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教案及反思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提问:
1.“惊弓之鸟”四字连起来的字面含义是什么?
2.谁知道这是害怕弓的鸟呢?为什么说这是只害怕弓的鸟?我们这节课就
通过度析课文来理解,并学习复述课文。
(二)整体感知。
泛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
提问: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哪小节到哪小节讲的是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这件事的?(让学生理
清本课先说结果后说原因的叙述顺序)
3.第6 至9 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小结:这篇课文的第1〜5自然段告诉我们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第6
—9自然段讲的是这件事发生的原因。
提问: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三)分自然段学习。
1 .学习第1 —5 自然段
(1 )指名读1 —5 自然段。
提问:①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②他是什么样的人?③什么是射箭能手?④
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
(2)默读1 —5 自然段
布置学生讨论4个问题:①更羸跟魏王去打猎,出现了什么情况?②更羸怎
么说的?③更羸是怎么做的?④结果怎么样?
(3)出示投影片。(通过活动投影片演示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含义。)
提问:①第一个直”说明了什么?(板书直”②第二个直”说明了什么?(板书直”③如果是你而不是更羸能不能把大雁射下来?(激发学生对下一步
学习的兴趣。)
2.学习第6—9 自然段
(1)自由读第6—9 自然段。
提问: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2 )指名读第9 自然段。
提问:共有几句话?
讨论:①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板书:飞得慢、叫得惨)②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板书:受过伤,孤单失群)③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板书:害怕高飞掉下来)④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板书:观察、分析、推理、判断)
(3)练习复述6—9 自然段的内容。
(四)繁体分析。
1.朗读全文
提问:(1)用自己的话说说大雁是怎么从空中掉下来的?说说比喻意义。(没有在课前直接说出惊弓之鸟的比喻意义,而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去理解。)(2)人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惊弓之鸟”这个词?(加深对“惊弓之鸟”的比喻意义的理解并学会使用。)(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更羸之所以能作出准确的分析,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实行思考,这种准确的思维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练习复述全文
七、布置作业
(一)继续练习复述全文。
(二)预习11 课。
初读课文,查字典理解生字词,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八、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直直
观察------ 分木------- 推理----- 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掉下耒
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
课后反思:
一节好课,恰如一篇佳作,做好起承转合就自成天地了,所以我的《惊弓之鸟》,只有四个步骤:起一成语游戏,在成语和对应的人物之间连线,并简要说说成语故事内容;承一读好文本,寻找惊弓之鸟的本义;转---联系生活,理解惊弓之鸟的引申义,并能使用;合---质疑留白,更羸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凭什么知道这是只惊弓之鸟?最后一环节实际是课之结尾,只要一句话,但却
显示我因课时不同而对文本把握点的迥异,收的同时也为下一课时的放留足了地步。这样算来,整节课实际只有三个环节,很简约,但并不简单。都说花要有花样,人要有人样,我想,课也要有课样,古文要有古文味,诗歌要有诗歌味,成语故事就要有成语味。课始时,给一定的时空,让学生进入成语之场,展示自己课内外对成语的积累,是一种营造,也是一项训练,更是对课外阅读的一份鼓励,这就是我初始环节的预期,没有完全达到,但在*近。朗读一环是中心,学生读为主,老师评、导为辅。其实对阅读教学来说,不存有真正意义上的初读,除非你放弃教材,另起炉灶。课本刚下发时会浏览,预习时会练读,开课后会朗读。为了调动学生已读得有些麻木的神经,检查读书效果时老师适时而适当的评价、引导就非常重要,这样会给学生一种新鲜的视角,新奇的感受,让学生有所触动:哦!还能够这样想?我怎么没想到呢?这样将熟悉读成陌生后,学生会觉得文章
实际上还大有嚼头,读的积极性就再次提起了。比如学生读到这个句时“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我用一条向上的直线箭头和一条同向的斜线箭头让学生讨论“直往上飞”之“直”为何种意思,引发了学生趣味盎然的
辨析;再将箭头改换为向下的,协助理解“直掉下来”之“直”为“笔直”,生动又深刻,比较容易调整学生阅读的状态,改善他们滑行阅读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