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哲学顺口溜

高中政治哲学顺口溜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速记口诀第一课天地合气物自生,不以人意为转移,物在先来意在后,承认客观是前提。

人类本从自然生,社会发展有规律,五大形态相更替,生力生关应统一。

如实虚歪三反映,正确错误要分清,神鬼观念把人骗,释疑解惑科昌明。

意识包括感思测,从外到内不会错,预测成功范例多,不可知论没处搁。

提升认知正确率,主客两面做分析,知识构成很重要,立场相左结论异。

两观一思各不同,社会条件限制你。

意能作用两方面,一反映来二反观,对社会来对自然,积极消极很明显。

主观客观相统一,物质意识辩关系,前左后右主客离,经验教条来代替。

了解国情多实践,学好历史是根基。

哲基问题是物意,唯物唯心相对立,唯物三段仍发展,唯心两种分仔细。

学好哲学讲实际,从实出发两统一,坚持唯物反唯心,四个方面去努力。

第二课事物普联三方面,内部周围纵横联,普联固有又客观,主观臆造不能算。

联系种类有很多,把握部整和因果,哲学运动变和过,物质运动撕不破,哲学静止两不变,特殊状态有条件。

变化发展永不息,社会认识和自然,无数有限成无限,发展实质新出现,区分新旧有标准,主要有三符强远。

一成不变应抛弃,三日不见寡目看,发展观点共有三,过程创新和阶段。

事物运动有规律,固有本质和必然,规律客观四方面,“四不”定要记心间。

实事求是有作为,拨乱反正搞现建,解放思想破两凡,创造条件谋发展。

第三课对立统一是矛盾,事物都是相反成,相互依存各逆转,互排斥来互斗争。

理解矛盾需注意,不分内外辨逻辑,矛普表现时处有,承认揭露别忌医。

全面分析两分法,一心两点都要抓,矛特表现三方面,不同事物及阶段。

矛盾双方有特点,具体分析是关键,一刀切来一风吹,不看时地条件变。

矛普矛特互包含,普特区分相对间,普特原理导实践,四个方法记心间。

普特原理哲基础,马义中革结社建,邓理毛思继发展,当代马义新阶段。

办事善于抓要点,主要矛盾是咽喉,主次矛盾相互联,双向转化看条件。

学会统筹弹钢琴,经社协调持发展,看待事物分主支,矛主决定物性质,评价会清功和过,两点重点都要知。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知识点归纳《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高中哲学常识选择题

高中哲学常识选择题

诗词典故哲理选择题专练1.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天不变,道亦不变B.理生万物C.心外无物D.气者,理之依也3、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素质。

下列能体现基本人文素质的有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人皆可以为尧舜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

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

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7、2007年12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

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试玉要烧三Et满,辨才须待七年期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8、“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这一说法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9、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 .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 .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 .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 .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 .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 .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 .物质 B.意识C .社会 D.精神6.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位国王的权利是无限的。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

由于议会不同意随意征税,他曾几次解散议会,甚至长期不理睬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动派,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因而引起内战。

1647年查理一世被俘。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作为暴君、人民公敌被压上断头台,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被处死。

这个故事说明( )A .多数人的选择优先于个人的选择 B.不受限制的自由选择是有代价的C .任何人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D.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自由选择 7.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

A .物质是运动的 B .运动是绝对的C .运动是相对的D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过关复习4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过关复习4

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2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努力,2009年4月30日成功研制出特异、灵敏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一事实说明() A.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人的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解析】A观点绝对化。

B、C与题干联系不大。

【答案】 D2.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

这说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D.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解析】A、B、D与材料不符。

【答案】 C3.(2010年泰安质检)赫拉克利特认为,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动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③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④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②错误。

【答案】 B200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过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明显升高,本世纪变暖幅度还会增大。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上述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事物总是处于运动之中C.自然界的物质构成是多层次的D.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解析】温度的升高是事物运动的体现。

【答案】 B5.由于气温升高,导致一些地方极端天气频发,水资源紧缺,干旱天气增加,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

这说明() A.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B.整体统率着部分C.部分制约着整体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解析】材料未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排除B、C。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一、辩证唯物论(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背景:人类面对大自然,不甘于等待自然的恩赐,总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发明。

辨题:人类认识自然就是为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答案:(1)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正如材料中所说,人类总是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

(2)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即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3)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也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二)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答案:(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

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2)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3)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因此,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3、只要从实际出发,就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

如果从个别事实出发,从某一方面的事实出发,就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3)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也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事物发展的哲学规律

事物发展的哲学规律

事物发展的哲学规律
1.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累积,而是包含着矛盾的对立统一。

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因素,这些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的原理,即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2. 进化论,从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物种演化的规律。

进化论认为物种的变异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推动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进化论强调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规律,指导着生物的演化和发展。

3.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唯物史观指导着社会的演进和变革。

4. 系统论,系统论强调事物发展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强调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

系统论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事物的发展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系统论指导着事物
发展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总的来说,事物发展的哲学规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涵盖了辩证法、进化论、唯物史观、系统论等多个方面。

这些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指导着事物的发展和演化。

事物发展的哲学规律是复杂而深刻的,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国家的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企业及其作用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劳动合同制度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高一下册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1国民收入的分配2财政收入和支出3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第一节:我国的银行1银行的产生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第二节:公民的储蓄1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债券和商业保险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2市场交易的原则第二节: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家庭消费的内容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3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高二上册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2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1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1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1量变与质变2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二下册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认识的根本任务2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3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第三节: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2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1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2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1实践的特征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1群众是实践的主体2同群众实践相结合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高三全册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3我国的国家职能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是单一制国家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2我国的国家机构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政党执掌国家政权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概况2我国的宗教政策3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1当代国际社会概况2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3联合国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建立国际新秩序3当代的国际竞争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2我国外交政策。

哲学常识第二课最佳选择题

哲学常识第二课最佳选择题

哲学常识第二课最佳选择题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急剧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从哲学上看,这种情况表明A.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B.在增加生产和降低消耗中,增加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C.人口的增长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D.可持续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辩证法认为联系就是A.规律B.事物的对立C.事物之间的关系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据此回答3—5题.3.事物的联系a是普遍的b是客观的c是多样的d是无法改变的e是客观规律A.abB.abcC.abcdD.abcde4."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比喻蕴涵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存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D.事物的本质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5."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这表明A.人们可以否定有害的联系B.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C.人们可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6.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是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实施.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种植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植沙柳固沙防风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功之处在于A.发现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的性质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7.2001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___制糖废料制酒___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

2010届哲学常识二轮复习精品

2010届哲学常识二轮复习精品

2010届哲学二轮复习精品第一部分唯物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知识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③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前言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前提)和改造世界(目的)(1)世界包括主、客观世界,无论人们自觉与否都在做三件事情:①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和本质规律;②改造客观世界的状态;③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

(2)同时,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①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②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③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2、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了具体科学知识和哲学(1)具体科学知识①形成的基础:实践中积累的具体经验;②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③特点: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④对人类活动的意义:指导人们怎样具体地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2)世界观①研究对象: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②含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一般性、根本性的观点和看法;③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区别与联系;④世界观人人都有,一般人的世界观是朴素、自发、零乱和缺乏理论论证的。

(3)哲学①含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研究对象相同);b、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性质的规律,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c、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哲学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③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当用世界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世界观就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一致性)。

哲学常识题

哲学常识题

马哲1.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是( )。

A. 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B. 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C. 强调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D. 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

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唯心主义观点尽管以客观事实(天下之事物)为研究对象,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古今之天下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具有相同内涵的同一模式随时间的推移的简单重复,这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查客观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3.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或基本要素是( )。

A.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B. 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C.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资料D.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包含了劳动者及其活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

其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4.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 展都是有规律的 • 【思考2】 “天地之变,寒暑风 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体现 了什么哲理? • 提示:沈括的这句名言,体现 了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 律的。
【讨论】 上题中反映的自然规律是 否就是指哲学上讲的规律?为什么?
提示: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与各种具 体的规律如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 维规律等是不同的,它是对各种具体 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抽象和总结; 他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 遍与特殊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的。
(二)什么叫规律? (1)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理解
【思考3】 万有引力规律既不是“客观精神”(天命、神意) 的产物,也不是牛顿为自然界立的“法”,在牛顿发现它以 前,它就一直在自然界客观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这段话 体现了什么哲理?
提示: 这段话说明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 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 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 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 程中自身固有的 。
在10个子女中,有3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中的大女儿 是达尔文的掌上明珠,临死时,悲哀地说:“爸爸, 永别了!”达尔文悲痛万分。其他7个子女,竟不同 程度地得了精神病。有3个孩子终生不育。四儿子娶 过两个妻子,也没抱上个娃娃。达尔文家族原来是人 丁兴旺,到了他下一代,门庭就逐渐冷落了。 事实胜于雄辩。达尔文无限感慨:早知如此,悔 莫当初。后来,达尔文语重心长地对人们说:“奉劝 那些表兄妹,千万不要走我的路而近亲结婚,就当知 心朋友吧!” 由此可见,科学家也有失误时。 提示:达尔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繁衍是有它的 规律的。其实,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 的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无法违背 的客观规律。

哲学常识四个部分区分人教版

哲学常识四个部分区分人教版

第四单元人生观本部分内容还包括价值观。

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做指导,还需注意做到世界观同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这也是哲学常识教育的一个落脚点。

哲学从总体上讲是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不能不注意人和物的区别,注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这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在各种主观因素中,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理想是十分重要的。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崇高的理想。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碰到一个问题就是认识什么和改造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去认识这个而不去认识那个,为什么要去改造这个而不去改造那个。

这就是价值观的导向在起作用。

换言之,人们在自己的行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可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崇高理想”是对人如何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深化。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要确切地说明价值观,那就要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研究,即要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根源于社会存在,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同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紧密相关,人们判断事物有价值及价值大小,总是同他们的利益相关的,而人们的利益归根到底是人们在生产关系所体现出来的物质利益,那么究意应该以谁的利益作为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

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在我国现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具体标准与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当前,我们要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多种价值观并存,只有集体主义才是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就是在发挥它对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运用,也是价值观问题的延伸。

哲学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人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且体现在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上,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不仅包括客观世界对人有什么意义、价值的根本观点,而且包括关于人生有什么意义、价值的根本观点,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观。

哲学基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哲学基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规律的概念。

理解:①规律的含义。

②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③规律与规律的表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规律与规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运用: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批驳“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剥削阶级人生观。

因为天和地是自然界变化发展的结果,决不是为了“人要为已”才产生的。

能力方面①本框讲了大量的现象和规律的联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认识能力。

②本框涉及了客观联系与主观联系、现象联系与本质联系、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规律与规则的比较,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①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②通过社会规律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坚定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规律的概念。

教学方法纲要信号图示法,教师边讲边板书,教学完成,本框内容就可以用图示形式勾画出来。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前两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哲学观点有哪些?(目的一是从已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二是弄清前两节和第三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②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1682年出现的彗星进行了研究和计算指出:这一颗彗星是以76年左右的时间为一周期,沿着一个很扁长的椭圆轨道绕日而行。

而且正如哈雷所言,76年后,彗星又光临了地球。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设此问的目的是引出物质运动具有规律性。

)导入新课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普遍联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而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哈雷彗星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它还说明了人们也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而且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这就是一、二、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了解第三节的内容。

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个问题不仅是本框题的中心内容,而且也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也是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的基础。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一)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一)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一)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3、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1)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2)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3)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原因总往往是伴随一定的结果),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

(4)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1)整体是事物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2)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按规律办事

按规律办事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专题一、知识解读(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正确理解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世界上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的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这就要反对那种把规律看成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唯心主义观点。

2、正确理解哲学上所讲的规律?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正确认识规律与规则的关系(1)区别:一是含义不同。

规则是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是性质不同。

规则是人们制定的、可以修补、补充或废除,它是主观的;规律则不能被制定、修改、废除,它是客观的。

(2)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一种反映形式。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1、怎样认识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表明它具有客观性。

(1)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4)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

具体表现在,一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二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5)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

2、什么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它们的哲学依据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怎样?(1)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我们去研究。

哲学常识2.7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哲学常识2.7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现象是规
联 系
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 现象和规律统一在同类事物中;现象是人们认 识规律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借助抽17
考考你
判断下列哪些是本质的联系,哪些是现象的联系
万有引力
本质的联系
月亮绕着地球转
现象的联系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本质的联系
摩擦生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2
B、唯心主义者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a、客观唯心主义:规律是“客观精神” (“天命”、“神意”)外加给事物 的
b、主观唯心主义: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 的产物。(如“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 法”) 如:红灯停,绿灯行;喜鹊叫喜,乌鸦叫丧等,这 些都是人们主观给事物强加的联系,而非事物本身 固有的联系。
13
②哲学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共同规律, 是揭示各种具体规律共性的规律。
11
(3)规律的特征
①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思 考:
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没发现之前存不存在?
价值规律在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之前存不存在?
A、说明规律是运动着的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也不是人的主观 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8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9
那么,什么是规律呢?我 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规 律存在?
10
(2)哲学上讲的规律与具体的规律的关系
具体的规律
(个性)
抽象、概括
哲学上讲的规律
具体 (共性)
①具体的规律是揭示某一领域事物内部本质的联系。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国家的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企业及其作用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劳动合同制度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高一下册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1国民收入的分配2财政收入和支出3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第一节:我国的银行1银行的产生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第二节:公民的储蓄1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债券和商业保险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2市场交易的原则第二节: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家庭消费的内容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3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高二上册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2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1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1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1量变与质变2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二下册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认识的根本任务2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3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第三节: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2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1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2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1实践的特征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1群众是实践的主体2同群众实践相结合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高三全册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3我国的国家职能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是单一制国家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2我国的国家机构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政党执掌国家政权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概况2我国的宗教政策3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1当代国际社会概况2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3联合国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建立国际新秩序3当代的国际竞争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2我国外交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的、深刻的
规律的现象
外在表现形式
规律
规律
规律的现象
深藏于事物内部的相对 浮现于事物外部、表面
稳定的本质联系
的现象的、非本质联系
区 别
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 贯穿于事物整个发展的 过程。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 联系,是个别的、多变 的东西。
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 揭示
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
保 100 持 80 百 60 分 40 数 2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 23456 7
天数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 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 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1)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 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春夏秋冬四季交换、白 天晚上昼夜循环是不是 规律?为什么?
(2)规律的特征
①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②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
(2)规律的特征
①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②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
A、作为规律联系的存在方式
B、要注意把规律与规律发生作用的现象区别开来 C、规律是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
①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社会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那么,什么是规律呢?我 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规 律存在?
(2)哲学上讲的规律与具体的规律的关系
具体的规律
(个性)
抽象、概括
哲学上讲的规律
具体 (共性)
①具体的规律是揭示某一领域事物内部本质的联系。
②哲学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共同规律, 是揭示各种具体规律共性的规律。
(3)规律的特征
①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思 考:
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没发现之前存不存在?
价值规律在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之前存不存在?
(6)反对错误倾向:
①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 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 ②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 主观主义 (7)运用:
规律是事物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现象是规
联 系
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 现象和规律统一在同类事物中;现象是人们认 识规律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借助抽
考考你
判断下列哪些是本质的联系,哪些是现象的联系
万有引力 月亮绕着地球转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摩擦生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质的联系 现象的联系 本质的联系 现象的联系 现象的联系
C、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种瓜得瓜
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有在这种偶然性中去 实现自己的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恩格斯
——说明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规律虽然是必 然联系,不是偶然联系,但它又离不开偶然性,是 通过偶然性去表现和实现的。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是固有的联系,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是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 是必然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
思考:这位故事中的宋人为什么后来再也没
有等到兔子?他究竟错在哪身所固有的联系 ②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 ③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
A、必然联系:是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条件 具备可以反复出现的。 B、偶然联系:是不确定的、易改变的。
本课小结: 物质是 运动的
世界是 物质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事物 运动 是有 规律 的
人类思维
规则
具体 规律
具 体 化 含义
规律
现象
固有的
(非主观
事 臆造)

运 动 过
本质的 (非现象)
联 系


必然的 (非偶然)
(5)方法论要求:
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 认识和利用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1)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 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①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 价值
社会形态的更替: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1)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 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①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社会运动是有规律的
A、说明规律是运动着的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也不是人的主观 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
B、唯心主义者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a、客观唯心主义:规律是“客观精神” (“天命”、“神意”)外加给事物 的
b、主观唯心主义: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 的产物。(如“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 法”) 如:红灯停,绿灯行;喜鹊叫喜,乌鸦叫丧等,这 些都是人们主观给事物强加的联系,而非事物本身 固有的联系。
复习提问:
1.什么运动、变化、发展?
2.什么运动、变化、发展有规 律可循的吗?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第三节 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 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整个 世界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认识
宇宙中无数的星体为什么会 有序的运动?这说明什么?
客观性 稳定性 强制性
(4)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律规


含义 不同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 规则是人们规定出来
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
必然的联系
度或章程

性质 不同
规律不能被制定、 规则是人们制定的,
修改、废除,是客 可以修改、补充或废
观的
除,是主观的


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 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