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对于近几十年中国古典教学进行细致研究,将会为日后的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教学提供可行性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的古典诗歌教育从我国诗歌创作之初就已经存在,我国的儒学大师孔子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学、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虽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河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我国的古典诗歌仍是我们教育工作所必须完成的内容。因此,先进的国文教育要想彻底的继承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就必须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古典诗歌,借以最大限度的为我国的教学事业传承文化。

一、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应试背景下的教育审美弱化

语文教学长期受到考试指挥棒的约束,当今方方面面的原因给予了中学教学工作者的巨大压力,导致应试教育的盛行。

教师习惯于对文本包括文学作品测试性的技术分析,摒弃了文学作品教学应有的手段方法。注重标准性答案,轻视发散性的阐发;注重准确的文本筛选、概括,轻视文学形象的想象联想;注重“八股文”式的应试写作,轻视有新意的文学创作;注重课堂中一招一式的教学,轻视有意义的文学性的活动。这些都给诗歌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得分”这一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诗歌教学相当教条,一切为了分数,从考点的角度来“审读”诗歌已使诗歌教学市区了原来应有的魅力。

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的保守,着眼于狭隘的语言因素和知识印度,忽略了思维因素、情感因素和审美因素,因而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整体性,这样课堂必然是乏味的,效率也是低下的。

(二)大环境的建设不完善

任何一种能力的养成都是需要土壤的,作为对文学情操培养的过程中,就目前形势来看,文学欣赏能力的养成的大环境也是不够理想,也是形成此现状的原因。目前,很多学生家庭藏书普遍减少,读书环境不够离线。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消极。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利用率不高,推荐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当今的文化业不可避免的被推倒了商业化舞台,从而涌现了大量的“快餐文化”。什么样的经典作品都会有浓缩版,精华版,名著导读等等。同时,报纸、电视等媒体上连篇累牍地刊载娱乐明星八卦新闻和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先进的传播媒体又让当今中学生处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围中。再加上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往往喜欢读一些较浅显的书籍。读书十分浮躁,往往不肯静下心来读名著,古典诗歌则更需要欣赏者在沉静和肃穆中思考,商业化文化背景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当今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

(三)阅读主体及古典诗歌本身的原因

年龄、阅历及古诗所反映的内容、思想、情感与当代学生生活之间的客观距离,导致了中学生与古典诗歌题材的隔膜。周映红说,“文学是反映生活的,对文学阅读的兴趣,事实上也是读者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的乐趣”。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中学生而言,古诗所反映的时代生活离他们太遥远,他们很难一下子获得真正贴近作品的情感体验,也往往难以理解作者的思想。而且,缺少生活阅历和文言积累的很多学生也不能完全理解古

诗中所表达的那种意境,在感情上自然而然的就没有像读现代作品那样容易接受。

古典诗歌的语言与学生日常语言表达系统之间的客观差异造成了理解障碍。从这一层面来说,古典诗歌的语言相对于今天的学生,尤其是对中学生而言是比较难懂的。古诗的语言在字词的意义、句法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都与今天存在很大的不同。

二、诗歌教学对策简要分析

面对我们诗词教学的现状,重新认识古典诗词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探索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任重而道远,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从教师自身素养提高做起,更新教学理念。

从古诗词教学看,现状的不尽如人意,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从执教者直接因素考虑,教师自身素养欠缺可能也是古诗词教学始终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所以,首先:教师自身需提高古典文学修养和美学素养,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师如果仅仅局限在对文本、教参知识的掌握,那是远远不够的。不多读一些典籍、文艺作品、文学理论及美学方面的书籍,不了解文学鉴赏和审美技巧,不具备基本的古典文学修养和美学素养的话,恐怕是很难把古诗词讲深讲透讲好的。只有拥有丰富的学识,教学中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其次:课堂上,教师讲解诗词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进入角色,并付之以感情和激情。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在鉴赏诗词时总是以冷冰冰的旁观者的身份来朗读、讲析、鉴赏,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索然寡味。老师上课时如若精力充沛,情绪高昂,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1、精心的导入,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入,营造气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实行音乐导入或画面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段。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编为歌曲。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心情。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的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

2、诵读基础上的理解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来带动整个诗歌教学可以简化头绪,重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悟。不同形式的诵读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涵咏诗歌,体悟诗意诗情,探求诗歌内在的深层意蕴。

初读,初步熟悉作品,感知作品,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诗词大意。这个过程是学生自读过程,可以默读、朗读、反复读。

熟读,整体感知内容、构思、表达方式和主旨意蕴。苏东坡有言:“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在熟读基础上的诵读才能谈得上理解。熟读的过程离不开对文本的反复诵读、揣摩的过程。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耐心倾听他们与作者的对话,与文本的对话,尊重学生的感受,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让大多数学生理解课文,在适当的点拨下鼓励有个性化的见解,对诗词文本做深层次的探究。强调学生的“诵读”,弱化教师的“讲解”。

赏读,就是对诗词意境、内在意蕴的哲理性思考,以此达到鉴赏诗歌的审美层次。师生可以通过交流共同对诗词内在意蕴进行探究,让学生汲取古人做人的智慧,涵养。

3、重视教学内容的整合

古诗词教学内容的范围远远大于教材本身。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教材知识进行优化整合,辅以一定的教学手段,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例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第一课时:了解李白,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网络搜寻一些影音文件,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