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的理解与应用

合集下载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及其应用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及其应用
21 年 01
第 1 期 9
S I N E&T C N L G N O M TO C C E E H O O YIF R A I N
0科教 前沿 0
科技信 息
静力弹塑性
( 山东青 年政 治学 院 山东 济 南
20 1 ) 5 0 4
中, 架梁为 20 框 0 mm* 0 m 框 架 柱 为 5 0 m* 0 0 3 0 m, 0 m 5 0 mm,2 C 5混 凝 土 ,
H 3 5级 钢 筋 , 力 墙 厚 度 20 m。地 震 烈 度 8度 , 类 场 地 , 计 RB 3 剪 5r a 二 设 作 为抗 震 性 能 分 析 的 重 要 方 法 之 一 ,uh vr 析 将 非 线 性 静 力 P soe 分 地 震 分 组 为第 二组 。 计算 结 果 与 弹性 反 应 谱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 静 力 分 析 的 方 法 来 预测 结 构 用 本 例 中 指定 混 凝 土框 架 梁 M3铰 , 架柱 P M— 铰 , 力 墙 的 塑 框 — M 剪 在地 震 作 用 下 的动 力 反 应 和 抗 震 性 能 。 该 方 法 目前 已 被美 国 的 A C T 一 性 行 为 通 过 分 层 壳 模 型 的 非 线 性 分 析 来 实 现 , 简 化模 型 . 略 横 向 为 忽 4 , E 2 3 2 4 3 6正 式 采 用 , 并 给 出 了 具 体 规 定 。 现 行 的 0 F MA 7 、7 、5 钢 筋 的 线性 行 为 , 设 置 钢 筋 剪 应 力 分 量 。 无 效 的 。 并 是 P so e 分 析 大 都 采 用 A C 4 u hvr T - 0中建 议 的 方 法 , 用 单 调 增 加 沿 结 构 采 本 算 例 的 荷 载 模 式 采 用 上 文 介 绍 的 第 三 种 形 式 ,即 采 用 振 型 荷 高 度 呈 一 定 分 布模 式 的水 平 荷 载 . 到 结 构 基 底 剪 力 和顶 点 位 移 的 推 得 载 , 取 第 一 振 型 进行 侧 向加 载 。 义 的荷 载 工 况 如 下 : 性 的 分 析 工 选 定 线 覆 关 系 曲线 , 由 等 效 单 自 由度 体 系 确 定 强 震 下 的 目标 位 移 。 而 获 并 进 况 , 括 D AD、I E、LV 包 E LV S I E及 EGE MO E 非 线 性 的 分 析 工 况 包 I N D S; 得 结 构 和构 件 在 强震 下 的 弹 性 变 形 需 求 。 括 N L( Q 活荷载静力非线性分析工况 )N E 、D AD ( 重力非线性分 析工

对某工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push-over)的探讨

对某工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push-over)的探讨

对某工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的探讨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和实施步骤,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和讨论。

关键词: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反应谱;结构抗震性能评价1 前言利用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进行结构分析的优点在于:既能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设计进行校核,也能够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潜在的破坏机制,找到最先破坏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设计者仅对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加强,不改变整体结构的性能,就能使整体结构达到预定的使用功能;而利用传统的弹性分析,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结构,可能采取增加新的构件或增大原来构件的截面尺寸的办法,结果是增加了结构刚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也可能存在新的薄弱环节和隐患。

对多遇地震的计算,可以与弹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看总侧移和层间位移角、各杆件是否满足弹性极限要求,各杆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对罕遇地震的计算,可以检验总侧移和层间位移角、各个杆件是否超过弹塑性极限状态,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2 原理与实施步骤2.1 原理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

它是将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速计算方法。

其原理是使结构分析模型受到一个沿结构高度为单调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直至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建筑物倾覆为止。

基于结构行为设计使用Pushover分析,包括形成结构近似需求曲线和能力曲线,并确定曲线交点。

需求曲线基于反应谱曲线,能力曲线基于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

在Pushover分析中,结构受到逐渐增加的荷载作用,从而得到需求曲线和能力曲线的交点,即性能点。

由于性能点定义了结构的底部剪力和位移,因此通过结构在性能点的行为和现行规范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结构是否满足要求。

实施步骤准备工作:建立结构模型,包括几何尺寸、物理参数以及节点和构件的编号,并输入构件的实配钢筋以便求出各个构件的塑性承载力。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一、本文概述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模拟结构在静力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的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计算精度不高、计算效率低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其在大型复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探索其改进策略,以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为工程实践提供更为准确和高效的结构分析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流程,分析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通过引入新的算法和优化计算流程,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效率。

本文还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发展,提高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水平,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 Analysis)是一种在结构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旨在评估结构在地震等极端荷载作用下的性能。

该方法基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特点,通过模拟结构的静力加载过程,分析结构的弹塑性变形、内力分布和破坏机制,为结构抗震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塑性力学、结构力学和地震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塑性力学提供了描述材料在弹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模型,包括理想弹塑性模型、随动硬化模型等多种模型,这些模型能够反映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非线性行为和塑性变形累积。

结构力学则为静力弹塑性分析提供了结构整体和局部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条件等,这些方程和条件构成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数学模型。

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的研究与改进的开题报告

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的研究与改进的开题报告

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的研究与改进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抗震设计成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保障建筑安全,结构的抗震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已经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方法根据结构某一方向施加分布荷载,通过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分析,评估结构抗震能力。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的结构形式日益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需求。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扩充其适用范围,提高其计算精度和效率,以更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

三、研究内容1.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调研和综述,对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进行总结和阐述。

2. 提出一种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改进方案,探讨在模型参数、荷载模拟、材料本构关系等方面的改进思路。

3. 基于实际工程,使用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分析,评估其抗震能力。

4.设计和编写Pushover分析方法改进程序,验证改进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本研究旨在对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改进研究。

主要的预期成果包括:1.提出一种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改进方案,改进方案应能够在某些方面比传统的方法更加准确和高效。

2.通过实际工程评估所提出的改进方法的优缺点,验证其适用性和实用性。

3.设计和编写Pushover分析方法改进程序,展示改进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预计的考核指标包括:论文的质量、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研究成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实用性。

五、研究步骤与进度安排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设计改进方案。

预计用时2周。

2.对所提出的改进方案进行模拟,并对改进方案中涉及的各项参数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浅谈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的理解与应用

浅谈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的理解与应用

浅谈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的理解与应用摘要:本文首先介绍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以Midas/Gen 程序为例,采用计算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弹塑性分析的步骤和过程,表明Pushover 是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分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静力弹塑性 Pushover Midas/Gen 能力谱 需求谱 性能点一、基本理论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

简要地说,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侧向力或侧向位移,单调加荷载(或位移)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到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建筑物倾覆为止,得到结构能力曲线,之后对照确定条件下的需求谱,并判断是否出现性能点,从而评价结构是否能满足目标性能要求。

Pushover 分析的基本要素是能力谱曲线和需求谱曲线,将两条曲线放在同一张图上,得出交会点的位移值,同位移容许值比较,检验是否满足特定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要求。

能力谱曲线由能力曲线(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转化而来(图1)。

与地震作用相应的结构基底剪力与结构加速度为正相关关系,顶点位移与谱位移为正相关关系,两种曲线形状一致。

其对应关系为:1/αG V S a =roofroof d X S ,11γ∆=,图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转换为能力谱曲线其中1α、1γ、roof X ,1分别为第一阵型的质量系数,参与系数、顶点位移。

该曲线与主要建筑材料的本构关系曲线具有相似性,其实其物理意义亦有对应,在初始阶段作用力与变形为线性关系,随着作用力的增大,逐渐进入弹塑性阶段,变形显著增长,不论对于构件,还是结构整体,都是这个规律。

需求谱曲线由标准的加速度响应谱曲线转化而来。

Pushover分析(弹塑性分析)

Pushover分析(弹塑性分析)

Pushover曲线 能力谱加速度Sa 基底剪力Vb
能力谱曲线
V Sa G1
(Sdt,sat)
Sd
top
1 X top ,1
顶点位移Dt
能力谱位移Sd
有效质量比
1
[ (Gi X i1 ) / g ]2
i 1
n
Sd T 2 Sa G
Gi 为结构第i楼层重量
[ Gi / g ][ (Gi X i2 1) / g]
Push-over的基本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如何求得结构的能力曲线? 如何确定结构的目标位移? 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
结构能力曲线的计算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 计算模型的建立 二 侧向力的分布形式
结构计算模型—纤维模型
基于平截面假定,将梁柱的内力-变形关系转化成混凝土与钢 筋的单轴应力-应变关系。
为阻尼修正系数,取0.3~1.0
ED为阻尼所消耗的能量(图中虚线部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EE为最大应变能(图中斜线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
Sa A1 A2 T 能力谱曲线 Sa api ay T 能力谱曲线 P EE
P
dy Sd ED
dpi
Sd
用双线型代替能力谱曲线的条件:A1=A2
Teq
T 1
T 2 Sdp Sd ( ) Sa R R 2
R表示由于结构的非弹性变 形对弹性地震力的折减系数
R ( 1) T 1 T T0 T0

R T T0
T0 0.65 0.3Tg Tg
采用Push-over方法对 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得到目标位移点(性能点)与结构的能力曲线。 得到性能点后,经过转化可以得到能力曲线上相应的点,能力曲线上的每 一个点都对应着结构的一个变形状态。根据性能点对应的变形,可以对结 构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价:顶点侧移和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 位移限值;构件的局部变形(指梁、柱等构件的塑性铰变形),检验他是 否超过建筑某一性能水平下的允许变形;结构构件的塑性铰分布是否构成 倒塌机构。

推覆 弹塑性静力分析

推覆 弹塑性静力分析
PUSHOVER 弹塑性静力分析
PUSHOVER应用背景
结构遭受强震作用后,一般将进入弹塑性状态。 为了满足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有必要对结 构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近年来,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作为 对新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或对现有结构进行抗震能力评 价的新方法,以其概念清楚,实施相对简单,同样能 使设计者在某种程度上了解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弹塑 性反应的特点,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USHOVER分析原理
pushover方法卞要用于对现有结构或设计方案进行抗侧能力的计算,对结 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自从基于位移胜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提出之后,该方 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对新建建筑结构的弹塑性抗震分析。这种方法实质 上是一种静力非线性计算方法,与传统的抗震静力计算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它
PUSHOVER分析的两个假设
pushover分析方法一般基于以下两个假定: (1)结构(一般为多自由度体系MDOF )的反应与该结构的等效单自由 度体系(SDOF)的反应是相关的,这表明结构的反应仅由结构的第 一振型控制。 (2)在每一加载步内,结构沿高度的变形由形状向量{Φ}表示,在这一 步的反应过程中,不管变形大小形状向量{Φ}保持不变。 严格说来,这两个假定是不完全准确的,但是研究说明,这些假定能 够很好地预测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并且这些地震反应确实是由第 一振型控制的(尤其是对于基本周期小于1s的结构)。
考虑了结构的弹塑性性能并将设计反应谱引入了计算过程和计算成果的解释.
在施加外力时,首先在结构上施加竖向荷载并保持不变,同时根据结构的具 体情况沿高度施加某种侧向分布形式的水平荷载,模拟地震水平惯性力,并
逐步增加水平力,使得结构构件逐渐进入塑性状态,结构的梁、柱等构件出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在实际计算中必须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计算模型必须包括对结构重量、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的所有结构部件。
(2)对结构进行横向力增量加载之前,必须把所有重力荷载(恒载和参加组合的活荷载)施加在相应位置。
(3)结构的整体非线性及刚度是根据增量静力分析所求得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的关系曲线确定的。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建立结构荷载-位移曲线,然后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基本工作步骤为:
第一步:准备结构数据:包括建立模型、构件的物理参数和恢复力模型等;
第二步: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第三步:在结构每层质心处,沿高度施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力(如:倒三角、矩形、第一振型或所谓自适应振型分布等),确定其大小的原则是:施加水平力所产生的结构内力与第一步计算的内力叠加后,恰好使一个或一批构件开裂或屈服。在加载中随结构动力特征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的自适应加载模式是比较合理的,比较简单而且实用的加载模式是结构第一振型。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的确切含义及特点
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有动力非线性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和静力非线性分析两大类。动力非线性分析能比较准切而完整的得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全过程,但计算过程中需要反复迭代,数据量大,分析工作繁琐,且计算结果受到所选用地震波及构件恢复力和屈服模型的影响较大,一般只在设计重要结构或高层建筑结构时采用。
第四步:对于开裂或屈服的杆件,对其刚度进行修改,同时修改总刚度矩阵后,在增加一级荷载,又使得一个或一批构件开裂或屈服;
不断重复第三、四步,直到结构达到某一目标位移(当多自由度结构体系可以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时)或结构发生破坏(采用性能设计方法时,根据结构性能谱与需求谱相交确定结构性能点)。

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本内容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安全性显 得尤为重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评估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 响应的重要工具,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阐述了静力弹 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探讨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在高 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MIDASGEN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 析,建议参考MIDASGEN用户手册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将提供更详细的 信息和指导,帮助读者掌握MIDASGEN的分析功能和操作方法。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具体决策。静力弹 塑性分析只是评估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性的一种手段,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如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维护保养等)来确保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时,需要考虑多种荷载工况,例如自重、风载、地震 作用等。通过在MIDASGEN中设置相应的荷载工况,可以模拟高层建筑结构在不同 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 计算参数,例如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屈服准则等。
在MIDASGEN中,可以通过输出位移、应力、应变等结果,对高层建筑结构的 静力弹塑性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方法(如有限元方法、实验方法等)的比较, 可以发现MIDASGEN在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静力弹塑性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 性。
研究目的
本次演示的研究目的是对比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静力与动力弹塑性抗震分析 方法,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希望能够为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分析手段。

浅析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

浅析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

1 概述
为 了 满 足 《建 震 设 计 规 范》
(GB50011- 2001)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
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设计人员需要了解结构
从小震作用下的弹性状态逐步随着地震作用的
增大而进入弹塑性状态,即结构在(设防烈度地
震)和大震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并采用适当的抗
震措施以保证结构的抗震性。对结构进行罕遇
-10-
建筑工程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刘 闻 张伟健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摘 要“: 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设计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也是建筑现代化所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从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两方面论述“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中的体现,并提出一些设想。
关 键 词 :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自然环境;减少污染
Sd 为横坐标的新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即为静
由结构的性能点,可得相应结构的顶点位
力弹塑性分析法中的地震作用需求谱。
移,相应的结构各层变形即反映结构在罕遇地
2.2 建立能力谱
震下各层的位移。计算结构层间位移角,与规范
在等效于地震作用的某种水平力作用下, 要求对比,判断结构是否满足分析,直 结构塑性铰的分布,判断结构薄弱层所在。
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与反应谱
法类似,本质上是一种用静力来模拟地震力的
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
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侧向力 (例如按振型
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得出的水平地震力),单调加
载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则修
改其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
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到结构
科技论坛
浅析静力弹塑性(p u sh o ver)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Push-over从字面可以理解为推-覆,即对结构进行侧推。

为何进行侧推呢?对结构的侧推(pushover)目的是为了估计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解释通过侧推来评估结构抗震能力之前,先来看一下《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线弹性反应谱的方法来估计结构抗震能力有何不足?《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线弹性反应谱的方法,在一定场地条件下对线弹性结构进行反应估计,再进行结构设计。

而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对结构的假定都是线弹性的。

而结构在振动过程中会出现塑性状态,此状态可以减小地震作用并同时具有耗能的作用,因此,对结构的抗震能力评估需要考虑结构的塑性状态。

若仿照《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线弹性反应谱方法,来考虑结构的弹塑性状态,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非线性结构难以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二是线弹性反应谱不再适用,需要建立非线性结构反应谱。

而针对这两个问题,在Pushover分析中是分别通过建立能力谱和需求谱来解决的。

能力谱简单的说是通过单自由度体系力与位移关系来反映多自由度结构弹塑性特性的曲线。

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单自由度体系受侧向集中水平力得到的力与位移关系,来描述多自由度结构受到侧向推力得到的顶层位移与基地剪力的关系,从而诠释了推覆的含义。

然后仅通过推覆得到的能力谱,是难以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的。

原因在于能力谱虽然能够反映了结构本身的弹塑性特点,比如侧向刚度大小,屈服强度等。

然而能力谱不能反映出地震特性,因此需要建立需求谱。

需求谱如设计规范中的弹性反应谱一样,反映不同周期结构在某类场地作用下的最大反应。

然而弹性反应谱难以描述结构弹塑性特性,主要在于弹性反应谱没有考虑弹塑性结构屈服时的屈服点,以及屈服后刚度。

需求谱考虑了结构的弹塑性特点,将弹性反应谱通过折减及变换,得到弹性需求谱。

为了考虑地震场地特性,将能力谱与需求谱画于同一图中,相交的点为性能点,如下图:性能点反映了具有特定周期、特定屈服强度与延性等特点的弹塑性结构在某种场地条件下的抗震能力。

浅谈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

浅谈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

浅谈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摘要:Pushover分析方法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已被引入我国新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侧向力分布模式的选取是pushover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它的选取直接影响pushover分析的结果。

本文主要综述了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和实施过程,pushover分析中侧向力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对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pushover;侧向力分析分布模式1、引言结构抗震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能真实地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及构件的塑性破坏过程,但其计算过程复杂,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还较难推广。

Pushover分析乃是一种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简化方法,易为广大工程设计人员所接受。

2、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和实施过程2.1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Pushover方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即对结构进行静力单调加载下的弹塑性分析。

具体地说,在结构分析模型上施加按某种方式模拟地震惯性力的侧向力,并逐级单调加大,构件如有开裂或屈服,修改其刚度,直到结构到达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

Pushover方法可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及对新建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性能的评估,也可以对所设计的地震运动作用在结构体系和它的组件上的抗震需求提供充足的信息;在结构可靠性设计中,通过pushover分析来确立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初始设计值;利用pushover分析法来检测结构的抗震性能并由此相应调整结构设计,使之满足抗震要求;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可得层间剪力—层间位移曲线,即该结构的剪切层的层间滞回曲线的骨架线,将其折线化为合理的恢复力模型,即可进行层模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2.2pushover分析方法的实施步骤(1)准备结构数据:包括建立结构模型,构件的物理常数和恢复力模型等;(2)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将其与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叠加,作为某一级水平力作用下构件的内力,以判断构件是否开裂或屈服);(3)施加一定量的水平荷载。

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_张洪伟

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_张洪伟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金土木用户大会
一、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
金土木用户大会
Pushover分析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1、利用Pushover分析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的基本思路。
2、框架、剪力墙的模拟。 3、模型的合理简化。 4、加载模式的选择及Pushover工况定义。 5、结果读取、性能评价。 6、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金土木用户大会结构性能评估根据pushover曲线和求得的性能点检查结构在性能点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并利用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来评估结构在既定地震作用下的延性性能从而判断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否达到既定地震作用下的要求
金土木用户大会
静力弹塑性及动力弹塑性分析在结构 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张洪伟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用于评估的地震水准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金土木用户大会
选择用于评估的性能水准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金土木用户大会
性能点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金土木用户大会
Ca、Cv参数确定
• Ca与Cv为UBC规范反应谱与中国规范反应谱转换参 数

pushover分析

pushover分析
如何利用Pushover能力曲线来确定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目标位 移,进而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作出评价,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美国 ATC-40采用的能力谱法,美国FEMA-273推荐的等效位移系数法。
目标位移反映了结构在特定地震作用水平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位 移,问题的核心实际上是反应谱(需求谱)的确定。
能力谱法
2021/10/10
26
结构能力曲线的分析步骤
(1)建立结构的计算模型,模型中应考虑所有对结构刚度、质量、强度 以及抗震性能有重要作用的构件。然后给结构加上重力荷载,重力荷载 包括全部恒载和部分静载。
(2)施加沿高度分布的某种水平荷载 静力弹塑性分析时所采用的水平侧力加载模式代表结构上地震惯
性力的分布,水平侧力加载模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 水平侧力加载模式主要有均匀加载、倒三角形加载、基本振型加
xyrMr Qyr
将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的目的: 以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弹塑性反应反推多自由度体系的弹性、 弹塑性反应。 优点: 利用反应谱进行弹性范围内的计算,单自由度体系在理论上是 严密的;可以将反应谱的概念推广到弹塑性阶段,亦即所谓的 “弹塑性反应谱”; 针对单自由度体系的工作量大大少于针对多自由度体系的工作 量。上述这种基于振型向量与结构反应水平无关的等效方法最 为常见。
Chopra提出的弹塑性反应谱曲线 (不需要迭代求解)
Sdp
RSd
R(2T)2Sa
R表示由于结构的非弹性变 形对弹性地震力的折减系数
R(1)T 1
T0
TT0
R TT0
T00.650.3Tg Tg
采用Push-over方法对 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得到目标位移点(性能点)与结构的能力曲线。 得到性能点后,经过转化可以得到能力曲线上相应的点,能力曲线上的每 一个点都对应着结构的一个变形状态。根据性能点对应的变形,可以对结 构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价:顶点侧移和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 位移限值;构件的局部变形(指梁、柱等构件的塑性铰变形),检验他是 否超过建筑某一性能水平下的允许变形;结构构件的塑性铰分布是否构成 倒塌机构。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共3篇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共3篇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共3篇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1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它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物的破坏机制和耐震性能,并为施工和维护提供有用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Pushover分析方法基于弹塑性理论,可以很好地模拟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并预测其塑性极限以及峰值位移。

该方法在分析中采用了非常简便的工具,比如一维曲线(Capacity Curve)和位移时程,因此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析结果。

Pushover分析方法通常在进行性能评估时使用,其主要目标是确定结构的破坏机制。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进行Pushover分析之前,需要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有限元模型必须准确地描述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

通常情况下,有限元模型是由保密的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或其他建模软件生成。

2.确定结构的荷载模型在确定荷载模型时,需要考虑结构所受的地震、风荷载和重力荷载等因素。

在进行Pushover分析之前,需要将自重和其它固定荷载先施加在结构上,然后再考虑施加的横向载荷。

3.确定分析属性分析属性是指用于模拟结构响应的材料模型、纵横向构型变化以及分析强度等因素。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采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及屈服强度,在结构滞回曲线上用刚度和残余形变表达了结构的非线性本质。

4.进行Pushover分析进行Pushover分析时,需要使用一种称为Capacity Curve的曲线来描述结构的响应。

该曲线可以通过在结构中逐步增加侧向荷载来构建。

在每个荷载步长上,都会根据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残留形变来计算结构的响应。

通过计算位移和弧度等参数,可以建立结构的Capacity Curve。

5.进行破坏模式分析通过Capacity Curve,可以确定结构的塑性极限和层间的响应状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Pushover分析法1、Pushover分析法优点:(1)作为一种简化的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可以对结构关键机构及单元进行评估,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从而为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2)非线性静力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小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花费较少的时间和劳力,较之时程分析方法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Pushover分析法缺点:(1)它假定所有的多自由度体系均可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这一理论假定没有十分严密的理论基础。

(2)对建筑物进行Pushover分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位移和水平加载方式,其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两者的选择。

(3)只能从整体上考察结构的性能,得到的结果较为粗糙。

且在过程中未考虑结构在反复加载过程中损伤的累积及刚度的变化。

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性状。

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1、时程分析法优点:(1)采用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输入,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从而全面考虑了强震三要素,也自然地考虑了地震动丰富的长周期分量对高层建筑的不利影响。

(2)采用结构弹塑性全过程恢复力特性曲线来表征结构的力学性质,从而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3)能给出结构中各构件和杆件出现塑性铰的时刻和顺序,从而可以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

(4)对于非等强结构,能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并能计算出柔弱楼层的塑性变形集中效应。

2、时程分析法缺点:(1)时程分析的最大缺点在于时程分析的结果与所选取的地震动输入有关,地震动时称所含频频成分对结构的模态n向应有选择放大作用,所以不同时称输入结果差异很大。

(2)时程分析法采用逐步积分的方法对动力方程进行直接积分,从而求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

所以此法的计算工作十分繁重,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完成。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和计算实例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和计算实例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和计算实例一、本文概述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分析方法,用于评估结构在静力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

该方法结合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预测结构在静力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应力分布以及破坏模式。

本文将对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计算实例来展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分析流程和方法,掌握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技巧,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二、弹塑性理论基础弹塑性分析是结构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同时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情况。

在弹塑性分析中,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非线性特性。

当材料受到的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时,材料将发生塑性变形,这种变形在卸载后不能完全恢复,从而导致结构的永久变形。

弹塑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塑性力学、塑性理论和弹塑性本构关系。

塑性力学主要研究塑性变形的产生、发展和终止的规律,它涉及到塑性流动、塑性硬化和塑性屈服等概念。

塑性理论则通过引入屈服函数、硬化法则和流动法则等,描述了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

弹塑性本构关系则综合考虑了材料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行为,建立了应力、应变和应变率之间的关系。

在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通常需要先确定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然后结合结构的边界条件和受力情况,建立结构的弹塑性平衡方程。

通过求解这个平衡方程,可以得到结构在静力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和应力分布。

弹塑性分析在结构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和抗震性能等方面。

通过弹塑性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结构在极端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为结构设计和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即为弹塑性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它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结构在弹塑性阶段行为的理论框架和工具。

在接下来的计算实例中,我们将具体展示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PUSHOVER方法

PUSHOVER方法

PUSHOVER方法PUSHOVER方法(PUSHOVER method)是一种简单、经济、直观且有效的方法,用于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初步评估。

它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预制结构、短周期结构和轻型结构等。

PUSHOVER方法基于弹塑性分析原理,通过分析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非线性行为,直观地展示结构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变形和受力情况。

在PUSHOVER方法中,结构被简化为一维弹塑性模型,并进行单方向的静力分析。

结构的非线性行为通过增量形式的弹塑性模型来表示,荷载由小到大逐步增加,直至结构达到破坏。

1.确定结构模型:首先,需要将结构转化为一维、双向的框架模型,包括主要的水平和垂直支撑、梁和柱等。

通常,无溶接链接使用简化的接头,而有溶接链接使用精确的模型。

2.选择地震荷载曲线:根据结构所在地区的地震参数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地震荷载曲线。

常用的荷载曲线包括线性弹性荷载、等效静力荷载和增量动力荷载等。

3.设定分析参数:确定分析所需的参数,如荷载递增步长、分析区间和结构材料的损伤模型等。

4.进行弹塑性分析:根据设定的荷载递增步长,以及结构的初始状态,进行弹塑性分析。

在每个荷载步骤中,根据结构的初始刚度和荷载作用,计算结构的变形、内力和屈服状态。

5.绘制PUSHOVER曲线:根据分析结果,绘制PUSHOVER曲线。

PUSHOVER曲线是结构侧向位移与结构侧向剪力的函数关系图。

它直观地展示了结构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响应。

通过PUSHOVER曲线,结构工程师可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储备和抗震性能,并确定结构在不同限额位移水平下的塌陷载荷。

这对于设计抗震设防和结构强度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PUSHOVER方法的优点在于其简单性、经济性和直观性。

相对于复杂的动力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合理的结果。

另外,PUSHOVER方法还可以用于实际结构的性能评估和性能矫正,使结构工程师可以方便地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浅析及应用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浅析及应用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浅析及应用发表时间:2019-04-19T10:31:12.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李建民[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阐述了性能点的含义及Pushover分析方法的步骤。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235摘要:本文通过介绍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阐述了性能点的含义及Pushover分析方法的步骤。

并利用Pushover分析方法分析了一个框架-核心筒结构,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基本原理1.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引进我国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11-89)版就提出了三阶段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说明我国规范正在逐步吸纳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思想。

而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50011-2001)中引入的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Pushover)抗震技术,是对性能化设计分析方法的补充。

性能化设计根据结构所处的受力阶段,适宜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尽相同。

结构在小震时处于线弹性阶段,可采用振型组合方法或弹性时程方法。

进入弹塑性阶段后分析变得复杂,这就需要一种能够较好的反映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的实际性能,又简单好用的分析方法。

于是,基于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简称CSM),美国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应用技术委员会的ATC-40以及联邦应急委员会的FEMA273、274等文件引入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1.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原理首先,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基于两个基本假定:(1)、实际结构的地震反应与某一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相关。

(2)、在地震过程中,不论结构变形大小,分析所假定的结构沿高度方向的形状向量都保持不变。

因为以上假定在理论上并不严密,所以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的理解与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以Midas/Gen 程序为例,采用计算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弹塑性分析的步骤和过程,表明Pushover 是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分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静力弹塑性 Pushover Midas/Gen 能力谱 需求谱 性能点
一、基本理论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

简要地说,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侧向力或侧向位移,单调加荷载(或位移)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到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建筑物倾覆为止,得到结构能力曲线,之后对照确定条件下的需求谱,并判断是否出现性能点,从而评价结构是否能满足目标性能要求。

Pushover 分析的基本要素是能力谱曲线和需求谱曲线,将两条曲线放在同一张图上,得出交会点的位移值,同位移容许值比较,检验是否满足特定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要求。

能力谱曲线由能力曲线(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转化而来(图1)。

与地震作用相应的结构基底剪力与结构加速度为正相关关系,顶点位移与谱位移为正相关关系,两种曲线形状一致。

其对应关系为:
1/αG V S a =
roof
roof d X S ,11γ∆=

图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转换为能力谱曲线
其中1α、1γ、roof X ,1分别为第一阵型的质量系数,参与系数、顶点位移。

该曲线与主要建筑材料的本构关系曲线具有相似性,其实其物理意义亦有对应,在初始阶段作用力与变形为线性关系,随着作用力的增大,逐渐进入弹塑性阶段,变形显著增长,不论对于构件,还是结构整体,都是这个规律。

需求谱曲线由标准的加速度响应谱曲线转化而来。

标准的加速度响应谱纵坐标为谱加速度,横坐标为周期,将横坐标替换为谱位移,可得到加速度-位移反应谱,即需求反应谱(图2)。

周期与谱位移的对应关系为:
g S T S a d 22
4π=
图2 加速度响应谱转换为需求谱
该对应关系的物理意义是:在给定加速度作用下,随着结构位移的增大,构件的开裂、塑性铰发展,结构总刚度矩阵发生变化,结构自振周期延长,位移与周期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结构位移的增大,地震响应呈下降趋势。

从能力谱曲线与需求谱曲线的图表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以加速度谱对位移谱的坐标来绘制,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谱代表着结构本身的承载能力,需求谱代表着特定烈度下的地震作用响应。

将这两种曲线合并到一张坐标系中(图3),两曲线的交点称为性能点,性能点对应的位移即为该地震作用下的谱位移,谱位移可按原式换算成结构顶点位移,根据该位移在能力曲线中的位置,即可确定结构在该地震作用下的塑性铰分布、杆端截面曲率、层间侧移及总侧移等信息。

图3能力谱与需求谱
二、计算实例
采用结构有限元程序Midas/Gen(7.95版本),以某简化工程概况为例。

该工程为15层框架剪力墙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层层高4.5m,其余各层3.6m,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

框架柱截面为600mx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框架梁截面250mmx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剪力墙截面厚度250mm。

梁、柱主筋采用HRB400,箍筋
HPB235,剪力墙分布筋HPB235。

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第二组,场地类别二类。

该建筑为乙类建筑,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根据上述概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定义静力荷载工况并将静力荷载按组合系数转化为质量。

2、结构底部按固接定义边界条
件。

3、楼、屋面荷载的分配。

4、定义风荷载工况。

5、定义反应谱函数及X、Y方向反应谱荷载工况。

建模完毕并进行分析控制数据的确定后,就可以进行模态的分析了。

首先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在与反应谱相应的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包括结构的振型、周期、楼层剪力、楼层侧向刚度、层间侧移、总侧移等结构总体信息。

同时,对于每个单个构件,可以查询单元细部不同截面的应力应变水平。

由此,可以得知在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弹性验算是否可以满足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中的众值烈度下,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要求。

之后进行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

在进行Pushover的分析之前,需要根据抗震等级、材料选用、材料特性、分项系数等条件,设计构件的配筋,并把这些配筋信息导入到结构构件中,配筋是混凝土结构整体具有弹塑性能的核心要素。

Pushover主控数据(图5)定义初始荷载(初始荷载的比例系数按照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定义迭代次数和收敛标准。

在Pushover荷载工况的设置中(图6),本例采用顶点位移控制的方法,节点号取自于主阵型的最大位移点,最大位移不小于规范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与总高的乘积。

另外,需定义并分配构件的塑性铰。

本工程中梁采用FEMA
型弯矩铰,墙、柱采用FEMA型轴力—弯矩铰。

图5 Pushover主控数据图6 Pushover荷载工况分析结果显示,Pushover的能力谱比需求谱曲线如图7所示。

能力谱曲线穿越需求谱,得到性能点;能力谱曲线较为平滑,位移与基底剪力呈非线性递增,实际得到的性能点定点位移不大,说明该体系结构刚度较大,变形较小;在大震工况下曲线在设定范围内未出现下降段,性能点的顶点位移与设定顶点位移尚有一定距离,表明在抗倒塌能力上有较大余地。

从层间位移角的结果来看,大震性能点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中间层,最大值为0.0023,约为1/400,如图8。

塑性铰立面分布如图9。

13.4%的塑性铰处于IO(直接使用)状态阶段以内,有更少部分的塑性铰处于LS(生命安全)状态阶段以内,主要出现在的梁端,部分出现在剪力墙、柱端节点处,满足强柱弱梁的概念设计原则。

总体上说,结构在8度(0.20g)设防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少量位置出现轻微裂缝铰,进入塑性阶段,个别位置出现明显裂缝,构件进入屈服阶段,结构不发生整体或局部倒塌,层间位移角参数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图7 能力谱比需求谱曲线图8 大震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曲线
图9 Pushover塑性铰分布立面图
综上所述,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有效地校核了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承载力弹性验算结果,同时评估了结构在罕遇地震时的包括倒塌安全性在内的各项性能指标,并指出了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和顺序,对薄弱部位采取加强结构措施给出指引。

参考文献:
[1] 徐培福主编,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2] Midas/Gen用户手册及相关培训资料,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3] 汪大绥,贺军利,张凤新.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实例.世界地震工程,
2004,3:45-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