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古代的婚姻制度
古代的婚姻制度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之间的个人结合,更是家族之间的联姻和政治上的联盟。
因此,古代的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经济色彩。
一、婚姻程序古代的婚姻程序一般包括提亲、送礼、迎娶等几个环节。
提亲是婚姻的第一步,由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并送上一定的聘礼。
聘礼的种类和数量因时代和地区而异,但一般都是贵重的物品或者货币。
送礼是男方家在提亲成功后,向女方家送上一份厚重的礼物,以表示对女方家的尊重和感谢。
迎娶则是男方家在准备好婚礼后,前往女方家将新娘迎娶回家。
二、婚姻制度1.包办婚姻在古代社会中,包办婚姻是一种普遍的婚姻制度。
父母会为子女选择合适的配偶,并由双方家长商议婚期和彩礼等事宜。
这种婚姻制度下,男女双方缺乏自主权和选择权,往往是由家长们决定他们的婚姻大事。
这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年轻人的自由和权利。
1.纳妾制度在古代社会中,纳妾是一种普遍的婚姻制度。
男性可以合法地娶妾,而女性则只能从一而终。
这种制度下,女性没有权利和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丈夫的安排。
此外,妾室的存在也导致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纷争,给女性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幸。
1.婚姻等级制度古代社会中存在一种婚姻等级制度,即不同等级的人只能与同等级的人结婚。
这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权利,使得不同等级之间的人无法自由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这种制度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
三、古代婚姻制度的评价古代的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经济色彩,是一种以家族利益为重的婚姻制度。
这种制度限制了年轻人的自由和权利,使得他们无法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婚姻伴侣。
同时,这种制度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使得不同等级之间的人无法自由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种不公正、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然而,古代的婚姻制度也有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法制史 简述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中国法制史简述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中国法制史简述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1. 婚姻制度的历史背景婚姻制度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畴之一便是探讨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法律文献和历史记录。
通过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对于婚姻的态度、法律规范以及社会习俗的变迁。
2.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1)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最早出现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嫁娶都是由家族中长辈来安排的。
这种形式的婚姻制度以维护家族利益为核心,强调婚姻关系的稳定和传宗接代的重要性。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变迁,婚姻制度逐渐趋于个体化和自主化。
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法律开始规定了公民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取消了对于婚姻的家族干涉。
(3)然而,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仍然存在着种种限制和不平等的现象。
婚姻中男性相对于女性具有更大的权力和地位,女性在家庭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贫富不平等也常常导致社会阶层的限制和婚姻选择的不平等。
3. 婚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组织形式,更是社会发展、男女地位与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婚姻制度的变迁对于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婚姻制度对于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婚姻制度的规范与制约,社会中的各个家庭成员可以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和社会规范下,维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
(2)古代的婚姻制度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家族秩序和家族延续的重视。
婚姻的方式和规矩,使得家族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系了社会秩序和家族的传统价值观。
(3)然而,婚姻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婚姻中女性权益的得到不足,女性常常在婚姻中面临诸多不公平待遇。
婚姻制度的束缚也限制了个人选择和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和个人自由。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中国法制史中的婚姻制度,我认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婚姻制度不断地与社会环境变迁相适应。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和家庭观念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探索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变迁。
一、婚姻制度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以父母之命、媒人之言为基础。
婚姻通常是由家族或长辈安排,强调家族的口碑和家族地位,而个人的自由选择则相对较少。
常见的婚姻形式包括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和联姻婚姻。
包办婚姻是指父母完全代替子女做决定,根据不同家族的地位和利益考虑亲事。
通常,儿女双方的意愿并不被重视,尤其是女方,她们的婚姻决策几乎完全取决于父母的安排。
买卖婚姻则是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成立的。
在古代社会,女性通常被视为负担,因此需要家庭支付一定的陪嫁财产给新婚家庭。
这种婚姻形式使得财产成为了婚姻中的核心因素,个人意愿几乎被完全忽略。
联姻婚姻是以两个家族间利益和地位的结合为基础,这种婚姻形式通常是通过联姻来达到两个家族间的关系和谐与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婚姻制度在社会变革的冲击下逐渐发生了变化。
封建时代后期,父母之命的婚姻模式渐渐减弱,个人自由选择的成分逐渐增加,比如诗词中流传着的“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爱情之声,显示了人们对于婚姻自由的渴望。
二、家庭观念中国古代的家庭观念强调家族的延续和家族秩序的维护。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孝道和敬老尊贤的观念在家庭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崇。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关心,甚至包括对祖先的延续。
孝顺父母被视为义理最重的行为,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
敬老尊贤的观念追溯到孔子时代,他提出了“尊君、爱幼、敬长、倍亲”的家庭伦理观念。
在古代中国,家族的权威通常由年长者担任,他们享有权力和决策的最终决定权。
然而,尽管强调家族的重要性和根基,中国古代的家庭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和家族制度的衰落,个人权利和自我价值观开始得到重视。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的婚姻和婚姻制度
恩格斯: “一夫一妻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 的性质,使它成了只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 妻制。”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 嫡庶有等的妻妾制 + “士庶不婚”的门第制 + 同姓不婚制 + “七出之条”的离婚制度 + 婚龄制度
嫡庶有等的妻妾制
今制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庶之家不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四近亲不能结婚现代婚姻法同宗共姓皆不得为婚违者各徒三年唐律户婚律19前贫贱后富贵20男16女14明洪武令大清通礼21早婚社会需劳动人手增加国家税收战争急需夫妻年龄相差悬殊老夫纳少妾22正婚礼23纳吉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 古代的婚姻和婚姻
制度
+
关于婚姻,您怎么看?
近亲不能结婚——现代婚姻法 + 同宗共姓,皆不得为婚,违者各徒三年—
— 《唐律·户婚律》
“七出之条”的离婚制度
+ 周代就有男子离婚的七项条件 “七去” +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
;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 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 粢盛 ;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 反义 也。 + 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
三、对偶婚
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 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 的一种不牢固的夫妻关 系。 摩梭人走婚习俗
四、一夫一妻(专偶婚)与一夫多妻婚
专偶婚制的确立以父权制取代母权制,以及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专偶婚家庭中,妻子、 财产及子女均为丈夫私有,妻子的职能主要是 生育子女,延续父权世系。
《礼记·郊特牲》:“男帅女,女从男。” 谚语:“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由人骑来由人打。”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件
重个体权利的社会价值观相悖。
传统礼教与性别平等的对立
03
古代婚姻制度中男尊女卑的现象与现代社会追求性别平等的趋
势形成对比。
法律与习俗的博弈
国家法律与地方习俗的差异
在制定和执行婚姻法律时,需平衡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定与各地习 俗的多样性。
法律进步与保守势力的博弈
随着社会发展,法律对于婚姻制度的规范和保护不断完善,但保守 势力可能阻碍法律改革进程。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主 要内容
婚姻的缔结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门当户对
在古代中国,婚姻的缔结必须经过父母同 意,并通过媒人介绍。这是为了确保婚姻 的合理性和家庭的利益。
婚姻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需要 相当,以确保婚姻的稳定和家族的利益。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演 变与现代启示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01
在婚姻制度演变过程中,传统观念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与现代强调的自由恋爱、个人选择产生冲突。
家庭与个人权利的博弈
02
古代婚姻多以家族利益为重,个人意愿常被忽视,这与现代尊
特点和变化。
婚姻观念与习俗
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婚 姻观念和习俗的演变, 如门第观念、聘礼习俗
等。
婚姻法律与规定
探讨了古代婚姻法律的 内容和实施情况,以及 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婚姻与家庭关系
研究了婚姻在古代家庭 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 夫妻、亲子等家庭关系
《中国古代婚姻史》PPT课件
闹房
五、冥 婚
《昨梦录》 :“北俗,男女年当婚嫁,未婚而死者,两家命媒互求之,谓之鬼 媒人。通家状细帖,各以父母命,祷而卜之,得卜,即制冥衣,男冠带,女裙 帔等毕备。媒者就男墓,备酒果,祭以合婚,设二座相并,各立小幡长尺余者 于座后。其未奠也,两幡凝然,直垂不动,奠毕,祝请男女相就,若合卺然。 其相喜者,则二幡微动,以致相合。若一不喜者,幡不为动。”
福建民谣
闽风生女半不举,长大期之作烈女。 婿死无端女亦亡,鸩酒在尊绳在梁。 女儿贪生奈逼迫,肠断幽怨在胸臆。 族人欢笑女儿死,请旌藉以传姓氏。 三丈华表朝树门,夜闻新鬼求返魂。
人为什么会堕入情 网呢?没有比这更复 杂的了,因为这是冬 天,因为这是夏天; 因为劳累过度,因为 闲极无聊;因为软弱, 因为刚强;因为需要 安全,因为喜欢冒险, 因为绝望,因为希望, 因为有人爱您,因为 有人不爱您。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老孺人道:“你怎的越老越呆了!一个女儿要死, 你该劝他,怎么倒叫他死?这是甚么话说!”王玉 辉道:“这样事你们是不晓得的。”老孺人听见, 痛哭流涕,连忙叫了轿子,去劝女儿,到亲家家去 了。王玉辉在家,依旧看书写字,候女儿的信息。 老孺人劝女儿,那里劝的转。一般每日梳洗,陪着 母亲坐,只是茶饭全然不吃。母亲和婆婆着实劝着, 千方百计,总不肯吃。饿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 亲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抬了 回来,在家睡着。
女教书
“即至村姑里 妇未尽识字,而 一门之内父兄 子弟为之陈述 故事、讲说遗 文,亦必有心 领神会随事感 发之处。”
节烈妇女
徽州詹氏,年二十归王文焯,廿八夫故,遗孤林丰三岁。詹氏纺线赡养病姑,养 育儿子,卒年七十,守节四十三年。
张氏翠玉,金玉琪妻,夫亡誓不再适,归宁母家,欲夺其志,张度不能自全,遂 缢死母家。
《古代婚姻制度》课件
你知道吗?
• 为什么旧时同姓不婚? • 为什么亲戚中舅舅的地位最高? • 为什么姐夫对小姨子,嫂子对小 叔子关系有时比较微妙?
“婚姻”和“夫妻”
• “昏(婚)礼者,礼之本也。” “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 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政。” •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 人曰妻。” ———《礼记》 “妻”的别称:“孺人”“内子” “内人”“内 助”“拙内”“贱内”“夫人”诰命夫人” • “丈夫”的由来
俄狄浦斯杀父娶母 (恋母情结)
• • • • 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和妻子伊俄卡斯特 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和妻子墨洛柏 斯芬克斯之谜 伊俄卡斯特的弟弟克瑞翁
㈡族内婚(兄妹婚)
• 武丁称他的父亲为父甲、父乙(这个才是 武丁的生父)、父丙、父丁、父戊,称他 的母亲为母甲、母丙、母庚(这个才是他 的生母) • 尧女娥皇女英同嫁舜 • 歌曲《大坂城的姑娘》 • 《伸出你的舌苔或者空空荡荡》 刘心武 • 兄妹婚神话母题的文化内涵
㈢族外婚
• “知其母不知其父” 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商祖先) 姜嫄履巨人迹而生弃,为姬姓(周祖先), 女修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为嬴氏(秦祖先) 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 庆都与赤龙合婚生尧 握登见大虹意感生舜 • 古老姓氏:姜、姚、妫、安、娄、嫪等
•女儿国、丈夫国的故事 •抢亲习俗 •蒙古族的幼子继承制
一、古代婚姻变迁的几个阶段
• 群婚 • 族内婚 • 族外婚 • 对偶婚 • 一夫一妻多妾制
㈠群婚
• “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淮南子》 • “男女杂游,不聘不媒。”《列子.汤问》 • “昔太古无尝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 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 下长幼之道。”《吕氏春秋》 • “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管子》
中国古代婚姻
四、纳妾制度的危害
对家庭:造成家庭关系的复杂化 对男性:财产的分配、身体与精 力衰竭、感情的分散 对女性:无我心态、依附感
五、纳妾制度的遗留
(一)存在原因
1.制度根源基本消失 2.财富、地位差别依然存在 3. 不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在当代社会中表现形式
1.婚外情
2.包二奶
(三)预防措施:
鲁迅在与许广平同居之前曾奉母命娶夫人朱 安,他与许广平的结合成为其批判旧婚俗、 旧社会制度的典型例证。
行路难(贺子珍) 贺家有女长叹息,十载别君归未期。延安传来帝 子意,新得美人夜夜迷。君不见长征万里路,携 手共避敌。新欢毕竟赛旧好,古来姬妾胜发妻。
三、妾的社会地位
《谷梁传》:‚毋以妾为妻。‛ 《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 人皆贱之。‛ 《吕氏春秋》:‚妻妾不分则室 家乱。‛
第二,纳妾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皇帝、士大夫与富民豪商
‚亲王妾媵十人,一次选;世子郡王妾四人, 将军三十无子具二人,三十五无子具三 人……庶人四十以上无子者,许娶一妾。” ——《明会典》刑部律例
晚明时期,士大夫一旦登科第,便会纳妾, 这既是一种身份象征,也是一种时尚 。清代, 日趋放任,不只是士大夫纳妾没有标准,就是 富民豪商亦置妾多人。
二、纳妾制度存在的根源(合理性)
第一,重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第二,纳妾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士大夫与富民豪商 第三,满足男子对“色”与“情”的需 求。
此处的色、情属于中性词,并非贬义。 “娶妻娶德,娶妾娶色”
第一,重子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邱氏,苏人俞钦玉之妻也。钦玉, 故刑部尚书士悦子,颇知书,而轻财好色, 尝以邱无子,置妾七人。” ——陆容《菽园杂记》 乡医王素行,“年四十余无子,女 则成群,乃破产娶妾生子”。 ——清代常州《王氏宗谱》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11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 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 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 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 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子入内,不 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 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 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礼记· 内则》
郑板桥《姑恶》
小妇年十二,辞家事翁姑。未知伉俪情,以哥呼阿夫。两小 各羞态,欲言先嗫嚅。翁令处闺阁,织作新流苏。姑令杂作 苦,持刀入中厨。切肉不成块,礧磈登盘簋 。作羹不成味, 酸辣无别殊。析薪纤手破,执热十指枯。翁曰是幼小,教导 当徐徐。姑曰幼不教,长大谁管拘?恃其桀傲性,将欺颓老 躯。恃其娇纵资,吾儿将伏蒲。今日肆詈辱,明日鞭挞俱。 五日无完衣,十日无完肤。吞声向暗壁,啾唧微叹吁。姑云 是诅咒,执杖持刀铻。汝肉尚可切,颇肥未为癯;汝头尚有 发,薅尽为秋壶;与汝不同生,汝活吾命殂。鸠盘老形貌, 怒目真凶屠;阿夫略顾视,便嗔羞耻无;阿翁略劝慰,便嗔 昏老奴;邻里略探问,便嗔何与渠! 嗟嗟贫家女,何不投江 湖? 江湖饱鱼鳖,免受此毒荼! 嗟者天听卑,岂不闻怨呼? 人间为小妇,沉痛结冤诬! 饱食偿一刀,愿作牛羊猪! 岂无 父母来? 洗泪饰欢娱。岂无兄弟问? 忍痛称姑劬。疤痕掩破 襟,秃发云病疏。一言及姑恶,生命无须臾!
民间传说中婚姻礼制源 头两大创始人
女娲 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 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 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 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 万物。女娲就成了第一个媒 人,被后世尊奉为媒神,又 称“高媒” 。 月老 (唐)伏羲女娲图
绢本设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
一夫一妻的个体婚
(二)、奴隶制的婚姻形式
“蒸”、“报”婚(也称“转房制”或“收继制”) 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作“蒸”。 兄、叔死后,弟弟或侄儿可以娶寡嫂或婶母,叫 做“报”。 超出这种情况的两性关系,称为“通”,或“傍 淫”。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 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 许穆夫人。 ” 《左传· 闵公二年》 “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 《后汉 书· 南匈奴传》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堂PPT)
30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 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 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 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 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 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 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殇者,男 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 者,归之于士。”《周礼·地官司徒》
19
汉与乌孙的和亲
(《汉书·西域传》)
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 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乌孙昆莫以 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年 老,欲使其孙岑陬尚公主。公主不听,上书言状,天子报 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岑陬遂妻公主。昆 莫死,岑陬代立。岑陬者,官号也,名军须靡。昆莫,王 号也,名猎骄靡。后书“昆弥”云。岑陬尚江都公主,生 一女少夫。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 陬。岑陬胡妇子泥靡尚小,岑陬且死,以国与季父大禄子 翁归靡,曰:“泥靡大,以国归之。”
26
媒妁 主婚 婚龄
27
主 婚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诗 经·齐风·南山》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 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 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 之。” 《孟子·滕文公》 主持嫁娶及婚礼者,称主婚人。 主婚人必先尊而后卑,先亲而后
17
两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议,互换 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 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一女 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和亲 交换婚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制度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婚姻在古代中国被看作是神圣而庄重的事情,涉及到家庭、家族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婚姻的发展演变、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国古代婚姻的发展演变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经历了由“配天合地”的神话时代到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
在远古时代,人们往往倾向于天地崇拜,婚姻更多的是一种神圣的仪式,通过祭祀等方式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恩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婚姻逐渐从一种神圣的祭祀仪式转变为社会的一项法律制度。
婚姻制度的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演变密不可分,从部落联盟到封建社会的建立,不同朝代对婚姻制度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二、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1. 包办婚姻: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中,包办婚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
通过家族的撮合和社会的安排,男女双方的婚姻往往是由长辈、媒婆等代为安排和决定的,而不是由自由选择。
这种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家族观念和父权制度。
2. 门当户对:在古代中国,门当户对是婚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门指的是家庭的门第,而户指的是家族的世系。
根据这一原则,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财富、家庭背景等要相当,以保证婚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3. 多妻制:中国古代存在着一夫多妻制度,男性可以拥有多个妻子。
尤其是在封建社会,贵族和地主阶级常常有三妻四妾的情况。
这种多妻制度既反映了男权社会的特点,也与中国古代家族观念有关。
三、婚姻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一方面,中国的婚姻观念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这对于当今社会建立健全的家庭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婚姻制度的单一和门当户对的原则在现代社会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婚姻的平等和自主选择。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件
05
请期:男方请媒人向女方询问结婚日期,女 方同意后,男方再正式确定结婚日期
06
亲迎:结婚当天,男方亲自前往女方家中迎 娶新娘,婚礼仪式完成后,夫妻正式成婚
05
婚姻的法律地位和 权利义务
THEME TEMPLATE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受到法律的保护和 规范
婚姻的法律地位: 夫妻双方在婚姻中 享有平等的权利和 义务
04
婚姻的程序和礼仪
THEME TEMPLATE
婚姻的程序
添加标题
提亲: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提亲
添加标题
纳采:男方送礼并 请媒人向女方提亲
添加标题
问名: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询问生辰八 字
添加标题
纳吉: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送聘礼
添加标题
纳征: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送彩礼
添加标题
请期: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商议婚期
添加标题
亲迎:男方到女方 家迎娶新娘
婚姻的礼仪
01
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女方同意后, 男方再正式向女方求婚
02
问名:男方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 字,以便占卜婚姻是否合适
03
纳吉:男方将占卜结果通知女方,如果占卜 结果吉利,男方会向女方送聘礼
04
纳征:男方送聘礼给女方,女方接受聘礼后, 婚姻关系正式确立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是社会的基本 单位,对社会的稳 定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的法律地位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 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Hale Waihona Puke 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享有姓名权、人身 自由权、继承权等
夫妻在婚姻关系中的法律地 位平等
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夫妻双方有互相忠实的义务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和家庭观念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强化道德观念: 婚姻制度是道德 观念的重要体现, 通过婚姻关系, 人们能够强化道 德观念和伦理意 识。
促进经济发展: 婚姻制度对经济 发展也有一定的 影响,例如在古 代中国,婚姻关 系中的聘礼和嫁 妆等经济行为, 对经济发展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家 庭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家庭观念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家庭和睦、 孝道和家族荣誉
家庭伦理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家 庭和睦、孝顺父 母、尊重兄长
家庭成员之间应 遵循长幼有序、 男女有别的原则
夫妻关系应以恩 爱、忠诚为基础, 强调夫义妇顺
家庭成员应遵循 忠孝节义等传统 道德规范
家庭观念的影响
宗法制度对家庭观念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家庭观念的影响
传统道德对家庭观念的影响
家庭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影 响
农业社会的影响:家庭作为基本的 生产单位和生活组织,形成了以家 庭为中心的观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宗法制度的作用:规定了家庭成员 的权利和义务,维护了家族的延续 和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家庭成为传统文 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形成了重视家 庭教育和家族传统的观念
家庭成员的角色与关系
父亲:家庭的主心骨,负责家庭的经济支柱和精神支柱 母亲:负责家庭内务和孩子的教育,是家庭的情感支柱 子女:尊老爱幼,尊重父母,尽孝道 兄弟姐妹: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家庭观念对婚姻制度的反作用
家庭观念影响婚姻制度的形成
家庭观念对婚姻制度的维护和 巩固
中国古代婚姻2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女权社会变成了男权社会,婚姻家庭制度也逐步形成。
婚姻家庭制度的建立是人类两性关系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从婚姻缔结的途径来看,人类的婚姻可分为掠夺婚、买卖婚、媒妁婚、自由婚等;从性关系的范围来看,人类的婚姻可分为血缘制、那鲁普亚制、对偶制、专偶制(即一夫一妻制),此外还有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等。
在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即一个男人可以娶很多个老婆,但是只有一个是叫妻子,其他的老婆是叫妾。
即使是皇帝也只可以有一个妻子,即皇后,当然,他可以有很多的妃嫔。
中国古代婚姻的标准是“门当户对”。
西周时禁止贵族跟平民通婚,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门第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南朝士族王源嫁女庶族富阳满氏,被弹劾为“惟利是求”,并拟“禁锢终身”。
士族制度在隋唐时逐渐消失,“门当户对”逐渐成为古代婚姻的重要习俗。
从封建社会早期的“门当户对”制度演变而来了“良贱不婚”。
“良贱不婚”是指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某类人的身份或是职业会受到歧视,户籍上被编为“贱籍”,比如娼女、奴婢等,身家清白的良人是不能与“贱籍”人通婚的,否则会受到刑事处罚。
古代婚姻制度中的“门当户对”、“良贱不婚”都是指“娶妻”,而非指“纳妾”。
纵然是“秦淮八艳”的董小宛貌美如仙,也只能做妾。
一、婚姻的缔结与解除我国古代婚姻的缔结与解除有很多繁琐的程序。
正式的婚姻缔结要坚持“六礼”,婚姻解除有七出、义绝及和离(协离)。
(一)“六礼”六礼至西周正式形成,一直延续到清末。
其内容是:1、纳采六礼之首礼。
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
用雁。
”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
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
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
2、问名六礼中第二礼。
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
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PPT课件
拜堂
新娘到了新郎 家,双双举行拜堂 仪式。先拜天地, 复拜祖宗和男方父 母尊长,尔后夫妻 交拜。如图正在拜 祖宗。
合卺
进入洞房后, 新娘新郎交杯饮酒, 寓意婚后生活和睦 一体,相亲相爱。
“七出”与“三不去”
• 1.丈夫弃妻的七条理由叫“七出”(“七去”、“七 弃”),包括不顺父母、无子、淫僻,嫉妒、恶疾、多口 舌、窃盗。 • 2.“三不去”意谓妻子因娘家无人,没有归处不能去; 和丈夫共同守过公婆丧事的妻子不能去;娶时男方贫贱, 后来富贵,不能去。
1、贞节观的含义: 治好家内,以敬顺为德; 夫死不嫁,从一而终; 不淫乱; 处女贞。 2、历史上对妇女改嫁的限止,经历了从宽容到严格限止 的过程。 贞节观要求女性婚前不与任何异性同居,保持“童贞”; 婚后只与丈夫同居,保持“妇贞”;夫死不再嫁,保持 “从一之贞”。单方面要求妇女注重操行,守身如玉,表 现出明显的不平等。贞节观束缚下的古代妇女,已被剥夺 了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
小结
•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其实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在中国封 建社会,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夫为妻纲,妇女的一切只能 服从和依赖丈夫,从一而终。 • 总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其基本特征。父母有很 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不但没有带给古 代男女感情的幸福,反而成为中国古代男女追求婚姻自由 的枷锁。
•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吸收摩尔根的 研究成果,将人类的家庭婚姻变迁对应于人类社会的三个 发展阶段,概括其发展轨迹:“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 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 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 婚姻的种类:原始群婚、血缘婚、伙婚、对偶婚、 专偶婚(一夫一妻制)
古代离婚制度的几个特征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深植于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的婚姻习俗、婚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婚姻对女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一、婚姻习俗中国古代婚姻习俗博大精深,代代相传。
婚前,双方家庭会进行“过门礼”以表示双方进入婚姻的准备。
婚礼当天,新娘要穿上红色嫁衣,蒙上红盖头,与新郎完成交杯酒、对拜等仪式。
婚后,新娘被迎入新家,丈夫的家人会向新娘赠送礼物,并向她表示欢迎。
二、婚姻方式古代中国的婚姻方式主要有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形式。
包办婚姻是父母代为筹办婚事,经过相亲、卜算等程序最终决定婚姻的结果。
自由婚姻则是由男女双方自行选择彼此的伴侣,往往是因为彼此有较深的感情或其他各种因素。
三、家庭结构在古代中国,家庭结构主要以核心家庭为基础。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
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角色,女性则负责照顾家庭事务和子女教育。
四、婚姻对女性的影响婚姻在古代中国对女性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女性在婚姻中要服从丈夫和婆家的安排,履行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另一方面,女性的社会地位受到限制,尤其是贵族阶层中的女性更加受到束缚。
然而,婚姻对女性的影响也因时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地区和时期,女性在婚姻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例如,南方的一些地方,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她们可以作为家族的中心来传承家业。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从婚姻习俗、婚姻方式到家庭结构和婚姻对女性的影响,这些方面的内容都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制度
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制度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不断的演变。
从始于旧石器时代,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和社会等各个历史阶段,直到今天,都留下了鲜明的文化印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古代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
一、婚姻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往往与宗法制度和性别观念有关。
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男女双方最终达成婚姻所必须经过族长或家长的调停,并且家族之间婚姻也是核心。
此外,性别观念在古代中国也相当重要,以男尊女卑的思想为主。
在相亲、婚姻环节中,性别对立是不可避免的。
在汉代以前,女子在嫁娶时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尤其是贵族阶层,女子的地位更是十分低下。
然而,到了唐代,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渐提升,婚姻制度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唐代男女平婚,女性可以选择自己的伴侣,并且离婚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
明清时期,相亲是中国婚姻习俗中最重要的一环。
相亲的目的是为了将两个家庭连在一起,让男女双方有机会认识彼此,并最终达成婚姻。
此外,婚姻形式也日益丰富,除了正常的男女婚姻,还有一些特别的形式,例如旁门左道的“委生”,以及富家子弟和妓女之间的“购春”等。
二、家庭制度古代中国的家庭制度也是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的。
在古代,家族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一般的家族包括祖、宗、族等等,而家庭则是社会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
在家庭里,父亲是权威的代表,母亲则往往起着传递家族文化的作用。
在家庭中,男女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
男性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和事业代表,而女性仅仅是家庭中的一部分,对于家庭经济和社会影响力贡献往往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
不过,在明清时期,妇女地位逐渐提高,开始涌现出一批有才华的女性,例如李清照、柳如是等等。
这一时期,女性的教育逐渐得到普及,并且一些女性也开始出现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
三、夫妻关系在古代中国,夫妻关系往往被视为一种主仆关系,丈夫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主人,而妻子则是夫人。
妻子在婚姻和家庭中往往扮演着屈从、服从、忍让和自我牺牲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要遭到男子反对。
• 男子逐渐要求让子女归本氏族,私有财产由自己的子女继承。 • 男宿女家的旧俗过渡到男娶女嫁的新俗。 • 这样,母系社会就转化为父系社会了。 • 由于男子要把财产传给亲子,不再允许配偶与兄弟(包括族兄弟)发生性关系。 • 从此,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就宣告诞生了。
父权制的胜利
• 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意味着母权制的被推翻和父权制的胜利。 • 恩格斯说这是一场革命,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
2. 义绝
• 义绝是一种强制离婚制度。 • 夫妻之间、夫与妻的亲属之间或妻与夫的亲属之间、夫妻双方的亲属之间,发生了法律所指
明的事件,如殴打、杀害、奸情等,不论夫和妻的意愿如何,必须离异,违者要受刑事处罚。
• 这种官方强制离婚,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们婚姻关系的直接干预。
3. 和离
• 所谓和离就是夫妻双方合意离婚。 • 唐代以前,已有和离现象,但用法律规定和离,则自唐朝开始。 • 唐律规定:“若夫妇不相安偕而和离者,不坐。”
1.什么是族外婚和对偶婚
• 亚血族婚,也称族外婚。 • 所谓族外婚就是不同氏族的兄弟姐妹之间互相通婚。
对偶婚
• 所谓对偶婚就是不同氏族的同辈男女之间一对一的配偶,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实行同居,它
是族外婚配偶范围的缩小和配偶对象的相对固定。 2.族外婚和对偶婚的特点
• 在亚血族群婚阶段,男女婚配仅仅是纯粹的性关系,彼此既不结成固定夫妻和家庭,也没有
聘娶婚
• 所谓聘娶婚就是由男方家长通过媒人向女方求亲,并向女方赠送聘礼。 • 人们通常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这种婚姻的特点。
聘娶婚形成的原因
• 《白虎通·嫁娶 》说:“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 ,须媒妁何?远耻防淫泆也。” • 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主婚权的基础是家长权和家长对家庭财产的支配
权。
• 《孟子·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
贱之。”
• 《诗经·齐风·南山》说:“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二、 聘娶婚的婚礼仪式
• 《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 从周代开始,就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凡是经过这种礼仪的婚姻行为,也就获得了合
3
法的地位。
六礼
• 根据《仪礼·士昏礼》和《礼记·昏义》的记载,古代婚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
期和亲迎六道手续,称为“六礼”。
• 古人饭后要“酳”。 “酳”有三次,称为“三酳” 。婚礼中三酳的酒器,前两次用爵,最后一次
用卺。
• 所谓卺,就是将葫芦对剖而成的瓢,夫妇各执一片而饮。这一安排称为¡°合卺而酳¡±。
实例一
• 《左传·桓公十六年》记载,“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
朔。”
• 《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初,(卫)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蒸于宣姜。不可,强之,
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秦穆夫人。”
实例二
•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公子鲍美而艳,
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 《左传·成公九年》记载,“二月,伯姬归于宋。……晋人来媵,礼也。” • 《春秋·成公十年》记载,“齐人来媵。”
后妃制
• 媵妾制在秦汉以后演变成封建帝王的后妃制。
第三节 封建制的聘娶婚
• 一、 封建婚姻的特点 • 我国由奴隶社会后期开始并一直延续到整个封建社会的主要婚姻形式是聘娶婚。
何以拜姑嫜?” 奠菜
• 如果成婚时公婆已经去世,就只能在宗庙祭祀时,另外用“奠菜”的礼仪拜祭公婆。 • 《仪礼·士昏礼》:“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席于庙奥,东面……妇拜。” • 到了宋代, 《朱子家礼》改为三日,遂成定格,流传后世。
三、先秦婚礼的特点
• 1、简朴 • 古人婚礼不请客,不庆贺,不举乐,因为婚礼是“人之序也”。 • 婚礼对于男女双方而言,并不是一件值得特别庆贺的事。
于倚市之倡,诚所谓弊俗。”
古代婚姻习俗
• 铺房;坐花轿;传袋;撒豆谷、跨鞍马、上高坐;拜先灵;交拜(即拜堂);撒帐;合髻(即
结发);交杯酒。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
• 中国古代法律上不用离婚这个词语,而用“绝婚”、“离弃”、“休妻”、“出妻”等用语。
• 结婚,认为是合二姓之好;离婚,则认为是绝二姓之好,所以叫绝婚。
经济往来纠葛。
• 婚姻形式是男子夜宿女家,昼归本氏族。
古代称谓中的反映
• 《尔雅·释亲》说:“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
谓‘侄’之子为‘归孙’。”
• 云南永宁地区的摩梭人,目前仍实行走婚制。
三、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确立
• 1.一夫一妻制产生的原因 • 在男子社会地位曰益提高的情形下,原先子女归母亲氏族而继承母氏族财产的制度,自然而
二、 “媵(yìng)”、“妾”制婚
• 1.什么叫“媵”、“妾”制
2
• 什么叫“媵”、“妾”制是周代宗法制度实行的一夫多妻制的变相形式。也可称为嫡、妾制。
妻分嫡、妾,其所生子女才有嫡、庶之别。 “媵”、“妾”制
• 春秋时代,诸侯娶另一国的女子为妻,女方要以¡°侄¡±(兄之女)和¡°娣¡±(妹妹)随嫁,
中国古代的离婚形式
• 1. 七出
• 七出作为离婚的条件,在西周就已出现,即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
• 七出,也叫“七去”、“七弃”。
七出
5
• 《仪礼·丧服》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
也;窃盗,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 《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
窃盗去。” 实例
• 《诗经·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孔雀东南飞》:“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
三不去
• 三不去,也叫“三不出”。 • 在特殊情况下,丈夫不能休弃妻子。 • 《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
贵,不去。”
• 但是,对于七出的淫、恶疾,不适用三不去。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 古人认为,婚姻是“人伦之基”,是万事之始。 • 人类的婚姻活动有一个从愚昧到文明的历史进化过程。 • 先后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三种主要婚姻形式。 • 这三种婚姻形式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
第一节 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 《吕氏春秋·恃君》说:“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
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乃助之施。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以因夫人……宋昭公将田孟诸, 未至,夫人王姬使帅甸攻而杀之。”
胡俗
• 《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丰容靓饰,
光明汉宫,……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 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 《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
思嗣亲也。”
• 2、重视教育
• 古代的礼都是举行教育的形式,婚礼也不例外。
• 女子婚前教育的内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四、 后代婚礼的演变
• 《汉书·宣帝本纪》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禁
幼之道。” 一、 血族婚(也称族内婚)
• 血族婚是原始人类的第一个婚姻形式。 • 即在氏族内排斥父子辈之间的通婚,只允许同辈男女(兄弟姊妹)的婚配关系。
• 干宝《搜神记》说:“槃瓠产六男六女,槃瓠死后,自相配合,同为夫妻”。
二、 亚血族婚和对偶婚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 《国语·晋语四》:娶妻避其同姓。
和离
• 和离是从我国古代带有民主性质的民族习俗发展而来的,而不是由包办聘娶婚直接产生的。 • 它只是七出、义绝的补充,即使和离也采取休妻的形式。
6
却扇
• 魏晋以后出现过一种现象,新娘第一次与自己的配偶见面,要用扇子挡住脸。
• 到唐代,却扇已经成为普遍的礼俗。ຫໍສະໝຸດ • 盖头大概到宋代才出现。
闹洞房
• 《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或蹙
以楚挞,或系脚倒悬。”
• 杨慎《升庵全集》:“娶妇之家,新婿匿避,群男子竞作戏调,以弄新妇,以庙见之妇,同
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召。……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勿行苛政。”
4
• 从汉代起,婚礼就不断朝着奢靡的方向发展。
• 后代婚礼大体有三个特点:
• 1. 程序逐步简化
• 2. 用度日益奢侈
• 3. 仪节不断变化
• 婚礼的六礼,一直延续到唐代。
• 到了宋代,六礼被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等三种仪节,又相沿到清代。
• 孔颖达疏:“共一牲牢而食,不异牲。酳谓食毕饮酒,卺谓半瓢。以一瓠分为两瓢谓之卺。
婿与妇各执一片以酳,故曰合卺而酳。”
• 《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jǐn)而酳(yìn),所以合体,同尊卑,
以亲之也。” 拜见舅姑
• 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杜甫《新婚别》:“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妾身未分明,
摄盛
• 先秦的时候,婚礼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结婚之日,新郎使用的器物,可以稍稍超越自己
的身份。这种因特殊情况临时超越身份的做法,古代叫摄盛。
• 后来,摄盛成为一种习俗而流传 。
• 士亲迎用的墨车,是大夫的车;用作见面礼的雁,也是大夫的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