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例题.汇编
道路勘测例题
![道路勘测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1a11c3d5bbfd0a795673d8.png)
例6: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40KM/h。JD1TA里程为
K0+580,αAZ=11˚ 24’36”,基线长115.68米,αBZ=9˚ 32’26”,拟设半径400米。请自定缓和曲线长度,并求主 点桩里程。(i拱=1.5%, i超=2.0%,B=7.0,p=1/100) 1. 求Lc。 (式3.39) Lc=7*0.035/(1/100) =24.5米,取整为 25米; 2. 无加宽,故Lj=0; 3. 表3.6:最小缓和长度=35米。故应取Ls=35米。 4. 求得: L=181.262,T=91.480,E=6.909,T1=37.857,T2=27.478 ZH=542.143 HY=577.143 YH=688.405 HZ=723.450 5. 若要线形比例适当,即Ls≈Ly, 试算后,取Ls=70米, 则: L=216.262,T=109.043,E=7.299,T1=55.420,T2=45.041
习题6:(2分) 某二级公路部分纵坡设计为:i1 =5%,
i2= –3%,变坡点桩号K3+565,高程1658.452,设 竖曲线R=1500米。求下列桩号的设计高程。
坡度/坡长 竖曲线要素 未设竖曲线的设计高
改正 值
桩号 K3+500
+520 +540
改正后的设计高
R=1500
+560
+580 +600 +620
2 2
竖曲线起点桩号 K1+256.387 – 22.5=K1+233.887
竖曲线止点桩号
K1+256.387+22.5=K1+278.887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3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0f5d16fdfab069dc5022013f.png)
R
0
]
y P R {1 cos[( LP LS 2) 180 R]}
基本形单曲线回旋线要素计算
(二)设置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基本型单曲线 3、加密桩点坐标计算: (1)缓和曲线段内坐标计算: 切线支距法:
LP x LP 2 40 R 2 LS
L y P 6 RLS
2.4 道路平面设计方法
三、平面设计一般规定与基本步骤
道路平面布置设计的步骤:
(1)根据道路的技术等级,根据《标准》JTG B01-2003和《规范》 JTG D20-2006查出设计速度、最小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直线 段的最大最小长度等主要技术标准的规定值
(2)根据地形、地物条件确定控制因素
(三)复曲线设计:
3、卵形复曲线:
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曲线
(三)复曲线设计:
3、卵形复曲线:
①复中设置缓和曲线的特点: 缓和曲线段两端点的 曲率半径分别与相应 圆的圆曲线半径一致
曲线定位桩点计算
FZ
较小半径圆曲线相对 于大半径圆曲线内移 一段距离
即复曲线中间缓和曲 线段被原公切点中分 缓和曲线段中点(FZ 点)通过内移距离(内 移值之差PF)的中心
Eh B
切线支距法: x q R sin
Lh
y P R (1 cos )
LP LS 180 [
LS 90 LS 0 (弧度) (度) 2R R
θ
LP LS / 2180
R
x q R sin[( LP LS 2) 180 R]
Eh ( R P) sec R(m) 2
Lh ( 2 0 )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例题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b55bd1ad51f01dc281f1d9.png)
Ls Ls q 2 240R 2
L Ls p s 24R 2384R 3
2 4
a T ( R p )tg q 2
E ( R p) sec a R 2
L (a 2 0 )
180
R 2 Ls
0 28.6479
Ls R
J 2T L
• 可以得到T1=111.625;E1=10.830;L1=219.162;J1=3.789 • ly:ls=1.37(满足1~2); 2.设计交点2:
2.1初步确定R、Ls 由规范知,二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的一般最小值为:
• 例3、S型曲线设计——总思想:逐步迭代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即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相等
(1)S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当采 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 小于1.5为宜。 (2)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 是行驶力学上所希望的。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 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 A1 A2 l (m) 40 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解:(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
令两曲线的切线长相当,则取T1=407.54/2=203.77m
按各线形要素长度1:1:1计算Ls1:
Ls1=αR/2=12.2420×π/180×1200/2=129.91 取Ls1=130m 则经计算得,T1=195.48m < 407.54/2=203.77m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8a153ce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7.png)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在进行道路选线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必须考虑的自然条件?( )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土壤地质D. 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答案:D)2.道路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的主要依据是下列哪一项?( )A. 车辆的动力性能B. 道路的美学要求C. 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D. 道路横断面的宽度(答案:A)3.在道路平面设计中,交点法主要用于哪种类型的道路设计?( )A. 直线型道路B. 曲线型道路,特别是山区道路C. 高速公路的直线段D.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答案:B)4.下列哪一项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A. 车道宽度的确定B. 边坡坡度的设计C. 路肩宽度的设置D. 道路沿线景观规划(答案:D)5.道路勘测中,使用全站仪主要是为了测量哪些数据?( )A. 道路的长度和宽度B. 道路的横向坡度和纵向坡度C. 道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和高差D. 道路两侧植被的种类和密度(答案:C)6.在进行路线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个不是常用的评价指标?( )A. 工程造价B. 施工难度C. 路线长度D. 道路沿线的广告收入(答案:D)7.道路定线时,为避免大填大挖,通常应遵循的原则是?( )A. 尽量沿等高线布线B. 尽可能穿越山脊线C. 不考虑地形,直接连接两点最短距离D. 优先考虑道路美学,忽视工程造价(答案:A)8.在道路设计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下列哪个因素?( )A. 道路的美观B. 道路的通行能力C. 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D. 道路沿线的商业开发(答案:C)9.下列哪一项不是道路交叉设计的基本原则?( )A. 保证交通流畅B. 减小占地面积C. 提高道路景观价值D. 确保行车安全(答案:C)10.在进行道路线形设计时,关于直线与曲线的组合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直线段不宜过长,以免驾驶员视觉疲劳B. 曲线段应合理设置,以适应地形和交通需求C. 直线与曲线之间应平滑过渡,避免突兀D. 为追求道路美观,应多使用曲线,少使用直线(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5分)1.道路勘测设计中,_________是确定道路中线位置及其空间几何形状的工作,它是道路设计的基础。
道路勘测平面设计计算题
![道路勘测平面设计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2376195fbfc77da369b1a9.png)
要求:(1)计算曲线要素(2)计算JD 主点里程桩号解:(1)曲线要素计算:qpTL E2、某平原区二级公路,测量得JD1、JD2、JD3在JD2处的夹角为149°56′00″,并设JD2的桩号为K8+099.51,JD2的R 设计为200m ,试计算JD2的圆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解:(1)计算曲线要素(圆曲线,所以p 、q 、Ls=0) T= 256149tan 0022tan ‘︒⨯=αR =744.68m L= ︒⨯︒⨯=︒18056149002180'ππαR =523.09mE=)12(sec 200)12(sec-⨯=-ααR =570.98mJ=2T-L=966.27m(2)计算JD2主点桩号ZY(桩号)= JD(桩号) – T =( K8+099.51)- 744.68 = K7+354.83QZ(桩号)= ZY(桩号) + 2L= (K7+354.83) + 523.09/2= K7+616.38 YZ(桩号)= ZY(桩号) + L = (K7+354.83) +523.09= K7+877.92检验式:QZ(桩号) + 2J= (K7+616.38)+ 966.27/2= K8+099.51 = JD(桩号) 计算正确,符合要求。
3、已知两个平曲线的曲线要素如下:T 1=116.565,L 1=232.054,Ls 1=70,T 2=185.924,L 2=370.089,Ls 2=100。
其中JD 2的桩号为K2+536.48,两交点的间距为546.18。
要求:(1)计算JD 1的桩号;(2)计算JD 2的曲线主点里程桩号;(3)计算两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
3. 解:(1)校正值J 1=2T 1-L 1=1.076JD 1=JD 2-l +J 1=2536.48-546.18+1..076=1991.376(2)ZH 2=JD 2-T 2=2350.556HY 2=ZH 2+LS 2=2450.556QZ 2=ZH 2+L 2/2=2535.600HZ 2=ZH 2+L 2=2720.645YH 2=HZ 2-LS 2=2620.645(3)ZH 1=JD 1-T 1=1991.376-116.565=1874.811HZ 1=ZH 1+L 1=2106.865间距=ZH 2-HZ 1=243.691。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f032bb65ce050876321390.png)
一、名词解释1.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
2.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3.横断面:道路中线任意点的法向剖切面。
4.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
5.初测:指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6.加宽: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路线纵断面:用一曲面沿公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叫路线纵断面。
8.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
9.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叫横向力系数。
10.定测: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二、简答题1.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缓和曲线的作用:线形缓和、行车缓和、超高和加宽缓和。
(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s。
(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2.设计中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在公路设计中,加宽缓和段长度应考虑:(1)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
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2)超高缓和段长度Lc ;(3)缓和曲线长度Sl。
3.纵断面设计的步骤有哪些?(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坡(5)核对(6)定坡(7)设计竖曲线(8)高程计算4.土石方调配的要求有哪些?(1)先横后纵。
(2)纵向调运的在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
(3)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
(4)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
(5)不同性质的土石方应分别调配,以做到分层填筑。
可以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
(6)回头曲线部分应先作上下线调配。
(7)土石方工程集中的路段,因开挖、运输的施工作业方案与一般路段有所不同,可单独进行调配。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00aef57f1922791688e84d.png)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一、填空(10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是最重要的指标。
2、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km/h。
3、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分别是:快速路、、次干路、支路。
4、汽车的行驶阻力有:空气阻力、、惯性阻力。
5、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
6、动力因数标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的能力。
7、平面线形三要素是:直线、、缓和曲线。
8、平面设计中两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为V。
9、道路设计中的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10、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有;方格网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二、单选题:(20分)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的要求。
A 行车视距B 超车视距C 停车视距D 会车视距2、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
A 回旋线B 抛物线C 圆曲线D 螺旋线3、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
A 回头展线B 螺旋展线C 自然展线D 高次抛物线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250mB 一般最小半径C 极限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5、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A 6%B 7%C 8%D 5.5%6、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A 克服离心力B 路面排水C 美观D 便于施工7、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B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C 绕路基内边缘旋转D 绕路面中线旋转8、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
A 美观B 分隔行车道C 行车方便D 提高舒适性9、平面交叉口的计算行车速度降低的差值不应大于。
A 10km/hB 15 km/hC 20 km/hD 30 km/h10、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是—————。
A B C D11、路基设计表是——————。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例题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b55bd1ad51f01dc281f1d9.png)
• • • • • • • •
校核:QZ+J/2=JD K7+636.83+0.5*1.88=K7+637.77 校核无误
Rmin 100mls min
50m
极限最小值为 Rmin 60m 由半径取值原则,为极限最小值的4-8倍即[240-480]. 则若取R2=250m;ls2=50 ly:ls=1.87(满足1~2); 此时T2=95.931;E2=11.104;L2=193.553>70(表3.4);J2=4.308
JD1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R1=1200 Ls1=140 α1=12.2420 T1=200.49 L1=399.82 E1=7.75 J1=1.15 JD1= K7+231.38 ZH1=K7+030.89 HY1=K7+170.89 QZ1=K7+230.80 YH1=K7+290.71 HZ1=K7+430.71
作业4
•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 95 0438 69 2028 JD4至JD5的距离D=267.71m。由于地形 限制,选定R4=110m、Ls4=70m,试定JD5的圆曲 线半径R5和缓和曲线长度LS5
o 4右 o 5左
例1 单交点基本型曲线计算 课后作业2-7.已知:某弯道,JD5的桩号为K4+ 650.56,R=300m;ls=60m,α=35°00′,试 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解:曲线要素为:
解:(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
令两曲线的切线长相当,则取T1=407.54/2=203.77m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与习题--第三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与习题--第三章平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8a78b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a.png)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与习题--第三章平面设计一、填空题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
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倍设计车速。
而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倍设计车速。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三种。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米。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应设缓和曲线。
但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其方程表达式为。
二、选择题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
A、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B、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2、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进行。
A、外侧B、内侧C、中侧3、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内边轴旋转B、中轴旋转C、外边轴旋转4、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1:1:1B、1:2:1C、1:2:3D、3:2:15、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柳线D、回旋曲线6、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行程。
A、3B、5C、6D、9三、问答题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四、计算题1、设某交点桩号为K100+420,R=o60,R=300m,求各主点桩号。
《道路勘测设计》10-3-5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10-3-5平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22db4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d.png)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的基础和关 键环节, 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安全 和经济效益。
道路勘测设计目的
确保道路建设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 提 高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行效率, 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道路勘测设计流程
前期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 制定勘测设计计划等。
初步设计
根据前期准备资料, 进行道路线 形设计、横断面设计、排水系统 设计等初步设计工作。
设计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是确保道路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平面设计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 次设计, 我们深入研究了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并针对10-3-5道路进行了具体的 平面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以及交通流量、安全性能等实 际需求。同时, 我们还注重了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 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平面构成技巧
空间层次感
通过不同高度和形式的组合, 形成丰富的空 间层次感, 增强视觉效果。
导向性设计
利用道路、标识等元素引导人流和车流, 提 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节点设计
在关键位置设置节点, 如交叉口、广场等, 增 强空间识别性和聚集效应。
景观呼应
使各景观元素相互呼应, 形成和谐统一的整 体效果, 提升环境品质。
平面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涉及到道路与 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融合。平面设计在景观设计中主要应用于 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和走向, 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和景观设计 等。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需要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和心理 需求, 以及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 还需要考虑景观的 可持续性和生态保护, 以实现道路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道路勘测设计》第一章平面设计4
![《道路勘测设计》第一章平面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98f6e790dd88d0d233d46a24.png)
例题: 例题:
• 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右 15°28′30″ 半径R=250m 缓和曲线长度Ls=70m R=250 Ls=70 =15°28′30″ , 半径 R=250m , 缓和曲线长度 Ls=70m , JD=K2+536.48。 536. • 要求:(1)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要求: 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 计算曲线上每隔25 整桩号切线支距值。 25m (2)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切线支距值。 •解:(1)曲线要素计算: 解:( )曲线要素计算:
l =
C r
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 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 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 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这一性质与数学上的回旋 线正好相符。 线正好相符。
二、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一)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 回旋线是公路路线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缓和曲线。 回旋线是公路路线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缓和曲线。我国 《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 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 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 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 rl=A2 (rl=C) ——极坐标方程式 极坐标方程式
69.976
l
0
ZH+419.91 5
圆曲线 xC
yC
HY+489.91 5
K2+425 K2+450 …… K2+500 K2+525 ……
5.085 30.085 70 10.085 35.085
1.361 4.3053 6.6926 80.038
104.92 2
2.03 3 4.42 8
作业: 作业: 10、一条二级平原区路线, 的里程为K5 146.94, K5+ 10、一条二级平原区路线,JD3的里程为K5+146.94,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1375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b.png)
一、路线的相关概念
第一节 概 述
道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组成的空间带状构造物。 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线形:道路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路线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线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断面(展开是指展开平面、纵坡不变)。 路线横断面:中线上任一点的法向切面。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的几何尺寸。
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 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 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地带;
二、直线的运用
三.直线设计及计算
实地定交点: 选线人员根据道路等级和地形条件定出一系列直线,相邻两直线相交得到各个交点(JD1、JD2、…),通过测量交点的距离,确定交点之间的关系;或通过测量交点与导线点的坐标关系,确定交点坐标,再根据相邻交点坐标算出交点偏角和距离。
相邻两曲线之间应有一定长度的直线,这个直线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HZ或YZ)到后一曲线的起点(ZH或ZY)之间的长度。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线而形成的平面线形。 断背曲线:同向曲线间连以短的直线。
1
直线的最小长度
2
当直线较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 当直线过短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
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要求μ<0.3。
三、圆曲线半径及圆曲线长度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μ的存在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横向力系数 为μ=0.2时,其燃料消耗 与轮胎磨损 分别比μ=0时多20%和近3倍。 (4)行旅不舒适 当μ超过一定数值时,驾驶者在曲线行驶中驾驶紧张,乘客感到不舒适。 μ <0.1~0.15间,舒适性可以接受。 综上所述对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方面的要求,最大横向力系数采用:
道路勘测设计---第6讲-平面设计2-4(新)
![道路勘测设计---第6讲-平面设计2-4(新)](https://img.taocdn.com/s3/m/71fcb98e58f5f61fb736665a.png)
.
14
1、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全面地反映了路线的平面 位置和路线平面线形的各项指标,它是道路设计的主 要成果之一。
平面线形设计成果: 路线各交点桩号JD、交点里程、交点坐标、转
角、曲线各要素、曲线主点桩号、直线长、计算方位 角等。
.
3
四、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
(一)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1.旅客感觉舒适:
汽车行驶在缓和曲线上,其离心加速度将随着缓和
曲线曲率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过快,将会使旅客
有不舒适的感觉。
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as:a s
a t
v2 Rt
在等速行驶的情况下:
t
Ls v
asR v3 L 0.s02R V 134 Ls
.
4
满足乘车舒适感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
Lsmin0.021a4VsR3
我国公路计算规范一般建议as≤0.6
V 3 Lm s in 0.03 R6
.
5
2.超高渐变率适中
由于缓和曲线上设有超高缓和段,如果缓和段太短, 则会因路面急剧地由双坡变为单坡而形成一种扭曲 的面,对行车和路容均不利。. Nhomakorabea6
3.行驶时间不过短 缓和曲线不管其参数如何,都不可使车辆在缓和曲 线上的行驶时间过短而使司机驾驶操纵过于匆忙。 一般认为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至少应有3s
三、其它形式的缓和曲线
(一)三次抛物线 三次抛物线的方程式:
rC x
三次抛物线上各点的直 角坐标方程式:
x=l
y x3 6C
.
1
三、其它形式的缓和曲线
(二)双纽线 双纽线方程式: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8910fd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f.png)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名词解释1、道路2、设计车辆3、计算⾏车速度(设计车速)4、等级公路5、⼲线公路6、车头间距7、车头时距8、交通量9、年平均⽇交通量10、年第30位最⼤⼩时交通量11、设计⼩时交通量12、通⾏能⼒13、基本通⾏能⼒14、设计通⾏能⼒15、道路服务⽔平16、道路中线17、平⾯线形18、缓和曲线19、交点20、停车视距21、超车视距22、纵断⾯设计23、纵⾯线形24、⾼程(标⾼)25、地⾯⾼程26、设计⾼程27、纵坡28、最⼤纵坡29、最⼩纵坡30、变坡点31、平均纵坡32、纵坡折减33、竖曲线34、凸形竖曲线35、凹形竖曲线36、路幅37、爬坡车道38、分隔带39、路肩40、硬路肩41、横坡42、路拱43、合成坡度44、平曲线加宽45、超⾼46、超⾼缓和段47、选线48、路线控制点49、定线50、纸上定线⼆、填空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之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于为宜;规定反向曲线间最⼩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于为宜。
2、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和等三部分距离。
3、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均规定缓和曲线采⽤。
4、考虑旅客感觉舒适确定的缓和曲线的最⼩长度,式中s a称,公路设计⼀般建议。
5、在纵断⾯设计中,凸形竖曲线的最⼩半径或最⼩长度是由确定的。
6、凸形竖曲线的最⼩半径或最⼩长度由控制,凹形竖曲线的最⼩半径或最⼩长度由要求控制。
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道路中线纵坡度⼩于时,应在道路两侧车⾏道边缘设置锯齿形街沟。
8、路拱的形式有。
9、现代交通运输由、、、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式组成。
10、道路平⾯线形是由直线、和组成或将之称为平⾯三要素。
11、平⾯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12、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的最关键参数。
13、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线形称为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线形称为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_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_平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a12118da38376bae1fae93.png)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1)公路线形设计时应根据沿线地形等情况,尽量选 用较大半径。在不得已情况下方可使用极限最小半径;
▪(2)当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 径的值;
▪(3)有条件时,最好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t
d kωr
l vd vd .1 kωr kω r
C
vd kω
l C r
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其行驶轨迹 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这一性质 与数学上的回旋线正好相符。
二、缓和曲线的形式
(一)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回旋线是公路路线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缓和曲线。 我国《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
直线的优点 ①.里程最短 ②.定线、设计、量距、绘图、计算、放样方 便。 ③.无视距障碍 ④.驾驶方便 ⑤.车辆不受离心力作用乘车舒适
直线的缺点 ①.对地形适应性差 ②.行车单调易产生疲劳
二 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1.最大直线长度:目前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还是一个 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各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德 国和日本规定直线最大长度不超过20V(单位为米,V 为 设 计 车 速 , 用 km/h 为 单 位 ) , 美 国 为 3mile ( 约 4.83km),我国对于直线最大长度未作规定。设计 时即不强求长直线,也不硬性设置不必要的曲线。
• (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在横向力作用下,弹性的轮 胎会产生横向变形,使轮胎的中间平面与轮迹前 进方向形成一个横向偏移角。从而增加了操纵上 的困难。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μ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cca9fca98271fe900ef95e.png)
一、选择题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AE )。
A.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B.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C.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D.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E.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BD )。
A.L=R/ωB.L=RωC.L=R+ωD.T=1/2LE.T=L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C.越岭线路线布局以平面设计为主D.越岭线按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E.越岭线应走在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AE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BE )。
A.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B.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为宜C.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D.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E.当设计车速≥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8.在某一排档,关于汽车的临界速度V k,正确的是(AD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3
• 某山岭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1右29o30 2右32o5400 3左4o3000 ,JD1至JD2、JD2至JD3距离分别 为458.96m、560.54m。选定R1=300m,Ls1=65m,试分别 确定JD2、JD3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
要求:按S型曲线计算Ls1、Ls2长度,并计算两曲线 主点里程桩号。
JD1 L1
α1 T1
L2
T2
α2
JD2
例:平原区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407.54m, JD1=K7+231.38,偏角α1=12°24′20″(左偏),半径 R1=1200m;JD2为右偏,α2=15°32′50″,R2=1000m。
此时T2=95.931;E2=11.104;L2=193.553>70(表3.4);J2=4.308
2.2核对交点间直线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Ld=JD12-T1-T2=458.96-T1-T2=251.404>4*60m 满足要求 故交点2的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为R2=250;Ls=50(工程中每人取值不同应设计不 同的平曲线)
• ly:ls=1.37(满足1~2);
2.设计交点2:
2.1初步确定R、Ls
由规范知,二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的一般最小值为: Rmin 100mlsmin 50m
极限最小值为 Rmin 60m 由半径取值原则,为极限最小值的4-8倍即[240-480].
则若取R2=250m;ls2=50
ly:ls=1.87(满足1~2);
L y 2.2 3 6 4 2 6 0 1.2(m 6 3 )
35 E s(30 0.0 5)s 0e2c30 10 .0 5(m 8)
J 2 1.7 2 2 4 4 .2 4 = 6 6 .2 3 ( m ) 2
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JD5
K4+650.56
-Ts
124.74
ZH
K4+525.82
• 1.设计交点1平曲线
•
1R21=933000,Ls1=65(题目给出)
• 代入公式:
q Ls Ls 2 240R2
p Ls2 Ls4 24R 238R43
0
28.647L9s R
T(Rp)tgaq 2
E(Rp)secaR 2
L(a20)18R 02Ls
J2TL
• 可以得到T1=111.625;E1=10.830;L1=219.162;J1=3.789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例题.
作业2
• 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已知JD1、JD2、JD3的坐标分别为 (40961.914,91066.103),(40433.528,91250.097), (40547.416,91810.392),并设JD2的R=150m,Ls= 40m,JD1的桩号为K0+010.290
适用条件:
即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相等
用 小(不于1同1.)5的为S参型宜数相。时邻,两A个1与回A旋2之线比参应数小A1于与2A.02宜,相有等条。件时当以采
(2)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
是行驶力学上所希望的。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 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
Ld= JD23-T2-T3=560.54- 95.931-227.079=237.530>2*40m(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 度)满足要求;
故R3=2000;Ls3=70 (工程中每人取值不同应设计不同的平曲线)
• 例3、S型曲线设计——总思想:逐步迭代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作业4
•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4右95o0438 5左69o2028 JD4至JD5的距离D=267.71m。由于地形 限制,选定R4=110m、Ls4=70m,试定JD5的圆曲 线半径R5和缓和曲线长度LS5
例1 单交点基本型曲线计算
课后作业2-7.已知:某弯道,JD5的桩号为K4+ 650.56,R=300m;ls=60m,α=35°00′,试 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解:曲线要素为:
+ls
60.00
HY
K4+585.82
+Ly
123.26
YH
+ls
HZ -Ls/2
K4+709.08 60.00
K4+769.08 121.63
QZ +Js/2
K4+647.45 3.11
校核:QZ+J/2=JD
JD5
K4+650.56(校核无误)
例2.两交点平面设计
• 作业3
• 解:依题意画出图形
3.设计交点3(小转角问题应注意曲线长度)
3.1初步确定R3、Ls3
R3=2000;LS3=50
ly:ls=2.14(不满足1~2)
重新取R3=2000;LS3=70
ly:ls=1.243(满足1~2)
此时:L=270.079 >500/4.5且>70m T3=227.079
3.2核对交点间直线长度:
60 63 0 q2243 002 02.9(9 m ) p26 4 3 200 2 03 6 8 4 3 04 0 3 0 0.5(0 m )
T s(30 0 .5 0)t0a3 2 n 52.9 9 9 1.2 7(m 4 4 )
L3 530 60 = 0 2.3 2( 4 m 6)
180
要求:按S型曲线计算Ls1、Ls2长度,并计算两曲线 主点里程桩号。
解:(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 令两曲线的切线长相当,则取T1=407.54/2=203.77m
按各线形要素长度1:1:1计算Ls1: Ls1=αR/2=12.2420×π/180×1200/2=129.91
取Ls1=130m 则经计算得,T1=195.48m < 407.54/2=203.77m
lA1A2 (m) 40
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 (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
R 2 1~ 1
R1
3
式中:R1——大圆半径(m); R2——小圆半径(m)。
例:平原区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407.54m, JD1=K7+231.38,偏角α1=12°24′20″(左偏),半径 R1=1200m;JD2为右偏,α2=15°32′50″,R2=1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