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是长远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1.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是长远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1.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2.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时期: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解析答案
12345
3.2013年1月,甲处发生了海洋风暴潮灾害,造成了当地海岸地貌的显著
变化。为了评估灾害损失,人们应采用( C )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评估灾害损失需要用到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解析答案
12345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 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 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完成4~5题。 4.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图中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
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
的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是RS
B.乙是RS
C.丙是GIS
D.甲是GPS
迁移应用
解析 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故判断甲为GIS技术;②⑥表 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故判断乙为遥感;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 能,判断丙为GPS技术。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 与数字地球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简要程序。 2.运用有关资料,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理解“数字地球”的概念,并弄清“3S”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数字 地球”的关系。
内容索引
答案
右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据此完成(1)~(2)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部分知识清单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
区域的划分:①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1四大地区的差异①四大地区的划分:东部:沿海10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区(新、内蒙古、陕、甘、宁、青、臧、川、渝、滇、贵、桂);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交通、市场等)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文科)
年级:高二年级科目:地理必修3 执笔:审核: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课型:新课学习时间:2011年9月日究中的应用(1)(计划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
2.能力目标:掌握遥感的特点、作用。
3.情感目标: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请先阅读以下题目,在课本第6—8页上找答案,完成以下填空题:第一课时:一、遥感(RS)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和等。
2、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或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3、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等领域。
二、巩固练习(单项选择题)1、遥感探测范围由大到小的是()A.宇宙飞船飞机人造卫星B.人造卫星飞机高空气球C.宇宙飞船高空气球飞机D.人造卫星高空气球飞机2.地理信息技术包括()①RS②GPS③GIS④GDP⑤CPUA.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⑤3.遥感的关键装置是()A.航空器B.磁带质量C.胶片质量D.传感器4.在黑白遥感图片中,湖、河等水域的颜色是()A.白色B.黑色C.浅灰色D.灰白色5.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是预报和减轻台风灾害的措施,该现代化技术手段属于()B.不同的运载工具C.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D.不同的电磁波图1为嫦娥一号卫星在2008年1月4日传回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由装在卫星上的3轨CCD立体相机拍摄而成。
完成第7题。
7、用CCD立体相机获得月球极区图像的技术属于()A.GPS技术B.GIS技术C.RS技术D.Internet技术8、综合题:下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光谱曲线”,读图回答:波长(微米)(1)四种地物中反射率最高的是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2)小麦在_______到______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课件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 7月
8月
4、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 普查等
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优点?
优点:范围大、速度快、人力和财力投入少
二、全球定位系统 (GPS)
1、概念: 利用卫星,在 全球范围内适 时进行导航、 定位的系统, 称为全球定位 系统,简称 GPS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 中国正在实施的自 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中国目前已成功发射七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在系统组网 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步
生产技术改良
稠密的水系成为交 通联系的天然水道
多水而质地黏重的 土壤适合种植水稻
反 而制 成约 为因 促素 进变 因化 素
大规模人口 迁移
劳动力 资源丰富
农业生产 精耕细作
优越的 气候条件
我国重要的桑蚕和 棉花生产基地
我国主要的 粮食产地
采桑
种桑养蚕
采茧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3.工商业发展时期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开发中期 (农业社会)
开发后期 (工商业发展时期)
制约因素变化反而成为促进因素,农 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粮仓”地位逐渐让位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
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 技术的总称。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
2.工作流程
信息源
数据 处理
数据库
空间 分析
表达
3.应用领域: 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相当广泛, 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 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都可以借助GIS。
资源清查
城乡规划 灾害监测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 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环境管理 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C. 促进了山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九、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
环境造成的影响
2.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
态环境治理同步
3.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⑵调整产业结构 ⑶“三废”的治理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河流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二、遥感(RS)
1.什么是遥感?
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
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
术装备,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关键装置 3.主要环节
传感器 被动式传感器(照相机)
主动式传感器(雷达)
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4.工作流程:
物体辐射和 反射电磁波
人地关系基本 协调
成长阶段--- 人地关系已呈现
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 人地关系矛
盾加剧
克服不协调的因素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后期阶段发展措施 引进新的技术
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
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2.案例分析 : 长江中下游平原
早期: 人们改造利用自然能力低下, 受地理环 境的限制,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 能力增强,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 《区域发展阶段》 课件(共34张PPT)高中地理精品公开课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 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
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有的发展优势 将丧失,人地关系恶化。
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 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 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 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 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 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 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避免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合理利用水 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避免大水漫 灌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避免因工程建设和采 矿扰动地层,导致地震等。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项目
内容
区域 产业 结构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
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 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 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A、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B、平衡-不平衡-平衡 C、不平衡-平衡 D、不平衡-平衡
4、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C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5、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C
发展 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振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项目 区位优势 历史地位 面临问题
振兴措施
内容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 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大 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 就业矛盾突出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 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 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 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 外联系少, 随区域发展,对外联系加强,往往开发 优势资源 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 突破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并由此形成主导产业。
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 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应该是正确的。 区域的发展应注意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紧密结合 起来。以牺牲环境效益作为代价获得的经济效益,必将 随着环境的恶化而逐渐消失。 这说明: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 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出现的问题: 区域内资源逐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破 坏,人地关系不协调。
对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
区域内资源短缺,需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当地 交通运输压力加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破坏,影响人 们生活质量。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
思考、讨论P11页“活动”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 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它们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 地形平坦开阔,附近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 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劳动力丰 富,市场广阔。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 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怎么的变化?导致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知识铺垫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家哪些是发达国家吗?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5、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区位:狭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广义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包含了位置的概念。
6、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黄土高原]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
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地区人类活动后果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砍伐天然植被作燃料植被的破坏,易引起地表起沙和造成风沙前移草原采挖药材、发菜过度放牧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旱作农业及草原牧区毁林、毁草开垦风蚀加强,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用水不当绿洲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气候干旱地区灌溉不当次生盐渍化荒漠化表现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土地沙漠化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壤次生盐渍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措施不当石质荒漠化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坡地开垦、樵采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措施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生物措施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风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工程措施利用柴草、树枝等设置沙障,拦截沙源、阻挡沙丘移动各地因地制宜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地区主要的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农作区灌溉不当、过度开垦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牧区草原掘井、过度放牧减少水井数量,降低载畜量绿洲地区过度樵采、上游用水过量多渠道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开垦、樵采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1、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1)定义:地球表面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可变性——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差异性——区域划分的基础。
2.区域比较的方法(1)区域定位——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差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
(3)分析在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差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
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①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①地理环境差异:(1)地理位置差异(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长江三角洲——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气候条件差异(热量/ 降水量/ 光照)长江三角洲——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3)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 ①水稻土为主;①耕地多为水田;①土地较为分散;①人均耕地少。
松嫩平原—— ①黑土分布广泛;①多为旱地;①集中连片;①人均耕地面积多。
▲世界三大黑土区:密西西比河(美国中央大平原)、乌克兰、东北三江平原和松辽流域(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 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5)植被差异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嫩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①人类活动差异:(1)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 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①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①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①其他:水产业发达;松嫩平原—— ①耕作方式:旱地耕作业;①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春小麦、大豆等;①作物熟制:一年一熟;①其他: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春小麦:春播秋收——适宜比较寒冷的地方种植▲冬小麦:秋播(次年)夏收(2)地理环境差异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①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①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老实说,我不太清楚这具体是啥内容,咱们就先假设这节讲的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吧。
那基本定义就是对某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的了解,包括生态系统组成(像动植物、土壤、水源等这些东西)及其相互关系。
②重要程度:在地理学科里那可相当重要。
就好比我们知道人不能光有胳膊不管腿,地球的不同区域也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略生态环境。
它是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是不懂生态环境,谈区域发展就是空话。
③前置知识:得先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像地形地貌啊,气候类型这些。
比如说你连这个地方是湿热的雨林气候还是干燥的沙漠气候都不知道,就很难去分析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很多。
就比如说一个地区要搞开发,如果不知道当地的生态环境很脆弱(像敦煌那一带的沙漠),搞不好开发就把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
又或者是在城市建设中,要知道哪里能种树,哪里适合保留湿地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在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的生态环境这一块。
它就像一块拼图,是整个区域发展知识体系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②关联知识:和区域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知识是紧密相连的。
比如说资源开发如果不考虑生态环境,可能就会破坏生态,也就影响到后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还真不小。
关键点一个是要准确判断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再一个就是理解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就像我以前做这部分题,总是弄不清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跟过度畜牧、气候变化之间到底是怎么互相影响的,感觉像一团乱麻。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挺重要的。
考查方式多样,有让你分析某个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的,也有给出治理措施让你判断对错的。
三、详细讲解(假设为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核心概念就是环境跟区域的综合。
就是针对某个特定区域,研究怎么去构建或者保护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比如黄土高原,其核心就是控制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地理中图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讲课文档
社会时期,哪种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工业社会前期,哪种能源逐
渐成为最主要的能源?20世纪60年代后哪种能源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能
源?
(3)农业社会阶段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工业文明时期经 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4)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对人类社会影响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第二十六页,共43页。
【反思归纳】
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 (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因素不同
各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对地理环境的要素需求不同,具 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开展和布 局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减小,表现如下:
①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 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②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运输条 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第二十九页,共43页。
第十八页,共43页。
5.下列关于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工业化开始以前,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 大陆低
B.工业化开始后日本、英国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发展旅游业
C.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新生的岛礁,便拥有对该岛礁的领属权 D.夏威夷群岛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解析 工业化开始后日本、英国充分利用港口,大力发展工业。 答案 B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PPT课件
卖点:GPS
地理信息技术已 经广泛应用于人 们的日常生活之 中,谁能举例说 明呢?
不仅可闻其声,而且可见其人。
.
3
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浏览世界 各地的商品,办理商品邮购。
.
4
多媒体会议系统将在世界各地的与会 者组织在一个虚拟的会议大厅里,人 们远隔万里也可以举行会议。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 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分类(简称3S): 遥 感(R 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二、遥感(RS):
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
定的技术设备(传感器),对地表事物进 行远距离的感知。
遥感探测范围大小受探测器距离的远近有关,离地表越远, 探测范围越广,离地表越近,分辨率越高
车辆跟踪 紧急援助 交通指挥 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
GPS应用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3)救援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新兴的计算机娱乐项目-GPS 寻宝(Geocaching)
(4)旅游与娱乐
[合作探究] 1.读下图车载 GPS,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属于奥运期间 GPS 对开车出行的作用的是 (多选)( )
力、提高效率
遥感是 干什么用 的? 资源调查
中国草地的空间分布
中国林地的空间分布
中国耕地的空间分布
中国内陆水的空间分布
环境监测:城 市 群 及 城 市 热 岛 监 测
红色部分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图1.5 1998/7/27-31遥感图
图1.6 1998/8/28遥感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地球表面空间单位。
2、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3、类型:均质区、功能区、行政区域。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不同区域的比较——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
2、地理环境对农业潜力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遥感(RS)1、工作原理: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进行感知。
2、应用范围:资源普查、环境与灾害监测。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工作原理: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导航定位。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功能:导航、定位。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工作原理:专门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
2、功能:查询、修改、补充、完善。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类型:水蚀、风蚀、冻融、海蚀等。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概述1、主要成因:自然因素——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大风日数增加),地表疏松;人为因素——滥伐林木、破坏植被、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矿区不注意生态保护恢复、工程建设等。
2、次生沙漠的形成: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带或绿洲外围,因人类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活动而成为沙源,加上大风日数多而集中,促使沙漠扩张。
3、沙漠化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进而导致土地贫瘠,甚至出现沙丘成移动状态,最终造成农业减产,农民被迫背井离乡,产生荒漠化问题,同时影响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点及应用:
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 实时性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 水利、交通、测绘、军事、通讯、城市等 (如目前所使用的汽车卫星定位系统)。
3、GPS包括三大部分组成
a.空间部分——卫星星座
由21颗工作卫星 和三颗在轨备用 卫星组成,它们均 匀分布在六个轨 道平面内。全球 人任何时刻,地 平面上空至少有 四颗GPS卫星。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的关系 问题:读下面示意图说出“3S”的关系.
⑴联系:
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⑵区别:
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 位; 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 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如下面图表)
通过互联网实现老师、媒体、学 生的自主交流,任何人均可享用 网上的教育资源。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 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二、遥感(RS)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 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分类(简称3S): 遥 感(R S)
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
定的技术设备,对地表事物进行远距 离的感知。
2.主要工作环节和功能:
航空器
航天器
遥感工作示意图
传感器(关键装置) 收集、记录
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辐射或反射电磁波 目标物 信息处理和分析 遥感地面系统
3、遥感的优势和特点
(1)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变 化 (2)探测范围大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4)准确掌握观测数据 (5)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 财力、提高效率
(1)GIS技术在
城市管理 中的应用
应用1:城市规划与管理
应用2: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应用3:城市土地利用管理
应用4: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应用1:城市规划与管理
分析城市现状,进行有效管理,实施未来规划
应用2:城市基础设施与管理
徐 徐 州 州 市 市 区 中 心 城 区
城 乡 结 合 地 形 图
城 乡 结 合 部 叠 加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b.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c.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手机和手表上的 GPS
手持型的 GPS
测绘使用的 GPS
GPS 信 号 接 收 机
航空与航海使用的 GPS
4、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1)军事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2)交通 车辆跟踪 紧急援助 交通指挥 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3)救援
2、4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新兴的计算机娱乐项目-GPS 寻宝(Geocaching)
(4)旅游与娱乐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程序: 信息源 数据处理 数据库管理 空间分析 可视化表达
3 、GIS的应用
4、遥感的应用:
是地图的延伸。凡是应用地图或 需要处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 用。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资 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 御监测等。
遥感应用:p7洪水监测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及组成: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 位的系统。其组成由卫星(24颗)、地面监 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等三大部分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3.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区域地理 环境研究
资源调查
国土资源管理
国土开发规划 GPS汽车导航
大众化应用
空间信息网站 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 影像监测汶川地震 、 舟曲泥石流。
资源调查
二、遥感(RS):
为什么这款手机如此抢手?卖点是什么?
卖点:GPS
地理信息技术已 经广泛应用于人 们的日常生活之 中,谁能举例说 明呢?
不仅可闻其声,而且可见其人。
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浏览世界 各地的商品,办理商品邮购。
多媒体会议系统将在世界各地的与会 者组织在一个虚拟的会议大厅里,人 们远隔万里也可以举行会议。
应用3: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
应用4:城市生态环境与管理
用于生态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包括重点污染源 管理)、评价、预测与模拟等。
五、数字地球:
1.概念: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 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 管理的技术系统。 2.原理及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 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 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 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 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