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_中国哲学简史_的三种向度_张悦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后感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后感1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传世名作。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哲学的了解大概就仅限于神秘、晦涩与深奥了——当时的我,甚至以为哲学是各门学科中最无用的一个。

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中国哲学简史》。

有人说,好书就是会让你在看后反思很长一段时间;有人说,好书就是会让你在看到中途时便大彻大悟;但这本书不一样,我在翻开它第一页的目录时,便醍醐灌顶了。

“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的确!哲学,其实就是一个人过完一生后,想要对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总结时发现的规律总合。

而由于一个人他不可能不活在生活中(或许有人会说庄子的“丧我丧耦”不活在生活中,但我认为其实那一种“人”已不再是人了,他只是大道的一种具象化的体现),因此,哲学离我们其实并不远,甚至无处不在。

第一页的醍醐灌顶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很快,我便开始研究起了目录——于是我便知道了为什么这本书被历史学家陈来先生赞誉为“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

盖因首先,它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将所有的哲学学派、理论、观点都收集、理解、展示出来的书了,光是这点,便可以胜过其之前的任何古代哲学书;其次,它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将东西方的哲学观念进行比较、讨论、融会贯通的书了,这一点也同样使它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一座巨大的里程碑。

翻开里页,我又一次震撼到了!如果说上面所述两点只能让冯友兰成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的一代宗师的话,那么现在,他可以说是开山鼻祖了。

在这本书中,他不仅清楚阐述了各个哲学观念,还对其进行了延伸探讨以及比较讨论,例如:在第九章介绍《老子》思想时,他不仅将《老子》所谓道解释为了哲学家们为了进一步解释“名”而所假设带来的结果,还与西方“形而上学”进行了比较分析,看完不禁觉受益匪浅。

中国哲学通史 现代卷

中国哲学通史 现代卷

1、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哪一位哲学家提出了“生活儒学”的概念,强调哲学应回归日常生活?A. 冯友兰B. 牟宗三C. 李泽厚D. 杜维明(答案)2、下列哪位思想家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现代化阐释?A. 陈独秀B. 胡适C. 梁漱溟D. 鲁迅(答案)C3、《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的作者是谁,该书对东西方哲学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A. 钱穆B. 季羡林C. 冯友兰(答案)D. 任继愈4、现代中国哲学中,“科玄论战”主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A.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B.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答案)C.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D. 科学与政治的关系5、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哲学三问”(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探索?A. 邓小平B. 马克思C. 高尔基D. 萨特(答案)注:此题设问基于广泛的文化影响理解,实际上“哲学三问”并非特定哲学家的直接提出,但常被归于哲学探讨的范畴。

6、在现代中国哲学发展中,哪一思潮强调“返璞归真”,提倡回归传统和自然?A. 存在主义B. 实用主义C. 道家复兴思潮(答案)D. 结构主义7、下列哪位学者是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人物,对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深入研究?A. 艾思奇(答案)B. 陈寅恪C. 费孝通D. 赵元任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哲学界开始反思并重建哲学体系,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A. 百家争鸣的兴起B.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答案)C.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D.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9、现代中国哲学中,哪位哲学家以“境界说”著称,强调人生境界的提升?A. 朱熹B. 王阳明C. 熊十力(答案)D. 康有为10、下列哪部作品是现代中国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特质?A. 《论语》B. 《道德经》C. 《中国哲学大纲》(答案)张岱年著D. 《孙子兵法》。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部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下面我将从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思想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他从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各种思想流派开始,逐步展现了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对每个思想流派的代表性人物和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还通过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

其次,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他通过对各种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和核心思想的阐述,使我对中国哲学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他对儒家的仁、义、礼、智等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我对儒家思想的丰富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他还通过对道家的自然观、墨家的兼爱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使我对中国哲学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欣赏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

最后,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他通过对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和智慧精神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的重要启示。

比如,他指出中国哲学的仁爱精神、兼容并包的思想、和谐共生的理念等,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总之,通过阅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思想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使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一、填空题1.据《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______,一曰______,一曰______。

《易经》的八卦(经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乾卦的四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连山》;《归藏》;《周易》;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元;亨;利;贞2.六府三事,谓之九功(《左传·文公七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谓之六府。

______、______、______谓之三事。

【答案】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3.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一曰______,二曰______,三曰______,四曰______,五曰______。

【答案】水;火;木;金;土4.《墨经》是战国时期后期墨家的著作,指今本《墨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篇。

《墨经》又称______,主要是讨论认识论、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问题。

《墨经》之名始见于______篇。

【答案】《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墨辩》;《庄子·天下》5.后期墨家逻辑以______为核心,其中包括______(概念)、______(判断)、______(推理)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他们把概念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还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判断。

【答案】辩;名;辞;说;达;类;私;尽;或;假6.《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七种十篇文章,被称为“十翼”。

思考点滴-哲学史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思考点滴-哲学史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思考点滴-哲学史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在哲学史上有先验论和经验论,唯心论和唯物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等的争辨,这些争辨存在于哲学史的发展中,但它们都不是世界哲学史的根本架构和行进主导。

在西方,哲学家罗素把世界哲学史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近代哲学三个阶段。

在中国,胡适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古代哲学、中世哲学、近世哲学三个阶段;冯友兰提出了三个阶段说,第一阶段“先秦哲学”,第二阶段“经学时代”,第三阶段为“近代开始”。

无论罗素对西方哲学史的三个阶段划分,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划分,都是一种断代史的划分,这样的断代史划分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是,这样的划分是一种社会历史断代的外在赋予,而不是哲学自身追求的内在驱动。

今天,我们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更为广阔的世界视野和眼光,以哲学自身追求的内在驱动,阐述哲学史发展的世界之河的流向。

综观古今中外哲学史的发展,在世界范围的主导上,以本原论为开端,经历了从古代本原论到近代认识论进而到现代主体论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哲学史当以此展开新的梳理和论述。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篇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篇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篇,供大家赏析。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一、为什么读哲学史?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

了解一个事物需要看他形成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才能更透彻地了解他的现在。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一定与古代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我今年暑假选读了一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二、介绍冯友兰。

冯友兰,世界公认的中国现代哲学家。

六十多年前,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大学开讲座,向西方人讲授中国传统文化。

其英文讲稿整理后写成《中国哲学简史》。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简史》不仅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更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可以说是历久弥新。

这本书用二十余万字的篇幅讲述几千年中国哲学史,选材精当,文笔精妙,深入浅出,以有限的篇幅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正如冯先生自己所说小景之中,形神自足。

所以说,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学习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史的最好选择之一。

现在本书被列入北大学生应读书目,同时还被确定为语文新课标深阅读丛书之一、与《傅雷家书》、《美的历程》并称为学生三书。

三、现在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读书所得。

(一)哲学的作用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以前我们都学过,他教我们世界观方法论,让人感觉到它正确的无懈可击,很高深,也很枯燥,离我们的距离很远。

再加上现代社会专业知识日益精确化,专家们对越来越少的东西知道得越来越多,而哲学家对越来越多的东西知道得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哲学还有用吗?关于哲学的功用是什么,冯友兰先生有这样的见解:哲学不报告任何事实,所以不能用具体的、物理的方法解决任何问题。

例如,它既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也不能使人致富不穷。

可是它能够给人一种观点,从这种观点可以看出生死相同、得失相等。

从实用的观点看,哲学是无用的。

哲学能给我们一种观点,而观点可能很有用。

用庄子的话说,这是无用之用。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这本书以简洁而深入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思想的博大精深。

阅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从内容上看,这本书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的精简版。

但实际上,这本书的写法和《中国哲学史》完全不同。

《中国哲学简史》本名《中国哲学小史》,最初是冯友兰先生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哲学而撰写的英文著作,后来又有了中文版。

或许正因如此,这本书中的古文引文大幅度减少,一些细枝末节的人物也减少了论述,使得整本书的主线更为明晰。

而且,书中的章内小节的编排也更符合“哲学史”的一般写作范式。

总体来说,论述比《中国哲学史》更为清晰。

全书共二十八章,虽然没有像《中国哲学史》那样分为上下两部,但子学经学的分界还是十分明显的。

自学时代作者主要论述了儒墨道法四大家以及常常被忽视的名家和阴阳家。

其中,儒道墨三家内容比较复杂,所以作者对这三家的不同阶段做了区分,儒家分了孔孟荀三章来介绍,道家分了前中后三个阶段,墨家也分了墨子和后期墨家两个阶段。

对名家的处理则稍微特殊。

一般来说,名家代表形名之学,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等。

但形名之学却不仅仅是名家一家在研究。

儒墨道法其实都关注这个问题。

尤其是道家,中晚期道家几乎是名家真正的继承者。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量形名之学的材料就是在道家文献中保存下来的。

所以,本书对名家的介绍是穿插在道家的章节之中的。

阴阳家部分介绍的是阴阳五行学家,他们是中国哲学史上比较少见的宇宙论研究者。

虽然他们最初的方法近似巫术,但他们的愿景却和科学一致。

也因此,在阴阳家的学说中蕴含了一些科学的萌芽。

古代的天文历法就出自阴阳家之手。

最后法家作为百家终结者的形象登场。

说是终结,其实也有继承,例如其性恶论来自儒家荀子、部分方法和思想又来自名家和道家。

虽然立场和墨家完全不同,但墨、医、农、兵等诸家的技术知识却要为法家所用。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兴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和儒家哲学思想。

二、冯友兰眼中的孔子和儒家思想冯友兰在书中明确承认孔子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肯定中国哲学中存在一个“道统”,即儒家道统。

这些论断和评价,表明冯友兰在当时是很有胆识和富有创见性的。

因为在经历了批孔反儒的新文化运动以后,虽然有梁漱溟先生倡“新孔学”于其前,但如此明确地高度评价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冯友兰当是第一人。

冯友兰解释了“儒”,阐述了孔子和《六经》的关系,对孔子的思想也做出了许多新的解释。

他对孔子的正名思想、仁义观念、忠恕之道、精神修养发展过程都做了详细的分析。

在他看来,孔子不是“述而不作”,而是“以述为作”。

孔子讲《诗》,不只是练习应对,而强调其中的道德价值;孔子讲《书》,不只记其言语事迹,而注重于引申其中的道德教训;孔子讲《礼》、《乐》,不只讲其形式节奏,而注重“礼之本”及乐之原理。

所以,说孔子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以述为作”,而此种精神和倾向,传之于后来儒家,大都是努力以述为作,遂构成儒家思想之整个系统。

三、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体现的哲学观1、哲学的内涵冯友兰认为:“哲学乃自纯思之观点,对于经验作理智的分析、总括及解释,而又以名言说出之者。

”哲学是要依靠人们的思与辩的。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反复的指出:“假使我们要只用一句话,说出哲学是甚么,我们就可以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换句话说,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就是将人生作为思的对象,就是对于人生有所觉解。

冯友兰认为人区别于禽兽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人对于他的生活有觉解。

觉就是自觉,解就是了解,觉解就是人能够自觉他在做某事。

他将人的境界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的人顺应自然本能、社会习俗以及个人习惯而行事,并不能觉解宇宙人生、社会道德价值,也没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篇1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以其清晰的结构、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作为一本入门级的哲学读物,它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的文字流畅易懂,逻辑清晰,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他的观点。

同时,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也令人钦佩。

他不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还对西方哲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使得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哲学的发展。

书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先秦哲学、两汉哲学和宋明哲学。

在先秦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墨子、孔子、老子、庄子和荀子的思想。

他认为,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墨子学派的思想核心,而孔子的仁爱思想则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

此外,他还指出了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以及荀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两汉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

他认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则对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明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他认为,程朱理学强调理气关系和心性之学,而陆王心学则强调内心的体悟和反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哲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哲学也对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篇2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份关于冯友兰的读书笔记。

1.背景介绍: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等。

冯 友兰中 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 友兰中 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哲学,宛如一盏明灯,照亮着人类思考与探索的道路。

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则是一幅描绘中国哲学发展脉络的宏伟画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对话。

冯友兰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清晰的思路,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

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竞相绽放。

儒家倡导的“仁”“礼”,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伦理秩序。

孔子认为,“仁”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要通过“克己复礼”来实现。

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只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就能保持和发扬这种善性。

道家则以“道”为核心,追求自然无为、顺应天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存在。

庄子则以其奇幻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和逍遥的向往。

他的“庄周梦蝶”,让我们思考究竟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体现了对真实与虚幻的深刻洞察。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倡导平等、博爱,反对战争和侵略。

墨家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由于其过于理想化,未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法家则强调以法治国,注重法律和制度的建设。

韩非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哲学在秦汉时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理论,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权威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

玄学家们热衷于探讨宇宙的本体、人生的意义等抽象问题。

他们崇尚清谈,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冯 友兰中 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 友兰中 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哲学深邃世界的大门。

在书中,冯友兰先生以清晰的脉络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哲学从先秦诸子百家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他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导游,带着我在哲学的历史长河中畅游。

比如说,在讲到儒家思想的时候,那细致的阐述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在杏坛讲学的场景。

孔子面对众多弟子,循循善诱,教导他们要“仁”,要“礼”。

这个“仁”字,可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而是包含了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理解。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简单的八个字,却蕴含着多么深刻的道理啊!想象一下,在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有多和谐,社会得有多美好。

还有道家的思想,老子主张的“道可道,非常道”,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冯友兰先生解释说,这个“道”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概念的存在,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

这可太玄乎了,一开始我真的不太理解。

但后来,通过书中的例子和解释,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就比如说,四季的更替,日月的轮转,这背后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力量在推动着呢?也许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吧。

再说说墨家,墨家提倡的“兼爱”,主张无差别地爱一切人。

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是一种非常激进的思想。

想象一下,在一个战乱频繁、等级森严的时代,有人站出来说,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我们都应该平等地去爱,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古代哲人的智慧所震撼。

他们在几千年前,就能思考出如此深刻的道理,而且这些道理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比如说,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先完善自己,才能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世界吗?还有道家的“顺应自然”,在我们今天这个快节奏、压力大的社会里,是不是也提醒我们要偶尔放慢脚步,听听内心的声音,顺应自然的规律呢?而且,通过读这本书,我还发现中国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

读《中国哲学简史》对冯友兰介绍的儒家理解

读《中国哲学简史》对冯友兰介绍的儒家理解

读《中国哲学简史》对冯友兰介绍的儒家理解作者:左雪梅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4期摘要:通过阅读《中国哲学简史》,对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进行解读,从孔子的“以人为本”,孟子对孔子“仁爱”思想的发展和荀子的“性恶说”三个思想方面浅谈对儒家的理解。

关键词:孔子;孟子;荀子;儒家刚开始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时觉得比较难理解,通过一段时间的细细品读,冯友兰先生深入浅出的对儒家思想的解读,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这里浅谈《中国哲学简史》我对儒家的理解。

什么是儒?靠教授典籍为生,还靠在婚丧祭祀及其他典礼中“相礼”为生的这一种人就叫做“儒”。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的创建人。

对于孔子来说他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儒,他对经典做出新的解释,他对于个人与社会,天与人的理论自己的释义。

儒家就主体来说,指具有儒学思想的个人或群体;儒学就思想来说,指个人或群体所主张的儒家思想。

儒家和儒学在实质上就是指由孔子及其弟子创立的学派和学说体系,以“仁”为本,以“礼”为用,强调人的道德性。

有学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就是讲道德之“仁”是人之立于世界的根本依据,如果一个人不讲仁义,不讲道德,那他就和禽兽无异。

从此可知,儒家讲求做人之道,其核心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思想,这就是儒家的修身立德之学。

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儒家这种“以德润身”,“吾日三省吾身”,“仁者爱人”的儒学思想,对精神文明建设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仍然可以为我们所用。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又说“夫者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种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

儒学强调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死存亡。

马厩失火,孔子首先问的不是马而是有没有伤人,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儒学是一种宅心仁厚、善待他人、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学说,以关心人、爱护人、体恤人的感情和态度。

中国哲学史 摘抄

中国哲学史 摘抄

根据搜索结果,以下是关于《中国哲学史》的摘录和相关信息:
1.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系统性梳理中国哲学发展史的书籍,被认为是读懂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籍。

该书强调中国人对哲学的关注程度高于宗教,他们在哲学中寻找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并体验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2. 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功能在于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1]。

他强调哲学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每个人都在人生中,而哲学家则需要对人生进行反思并系统地表达他们的思想。

3. 另外,杨国荣的《中国哲学史》也是一本关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著作,该书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一主题展开思辨性的讨论。

综上所述,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和杨国荣的《中国哲学史》都是关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重要著作,可以作为了解中国哲学的参考资料。

1。

冯 友兰中 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 友兰中 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看着那不算薄的厚度,心里还真有点犯嘀咕。

但当我真正翻开它,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哲学奇妙世界的大门。

冯友兰先生以他那清晰而又深入浅出的笔触,把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得明明白白。

在书中,我看到了从先秦诸子百家的争鸣,到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再到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直至近代哲学的演变。

这一路走来,中国哲学就像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不断汇聚着各种思想的溪流,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景象。

就拿先秦诸子百家来说吧,那真是一个思想大爆发的时代。

儒家的孔子强调“仁”和“礼”,他主张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规范秩序来实现和谐美好的社会。

孔子就像一位慈祥而又严厉的老师,教导着人们要做有道德、有担当的君子。

而孟子呢,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论”,他认为人性本善,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就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孟子的言辞犀利而又充满激情,仿佛在为正义和善良大声疾呼。

再说说道家的老子和庄子。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不应该过多地干预,而是要顺应自然。

这种思想让我想起了在公园里看到的那些自由自在生长的花草树木,它们没有经过人工的刻意修剪,却依然展现出了一种自然而又和谐的美。

庄子则更加逍遥自在,他的“逍遥游”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

想象一下,像一只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冲破云霄,遨游于天地之间,那是多么畅快淋漓的感觉啊!还有墨家的“兼爱”“非攻”,墨家的弟子们就像是一群充满正义感的侠客,为了天下的和平与公正奔走呼号。

法家的商鞅、韩非,他们以冷峻的目光审视着社会,主张通过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虽然手段有些严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些古代的哲人们进行了一场场精彩的对话。

我能感受到他们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也能体会到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复习笔记(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圣才出品】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复习笔记(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圣才出品】

第20章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一、风流与浪漫精神1.向、郭的“弃彼任我”向秀和郭象在《庄子注》里从理论上阐述了一个人超越事物差别之后,得以不再依循别人的意旨生活,而率性任情地过自己的生活(“弃彼任我”)。

这种思想和生活方式是中国古人称为“风流”的实质。

2.《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简称《世说》),这是晋朝刘义庆(403~444年)的著作,刘峻(463~521年)注。

(2)《世说》是当时名士间清谈(清新、精妙的谈话)的一部辑录,从中可以看到3、4世纪间风流自赏的名士们的生动形象。

3.“风流”(1)“风流”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难以确切说明的语词。

从字面上说,“风流”是荡漾着的“风”和“流水”,和人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似乎暗示了有些人放浪形骸、自由自在的一种生活风格。

(2)在中国思想史上,“风流”主要是和道家思想相连的。

这是“我”说中国历史上,儒家和道家的地位与作用有点类似西方历史上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原因之一。

4.汉代与晋代的艺术风格(1)汉代的风格是庄严、雄浑。

(2)晋代的风格则是俊雅和旷达疏放。

俊雅也是“风流”的一个特征。

二、“杨朱的乐园”1.《列子》之《杨朱》篇《列子》是公元3世纪的一部著述,其中的《杨朱》篇与3世纪的思潮十分吻合,反映了“风流”的一个方面。

2.《杨朱》篇的思想观点(1)“治内”相当于向、郭所说的“任我”而活。

(2)“治外”相当于向、郭所说的“从人”而活。

3.新道家主张“治内”的一致性和分歧(1)一致性人活着,应当听从自己内心,而不是矫情迎合别人。

用3、4世纪时通用的语言来说,就是任“自然”,而不是循“名教”。

这是所有新道家人士都一致的认识。

(2)分歧①以向、郭为代表的理性派强调要按理性的要求来生活。

②任情派则主张要率性任情地生活,《杨朱》篇所代表的就是率性任情一派的思想。

三、率性的生活1.新道家率性的生活(1)“风流”的实质所在,刘伶在家里一丝不挂,诚然是以此为乐,但他还从中感受到自在于天地宇宙之中。

冯友兰的智慧之书:《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的智慧之书:《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的智慧之书:《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是我近期读过的一本非常出色的哲学读物。

这本书的作者冯友兰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书中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和主要思想。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他从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主要学派,到诸子百家等哲学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他讲述了各个学派的起源、发展、主要观点和影响等方面,让读者可以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同时,他还注重将中国哲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到了许多哲学概念和思想如“仁”、“义”、“礼”、“道德经”等,从而使读者可以将中国哲学的思想与当下的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在当下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除了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和主要思想进行全面的介绍外,作者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思想观点。

例如,他提出了“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概念,让人们对中国哲学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不仅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历史,还深入探讨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追求和智慧内涵,让读者从中汲取到了不少启示和智慧。

此外,这本书的思想深度也是值得一提的。

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了许多问题,例如人的本性、道德观念、人生意义等等。

他的思考非常深刻,让人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同时,他也强调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例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等等,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哲学的独特之处。

除了上述内容,这本书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亮点。

首先,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理解十分深入,他在书中不仅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历史和思想,还涉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

其次,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大众阅读,不需要有很高的哲学素养就可以理解其中的观点。

最后,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算很长,但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度十分优秀,是一本值得大家认真阅读的哲学读物。

总的来说,《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哲学读物,它的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思想深度十分优秀,是一本值得大家认真阅读的哲学读物。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概括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概括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概括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哲学发展历史的著作,作者是冯友兰。

以下是对该书内容的简要概括:
该书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先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各个学派的发展和主要思想。

书中还分析了这些学派的争鸣和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作者以系统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特点和演变。

他对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教育思想和政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对道家思想的自然观、修身养性和无为而治等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此外,他还论述了墨家的兼爱思想、名家的纵横家思想等。

书中还讨论了佛教、道教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探究了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作者还对宋明理学、清代学术思潮和现代哲学的兴起进行了简要介绍。

总的来说,《中国哲学简史》对中国哲学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哲学的演变、思想的特点以及其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影响。

该书被广泛认为是一本权威性的中国哲学入门读物。

1/ 1。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概括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概括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概括
《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著作,他以系统和全面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核心思想。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古代、中世纪和近代。

在古代部分,冯友兰介绍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演变,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各个流派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他强调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实用性、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中世纪部分,作者主要关注了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他详细介绍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并讨论了佛教与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哲学流派之间的关系和交织。

在近代部分,冯友兰以理论思辨的方式分析了近代中国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他阐述了西方哲学对中国思想的影响,讨论了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思想困境和转型。

整本书展示了中国哲学跨越千年的深厚思考和智慧精神,探索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话和交流。

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中国哲学的介绍和分析,还是对人类智慧的探索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摘录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摘录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摘录一、儒家哲学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哲学的伟大开创者之一。

他提出的“仁”的概念,成为了儒家哲学的核心。

孔子认为,“仁”即爱人,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社会伦理。

他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实践。

孟子,名轲,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可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二、道家哲学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哲学的创始人。

他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减少人为的干预。

庄子,名周,是道家哲学的又一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更为超脱,主张“逍遥游”,认为人应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精神的自由。

三、墨家哲学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兼爱”、“非攻”等主张,反对儒家所倡导的礼节和等级制度,强调平等和实用主义。

四、法家哲学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法治,认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严格执行。

韩非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名家哲学惠施和公孙龙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名家注重逻辑辩论,提出了“合同异”、“离坚白”等命题,对中国哲学的逻辑思维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佛教哲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哲学。

佛教哲学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提倡修行以达到涅槃。

七、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儒家哲学的一个新发展,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为代表。

他们融合了儒、道、佛的思想,提出了“天理”概念,强调心性修养和道德实践。

八、心学陆九渊是心学的先驱,他提出“心即理”的主张,认为宇宙的道理就存在于人的心中。

而王阳明则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进一步发展了心学理论,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知识和行动的统一,主张直接从内心出发,通过实践来达到道德自觉和自我完善。

九、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开始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冯友兰,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界的巨擎。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作出了深刻的研究和思考。

在他的学术著作《新论哲学的方法》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生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冯友兰认为人生的第一个境界是“学而时习之”。

他强调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才能。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冯友兰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即通过修养和实践来提高自己。

其次,冯友兰认为人生的第二个境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个境界强调了对知识的谦虚和对真理的追求。

冯友兰指出,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知识局限性,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发现真理。

此外,他还主张以世界历史和人类历史为基础,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和未来,并且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个境界是“能而行之”。

冯友兰认为,知识的积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验证和进一步的提高。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将理想变为现实,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他提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观点与西方哲学家尼采提出的“人必须自创自造自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最后,冯友兰指出人生的第四个境界是“智之为智之,愚之为愚之”。

他认为,智者懂得自己的智慧之处,并且能够理智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应对各种情况。

而愚者则由于自己的无知而无法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

因此,冯友兰强调要培养自己的智慧,让智慧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生的真谛。

通过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人生问题时,注重了知行合一的原则。

这一观点不仅对冯友兰自己的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帮助了很多读者在性格塑造、品格修养、职业发展等方面获得了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友兰的名字是与“中国哲学史”的建设与发展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他将中国哲学发展与自身的思想观点结合起来,以有限的篇幅贯穿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

他曾用“三史论今古”来概括他的学术贡献。

①他的有关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名之作,也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之作,在海外及世界各国都有很大影响。

一、以宏观的视野,展现中国哲学史的基本脉络哲学总是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而又各家学派自成一说,故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著称于世。

冯友兰先生从史学的角度,用一种宏观的视野,以时间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哲学各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的思想由起源到发展的清晰的脉络。

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中国古代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一个文化盛世。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或是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争和平而努力。

冯友兰先生在对中国的哲学史向前推进作出精确阐明的同时,将思想与情趣相结合,让人发现哲学的思维也能在生活中展现出来。

例如冯友兰先生在讲解公孙龙关于共相的学说时首先引出“白马非马”的命题,接着从三方面论证这个命题,以此引发读者的兴趣并进一步阐述“共相”的具体含义。

冯友兰先生更加偏爱儒家,他说:“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

”[1]但是,他也能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对待其他各家学派的思想,以时代人的思想与倾向为我们阐明观点之中包含的思想内容。

这正如很多研读者的同感,你或许不同意冯先生的某些观点,但你绝对不会不明白他的观点。

对于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人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无所作为的认识之上。

而冯友兰先生却向我们阐明道家主张的无为,并不是叫人完全不动,或不做事情。

他的用意是叫人不要以多为胜,多少并不是衡量结果和效果的标准。

“少”就是抓住要害;行事为人不要矫揉造作,不要肆意放荡。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表达了行事为人不要过分,并不是叫人不要做事的意思。

道家是经过名家的思想而又超过之。

[2]冯友兰总是以一种宏观的把握,一种与生活相联系的态度,向我们展现中国哲学史的脉络,为后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术追问的可能性。

二、以朴实的语态,解开中国哲学的概念之谜就哲学概念之谜而言,冯友兰先生以一种朴实的语态向我们描述着各学派的理想社会和生活状态,也让我们看到在中国哲学里,无论哪种学派,其哲学思想也就是它的政治思想。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三种向度[摘要]冯友兰先生以一种宏观的把握,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哲学各学派各家的思想由起源到发展的清晰脉络。

本文对冯友兰先生的大家气度等方面的一些内容进行探讨,以求读者对中国哲学史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冯友兰[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8X(2013)02-0017-03张悦,娄淑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第32卷第2期Vol.32No.2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13年3月Mar.2013[收稿日期]2012-10-21[作者简介]张悦(1989-),女,黑龙江大庆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娄淑华(1955-),女,吉林梨树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7··(下转第5页)首先,冯友兰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哲学的精神。

我们曾有过对于中国哲学的概念模糊,总是把“四书”、“五经”仅仅归类于中国的古典文学著作,以一种语言文字的模式去分析欣赏。

但冯友兰告诉我们,哲学是人生的系统的反思,哲人的思考是对自我的一种反思。

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也使中国文化随之而不断发展。

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所作的很多决策都深深受到哲学思想和各家学派观点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这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今天,许多西方人看到: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

例如,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一文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有组织形式的宗教),而是伦理。

……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

”在冯友兰先生看来,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纯净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人无论是自己思索或是与人谈论,都是在人生之中。

意即中国哲学的观点和思想总是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思考的范围甚至就是一切存在的整体。

我们对宇宙进行思索或与人谈论它,都是在其中进行反思。

按照中国传统,圣人应该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既积极致力于内心思想的修养,也积极投入社会的活动。

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这里的“道”是指道路,或基本原理。

在现实生活之中,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对未知进行探索,宗教的权威被不断削弱。

也就在事实上,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这是对于人们人生的追问,是针对自我内心的反思,它更加直接,也更加单纯。

哲学取代宗教的地位,这合乎中国哲学的传统,同时也体现了在中国哲学尤其是在先秦百家哲学中的重要性。

也是由于中国哲学多以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以一种艺术性的情趣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让人在字里行间去体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一种境界。

实际上,“人类所有之真,善,美,历史多与以相当的地位。

其未得相当的地位者,则多其不真真,不真善,不真美者也。

”[2]其次,冯友兰先生向我们澄清了中庸思想的一些混淆和误区。

对于儒家的中庸思想,一是在《中庸》中对“中”的意义作出了充分说明。

“中”的真正含义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而以“庸”来表示,意思就是“普通”和“寻常”。

在社会生活中,“中”的思想同样适用于人的感情和欲望,“当人的欲望和感情表达的合乎分寸,他的内心便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是精神健康所必须的。

”正如孟子称赞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而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各行本分,合乎分寸”。

这种中庸思想的核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极必反。

这本身就代表了哲学上的辩证。

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就有一种趋向,朝反方向的另一个极端移动。

而这种中庸所包含的感情色彩便是对恰当位置的追逐和保持。

正如黑格尔所说,任何事物都包含了对它自己的否定。

二是在《中庸》中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所以为大也”。

冯友兰先生对此评论说:“一个有组织的社会里,有各种不同才能,不同行业的人,各有各自的地位,完成不同的作用,各得其所,彼此没有冲突,一个理想的社会,也是这样和谐的一体。

”三、以宏大的气度,再现中国哲学的“大家”风范冯友兰先生在向我们展示一个中国哲学世界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哲人的宏大气度。

他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十分明确,让人觉得中国的哲学史是在一个不断发展之中的过程。

冯友兰先生在命题“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中,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在具体的内容中为我们对比了儒家和墨家在观点上的异同。

他概括地告诉我们,孔子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加以理性化、合理化,墨子则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孔子是一位文雅有修养的君子,墨子则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

同时也指出,墨子对孔子的中心思想———仁义并没有提出异议。

他或许在内心之中也对某一学派的观点具有倾向性,但却以一种科学的精神进行分析,向我们呈现出中国哲学在不同社会背景之下的发展。

这种比较和分析不仅仅需要一种精神,更需要对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理论研究,一种横纵全面的思考和总结。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时代精神的思考方式和“学以致用”的学术兴趣。

冯友兰先生在讲到玄学的时候,这样写道:“‘玄学’的名字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因此,我称它为‘新道家’,这是我起的新名字。

”在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以一种后人为前人的观点归类命名的方式,以一种现代人所能理解的形式去向后人解释前人的思想。

“只写我自己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上所能见到的东西,只写我自己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上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不依傍别人。

”[3]冯友兰先生以一种学者境界的气度和力量,推动着学术历史的前进,以对现实问题的关怀,体现着“读书与18··(上接第18页)救国相关联”的大家风范。

哲学是心灵的提高。

冯友兰先生让我们懂得,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而是蕴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我们密切相关。

我们的任务是去寻找,去发现,把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抽象出来,变为现实生活的指引,变为学术研究的指引。

哲学是供人受用的,享受的,学哲学如果不能得到一种受用和享受,任凭千言万语,也只是空话,也只是白说。

[4]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思考和理想,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去学会关心的问题。

因此,要用哲学的视野去思考科学和具体知识的本质,要记得冯友兰先生的提醒:“中国哲学所需要的是:除去幼稚气息,代以明晰思考”。

[注释]①三史”是指《中国哲学史》上下卷(1933)、《中国哲学简史》(1948)、《中国哲学史新编》一至七册(1980—1990)。

[参考文献][1]冯友兰.英汉中国哲学简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起来、贯穿起来的东西,必定是一种能够把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规范、现实价值目标和未来价值理想统领起来、贯穿起来的东西。

它应该是一种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最高抽象意义上的哲学概括和哲学提升,是一种更加言简意赅的能够高度凝练社会主义价值本质、价值现实和价值理想于一体的精神旗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实践课题,也是一个理论课题;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也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研究,更需要两者间的相互转化与推动。

理论创新的程度,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澄明的程度。

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才能全面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完备成熟;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群众、从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的规律和特点也才能得以精确揭示。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认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