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合集下载

历史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历史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历史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社会生活概述 • 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 社会生活变化的推动因素 • 社会生活变化的体现 • 社会生活变化的反思与展望
01
社会生活概述
社会生活定义
01
社会生活是指人们在特定社会环 境中,通过相互交往、共同活动 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02
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 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多个 方面。

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 方式,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
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对社会生活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区和民族之 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融合和创新,使得各种文化元素 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
文化交流还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使得新的思想观念 得以传播和普及。例如,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近代社会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04
社会生活变化的体现
衣食住行的变化

从传统的棉麻衣物到现代的 合成纤维、品牌服装,衣着 风格和材料的变化反映了社 会审美和技术的进步。

从粮食短缺到食品种类丰富 ,从简单的烹饪方式到各种 地方特色美食,饮食的变化 反映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简陋的土房到现代化的高 楼大厦,从平房到别墅,居 住环境的改善反映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社会生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等基本需求。
社会生活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 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衡量一个社会 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会生活的历史演变
原始社会时期

历史论文社会生活的变化

历史论文社会生活的变化

历史论文社会生活的变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变化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进程。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社会生活经历了许多巨大的变革和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在起初的原始社会中,人类生活在简单的部落组织中,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

社会生活主要围绕着对生存资源的争夺展开,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但人们之间的合作和交往也是密切的。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的发展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和制度。

私有制的产生使得社会生活更加分化,社会阶层也逐渐产生。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活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了手工业,城市化进程加速,大规模的工厂涌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深化,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社会阶层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开始崛起,资本主义制度逐渐成为主导。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现代社会生活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日益频繁,传统的国家边界逐渐淡化,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也更加多元化。

总的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必然的。

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将会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将不断调整和变化,走向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未来。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一、衣食住行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衣食住行的变迁1.就业制度(1)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2)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问题1】如何理解票证走进我们的生活,最后又退出历史舞台?探究:票证走进我们的生活和退出历史的舞台,都是由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它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国后,由于底子薄、人口多,加上政策上的某些失误,物质资料供应不足,商品短缺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有计划地使用物质资料,票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供应日趋丰富,日常用品琳琅满目,市场上应有尽有,故不需要再使用票证。

【问题2】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

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

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探究:(1)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

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的人的积极性。

(2)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3)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这样才两全其美,也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1.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这是因为当时( )。

A.物资匮乏,计划供应B.物资丰富,敞开销售C.照顾贫困,方便使用D.为了收藏,发行票证答案:A2.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第22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鲁教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第22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鲁教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鲁教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第1题【单选题】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人民曾经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有过紧衣缩食的日子,但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是在( )A、新中国成立以后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C、“文化大革命”以后D、改革开放以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A、服装休闲化、时尚化B、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C、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D、高档耐用品、文化娱乐、旅游和教育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布票、邮票等购物票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A、物资丰富,购物不要钱B、物资缺乏,凭票购物C、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时间观念的增强C、通讯手段的进步D、消费观念的变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桥”指的是( )A、钱塘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C、南京长江大桥D、川藏、青藏公路【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消费观你不赞成的是( )A、贷款买房子B、吃大餐,穿名牌C、绿色消费D、品位消费【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通过对比自己与父辈们孩童时的生活状况,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历史必修二复习专题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历史必修二复习专题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历史必修二复习专题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1.近代:1840年至1949年变化表现:(1)衣着: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2)饮食: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世纪40年代起);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居住:四合院(传统),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

(4)风俗:①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②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 ;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③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④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变化原因: (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2)仁人志士的推动;(3)民主思潮的促进;(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现代:1949至今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吃:(1).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2).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

(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

2)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合适的住房4)风俗习惯:(1). 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水平测试卷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水平测试卷 新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水平测试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古训的意思是()A.要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B.不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C.做事情应该遵循规则D.做事情应该按部就班2.2004年3月5日至15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宪法的指导思想,此外还增加和修改了其他一些内容。

这说明()①规则一旦制定出来就不应该进行任何修改②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③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规则、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历程④在这一历程中,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被废除,无数新的规则和制度在产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下列属于成文规则的有:()①国家法律②丧葬习俗③班级文明公约④公民道德规范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现实生活中有些规则规定()①可以做什么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③不许做什么④任何行为都可做⑤去哪里做什么以及怎么做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5、李某、张某等4人在北京用残忍的手段,先后作案9起,致使8人受伤,一人死亡,抢得钱款一万余元。

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据刑法以抢劫罪分别判处李某、张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他案犯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一案例说明()①法律来源与生活②任何时候外出都要结伴同行③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④法律体现了社会公正与公平A、②③④B、③④C、①③D、①②④6、下列传媒中出现最晚的是()A、电视B、书籍C、广播D、互联网7、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给内陆偏远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种文化下乡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主要是文化()的过程。

A、生产B、传播C、积累D、交流8、在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开始时,许多三峡人舍小家顾大家,迁移到东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军事上,战争更频繁、更残酷,争霸战争发展为兼并战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出现战国七雄。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政治上,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与创新,能够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

本课要求学生把握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教师在讲解军事变化的时候,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内容非常抽象,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

2.知道改革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

3.知道都江堰的修筑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

重点难点重难点:商鞅变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史料研读法、归纳概括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东周列国志》(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他们看过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然后引导他们要从真实的史料实物当中去认识历史。

二、预习检查1.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哪些国家?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什么表现?4.都江堰是谁修建的?有什么作用?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过渡:你们知道都江堰修建于什么时代吗?它至今还有什么重要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疑问学习新课,主动了解并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yǐng]
战国形势图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3年。后来 赵王改派赵括为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骄傲轻敌,导致赵军大败。 结果赵括被射死,赵军投降。为了彻底削弱赵国,除了240个年幼士 兵被放回赵国报信,其余40多万士卒全被活埋。
问题3:结合课本,谈谈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课后活动
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 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
春秋:退避三舍、老马识途、唇亡齿寒、卧薪尝胆、三令五申、一鼓作气 战国:纸上谈兵、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
7
课后活动
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 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⑤秦国各地的长度、重量、容器不一样,不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也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针对秦国种种落后的现象,商鞅是如何废旧立新,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的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几大主要水利工程组成部分 挺了过来,只有鱼嘴出现了裂缝,这被许多考古专家视为 奇迹。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7
本课小结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大动荡 七雄并立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战争之变)
大变革
变法图强(秦国商鞅变法)(制度之变) 铁兴器修牛水耕利的(推都广江堰)(生产之变)

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

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

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

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促使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

(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变化: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原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七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

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选择题1.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A.《海国图志》B.《新青年》C.《申报》D.《人民日报》2.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

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

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

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A.平等观念B.民主观念C.自由观念D.等级观念3.图3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A.辛亥革命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4.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看电影照相B.坐火车、汽车出行C.拍电影打电话D.用电脑上网聊天5.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

此时,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D.大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6.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7.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乘飞机B.发电报C.乘火车D.乘轮船8.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9.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请问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10.在1898年的上海,一位清朝官员不可能做到的是A.阅读《申报》B.参观“轮船招商局”C.买一本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D.观看无声电影《定军山》11.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乘飞机 B.发电报 C.坐火车 D.乘轮船12.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在城市看电影 B.有钱人家拍照片C.市民穿新式礼服 D.成年男子留长辫13.假如你生活在中国近代,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A.有人乘火车旅游 B.有人在电影院看电影C.有人在网吧聊天 D.有人在照相馆拍婚纱照1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A.乘轮船.火车出行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15.“胜地无须秉烛行,圆珠替月倍分明。

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生活的变化必考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1.科技改变生活(1)轮船、火车的传入: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

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礼仪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

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式)

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式)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清末传统婚礼
民国时期的婚礼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照
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1939.9
中国几大主要菜系
粤菜是以广 州、潮州、 东江三地的 菜为代表而 形成的。粤 菜的用料达 数千种。
鲁菜咸、鲜、脆嫩 ,风味独特、制作 精细,用料广泛、 选料讲究、刀工精 细,注重用汤,精 于制汤,尤其讲究 “清汤”、“奶汤 ”的调制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学生
国人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 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 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 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宽松肥大的旗袍
改良旗袍
晚清旗袍
民国旗袍
近代服饰:中西合璧、多元化与新旧并存
②女装:
旗装
改良旗袍
③变化趋势:由等级森严走向平民化; 由拘 谨、呆板走向美观、得体、方便;由“保守” 走向 “开放” ④变化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 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2.饮食变化: 饮食丰富、习惯多样 (1)中国传统饮食: 地方特色鲜明
(2)鸦片战争后: ①西餐传入 ②面包房、咖啡店等 ③西式糖、烟、酒、饮料等
在近代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对中国的掠夺在现代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能源紧缺等负面影响1邮政事业的发展时间时间成就成就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正式办理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1896年辛亥革命后1949年11月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间时间成就成就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2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的发展1877年1906年1932年时间段时间段成就成就电话传入中国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2电话的发展1882年民国成立后20c80s后截止2002年4

最新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最新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近代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国门打 开、西方文明的传入,对社会生 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的冲击
请思考: 根据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史实,结合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请您重新评价西方列 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从正反两个方面 评价)
1.西方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也带来西方文明,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小栓子
1902年生,牟平 人。自小家境贫 寒,1913年(民 国二年),父母 打算让其投奔在 上海工作的叔叔 当学徒。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请阅读课文124页—125页第二段,思考 1.小栓子要从我们烟台到上海找他叔叔,可
以选择什么新交通工具? 2.这些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何优势 3.小栓子来到上海后,想给爸爸妈妈捎个口
妈报个平安,不要她担
心。”
小栓子怎样才能快捷
地给妈妈报个平安?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
近通讯代:邮差架设有线电报;
信鸽
20世纪初开办了无线电
报。
电报 优点: 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叔呵叔呵,,就 你现上在海的打真扮, 到街是上繁是要荣闹笑
话的啊,,你必我须改 头换想面出,才门能出 门。逛一逛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叔变化的局限
叔,栓从子,你 是上个海幸运的的孩子, 你变看化到了可祖国的 最千以万新看万变个化出小,,孩而子千 还我生们活在中旧的社 会国生进活状步态当中 呢真!是大
啊!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
同学们阅读127页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有限
最后一段,思考: 2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
京剧《定军山》剧 照
1934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 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4张PPT)

城濮之战(晋←→楚) 长平之战(秦←→赵)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规模 晋:2万;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时间
一天之内
四十六天
战争 晋军大败楚军,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无
结果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力抵御秦的进攻
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5、战争特点
(1)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 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2)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唐)《流沙》
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 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
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二、商鞅变法
1、背景:① 经济: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根本原因)
②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③ 军事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 3、时间: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秦孝公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 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 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 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 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 又称商鞅。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背景(经济、政 治、军事)?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二、商鞅变法
1、背景:① 经济: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根本原因)
②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③ 军事 :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以 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重文轻武政策
(三)王安石变法
背景
时间 目的 内容 结果
政治: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军事:边疆战事屡战屡败,大量送出钱物。 经济:官俸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1069年,宋神宗时期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 法等(P31)
通俗化 大众化
《窦娥冤》
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王实甫
五、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概况
(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三)《资治通鉴》
作者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内容 记述了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体裁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史记》,并列为中国 地位 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
称为“史学两司马”
宋元都市生活和文化生活繁荣的原因?
四、蒙古族的兴起概况与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成吉思汗像
忽必烈像
易错点: 铁木真建立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是铁木真的孙子)
(一)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建立
蒙古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 统一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元朝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建立 后迁都大都(今北京)
时 1276年,灭南宋
南针。
三、宋代经济发展表现与经济重心南移 (一)宋代经济发展
商业 城市
①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 ②经商时空:出现早市和夜市(打破时 间限制)、形成草市(打破空间限制)
①大商港:广州、泉州
商 海外 ②海外贸易: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 业 贸易 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海上丝绸之路)
③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 ①原因:商贸繁荣,金属货币不便,印
失败(但收到了一些成效)

初一历史现代社会的变迁与思潮

初一历史现代社会的变迁与思潮

初一历史现代社会的变迁与思潮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我们初一学习的历史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现代社会的知识,包括社会制度、政治变迁、思潮和文化变革等。

本文将探讨初一历史中现代社会的变迁与思潮。

一、社会制度的变迁现代社会的制度与古代社会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古代,大多数社会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社会,社会阶层固化,人们的地位主要由出身决定。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工业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工人阶级的兴起,社会地位开始与个人能力和劳动无关。

此后,一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平等和公正。

二、政治变迁现代社会的政治变迁也是历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古代,社会的权力集中在君主或皇帝手中,政治决策由少数人制定,民众的参与度较低。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民主制度渐渐兴起,人民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通过选举和政治参与,人们可以发表自己的声音和意见,决定自己的生活。

三、思潮和文化变革现代社会的思潮和文化变革也不可忽视。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主要受到宗教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价值观念相对保守。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思想解放成为人们思考的主题之一。

启蒙思想的兴起使人们开始质疑传统观念,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理论。

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总结初一历史教育中,我们学习了现代社会的变迁与思潮。

从社会制度的变迁、政治变迁到思潮和文化变革,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参考和启示。

以上是关于初一历史现代社会的变迁与思潮的文章。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①③④
11.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
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 D )
A.鼓励农业生产 B.承认土地私有
C.确立县制
D.奖励军功
12.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B )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说明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 A )
A.防洪灌溉
B.军事防御
C.水利运输
D.环境治理
继续努力
再见
等多方面的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天府之国 ”, 历史地位 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
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1.(2019淮南期中)“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 的《流沙》中的诗句。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七雄”的是( D ) A.燕国 B.赵国 C.秦国 D.晋国
7.观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示意图,写出都江堰渠首工程的三个主体工程分别是什么。 答案:(1)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2)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 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都江堰具有什 么作用,它是什么时候由谁主持建造的? (3)在都江堰示意图上用△标出“鱼嘴”的位置。
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
他。”“他”是指( B )
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魏国
10.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挑起战争,下列哪些
战役属于战国时期( B )
①城濮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桂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中国近代史——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史——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
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的色彩。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
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2.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
社 会 生


报刊、影视
变 迁
促进经济 文化发展
改变人们 思想观念
丰富人们 社会生活
交流联系 更加便捷
推动社会 进步
由传统向西式化发展,逐渐多元化,呈现出追新慕异、 去土存洋、新旧并存、中西融合的特点。 一、物质生活 (1)衣着: ①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 (2)饮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吃西餐成为有钱人 的一种时尚。 (3)住房:出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期间成宣传
改良,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
娱乐大众、传播新知。(通俗报,满足市民文化消遣,丰富生活;
专业报,传播新知)
2.电影事业的发展 (1)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 (2)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
事业开始起步。 (3)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4)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剃发图
七年级历史社会辛生活亥的革变化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清朝官服
孙中山和中山装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你知道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 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 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 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 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 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 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 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 严谨治身的理念。
小故事:
• 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影,她 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影 像清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 特写照,又有日常生活照,还有化装娱乐 照。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 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 量的照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 料。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 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7.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A《新华日报》 B《民报》
C《申报》
七年D级《历史万社会国生活公的变报化 》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末民女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国少女
旗袍小传
旗 女 之 袍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旗袍小传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旗袍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年上 代世 的纪 旗二 袍十
四 十
——

国 之 初 的 旗
现 代 旗 袍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样电 影 《 花 样 年 华 》 中 的 旗 袍 式
早 期 电 报 机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1880年贝尔电话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小知识 — 电话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
时间
出版的报纸
宣传的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 《万国公报》(后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时期
改为《中外纪闻》
成功。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趣事一二
电灯在上海出现时,有人不知电 灯发光原理,以为与炭火、柴火无异, 伸出长长的烟杆在电灯上点烟。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没 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 车厢在铁轨上行走。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轮船
火车
汽车
电车
飞机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2.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 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 期 火 车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进口的第一七年辆级历汽史车社会—生活—的慈变化禧御用汽车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
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
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九铁路 D 京广铁路
3.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定军山》
4.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 构是
商务印书馆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5.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A《定军山》B《渔光曲》C《歌女红牡丹》D 《神话》
6.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A《定军山》B《渔光曲》C《歌女红牡丹》D 《神话》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去, 各城市相继建起了电影院。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西单 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七年许级女历子史社进会入生活的的戏变化园。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溥仪剪辫装
清朝梳辫图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男子发式
七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现代的“三寸金莲”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剪发辫
社 会
废缠足


易服饰


变礼仪

改称呼
从这些变化体现民国初年的社会出现 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比赛开始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1.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黄鹄”号轮船
2.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 期
《新青年》、 《每七年周级历评史社论会生》活的变化
宣传民主、科学
《申报》
1872年诞生的《申 报》,在当时影响较大。 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 新闻、评论,还有商品 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 从报纸中,人们可以得 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 际的许多信息。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我们从报纸上 能得到什么?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2.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早 期 的 照 相 机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说一说
拍照片对于我们的生 活有哪些帮助?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末中街
上世纪20年代 的中街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上世纪30年 代的中街
上世纪60年 代的中街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05年拍摄的、由京 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 的京剧片《定军山》。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明星: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