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的抓取机械手设计与运动仿真课程设计
机械人课程设计proe
机械人课程设计proe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原理和机器人设计的基本概念;2. 学生能够掌握Proe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3. 学生能够运用Proe软件进行机器人零部件的三维建模和装配;4.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机器人运动学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Proe软件进行创意设计和建模,具备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Proe软件进行机器人零部件的详细设计和工程图绘制;3. 学生能够运用Proe软件进行机器人装配体的运动仿真和性能分析;4.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机器人项目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机械人和工程设计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2. 学生培养工程意识,认识到工程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4. 学生在创新设计过程中,勇于尝试,面对困难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培养自信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器人设计基础理论:- 机器人发展历程及分类- 机器人基本结构及功能- 机器人运动学原理2. Proe软件操作与使用:- Proe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 Proe草绘功能及技巧- Proe三维建模与装配方法3. 机器人零部件设计与建模:- 零部件设计规范与要求- Proe软件在机器人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 机器人零部件的三维建模与工程图绘制4. 机器人装配体设计与运动仿真:- 装配体设计原则与方法- Proe软件在机器人装配体设计中的应用- 机器人装配体的运动仿真与性能分析5. 机器人项目实践:- 项目任务书解读与分工- 团队合作设计与建模-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机器人设计基础理论- 第2-3周:Proe软件操作与使用- 第4-6周:机器人零部件设计与建模- 第7-8周:机器人装配体设计与运动仿真- 第9-10周:机器人项目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 教材第1章:机器人概述- 教材第2章:Proe软件基础- 教材第3章:机器人零部件设计- 教材第4章:机器人装配体设计与运动仿真- 教材第5章:机器人项目实践案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机器人设计基础理论和Proe软件的基本操作,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清晰、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仿真机械手课程设计
仿真机械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仿真机械手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掌握其运作机制。
2. 使学生了解仿真机械手在工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掌握与仿真机械手相关的物理知识,如力学、电学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仿真机械手进行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仿真机械手进行模拟和编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增强实践操作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仿真机械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仿真机械手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仿真机械手基本原理:介绍仿真机械手的构造、分类及工作原理,涉及课本第3章“机器人原理”相关内容。
- 机械结构及功能- 传感器与执行器- 控制系统2. 仿真机械手的应用领域:分析仿真机械手在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结合课本第4章“机器人应用”相关内容。
- 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辅助功能- 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案例3. 仿真机械手设计与制作:讲解设计与制作过程,包括电路设计、编程及组装,参考课本第5章“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相关内容。
- 设计原则与方法- 常用编程语言与软件- 制作步骤与技巧4. 计算机模拟与编程:介绍仿真软件的使用,进行模拟与编程实践,涉及课本第6章“机器人编程与控制”相关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果实采摘机械手的设计与仿真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1.3 国内研究成果及现状 .......................................................................................... 65
1.4 主要研究的内容 .................................................................................................. 65
果实采摘机械手的设计与仿真
摘要:果实采摘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较低的自动化程度,目前国内水果的采
摘工作主要靠手工完成。21 世纪是农用机械化向智能自动化机械过渡的关键时期,
工业智能自动化对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化、多样化和精确化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小
型柑橘进行采摘机械手的设计,实现果实的全程自动化采摘。
本文通过对果实采摘机械手的采摘环境和采摘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六自由
manipulator, and puts forwards to a six-degree-of- freedom small citrus picking series
manipulator.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ree kinds of end executor mechanical structure,
基于Pro/E 机械手爪设计与运动探析
基于Pro/E 机械手爪设计与运动探析作者:文/ 丁心安来源:《时代汽车》 2020年第19期丁心安西安思源学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38摘?要: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一种三维一体化的软件,在设计机械手爪过程中运用Pro/E,能够对机械手爪部分的装配以及运动等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此来提升机械手爪设计的效果与质量。
本文主要对基于Pro/E机械手爪设计与运动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运用虚拟样机技术来设计实物和调试安装,提升机械手爪的设计效果。
关键词:Pro/E 机械手爪设计运动Pro/E-based Manipulator Design and Movement AnalysisDing XinanAbstract:The Pro/Engineer operating software is a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software. Pro/E i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the manipulator claw, which can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assembly and movement of the manipulator claw part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the manipulator claw effect and qualit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the design and movement of Pro/E-based manipulators, and improves the design effect of manipulators by using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to design physical objects, debug and install.Key words:Pro/E, manipulator claw, design, movement目前,很多企业都已经实现了FMS各模块的自主设计和生产,如柔性制造系统模块当中的CNC加工站、自动传输站、中央控制台、三坐标监测站、立体仓库站以及拆卸分拣站等。
基于Pro_E和ADAMS的机械手运动学仿真
点 击 Output Type 时 , 出 现 下 一 级 菜 单 , 有 两 种 格 式
Render 和 SLA 可 供 选 择 。
Render 包 含 Pro/E 中 模 型
定义的颜色等信息, 而
SLA 采 用 三 角 化 多 边 形 表
示 Pro/E 模 型表 面 , 没 有 颜
色信息。在本文中选用
图 5 未端位移和速度图 5总结
通过使用接口 软 件 Mechanism/Pro2005, 能 在 Pro/E 中完成零件的三维造型和装配后, 再将模型导入 ADAMS 中, 从而克服了 ADAMS 三维造型能力差的缺点。三维装 配模型导入 ADAMS 中后, 能很好地对机械 手 进行 运 动 学的分析, 能直观地观察到机器人的末端位移和速度。另 外, 也 可 以 对 机 械 手 进 行 静 力 学 、动 力 学等 方 面 的 分 析 , 观察其工作姿态, 判断其运动方案的合理性, 为对机器人 的 其 它 控 制 打 下 基 础 。此 技 术 同 样 可 应 用 到 工 程 机 械 、航 天航空业、国防工业及机械制造业等众多相关领域, 能大 大简化产品开发过程, 缩短开发周期, 减少开发费用和成 本, 提高产品质量。
[ 参考文献] [ 1] 詹 友 刚.Pro/ENGINEER 中 文 野 火 版 教 程 : 通 用 模 块[ M] .北 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 2] 郑凯.ADAMS 2005 机械设计高级应用 实例[ M] .北京:机械 工业
出版社, 2006. [ 3] 郑 建 荣.ADAMS— ——虚 拟 样 机 技 术 入 门 与 提 高[ M] .北 京:机 械
工业出版社, 2001. [ 4] 方 建 军. 机 械 动 态 仿 真 与 工 程 分 析- - Pro/ENGINEER Wildfire
基于PROE六自由度机械手参数化建模及运动仿真概论
基于PROE六自由度机械手参数化建模及运动仿真概论基于PRO/E(Pro/ENGINEER)六自由度机械手参数化建模及运动仿真(Introduction to Parametric Modeling and Motion Simulation of a Six Degree-of-Freedom Robot Arm Based on PRO/E)是一种基于 Pro/E 软件的机械手参数化建模方法和运动仿真技术的概念介绍。
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执行预定动作的自动机器人系统,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
参数化建模和运动仿真是机械手设计与验证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减少实验成本。
首先,本文介绍了 Pro/E 软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Pro/E 是一种三维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强大的参数化建模和运动仿真能力。
它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改变模型的形状和尺寸,以便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
Pro/E 还提供了强大的运动仿真功能,可以模拟机械手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特性。
接下来,本文详细介绍了机械手的六个自由度,即机械手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平移和转动的六个方向。
机械手的自由度决定了它的灵活性和工作范围。
参数化建模是在 Pro/E 软件中定义机械手的结构和参数,以便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机械手进行定制化设计。
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Pro/E 软件的机械手参数化建模方法。
通过定义机械手的几何尺寸、关节角度和连杆长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机械手结构和工作范围的快速调整。
参数化建模可以大大加快机械手的设计过程,减少人工调整的工作量。
最后,本文介绍了基于 Pro/E 软件的机械手运动仿真技术。
通过给定关节的运动规律和工作环境的约束条件,可以模拟机械手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姿态和运动轨迹。
运动仿真可以帮助设计师评估机械手的性能和可靠性,并进行优化设计。
总结起来,基于 Pro/E 的六自由度机械手参数化建模和运动仿真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和可靠的机械手设计方法。
机械手抓的课程设计
机械手抓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机械手抓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描述机械手抓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优点。
3. 学生能掌握机械手抓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相关知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原理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机械手抓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手抓模型,展示其功能和操作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机械手抓的三视图及零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和分享。
3.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机械手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挑战。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手抓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机械手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2. 理论知识学习:(1)机械手抓的组成部分及功能;(2)机械手抓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原理;(3)机械手抓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优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动力与机械传动;第三章 机器人与自动化3. 实践操作:(1)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手抓模型;(2)操作演示,展示机械手抓的功能和操作过程;(3)运用绘图软件,绘制机械手抓的三视图及零件图。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4. 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课时:引入新课,了解机械手抓的基本概念;(2)第二课时:学习机械手抓的组成部分、功能及运动学动力学原理;(3)第三课时:探讨机械手抓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优点;(4)第四课时:分组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手抓模型;(5)第五课时:操作演示,绘制三视图及零件图,总结评价。
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设计与仿真
2.3运动仿真的实现方法
2.3运动仿真的实现方法
运动仿真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实现。这些软件通常具有强大的建 模和分析功能,可以建立详细的机械系统模型,并进行动态性能分析和优化。此 外,一些软件还提供了与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的集成,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联合仿真。
三、总结
三、总结
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设计及运动仿真在自动化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 过对机械手结构的合理设计、动力学模型的精确建立以及驱动系统的优化,可以 有效地提高机械手的性能和质量。通过运动仿真可以有效地预测和解决潜在的问 题,提高设计成功率,降低制造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 更加高效和智能的物料抓取机械手将会在未来的自动化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 用。
二、运动仿真
2.1运动仿真简介
2.1运动仿真简介
运动仿真是在设计阶段对机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和验证的方法。通过运动仿 真,可以在实际制造之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2.2运动仿真的应用2.2运动仿真的应用
在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设计中,运动仿真可用于验证结构设计、优化动力学模 型以及评估抓取策略的可行性。通过运动仿真,可以模拟机械手的实际运动过程, 并精确计算出抓取时间、抓取位置、抓取力度等关键参数,为实际制造提供重要 参考。
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设计与仿真
01 引言
03 模拟仿真 05 总结
目录
02 阐述设计 04 实验制作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其中,物料抓取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机器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 动化生产线上。本次演示将介绍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设计与仿真,首先阐述机械手 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原理,然后介绍模拟仿真的方法,最后讨论实验制作的过程、 难点及解决方法。
基于ProE和ADAMS的装夹机械手运动仿真
基于ProE和ADAMS的装夹机械手运动仿真
基于Pro/E和ADAM S的装夹机械手运动仿真
研究了机械手的运动仿真,介绍了运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和仿真软件ADAMS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仿真,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对一个可调装夹机械手进行运动仿真的实例.充分显示了2种软件的无缝连接,可提高仿真的效率,加快新型机械手机构实际应用的速度.
作者:赵光霞 Zhao Guangxia 作者单位: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刊名:农业装备技术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EQUIPMENT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5(2) 分类号:S2 关键词:运动仿真 ADAMS 机械手可调。
基于ProE的六自由度机械手的仿真
基于Pro/E的六自由度机械手的仿真摘要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设备。
它不但可以接受人类指挥,而且还能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又方便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它的任务是协助或者说是代替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繁琐的,危险的作业。
六自由度自由度机械手做为现代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
普通机械手只能完成单工作任务或者较简单的操作,多自由度机械手在很多的工程技术及工程实际中能更为合理的进行一些现实操作。
笔者利用三维软件Pro/E 制图,对六自由度机械手的运动机构进行分析、设计,并对其进行三维造型的建模与仿真。
通过Pro/E这个三维软件工具来进行六自由度机械手的建模设计,完整体现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提出一种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展示Pro/E在产品设计上的优势。
第一利用Pro/E便捷的建模工具来对机械手的各零件进行造型设计;第二利用Pro/E按要求对机械手零件以各种约束和销钉等连接来进行合理装配;第三利用Pro/E的机构模式对机械手的装配作添加伺服器等操作,来实现六自由度机械手的运动仿真。
Pro/E简单便捷的的实现了对六自由度机械手的装配和运动仿真,效果非常直观明了。
关键词:六自由度机械手,Pro/E,建模,仿真Simulation 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Manipulator Based on Pro/ EAbstractThe robot i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hat carries out operation automatically .It can not only accept human command, but also can run a pre-arranged program by itself . Its mission is to assist or replace human work, such 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nstruction, tedious and dangerous operation. Six degrees of freedom manipulato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robot also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eneral manipulator can only complete a single task or a relatively simple operation, multi-degree of freedom manipulator can be more reasonable for some real-world operating in a lot of engineering skill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I use Pro / E , a three-dimensional software, drawing, analyze, design the movement organization 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manipulator, and mak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hape of motion for six degrees of freedom manipulator. I conduct modeling design for Six degrees of freedom manipulator by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oftware tools Pro / E ,which course shows us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product’s design fully, puts forward new ideas for a product design and demonstrates the advantage of Pro / E. Firstly, I use Pro / E’s convenient modeling tool to design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robot; Secondly, I fit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robot together according to a variety of constraints and pin connected. Thirdly, I use institutional model of Pro / E to add server ope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motion simulation of the six degrees of freedom manipulator. Pro / E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achieve the six degrees of freedom manipulator assembly and motion simulation, the effect is very simple and clear.Keywords: Six Degrees of Freedom Manipulator, Pro / E, Modeling, Simula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六自由度机械手的简介 (1)1.2六自由度机械手的发展 (1)1.3六自由度机械手的研究意义 (2)1.4机械手的研究状况 (3)第二章 Pro/ENGINEER的选择使用 (4)2.1 Pro/ENGINEER产品介绍 (4)2.2 Pro/ENGINEER六大模块 (4)2.3 Pro/ENGINEER的优势 (6)第三章六自由度机械手零件的设计建模 (7)3.1 六自由度机械手底座建模 (8)3.2 六自由度机械手垂直轴旋转体的建模过程 (8)3.3 六自由度机械手的臂膀建模过程 (9)3.4 六自由度机械手手掌建模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搬运机械手设计与运动仿真-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说明书
r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大作业设计题目:搬运机械手设计与运动仿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20120663145姓名:宋烨指导老师:邱丽梅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搬运机械手设计与运动仿真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设计主要的研究内容是1. 驱动及传动方案的设计及部件的选择2. 二指夹持机构的设计及计算3. 总体控制方案及控制流程的设计4. 设计说明书一份目标:要求完成一种二指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该机械手采用二指夹持结构,机械手实现对工件的夹持、搬运、放置等操作。
三、研究方法:利用PRO/E的运动仿真功能仿真出机械手的运动,验证机械手的可行性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 工业机械手概述 (3)第二章PRO/E的选择使用 (4)2.1PRO/ENGINEER产品介绍 (4)2. 2 PRO/ENGINEER概述 (4)2.3 PRO/ENGINEER产品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搬运机械手零件的设计.. (7)3.1 机械手底座建模 (7)3.2 机械手垂直旋转体的建模过程 (7)3.3 机械手手臂的建模过程 (8)3.4机械手手部的建模过程 (9)第四章搬运机械手的装配 (11)4.1搬运机械手装配步骤及方法 (11)第五章搬运机械手的运动仿真 (15)5.1 运动学仿真及过程 (15)5.2 进入机构模块 (16)5.3 添加伺服电机 (17)5.4 定义分析 (18)5.5 机械手仿真效果图 (19)总结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0)第一章绪论1.1工业机械手概述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ProE和ADAMS的苹果采摘机械手的仿真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基于Pro/E和ADAMS的苹果采摘机械手的仿真分析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 教授2013 年5 月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words (2)1 引言 (4)1.1 选题的背景 (4)1.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概况 (4)1.1.2 采摘机械手应用前景 (4)1.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5)1.2.1 课题的研究内容 (5)1.2.2 课题的研究思路 (5)2 苹果采摘机械手的建模 (6)2.1 苹果的生长特性介绍 (6)2.2 苹果采摘机械手方案的选择 (6)2.2.1 第一种方案的分析 (6)2.2.2 第二种方案的分析 (7)2.2.3 第三种方案的分析 (8)2.2.4 第四种方案的分析 (9)2.2.5 确定本课题方案 (10)2.3 机械手结构的设计 (11)2.3.1 三维建模软件 (11)2.3.2 创建装配体 (12)2.4 传动机构的结构简图及分析 (13)3 机械手的仿真分析 (15)3.1 仿真分析软件介绍 (15)3.2 模型导入及建立约束 (15)3.2.1 模型的导入 (15)3.2.2 实体质量属性的添加 (16)3.2.3 模型约束的建立 (16)3.3 机械手的仿真 (17)3.4 仿真结果的后处理 (17)3.4.1 绘制仿真曲线及进行优化分析 (17)3.4.2 产生仿真结果的动画AVI文件 (19)4 结论 (20)4.1 主要工作及成果 (20)4.2 展望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基于Pro/E和ADAMS的苹果采摘机械手的仿真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发展概况和采摘机械手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多种不同结构机械手的优缺点分析,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机械手结构。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ngineer进行机械手各零部件的设计,并将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机械手。
物料抓取机械手设计及运动仿真
物料抓取机械手设计及运动仿真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和加工过程采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来完成。
其中,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设计和运动仿真对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流程的高效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设计要点及运动仿真的重要性,并探讨相关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其结构形式和基本参数。
一般而言,机械手主要由手部机构、腕部机构和臂部机构组成。
手部机构负责抓取物料,腕部机构则负责手腕的姿态调整,臂部机构支持机械手的移动。
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可在设计中针对不同的物料特性和抓取要求进行结构优化。
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运动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动力学关系。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和抓取策略。
动力学模型需要考虑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各种外部力的影响,同时还需要机械内部的动态特性。
物料抓取机械手的驱动系统是实现抓取动作的关键部分。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可选择不同的驱动方式,如液压驱动、气压驱动、电动驱动等。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驱动方式和驱动元件,并综合考虑驱动系统的布局和重量等因素。
运动仿真是在设计阶段对机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和验证的方法。
通过运动仿真,可以在实际制造之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质量。
在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设计中,运动仿真可用于验证结构设计、优化动力学模型以及评估抓取策略的可行性。
通过运动仿真,可以模拟机械手的实际运动过程,并精确计算出抓取时间、抓取位置、抓取力度等关键参数,为实际制造提供重要参考。
运动仿真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实现。
这些软件通常具有强大的建模和分析功能,可以建立详细的机械系统模型,并进行动态性能分析和优化。
一些软件还提供了与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的集成,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联合仿真。
物料抓取机械手的设计及运动仿真在自动化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机械手结构的合理设计、动力学模型的精确建立以及驱动系统的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械手的性能和质量。
基于PROE的抓取机械手设计与运动仿真课程设计
目录一、题目:基于PRO/E的抓取机械手设计与运动仿真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设计主要的研究内容是1. 拟定机械手的整体设计方案,特别是机械手各组成部分的方案。
2. 设计出机械手的各执行机构,包括:手部、手腕、手臂等部件的设计。
3. 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计算,机械手的传动系统的设计。
4. 机械手装配图的绘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标:本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抓取机械手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四、主要参考文献:[1] 邹庆华。
数控新技术动向研究。
科技创新导报,2009,(31):89-91.[2] 艾兴肖诗纲著.切削用量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1~50[3] 陈宏均著.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2,167~258[4] 杨胜群。
VERICUT7.0中文版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 张卫卫,李建生。
数控仿真技术分析及发展趋势。
心声,2010:85-87.[6] 王先奎。
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摘要]利用三维软件Pro/E建模,对六自由度机械手的运动机构进行分析、设计,并对其进行三维造型的建模与仿真。
通过Pro/E这个三维软件工具来进行六自由度机械手的建模设计,完整体现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提出一种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展示Pro/E在产品设计上的优势。
基于Pro-E的机械手抓取工件运动仿真分析-毕业论文名师教案与资料
毕业设计基于Pro/E的机械手抓取工件运动仿真分析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所在系:机械工程系指导老师:基于Pro/E的机械手抓取工件运动仿真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应用的程度对工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越来越高。
人工操作及旧有的固定式输送带为主的传统搬运方式,已无法满足高度的自动化操作的需要。
机械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自动化操作设备,他可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完成预期的作业。
机械手工作的准确性及对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Pro/E是美国参数化公司(PTC)推出的一款高端三维设计软件,其具有基于特征、关联、参数化等特征。
该软件集合了零件设计、产品装配、模具开发、加工制造、钣金件设计、铸造件设计、工业设计、逆向工程、运动仿真、机构分析、有限元分析、产品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从而使设计师极大地缩短了产品开发的时间并简化了开发的流程。
[1]本次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主要设计一种可抓取工件且具有多自由度的机械手。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Pro/E为设计平台,进行三维建模、产品装配并进行机构仿真,从而最终实现机械手的设计。
关键词:机械手;Pro/E;三维建模;机械仿真Manipulator Based on Pro/E to Grab Workpiece MovementSimulatio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automation degree of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er and higher.Manual operation and the old traditional handling way, stationary belt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Manipulator is the automation equipment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he can according to the program in advance to complete the desired operation.The accuracy of the manipulator work and ability to adapt to working environment, make it ha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Pro/E is the parametric company (PTC) launched a high-end 3 d design software, it is based on feature, correlation and parametric feature.The software collection from the part design, product assembly, mold development,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sheet metal parts design, casting parts design, industrial design, reverse engineering, motion simul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oduct database management, and other functions, so that designers have greatly shortened product development time and simplif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1]Thi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lan descriptions of the main design of a grab workpiece and has many degrees of freedom manipulator.In the design process using Pro/E platform for design, 3 d modeling, product assembly and mechanism simul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design of the manipulator.Key Words: Manipulator; Pro/E; 3D modeling; Mechanical simula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前言 (1)1.2 机械手的概述 (1)1.2.1 机械手简介 (1)1.2.2 机械手结构组成 (2)1.3 机械手的分类 (4)1.4 机械手的发展历史 (5)1.5 本次设计拟采用的方法 (6)第二章机械手结构设计 (7)2.1 机械手功能分析 (7)2.2 工作台机构设计 (7)2.2.1 槽轮机构简介 (7)2.2.2 槽轮机构结构特点与应用 (8)2.2.3 槽轮机构性能改进措施 (8)2.2.4 工作台机构详细设计 (9)2.2 机械手机构设计 (11)2.3.1 连杆机构简介 (12)2.3.2 连杆机构分类 (13)2.3.3 机械手机构详细设计 (13)2.3 夹紧机构设计 (18)第三章基于Pro/E的机械手装配设计 (20)3.1 Pro/E简介 (20)3.2 装配思路分析 (20)3.3 工作台机构装配 (20)3.3 机械手机构装配 (23)3.3.1 行走座与机械臂组件装配 (23)3.3.2 手指主要组件装配 (26)3.3.3 机械手机构装配 (28)3.4 夹紧机构装配 (30)3.5 机械手工作装置整体装配 (30)第四章基于Pro/E的机械手仿真分析 (33)4.1 连接设置 (33)4.1.1 接头设置 (33)4.1.2 凸轮设置 (33)4.2 电动机设置 (34)4.2.1 伺服设置 (34)4.2.2 力设置 (35)4.3 弹簧设置 (35)4.4 机构分析 (36)结论 (36)参考文献 (38)致谢 (36)第一章绪论1.1前言伴随着机电一体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成分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工作的需要,人们经常受到高温、腐蚀及有毒气体等因素的危害,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于危机生命。
基于PROE的搜救机器人模型建立与运动仿真
基于PRO/E的搜救机器人模型建立与运动仿真任务书1.课题意义及目标学生应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完成搜救机器人的移动结构设计、越障能力分析、内部主要零件设计、建立虚拟运动模型等内容,做到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为以后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2.主要任务1)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搜救机器人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2)搜救机器人的移动机构设计及性能分析;3)搜救机器人越障能力分析;4)利用PRO/E完成模型建立和运动仿真,完成设计任务书的撰写。
3.主要参考资料[1] 段星光,黄强,李京涛.具有越障功能的小型地面移动机器人[D].机械设计,2006.[2]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潘玉霞.地面移动机器人的建模[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汪明德,祝嘉光.坦克行驶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3.4.进度安排审核人:年月基于PRO/E的搜救机器人模型建立与运动仿真摘要:自然灾害发生后,幸存人员面临着极其危险的状况,需要尽快的转移和救助;而搜救工作异常困难和危险,往往会造成搜救人员的伤亡。
研究可以自主进行搜救任务的多功能机器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结构新颖、具有一定自主行动能力和越障能力的履带式移动搜救机器人。
本设计的搜救机器人移动方式是履带式驱动结构。
该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拆装维修,可以主动控制两侧辅助臂的转动来改变机器人形态,以适应不同的搜救环境,完成越障动作。
本设计中机器人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系统机构:移动机构、控制系统、多功能感知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并进行了移动机构的动力学计算和越障能力分析,最后通过PRO/E进行了模型建立和运动仿真,确保了移动机构的可行性。
关键词:履带机器人,履带移动机构,多功能机器人。
Search and rescue robot based on PRO/E model establishment andmovement simulationAbstract:When natural disasters occur, the survivors a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and need to tr ansfer and rescue as soon as possible. However, the difficulty and danger of search and resc ue work, often causing casualties of search and rescue personnel.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reaserch the multi robot that can independently complete the search and rescue miss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sign a sescue robot with novel structure,autonomous actio n ability and climbing ability. Its mobile mode is crawler driving structure.The scheme adop ts the modular design, in order to easy disassembly and maintenance.By controlling the rota tion of the auxiliary arms on the two sides to change in Robot form, we can adapt the robot to different search and rescue environment, to complete the obstacle motion. The design of the robot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ystems: mobile mechanism, control system, multi-functional perception system and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system.And it passed the mobile mechanism of dynamics calcul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ob stacle ability. At last, the model is built and motion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by PRO/E, to e nsure the feasibility of mobile agencies.Keywords: Crawler robot, tracked mobile mechanism, multi-functional robot.目录1 绪论 (1)1.1 引言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1 背景 (1)1.2.2 意义 (1)1.3 搜救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2)1.3.1 国外研究现状 (2)1.3.2 国内研究现状 (4)2 搜救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分析 (5)2.1 机器人的机械设计概述 (5)2.2 搜救机器人运动机构设计 (5)2.2.1 机构设计的依据 (5)2.2.2 运动机构组成 (7)2.2.3 主要机构的工作原理 (8)2.2.4 运动方式设计 (8)2.2.5 越障能力分析 (11)2.3 搜救机器人驱动装置设计 (14)2.3.1 机器人在平直路面行驶 (14)2.3.2 机器人爬坡过程 (15)2.3.3 机器人的多姿态越阶 (16)2.4 移动机构设计 (18)2.4.1 典型移动机构分析 (18)2.4.2 轮、履、腿式移动机构性能比较 (20)2.4.3 本研究的的机器人移动机构 (21)2.5 履带部分设计 (21)2.5.1 履带的选择 (21)2.5.2 功率的计算 (22)2.5.3 型号确定 (23)2.6 履带主从动轮设计 (24)2.6.1履带轮主要尺寸计算 (24)2.6.2 履带轮齿形和齿面宽度的选择 (25)2.7 履带翼板部分设计 (26)2.7.1 履带翼板的作用 (26)2.7.2履带翼板设计 (27)2.8 机器人控制系统 (28)2.9 搜救机器人制造材料的选择 (29)2.10 搜救机器人感知系统 (29)2.11 机器人定位导航系统 (30)2.12 本章小结 (30)3 基于PRO/E的模型建立和运动仿真 (31)3.1 软件介绍 (31)3.2 模型建立 (31)3.3 运动仿真 (34)4 结论 (35)参考文献 (37)致谢 (38)1 绪论1.1 引言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发生后,我们需要尽快的在废墟中找到幸亏者,并及时给与医疗救助。
机械手抓的课程设计
机械手抓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手抓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和操作技能。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机械手抓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机械手抓,进行简单的组装和维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手抓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机械手抓的基本结构:介绍机械手抓的各个部分,如手臂、手指、驱动系统等。
2.工作原理:讲解机械手抓如何通过各个部分的协同工作来完成抓取任务。
3.操作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操作机械手抓,包括启动、停止、调整抓取力度等。
4.应用场景:介绍机械手抓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自动化装配、搬运等。
三、教学方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讲解机械手抓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应用。
2.讨论法:学生就机械手抓的操作方法、应用场景等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机械手抓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实际操作过程。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机械手抓的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手抓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机械手抓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机械手抓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作业则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则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准确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题目:基于PRO/E的抓取机械手设计与运动仿真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设计主要的研究内容是1. 拟定机械手的整体设计方案,特别是机械手各组成部分的方案。
2. 设计出机械手的各执行机构,包括:手部、手腕、手臂等部件的设计。
3. 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计算,机械手的传动系统的设计。
4. 机械手装配图的绘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标:本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抓取机械手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四、主要参考文献:[1] 邹庆华。
数控新技术动向研究。
科技创新导报,2009,(31):89-91.[2] 艾兴肖诗纲著.切削用量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1~50[3] 陈宏均著.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2,167~258[4] 杨胜群。
VERICUT7.0中文版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 张卫卫,李建生。
数控仿真技术分析及发展趋势。
心声,2010:85-87.[6] 王先奎。
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摘要]利用三维软件Pro/E建模,对六自由度机械手的运动机构进行分析、设计,并对其进行三维造型的建模与仿真。
通过Pro/E这个三维软件工具来进行六自由度机械手的建模设计,完整体现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提出一种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展示Pro/E在产品设计上的优势。
一,利用Pro/E便捷的建模工具来对机械手的各零件进行造型设计;二,利用Pro/E按要求对机械手零件以各种约束和销钉等连接来进行合理装配;三,利用Pro/E的机构模式对机械手的装配作添加伺服器等操作,来实现六自由度机械手的运动仿真。
Pro/E简单便捷的的实现了对六自由度机械手的装配和运动仿真,效果非常直观明了。
关键词:六自由度机械手,Pro/E,建模,仿真第一章绪论1.1 机械手的介绍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膀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
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和运动机构组成。
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
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
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
为了抓取空间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由度。
自由度是机械手设计的关键参数,自由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其结构也越复杂。
一般专用机械手有2~3个自由度。
机械手的种类,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式、气动式、电动式、机械式机械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机械手等。
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装置,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装卸和传递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更换刀具等,一般没有独立的控制装置。
有些操作装置需要由人直接操纵,如用于原子能部门操持危险物品的主从式操作手也1常称为机械手。
1.2 机械手的发展状况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英格伯格在大学攻读伺服理论,这是一种研究运动机构如何才能更好地跟踪控制信号的理论。
德沃尔曾于1946年发明了一种系统,可以“重演”所记录的机器的运动。
1954年,德沃尔又获得可编程机械手专利,这种机械手臂按程序进行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编制不同的程序,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英格伯格和德沃尔都在研究机器人,认为汽车工业最适于用机器人干活,因为是用重型机器进行工作,生产过程较为固定。
1959年,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实用工业机器人。
此后英格伯格和德沃尔成立了“尤尼梅逊”公司,兴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
第一批工业机器人被称为“尤尼梅特”,意思是“万能自动”。
他们因此被称为机器人之父。
1962年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也制造出工业机器人,称为“沃尔萨特兰”,意思是“万能搬动”。
”尤尼梅特”和“沃尔萨特兰”就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仍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
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机器人,大致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也即三个时代。
第一代为简单个体机器人,第二代为群体劳动机器人,第三代为类似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有知觉, 有思维、能与人对话。
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第二代则具备了感觉能力,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是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即人手把着机械手,把应当完成的任务做一遍,或者人用“示教控制盒”发出指令,让机器人的机械手臂运动,一步步完成它应当2完成的各个动作。
1.3 目的和现实意义在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
各行各业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现代化加工车间,常配有机械手。
其目的和现实意义在于: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因为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很大程度上不是连续的。
据资料介绍,美国生产的全部工业零件中,有75%是小批量生产;金属加工生产批量中有四分之三在50件以下,零件真正在机床上加工的时间仅占零件生产时间的5%。
从这里可以看出,装卸、搬运等工序机械化的迫切性,工业机械手就是为实现这些工序的自动化而产生的。
二是应用机械手可以代替人从事单调、重复或繁重的体力劳动,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三是代替人在有害环境下的手工操作,改善劳动条件,保证人身安全。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在原子能实验中,首先采用机械手搬运放射性材料,人在安全间操纵机械手进行各种操作和实验。
50年代以后,机械手逐步推广到工业生产部门,用于在高温、污染严重的地方取放工件和装卸材料,也作为机床的辅助装置在自动机床、自动生产线和加工中心中应用,完成上下料或从刀库中取放刀具并按固定程序更换刀具等操作。
目前在我国机械手常用于完成的工作有:注塑工业中从模具中快速抓取制品并将制品传诵到下一个生产工序;机械手加工3行业中用于取料、送料;浇铸行业中用于提取高温熔液等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
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
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己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
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
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下机器人,6000m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还开发出直接遥控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机种。
在机器人视觉、力觉、触觉、声觉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开展了不少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但是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技术、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遥控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机器人化机械等的开发用方面则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系统攻关,才能形成系统配套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以期在“十五”后期立于世界先进行列之中。
1.5 发展和研究方向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
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并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技术发展很快,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机械手工程。
机械手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器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工业机器人不断向着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等性能提高,而单机价格却不断下降。
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
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4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第二章Pro/E的选择使用2.1 Pro/ENGINEER产品介绍1985年,美国参数化技术公司 PTC(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公司成立于美国波士顿,开始参数化建模软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