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_二十世纪英国文学_小说研究_
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20世纪是西方文学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多变的时期,它见证了文学的多元化和开放化。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大的文学派别和运动出现,作家们的写作风格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
本文将从现代主义、新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个角度来评述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
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来看,它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现代主义作家们试图打破文学的传统结构和形式,将个人的心理体验和意识流引入到作品中。
他们追求“艺术的自由”,超越了现实和表面现象,试图探索更深层次的精神性和真实性。
例如,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其复杂的结构和内心独白体的写作风格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同时,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典范,他通过简练的语言和象征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然而,现代主义的复杂性和内向性也引发了一些作家和评论家的批判。
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现实主义文学迅速兴起。
新现实主义作家们试图与现代主义的自我追寻和实验性创作相对立,回归到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描写。
他们将重心放在社会问题、人际关系和人性探索上,通过写实主义的手法反映社会上的冲突和人类的困境。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和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都是新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塑造了真实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现代社会的不公正和人类命运的困境。
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再次打破了新现实主义的观念和写作方式。
后现代主义作家们试图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呈现出来,以非线性的故事结构和破碎的叙事手法来揭示混乱和不确定性。
他们通过文本的自我反思和互文性的构建,打破了作品和现实之间的边界,并引发了读者对意义和真实性的思考。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重要性》和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都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评_二十世纪英国文学_小说研究_

评《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评《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孙 妮Ξ在跨入新世纪的门槛,挥手作别二十世纪之际,人们在回顾过去,也在探索未来。
如何清楚地描绘和勾勒出二十世纪英国小说的发展脉络,如何评论二十世纪英国小说的各种流派和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作品,成为中外研究英国文学的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以下简称《小说研究》)的问世,正如其作者张中载在前言里所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20世纪英国小说的概貌;为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一点阅读、评论英国小说的例子。
”这部学术专著不仅对于攻读外国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外国文学爱好者富有启迪,对于在高校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师,也具有参考价值。
张中载从8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英国文学,《小说研究》可谓他个人的学术研究精品集。
全书大多由作者近年来发表于重要学术期刊上的几十篇论文合辑而成,策划和编辑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充分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观点。
本书的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评介20世纪前三十年英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小说;第二部分评介二战后的英国当代小说。
这部学术专著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一,内容上点面结合,即文学史与评论相结合。
每一部分先用若干文章对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小说作一个概貌性的评述,以提供这一时期小说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然后是对小说的评介和分析。
从而将小说的评介和分析放置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时期文学流派的特征。
其二,可读性强。
《小说研究》的多篇文章如优美的散文,乍看好似读书随笔,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夹叙夹议,机趣横生。
其实,这正是作者评论的特点:广征博引而深入浅出、行笔简练而文采斐然、内容广博却又明白畅达、引人入胜。
即使是那些十分严肃深奥的文论和历史变革,经作者娓娓道来,也毫无说教或枯燥之感。
读者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点“阅读的愉快”,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已故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在谈到文风时,认为即使是学术论文,也应“写得短些、实在些、多样些。
20世纪英国文学:乔治·奥威尔和艾米丽·勃朗特的作品探析

20世纪英国文学:乔治·奥威尔和艾米丽·勃朗特的作品探析引言英国文学历史悠久,20世纪是该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本文将关注两位伟大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和艾米丽·勃朗特。
他们在20世纪均有杰出的作品,对于当代文学及社会议题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通过分析和探讨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对社会、政治以及人性等主题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生平背景乔治·奥威尔(Eric Arthur Blair)是一位生于1903年的英国作家和记者。
他在早年经历了种种困苦和社会问题,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后来的写作风格与观点。
代表作品《1984》《1984》是乔治·奥威尔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统治下的未来社会。
其中包括智能监视、思想控制等主题,展现了奥威尔对于权力滥用和个人自由的忧虑。
《动物庄园》《动物庄园》是一部寓言小说,以农场上发生的斗争为背景,旨在暗喻着苏联共产主义体制下的腐败和剥削。
通过动物们反抗压迫者的故事,奥威尔揭示了权力斗争和革命运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影响乔治·奥威尔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思想深度影响了后世作家及读者群体。
他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敏锐的洞察力,塑造出鲜明的文学形象,并引发了对人类本性、个人自由与权力之间关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
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ë)生平背景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ë)是19世纪中期英国文学中最重要并备受赞誉的女作家之一。
她生于1818年,在一个有文化才华的家族中长大,并与姐姐夏洛特·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共同创作了众多重要的作品。
代表作品《呼啸山庄》《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唯一的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两个家族之间复杂的关系、矛盾的爱情以及对人性黑暗面的深入探索。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

Some terms
Symbolism 象征主义 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 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 Futurism 未来主义 Dadaism 达达主义 Imagism 意向主义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意识流 Existentialism 存在文学 Theatre of absurd 荒诞派戏剧 Black humor 黑色幽默
Mansfield’s Major Works: Prelude 《前奏》 Bliss and Other Stories 《幸福集》 The Garden Party and Other Stories 《园会集》 The Dove’s Nest and Other Stories 《鸽巢集》 Something Childish and Other Stores 《幼稚集》 The Daughters of the Late Colonel 《已故中校 的女儿》
20thcenturyenglishliteraturehistoricalbackgroundwweconomicdepressionworkersmovementirishnationalistmovementww21newtheoriesdarwinsevolutionarytheoryeinsteinstheoryfreudsanalyticalpsychologykarlmarksfriedrichengelsstheoryscientificsocialismarthurschopenhauerspessimismfriedrichnietzschesdoctrineshenrybergsonsirrationalphilosophyculturalbackgroundculturalbackgroundrealism20thcenturyenglishliterature二十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改变了维多利亚时代那种高雅温和的倾向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
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劳伦斯的母亲莉蒂娅在花园里
1906年,劳伦斯以优异成绩考入诺丁翰大 学师范系,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写作第一 部长篇《白孔雀》。 两年结业后,他到伦敦郊区的一所中学任 教,与海伦.柯克小姐结识,以对方提供 的素材为基础、溶入自己的经历,创作了 第二部小说《逾矩的罪人》。在此期间, 他博览群书,大量阅读国内外名著。
《巴巴拉少校》
《巴巴拉少校》剧照 北京人艺排演
《巴巴拉少校》艺术特色
首先写实风格比较突出。
其次 在写实的同时,注意透过现实进一步 观照历史与传统。 第三 喜剧效果强烈,并有讽刺意味。
第四 机智幽默的对话艺术。
主要是把英国固有的风俗喜 剧,成功地同易卜生的社会 问题剧结合在一起,从而使 英国戏剧摆脱了维多利亚时 期浪漫的旧程式,朝向更健 康的方向发展; 同时又继续创新,中期以后 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技巧,因 而构思奇幻,蕴意深刻。
高更为了从事绘画, 放弃了大有发展的银 行事业,并且与家庭 决裂。他厌恶文明社 会,包括传统的艺术 趣味。 他称自己是"幼稚而 粗鲁的野蛮人"。法 国诗人马拉美说他是 "原始人的最高典型"。
五、约瑟夫· 康拉德
(Joseph Conrad 1857-1924) 亨利· 詹姆斯的继承人,形式革 新与心理探索。 思想上: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 义。 艺术上:象征主义与印象主义, 较为现代。 作品 :《黑暗的心》(1902)
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
(1919)
以法国印象派大师级画家高更 为原型。斯特里克兰德,原是 一个伦敦的平庸的证券经纪人, 后到巴黎从事绘画艺术,仍然 碌碌无为,最后来到太平洋上 的一个小岛,与当地的土著生 活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艺术 灵感,揭露了西方现代文明扼 杀艺术天才与创作个性,并对 自然、淳朴的生存环境寄予了 浪漫主义的幻想。
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文

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文二十世纪文学研究二十世纪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的出现、发展和变革,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变革的方向。
文学扮演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精神代表,因此,对于二十世纪文学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二十世纪文学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意义和影响。
一、特点1. 各国文学交汇二十世纪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文学界也不例外。
20世纪初期,欧洲各国文学经历了一场风暴,新思潮冲击着传统的文学观念,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一时之间,各国文学风格交融,国际间的文学发展呈现出一种共振的趋势。
2. 多样化的文学体裁20世纪文学体裁变得更加多样化。
自由诗、小说、剧本、散文等文学形式开创,风格各异。
同时,二十世纪文学家也善于将不同的文学形式融合,使得文学艺术的表现更为多元化。
3. 个体主义思潮的兴起20世纪是自由主义、人权思潮的兴起时期,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
文学也不例外,笔下的主人公塑造更加个体化,表现着人性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深刻揭示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4. 现代主义的胜利二十世纪文学的一大特点是现代主义的胜利,现代主义文学反对对传统文化的依赖,对理性的崇拜,他们更加关注人性的深层问题。
同时,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也更加奇特,表现技巧更为多样化。
二、意义1. 文化交流和文化多元性的增加20世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速了国际化趋势的形成,扩大了人民的认识面,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通有无。
2. 彰显人性价值和个体主义维多利亚虽然汇聚了许多经典主义,但极端压抑了新思潮,人性的安排受到了损害。
二十世纪的文学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注和探索,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尊重人权的呼吁。
针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陈规,21世纪的读者能够获得启示和提高,并就人性的定义和精神远景思考。
3. 推动九十年代文化的发展二十世纪文学的研究也反映了当代文化的发展。
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引言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突破传统、挑战传统艺术形式和观念为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和人类心理状态的变革。
本文将介绍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文学风格与主题多样性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以其多样性而闻名。
作家们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技巧,使得他们的作品不断突破传统文学的界限。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使用了流派写作的技巧,以多视角和无限制的潜意识探索人类思维的复杂性。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了灯光之下》则以内心的意识流为基础,揭示了人类情感体验中的碎片化和不确定性。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也十分多样化。
作者们关注战争、社会阶级、性别和身份等重要议题。
他们试图通过表现这些议题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并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
对传统形式的挑战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形式切割,挑战了习俗与观念。
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在现代主义文学中被打破,同时使用非线性结构和复杂的时间跳跃来构建故事。
例如,T·S·艾略特的《荒原》以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迷茫和孤独感。
此外,现代主义文学中还经常运用意象、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
作家们通过这些手法来丰富作品的含义,使读者需要深入思考和解读其背后的意义。
对社会观念的反思和批判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批判性的文学运动。
作家们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他们对传统社会秩序、统治阶级和性别角色进行了挑战。
例如,达席尔夫人的《牧羊女的一天》通过讽刺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批判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对农村社会的盲目理解。
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了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
作家们试图突破社会和个人的束缚,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结论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多样性的风格、批判性的主题和对传统形式的挑战,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论二十世纪英国文学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摘要: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学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洗礼,在传统现实主义和反传统现实主义间变换,旨在反映出人们所处社会的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社会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学更具有一个明显的时代特色。
这个时期的文学家通过用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作为自己强有力的武器,来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其同时,他们力图完整的呈现出这个时代的艰辛的社会生活,并从中折射出无产阶级人民与上层资产阶级的斗争。
总体来讲,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首要特色是流派纷呈的,瞬息万变的。
二十世纪的欧美以及东方各国文坛,主要存在着两种文学思潮——其中之一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而另一种则是反传统的现代派主义文学。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突破和超越了十九世纪的文学,文学家们由追求人们生活的真实转向探求人类内心世界的“最高真实”,从而展开对人们的内心和意识的深层开拓。
一、一战后英国文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美兴起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是以反传统为总特征的。
一战给英国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英国人的传统的信息观念被颠覆,于是现代主义文学接踵而至。
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尽管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传统还有所保留和延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家们渐渐地摒弃维多利亚时代具有特色的高雅和温和,开始转向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的加强,具有一种冷峻的直面人生的特点。
这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数表现出一种悲观主义的情调。
在这样的一个穷困潦倒,战乱纷争,危机四伏的时代,任何一位作家都会将自己内心的无望、压抑、踟躇和愁苦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劳伦斯,伍尔夫,乔伊斯,福斯特和诗人艾略特。
劳伦斯的作品基本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范畴,他试图通过建立两性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来改善人际关系,以求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健全合理的社会制度。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日常生活中无休止的心灵抗争,小说将社会批评与性心理巧妙的结合起来,猛烈的抨击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同时对西方文明的缺陷进行反思,弥漫着一种忧郁的情调,其中代表作有《儿子与情人》《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
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宝典——评《现代英国左翼小说研究指南》

A Review of The Modern British Novel of the Left:
A Research Guide
作者: 陈茂林
作者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外国文学研究
页码: 165-16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M·凯斯·布克;《现代英国左翼小说研究指南》
摘要:M.凯斯.布克的《现代英国左翼小说研究指南》回顾了英国左翼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简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概述了英国重要左翼批评、历史和理论著作,对20世纪英国左翼小说和部分英国左翼后殖民小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讨论。
该书内容全面,编写体例系统,视野开阔,堪称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的宝典。
研究e.m.forster的书籍

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文学领域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E.M.福斯特的书籍,分析他的作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1. E.M.福斯特简介E.M.福斯特(E.M. Forster,1879-1970)是英国小说家、评论家。
他的作品在20世纪初期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艺术之舞》(A Room with a View)和《房间的故事》(A Passage to India)。
福斯特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刻画了当时英国社会和殖民地印度的画面,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2. 福斯特的作品风格福斯特的作品以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闻名。
他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语言简练、通俗,深受读者喜爱。
3. 作品分析《艺术之舞》是福斯特的第一部成功之作。
小说以浪漫的情节、精致的语言和意味深长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英国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庸俗。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英国少女在意大利假期中遇到的一系列挑战和冒险经历,表现了对英国传统观念的质疑。
《房间的故事》则是福斯特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英国女作家在印度旅行时,遭遇了一系列种族、宗教和文化冲突的故事。
小说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殖民地印度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和谴责。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福斯特对英国帝国主义的控诉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福斯特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小岛》、《Howard's End》等,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个人情感、人性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4. 福斯特的影响福斯特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20世纪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在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对小说结构的创新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对当时的英国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福斯特的作品也对国际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英国文学

《骑虎》:波尔战争时期
《出租》:第一次世界大战
2、以一个家族的盛衰反映历史的变迁
小说讲述了福赛特家族四代人的活动,家族繁荣 的背景是占据世界贸易和工业垄断地位的大英帝 国的黄金时代,家族没落的背景则是英国作为老 牌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地位的日渐衰落。
毛姆(1874-1965)
主人公索米斯福赛特是这个家族的精神代表集中了作家所理解的资产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即强烈的占有欲对金钱的疯狂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他人不择手段的榨取作者称其为福赛特主义或福赛特性福赛特世家的长河小说特征1以三部曲的形式呈现出时代的流动有产业的人
老一代作家:坚持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立场, 遵循批判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新生代作家:揭示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扼杀, 作品贯穿作家艰苦的思想探索过程。
《刀锋》:迷惘的拉里在远离欧洲本土的东方文明 中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
《月亮和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意识到现代西 方文明已非滋养艺术的圣地,只有逃离西方文化 的铁笼,才能寻找到艺术的真谛和生命的价值。
作为一个敏感而极富才华的作家,毛姆深切地感 受到了西方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对东方文 化则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与向往。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其 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 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 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 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 者。
代表作:《人生的枷锁》、
《月亮和六传统,对社 会的丑恶与人性的堕落进行揭露;在更深层面上, 其作品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孤独、荒诞与幻灭感。 他笔下的主人公对造成自身孤独的外在世界冷眼 相看,带着内心的创伤与质疑,逃离西方本土文 明去寻找梦想中的精神家园。
高尔斯华绥 John Galsworthy,1867-1933
英国二十世纪奇幻文学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孟庆新,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文学㊂英国二十世纪奇幻文学研究述评ʻ孟庆新(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1)[摘 要] 奇幻文学(f a n t a s y )㊁科幻文学㊁玄幻文学㊁魔幻文学等都是英国二十世纪幻想文学的类型,是与写实文学相对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尤其是奇幻文学,在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发展的过程㊂通过梳理英国二十世纪奇幻文学的发展,可以为国内学者研究英国奇幻文学提供一个文献的交流平台㊂[关键词] 英国; 奇幻文学; 边缘化; 中心[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9-0036-03一㊁奇幻文学是幻想文学的一个类型幻想文学 这一名称产生于欧美,其创作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格林童话的产生为标志,还包括寓言等文学形式,其后出现的奇幻文学㊁科幻文学㊁玄幻文学等文学形式,是对这一体裁的补充和发展㊂幻想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 它不仅修正㊁弥补着我们的生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创造㊁建构着主体和世界;它不仅赋予了艺术品以审美的维度,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㊁行为具有审美的意味 [1]10㊂可见,幻想对于改变现存世界,在人的内心世界构建一个更完美的内在宇宙的意义是重大的㊂ 幻想是一种意念的狂欢,它通过虚构的方式拓展了人类想象世界的空间,并赋予了那些需要展现的东西一种存在的形态,并因此成为一种艺术形式[1]10㊂童话是幻想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西方文学中被称为F a i r y t a l e ,这里也包括L i t e r a r y f a i r y t a l e s ㊂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说: 童话是诗的典范一切诗意的必须是童话般的 [2]1,这句话点名了作为幻想文学形式之一的童话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关系,即浪漫主义的艺术理想与童话的气质具有同一性㊂同时, 浪漫主义诗人在艺术方面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古典的理性主义的完美要求㊂他们向往充满想象和梦幻的世界,意图突破现实世界的羁绊,从意识的表层世界进入潜意识的深层空间,体验无限㊂而童话故事的长处正在于此 [2]5㊂在此基础上,浪漫主义的思想和理论直接促成文人进行童话创作,童话的创作在19世纪获得了繁荣㊂在文学作品中构建一个幻想的世界,是童话故事由来已久的特征㊂英国幻想文学在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它发端于儿童文学而又超越儿童文学,根植于传统童话而又超越传统童话 [3],涌现出备受瞩目的幻想文学作家,例如查尔斯㊃金斯莱的‘水孩子“(1863)㊁路易斯㊃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865)㊁麦克唐纳的‘北风的后面“(1871)等创造了英国近代幻想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峰㊂20世纪的童话创作由于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形成了一个U 型发展的态势,即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发展的低谷㊂成书于1904年的J .M.巴里的‘彼得㊃潘“(1904)开启了20世纪童话创作的大门,他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简单却完整的幻想世界(即虚无岛),由迷失的男孩㊁海盗㊁印第安人㊁野兽和美人鱼等组成的世界,就像一个天然的生物链一样,一环一环地紧扣在一起㊂这个幻想世界建立在与海盗的斗争中,因此幻想世界的形式较为单一㊁结构上也比较简单㊁矛盾比较单一,表现出一种模式化的倾向,或是用梦幻㊁虚幻等方式将幻想出的事物夹杂在对现实世界的描写中,或者是构建了一个虽然完整但结构却十分简单的幻想世界,这种童话故事中的幻想世界能够给人们带来异样的感受㊂在童话创作的直接影响下,奇幻文学获得了长足发展㊂20世纪50年代,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小说正式出版,标志着奇幻文学在二十世纪的英国创造了前有未有发展奇迹,托尔金本人也被誉为 现代奇幻文学的鼻祖 ㊂‘魔戒“系列小说不仅是文学创作领域的分水岭,为20世纪后半期的奇幻文学创作铺设了一条新的道路,构建了一个新的框架,而且进一步影响了20世纪西方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得文学创作逐步过渡到了影视,甚至对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㊂二㊁厘清奇幻文学与幻想文学其它文学类型的区别奇幻文学或奇幻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被称为F a n t a s y,在西方,从F a i r y t a l e 到L i t e r a r y F a i r y t a l e s 再到F a n t a s y ,可以说是幻想文学的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㊂加拿大学者李利安㊃史密斯指出: 所谓F a n t a s y ,是从独特的想象力中生成的,这种想象力就是超越了我们用五官所能了解的外界事63 语文学刊 2016年第9期物所引导出的概念,形成更为深刻的概念的一种心灵力量 [1]23㊂朱自强认为: F a n t a s y是一种以小说式的表现方法创作的幻想故事(这里的 故事 ,指叙事性作品),其母体是童话,但又吸收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遗传基因 [4]㊂日本学者神工辉夫给幻想文学下的定义是: 包含超自然的要素,以小说的形式展开故事,给读者带来惊异感觉地作品 [5]13㊂ 日本的‘文学教育从本用语辞典“对 小说童话 (这里是指奇幻文学)所下的定义要更为规范: 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描写得如同发生了一样的文学作品的总称㊂ 小说童话与童话的极大差别在于,前者具有二次元性世界,后者却是一次元性的 [4]㊂在英国文学范畴中,奇幻文学(f a n t a s y)是指含有奇幻要素的文学作品,作为与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同源异流的幻想文学中的一个类型,奇幻文学是幻想文学的一个分支,包括长短篇小说㊁电影㊁剧本㊁动漫等多种形式㊂具体而言,奇幻文学作品,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成立:第一,存在与现有物理规律不符的超自然的现象,通常以魔法或神迹作为代表㊂第二,在默认或者是在解释了这些现象之后而针对某些故事进行创作,以作家观点而言,就是创作世界观与元素设定㊂第三,建构于现实之上而描绘的世界㊂作家朱学恒表示,奇幻文学的基本定义是 在幻想的世界中,加入超自然的力量 [6]㊂由此可见,代表着超自然现象的魔法或神迹㊁建构于现实之上的 第二世界 是奇幻文学的主要特征㊂通过理解关于奇幻文学的具体定义,同时思考英国作家J.R.R.托尔金之前及其在‘魔戒“系列小说的影响下所出现的众多作品,再与我们所熟知的带有明显异质空间色彩的文学作品相比较,无疑会出现这样一个疑问,即所谓的奇幻文学与童话故事㊁科幻文学㊁魔幻文学㊁玄幻文学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幻想文学中各占有什么地位?奇幻文学和童话虽然同为幻想文学的主要体裁,都以幻想作为创作的主要动力,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首先,从写作手法上来说,童话采用的是非写实的手法,奇幻文学为了将所创造的 第二世界 表现得真实可感,使用的则是写实的手法㊂其次,童话中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扁形人物,人物性格具有类型化的特质,性格的发展变化没有历时也没有过程,呈现出故事情节在前,人物和性格在后的状态;奇幻文学中塑造的人物则是圆形人物,对于人物性格的展示完全能够融入故事情节的推进过程中,使得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发展有了自己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从而凸显了 成长 这一母题㊂第三,在结构方面,童话构建了一次元性的世界,即现实世界与魔法世界处于相同的次元;奇幻文学构建的 第二世界 是二次元性的世界,即现实世界与魔法世界处于不相同的次元,但是现实世界与魔法世界可以实现对接,如C.S.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也可使现实世界与魔法世界处于平行的状态,如E.B.怀特的‘夏洛的网“,当然,也可以在作品中构架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没有交点的魔法世界,如J.R.R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小说㊂科幻文学发端于19世纪初的英国,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科幻文学顾是指涉及科学和幻想的文学创作,以科学技术为载体㊁幻想在其中起主要作用所进行的一种创作㊂著名美国科幻小说泰斗艾萨克㊃阿西莫夫(1920~1996)曾给科幻小说下了这样的定义: 它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描写的是在技术发展的性质或范围方面与我们的社会大相径庭的一种虚构的社会 [7]㊂当代英国科幻小说评论家戴维㊃普林格尔也曾给科幻小说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非常简明扼要,他认为: 科幻小说是幻想小说的一种形式,它开拓了现代科学想象的前景 [7]㊂从这两个定义中,可以看出科幻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㊂奇幻文学与科幻文学的区别在于,从内容上看,奇幻文学重视的是超自然的魔法和神迹,科幻文学重视的是对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从时间上看,奇幻文学注重对历史的追溯,而科幻文学注重对未来的探索㊂魔幻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拉美文坛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名词,将幻想㊁神话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大胆借鉴象征㊁意识流等西方现代主流表现技巧和创作手法,造成了空前的影响㊂但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并不含有魔法和神迹,而是以一种夸张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映,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奇幻文学不注重对现实的关注,而是重在对幻想中的 第二世界 进行构建㊂玄幻文学是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世界中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学样式,它融合了东方仙侠㊁西式魔法㊁科幻武侠等玄奇幻想内容,靠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情节吸引读者㊂玄幻文学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介创作和传播的,借助网络的蛛网覆盖,得以迅速发展㊂其中的经典‘小兵传奇“㊁‘诛仙“和‘鬼吹灯“等落地成书后,都跻身当年的全国畅销书排行榜 [8]㊂但是由于玄幻文学在2005年前后才逐渐在文学界崭露头角,且通常是依靠网络平台得以迅速传播,所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推陈出新,获得一部分读者的认同和呼应,但却并不能与经典文学作品相提并论,与奇幻文学比较而言,玄幻文学具有更多的随意性,作品的总体质量也要大打折扣㊂由此可见,幻想文学是与写实文学相对的一种文学形式,科幻文学㊁奇幻文学都属于幻想文学的具体表现形式,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则属于写实文学的范畴㊂三、二十世纪英国奇幻文学从边缘走向中心英国奇幻文学的发展,以约翰㊃罗纳德㊃瑞尔㊃托尔金及其‘魔戒“系列小说的出版为标志㊂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魔戒“为代表的奇幻小说获得了爆发式的发展㊂托尔金的作品在1965年至1968年的3年间,就发行了300万套,此后也一直保持着发行量遥遥领先的记录,甚至一度超过了‘圣经“,成为欧美国家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㊂可以说,托尔金为奇幻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将奇幻文学逐渐从文学的边缘拉向了文学发展的中心㊂由于托尔金的奇幻文学创作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它出现短短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大量的有影响力的作品,主要有:J.R.R.托尔金(J o h nR o n a l dR e u e l T o l k i e n,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主要作品有‘哈比人历险记“(T h e H o b b i t,1937)㊁‘魔戒现身“(T h eF e l-l o w s h i p o f t h eR i n g,1954)㊁‘双塔奇兵“(T h eT w oT o w e r s, 1954)㊁‘王者归来“(T h eR e t u r no f t h eK i n g,1955)和‘精灵宝钻“(T h eS i l m a r i l l i o n1977)等㊂克利夫㊃史戴普㊃路易斯(C l i v eS t a p l e sL e w i s,1898年11月29日~1963年11月73文学纵横孟庆新/英国二十世纪奇幻文学研究述评22日),主要代表作是‘纳尼亚传奇“,包括‘狮子㊃女巫㊃魔衣橱“(T h e l i o n ,t h eW i t c ha n d t h eW a r d r o b e ,1950年)㊁‘凯斯宾王子“(P r i n c eC a s pi a n ,1951年)㊁‘黎明踏浪号“(T h e V o y a g e o f th eD a w nT r e a d e r ,1952年)㊁‘银椅“(T h eS i l v e r C h a i r ,1953年)㊁‘能言马和男孩“(T h eH o r s ea n d H i sB o y ,1954年)㊁‘魔法师的外甥“(T h e M a g i c i a n 's N e p h e w ,1955年)‘最后一战“(T h eL a s tB a t t l e ,1956年)七部作品㊂J .K.罗琳(J o a n n eK a t h l e e nR o w l i n g)的‘哈利㊃波特“系列(1997-2007共出版了7部,主要包括‘哈利㊃波特与魔法石“(1997)㊁‘哈利㊃波特与密室“(1998)㊁‘哈利㊃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1999)㊁‘哈利㊃波特与火焰杯“(2000)㊁‘哈利㊃波特与凤凰社“(2003)㊁‘哈利㊃波特与 混血王子 “(2005)㊁‘哈利㊃波特与死亡圣器“(2007)等等㊂20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㊁理性主义风行的世纪,人类相信科学胜于相信其它一切事物,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幻想文学又悄然兴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㊂或许,正是这种信息和知识的膨胀,压的人们喘不过气来,所以才在内心深处萌生了对幻想世界的渴望㊂关于这个方面,切斯特顿曾说: 疾病之所以美丽,通常是因为患者是别人㊂一个盲人也许如画般优美;但要看到画的优美,得有一双瞳孔㊂同样地,即使是描绘精神失常最狂野的诗歌,也只有正常人才懂得欣赏㊂对于疯子来说,其疯狂相当平凡无味,因为它相当真实㊂对于一个自以为是鸡的人来说,他自己就像鸡一样普通㊂对于一个自以为是一小块玻璃的人来说,他自己就像小玻璃块般晦暗㊂正是他思想的单一狭隘使他晦暗,使他疯狂[9]10㊂普通平凡的生活和思想是没有什么魅力可言的,因此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必须要具有独特性㊂而现实世界对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盲目崇拜,理性主义思想的风行,导致了思想的狭隘和单一,以至于限制了人类思考的空间和方式,人类的智慧和梦想在现实世界面前被疯狂的科技竞赛冲击的支离破碎㊂但是,在幻想世界中,由于表达出了人类所梦想的生活,跟现实世界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更值得向往㊂幻想文学的出现代表着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更加深入的思考,是在面对单一的思维模式时,试图为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寻找更多的生存空间所作出的一种努力㊂当人类被现实世界的喧嚣和狭隘所控制以后,幻想世界的出现为人类打开了通往梦想中的人间仙境的道路,为人类的思想获得暂时的解放找到了憩息之地㊂这是因为幻想小说中所叙述的故事,通常发生在与现实世界迥然不同的 第二世界 ①中,或者是在现实世界中加入某种超自然因素,使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形成或独立或交叉的关系㊂在 第二世界 中,超自然的生物或种族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尽管这些生物或种族是想象的产物,但大多物种能够在古代的神话或传说中找到他们的原型,如代表超自然力量的精灵㊁矮人㊁龙㊁人头马㊁羊怪等等皆是如此㊂同时,在幻想世界中所勾画出来的人间仙境,是人类梦想之所在,也是对受到现实和思想压力的人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但是它却不能因为过分注重效果而失真,因为尽管人们认为空中楼阁㊁海市蜃楼很值得向往,却也明白它们是虚幻而非真实㊂所以,幻想世界中的人类理想的家园要跟人类的生活有相似之处,才能够得到人类的认同,人们才会欣然地接受这种因与现实世界的不同而带来的种种差异㊂可以说,以托尔金及其‘魔戒“系列小说为代表的二十世纪英国奇幻文学,通过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独立封闭的 第二世界 ,形成了对现实世界(即 第一世界 )的映照,传递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将奇幻文学从文学创作的边缘推向了文学发展的中心㊂ʌ注释ɔ①第二世界 是托尔金提出的一个文学观念,是指在幻想文学中构架出来的一个幻想世界,在他的‘论童话故事“中有详细的阐述㊂ʌ参考文献ɔ[1]朱自强.中国幻想小说论[M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2]刘文杰.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童话研究[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舒伟.从 爱丽丝 到 哈利㊃波特 :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创作主潮述略[J ].山东外语教学,2014(3).[4]朱自强.‘小说童话:一种新的文学体裁[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92(4).[5]彭懿.世界幻想儿童文学导读[M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98.[6]朱学恒.‘魔戒“研析 奇幻文学与精灵文[E B /O L ].该定义来自维基百科.[7]吴岩.论科幻小说的概念[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8]蓝爱国,尹秋雯.‘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玄幻文学现状评析[J ].理论观察,2008(3).[9](英)G.K.切斯特顿.回归正统[M ].庄柔玉,译.三联书店,2011.83 语文学刊 2016年第9期。
英国文学史(二十世纪文学)

英国文学史(二十世纪文学)二十世纪文学主要是分为一战前,一战后和二战以后这三个时期,下面从这三个时期开始讲述。
照例是从历史背景开始:一、历史背景二十世纪的英国,由于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境况其实并不好。
国内农业危机,发生了三次的大罢工,从布尔战争之后,国际舞台上共爆发了两次战争,即一战和二战,战争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创伤,怀疑、幻灭等悲观情绪给战后分子留下了巨大阴影,他们只能从思想上寻求安慰,有的趋向温和保守,有的转向马克思主义和宗教,再加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兴起,很多作家以此为依据,开始写一种意识流小说。
二十世纪的文学和社会哲学具有紧密联系。
一战前的文学依旧延续着过去现实主义的传统,但是现代主义有一点兴起的苗头了。
英国文坛萧伯纳戏剧振兴,小说上有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高尔斯华绥、贝内特和威尔斯。
一战前期,现代主义小说还没有正式形成前主要是这四个人,表现了英国在世纪之交,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互交织的情况。
现代主义形成之后,主要的人物也就是乔伊斯、伍尔夫、劳伦斯、毛姆、康拉德和艾略特,二战之后是戈尔丁和修斯这俩,其余的也就会提一嘴,不会详细描述。
总的来说二十世纪是个文学百花齐放的时代,现代主义兴起,同时也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这两类小说齐头并进,再加上意识流写作,从文学流派的兴起就能看出两次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多大的伤痛,文学作为治愈心灵的有效工具,自然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代表人物戏剧:1、振兴戏剧的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萧伯纳出生在都柏林,他这个人不喜欢系统性地训练,所以就没有接受正统教育,15岁辍了学,在地产公司当小职员,20岁跑去伦敦,投奔母亲,开始了他的创作历程,写作的主要题材是剧评、音乐评论和小说,后来才开始写剧本。
同时,他还是费边社(Fabian Society)的社员,温和改良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当时为了宣传费边社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宣传的小册子。
20世纪英美文学史

• 当代文学(1945— ) 当代文学(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从多年的战时 状态转入和平时期,但国力已严重削弱,对现实的 忧虑和不满浮现在战后初期的英国小说中。乔治 奥 乔治·奥 乔治 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的政治寓言小说 威尔 《动物农场》(Animal Farm)和《一九八四年》 (Nineteen Eighty Four)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和对极权主义威胁的忧虑,独树一帜。戈尔丁 戈尔丁 (William Golding, 1911-1993)于1954年发表《蝇 王》(Lord of the Flies),深入探讨人性的善恶, 使他一举成名。在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戈尔丁 对人性恶的描写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性。
• 约翰 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 1867-1933)在 约翰·高尔斯华绥 高尔斯华绥 《福尔赛世家》(The Forsyte Saga)中以批判的眼 光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家庭、社会关系。E. M. 福斯 特(E. M. Forster, 1879-1970)的《霍华兹别墅》 (Howards End)针对英国社会经济与文化、富人 与穷人、男性与女性之间愈益尖锐的矛盾冲突,探 索建立“联结”关系的途径。在《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中,他将“联结”的思想运用于 英帝国与殖民地关系这一更大的国际范围。柯南道 柯南道 尔(Arthur Conan Doyle, 1859-1930)塑造了智力超 凡、逻辑严密、个性鲜明的福尔摩斯这一著名侦探 形象。在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中,犯罪威胁了社会 秩序的稳定,侦探的作用是通过破案来恢复平衡和 稳定。
•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力图 摆脱传统的束缚,具有前卫色彩。从本质上讲, 摆脱传统的束缚,具有前卫色彩。从本质上讲,现 代主义文学是精英文学,《尤利西斯》出版后,一 代主义文学是精英文学 般市井百姓很少有人问津。在以危机和战争为时代 特征的三四十年代,严峻的社会现实,尖锐的社会 三四十年代, 三四十年代 严峻的社会现实, 矛盾,紧迫的社会问题, 矛盾,紧迫的社会问题,为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回 归创造了条件, 归创造了条件,采用写实手法的小说再度受到人们 的欢迎。30年代的英国小说 年代的英国小说在主题上从内倾变为外 的欢迎 年代的英国小说 向,表现社会对个人命运的主导影响,在形式上则 从前卫转向保守,采用传统叙述手法。这一时期英 国文坛出现了几种走向:一是 出现了几种走向: 出现了几种走向 一是关注当代政治和社会 二是抨击资产阶 问题,创作具有左翼倾向的文学。二是 二是 级中上层社会的腐败堕落,创作社会讽刺小说。
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共3篇

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共3篇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1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20世纪是英国奇幻文学的黄金时期,许多伟大的作家纷纷涌现,如J.R.R.托尔金、C.S.刘易斯、J.K.罗琳等,他们的作品跨越时空,风靡全球,成为年轻人的经典读物。
这些作家的作品充满了神秘、幻想、魔法、冒险、浪漫等元素,深深地吸引了读者,让人们陶醉在奇妙的幻想世界里。
20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的特点有三个方面,即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这些方面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首先,这些作家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们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幻想,以叙事、对话和描述的方式来展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
其中,J.R.R.托尔金的《魔戒》、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和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尤为著名。
托尔金的作品以其史诗般的叙事风格、独特的语言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吸引了无数读者。
刘易斯的作品则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奇幻世界、强烈的宗教信仰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为特点,引领了一代读者进入了纳尼亚的幻想世界。
罗琳的作品则结合了幻想、冒险、神秘和励志等多种元素,以清晰流畅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幻想形象吸引了numeros的年轻读者。
其次,这些作家的文学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这些世界充满了神秘、神奇、灰暗和美丽。
例如,在托尔金的“中洲”世界中,人们可以看到精灵、巨魔、巨人、龙和其他奇幻生物;在刘易斯的纳尼亚世界中,人们可以看到神秘的魔法、动物和平和谐的社会;在罗琳的魔法世界中,人们可以看到巫师、魔法、怪物和权力的斗争。
这些奇妙的世界给读者们带来了非凡的想象力,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最后,20世纪英国奇幻小说也挑战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尤其是对宗教、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例如,刘易斯在纳尼亚传奇中探讨了人性、救赎和信仰的问题;罗琳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思考了权力、友谊和忠诚的问题。
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印裔小说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05 文学敎育二十世纪巾后期類賴小麵雜价值与意义®赵阿名娜内容摘要:当今,有关英国印裔小说研究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近年来的热点,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是研究成果集中在离散性、后殖民性、女性主义等,且限于个别作家作品的评 介,仍处在初级阶段,相比国外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欠系统性等问题。
就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印裔文学总体 研究理论方法的建构以及从宏观角度全面强调英国印裔小说表现内容和特色研究上的价值和意义,是本文的 一个崭新的尝试。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印裔小说价值与意义一. 印裔小说研究的价值在当今世界文坛中,英国印 裔作家的作品颇具传奇性和争议 性,其作品反映的社会、经济和政 治等问题极具深刻。
然而,在国 内,从各大知名出版社或学术期 刊上可查到的作品研究不过几人 的几部作品,主要集中在拉什迪、 奈保尔和莱辛的作品研究,极少 涉及其他。
即便在研究较为深人 的奈保尔和拉什迪作品的研究, 也存在集中关注几部著作,忽视 其他作品的偏颇,缺乏对文学形 式特征的整体深入探讨和研究, 这是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中一个普 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印裔小说研 究的一大缺失。
二. 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印裔小说研究的价值国内,有关英国印裔小说研 究主要对象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英国印裔主流经典作品,需要对 英国印裔文学的主题学和文类学 进行深人探讨,所以把研究的时 间段推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语境 产生的根源年代殖民语境一 起分析还是一块还待开发的领 域。
研究当二十世纪中后时期英 国印裔小说是认识英国其他少数 族裔文学乃至整个英国少数族裔 文学的重要契机,以便掌握英国 少数族裔文学发展的全貌。
研究 英国印裔小说有助于我们认识多 远文化中包括印裔在内的英国整个少数族裔小说中的文化和心理 诉求,其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主 题意义、审美价值及文化价值等 可以起到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二十世纪西方《李尔王》研究述评

二十世纪西方《李尔王》研究述评李尔王是著名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作品,由阿瑟柯南道尔创作,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尽管这部小说有着浓厚的英国气息,但它也让许多中外读者深受启发。
首先,本小说描述了李尔王暴权一族在英格兰建立帝国的过程,包括他们的宗教政策、外交政策、内政政策及国家经济的发展。
其中,宗教在柯南道尔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描述了宗教的政治作用,而且揭示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宗教的介入,使政治的运行更加复杂化。
其次,该小说还展现了几个主要人物的人品传奇,从莎士比亚的英雄形象到现代险恶世界中的英雄概念,每一个具体的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每一个都是柯南道尔多年努力下的成果。
这些英雄人物赋予了李尔王传奇故事更加丰富的内涵,使普通人们感受到了它背后的不可抗拒的魅力。
此外,李尔王所展现的暴君形象也值得肯定,他使用暴力和政治手段来征服各国,他的仇恨和仅止不息的渴望让人有些惊讶,但他也表现出了勇气和毅力,揭示了一位暴君可以实现自身政治野心的种种可能性。
最后,《李尔王》中也把英格兰文化的多样性描述得淋漓尽致。
在柯南道尔的描写中,英国的文化特质显示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介绍了英国人的家庭情感、社会风俗以及农业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展示出英国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探讨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综上所述,《李尔王》的文学价值不可低估。
它既展示了英国的政治和宗教历史,又描绘了英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把暴君形象展现得细腻而生动。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问题对《李尔王》进行研究,从而对它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做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评价。
《李尔王》是著名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作品,其作者阿瑟柯南道尔在小说中娴熟地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底蕴,把李尔王家族的暴权运动放在历史的舞台上,描绘出英格兰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表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色,从政治、宗教角度出发,把李尔王的英雄形象展现得生动而细腻,同时探讨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问题对《李尔王》进行研究,从而对它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做出更好的认识和评价。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不只是因为理论方法的新颖才成为研究对象▪不是一个仅靠时间概念聚集的对象▪20世纪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理论▪重构了一种有异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这个研究范式质疑甚至瓦解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学习的问题意识和要求▪①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新的文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文学批评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合理、必要。
▪②由这些知识的更迭、转换所构成的文学研究谱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与之相应,学习要求也是两点:▪①掌握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本知识及其研究方法;▪②了解文学理论研究发生了什么变化,寻找和思考自己学习、研究取向。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习参考书▪①塞尔登、威德森、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②伊格尔顿:国内译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即《文学理论导论(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③塞尔登编著:《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研讨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研究角度:▪各种文学批评知识和文学研究的演变趋势基本内容:▪①重要的文学研究思潮的观点、理论、方法及其形成的知识背景▪②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发展、演变的轨迹1.导论塞尔登:▪“60年代兴起的理论大潮无疑是对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道德主义传统的突破。
”马尔赫恩:▪(20世纪文学研究)“对古老的文学批评世界是致命的。
……它们瓦解了文学这一学科赖以建立的深层分类学和标准性原理,并以这一方式解构了文学全体的想象力。
”1.1 范式转换: 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借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来说: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文学研究的“范式”(paradigm)转换。
英国二十世纪文学

英国二十世纪文学(一)概述20世纪文学的第一个成就是戏剧上的突破。
首先是爱尔兰人萧来到伦敦,用泼辣的剧评为易卜生所代表的欧洲现实主义新戏剧打开局面,接着又在自己的创作里巧妙地把它同阿时斯托芬以来的欧洲古典喜剧传统结合起来,写出了51个剧本,其中有《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人与超人》(1903)、《英国佬的别一个岛》(1904)、《巴巴拉少校》(1905)、《皮格马利翁》(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等名作,它们或是辩论社会问题,或是发表新颖思想,但都给观众以高尚的艺术享受。
萧的出现使过去一百年英国戏剧不振的局面根本改观。
新戏剧的另外一支强大力量也来自爱尔兰。
随着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一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
都柏林的阿贝戏院,在格雷戈里夫人和诗人叶芝的主持之下,演出了他们自己的和新起的爱尔兰作者包括辛格和奥凯西的剧本。
辛格的《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和奥凯西的《朱诺和孔雀》(1924)都是杰作,他们不但成功地写了爱尔兰题材,而且在戏剧语言上有重大的创新。
叶芝写了《胡时痕的凯瑟琳》(1902)一剧,鼓舞了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后来他又在戏剧艺术方面多所试验,但在诗歌方面他的成就更为突出,早期诗作以优美著称,后来则写得精粹深刻,吸收而又超越现代主义,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诗人之一。
在英格兰本土,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学有重大影响。
特别是1914至1918年的战争,英国虽胜而遭受重大损失,一整代有才华的青年死于战壕。
战争文学几乎全是创伤文学。
炮火初停,仍然疮痍满目,在精神的废墟上出现了现代派文艺,其诗歌上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它用新奇的形象、多变的韵律和通过大量引文对比古今各国文化的手法来写西方文明的危机感,造成了一时影响。
现代派还发表文学理论,为他们作品的晦涩与险僻辩护,又对过去的作家重作评价,如艾略特就抑革命诗人弥尔顿与雪莱,而扬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
20世纪英国文学讲解

His Major works
• 1)Romances and Fantasies • Apair of Blue Eyes《一双蓝蓝的眼睛》 • The Trumpet Major《号兵长》 • 2)Novels of Ingenuity • Desperate Remedies《非常手段》 • 3)Novels of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 •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远离尘嚣》 •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还乡》 • Tess of the D'Urbervills《德伯家的苔丝》 • Jude the Obscure《无名的裘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评《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孙 妮Ξ在跨入新世纪的门槛,挥手作别二十世纪之际,人们在回顾过去,也在探索未来。
如何清楚地描绘和勾勒出二十世纪英国小说的发展脉络,如何评论二十世纪英国小说的各种流派和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作品,成为中外研究英国文学的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以下简称《小说研究》)的问世,正如其作者张中载在前言里所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20世纪英国小说的概貌;为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一点阅读、评论英国小说的例子。
”这部学术专著不仅对于攻读外国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外国文学爱好者富有启迪,对于在高校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师,也具有参考价值。
张中载从8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英国文学,《小说研究》可谓他个人的学术研究精品集。
全书大多由作者近年来发表于重要学术期刊上的几十篇论文合辑而成,策划和编辑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充分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观点。
本书的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评介20世纪前三十年英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小说;第二部分评介二战后的英国当代小说。
这部学术专著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一,内容上点面结合,即文学史与评论相结合。
每一部分先用若干文章对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小说作一个概貌性的评述,以提供这一时期小说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然后是对小说的评介和分析。
从而将小说的评介和分析放置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时期文学流派的特征。
其二,可读性强。
《小说研究》的多篇文章如优美的散文,乍看好似读书随笔,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夹叙夹议,机趣横生。
其实,这正是作者评论的特点:广征博引而深入浅出、行笔简练而文采斐然、内容广博却又明白畅达、引人入胜。
即使是那些十分严肃深奥的文论和历史变革,经作者娓娓道来,也毫无说教或枯燥之感。
读者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点“阅读的愉快”,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已故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在谈到文风时,认为即使是学术论文,也应“写得短些、实在些、多样些。
如果做得到,也要新鲜些”,要如实地记录下自己“所感到的喜悦、兴奋、沉思、疑问、领悟等等”,并应“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家圈子里的名词、术语”,“好的作品应该是能够使人耳目清明的,论述文学的文章也应照亮作品,而不是布下更多的蜘蛛网”(17)。
当今颇多的学术论文堆满时髦理论,概念术语,让一般读者视为畏途。
未经专门训练的人,读来云里雾里,简直不知所云。
而中载的文章使人读起来犹如清风拂面,沁人心脾。
如在第一部分“现代主义小说”里,作者首先用“现代主义在欧洲兴起”、“现代主义在英国兴起”、“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三篇文章考察了现代主义小说产生的源流、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阐明了现代主义何以在英国姗姗来迟,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传统小说的相异。
指出从19世纪末开始在欧洲大陆发生的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变化以及西方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构成了现代主义文学极为重要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Ξ孙妮,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小说研究》的另一特色在于能抓住评论的重点。
如现代主义小说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革新,小说的技巧形式和描写内容都有极大的不同。
在“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后,就是评析几位现代主义重要作家代表作的文章。
“传记文学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叙述技巧和象征手法”、“《吉姆爷》的形式技巧”、“《到灯塔去》:一幅有声的画”以及“独特的劳伦斯,独特的《虹》”。
这些文章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认识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
《吉姆爷》通常被认为是康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二十世纪英国第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
这部小说集中体现了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意识的流动、变化的叙述角度、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小说结构不连贯,打乱了时间顺序。
作者在“《吉姆爷》的形式技巧”里指出以往人们读小说,关注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亦即小说的内容。
如今读吉姆爷这类现代主义小说时,读者则不仅应对小说的故事情节感兴趣,还必须关注话语、叙述方法和叙述过程,甚至一部小说的创作过程。
这无疑增加了读者对小说创作的参与意识。
在第一部分里,还有两篇文章值得细细研读“《印度之行》不和谐的双声:反殖民主义与殖民主义话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色情小说吗?”作者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解读福斯特的《印度之行》,使读者看到了一个典型的自我矛盾、分裂的英国作家:福斯特既有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种族偏见,也不乏对印度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事业的同情。
在英国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这两个对立面之间,他站在印度人民一边抨击以治安法官希斯洛普为代表的殖民主义者。
但福斯特的出身、教育、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和从昔日帝国分享到的利益和特权,使其难以彻底超越殖民视角,欧洲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
因此在《印度之行》里出现了不和谐的双声,并存着两种意识。
作者进一步指出从18世纪的《鲁滨逊漂流记》开始,凡是英国作家写的涉及英国人在海外旅行、冒险、探险以及其他经历的文学作品都难免有种族歧视的印记。
“英国一代一代的文人就是在这样的文本参照传统中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帝国意识或殖民意识,并在众多的浸透着殖民主义话语的文本的建构下,形成了一种有时连作家本人也未意识到的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建构了无数殖民地意象,形成一种殖民国家的白人话语。
”这篇文章对于我们如何重新评价或解读英国经典文学作品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范例。
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色情小说吗?”一文里,作者既充分肯定了这部小说:认为这是“一部有新意、有突破力、有叛逆性、有思想的小说”是“赞美女性的小说”。
但同时又指出小说的不足之处:“劳伦斯为了使性爱非理性化、非机能性化、非神秘化,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从而把性爱拔到近乎荒谬的高度。
”“《查》是一部有明显缺点的佳作”。
作者还使我们注意到这部小说颠覆了以往小说描写的都是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地主、资本家玩弄出身卑微的女子的传统格局:一个出身高贵、富有财产的夫人向一个普通工人求爱,情愿抛弃舒适的生活和显赫的社会地位,同他一起过艰苦的生活。
这无疑是对上流社会的叛逆。
《小说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二战后英国当代小说。
这一时期作品数量大,形式多样,流派繁多。
作者全局在胸,依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一一道来。
“‘福利国家’时期的英国小说”、“50年代那批‘愤怒的青年’”、“传统与反传统”、“60、70年代的英国小说”、“80、90年代的英国小说”、“笑文化的颠覆性和英国社会转型期的笑文化”等文章不仅介绍了二战后英国社会变革的背景,而且对当代英国小说的创作背景、创作成果及特色从理论高度进行了分析,有助于读者理解战后风格相异、呈多元化发展的英国小说。
从40年代起,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出现了由强转弱的趋势,战后更为明显。
随着劳伦斯、乔伊斯、伍尔夫等文坛巨星的相继陨落,现代主义文学风靡于世、盛极一时的日子已成为历评《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史。
战后的英国文学呈现以传统主义为主体,形成传统、非传统、反传统的多元化态势。
50年代初,伴随着“福利国家”出现了一代“愤怒的青年。
”尽管他们没有开拓性创作手法和令人瞩目的写作技巧,但他们的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在人物和题材上突破了传统的格局,颠覆了传统主题。
“英国人喜欢《幸运的吉姆》”、“一部反文化小说——《幸运的吉姆》”、“穷汉子说:‘不’——《那种莫名的感情》”及“工人写工人——西里托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上午》”这几篇文章详尽分析了这些作品的人物主题及创作手法,并充分肯定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作为一个新的时代的文学性史实记录,这批作品是成功的”。
作者在评价这些作品的思想倾向和社会意义方面是客观公正的,也是有理有据的。
“战后当代英国小说”侧重评介中国读者较为陌生的当代英国作家的作品:不仅有对经典作家的重新评价,如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乔治・奥威尔、D・M・托马斯的作品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戈尔丁的成名作《蝇王》的评析;而且包括了过去重视不够的妇女作家和少数族裔作家:如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德莱布尔和大胆改写经典性著作、颠覆男权主义和轻视妇女的道德观、重新塑造女性人物的代表人物安吉拉・卡特及其作品的评介;以及对80年代起在英国文坛独树一帜,异军突起的少数移民作家塞尔曼・拉什迪、纳丁・戈迪默、维・苏・奈保尔及其作品的评析。
“这些文章对于热衷于英国小说的中国读者来说,不啻是一个个指引的路标。
”“读过这些文章后,读者很自然地会对这些作家产生浓厚的兴趣。
带着这种兴趣去研读这些作品,因为有了张教授对这些作品精辟的点评,读者就避免了囿于片面的感受而失去对全景的把握。
”(徐晓雯112—113)张中载不仅是研究英国小说的专家,还是研究西方文论的专家。
在运用西方文论评论具体作家和作品时更显示出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
无论是用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理论评析作家和作品,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深入浅出、游刃自如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读者轻松地了解这些理论和作品。
他的文章还使我们注意到英国文学传统主义的巨大力量:即便是被认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也还保留了传统的小说情节和人物刻画,可读性未减。
这也是当代英国小说家的一个共同特点。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无疑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专著。
引用作品【W o rk s C ited】王佐良:《王佐良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W ang Zuo liang.Collected W orks.B eijing:Fo reign L anguage T each ing and R esearch P ress.1997.]徐晓雯:《评(当代英国文学论文集)》,《外国文学研究》,3(1998)。
[Xu X iaow en.“R eview of Co llected E ssays on M odern English N ovels.”F oreig n L itera2 tu re S tud ies3(1998).]责任编辑:章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