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翼的空气动力特性
三角翼飞机飞行原理
三角翼飞机飞行原理三角翼飞机,一种翼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飞行器。
它的设计理念是通过独特的翼型和气动特性,实现较高的升力和较低的阻力,从而提升飞机的性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三角翼飞机的飞行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翼型对飞机性能的影响。
翼型是飞机上的主要升力产生器,它通过空气的流动来产生升力。
不同的翼型具有不同的气动特性,影响着飞机的升力和阻力。
传统的翼型通常采用NACA翼型,其上表面是弯曲的,下表面是平直的。
由于翼面上表面的流动速度较快,下表面较慢,这使得飞机产生了较大的升力和较大的阻力。
而三角翼飞机采用的是光顺翼型,其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是平直的,使得飞机产生较小的升力和较小的阻力。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三角翼飞机的翼型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
由于三角翼飞机的光顺翼型较为特殊,它在较低的飞行速度下仍然能够产生较大的升力,而且在高速飞行时能减小阻力。
当飞机处于较低的飞行速度时,由于较缓慢的气流,光顺翼型的上表面将产生更多的绕流,而下表面产生的绕流较少。
这种不对称的绕流分布将导致飞机产生较大的升力。
此外,由于翼型的特殊设计,三角翼飞机在低速飞行时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
当飞机处于较高的飞行速度时,由于气流速度较快,光顺翼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气流流动速度相当。
这使得飞机产生的升力较小,但同时也减小了阻力。
因此,三角翼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具有较低的阻力和较好的速度性能。
此外,三角翼飞机的翼面积相对较小,翼展相对较宽,这使得其在飞行时更加稳定。
它的小翼面积和大翼展减小了飞机的气动阻力,提高了飞机的速度性能。
同时,较宽的翼展也增加了飞机的滚转稳定性,使得飞机更容易操纵。
综上所述,三角翼飞机通过其独特的翼型和气动特性,实现了较高的升力和较低的阻力。
这使得它在低速飞行时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而在高速飞行时具有较低的阻力和较好的速度性能。
同时,其稳定的飞行特性也提高了飞机的飞行安全性。
因此,三角翼飞机在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角翼受迫俯仰滚转耦合运动的气动特性研究
0 引 言
在 三角翼 绕 流这个 典 型流场 环境 中 , 含 了丰富 包 的空 气 动力学 现 象 。这 些 现象 的研 究 对 空气 动 力 学 理论 的 发展 和完善 具有 重 大意义 , 对提 高现代 飞行 器 性 能具 有重要 价值 。因此 , 国内外 大 量学者 对其 进行
进 行 了 分 析 。计 算 结 果 表 明 : 仰 滚 转 耦 合 运 动 时 , 角 翼 上 表 面 的 涡 分 布 的 非 对 称 性 将 产 生 横 侧 方 向 的偏 航 力 俯 三 矩 和 滚 转 力 矩 , 转 力 矩 和偏 航 力 矩 随着 滚 转 振 幅角 和 滚 转 缩 减 频 率 的 增 大 而 增 大 , 对 法 向 力 影 响 不 大 。 滚 但 关 键 词 : 角翼 ; 动 特 性 ; 迫俯 仰滚 转耦 合运 动 ; 结 构 三 气 受 涡 中 图分 类 号 : 2 13 V 1. 文献 标 识 码 :A
盯 n _一 一 . : 1 d+( ~b d 0( cQ ) S q )
其中: Q为守 恒型 变 量 , 为对 流 项 , 为 粘 性
影响 , 发现缩 减频 率增 加 , 升力 和阻力 的峰值 增 大… 。 1 Mez s 现 :5三 角翼 在 固定攻 角 下做 有 限振 幅 的 ni 发 e 6。 滚 转运 动 时 升力 系 数 有 较 大 提 高 - 。K n i在 模 拟 2 adl J 6 。 角翼 受 迫 俯 仰 滚 转耦 合 运 动 时 发 现 : 滚转 运 5三 当 动 的缩 减频 率提 高到 2c , 的破裂将 消 除 , 而使 7时 涡 从 升力 有 所提高 - 。 国内 , 3 J 阎超等人 对 三角翼 的数 值模 拟 进行 了综述 L , 立 芝 和 高正 红 研 究 了 7 。 掠 三 4杨 J 6后 角翼做 俯仰 振荡 时缩 减频 率对气 动力 的影 响 , 发现 随 着 机翼 俯仰 加快 , 机翼 大 迎角抵 抗漩 涡非对 称 破裂 的 能力 增 强 - 。但 对 于 大 后 掠 三 角 翼 , 着 迎 角 的增 5 J 随 大 , 角 翼 将 会 出现 “ 滚 ” 一 现 象 - 。本 文 针 对 三 摇 这 6 J 7。 6大后 掠 三 角 翼 进 行 了数 值 模 拟 , 究 受 迫 俯 仰 滚 研 转耦 合 运动 时滚 转缩 减 频 率 和 滚转 振 幅 角 对 大后 掠
滑翔三角翼Hanggliding
4
空域运动林雨荘
图来源/ontextsFlight/LookingCloser/Hang-gliders
一、滑翔翼活动特性
1高空冷空气层
2 大地反射阳光热能1
3
4
5
6
(2) 降落方向宜迴避逆風或順風,平行海岸線方向,或平行山
腳線方向。
(3) 小型眺望台以無線電通訊,提供風速風向資訊,協助飛行
者降落,並協調先後次序。
(4) 地面降落場必須能讓汽車通達,回收拆解三角等設備。
(5) 地面降落場可提供盥洗、更衣等更好的服務設施。
图4.2-2 滑翔翼构造图解1前翼升降操控缆索2 中央垂直主桅
3机翼前缘
4后翼缘升降操控缆索5操控连结绳索
6纵向中轴横梁
7手握三角支撑架
图来源-永续社。
三角翼飞机论述
三角翼飞机论述——空气动力学大作业报告人:魏滨邦完成日期: 2010.11.24目录一、气动布局的形式1. 常归布局2.无尾或飞翼布局3.鸭式布局4.变后掠翼布局5.三翼面布局2、三角翼飞机论述1.三角翼飞机-概况2.三角翼飞机-飞行原理3.三角翼飞机-优点4.三角翼飞机-缺点5.三角翼飞机-分类6.三角翼飞机-发展三、未来改进设想四、对于歼八的反思气动布局的形式1.常归布局:水平尾翼在机翼之后飞机设计师们通常将飞机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放在机翼后面的飞机尾部。
这种布局一直沿用到现在,也是现代飞机最经常采用的气动布局,因此称之为“常规布局”。
2.无尾或飞翼布局目前研究和采用的无尾布局通常是指飞机没有水平尾翼,而飞翼布局的飞机只有机翼;在无尾布局的飞机上,副翼兼顾了平尾的作用。
省去了平尾,可以减少飞机的重量和阻力,使之容易跨过音速阻力突增区,其缺点主要是起降性能差。
无尾布局的飞机高空高速性能好,适合做截击机用。
但其低空区音速机动性能差,不符合现代飞机发展趋势,正逐渐被鸭式布局所取代。
3.鸭式布局鸭式布局,是一种十分适合于超音速空战的气动布局。
早在二战前,前苏联已经发现如果将水平尾翼移到主翼之前的机头两侧,就可以用较小的翼面来达到同样的操纵效能,而且前翼和机翼可以同时产生升力,而不像水平尾翼那样,平衡俯仰力矩多数情况下会产生负升力。
早期的鸭式布局飞起来像一只鸭子,“鸭式布局”由此得名。
4.变后掠翼布局掠角在飞行中可以改变的机翼称之为变后掠翼。
在飞机的设计工作中,有一个不易克服的矛盾:要想提高飞行M 数,必须选择大后掠角、小展弦比的机翼,以降低飞机的激波阻力,但此类机翼在亚音速状态时升力较小,诱导阻力较大,效率不高。
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讲,要同时满足飞机对超音速飞行、亚音速巡航和短矩起降的要求,最好是让机翼变后掠,用不同的后掠角去适应不同的飞行状态。
5.三翼面布局在常规布局的飞机主翼前机身两侧增加一对鸭翼的布局称为“三翼面布局”。
三角翼图纸与相关参数计算
三角翼图纸与相关参数计算鹰式三角翼图纸,可能大家已经有这个图纸了。
由于国内不容易找到详细图纸和制作方法,仅供制作者参考。
滑翔比达到10的无动力三角翼图,点击看大图,有详细尺寸。
升阻比:又称“举阻比”、“空气动力效率”。
飞机飞行中,在同一迎角的升力与阻力的比值。
其值随迎角的变化而变化,此值愈大愈好,低速和亚声速飞机可达17~18,跨声速飞机可达10~12,马赫数为2的超声速飞机约为4~8。
展弦比:翼展(机翼的长度)的平方除以机翼面积,如圆形机翼就是直径的平方除以圆面积,用以表现机翼相对的展张程度。
小展弦比机翼导致大诱导阻力,进而使升阻比小,航程性能不好,但机动性好。
如大航程、低机动性飞机——B-52轰炸机展弦比为6.滑翔比:飞行器每下沉1米,所滑翔前进距离,称作滑翔比。
最好的滑翔机升阻比达到100以上,滑翔比高达40以上。
决定滑翔比大小的因素取决于以下几点。
①大展弦比大展弦比的机翼,诱导阻力小,机翼效率高,滑翔比就大。
还有的增加翼尖小翼,进一步消除诱导阻力。
②流线型除了诱导阻力,另一个功率损失就是压差阻力。
前进的物体,前面压力大,形成阻挡,后面压力小,形成拖拽。
如果以一个平板圆形为基础,阻力为1,那么圆柱形阻力为0.6,圆球形为0.3,鸡蛋形可以减小到0.1,水滴形可以减小到0.04,拉长的水滴形甚至可以做到0.01以下。
水滴拉长的水滴阻力极小的鲨鱼形高级滑翔机机身一般都是拉长水滴状,机翼则是半个拉长水滴状,所以,阻力极小。
③减轻重量。
重量和阻力一样,是航空器的设计的首要问题。
重量增大直接导致下沉率增大,间接造成滑翔比大大减小。
途径是采用大强度比的材料,如铝,镁,钛等金属的合金以及碳纤维,玻璃钢等材料。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转):升力L=1/2 *空气密度*速度的平方*机翼面积*机翼升力系数(N)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如下注解:在小迎角时曲线斜率是常数。
在标识的1位置是抖振点,2位置是自动上仰点,3位置是反横操纵和方向发散点,4位置是失速点。
固定翼无人机技术-机翼空气动力特性
脱体涡的法洗效应和切洗效应
涡升力的产生及对升力系数的影响
展弦比为1,迎角为20°的三角翼各个横截面上的压力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 机翼上表面在脱体涡覆盖的区域内,吸力很大。。
4.4
翼型的亚声速气动特性
机翼高速气动特性
翼型的跨声速气动特性 翼型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后掠翼和三角翼的高速气动特性
翼型的亚声速气动特性
机翼的有关角度
01
后掠角(χ)
后掠角是指机翼上有代 表性的等百分弦线在xOz 平面上的投影与Oz轴之 间的夹角。后掠角的大 小表示机翼向后倾斜的 程度。称为前缘后掠角 ,称为1/4弦线后掠角, 称为后缘后掠角。
02
03
04
几何扭转角(φ) 上(下)反角(Ψ)
机翼安装角
机翼展向任一剖面处翼型 弦线与翼根剖面处弦线的 夹角称为几何扭转角。上 扭为正,下扭为负。除了 几何扭转角以外还有气动 扭转角,指平行于机翼对 称面的任一翼剖面的零升 力线与翼根剖面零升力线 之间的夹角。
空气流过后掠翼的流动情形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空气流过后掠翼,流线将左右偏斜呈“S”形。
经过前缘以后,空气在流向最低压力 点的途中,有效分速又逐渐加快,平 行分速仍保持不变,气流方向又从翼 尖转向翼根。随后,又因有效分速逐 渐减慢,气流方向转向原来方向。于 是,整个流线呈“S”形弯曲。
后掠翼的翼根效应和翼尖效应
CL
d CL d
d(CL n cos2 ) d(n cos)
dCL n dn
cos
(CL )n
cos
后掠翼升阻特性
各种不同后掠角的机翼升力系数斜率(Cy )随展弦比(λ)的变化曲线。由图 可以看出,当λ一定时,后掠角增大,Cy 减小。而当后掠角一定时,λ减小,Cy 也减小。这是由于展弦比减小时,翼尖涡对机翼上下表面均压作用增强的缘故。
三角翼气动特性实验实验报告
研究生《流体力学实验》三角翼气动特性实验指导书班级SY1305姓名周鑫实验日期2014.6.9指导教师白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风洞常规测量试验的基本方法,了解常规试验测量系统的组成,学习试验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和了解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2. 了解和掌握不同后掠角和展弦比三角翼翼型随姿态角变化的气动力特性物理变化规律,研究后掠角和展弦比对三角翼翼型气动力特性的影响。
3.了解测力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测量装置(例如,应变式天平、信号放大器等)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基本原理实验空气动力学是空气动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用实验方法研究飞行器及其它物体在与空气或其它气体作相对运动时的气动特性、运动规律和各种复杂物理现象。
实验空气动力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风洞进行模型实验,以发现和确认流动现象、探索和揭示流动机理、寻求和了解流动规律,并为飞行器提供优良气动布局和空气动力特性数据,为理论分析提供物理和数学模型。
风洞实验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是相对运动原理和相似理论。
相对运动原理:无论是物体以某一均匀速度在静止的流体中运动,还是流体以相同速度流经物体,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恒等。
相似理论:论述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和相似现象的性质的学说。
是模拟的理论基础。
相似理论的重要课题是确定各种物理现象的相似准数。
风洞试验就是研究实际飞行器的绕流现象与风洞中试验模型模拟的绕流现象的等效性和相似性,建立实验的相似准则,研究模拟试验与实际的物理现象的近似程度以及共同遵循的物理规律或数学规律。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的一种主要设备,几乎绝大多数的空气动力学实验都在各种类型的风洞中进行。
风洞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动力装置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管道内驱动一股可控气流,使其流过安置在实验段的静止模型,模拟实物在静止空气中的运动。
实验段是风洞的中心部件,实验段流场应模拟真实流场,其气流品质如均匀度、稳定度(指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湍流度等,应达到一定指标。
三角翼升力系数
三角翼升力系数三角翼升力系数是指飞机在飞行中所产生的升力与空气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在飞行器设计和性能评估中,翼型的升力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能够帮助工程师优化飞行器的设计和改进飞行性能。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升力系数。
升力系数是指飞行器在单位翼展上产生的升力与动压的比值,通常用Cl表示。
升力系数的大小与翼型的气动特性有关,不同的翼型具有不同的升力系数范围。
对于三角翼来说,升力系数受到几个关键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攻角,攻角是指飞机前进方向与机身纵轴之间的夹角。
当攻角增大时,升力系数也会增大。
然而,过大的攻角可能导致气动失速,使升力系数骤降。
其次是翼型的特性。
不同的翼型有不同的升力系数范围和气动性能。
一些翼型具有较高的升力系数,适用于低速飞行器或需要较大升力的应用。
而一些翼型则适用于高速飞行器,具有较低的升力系数。
机翼的展弦比也会对升力系数产生影响。
展弦比是指机翼的翼展与翼弦之间的比值。
一般来说,展弦比较大的机翼具有较高的升力系数,适用于低速飞行器。
展弦比较小的机翼则适用于高速飞行器。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翼面积。
翼面积是指机翼的投影面积,与机翼产生的升力成正比。
较大的翼面积会产生较大的升力系数,适用于需要较大升力的应用。
三角翼的升力系数受到攻角、翼型特性、展弦比和翼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在飞行器设计中,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翼型和设计参数,以实现所需的升力性能。
比如,在设计一架低速飞行器时,可以选择展弦比较大的三角翼,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升力系数,提供所需的升力。
而在设计一架高速飞行器时,可以选择展弦比较小的三角翼,以减小阻力并提高飞行效率。
除了翼型和设计参数,飞行状态也会对升力系数产生影响。
例如,当飞机在大气中飞行时,气流的流动会对升力系数产生影响。
飞行器所处的空气密度、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都会对升力系数产生影响。
总结一下,三角翼升力系数是飞机设计和性能评估中的重要参数。
了解升力系数与攻角、翼型特性、展弦比、翼面积和飞行状态的关系,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飞行器设计和改进飞行性能。
三角翼的原理
三角翼的原理一、引言三角翼是一种常见的飞行器翼型,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等领域。
它的独特形状和结构赋予了飞行器出色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三角翼的原理及其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
二、三角翼的原理1. 翼型设计三角翼的翼型通常采用对称或者非对称的空气动力学翼型。
翼型的选择取决于飞行器的用途和设计要求。
对称翼型适用于需要在升力和阻力之间保持平衡的飞行器,而非对称翼型则适用于需要更高升力和较小阻力的飞行器。
2. 升力产生三角翼通过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产生升力。
当飞行器在飞行时,翼面上的气流会受到翼型的作用,形成上、下表面的气压差。
根据伯努利定律,气流在上表面的速度较快,气压较低,而在下表面的速度较慢,气压较高。
这种气压差会使翼面产生向上的压力,即升力。
3. 稳定性三角翼的独特形状赋予了飞行器良好的稳定性。
由于三角翼的前缘较窄,而后缘较宽,飞行器在飞行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矩,稳定飞行器的姿态。
此外,三角翼的形状还能减小气动力矩的波动,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
三、三角翼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1. 飞机三角翼是常见的飞机翼型,它可以提供较大的升力和较小的阻力,使飞机能够在空中稳定飞行。
同时,三角翼还能够提供较好的机动性能,使飞机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如翻滚、盘旋等。
2. 导弹三角翼也广泛应用于导弹设计中。
导弹需要具备较高的速度和机动性,而三角翼能够提供较小的阻力和较好的稳定性,使导弹能够迅速飞行并实现精确的打击目标。
3. 火箭三角翼在火箭设计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火箭的升力产生方式与飞机和导弹略有不同,但三角翼仍然能够提供稳定性和机动性,使火箭能够在飞行过程中保持平衡并完成各项任务。
四、结论三角翼作为一种常见的飞行器翼型,具备独特的形状和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升力和较好的稳定性。
它在飞机、导弹和火箭等领域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三角翼的原理,可以进一步优化飞行器的设计,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动力三角翼的升力原理
动力三角翼的升力原理
动力三角翼的升力原理主要有:
1. 三角翼的剖面采用特殊的翼型设计,可以在高速运动时产生上翘的空气动力。
2. 翼型上表面设计为弧形,下表面为平面,可以引导空气在翼面上下产生速度差。
3. BASED on伯努利原理,翼面上方空气速度增大,压强下降,产生上向升力。
4. 同时三角翼的扭曲可以产生旋转气流,形成升力垂直分量。
5. 三角翼安装在动力机匣上,利用螺旋桨的推力获得前向飞行速度。
6. 高速下的翼面效应与螺旋桨推力叠加,共同产生上扬升力。
7. 通过调整三角翼的安装角度可以控制升力方向。
8. 还可以借助襟翼、副翼等设备进一步控制升力。
9. 动力三角翼结构简单,升力产生效率高,适合小型飞行器。
10. 是一种融合动力推进和空气动力升力的鸭翼设计。
三角翼的空气动力特性
在船舶设计中,三角翼的原理可以应用于船帆和船体结构 的设计,提高船舶的航行效率和稳定性。
运动器材
在滑翔伞、滑翔机等运动器材中,三角翼的形状和结构能 够提供更好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使得运动更加安全和刺 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影响因素
边界层的厚度、形状和稳定性受流体性质、物体形状和流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流 体粘性越大、物体表面越粗糙、流动速度越快,边界层越厚;反之则越薄。同时,边界层 的稳定性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不稳定时容易发生层流到湍流的转捩。
03 三角翼空气动力特性分析
升力产生机制剖析
迎角与升力关系
飞行速度与升力变化
根部的升力等。
稳定性与操纵性评估
01
纵向稳定性
三角翼飞机的纵向稳定性较好,因为其机翼形状使得飞机在受到扰动后
能够迅速恢复平衡状态。
02 03
横侧稳定性
三角翼飞机的横侧稳定性相对较弱,因为其机翼展弦比较小,对侧风的 抵抗能力较弱。为了提高横侧稳定性,可以采用增加垂尾面积、安装翼 刀等措施。
操纵性
三角翼飞机的操纵性较好,因为其机翼形状使得飞机在滚转和俯仰方向 上的操纵力矩较大。同时,采用全动平尾和差动平尾等操纵面布局也可 以进一步提高飞机的操纵性。
改进蒙皮与骨架的连接方式,提高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降低气动 阻力。
性能提升途径挖掘
气动布局优化
通过调整三角翼的气动布局,如 改变后掠角、展弦比等参数,以
提高升力和降低阻力。
表面粗糙度控制
控制三角翼表面的粗糙度,降低气 动摩擦阻力和涡流损失,提高气动 效率。
边界层控制技术
采用边界层控制技术,如吹气、吸 气等方法,以控制三角翼表面的边 界层流动,降低阻力和提高升力。
空气动力学与热工基础 2—3三角翼的空气动力特性
•
而细长三角翼具有不寻常的升力特性,其不同点为: 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比大展弦比机翼小得多;其随迎角 的变化呈现非线性,升力系数的增长比迎角更快一些, 如图3—2—34所示。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升力由两部 分组成。一部分是翼面的附着流(整个下表面和部分上 表面)所产生的升力,叫做“位流升力”,其变化与迎 角成线性关系。另一部分是上表面脱体涡所产生的升力, 叫“涡升力”,其变化与迎角成非线性关系。
• 在很小的迎角下,上式可写成 • 2 C y K p K N
Kp 式中第一项是位流升力,第二项是涡升力; 与 Kn 均为常值,其大小取决于展弦比。图3—2—36表明了 按上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当迎角增大到一定程度,脱体涡在机翼上表面后缘 发生破碎,变得不规则,这会使流谱发生变化。迎角进 步增大,破碎点向前移动,能量进一步耗散,涡升力减 小。再后,出现失速,升力相应下降。临界迎角可高 达 35 ~ 40 。 • 三角翼虽然有这样大的临界迎角,但起飞、着陆, 还很难得到充分利用。因为起飞、着陆,增大迎角或迎 角过大,势必影响飞行员的视界,还会造成机身尾部擦 地。例如歼7飞机起飞的着陆迎角,不超过 9 ~ 10,远 远小于临界迎角。为此,有的超音速飞机将机头向下折 转,改善视界。同时,加高起落架,防止机尾擦地。
•
•
脱体涡具有增大上表面吸力,使升力增大的作 用。因为脱体涡从前缘连续产生,形成稳定的低压区, 上表面正处于脱体涡低压之下,所以吸力很大。迎角 大,低压区吸力也大,所以升力增大更多。图3—2— 35是一个展弦比为1的三角翼,在20°迎角下的各个 横断面上压强分布图。它说明了上表面在脱体涡所复 盖的区域,吸力很大。 • 据理论分析结果:细长三角翼的升力系数( C y ) 与迎角( )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C y K p sin a cos 2 K N cos a sin 2
三角翼受迫滚转运动气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气 动 研 究 与 实 验
AE ROD YNAMI S C RE EAR CH & EX E MEN P RI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o . 6 No 4 12 . .
De .2 08 c. 0
三角翼受迫滚转运动气动特性 的数值模拟研究
高 娜 陈 宝 赵庆 贺
本文所 用的外形 为 6 。 掠三角翼 , 5后 根弦 长为 6 2 m, 2 m 展长 为 5 0 m, 8 m 厚度 为 9 5 m, .m
其详 细构 型见文献 【】 5 。文 献 【、 】 3 4 的研 究发现 : 计算 网格 的拓 扑结构对计 算结果 有明显 的影响 。 0型 网格 由于引进 了奇性轴 , 可能使 得解的质量下 降 , 故本 文采用 c—H型网格 ,
.8O 4 2 .4
俯仰力 矩 一. 5 O 04 O —. 6 2 0 O 3 O
..O 2 OO 4
法 向力 O5 2 . O O O 18 9 . O 3 5 5
O6 3 .2
侧 向力 0 17 . 25 O 0 l6 4 . 35 0
0O O 9 .1 O
偏航 力矩 0 O0 7 . O O 0 .. O 3 8 OO l 2 O
( 尔滨 1 0 0 ) 哈 5 0 1
摘 要 : 于动 网格 的技 术 , 用有 限体 积法对 N—s方程进 行数值 离散 , 用湍流 基 利 选
模 型 。 6。 对 5大后掠 三 角翼 的 受迫滚 转运 动进 行 了数值模拟 , 在此基础 上 , 滚转运 动的 对
气动 力特 性和 流场结 构进 行 了分析 。计算 结果表 明 : 滚转运 动 时 . 角翼 上表 面涡分 布的 三
航模三角翼的升力原理
航模三角翼的升力原理
航模三角翼的升力原理主要基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三角翼实际上是一个特殊形状的翼面,它由一个主翼和两个小翼构成,形成一个三角形。
当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空气流经三角翼时,由于三角翼的两个小翼相对主翼有一定的倾角,会在翼面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差。
倾斜的小翼上方的气流会加速,下方的气流会减速,这就造成了压力差。
根据伯努利定理,气流速度和静压之间存在一个反比关系。
所以,当上方气流加速时,压力就降低,而下方气流减速时,压力就增加。
这样,上方气流的低压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而下方气流的高压就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力。
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升力,使得飞机能够维持在空中。
此外,三角翼的设计也会对气流的流动产生影响,使气流更容易在翼面上分离,并产生一定的升力。
不同几何形状的空气动力学
不同几何形状的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同几何形状的空气动力学现象:
球体:球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层流空气流动,产生较小的阻力。
这是因为球体的流线型较为流畅,空气可以相对容易地围绕球体流动。
翼型:翼型是飞机机翼的截面形状,可以产生升力和阻力。
翼型的上表面较为凸起,下表面较为平直,使得空气在上表面流动速度增加、压力降低,而在下表面流动速度减小、压力增加,从而形成升力。
圆柱体:圆柱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产生流体绕流的现象,形成循环涡旋结构。
这种现象称为卡门漩涡街,会产生周期性的压力波动和阻力增加。
楔形体:楔形体是一种流线型较尖锐的体型,可以减小空气阻力。
它常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如飞行器和高速列车。
空气动力学翼型:空气动力学翼型是特别设计用于产生升力和减小阻力的机翼形状。
它通常具有曲线形的上表面和较为平直的下表面,使得空气流动能够产生升力,并减小阻力。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不同几何形状的空气动力学现象,实际上空气动力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涉及到流体力学、气动力学、风洞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不同几何形状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于飞行器、汽车、建筑物等的设计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角翼飞机
三角翼飞机三角翼飞机的英文名称为:delta-wingairplane,三角翼飞机是机翼前缘后掠、后缘基本平直、半翼俯视平面形状为三角形的飞机。
机翼重量轻、刚度好,有利于收置起落架,安放燃油和其他设备。
悬挂滑翔翼又名三角翼,在20世纪已经诞生,70年代获得大发展。
像滑翔伞一样,三角翼也在山坡起飞,逆风跑5—6米后即可双脚离地,任你在蔚蓝的空中自由地翱翔。
目录1航空术语2概况3优点4缺点5分类6作用7试飞条件8发展1航空术语三角翼飞机英文:delta-wing airplane机翼前缘后掠,后缘基本平直,半翼俯视平面形状为三角形的飞机。
三角翼又称为悬挂式三角翼,具有硬式基本构架,用活动的整体翼面操,为安全救助还配有备份伞。
它构造简单、安全易学,只要有合适的山坡、逆风跑5-6步,即可翱翔天空。
当它与空气做相对运动时,由于空气的作用,在伞翼上产生空气动力(升力和阻力),因而能载人升空进行滑翔飞行。
纵,由塔架、龙骨、三角架、吊带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由钢索连接。
2概况机翼平面形状呈三角形的飞机。
机翼前缘后掠,后缘基本平三角翼飞机直,半翼俯视平面形状为三角形。
这种飞机机翼具有后掠角大、展弦比小和相对厚度小等特点。
主要优点是机翼重量轻、刚性好、容积大等。
三角翼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气动阻力小;从亚音速过渡到超音速飞行时,机翼压力中心位置变化较小。
而在亚音速飞行时,气动特性不够好,升力线斜率平缓,起降性能差(对无平尾三角翼飞机影响更加明显),大迎角诱导阻力大,使飞机作稳定盘旋的能力不足。
3优点优点主要是翼面积大,机翼油箱大,翼载低,水平机动性能三角翼飞机好,而且后掠角大,阻力小。
机翼重量轻、刚度好,有利于收置起落架,安放燃油和其他设备。
三角翼超声速阻力小,从亚声速过渡到超声速时机翼压力中心向后移动量小,这对于舵面平衡能力比较差的飞机尤为重要,所以无尾飞机和鸭式飞机基本上都采用三角翼。
4缺点超声速飞机也常用三角翼的形式,但由于超声速三角三角翼飞机翼飞机展弦比较小,亚声速飞行时的升阻比低,故亚声速巡航特性不好。
翼型的空气动力特性
Cpu x
1
0
x/b
Cpl x
翼型表面压 。
(8)焦点:攻角改变时气动力对该点的力矩不变。
1.3.P5
(9) 极曲线 Cl : Cd 曲线和 Cl : Cm0 曲线(见图)。
Cl
Cl
15
Clmax
5
3
0 Cdmin
Cd
Cl : Cd 极曲线
o
Cm
Cl : Cm0 极曲线
1.3.P6
(10)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见图)。
1
L
2b
2
升力系数曲线 Cl Cl ( )
Cm , Cd , Cl
Cl
Cd
0
15
0
Cm
翼型的气动力系数曲线
1.3.P3
由图可见:Cl max 约为1.5,对应 约为15°;
15 近似为一直线;0 0 : 5 。
(4)阻力系数、阻力系数曲线
阻力系数
Cd
1
D
2b
2
阻力系数曲线 Cd Cd ( )
0 附近 Cd 最小。
(5)升阻比 Cl Cd
滑翔系数 Cd Cl
1.3.P4
(6)前缘气动力矩、力矩系数和力矩系数曲线
前缘气动力矩 M0 :总气动力 R
缘点形成的力矩。
力矩系数
Cm0
1
M0
2b2
2
L2 D2 对前
力矩系数曲线 Cm0 Cm0 (a)
(7)压力中心 S : R 与翼弦交点。
1.3.P1
第三节 翼型的空气动力特性
(1)攻角 :翼弦与来流夹角。
y
LR
气动翼弦
0
三角翼的原理
三角翼的原理
三角翼是一种特殊形状的机翼,具有较高的升力和稳定性。
它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升力产生:三角翼的形状使得空气在机翼上、下表面流动时产生的升力较高。
当飞行器前进时,空气在三角翼的上表面流动速度较快,而在下表面流动速度较慢,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越快的区域压力越低,这样在三角翼上表面产生较低的气压,从而形成向上的升力。
2. 稳定性:三角翼相比传统的矩形翼更加稳定。
由于三角翼的前缘较尖锐,将来压力较大的气流引导至机翼上表面的概率较高,这样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气流的分离和湍流的产生,提高机翼的稳定性。
3. 滚转控制:三角翼的特殊形状与安置位置也有助于滚转控制。
通过改变飞行器的三角翼的前后倾斜角度,可以调整飞行器的滚转姿态。
需要注意的是,三角翼的原理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并不是只局限于上述因素,实际应用中还会考虑飞行器的整体设计、稳定性、控制方式等因素。
三角翼俯仰振荡中若干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三角翼俯仰振荡中若干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秦燕华;黄军辉
【期刊名称】《空气动力学学报》
【年(卷),期】2000(018)003
【摘要】本文研究一个60°三角翼以不同振荡频率,不同振幅从不同起始迎角进行俯仰振荡的纵向气动力特性,研究发现跨越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流态的振荡会产生明显的气动力迟滞现象,这一迟滞现象随减缩频率的增大有一个极限值;在同一种流态下振荡,气动力迟滞现象不明显,这一结果对充分利用非定常气动力有指导意义.【总页数】9页(P315-323)
【作者】秦燕华;黄军辉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11.7
【相关文献】
1.俯仰振荡三角翼在非定常自由流中运动的实验 [J], 史志伟;符澄;明晓
2.脉冲涡流检测中参数影响的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 [J], 张辉;杨宾峰;王晓锋;赵玉丰
3.感应荷电中带电装置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孙伊伟;覃粒子;
4.压缩性对大振幅俯仰振荡三角翼动态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J], 郑世华;徐永长
5.感应荷电中带电装置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孙伊伟;覃粒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三角翼在亚音速前缘情况下的压强分布 在亚音速前绦情况下,三角翼的前缘处于自翼
根流前向缘切开 面始AA的' 的马空赫气锥,之还内未,接如触:前图缘3—的2时—候3,7所就示已
经受到机翼中段前缘OA段各点的扰动影响,因而沿 途压强是逐渐发生变化的,不致产生激彼。只在机 身头部和机身、机翼结合部位的转角处才产生激波。
化,如图3—2—42所示。
•
•
三、边条翼空气动力特性简介
•
边条机翼是以中等后掠( 30 ~ 50 )和中等展弦
比机翼作为基础,在机翼根部前缘向前延伸,形成
一个后掠角很大(大于70°)的细长前翼,如图3—
2—43所示。通常称作为基础的机翼部分为基本翼,
称细长前翼部分为边条。
•
边条翼在很大迎角范围内,升力特性都优于基
机翼在小迎角时也保持了较大升力系数斜率。
• 四、双三角翼空气动力特性简介
•
边条翼的基本翼前缘后掠角一般在 30 ~ 50 之间,
如果后掠角再增大,在小迎角时,基本翼前缘也会产生
前缘分离旋涡。这样的基本翼和大后掠角的边条组成的
小组合机翼称之为较为复杂,如图3—
2—45。迎角较小时,从边条和基本翼前缘分离产生两
本翼,见图3—2—44。其原因是在低、亚、跨音速
范围内,气流在不大的迎角下就会从边条前缘产生
脱体涡。在脱体涡的诱导下,不但内翼部分对升力
的贡献增大了,而且还在上翼面造成一种有规律的
流动,控制了外翼上的气流,使其不容易产生大迎
角下的气流分离,从而提高了临界迎角和最大升力
系数。又由于有小后掠角中等展弦比的主翼,整个
向前的吸力所占据的面积比较大(图3—2—39b),形
成向前的总吸力比较大,由此可以降低阻力。
•
(二) 三角翼在超音速前缘情况下压强分布在超
音速前缘情况下,三角翼的前缘处于自翼根前缘开始
的马赫锥之外,如图3—2—40所示。
• 空气流至机翼前缘时,并未受到翼根部分前缘对气流扰 动的任何影响,而能一直不受影响地流到机翼前缘。这 就不会像在亚音速前缘情况下那样,有空气从下表面绕 前缘流向上表面,而在上表面前端形成很大吸力的现象。 在此种超音速前缘情况下,机翼表面靠近前缘部分的压 强分布,与在超音速气流中翼切面的压强分布类似,不 论是上表面前缘附近或下表面前缘附近,压强分布都是 均匀的。因而机翼前缘附近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也是均匀 分布的,如图3—2—40b所示。
角成线性关系。另一部分是上表面脱体涡所产生的升力,
叫“涡升力”,其变化与迎角成非线性关系。
•
•
脱体涡具有增大上表面吸力,使升力增大的作
用。因为脱体涡从前缘连续产生,形成稳定的低压区,
上表面正处于脱体涡低压之下,所以吸力很大。迎角
大,低压区吸力也大,所以升力增大更多。图3—2—
35是一个展弦比为1的三角翼,在20°迎角下的各个
三角翼的空气动力特性
介绍三角翼的亚音速 跨音速和超音速空气动力特性
三角翼的亚音速空气动力特性
三角翼的亚音速、跨音速 超音速空气动力特性对比
2/58
§2—3 三角翼的空气动力特性
•
三角翼飞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三角翼,
顾名思义,其平面形状呈三角形,也可以说是后缘平直
的后掠翼。三角翼的展弦比(λ)与前缘后掠角( )之间,
•
•
对于飞行速度超过音速不多的某些超音飞机来说,
尽管飞行速度已经超过音速,但机翼前缘仍属于亚音
速前缘。这类飞机的机翼通常仍是用圆钝前缘反而可
以降低阻力。如果用尖锐前缘,虽然流速快,上表面
吸力高,但前缘部分由向前的吸力所占据的面积并不
大(图3—2—39a),所以,向前的吸力并不大。相反,
用圆钝前缘,虽然流速稍慢,上表面吸力较低,但因
动较慢。即是说,气流分离加剧,形成更为强烈的脱体涡。待迎
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整个上表面基本上处于脱体涡控制之下。图
3—2—31画出了后掠角为55°的三角翼(厚弦比6%)上表面在不
同迎角下的脱体涡范围。
• 前缘尖锐的薄翼面,脱体涡一开始就从整个前缘拖出。前缘比 较圆钝,脱体涡先从翼尖附近开始,然后随着迎角增大而逐渐内 移,如图3—2—32所示。
均为常值,其大小取决于展弦比。图3—2—36表明了
按上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当迎角增大到一定程度,脱体涡在机翼上表面后缘 发生破碎,变得不规则,这会使流谱发生变化。迎角进 步增大,破碎点向前移动,能量进一步耗散,涡升力减 小。再后,出现失速,升力相应下降。临界迎角可高
达 35 ~ 40 。
有下式关系: •
4 1 tg
• 比如 60 ,则λ=2.31; 75则 1.07
•
后掠角大于60°,展弦比小于2.31,前缘尖锐或比
较尖锐的三角翼,称为细长三角翼或小展弦比三角翼。
•
三角翼和后掠翼一样,以其大后掠角,而具有良好
的超音速气动特性。而且机翼刚度比后掠翼更强,适用
于超音速飞行。但亚音速飞行,由于展弦比小,其气动
•
(四) 三角翼的跨、超音速阻力特性
•
图3—2—41画出了后掠角和展弦比都不同的三角
翼的零升阻力系数随飞行M数的变化曲线。从曲线上可
以看出,后掠角比较小、展弦比比较小的三角翼,临界
M效比较大。所以,零升阻力系数在更大的M效才开始
增长,零升阻力系数增长的趋势比较缓和,最大零升阻
力系数也比较小。歼7飞机的零升阻力系数随M数的变
横断面上压强分布图。它说明了上表面在脱体涡所复
盖的区域,吸力很大。
•
据理论分析结果:细长三角翼的升力系数(
与迎角( )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C
y
)
Cy K p sin a cos2 KN cosasin2
• 在很小的迎角下,上式可写成
•
Cy K p KN 2
•
式中第一项是位流升力,第二项是涡升力;K p与 Kn
•
三角翼虽然有这样大的临界迎角,但起飞、着陆,
还很难得到充分利用。因为起飞、着陆,增大迎角或迎
角过大,势必影响飞行员的视界,还会造成机身尾部擦
地。例如歼7飞机起飞的着陆迎角,不超过 9 ~ 10,远
远小于临界迎角。为此,有的超音速飞机将机头向下折
转,改善视界。同时,加高起落架,防止机尾擦地。
二、三角翼的跨、超音速空气动力特性 空气以超音速流过三角翼的流动情形和三角翼
个单纯的前缘涡;迎角稍大,这两个旋转方向相同、涡
轴夹角不大、涡之间的距离又较小的前缘涡,在本身相
互诱导下,开始接近和绕转(见图3—2—45)。在迎角2 为~ 3
范围内,两涡的绕转点就从后缘发展到前缘,外形上形
成一个涡。
双三角翼,由于边条前缘涡的存在和影响,使基 本翼前涡的强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使双三角翼上的 涡系破裂明显推迟。由于以上原因,双三角翼的气动特 性有明显改进。图3—2—46是双三角翼和57°后掠角 的基本翼升力系数曲线。图中看出小迎角时,升力系数 随迎角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大迎角下边条的增升效 果明显地表现出来。双三角翼的升力系数曲线有一个鲜 明的特点,即在大迎角时,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有一个 突降点。这是由于大迎角时双三角翼的旋涡从机翼后缘 破裂后,其破裂点随迎角增加迅速前移造成的。
• 所以,三角翼在亚音速前缘情况下的压强分布, 与亚音速气流情况下的压强分布大体类似。对于 前缘圆钝的翼面来说,也是上表面前缘附近吸力 很高,而沿翼弦往后吸力逐渐降低。图3—2— 38给出了薄平板三角翼亚音速前缘情况下的上下 表面压强差分布情况。该图表明,机翼前缘附近, 上下表面的压强差,比中部后缘压强差大得多。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亚音速前缘的情况下,气 流仍是从前缘下表面的驻点开始分为上下两股, 绕过前缘流向上表面;流速增大,吸力增大;而 在下表面驻点附近,流速减慢,压强增大。因此, 机翼前缘附近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很大。
特性较差。
•
•
一、三角翼的亚音速空气动力特性
•
细长三角翼在小迎角(比如 2 ~ 4 )下,或前缘
比较圆钝的三角翼在小迎角下,一部分 空气从下表
面绕过前缘(或是侧缘)而迅速分离。这种分离,并不
象低速飞机那样,招致升力下降、阻力增大,而是部
分弥补了三角翼亚音速气动特性的不足。
•
气流从后掠角很大的前缘分离,随即卷起涡面形
•
在超音速前缘情况下,机翼前缘有前缘激波产生。
因此,机翼一般用尖锐 前缘,以减小在超音速飞行中
的波阻。
•
•
(三) 三角翼的跨、超音速升力特性
•
在亚音速前缘情况下,三角翼和后掠翼一样,加上
展弦比比较小,所以升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斜率都比较小。
在超音速前缘情况下,如同薄平板机翼在超音速气流中
一样,三角翼的升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斜率也是比较小的。
超音速飞行时,M数的增加对涡有抑制和推举的作 用,双三角冀和边条翼一样,超音速时涡并不起增升作 用。见图3—2—47。
图3-2-15 空气流过后掠翼的情形
图3-2-40 三角翼在超音速情况下的压强差分布
成螺旋形稳定的脱体涡,向后流去,如图3—2—30
所示。脱体涡是从前缘发出的,所以也称前缘涡。脱
体涡接着重新附着于上表面,产生向外的侧向流动,
并在接近机翼后缘的地方脱离机翼,形成尾涡,沿下
洗流方向流去。
•
上表面流谱如图3—2—30所示,在小迎角下,气流仅在一
部分前缘产生分离,O点为涡面从前缘开始分离的点,OA为脱
• 后掠翼在迎角增大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脱体涡和脱体涡前缘分 离点内移的现象。图3—2—33指出了脱体涡.激波、激波失速分 离边界随M数、迎角以及展弦比而变化的大体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