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诗词曲名篇朗诵教案

诗词曲名篇朗诵教案

诗词曲名篇朗诵教案导语:中国诗词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注定是流芳千古的文化精髓。

学生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学习语法、单词、句型等,而忽略了中文的诗词曲赋等文学形式,那就无法真正享受到中文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对于中文文学的欣赏和朗读。

以下是一份诗词曲名篇朗诵教案,希望有所启发。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中涉及的朗诵材料包括《阿房宫赋》、《将进酒》、《静夜思》、《长恨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阿房宫赋》《阿房宫赋》是东汉大文学家杨雄所作,为长篇叙事文,着重描述秦始皇所建的阿房宫。

2、《将进酒》《将进酒》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该诗描述了作者在豪华的宴会上,不慕名利,畅饮畅游的情景。

3、《静夜思》《静夜思》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描写的是他在静夜思索的一刻,感受到了大自然之美。

4、《长恨歌》《长恨歌》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道家思想家老子的名言,意思是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一个小小的步伐。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朗诵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2、理解诗词的内容和内涵,并能正确朗诵。

3、培养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心。

4、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和情感。

2、适当掌握诗词的语调和语感。

3、掌握朗诵材料的背景和情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视频欣赏:让学生观看名家朗诵的视频,帮助学生听出正确的语调和情感。

(2)展示:老师张贴每篇作品的图片,让学生预览和猜测内容。

2、讲解与练习(1)讲解:老师介绍每篇作品的背景和情境,并带领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内涵。

(2)练习: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语调和情感可以自由调整,但必须让旁人听懂。

3、精讲和巩固(1)精讲:老师选出最好的几个篇章进行精讲,分析优缺点,并指导语调、情感、停顿等技巧。

(2)巩固:让学生用自己独立策划的方式进行朗诵,可以搭配音乐、影像等元素,但要注意不要过于繁琐。

朗诵古诗词的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古诗词的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静夜思》。

2. 通过对《静夜思》的朗诵,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李白在诗中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静夜思》。

2.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诗歌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2. 古诗词的朗诵技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静夜思》原文、作者介绍、朗诵技巧等相关内容。

2. 《静夜思》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生平,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朗诵心得。

二、初读诗歌1.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

2. 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讲解生字词。

三、理解诗歌内容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朗诵技巧指导1. 教师讲解古诗词朗诵的技巧,如:抑扬顿挫、停顿、重音等。

2. 学生跟读教师朗诵,尝试运用朗诵技巧。

五、分组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同学进行朗诵,其余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纠正错误。

六、展示交流1. 每组选出一名优秀朗诵者进行展示。

2. 全班学生共同欣赏,分享朗诵心得。

七、总结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朗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朗诵古诗词《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探索古诗词朗诵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中国古诗词讲课稿范文

中国古诗词讲课稿范文

中国古诗词讲课稿范文中国古诗词讲课稿尊敬的全体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将给大家讲授有关中国古诗词的知识。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古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更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让我们共同来探索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吧!一、中国古代诗词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诗词的起源要追溯到古代的民族音乐。

中国古代的歌谣、民间曲调等都是以古代的音乐形式传唱的,它们融汇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代表着古代人们的情感与思考。

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和诗歌创作的需求,古代的音乐逐渐演变成了纯粹的诗人作品。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黄金时代,杜甫、白居易、李白等诗人的作品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新局面,也对后来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诗词的特点中国古代诗词与其他不同种类的诗歌相比,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古代诗词注重对自然的描绘。

古代人们深深地热爱大自然,诗人们总是通过描写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中国古代诗词强调修辞的精练和意境的抒发。

古代诗人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语言简洁有力,情感传达明确,给人以悦耳动人之感。

再次,中国古代诗词追求音韵的和谐。

古代汉字的形状、读音和意义都融入了音乐元素,使诗词的朗朗上口、婉转悠扬,更加耐人寻味。

最后,中国古代诗词注重人生哲理的表达。

古代诗人们通过对人生琐事、社会现象和爱情等方面的描写,凝练出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人生哲理。

三、中国古代诗词的名篇赏析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们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打动了世人的心灵。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首经典名篇: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人对自然的景观的感悟为主题,描绘了黄河奔流向海的壮丽场景。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诗人引发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向往。

诗词朗读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诗词朗读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词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地朗读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词朗读的基本方法。

2. 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的具体应用。

2. 学生对诗词的朗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诗词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中的意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根据哪首诗词创作的吗?3. 引入课题:《诗词朗读讲课》。

二、新课1. 介绍诗词朗读的基本方法:a. 正确的发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

b. 朗读节奏:根据诗词的韵律、节奏进行朗读。

c. 情感表达:通过朗读传达诗词的情感。

2. 举例说明诗词朗读的方法:a. 教师朗读一首诗词,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b.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朗读。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朗读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3. 各小组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朗读的基本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词,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诗词朗读的基本方法。

二、新课1. 深入讲解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a. 韵律:诗词的押韵规律。

b. 节奏:诗词的朗读节奏。

c. 情感表达:通过朗读传达诗词的情感。

2. 举例说明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的具体应用:a. 教师朗读一首诗词,引导学生分析其韵律、节奏和情感。

b.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实践活动1.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读。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选读《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鹿柴》等脍炙人口的唐诗。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古诗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领悟古诗文的意境和内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分析每首诗的意境和内涵。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文的感悟。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古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5. 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比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古诗文的基本知识、选读诗文的文本和分析。

2. 准备每首诗的音频文件,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准备古诗文诵读比赛的评分标准。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每首选读诗文的意境和内涵,分析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3.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 学生朗读:学生跟读,模仿教师朗读技巧。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古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6.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7. 实践活动:进行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互相评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学生朗读技巧:评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通过问答环节和学生分享,了解学生对古诗文意境和内涵的把握。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扩大阅读面。

诗词朗读讲课教案设计模板

诗词朗读讲课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诗词朗读的基本技巧,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集体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词朗读的基本技巧。

2. 情感表达在朗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 如何根据诗词内容调整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词朗读教材、PPT课件、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准备好要朗读的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词。

2. 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诗词,教师总结诗词的魅力。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词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停顿、语调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一首简单的诗词,体会朗读的技巧。

三、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首诗词进行讨论,分析诗词的内容、情感和朗读技巧。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朗读诗词,其余同学根据诗词内容进行表演。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五、集体朗读1. 学生集体朗读一首经典诗词,教师引导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尝试变换朗读的语气和语调,表达诗词的情感。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词朗读的技巧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诗词朗读技巧的问题。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补充。

二、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一首难度适中的诗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2.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三、朗读比赛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每组选取一首诗词进行朗读。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巩固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古诗。

二、活动准备:1、挑选好四位(男生2位,女生2位)主持人。

2、各小组组织熟练背诵初一、初二年级学过的古诗。

3、根据诗意各小组选择一首诗配上插图,选择一首诗写好书法作品。

4、各类节目准备:诗朗诵、舞蹈、小合唱、器乐独奏。

5、收集有关“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的古代诗词。

三、活动过程:(前奏)女1: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华夏文化;男1: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铸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

女2:它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2:它仿佛春日的遍野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女1: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男1: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教益。

女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

男合:今天,让我们共同徜徉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第一部(闲情)1、提琴独奏《渔舟唱晚》,全体朗诵《春江花月夜》带入诗境(多媒体展示)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乐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诗词经典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诗词经典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诵经典诗词,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诗词的朗诵技巧。

2. 准确表达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融入朗诵中。

2. 如何根据诗词的节奏和韵律调整朗诵的语气和语调。

教学准备:1. 诗词教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诗词作品。

2. 朗诵示范视频:选取优秀朗诵者的示范视频,供学生参考。

3. 朗诵场地: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自由发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的主题和目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作品,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二、诗词朗诵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诗词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停顿、语气、语调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朗诵技巧,并进行简单的朗诵练习。

三、诗词朗诵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经典诗词进行朗诵。

2. 学生互相观摩、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朗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朗诵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诗词朗诵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朗诵表演,每组选取一首经典诗词。

2. 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表演,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诗词朗诵技巧提升1. 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学生进行改进,再次进行朗诵练习。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朗诵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朗诵表演中的表现,包括情感表达、节奏感、语调等。

3. 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课后作业:1. 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经典诗词,进行朗诵练习。

古诗文诵读阅读指导课讲课讲稿

古诗文诵读阅读指导课讲课讲稿

《古诗文诵读》阅读指导课教案邯郸县第十六中学张莉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诗词,乐于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一边读一边想。

体会诗词的意思。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古诗的意思。

5、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习制定规划,每天固定阅读时间不少于10分钟;养成与同学交流资料与讨论的习惯,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点: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古诗的意思。

3、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习制定规划,每天固定阅读时间不少于10分钟;养成与同学交流资料与讨论的习惯,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教学方法:指导读、小组诵读、全班诵读、成果展示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古诗文是五千年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积累古诗文,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进知识,丰富想象,同时还能从古诗文中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

让我们赶紧穿行古诗文王国中吧,去唐诗、宋词、元曲......中,领略祖国文化的瑰丽多姿。

板书:古诗文诵读二、搜集古诗,分类诵读师:经过我们的学习、搜集,我们积累了许多的古诗词,经过划分大致可以分成“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五部分。

第一部(闲情)1、儿歌《春晓》,全体朗诵《春晓》带入诗境(多媒体展示)《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师:伴随着甜美的童音独唱,惊醒了熟睡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欣赏《春晓》。

2、看图诵诗师:一曲儿歌《春晓》,为我们展现了悠闲、恬静多彩的生活画卷。

古诗文朗诵讲话稿

古诗文朗诵讲话稿

古诗文朗诵讲话稿恭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古诗文朗诵活动。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和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通过朗诵这些经典之作,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首《登鹳雀楼》。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之情。

朗诵这首诗时,我们应该注重把握好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声音的起伏和停顿来表达出诗歌的意境。

接下来,我想为大家带来一首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的词作,以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的特点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夸姣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才情和情感。

在朗诵这首词时,我们应该注意把握好词的抑扬顿挫,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出词中的情感。

最后,我想为大家带来一首元代文学家关汉卿的《木兰诗》。

这是一首叙事性的古诗,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为题材,表达了对英勇女性的赞叹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木兰从军的过程的描写,展现了她的勇敢和坚定,同时也表达了对她的崇敬之情。

在朗诵这首诗时,我们应该注意把握好诗的情节和节奏,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出诗中的情感和故事的起伏。

通过这场古诗文朗诵活动,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翼大家能够积极参预,用心感受每一首诗歌的美妙,通过朗诵来传承和宏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谢谢大家!。

诗词讲解诗词诵读教案

诗词讲解诗词诵读教案

诗词讲解诗词诵读教案教案标题:诗词讲解诗词诵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讲解和诵读诗词,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诵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的古代诗词作为教学材料,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意境等相关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的诵读和表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幅与诗词主题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诗词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听诗词吗?二、讲解(15分钟)1. 选择一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如《静夜思》。

2. 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意境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

3. 分析诗词的结构、语言运用等要素,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深入思考。

三、诵读(20分钟)1. 教师示范诵读该首诗词,注重语音、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学生跟读诵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处理。

3. 分组进行诗词的小组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加入动作、音乐等元素。

四、分享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成果,互相欣赏和评价。

2. 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诗词。

教学辅助工具:1. 诗词教材和课件。

2. 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

3. 小组表演道具和音乐设备。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诗词讲解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诵读表现和表演创意。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诵读和表演。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诗词展览或文学活动,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教案撰写完毕,以上只是一个示例教案,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诗吟诵说课稿

古诗吟诵说课稿

《诗经.秦风.无衣》吟诵课说课设计一、说教材《诗经.秦风.无衣》是课外服务吟诵社团的课程之一。

以《诗经.秦风.无衣》这首先秦民歌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吟诵的方式,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诗经.秦风.无衣》这首古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主要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并推动事件的发展,表达人物的情感。

全诗分三节,通过出征战士的问答“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抒发了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奋战的英雄气概。

诗歌通俗易懂,适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后,以吟诵的方式加以反复吟咏,以达到深入理解诗歌的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认知以及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本次社团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动人的诗歌语言和优美的吟诵腔调,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爱国、无畏等英雄品质的熏陶。

因此,我把诗词的理解、鉴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吟诵中深入理解诗词是对学生诗词积累、诗词感悟、吟诵表达能力的综合应用,有一定难度,可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1 、通读诗词,理解诗词。

“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因此,在古诗词吟诵教学过程中,要先做好“读”的训练,如此才能完成拼读感悟诗词、吟诵理解诗词、积累应用诗词的教学目标。

《诗经.秦风.无衣》语言相对浅显易懂,宜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解诗词的内容,为理解诗词做好准备。

2 、吟诵促进理解,帮助积累诗词。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背诵诗词是初步目标,除此外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表达能力。

所以,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角色代入的方式,理解诗词中人物的心理,谈谈自己的感受,再以吟诵形式加以表达,深入了解诗词内涵并能在合理场景下应用。

这样,把想、吟、用等学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流程1、复习回顾,引入课题同学们,又到了课后服务吟诵社团的学习时间。

在课程开始之前,请思考一下:你们学习吟诵,是为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学习吟诵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特别是古诗词。

古诗词朗诵活动方案(2篇)

古诗词朗诵活动方案(2篇)

古诗词朗诵活动方案一、活动概述古诗词朗诵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诵读古人的诗词作品,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我们组织了古诗词朗诵活动。

活动主题:古诗词朗诵活动时间:5月1日活动地点:学校礼堂活动对象:全校学生二、活动目的1. 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三、活动内容1. 环节一:古诗词欣赏主持人首先介绍一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然后播放一段古诗词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音乐和诗词的美。

2. 环节二:古诗词背诵学生们分组进行古诗词背诵,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前来朗诵。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或者古文进行背诵,背诵的时间限制为1-2分钟。

背诵结束后,由评委对每组进行评分。

3. 环节三:古诗词朗诵学生们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或者古文进行朗诵。

朗诵的时间限制为2-3分钟。

朗诵结束后,评委对每名学生进行评分。

4. 环节四:现场创作为了展示学生的创作能力,我们设立了现场创作环节。

学生们在现场创作环节中进行古诗创作或者现代诗创作,时间限制为10分钟。

创作完成后,学生进行诗歌朗诵。

5. 环节五:颁奖仪式根据评委的评分,对本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颁奖,包括古诗词背诵奖、古诗词朗诵奖、现场创作奖等。

四、活动准备1. 活动宣传通过校内广播、海报和班级宣传等方式,宣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组织评委聘请几位文学爱好者或者文学专家作为评委,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分和点评。

3. 准备道具和音乐活动现场需要一些道具和音乐,以营造良好的氛围。

4. 选拔代表按照每个班级的人数进行代表的选拔,确保每个班级都有机会参与。

5. 准备奖品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奖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活动流程1. 开场音乐2. 主持人介绍活动的背景和目的3. 古诗词欣赏4. 古诗词背诵环节5. 古诗词朗诵环节6. 现场创作环节7. 颁奖仪式8. 活动总结和结束六、活动评估1. 评委评分评委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分和点评,包括发音、语调、语感、表达等方面。

教学古诗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古诗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静夜思》古诗朗诵教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静夜思》,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静夜思》。

2.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静夜思》课文、教学课件、古诗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静夜思》课文,查阅相关古诗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静夜思》。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静夜思》是一首千古绝唱?(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发音、语调和节奏。

2. 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发音,强调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细读课文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诗句的含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四)品读课文1. 学生个人展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1.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静夜思》是一首千古绝唱?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总结:因为《静夜思》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七、作业布置:1. 课后复习《静夜思》课文,背诵。

2. 查阅有关李白及其作品的资料,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静夜思》,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培养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诵读经典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诵读经典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经典朗诵:感悟古诗词之美》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

-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集体朗读、个人朗诵、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

- 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好指定的古诗词文本。

-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指定的古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 准备好朗诵所需的情感和语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为什么能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二)学习内容(25分钟)1. 集体朗读:-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指定的古诗词,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

- 学生跟读,逐渐尝试独立朗读。

2. 理解内容:- 教师讲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

3. 感悟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如喜怒哀乐、山水田园等。

-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个人朗诵:- 学生自愿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

- 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集体朗诵。

- 各组展示,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

语文古今经典诗词诵读教案

语文古今经典诗词诵读教案

语文古今经典诗词诵读教案教案标题:语文古今经典诗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古今经典诗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古今经典诗词,包括唐诗宋词等。

2. 学生通过诵读这些诗词,了解其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3.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古今经典诗词的重要性和学习目的。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一些古诗词,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步:诵读古今经典诗词(15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读一首经典诗词,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互相评价和改进。

第三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第四步:模仿和创作(20分钟)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今经典诗词进行模仿朗读。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类似的诗词。

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2. 学生进行诗词朗读的小型展示,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评估:1. 学生的朗读表现和诗词创作能力。

2. 学生对诗词意境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合作和互动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古代诗词,扩大自己的诗词知识面。

2. 学生可以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或文艺演出,展示自己的才艺。

3.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些自己的诗词作品,并与他人分享交流。

开展古诗词诵读演讲稿范文

开展古诗词诵读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古诗词诵读的话题。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

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下面,我将从古诗词的价值、诵读的意义以及如何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古诗词的价值1. 文化价值: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地理、民俗、哲学、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2. 思想价值:古诗词中的许多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3. 艺术价值:古诗词在韵律、意境、修辞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诗的国度”。

4. 教育价值:古诗词诵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

二、诵读的意义1. 感受诗词之美: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韵律、意境,感受诗词之美。

2. 提升文化素养:古诗词诵读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审美情趣:古诗词中的许多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通过诵读,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4.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诵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得体、优雅。

5. 增强文化自信:古诗词诵读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如何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1. 举办古诗词诵读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大家的诵读水平。

2. 开展古诗词诵读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大家讲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提高大家的鉴赏能力。

3. 创办古诗词诵读社团:组织同学们定期进行古诗词诵读活动,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开设古诗词诵读课程:将古诗词诵读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古诗词知识。

5. 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推广古诗词诵读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活动中来。

朗诵古诗词的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古诗词的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唐诗三百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掌握朗诵古诗词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2. 朗诵古诗词的基本技巧教学难点:1. 如何将古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2. 如何运用朗诵技巧,使古诗词更具感染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古诗词,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a. 诗的格律:平仄、韵律、对仗等。

b. 诗的意象: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抽象情感等。

c. 诗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讲解朗诵古诗词的基本技巧:a. 声音的抑扬顿挫:根据诗的韵律和意境调整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

b. 语气的变化:根据诗的情感和意境调整语气,使朗诵更具感染力。

c. 表情的配合:根据诗的内容和情感,适当运用表情,使朗诵更加生动。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朗诵。

2.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点评,共同提高朗诵水平。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朗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 拓展: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古诗词,进行朗诵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朗诵情况,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朗诵水平: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朗诵效果,包括声音、语气、表情等方面。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搜集的古诗词朗诵练习情况,评价其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 如何改进教学,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古诗词朗诵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甘家厂小学2017—2018学年度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工程。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1、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朝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参考《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及教研室发下来的必背古诗。

选取以下内容一级:必背古诗20首,校本教材前5首,共计25首。

二级:必背古诗40首,校本教材前10首,共计50首。

三级:必背古诗55首,校本教材前15首,共计70首。

四级:必背古诗前70首,校本教材前20首,共计首。

五级:必背古诗70首,古诗词6首,校本教材前25首,共计101首。

六级:必背古诗70首,古诗词6首,校本教材前30首,共计106首。

三、具体实施方案(一)诵读要求。

1、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2.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3、推荐使用韵律诵读,并附之以韵律操(我校已编古诗文特色操共八节)。

4.规定在间操后固定做古诗特色操操。

(二)具体做法。

1、红领巾广播开辟诵读专栏。

每天大课间时分,学校准时播放古诗,给学生营造古诗吟诵氛围。

每周三中午红领巾广播站挑选出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2、充分利用晨读的读书演讲交流时间,采取语文教师辅导、学生汇报交流等形式解读和欣赏古诗。

即通过学校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忆。

3、利用班级手抄报,把对于古诗作者、背景、读音、朗诵、韵律诵读、古诗理解、相近古诗赏析、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等,每小组每周解读一首,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

各班板报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报道本班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通报诵读成果等。

4、班级举办诵诗会活动。

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

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班级十强。

各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

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树立身边的榜样。

每学期期末举办一次全校性古诗文诵读展示、竞赛评比活动。

5、按照校本教材编排,由教师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编制韵律操,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

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6、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不断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7、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

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三)诵读时间1、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周周背一首古诗: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有余力的学生可增加年段背诵以外的古诗文。

3、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4、在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5、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学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四、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

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

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 、"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阅读课。

以班级为单位由年级负责人组织,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2、每月评价:评价时间是每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的阅读课。

依托全校少先队大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每学年评价:学校成立考级小组,从优秀的语文教师中产生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

每学年一级,共6级。

每级设四等,一等:能优秀地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能做到感情充沛、表情自然。

二等:能较好地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能比较有感情、适当会加些表情。

三等:能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但有时会遗忘。

能读准音有时会带一点感情。

四等:能完成基本的背诵任务,但很快又会遗忘。

有时会读错字音。

各级测评内容:甘家厂小学阅读考级书目一级1.必背古诗篇目(20首)(1)敕勒歌 (2)江南(3)古朗月行 (4)村居(5)咏鹅 (6)悯农(一)(7)悯农(二) (8)江上渔者(9)静夜思 (10)登鹳雀楼(11)春夜喜雨 (12)咏柳(13)赋得古原草送别 (14)鹿柴(15)早发白帝城 (16)春晓(17)忆江南 (18)清明(19)绝句(两个黄鹂杜甫) (20)游子吟2.校本教材:《三峡谣》、《幼女词》、《题画诗》、《棉花》、《春水》二级1.必背古诗篇目(20首)(1)山行 (2)枫桥夜泊(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竹石(5)四时田园杂兴 (6)乐游原(7)蜂 (8)塞下曲(9)浪淘沙(九曲黄海万里沙刘禹锡)(10)别董大(11)江畔独步寻花 (12)望天门山(13)赠汪伦 (14)望庐山瀑布(15)送元二使安西 (1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17)芙蓉楼送辛渐 (18)出塞(1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20)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校本教材:《夜立阶下》、《山雨》、《园果》、《溪边》、《画鸡》三级1.必背古诗篇目(15首)(1)望洞庭 (2)风 (3)元日 (4)江雪(5)江南春 (6)池上(7)小儿垂钓 (8)小池(9)寻隐者不遇 (10)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游园不值 (1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5)示儿2.校本教材:《山行(叶茵)》、《万田道中》、《咏华山》、《画》、《努力》四级1.必背古诗篇目(15首)(1)渔歌子 (2)石灰吟 (3)墨梅 (4)泊船瓜洲 (5)书湖阴先生壁(6)饮湖上初晴后雨 (7)惠崇春江晓景 (8)题西林壁 (9)夏日绝句(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1)四时田园杂兴(梅子)(12)春日 (13)题临安邸 (14)乡村四月(15)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2.校内教材:《少年郎》、《田园乐》、《蝉》、《中秋夜》、《夜宿山寺》五级1.必背宋词篇目(6首)(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2)《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3)《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4)《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5)《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 .校本教材:《越女词》、《拜新月》、《听弹琴》、《古别离》、《惊雪》六级1. 必背宋词篇目(6首)(1)《念奴娇》(洞庭青草)张孝祥(2)《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4)《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5)《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6)《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2 .校本教材:《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秋风引》、《咏白鹭》、《七步诗》、《渡易水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