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6西湖(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西湖
第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远眺西湖、近观湖中景点及夜游西湖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拓展积累有关西湖的古诗、名言警句及传奇故事。

【重点】
指导朗读和背诵,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方法一
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生齐答)
师:天下美景众多,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生:想。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习的第一段的复习。

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方法二
师:上节课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任务,你还记得吗?
生:老师留下了一个问题是:这节课描写了西湖的几个景点?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师:认真听讲的孩子,你真棒!同学们都找到了吗?
生1:我喜欢远眺西湖的美景。

生2:我喜欢月光下的美景。

生3:我也喜欢月光下的美景。

生4:我喜欢走近观赏的美景。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把老师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西湖,领略从不同方位、不同时间观赏它的美吧。

[设计意图] 用上节课留下的任务入手,检查同学们完成的情况,看似检查任务其实也是对学生课文的了解程度的检查。

一、精读感悟,远眺西湖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长,生字又多,挺难读的,是不是啊?为了待会儿我们小朋友在老师面前好好展示,同学们再大声地读读课文,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好吗?开始。

PPT出示:
镶嵌掩映悠扬远眺荡漾葱绿轻柔围绕吹拂一幅画苏堤
学生读。

师:大家读得又响亮又准确!大家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苏堤是什么意思啊?
生:在西湖边上的大堤。

师:为什么叫苏堤?课文中还有一个“白堤”。

(生交流,师适时补充)
师:老师告诉你们,为了纪念宋朝大诗人苏轼才把这里叫作苏堤,为了纪念白居易才有了“白堤”。

师:刚才的词语难不倒大家,现在来点高难度的。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四字词语。

快速找一找!
PPT出示:
柳丝轻拂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秀美典雅心旷神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
师:你能读好吗?自己练一练。

师:(指名读)这次老师要提高要求了:把你读懂的词语读出来!
生1:“夜幕初垂”是刚刚天黑。

师:谁还会这样的方法。

生2:明月从东方升起就是“明月东升”。

生3:柳丝轻拂:像有人在轻轻抚摸人的脸一样。

(学生自己再读)
师:同学们不仅读准了,还读出了它们的意思,真好!下面我们把词语送到课文中去。

第一排三个词,出现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谁来读?(指名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

)
学生读课文。

师:这是作者在哪看西湖的?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生:放眼远眺。

(师板书:远眺)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我们就能发现,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师:那第二行词在第几自然段?
生:在第3、4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指名请学生读3、4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近赏、夜游西湖
师:指名学生读。

其他同学想想这次又是怎么看西湖的。

师:有的地方读错了,哪里?(学生纠正)你再读读。

师:这次又是在哪看西湖的?拿出你的铅笔,画一画这自然段写了西湖的哪些景点?
生:孤山、白堤、苏堤、小岛。

(师板书:孤山、白堤、苏堤、小岛)
(再板书:近赏)
师:第4自然段谁来读?思考这次又是怎么看西湖的?
(学生读)
(学生说)
(板书:夜游)
师:前两个都是白天,很美。

作者夜游西湖也更美。

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就好好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

生1:我喜欢夜游西湖的景色。

读第4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最喜欢晚上的西湖?
生1:我觉得这里很美: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PPT出示: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师:这是什么句子?
生:这是比喻句。

师: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华灯倒映水中的情景,所以这句话很美,很贴切!
师:把“宛如”换成其他词,你会吗?
师:换词再读读!
学生读。

师:此时耳边还有琴声,真是太美了!自己再读读。

学生自由读。

师:很美,谁来读读看!
学生1读。

师:美不美?还有谁想读?一起读读看!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

都如诗、如画、如梦。

真像到了人间天堂。

月光下的西湖太迷人了。

齐读第1自然段。

师:西湖美吗?我们一起夜游了西湖,再读!
师:很多同学喜欢第4自然段,还有谁喜欢其他的吗?
师:(指名读),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
(学生谈感受)
生:像山水画,很美。

师:你喜欢吗?自己读读。

师: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师引导:你觉得这山怎样?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生:颜色不同,但很漂亮。

师:山怎么样?
师: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师:有山了,还缺什么?谁来读读写水的句子?
PPT出示: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师:湖面很平静,一丝风都没有,所以很像银镜。

有山有水的美景,我们一起读!
学生读。

师: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趣了。

你能把这两句读好吗?自由试读。

(配乐)
学生1读。

学生2读。

师: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

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
学生齐配乐朗读。

PPT出示: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师过渡:现在我们来走近西湖!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

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可以一起去饱览一番。

学生读第3自然段。

师: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你喜欢哪个景点呢?把对应句子读读!
生1:十里名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师:孤山颜色很美,多么秀丽雅致的孤山啊!
生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师:“绿色的绸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3:长长的。

PPT出示: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
PPT出示: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师:湖心——仙境一般。

(出图,朗读体会)小岛在树木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十分迷人。

师:看后我们感到十分舒畅,真是“心旷神怡”啊!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读最后一句。

师:你能当小导游介绍介绍吗?先准备一下,开始!
(生当小导游介绍)
师:最后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西湖不同的美,特别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师:今天我们远眺西湖,近赏西湖,还夜游了西湖,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业1
教材第35页第1、4题。

作业2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二、写出与下列带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
..的银镜。

( )
2.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
..秀美典雅。

( )
3.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
..极了。

( )
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1.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
..仙境一般。

(写比喻句)
2.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改变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四、课外阅读。

西湖观荷
荷叶、荷花正是茂盛的时期,有些荷叶像凝在水面上的一个个翠绿碧透的盘子;有些刚伸出水面几寸,像羞羞答答少女的脸;而那些高出水面很多的荷叶,则仿佛是亭亭舞女的裙。

在这些碧绿的荷叶中间,缀满了粉红色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却已怒放喷香了,都是那么洁净、高雅。

夜幕降临了,远处的山、树也都模糊了。

月亮和星星升起来了,这时街灯齐明,夜幕下的西湖显得宽阔、神奇。

湖中,那擎雨盖似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的荷花,都显得更加安宁、文雅,一动不动地立在湖中,默默地为西湖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1.在作者眼里,荷叶有些像,有些像,有些像。

2.荷花的特点是、;夜晚的西湖的特点是、。

3.作者喜欢荷花的原因是( )
A.荷花很美
B.荷花能让西湖显得更美
C.荷花不仅外形美丽,而且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4.描写荷花的古诗有: , 。

【参考答案】
一、绵绵棉衣淡漠谈话命令今天河堤提问
二、1.巨大 2.特别 3.美丽
三、1.夜空中的月亮又大又圆,仿佛白玉盘一般。

2.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四、1.盘子少女的脸舞女的裙
2.洁净高雅宽阔神奇
3.C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篇写景文章的确很美,每个词、每句话都散发着江南山水画般的韵味。

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讲,学习理解起来都很难。

所以,安排课前查阅资料,多渠道接触、了解西湖,是我认为第一个成功之处。

“百闻不如一见”,一点儿也不错,让学生借助网络先“亲自体验一回”;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读句子,谈体会;最后老师再出示自己精选出来的贴切课文内容的图片让学生去欣赏。

让语言文字与图片对应,从而在脑海中勾画出西湖的轮廓。

此时,教师不必多说,让学生带着这种喜悦之情读文,自然是水到渠成。

古诗的积累是我第二个成功之处,由于描写西湖的古诗我们班之前已经积累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样的开头算是对新旧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衔接。

《题临安邸》《钱塘湖春行》是另外补充的古诗,既贴切课文内容,又增加了积累。

“犹如”“像”“仿佛”“宛如”这四个词语的理解是文章读写方面的重点,我多次换词读、仿说,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说起来也不费劲。

由于过度追求用古诗贯串全文的讲读,我用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结尾。

其实,在文章最后可以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如果你想画画,你会画些什么?如果你想做首小诗,你会写些什么?如果你想当小导游,你会介绍西湖的哪些景点?”这样,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环境,能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相信学生的表现肯定是可圈可点的。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文内容略显深了,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理解。

通过看课件视频,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亲眼看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再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学生能理解课文了,然后再通过配乐朗读把课文读美。

1.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名师来指导〕背诵课文要先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然后逐段品读,边读边想一想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

这样,就会把作者的叙述深深地印在心中了。

4.读句子,任选两个带点的词语说话。

〔答案大家找〕犹如:南湖公园,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美丽的春城的南端。

像:圆圆的月亮像硕大的银盘挂在空中。

仿佛:母亲河南北贯穿,蜿蜒曲折,滋润着春城沿岸,仿佛一串银链。

宛如: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

1.描写西湖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