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3858a9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8.png)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两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是理解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前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地球的“海洋与陆地”这一基本面貌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人口、经济等内容奠定基础。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比例入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这一基本特征。
接着介绍了海陆分布的特点,如海陆分布并不均匀等。
然后详细阐述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教材中配有丰富的图表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掌握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地球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
他们对一些常见的地理事物名称可能有所耳闻,但对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布规律、相互位置关系等知识较为模糊。
(二)认知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直观、生动的图像和实例比较感兴趣,但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思维能力。
(三)学习特点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知识理解不透彻等问题。
同时,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发言的意愿较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能够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含两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4480b9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6.png)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内容要点说明【海陆分布】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影响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的分布格局。
因此,教材以“海陆分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课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教材图3.3“陆半球和水半球”中,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
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这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提供素材和思路。
【七大洲】1.这部分内容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主要包括大洲的概念,七大洲的名称、轮廓、面积和分布。
教材图3.4表示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重点不是让学生记忆概念和数据,而是读图识别。
2.教材图3.5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地图。
图中展示了这样几条信息:第一,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第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第三,七大洲的界线;第四,东半球和西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
3.教材图3.6以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为例,说明大洲界线是如何划定的。
亚洲与欧洲的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全部为天然界线。
亚洲与非洲的界线:苏伊士运河,为人工界线。
4.教材图3.7用一幅巴拿马运河局部的景观照片,形象直观地展示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让学生对运河和洲界有进一步的认识。
大洲与大洋教案5篇
![大洲与大洋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c20a3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9.png)
大洲与大洋教案5篇大洲与大洋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拟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殊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熟悉地球外表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进展过程和根本观点,培育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争论的话题,组织争论,鼓舞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力量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学问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
由于有了地球学问的和图学问,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叙述三局部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局部,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详细化。
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消失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拟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学问。
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
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
2。
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水道、海峡)3。
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比照。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局部,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分。
《大洲和大洋》教案(修改)
![《大洲和大洋》教案(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c964ce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4.png)
《大洲和大洋》教案(修改)第一章: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及区别。
2. 掌握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教学内容:1. 引入大洲和大洋的概念。
2.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区别。
3. 列举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曾经听说过大洲和大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
2.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向学生解释大洲是指大陆和周围的岛屿的总称,而大洋是指地球表面上广阔的海洋区域。
3.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区别:强调大洲是固体地球表面的一部分,而大洋是液体地球表面的一部分。
大洲是由陆地和岛屿组成,而大洋是由水组成。
4. 列举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向学生介绍世界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第二章: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 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大洲和大洋。
2. 掌握世界地图上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地图的构成。
2. 讲解如何在地图上识别大洲和大洋。
3. 分析世界地图上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教学活动:1. 介绍世界地图的构成: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包括大陆、岛屿、海洋等。
2. 讲解如何在地图上识别大洲和大洋: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讲解如何识别不同的大洲和大洋。
3. 分析世界地图上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指出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并分析它们的分布特点。
第三章: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2. 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内容:1.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2. 介绍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活动:1.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向学生介绍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2. 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第四章: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环境。
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c2d3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2.png)
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掌握其分布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第一册2.多媒体课件3.地球仪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大洲和大洋的概念。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洲和大洋的了解。
(二)新课讲解1.大洲(1)介绍世界上的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讲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特点。
(3)通过地图,让学生找出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加深对大洲分布的认识。
2.大洋(1)介绍世界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讲解各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3)通过地图,让学生找出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加深对大洋分布的认识。
3.大洲和大洋的相互关系(1)讲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分界线,如乌拉尔山脉、苏伊士运河等。
(2)引导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联系,如地理气候、生物多样性等。
(三)案例分析1.以亚洲和大西洋为例,让学生分析亚洲和大西洋的地理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特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地理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图分析、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掌握其分布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课后,通过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讲解过程中语速过快,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节奏。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2024年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8f601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7.png)
2024年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地球的大洲和大洋”,内容包括: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及分类;世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及概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及分类,掌握世界四大洋和七大洲的基本情况。
2. 学会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观察和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对地球整体观念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类及世界四大洋、七大洲的基本情况。
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引出大洲和大洋的概念。
2. 讲解:(1)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及分类。
(2)世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3)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及概况。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指出四大洋和七大洲的位置。
(2)分组讨论:比较四大洋和七大洲的面积、位置、特点等。
4. 例题讲解:(1)判断题:地球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5. 随堂练习:(1)绘制世界地图,标注四大洋和七大洲的位置。
(2)简答题:简述大洲和大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及分类2. 世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3. 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及概况4.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世界地图,标注四大洋和七大洲的位置。
(2)简述大洲和大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答案:(1)见附图。
①影响气候:大洋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如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
②影响交通: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决定了航线和陆路交通的走向。
③影响生物多样性:不同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环境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地图标注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a579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3.png)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实践应用:
-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旅行规划、环境保护等。
- 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知识,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培养全球视野。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类和分布。
- 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资源分配等。
板书设计
一、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及其分类
1. 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 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其特点
1. 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地形复杂多样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大洲和大洋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大洲和大洋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大洲和大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 各组汇报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巩固练习:
-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1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1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2f474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5.png)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2课时)一、课程标准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2.阅读世界地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
二、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能够根据地图,说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综合思维:通过观察地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分析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况。
3.人地协调观:认识大洲和海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海洋、陆地等环境的意识。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地球仪或相关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描述世界的海陆面积比例和分布特点;识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关系。
2.难点:识记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分析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四、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中看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水球”。
古人在给地球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观点。
教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地球看上去是“水球”的奥秘,去认识地球的海洋和陆地。
【新课讲授】一、海陆分布1.海洋与陆地阅读课本44页第二段文字,说说: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形成的?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发现,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形成海洋;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成为陆地。
2.海陆面积的比例阅读课本44页第二段文字及图3.2,描述:海陆面积的比例?根据计算,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约占29%(图3.2)。
概括地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3.海陆分布(1)观察地球仪,并阅读课本45页,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从地球仪上我们还可以看出,地球上广大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而且世界的海陆分布也很不均匀。
(2)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集中在哪个半球?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d3b66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b.png)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2.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界线(山脉、河流、海峡);3.通过读图及课件动画,讲解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二)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整体感性认识,了解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情况及大小;2.通过对各大洲、大洋分界线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有关大洲、大洋间山脉、河流、海峡等分界物;3.通过对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是学生掌握世界大陆、海洋形成的历史过程,并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理性认识。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南海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在世界上所处地理位置及海域分布,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各自分界线。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
(五)教学难点1.七大洲、四大洋各自分界线的掌握。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3.用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解释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六)课时安排分2课时讲授。
二、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结合地球仪进行讲解,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这里要特别强调,没有北极洲)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课件内容设计:1.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2.讲到每个大洲和大洋时,把它的地理位置闪烁一下,现实面积大小(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2.四大洋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课件内容设计:世界大洲、大洋分界线图示,把山脉、河流、海峡等界限闪烁一下,一一讲解(三)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板书内容为:1.板块学说的发现及发展过程2.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3.板块学说发现的历史意义课件内容设计:用动画把板块运动的历史过程用动画展示三、教学反思(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要在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上下功夫,首先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大洋分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从为什么会是这样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进而引出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解释世界大洲大洋为什么会是这样分布。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dd9d8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1.png)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分布情况。
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并能够运用相关地理术语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地图和图像等资源,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大洲的概念与特征介绍大洲的定义和特征,包括面积、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地图,识别主要的大洲,并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
2. 第二节:大洋的概念与特征介绍大洋的定义和特征,包括面积、地理位置、水文、生态等。
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地图,识别主要的大洋,并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
3. 第三节:大洲和大洋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地图,了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4. 第四节:大洲和大洋的资源与利用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中的资源分布,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等。
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利用情况,包括航运、海洋开发、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和图像资源,用于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用于提供大洲和大洋的详细信息。
3. 观察和分析工具,如放大镜、彩笔等,用于学生观察和标记大洲和大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话题,引起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和特征。
3. 观察: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地图,识别大洲和大洋,并进行标记和描述。
4. 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合作探究。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反馈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59e3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e.png)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1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掌握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
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同学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同学的爱好,并通过同学争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熟悉。
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
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看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诞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同学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更有乐观性。
其次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其次章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白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争论。
老师应鼓舞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风光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风光积大于陆地面积。
6.图2.4水陆半球是依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
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423b1d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f.png)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够在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3)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能力目标: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eq avs4al(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在各种地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eq avs4al(教学难点)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相对位置。
eq avs4al(?教学设计) (设计者:)eq x(教) eq x(学) eq x(过) eq x(程) eq x(设) eq x(计)eq avs4al(●导入新课)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个名叫尤里·加加林的原苏联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研究显示:水星无水,地球少地。
是不是真的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呢?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b6a7d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3.png)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把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要求同学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力气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育阅读图文力气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育同学读图和空间想象力气,激发同学宠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材内容及分析】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同学在学校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分。
其次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把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同学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挨次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
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同学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分。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导入新课播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看它、生疏它,更好地熟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辨别出这些地理事物吗?[呈现]让同学推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二、读图分析,提高力气,合作探讨[活动]观看比较,对比“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争辩]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得地球更像水球。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熟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
这反映了人们的熟识的不断进展)[读图]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6篇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08a87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c.png)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6篇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包括教学目的和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1】新年伊始,又是一个新学期,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成绩,我根据七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课堂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三课建设工作。
使每位受教育者做的自己”的“多彩教育”核心价值观,落实“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核心育人理念,以“多彩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多彩课堂”构建为着力点,以课题研究为手段,构建多元的、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体系,发展多样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与学方式,生成开放的、独具二七标识的“多彩课堂文化”,努力实现“多彩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能够查找出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并且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3、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比较零碎。
2024年七年级地理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精彩教案
![2024年七年级地理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0c86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a.png)
2024年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地理教材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中的第三节“大洲和大洋”。
详细内容包括: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介绍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探讨地球上的海洋分布,认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运用地图识别各大洲和大洋。
3. 使学生认识到各大洲和大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布特点,能运用地图识别各大洲和大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地图、彩色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提出问题:“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如何分布的?它们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描述它们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并标注它们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之最,如最高的山、最长的河等,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知识,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0c693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5.png)
大洲和大洋教案教案通常是在课前就要准备好的。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洲和大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洲和大洋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海峡。
2.能够准确在地图上填写出七大洲的名称,并说出七大洲的轮廓、面积顺序、分布位置和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七大洲的分布图,提高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的分析,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征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难点】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陆地与海洋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七大洲四大洋。
环节二:新课教学1.概念教师PPT展示书本32页图2.5,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请在图中找出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师生总结】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比如我们台湾同胞把我们同胞称作大陆同胞,我们在亚欧大陆。
面积比较小的成为岛屿,像祖国台湾岛,海南岛等,还有钓鱼岛。
(北美洲的格林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峡是沟通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2.七大洲(1)教师PPT展示图2.6《大洲的分布》,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并说出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②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师生总结】①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按面积大小顺序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各大洲的轮廓形状: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②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新教材第三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新教材第三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29be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1.png)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地理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范围和轮廓特征,培养学生对世界地理区域的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地理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保护,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模型等方式,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
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难点理解海陆分布的变化和原因。
运用地图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颜色差异,提问:“为什么地球表面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了什么?”引出海陆分布的主题。
新课讲授海陆分布概况讲解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强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介绍海陆分布的特点,如海洋相互连通,陆地被海洋分割成七大洲等。
七大洲展示七大洲的轮廓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结合地图,讲解七大洲的位置和轮廓特征。
可以采用顺口溜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如“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分析各大洲的面积大小,让学生了解七大洲的相对大小关系。
重点讲解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如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等。
四大洋展示四大洋的分布图,让学生说出四大洋的名称。
讲解四大洋的位置和特征,强调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大洋等。
海陆变迁介绍海陆变迁的现象,如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有古森林遗迹等。
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等。
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演示板块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海陆分布的变化。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范文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3b91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4.png)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范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讲授新课,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
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海洋与陆地1.海陆的分布2.大陆与大洲3.洋与海二、海陆的形成1.大陆漂移学说2.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过程[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
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
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
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提问] 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双桥坪镇中学蒋仲香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数据说出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
3、在地图上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高等形式掌握基础知
2、通过读图、绘图等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神七升天录像,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悟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三、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四、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认识目标
3自主学习
4精讲点拨
5参与活动
6自主构建7智能测评及展示
7引导学生智能测评及评价
8迁移拓展
9引导迁移拓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神七升天录像观看问:中国人在世界上作为第三个进入太空的
回答:自豪骄傲等
(增强民族自豪感)你对此有何感想?问:我们想不想进入太空直观了解地球呢?回答讲述:现在我们还不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
学习课本知识,来了解地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啊?
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二教学目标
学生出示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标
齐读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有了目标,我们就要向着目标前进,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框题:地球?水球?
学习主题一:地球?水球?
教师学生
引导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读相关图及文字,完成问题
读图及文字独立完成导学案中1、2、3题
巡回观看学生学习情况
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先在组内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先组内,后全班)
后再全班展示交流)引导师生评价,及时鼓励
评价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时出示相关课件,
精讲点拨
承转: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
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穿越时空,了解人类
对地球的认识。
播放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认真听(感悟人类探索地球面
貌的历程承转: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
海洋,这些陆地和海洋具体是怎样分布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习主题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读相关图及文字,完成
1、2两题
读图及文字独立完成导学案中
1、2题巡回观看学生学习情况
引导学生展示交流
5至6名学生到讲台上,把七
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洲界
线或写或标在黑板上的板图上
评价:课件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面积、分界
记忆巩固
出示《我参与我快乐》活动
积极参与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得分布图引导学生探究第三题学生积极探究并展示
鼓励评价
承转:同学们掌握的都非常好,能不能画出来呢?
课件展示七大洲的轮廓及简图
认真记忆后画图
巡回观看学生画图情况,及时点拨
课件展示画图
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
承转:以上知识同学们学的都很好,能不能
用提纲的形式把本节学习内容列出来?
引导自主构建自主构建并展示,鼓励评价
这节知识同学们学得好不好?
学的好不好,只有考一考才知道。
下面同学测试
(4至5名同学到讲台上来,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智能测试题。
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课件出示测试题答案同位间互相批改、评价、反馈、精讲、纠错
同学们仔细观察大洲的分布,会发现
许多有趣的规律。
课件展示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请同学仔细观察们找出规律。
回答
北美洲和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欧洲和非洲这些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一直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课下预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板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之比:7:3
2、海陆分布特点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大陆、岛屿、半岛、海、海峡名称、面积
2、七大洲位置、分界线、分布特点
3、四大洋名称、面积、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