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2023年航天产业发展报告

2023年航天产业发展报告

2023年航天产业发展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热情的高涨,航天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2023年航天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航天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商业航天的兴起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航天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在2023年,航天技术将迎来新的突破和进步。

首先,火箭发射技术将继续改进和创新。

从传统的火箭发射方式到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发射,技术的进步将使得航天任务的成本和风险均得到降低。

其次,太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也是2023年的重要趋势。

随着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不断增加,更多的探测器和卫星将在近地轨道和深空中进行探测任务。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宇宙的奥秘,增加人类对宇宙起源和发展的认知。

二、商业航天的兴起商业航天作为航天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将在2023年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投资和参与太空探索,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兴起。

在2023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商业航天将实现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首先,商业航天公司将继续开展低轨道航天运输服务,满足人们对太空旅行和互联网覆盖的需求。

同时,商业航天公司还将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

其次,商业航天将加速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从太空采矿到太阳能发电,商业航天在能源和资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三、国际合作与交流航天产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支持。

2023年,我们将看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强对航天领域的投资和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技术和资源的共享,也将推动航天产业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首先,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方面,各国将继续加强合作。

同时,未来的航天任务也将更多地涉及国际合作,共同实现更宏伟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在航天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科研机构、工程师和专家之间的交流将加强技术共享和创新。

结论在2023年,航天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023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发布

2023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发布

专题综述Reviews国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占全球的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的32%。

5.卫星可持续性活动收入随着商业航天的不断发展,在低成本运载火箭、卫星互联网等领域之外,卫星可持续性活动正逐渐兴起。

2022年全球卫星可持续性活动开始产生商业收入,收入达到了2.5亿美元。

这其中包括卫星在轨延寿、卫星在轨维护服务、卫星在轨制造和集成、卫星碎片主动移除、卫星态势感知、发射后轨道修正服务、重新定轨服务、离轨服务等。

目前,美国太空物流公司(Space Logistics)主要提供在轨延寿服务。

日本的宇宙尺度公司(Astroscale)主要提供太空碎片清理,该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在轨物体捕获与清除技术的首项重要测试。

瑞士清洁太空公司(Clear Space)也主要聚焦太空碎片清理服务。

一颗GEO卫星成本约为15亿美元,设计寿命15年,每年可以创造约2亿美元的收入,延寿服务可延长这类卫星寿命5年,创造1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全球最大的卫星服务提供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成为卫星在轨延寿服务的一大获益者。

除了卫星延寿,在轨服务是卫星可持续性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收益来源。

根据北方天空研究所(NSR)的预测,未来10年,该领域的收入将达到143亿美元,成为商业航天的新蓝海。

三、结语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为传统航天企业带来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从短期来看,是自身应对竞争挑战、满足竞争性采购与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的重要手段;从中期来看,是实现盈利点转换与产业把握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从远期来看,是推动在智能互联时代形成战略主导权的重要途径,能否抓住智能万物互联和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机会,对于今后发展至关重要。

卫星通信领域方面,卫星通信总容量的增长、综合垂直整合模式等因素将会再次改变卫星通信行业的格局。

预计到2023年,卫星通信行业理论容量可达97Tbit/s,其中LEO卫星占比83%,中地球轨道(MEO)卫星11%,GEO卫星6%。

2022卫星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2卫星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2卫星产业深度研究报告1. 产业概况:航天产业重要构成,广泛渗透至下游政府、军事、民用等领域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卫星,亦称为卫星,是环绕地球或其他行星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卫星借助火箭或其他运载工具被发射到预定轨道,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以便进行探测。

作为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造卫星为人造地球卫星,另外有人造火星卫星等。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

卫星产业是太空经济(航天产业)的核心组成卫星产业是太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产值规模占比达到70%,产业链可分为制造、发射、地面设备、运营四大分支。

太空经济由各种太空活动创造的产品、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组成,具有基础性、强关联性、高促进性、高增长性等特征,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中日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权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航天大国的关注焦点。

在太空经济中,卫星产业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试验、民生服务等领域。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的统计数据,卫星产业在全球航天产业中的收入规模占比超过70%,卫星产业链又可进一步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四大分支。

卫星分类:按用途分为导航、遥感、通信卫星全球或美国来看,通信卫星为产业第一大组成;我国来看,遥感卫星为第一大组成。

根据UCS Satellite Database,截至2021年末,全球共有4852颗在轨运行卫星;其中,通信卫星占比最大,为64.4%,其次,遥感卫星占比21.0%。

作为世界第一卫星大国,美国的卫星类型分布情况与全球类似。

根据UCS Satellite Database,截至2021年末,美国拥有/运营卫星2960颗,其中,通信、遥感卫星数量分别为2255颗、464颗。

东营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投资环境及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投资环境及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投资环境及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科技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营利产业。

东营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的经济节点和城市中心,也开始逐渐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

本报告将对东营市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投资环境和市场可行性进行研究。

一、投资环境(一)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包括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应用服务,扩大市场应用等。

在政策方面,也提出了有关互联网+北斗导航、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具体支持政策,为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环境。

(二)技术支持优势东营市在高端制造领域具有着优良的技术实力和技术人才。

聚集了一批拥有相关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才,成为推动本地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种技术优势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三)经济发展条件东营市作为山东省的城市中心,拥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包括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产业资源充足等。

这些条件为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四)自由贸易区优势近年来,东营市成功创建了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其自由贸易区优势为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东营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有望得到更多政策和资源的支持。

二、市场可行性(一)市场需求大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在车载导航、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物流配送等领域,北斗卫星导航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也逐渐渗透到更多的领域,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二)产业链完整东营市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比较完整,包括导航芯片、终端设备、衍生产品、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

这种完整的产业链为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

(三)经济效益显著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服务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中国北斗卫星最新研究报告

中国北斗卫星最新研究报告

中国北斗卫星最新研究报告根据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北斗卫星系统自2018年底开始进入全球服务阶段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关于中国北斗卫星最新研究的报告内容。

首先,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在星务、用户终端和应用三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在星务方面,北斗导航卫星数量已实现全球布局,逐步扩展至全球五颗卫星。

这保证了全球定位覆盖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与此同时,北斗卫星系统还在用户终端发射和性能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升级,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次,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在精准定位、导航和授时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报告指出,在精准定位方面,北斗卫星系统的位置精度已达到米级,时间精度已到纳秒级。

这将为各种应用领域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定位服务。

此外,北斗系统还实现了导航功能的多模态切换,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定位方式。

授时能力方面,北斗卫星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的授时信号,满足各类应用的时间同步需求。

第三,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结合网络和云技术,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应用。

研究报告提到,北斗系统基于网络和云技术,实现了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创新。

比如,在智能交通方面,北斗卫星系统与车联网相结合,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导航、交通信息和事故预警等服务,增强了交通安全和效率。

在智慧农业方面,北斗卫星系统能够为农民提供农田精准施肥、水利排灌等农业生产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最后,研究报告还指出,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北斗卫星系统已和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导航卫星系统建立了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了多导航系统相互支持。

这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定位导航服务,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在最新研究报告中展示了其在技术研发、应用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的显著成果。

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导航定位服务,推动卫星导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021 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发布

2021 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发布

2020年全球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达到3371颗,比2010年卫星数量增长了3.5倍,2016—2020年在轨务运行的卫星数量及不同类型卫星所占市场份额如图2所示。

图1 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卫星产业收入概况
编者注:卫星产业收入合计数据为2706亿美元,计入总计数据时为2710亿美元。

航天产业收入合计数据为3713亿美元,计入总计数据时为3710亿美元。

图2 2016-2020年全球在轨运行卫星
3 2020年全球卫星产业各领域收入(美元)
编者注:卫星产业收入合计数据为2706亿美元,计入总计数据时为图4 2020年发射卫星类型数量占比
亿美元,较上年4.2%。

其中卫星电视直播收入为884亿美元,3.9%;卫星广播收入为63亿美元,比28亿美元,比上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收入为157亿美元,1.1%;卫星移动服务业收入20亿美元,亿美元,较上年增
长了13%。

受疫情居家令和远程办公等影响,卫星宽带互联网需求量出现增长势头。

此外,疫情期间实时卫星遥感图像所进行的社会活动分析、旅游活动分析等,为政府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信息,便于对人员的定点疏散和管控。

2.卫星制造业
2020年卫星年减少2.4%。

其中美国卫星制造业收入。

卫星通信产业研究报告

卫星通信产业研究报告

卫星通信产业研究报告一、概述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将无线电信号从一个地球站传输到另一个地球站的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已成为全球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围绕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发展现状目前,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包括远程教育、医疗救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

同时,随着全球卫星发射数量的不断增加,卫星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三、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一方面,随着全球通信需求的增长,卫星通信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使得更多企业和个人能够享受到卫星通信带来的便利。

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四、竞争格局目前,全球卫星通信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分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大阵营。

美国卫星通信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欧洲企业则以高精度导航技术和高效地面站设备见长;而亚洲企业在价格和定制化服务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在中国,卫星通信产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些国内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卫星通信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五、发展趋势未来,卫星通信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另一方面,随着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的降低,更多的国家和企业将有机会参与到卫星通信市场中来。

此外,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小卫星星座建设等创新技术也将成为未来卫星通信领域的研究重点。

六、结论综上所述,卫星通信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未来,卫星通信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技术不断创新也将为该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卫星导航研究报告_卫星导航项目商业计划书(2024年)

卫星导航研究报告_卫星导航项目商业计划书(2024年)

2023
PART 06
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REPORTING
公司治理结构搭建和权责划分明确
股东会
由全体股东组成,负责公司的重大决 策和选举董事会。
董事会
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监督公司 的运营情况,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 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监事会
负责检查公司的财务和业务情况,监 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维护 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物流配送网络构建和运输成本控制
物流配送网络构建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合理规划物流配送网络,包括仓库选址、配送中心建 设等。
运输成本控制
通过优化运输路线、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提高装载率等措施降低运输成本。同 时,建立与物流服务商的长期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运价和服务。
2023
PART 05
财务规划与风险管理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上游合作
与卫星制造、发射等上游企业紧密合作,确 保卫星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中游协同
与芯片制造、终端设备生产等中游企业协同发展, 推动卫星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
下游拓展
积极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如智能交通、智慧 城市、精准农业等,实现卫星导航技术的多 元化应用。
2023
PART 03
PART 01
项目背景与市场分析
REPORTING
卫星导航技术发展概述
01
02
03
卫星导航技术原理
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 ,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 用户位置。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子午仪系统到现 代的GPS、GLONASS、 Galileo等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
技术创新
多频信号、高精度定位、 抗干扰技术等不断涌现。

2024年低轨通信卫星行业研究报告

2024年低轨通信卫星行业研究报告

一、概述低轨通信卫星是指运行在地球低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其轨道高度一般在100至2000公里之间。

低轨通信卫星具有较低的信号传输延迟和较高的传输速率,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报告将详细分析2024年低轨通信卫星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未来趋势。

二、发展状况1.行业发展态势低轨通信卫星行业在2024年继续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信卫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

此外,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也为低轨通信卫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技术进步在2024年,低轨通信卫星行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突破。

首先是通信卫星的重量和体积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小,使其更适合低轨道运行,并且降低了发射成本。

其次,通信卫星的传输速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此外,通信卫星的传输延迟也大幅降低,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三、市场规模1.市场规模分析低轨通信卫星行业在2024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

国内市场规模占据了行业的大部分份额,但国际市场的增长潜力也值得关注。

未来几年,低轨通信卫星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低轨通信卫星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相对较为分散,存在着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

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企业间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四、未来趋势1.技术创新未来几年,低轨通信卫星行业将继续面临技术创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一代通信卫星将更加注重传输速率和延迟的提升,以满足用户对高质量通信的需求。

同时,新的技术手段如5G的引入将进一步推动低轨通信卫星行业的发展。

2.市场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速、稳定、安全的通信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航空航天等领域对低轨通信卫星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红外卫星市场调研报告

红外卫星市场调研报告

红外卫星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红外卫星是指具备红外探测和监测功能的卫星系统。

红外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环境监测、气象预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报告将对红外卫星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竞争格局、市场驱动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红外卫星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红外卫星市场总体规模达到X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以X%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是由于红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3. 市场趋势3.1 红外探测技术的不断提升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红外卫星可以更加准确地捕捉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

目前,新一代红外卫星已经实现了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低的噪声等级,能够在更复杂的环境下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3.2 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扩大红外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天气预警、环境监测等领域。

近年来,红外成像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像质量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红外卫星市场将受益于红外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

4. 竞争格局目前,全球红外卫星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企业和机构。

其中,美国以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不过,中国在红外卫星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已经成为全球红外卫星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5. 市场驱动因素5.1 军事需求的增加近年来,各国对军事侦察和目标追踪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红外卫星市场快速发展。

红外卫星具备较强的侦察能力,能够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获取目标信息,满足军事活动的需求。

5.2 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红外卫星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红外卫星可以监测地表温度、热点分布、火灾情况等,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6. 总结红外卫星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024年应用卫星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应用卫星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应用卫星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应用卫星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应用卫星是指用于特定行业和领域的卫星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服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长,应用卫星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应用卫星市场的规模、趋势、主要市场参与者和发展机遇进行深入分析。

2.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应用卫星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以每年约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2020年,全球应用卫星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

未来几年,应用卫星市场预计保持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3. 市场细分应用卫星市场可以根据应用领域进行细分,主要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三大类别。

3.1 通信卫星市场通信卫星市场是应用卫星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

通信卫星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信、广播、互联网和军事通信等。

据统计,通信卫星市场在2019年的收入超过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3.2 导航卫星市场导航卫星市场的主要代表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导航、航空航海、物流运输等。

2019年,全球导航卫星市场的收入超过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3.3 遥感卫星市场遥感卫星市场是应用卫星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地球观测、环境监测、气象预报等领域。

据估计,2019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的收入超过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4. 市场主要参与者应用卫星市场的竞争激烈,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卫星制造商、卫星运营商、地面站运营商等。

4.1 卫星制造商全球卫星制造商中,主要的参与者有XX、XX和XX等。

这些制造商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经验,能够提供各类应用卫星解决方案。

4.2 卫星运营商卫星运营商负责卫星的发射、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在全球范围内,XX、XX和XX 是主要的卫星运营商。

中国北斗卫星最新研究报告

中国北斗卫星最新研究报告

中国北斗卫星最新研究报告
目前,中国北斗卫星系统(BDS)已经建成全球组网,并向全球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北斗卫星系统山东综合试验区建设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试验区覆盖面积广、形态多样,极富挑战性,对北斗系统的能力进行了全面验证。

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北斗卫星系统在农业、渔业、交通运输、气象、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农业领域,北斗卫星系统可以提供精准的农田资源调查、土壤肥力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监测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在渔业领域,北斗卫星系统可以提供渔船定位、航线规划、渔情监测等服务,有效提高渔民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卫星系统可以提供车辆定位、导航、交通流量监测等服务,帮助优化交通流动和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此外,北斗卫星系统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测绘、测量和海洋等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北斗卫星系统可以提供航空器导航、飞行监控、飞行安全保障等服务,确保飞行的安全和准确性。

在测绘、测量领域,北斗卫星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测绘和测量数据,为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勘探等行业提供支持。

在海洋领域,北斗卫星系统可以提供船舶定位、海洋气象监测、海洋生态保护等服务,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的来说,北斗卫星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等一系列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在北斗卫星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研究报告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研究报告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研究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概况,涉及行业属性、行业分类及产业链等内容;然后描述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的市场运行情况,包括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预测;接着详细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的监管体制及政策、行业特点、技术状况、竞争格局及行业准入等内容;最后对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的风险进行了提示。

一、行业概况、行业属性1年修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归属于“C39订)》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业”。

根据计算机、通信和其他“C39–2011),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归属于(GB/T4754。

根据股转公司《挂牌”“C3922大类下的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通信终端设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归属于“C3922。

”备制造业、行业分类2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按照应用服务群体,可分为两大类市场:一是面向专业用户和用途的专业应用市场,例如测绘、航海、航空、国防、时间同步以及机械控制等。

二是面向大众用户的大众应用市场,例如手机导航、车载导航及车辆监控系统等。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行业按照功能划分,大致可简单的分为军用功能和民用功能。

军用功能如运动目标的定位导航、为缩短反应时间的武器载具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人员搜救、水上排雷的定位需求等。

这项功能用在军事上,意味卫星导”着可主动进行各级部队的定位,也就是说大陆各级部队一旦配备“北斗系统”北斗“航定位系统,除了可供自身定位导航外,高层指挥部也可随时通过.掌握部队位置,并传递相关命令,对任务的执行有相当大的助益。

换言之,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执行部队指挥与管制及战场管理。

民用功能”陆可利用“北斗包括个人位置服务、气象应用、道路交通管理、铁路智能交通、海运和水运、航空运输、应急救援、指导放牧等。

、产业链结构3统计,GS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加速部署和升级建设高峰期,据亿美元,2,200亿美元增长到7702010-2020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市场规模将由,其中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是11%2.8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年增长年全球卫星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卫星导航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卫星导航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卫星导航定位服务
这是卫星导航市场的主要产品及服务之一,包括高精度、高可靠性 的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相关硬件设备
包括卫星接收机、天线、芯片等硬件设备,这些设备是实现卫星导 航定位服务的基础。
软件及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卫星导航厂商提供了一系列软件及解决方 案,如航空管制系统、航海监控系统、车载导航系统等。
卫星导航在航海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现状
卫星导航已经成为了航海领域的基本配置。 无论是大型远洋船舶还是小型渔船,都配备 了卫星导航系统。这些系统通过接收来自卫 星的信号,为船舶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 务。
趋势
未来,卫星导航在航海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智 能化和自动化。通过与智能船舶系统的融合 ,卫星导航系统将能够实时监测船舶的运行 状态,预测船舶的航行轨迹,提高航行的安 全性和效率。
05 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面临的 挑战与机遇
卫星导航产业面临的挑战
技术创新不足
卫星导航技术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面临着 技术瓶颈和创新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研发 力度,推动技术进步。
信息安全问题
卫星导航系统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军事机密,需要加 强信息安全保护,防范黑客攻击和恶意干扰。
市场竞争激烈
卫星导航市场竞争激烈,各国都在争夺市场 份额,需要加强自身实力,提高竞争力。
卫星导航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全球卫星导航市场概述 • 卫星导航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 卫星导航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 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卫星导航技术的演变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卫星导航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 断发展,从基本的定位服务到高精度测量、航空应用等高端 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颗由商业航天公司研制且对标国际水平的低轨宽带
通信卫星。由银河航天主导建设的银河Galaxy卫星星
座计划建造上千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星座网络,其他
由商业航天公司主导的还包括天启星座、祥云星座、
瓢虫系列、连尚蜂群等卫星互联网/物联网项目。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招商证券整理
表:我国主要卫星互联网计划发展情况
系统名称
星座用途 主导单位 计划发射星数
频段
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
鸿雁星座
移动通信 航天科技
300颗
L、Ka
2018.12 首颗试验星“重庆号”发射 2020.12 建成“2+4+2”系统
2022.12 一期60颗卫星组网运营 2023.12 建成窄带系统;2025.12 建成宽带系统
虹云工程
宽带通信 航天科工
3000
2500 2000 1500
1018
1060
1134
1198
1252
1000 500 0
1229
1274
1277
1287
15599 2014
15640 2015

卫星服务
14565 2017 地面设备制造
资料来源: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招商证券整理
1265
156颗
2018.12 首颗试验星“虹云武汉号”入轨;
Ka
2020.12 发射4颗业务星,组建小星座;
2025.12 实现156颗卫星组网运行
2017.1 “行云试验一号”入轨;
行云工程
窄带互联网 航天科工
80颗
L
α阶段(2020.5)行云二号01、02星入轨; β阶段 实现小规模组网;
γ阶段 实现全系统构建
目,总卫星规划数量达到1900颗。目前可比肩Starlink星座计划包括由我国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两大集团分
别建设的 “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均于2018年12月完成首星发射,预计2025年实现全部卫星组网运行。
银河航天首星发射成功,国内商业卫星互联网项目厉 图:2029年全球近地轨道卫星布局及占比 马秣兵。2020年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成为国内
天地一体化信息系 统(天象系统)
天地一体化
中电科
120颗(60颗综 合+60颗宽带)
Ka
2019.6 天象1星、2星入轨,构建开放式试验平台; 2021年前发射7颗卫星
银河 Galaxy
宽带通信 银河航天
1000颗
Q/V、Ka 2020.1 首星“银河一号”发射成功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互联网资料、招商证券整理
卫星行业全产业链逐步开放,卫星互联网领域成为商业航天切入点。自2015年起,随着我国在商业航天方面政策 的逐步开放,大批民营初创航天企业成立。截至目前全产业链均有民营企业进驻。低轨卫星主要以小型卫星为主, 设计与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以卫星互联网应用为主的低轨卫星通信领域有望成为商业航天的主要切入口。
图:卫星及其应用产业链结构
62 195 2018
图:2018年全球各类型卫星发射比例
商用通信卫星 军事侦察卫星 科学卫星
民用/军用通信卫星 对地观测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导航卫星
4% 8%
22%
18% 4%
6% 39%
资料来源: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艾瑞咨询、招商证券
- 2-
国内卫星互联网亟需快速发展,商业项目厉马秣兵
国内卫星互联网工程亟需快速发展。根据赛迪咨询的数据,中国已有10个组网数量在30颗以上的低轨卫星项
卫星互联网业务兴起,将拉动通信卫星制造、发射、建网和服务市场增长。低轨移动卫星通信技术趋于成熟, 通信卫星将取代遥感卫星,成为支撑火箭发射新的增长点。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入景气周期,低轨卫星星 座建设将为卫星制造、发射和地面设施建设带来增量空间,打开卫星宽带和卫星移动通信等业务的成长空间。
图:2014-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亿美元)
- 95 -
卫 星 产 业 链逐渐开放,卫星互联网成为商业航天切入点
卫星相关产业链较长,组成较为复杂,总体分为四个环节:1.材料、燃料、电器元件材料厂商;2.卫星研制商、 发射服务提供商以及地面设备制造商;3.卫星运营商与卫星应用服务提供商;4.终端用户(政府、企事业单位、 个人)。我国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领域,整体实力较为突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电子元器件、终端类产品、 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等领域,目前我国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招商证券
- 96 -
感谢聆听
Thank You
- 113 -
卫星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新基建四大赛道,在变革中寻求发展
全球卫星行业前景广阔,卫星互联网带动全产业链增长
全球卫星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占据主要市场空间。根据赛迪顾问统计,近十年来全 球卫星产业总收入呈增长态势,2019年达到2860亿美元,同比增长3.2%。根据SIA发布数据,卫星服务是卫 星产业中最大的价值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地面网络电视冲击导致增长乏力,;其次是地面设备,主要以 GNSS和网络设备的增长为主;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有较大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