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法概论章节小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lg(431.2 lg(436.9
4.9) 4.9)
lg(250.3 lg(250.3
44..99) )]
890
物质 甲烷 某正构 正己烷 苯 正庚烷 正己酮 正丁酸 正辛烷 正己 正壬烷
烷烃
乙酯
醇
tR(s) 4.9
50.6
84.9 128.8 145.0 230.5 248.9 250.3 431.2 436.9
(1) 求出后4个化合物的保留指数。未知正构饱和烷烃是何物质?
Ix
100•[z
n
lg
t' R(x)
lg
t' r (Z )
lg
t' R ( Z n)
lg
t' R(Z )
]
I苯
100•[6
1
lg(128.8 lg(145. 0
4.9) 4.9)
lg(84.9 lg(84.9
44..99))]
外标法
基本概念
保留体积VR:是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在柱后出 现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 调整保留体积R’ V:是由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 后的体积。 保留比R':设流动相的线速度为u,组分的移行 速度为v,将二者之比称为保留比。
基本理论
色谱分离的原理: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进行反 复多次的“分配”,由于分配系数K(或容量因子k) 的不同而实现分离。各种色谱法的分离机制不同。 若两组分的分配系数存在微小的差异,经过反复多 次的分配平衡,使微小的差异积累起来,其结果就 使分配系数小的组分被先洗脱,从而使两组分得到 分离。色谱分离的前提是分配系数或保留因子不等。
rB,A
源自文库
tR'B tR'A
25.0 2.0 15.0 2.0
1.77
rA,B
t R'A tR'B
15.0 2.0 25.0 2.0
0.565
kA
tR'A t0
13.0 2.0
6.5
tB 25.0 2.0 23.0 min
第十六章 气相色谱法
【17-3】某色谱柱的速率理论方程中,A、B、C 三个 参数分别为0.013cm,0.40cm2/s,0.0053s,试求最佳 载气线速度和最小塔板高度。
苯 : n 5.54 ( tR )2 5.54 ( 4.65 )2 4798
W1/ 2
0.79 / 5
每米理论数为4798/ 0.25m 1.92104 m1
对萘 : n 5.54 ( tR )2 5.54 ( 7.39 )2 5820
W1/ 2
1.14 / 5
每米理论数为5820/ 0.25m 2.33104 m1
R 2(tR2 tR1 )
2(tR2 tR1 )
2 (7.39 4.65) 8.36
W2 W1 1.699 (W1/2,2 W1/2,1) 1.699 (0.228 0.158)
7. 在某一液相色谱柱上组分A流出需15.0min,组分B流出需 25.0min,而不溶于固定相的物质C流出需2.0min。问: (1)B组分相对于A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 (2)A组分相对于B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 (3)组分A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多少? (4)组分B在固定相的时间是多少?
R2 '
tR1
16 13
1.2
R
2(tR2 tR1 ) (W1 W2 )
2 (16 13) (1 1)
3
物质 甲烷 某正构 正己烷 苯 正庚烷 正己酮 正丁酸 正辛烷 正己 正壬烷
烷烃
乙酯
醇
tR(s) 4.9
50.6
84.9 128.8 145.0 230.5 248.9 250.3 431.2 436.9
tRA
t0(1
KA
Vs Vm
)
3
(1
10
0.5) 1.5
13
min
tRB
t0(1
KB
Vs Vm
)
3
(1
15
0.5) 1.5
18 min
VRA tRA Fc 13 0.5 6.5ml
VRB tRB Fc 18 0.5 9.0ml
2.在一根3m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个试样的结果如下:死 时间为1min,组分1的保留时间为14min,组分2的保留时 间为17min,峰宽为1min。 (1) 用组分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及塔板高度H;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基本概念
保留时间t R:从进样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 大时的时间间隔。 死时间t 0: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即不被固定相吸 附或溶解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 R:某组分由于溶解(或被吸附) 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被吸附)的组分在柱 中多停留的时间。
基本概念
相对保留值r 1 , 2 :两组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分配系数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保留因子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 分离度R: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 峰峰宽均值之比。
676
I正己酮
100
• [7
1
lg(230.5 lg(250.3
4.9) 4.9)
lg(145.0 lg(145.0
44..99))]
785
I正丁酸乙酯
100
• [7
1
lg(248.9 lg(250.3
4.9) 4.9)
lg(145.0 lg(145.0
44..99))]
799
I正己醇
100 •[8
(1) 求出后4个化合物的保留指数。未知正构饱和烷烃是何物质?
以色谱图上位于待测组分两侧的相邻正 构烷烃的保留值为基准,用内插法求得
n)
物质 甲烷 某正构 正己烷 苯 正庚烷 正己酮 正丁酸 正辛烷 正己 正壬烷
烷烃
乙酯
醇
tR(s) 4.9
50.6
84.9 128.8 145.0 230.5 248.9 250.3 431.2 436.9
(1) 求出后4个化合物的保留指数。未知正构饱和烷烃是何物质?
设某正构烷烃的碳数为 x,则
I 正己烷
600
100
•[x
(7
x)
lg(84.9 lg(145.0
44..99))llg(g(5500..6644..99))]
解此方程得 x=5, 所以该正构烷烃为正戊烷。
物质 甲烷 某正构 正己烷 苯 正庚烷 正己酮 正丁酸 正辛烷 正己 正壬烷
16(tR'2 W
)2
16
(16 1
)2
4.1 103
Heff(2)
L neff(2)
3 4.1 103
0.73 103 m 0.73 mm
(4) 求容量因子k1及k2
(5) 求相对保留值r2,1和分离度R
(4)
k1
t' R1
t0
13 1
13
k2
t' R2
t0
16 1
16
(5)
'
t r2,1
n2
16(tR2
W
)2
16
(17 1
)2
4.6 103
H2
L n2
3 4.6 103
0.65 103 m 0.65 mm
(2) 求调整保留时间t’R1和t’R2;
t' R1
14 1 13 min
t' R2
17 1 16 min
(3) 用组分2求有效塔板数neff及Heff
n eff(2)
烷烃
乙酯
醇
tR(s) 4.9
50.6
84.9 128.8 145.0 230.5 248.9 250.3 431.2 436.9
(2) 解释上述五个六碳化合物的保留指数为何不同?
上述五个化合物极性由大到小分别为:正己醇>正丁酸乙酯> 3-正己酮>苯>正戊烷,根据气液色谱固定液的作用原理,在 弱极性的OV-1柱上保留能力由强到弱,即保留指数由大至小。
(3) 说明应如何正确选择正构烷烃物质对,以减小计算误差。
选择正构饱和烷烃物质对的tR值最好与被测物质的tR值相近,
以减小测定误差。
6. 某YWG-C18H37 4.6mm×25cm柱,以甲醇(80:20)为流
动相,测得苯和萘的tR和W1/2分别为4.65和7.39 min, 0.158和
0.228 min。求柱效和分离度。
基本计算
保留值:tR’ =tR-t0 V R’=VR-V0 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 K cs
cm
t'
R2
r 2,1
'
t R1
V' R2
V' R1
k ms K Vs
mm
Vm
tR
t0 (1
K
Vs Vm
)
t0 (1
k)
k
t
' R
t0
峰宽度:W1/2=2.355σ W=4σ=1.699 W1/2
柱效: n L (tR )2 5.54( tR )2 16( tR )2
H
W1/ 2
W
分离度: R 2(tR2 tR1 ) W1 W2
1. 在一液液色谱柱上,组分A和B的K分别为10和15, 柱的固定相体积为0.5ml,流动相体积为1.5ml,流 速为0.5ml/min。求A、B的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
解:
tR
t0(1
K
Vs Vm
)
t0(1
k)
V t F
t0 V0 / Fc 1.5 / 0.5 3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