下印记,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对外宣传日趋重要的时代,对外新闻报道当中新词的翻译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编校:董方晓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