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探索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探索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4)二、国内外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4)2.1 国内教学模式概述 (6)2.2 国外教学模式概述 (7)2.3 对比分析及启示 (8)三、“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9)3.1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10)3.2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2)3.3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13)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14)4.1 课程现状概述 (15)4.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6)五、“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下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17)5.1 改革思路 (18)5.2 改革目标 (19)六、具体改革措施 (20)6.1 教学内容改革 (21)6.2 教学方法改革 (23)6.3 实践教学改革 (24)6.4 评价方式改革 (25)七、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26)7.1 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7)7.2 实施效果评估方法选择 (28)7.3 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分析 (29)八、结论与展望 (30)8.1 研究结论总结 (31)8.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2)一、内容简述本文档主要围绕“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探索”这一主题展开内容简述。
介绍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阐述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性,强调该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详细描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下的改革措施。
包括课程内容的更新与优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入竞赛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环境等。
强调探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产业需求的对接,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将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引入教学中,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程应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摘要: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之一。
不仅可以使教学的质量得到完善,又可以增加学生在教学中的理解分析以及对提高工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力。
对于我国现在的机械设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想法以及措施。
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与实践应该加强;对改革设计内容的完善。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在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学生以及同类课程中机械设计是实践教学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首次可以更全面的、更规范的实践练习。
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基础的掌握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基础理论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工程所出现的错误、学生需要不断的巩固、完善和扩展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通过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学生对一般机械设计的操作方法、生产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有正确的工程设计理念、培养独立思考、科学的、安全的设计能力;在课程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操作培训、鼓励学生培养查阅资料、案例以及绘图、计算、计算机辅助、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辅助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工作态度,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在当前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中,虽然减速器是典型的机械设备,是所有课程中最主要的成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学习的内容,被许多高校选择作为机械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
但课程题目过于千篇一律,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做重复性动作、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只是按部就班照着资料去做。
这样的学习是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学生没有参与其中、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传统教学对机械设计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1.1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对先修课程与装置结构缺少认识度我国现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授课教学模式。
机械工程课程教学创新探索
机械工程课程教学创新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对机械工程课程进行教学创新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机械工程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通过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优秀机械工程人才。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机械工程师的培养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机械工程课程教学的创新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现有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其局限性和问题所在,为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 探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包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开展跨学科教学等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
3. 着重讨论如何更新和补充机械工程课程的内容,使之符合时代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5. 对教学创新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改革的成效和可持续性,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本文旨在为机械工程课程教学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倡导和实践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现有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机械工程课程教学中,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解和板书来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并在课后进行作业和考试来检验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之处:缺乏互动性。
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单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高职教学改革案例
高职教学改革案例高职教学改革案例: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一、案例背景《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等,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二、教学改革措施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部分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
在理论教学中,我们注重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多个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入多媒体教学我们制作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并茂、动画演示等形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3. 开展项目式教学我们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项目来掌握相关知识。
项目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提高到了50%,增加了实验项目和课程设计的数量。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三、教学改革效果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具体来说,教学改革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普遍有所提高。
与往年相比,不及格率下降了10%,优秀率提高了5%。
这表明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积极作用。
2.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一次数字化教改实践与分析
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一次数字化教改实践与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课程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对机械设计课程进行数字化教改。
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对机械设计课程进行数字化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数字化教改可以通过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在线学习平台和数据分析等手段,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数字化教改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个性化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行一次数字化教改实践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通过本次实践,希望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也能够为其他高校开展类似的数字化教改提供经验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进行数字化教改的实践效果和影响。
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和教学手段,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可以为其他类似的课程设计课程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经验,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照实验和效果评估,我们希望可以评估出数字化教改对学生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为今后课程设计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术成就,进一步完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3 研究意义数字化教改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字化教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实施数字化教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符合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全文)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究一、引言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高等工科院校(主要指三本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技术工人相比,优势在哪里?我们高校培养的学生在工作经验上一定不如技术工人,只能在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设计能力方面,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方面占优势。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摆在高等教育工XX面前的一个课题。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回忆人类进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创新在人类进步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对人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进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使科学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展与变革的有力杠杆,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展进程。
可以这样说,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离不开发明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属于设计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重要的学科主干课程。
为了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组合,明确了具有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演化、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的轮廓曲线、机构的选型及传动类型的选择、机构的组合及组合机构、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执行系统和传动系统)、零件材料的选用和零件的结构设计。
2.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兴趣、引导思维、激发灵感,具体做法有:(1)运用制作修改后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将机构、零件的运动进行三维动画的形象描述,以加深直观印象,引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形象进行联想、想像思维;(2)进行考试方案改革,期中考试采纳开卷形式,成绩按20%纳入期末总评成绩;考试的内容为:机械原理部分是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机械设计部分是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机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机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材料力学、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等。
2.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
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如SolidWorks、AutoCAD等,能够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建模、分析和优化设计。
3.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的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案例的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项目驱动式教学。
通过设计项目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机械设计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实验教学。
设计机械设计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设计、制造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2. 实验室教学。
提供良好的实验室设施,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和实践机械设计知识。
3. 课外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机械设计相关的比赛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
1. 考试评价。
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考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项目评价。
对学生设计的项目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
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保障。
1. 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的机械设计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资源建设。
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设施、教学设备和教材资料。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创新型教学实践及改革
・8 17・
) 2- [ = 2 t  ̄
、
)
故
( ) =
2 /
] ,12≤ 1 ( 时 / / 2—2)≤ t
) ( ) = =
[ ] = 譬
故
综 上 F() 注意 到 () 于 t / 兰√ . 关 =12对称 ,
业课 , 应该 把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思 维 和创 新 能力 这 一
方 案 , 种设 计方 法不 仅 可设 计 出最 优方 案 ,更容 这
易产 生创新 型 的设计 方 案.从 功能 论 的角 度进 行机
械 系统 设计 ,是 现代 机 械 设 计 的趋 势.所 以 ,在机 械 系统 设计 的教 学 内容 中 , 适 当增 加 功 能论 的教 应 学 内容 , 让 学 生 了解 产 品 功 能 与 系 统 的 密 切 关 并
到 了积极 的推 动作 用 .
1 改 革 课 程 的 教 学 内容
1 1 增加 功能 论 的教 学 内容 .
我 国高 等教 育全 面推 进素 质教 育 的要求 .
机 械 系统设 计课 程力 求从 机械 设计 工程 学学 科
进 行机 械 系统设计 时 , 般 是 先 总体设 计 然后 一 再 对各 个 子系 统 进 行 设 计 .机 械 系 统设 计 教 学 中 , 也 应先 讲述 机械 系统 总体 设计 的方 法 ,然后 再 讲述 各 子系 统设计 的方法 .目前 ,很 多 教材 都 是从 系统 论 的角 度讲述 机 械系统 的设 计 方法 ,从 功 能论 的角
教 学 目标贯 穿于 整个 教 学 过程 中.多 年来 ,作 者对 机 械 系统设计 的教学进 行 了不 断 的探 索 和改 革 ,改
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创新设计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
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创新设计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一、概述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教学创新已成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创新设计,并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详细阐述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BOPPPS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该模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
通过这六个阶段的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机械设计”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BOPPPS模型应用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BOPPPS模型的基本理念和特点,然后结合“机械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详细阐述了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创新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
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教学方法与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方法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教学创新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创新设计为“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施这一教学创新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 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机械设计课程作为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门课程不仅涵盖了机械系统设计、分析、优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关键所在。
机械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机械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摘要】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动手能力是机械 设计教 学应该 着重培养的 , 机械设计教 学方法要在科技进 步与快速发展 的当代 不断 改进 , 以适 应 生 产 力 的发 展 与 需 求 。一 成 不 变的课 程很 难 吸 引 学 生 , 所 以采 用创 新 的教 学 方 法 来 完 成教 学 大 纲 的 内容 , 才能够提 高学 习
效 率 。讨 论 了机 械 设 计 教 学 方 法 的 改进 与创 新 。
【 关键词】机械设计
一
教 学方法 改进措施
创新方法
前 言 程, 自 主分 析 结 果 的准 确 性 、 实 用 性 以 及 实 验 的 不 足 之 处 。 综 合 性 实 验 是 以通 用 零 件 的设 计 为核 心 的 设 计 性 课 程 是 机 械 设 计 的主 要 课 程 , 机 械 开发学生创造 力的有 力条件 。
、
设计主要介绍通用零件 的设 计原理 和方法 , 机 械设 计是一 门基础 性课 程。 5 . 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 。增加 学生 的感 性知识 是教 学 中最应 该得 到 学生在学 习这 门课程的过程 中培养 自己的创 新思维 、 动手能 力、 探索精神 , 重视 的 , 因 为学 生 本 身 比较 缺 少 经 验 , 对课本 中纯粹的理论知识 不易懂 。 更 该课程的教学要结合实践与先 进的现代 科技 , 采用新 的教 育理念 。 采用最 不用说理论结合实际 了, 所 以提高学 生的听课 兴趣 非常重 要 , 艰涩 难懂 的 优 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模式 , 推动人才培养新的模式的改革。 理论知识只有在兴趣浓厚 时学生 才愿意 去探 索、 去钻研 。所 以, 增加学 生 二、 机 械 设 计 教 学 现 状 的感 性知识点是机械设计教学方法 改进 和创新的 关键 。到机 械工厂参观 , 机械设计课程是一 门技术性要求严格 , 机械 类相 关专业所需 学 习的基 教学道具、 照片、 录像 的融入 , 这些新型 的教育 方式都是有助 于增加学 生感 础 课 。它 的课 程 内容 比较 多 , 主 要 研 究 内容 是 设 计 常 用 、 通用 的机械零件 , 性知 识 点 的 。 需要结合并运用 多种选修课 程的知识 与技 能。能让 学生在 学习这 门课程 四、 机 械 设 计 教 学 的 创 新 方 法 后, 掌握作 为一个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 的理 论知识 以及查 找解决实 际 1 . 创 新 性 实 验 教 学 。 为 了加 强 学 生 的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 创 新 性 实 验 教 学 问题 的能 力。机械设计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 是对 通用零件进 行设计 , 现在 势在 必 行 。创 新 性 实 验 教 学 尤 其 要 落 实 在 高等 教 育 。 因 为 高 等 学 校 的 学 生 动手实践 能力是它 们面 临的迫在 眉睫 的问题 , 不 能 只 了 课程的教学 内容 缺 乏创 新 性 , 教 学 所 用 的实 例 远远 落 后 与 当前 的科 技 即将 面 临 着就 业 , 技术 。 解理 论 毫 无动 手 能 力 , 创 新 精 神 与能 力 应 该 被 完 美 的 结 合 到 实 践 中 。 在机械设计实验这块 , 培养 学生综 合实践 能力 的实验 较少 , 大 多还是 学 生可 以在 创 新 性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中拟 定 自 己 的 结 构 方 案 , 改 变 以往 按 传统 、 落后 的实验 设置 。现在 学校 多数 实验还 是 以理 论认 知 性的 实验 为 照给 定 参数 只 是 做 些 修 改 或 验 证 的 模 式 , 而 是 有 了 自 己 的 设 计 思 路 。 教 师 主, 只做这样一类的实验不利 于学生创 新性思 维与 能力 的培养 , 通 过理论 可以适当的给 出一些相应 的提示 , 对 学生作 正确 的引导 , 促 使他 们在 自 己 知识的学 习, 学生已经基本 掌握 设计单 个零件 的方 法, 但如 果将单 个的 零 的构思 隋况下 完成优化的方案。试验有利 于学生的 自主创新能力的 形成 , 件 与 整 体 的设 备 系统 相 结 合 , 通 常 会 有 很 多 问 题 出 现 。 一 般 学 生 都 会 觉 得 也 有助于实 践能力的提高 , 他 们可 以通过 自主活动 、 探索 不断地提 高 自己 设计就是绘 图, 但实际上 , 机械设计是结合 了设计 、 绘图 、 加工 、 工艺等 多方 的实践 与创新 的能 力。通过软件来进行试验 , 可以全方位 的提高学生 的综 面 的一 门学 科 。 合实力。 目前 , 在机械设计教学 中, 课堂气氛不活跃 , 学生没有学 习兴趣。在机 2 . 优 化 课 程 设 计 。学 生 机 械 工 程 的 意 识 和 能 力 是 在 学 习和 实 践 的 过 械设计课程的 实验教学 中也是采用教 师包 办代替 、 学生仅仅 观察记录的教 程中不断形成 并加强 的, 因此要从培养 学生的机械设计知识 出发开始培 养 学方法 , 学生做完实验后对实验 目的、 要求及 要培 养的技能不甚 了解 , 达不 学生的机械 工程意识和能 力, 创新能 力的培 养则从课程设计 的选题 、 内容、 到 教 学 大 纲 的要 求。 课 程 设 计 时 , 老 师布置好 题 目, 学 生 只 需 在 规 定 时 间 方法等各个 方面进行 , 优化设计 、 计算机辅 助设计 、 智能设计 实现 当代 不可 完 成 即可 ,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够重视。 缺 少 的 设计 方 法 , 因此 学 生应 对 这 些 设 计 方 法 孰 知 并 掌 握 , 这 将 有 利 于 学 三、 机 械 设 计 教 学 方 法 的 改 进 措 施 生以后的课 程设计 、 毕业 设计 , 同时也对 以后的就业十分有帮助。 1 . 以设计 为主线安排教 学内容 。机 械设计 课程 主要是 对设计 通用机 3 . 开设机 械创新 小组 。创新教 育不 能是嘴 上说说 , 或者 只是做样 子 , 械 零件 的内容 、 设 计方 法及理 论进行 讲解 , 这就使 得教学 内容 多而杂 乱。 应该落实到 实际教学课程 中。开设 机械创新 小组 就可 以很大程 度上鼓 励 在教学 中, 教 师必须 比较各种 零件的 工作性 能和适 用特点 等 , 并从 多方 面 教 育 者 和 学 生 大胆 创 新 。 新 的 教 学 模 式 下 各 种 机 械 工 程 能 力 大 赛 得 到 鼓 分析 它们 在整体 系统 中的工 作能力 、 相 互之 间的影 响 以及 装配 关系等 , 总 励 , 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也可得 到很 大提高。创新小 组有助于学生独 立完 结 各个 零件间的相似点 与不同点 。对 那些 看起来相 互独 立但事 实上却 有 成 设 计 , 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 也可 以得到 实际 的应用 , 学 生 的 创 造 联 系和相似点 的章节 , 对 它们 的普遍规 律进 行分析 与总结 , 并用 将其贯 穿 性 得 到 激 发 。 起 来 。从 实践 的结 果 看 . 将“ 设计 ” 作为主线 , 用 一 条 或 几 条 线 将 全 部 内 容 4 . 以科研 促进教 学。结合实 际的教学 才是 有意义 的, 不 能只注重 理论 有机地贯 穿在一起是一个成效非常大 的方法。 进行空谈 , 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他们从 事 的科研进 行教学 , 学生会 从融 合 了 2 . 适 当采 用 “ 参与式 ” 教学。“ 参 与式” 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的 , 就 是 它 科研的教学中受益匪浅。组织学生开展 科研活动 , 对他 们做一些建设 行 的 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 , 让 他们可 以 自由思考 、 发 挥 自己的理 智。这种教 学 指导 , 不仅可以提 高他们对本门课程 的兴趣 , 还可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方法能够最 大限度的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 学 习的主动 性和积 极性 , 可 以 五、 结 语 充分发 挥学生的个性, 培养 他们 的创 新精神 和能 力, 所 以将学生 引导进 教 高 素 质 人 才 的 需 求 与 当 代就 业压 力 的 共 同 作 用 , 促 使 新 的 培 养 方 式 的 因此 在 有 课 时 限 制 的 前 提 下 , 对 课 程 学课 堂上是国际教育界 广泛提倡 的一种 教学 方法。教 师可 以在 课堂 上使 形 成 。 教 学 是 人 才 培 养 的 重 要 手 段 , 这就要求教学要有特 点, 能够吸引学生 , 促 进 了新 用这种方法 , 例如在课 堂上进行讨论 , 讲解习题 , 或者让 学生走上讲 台讲解 进 行 有 效 教 授 非 常 重 要 , 性专 业 , 机 械 设 计 有 必 要 尽 行 教 自己 的 思 路 与 解 题技 巧 。 这样 做 不 仅 可 以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还 可 以让 学 生 主 的教 学 模 式 的 产 生 。 作 为 一 门 重 要 的 基 础 学的改进和创新。改进、 创新 的教学模式 能够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效率 , 优化 动 积极 地 查 找 参 考 书 , 进 而 加深 他 们 对 所 学 知 识 的理 解 。 3 . 增 设设 计 型 作 业 。 为 了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 激 发 他 们 的 学 习 兴 教 学 质 量 , 使 理 论 知 识 能 够 更 好 地 结 合 到 实 践 中 去 。 教 学 的 改 进 与 创 新 能 趣。 让他们充分理 解课程 内容 。 在教学 过程 中 , 教师应 以设 计为主线 进行讲 够 不 断地提 高 人 才的 综合 实 力 , 也 为培 养 出创 新型 人 才打 下 了坚 实 的 授。同时 。 教师可 以布 置�
浅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徐成福 林远艳 吕 勇
科
浅谈《 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 桂林航天 工业 高等专科学校 机械工程 系, 广西 桂林 5 10 ) 4 0 4
摘 要 : 一步提 高《 为进 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 从选题、 务布置 、 任 设计 中应 注意的 问题 、 创新 能力 的培养等几 个方 面对课程设计 的教 学改革进 行 了一些浅迷 。 出一 些相应的在本校 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改革措施 。 并提 关键词 : 设计; 机械 课程设计 ;t i 学改革
的—个教学实践环节 , 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 计能力训练, 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 如 工程 力学 ,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 ) 、 等 分析 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步骤 , 对提高学 生动手能力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 业设计J 及 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计要求和创新的能力 , 指导老师在课程设计中应 学生对 自 己所设计的零件或系统有—个直观感性 目 前很多学校的《 触设计 睫 初 设计内容还 注意以下 九个方 面的问题 : 1 的认识,也可验证所设计的零件和系统各部位之 () 1 正确把握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思考的关 间的位置和运动关系是否正确,会不会发生干涉 停留在运动分析及减速器设计 匕 ,仅涉及很少的 连杆机构设计, 且设计过程千篇—律, 学生之间没 系。本课程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 等, 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设计中未能全面考虑的问 有协作和交流; 大部分学生是机械式的模仿设计 , 完成《 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 , 老师主要是指 明设计 题或存在的缺陷, 使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机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 解答设计中的疑难 问题 而非主动积极思考 。 这种训练没有体现出学生的 思路 , 设计能力 ,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已远远落后 和按进度进行阶段检查。为了培养学生对资料的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4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 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 为适应现代化科 处理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设计能力 , 针对现 培养主要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若没有创新的意识 , 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的创 在"0 ” 9 后 学生依赖性强的特点, 指导老师在设计 就谈不 E 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积极性 新能力, 过程中可多做 些瑟示, : 如 列出—些参考书 目, 鼓 和主动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学生对创新 l 教学改革的措施 励学生 自己 去查资料, 发挥设计的主动性 , 主动思 过程的 自 主参与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1 改革设计题 目, . 1 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由于 考 问题 、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此指导教师只是 现在国家、 省或 自 治 齿轮减速器设计融合了“ 机械设计” 中许多典 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提示,而不是让学生处处被动 新设 呔 赛 , 哇 可以通过参加这些 比赛 , 自 课程 掣 E 施展 型的机械设计问题 , 长期以来 , 本校一直把“ 两级 地依赖指导教师查资料、 给数据、 定答案。 己的才华 ,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激励, 可以吸引更 或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 作为《 机械设计》 课 () 2将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性设计。 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设计的过程当中来。特 程设计的首选题目。因此每届学生都傲同—类型 目 , 前 学生总有个坏习惯, 那就是照搬指导书。其 别是 当学生获得 比赛奖励或 由此取得相关专利 课程设计和产品设计一样 , 都属于创造过程 。 时, 的减速器, 相互抄袭严重 , 师生深受其害。随着机 实 , 这无疑会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就感 , 进一步激 械学科的发展、相关学科的出现以及其对机械设 而设计是一项复杂、 细致的劳动 , 任何设计都不可 发学生的仓 积极性, 糙 形成浓厚的校园科研气氛 , 所 达到研学结合、 研促学, 计 人员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能脱离前辈长期积累的资料而凭空臆造出来 , 以 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能 也对机械专业人才提 出了新的、 更高的要求 , 齿轮 以熟识 、 掌握和使用已有的各种资料 , 可避免许多 力的培养。 减进 为设计题 目 就呈现出了诸多弊端。 所以, 重复工作 , 加快设计进度, 进而提高设计质量。当 2结 论 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对课程设 然任何新的设计任务总有其特定的设计要求和具 为了进一步提高 俑睇跨卜课程设计的教学 》 计的选题进行改革, 抛弃“ 多年一题” 的现象, 打破 体工作 条件 , 必须具体分析、 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 质量,这里从以 E兀个方面对课程 计的教学改 . ¥校 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设计题 目 和内容 E 进行改革。 而不能盲 目 地机械地照搬资料 , 得要知其然 , 还要 革进行 了—些 浅述 ,并提出了—些 相应的在j: 1 2设计任务的布置。 为使学生做好机械设计 知其所以然。 所以, 我们要求老师只给学生以必要 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改革措施。但培养机械设计创 课程设计 , 以在《 可 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 中安排学 的提示 , 鼓励学生 自己去动脑思考 , 引导学生把参 新型 人 才是—个系统工程 , 需要—个漫长的过程 , 生做个减速器拆装实验。 进行实验时, 可以先让学 考已有资料与创新恰当的结合起来。 不可能—蹴而就, 仍需在前进中不断的探索。 生参观陈列柜, 然后再进行减速器拆装 , 以使学生 () 3正确处理好理论 计算与实际要求的关系。 参 考 文献 对解减速器的构造 、 组成 , 减速器零部件及附件的 现在的学生很看 重根据书本公式得出的计算 结 【梅瑛 , l 】 李瑞琴. 《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教 学探 结构形状、 作用 、 装配关系和润滑密封方式等 , 果 , 以 认为它就是“ 圣经” 金科玉律”进而就把设 讨 『 山西科 技 ,o 82 :6 7 或“ , J l 2 o ()5 . 及减速器的加工制造、装配和应用情况有—个初 计单纯的理解为理论计算。针对这~现象 , 老师在 『 沈晓玲 , 2 1 平学戍 《 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的教 改探 步的了解。 讲授《 机械设计基础》 中机械设计内容时 , 就得让 索 m华 东交通大学学报,0 72 )15 16 2o( : —7. 4 7 L 殳 十 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在两 学生明白: 械{ {》 在理论计 中为了 算 方便或简化计算 , 常 『 李秀莲, 3 1 董晓英. 《 机械设计》 课程改革的探 讨叩 . 周时间内集中完成减速器的设计。 这就造成学生 舍去很多次要因素, 把问题理想化 , 但在生产实际 匕 研究 ,0 4 1:5- 5 . 2 0 ( )2 82 9 设计不仅 时间紧 , 工作量大, 也影响最后的效果 。 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 并非是理想状态。所以 , 【 汤长清. 4 】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探讨 切. 因此 , 曾尝试在讲授《 本人 机械设计基础》 的机械 为了考虑到实际因素的影响及适应生产的需要 , 现 代拄 能开发 ,0o 4 :55 2 0 ()5 —& 设计内容时, 就把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 , 让学 通常在理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以 修正或乘 以经 嘲林远艳. , 秦英华基 于创新能力培养的《 机械设计 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的部分 1 验 系数、 计 安全系数等, 这是因为工程上任何机械的 基础》 实践环节改革们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 . 2 o {)3_ 2 算( : 如 简单四杆机构 、 带传动 、 齿轮传动、 的结 尺寸都不能完全由理论计算来确定 , 轴 而必须综合 校 学报 ,o 73 :13 . 构强度设计、 轴承的选择、 键和联轴器的选择及校 考虑零部件关系、 加工装配工艺、 经济性、 使用维 同张炜, 陈峰. 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 核等)至于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及编写设计计算 护等方面的要求。 , 当然 , 有些零件的尺寸参数得精 培养的探铷 广西轻工业 , o () 36 2 78 : -4 0 6 说明书 , 则可在课程设计专用周进行。 这样就能充 确计算确定 , 而有些则只能采用类比法或由经验 作者简介 : 徐成福(9 0 )男, 18 ~ , 硕士学历 , 桂 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充 公式来确定 。通过这样才可使学生真正了解工程 林航天工业高 等专科学校教师, 讲师。 裕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 ,也使学生的基 设计计算与力学计算之间的区别及掌握利用经验 项目基金: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十一 第五批立项项 目( 目编号 :0 9 0 1。 项 20B 9) 本设 计能力得到扎实培养, 进而使学生在学习机 的方法 ,进而提高学生 “ 五”
机械设计教改项目计划书模板
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专业在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机械设计教改项目计划书。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3. 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教学质量;4.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项目内容1. 课程体系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2)引入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3)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成果展示。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2)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3)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1)建设机械设计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2)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3)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 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3)设立教师科研项目,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启动阶段(第1-3个月)(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明确项目实施计划;(2)制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组织教师研讨;(3)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改革能力。
2. 项目实施阶段(第4-12个月)(1)实施课程体系改革,调整课程设置;(2)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引入新教学方法;(3)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3. 项目评估阶段(第13-15个月)(1)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2)对教学改革成果进行展示,推广成功经验;(3)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项目实施计划。
五、项目预期成果1. 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3. 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教学质量;4.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40OCCUPATION2017 02改革创新R EFORMATION编辑 姜 菁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文/相冒吉摘 要: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必学的课程。
学好机械设计课程对于学好其他的机械课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从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多方面入手,介绍了如何进行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希望对机械课程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 课程改革 教学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中,机械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
在学习机械专业课程的时候,学生需要学习工程材料、机械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原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机械设计方面的原理。
在经过大量知识的学习储备之后,学生可以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机械设计方案,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在进行机械设计教学的时候,课程通常以机械的零部件为教学对象,课程内容丰富,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减少学生在入门过程中的困难,可以采取自学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的主要内容针对难点知识,例如零件的耗损设计等;自学的主要内容针对的是相对容易的知识点,例如机械零部件的选择原则等。
为了保证学生自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进行随机抽查。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机械课程学习的时候,可以加强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的教学讲解,使学生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知识链。
对于一些耗时较长,但作用非常小的知识,可以适当进行删减,保持课堂的平衡。
教学过程中,教学应当密切联系实际。
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时,可以增加创新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的练习中,教师也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后温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增加讨论式的学习方式。
在讨论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齿轮转动的设计,在满足前提条件的状况下,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选出优秀的作品,并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机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 经济师} 2 0 1 3 年第 7 期
增加 与工程实 际联 系密切 的综 合性 、 设 计性及创 新性实验 , 吸收科研新成果 , 研 究并 开发实践性 强的工程 实验项 目, 增 加学生对机械 的感性认知 ,提高对 基础 理论实际运用能力 。 教学中 , 要增加一些轴 的测绘 、 减 速 器等机械的拆装 等实验 项 目,有利 于增 《 机械设计》 课程 实践教 学改革与探 索 强学生学习的趣味 , 激发学生学 习热情 , ●李 宪芝 姜 国栋 殷宝麟 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 ,使学 生对工艺方面的要求及结构设计 有一 定 摘 要: 《 机械设计》课程 实践教 学是培养 学生创新 能力与 的了解 , 为提 高学生整体设计能力打 下基础 。 工程 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文章根据 多年教 学经验 , 从 实验 、 课 2 .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 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为了培养 学生 的 程设计 两方 面出发 , 分析 了实践教 学环节教 学现状 , 并从这 两方 动手能力 , 运 用所学知识 的能力 、 解 决问题 的能力和创新 意识 , 面对 实践教 学环节进行 改革 与探 索,提 出了具体 的改革措施及 实行分阶段 、 多层次实验教学 , 以满足不 同层 次学生 的需 求 , 强 方法 , 为提 高教 育教 学质量奠定基础 。 化学 生的实践 动手 能力 。第一 阶段 : 感性认知实验 , 带领学生 参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实践教 学 创新 能力 工程 实践能 力 观零 件陈列室 , 掌握常用机构和常用零件 的原理 、 结 构及 其基 本 教 学 改 革 功能 ,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 。 第二阶段 : 验证型实验 , 要求学生掌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握实验原理及 实验设备 的基 本操作 , 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 能进 行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0 7 — 2 3 4 — 0 2 相关 数据 的处 理 , 如传统 的带传动实验 , 培养学 生的实验 基本 操 作能力。第 三阶段 : 综合设计型实验 , 要求 学生 掌握 《 机械设计》 引言 课 程所涉及的知识 进行综合设计 型实 验 ,如机 械传 动方 案设计 《 机械设 计》 是机械工程专业一 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 的专 性综合实验 , 培养学生 的综合设计能力 。第 四阶段 : 创新型 自主 业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在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中占有十分重 性实验 , 在机械创新实验室 , 让学 生通 过专业基 础知识结 合具 体 要 的地位 , 是衔接公 共基础课和专业 课的桥梁与纽带 , 担负着 为 的工程实践 自己动手创新机 械 , 如轴系创新组合实验 , 培养学生 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的重要角色 。实践教学是教学链条 中极 创新 意识及创新能力。 其重要 的一个环节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的重 前三个阶段是 面对所有 学生展 开进行 的 ,最后 阶段是 针对 要途径 。 学有余力 的学生进行的。在实验环节 中,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 与 《 机械设 计》 课程 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及课程设计两方面 内 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多动手 、 多实践, 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① 。 容, 笔者以提高学生创 新设 计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 以 3 . 开放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 为 了使得学 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 能力培养为主线 ,对这两方 面实践环节分别进行教学改革与探 锻炼动手实践 能力 , 可 以拓展教学实践时 间和空间 , 应当对学生 索, 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 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工厂 ,便于学生利用业余 时间来锻炼 《 机械设计》 课程的实践教 学现状 动手 能力 , 有利于增强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提 高学 生学 习的积极性 现行 的教育“ 重 知识 、 轻能力 ” , 重视理论知识 的教学 , 轻视 和创 造性 。扩大实验室开放时间和范 围, 实验室 的开放逐步从课 实践 能力的培养 , 在教学安排上 , 理论教 学时数偏 多 , 实 践教学 外实验的开放 过渡到课 内实验的开放 ,从有 时间的开放 到预 约 课时 总体偏少 。 开放 , 从局部实验的开放到全部实验的开放② 。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摘要:本文分析了机械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提出了基于三维CAD的项目式教学法的改革措施。
对该类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的项目选择、教学过程实施及评价进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设计项目式教学法三维CAD实现以教为主(老师满堂灌)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过分重课堂)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过分重分数)向结果和过程结合转变,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早已达成共识的三个改革目标。
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至今没有成熟的方法。
本文以机械设计类课程为例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目的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本文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将三维CAD造型软件、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 项目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机械设计类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特别是机械设计其课程内容庞杂,各章自成体系,初学看似毫无联系,采用传统的“讲授新课-布置作业-复习旧课”的课堂组织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项目和能力培养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材和书面作业、卷面考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实施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既能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又不会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推动学习过程的进行;教师起辅助作用,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3)选取的工程项目要适合,既要满足教学内容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具有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团队协作学习环境。
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械设计课程在高校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1.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信息。
而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在课程中引入创新思维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2.促进产学结合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促进产学结合。
通过引入实践案例、项目合作等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也可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3.促进人才培养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之一,也是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构建项目驱动的教学体系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构建项目驱动的教学体系。
通过引入实际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跨专业的项目合作,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2.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可以组织创客比赛、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创意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作者:郭燕赵海峰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32期郭燕赵海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摘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中面向诸多工科专业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适应新形式下高职教育的实践、创新的特点,对原有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体系优化、改革,着重将课程教学与创新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有机整合,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在教学和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创新设计实践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11(b)-0171-0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在高职教育中许多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不少成果。
但到目前为止,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整合有待探讨;(2)传统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和设计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待进一步开拓;(3)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能够很好的体现。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我院教学情况,做了如下改革。
1 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院机械、电子类专业岗位能力课程的核心课程,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械零部件认识、设计计算、一般机械零件的测绘能力、分析机械结构与组成,具有基本的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为今后产品设计、产品加工、检验和设备维护等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资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使学生具有职业发展和迁移的能力,即具有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实现高职高专培养“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具有一定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因材 施 整 在教 学 时 做 到 重 点 突 出 . 点讲 清 , 非重 要 内容简 单介绍 。 难 对 比如 .关 于 带 传 动 可 着 重 讲 解 它 的工 作 原 理 、 用 场 合 计 计 算 等 内 容 . 对 应 设 而
2 1. O1 8
专 业教 学研 究
关于《 机械设 计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 与创新
吴 卫 萍
( 关 市技 师 学 院 广 东 韶 关 5 2 2 ) 韶 10 6
摘 要 : 何 培 养 学 生 的机 械 设计 能 力 , 高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 , 为 《 械 设 计 基 础 》 程 教 学 的 新 课 如 提 成 机 课
通 过 毕 业 生 的反 馈 及 对 主 要 用 人 单 位 进 行 专 业 调 研 发 现 .各 单 位 都 对 学 生
的《 械 设 计 基 础 》 关 知 识 掌 握 提 出 了 机 相
往 往 只 注 重 对 基 础 知 识 的 掌 握 . 视 其 忽 他 能 力 的 培 养 . 以 致 在 日后 的 课 程 设 计 、毕业设 计过 程 中不知 从何 下手 : 在
气连 接 关 系 的 “ 线 ” 即 焊 盘 没 有 网 络 属 性 . 转 原 理 图查 看 连 飞 , 应 接 关 系 , 转 P B板 设 置 焊 盘 的 网络 属 性 即可 ( 5分钟 ) 再 C 2 ( ) 始 设 计 P B单 面 板 三 开 C
在整个《 子电路 C D技术》 程教学 中, 电 A 课 教学 做 一 体 实 施 任 务 。 表 1中对 于项 目前 篇 和 项 目 1 教 师 一 边 演 示 . 生 一 在 . 学 边 跟 着 操 作 占据 较 大 比例 。从 项 目 2开 始 . 用 学 生 适 当尝 试 采 体 验 探 究 思 考 , 师 帮 助 分 析 问 题 . 生 从 错 误 中 受 到 启 迪 的 教 学 过 程 授 课 。 这 要 求 教 师 有 较 好 的 错 误 分 析 反 思 能 力 . 较 强 的 有 实践经验 . 同时 必 须 要 有 较 好 的学 习 开 发 能 力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改革与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改革与实践【摘要】传统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缺乏实践环节等,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改革方案,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改革的具体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包括引入项目式教学、开设创新工作坊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验证了该教学设计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教学将会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趋势,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重要支持。
本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改革与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案例分析,学生评价,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一直是工科专业中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改革迫在眉睫。
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与实际项目的结合。
学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案例实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改革实践,如引入项目制教学、开展设计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也是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
在改革之后,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进行评价,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科人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本文针对我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在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经验,论证了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机械课程;设计;创新
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题目单一
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是各种传动装置中的减速器,一般多为圆柱、圆锥齿轮减速器和蜗杆传动减速器。
尽管该题目能系统训练学生们对机械设计课程中的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使知识学得更扎实,设计能力有所提高。
但这套设计题目缺乏新意,不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2.照搬照抄
由于设计题目陈旧,各种参考资料、网上资源针对该套设计有很多典型范例,甚至有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及参考图提供,使得有些同学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没有起到课程设计应有的训练作用。
3.计算机绘图欠普及
传统机械课程设计,手工绘图贯穿始终,工作强度大、效率低。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技术及其他三维设计软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使机械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
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4.相关课程基础不够扎实,直接影响了课程设计的效果和进度除了机械设计基础以外,课程设计要用到工程图学、力学、工程材料、加工工艺以及互换性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这些课程中任何一门基础不牢固,都会在课程设计中表现出来,影响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5.考核制度不完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一般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图面成绩50%、平时成绩30%和答辩成绩20%。
但图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成绩,老师们各凭印象标准,自行决断,并不能像正式考试那样给出一个让学生一目了然、欣然接受的成绩,考核缺乏标准性和透明度。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和实用性。
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就对学生公布本学院各位老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们主动去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或者由学生联系生产实践自创设计题目,老师提供课程设计指导讲义上的若干题目等,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创新大赛,丰富设计选题。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首先要满足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其次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
应当尝试结合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的主题进行自行选题与传统
齿轮减速器设计题目并存来丰富课程设计的题目。
鼓励同学们自主选题。
通过结合创新大赛自主选题,其对有关理论的理解会更透彻,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改革设计手段,加强计算机的运用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在中高年级进行,学生已经学完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对cad 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和了解。
同时,由于在机械设计课程开课的同时,已经布置了设计任务,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学习某一种设计软件。
早期的cad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solidwork 和pro/en—gineer是参数化的三维cad/cam软件包,具有零件三维造型功能、装配设计功能、工程图功能以及仿真分析功能等,正逐渐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
(4)传统的教学安排是在课程设计的教学周开始后才将课程设计任务书下发给每一位同学,学生拿到任务书才能进行有关的设计与绘图、可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顺序,将减速器设计的部分内容融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提早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同学们。
这样,他们可事先将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和标准件选择等完成,节省了在课程设计中所花的时间。
此外,还可安排学生进行减速器的拆装实验,增加学生对减速器的组成及结构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5)改革考试方式。
以往课程设计的考核与答辩是单个学生逐一进行,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
学
生分组设计之后,将考核与答辩均分组进行。
考核过程中注重小组的整体进度与表现,同时兼顾个人。
这有利于督促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而答辩过程中除共性问题外,注重个性问题的问答,将问题普及到每一个人,不再是针对个人的设计。
这有助于督促学生加强与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其团队意识,拓展其知识面。
这都使得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设计知识内容,拓宽了其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其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其团队意识。
三、结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相对比较繁杂的,通过采取以上改革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激励大家既进行竞争又加强合作,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每一个从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教师,都要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合理做法,努力探索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