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刚度调平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有相当比例的上部结构为刚度相对较弱、荷载不均的框剪、框筒结构,其基础采用桩筏、桩箱基础,建成后其沉降呈蝶形分布,桩顶反力呈马鞍形分布。这些工程的基础设计多数沿用传统理念,采用均匀布桩与厚筏(或箱形承台)。
这种传统理念可以概括为四点:
1、基桩的总承载力不小于总荷载,桩群形心与荷载重心重合或接近;即满足力和力矩的平衡。
2、桩的布置大体均匀,有的还主张在角部和边部适当加密;因为
实测桩顶反力角部最大,边部次之,中部最小;
3、沉降量和整体倾斜满足规范要求;
4、筏板厚度在满足抗冲切的前提下随建筑物层数和高度成正比增大,厚度达3-4m者鲜见,或为增加刚度而采用箱形承台;
常规设计计算方法只考虑静力平衡条件,而没有考虑上部结构、筏板、桩土的共同作用。而实际情况中,群桩效应将导致桩的支承刚度由外向内递减;对于框剪、框筒结构,荷载集度是内大外小,而其上部结构的刚度对变形的制约能力相对较弱。若采用传统设计方法,则碟形差异沉降较明显,易引起开裂,影响正常使用的要求。
而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理论调整桩基布置,使得基底反力分布模式与上部结构的荷载分布一致,可减小筏板内力,实现差异沉降、承台(基础)内力和资源消耗的最小化。
二、传统设计理念的盲区
传统设计理念的盲区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设计中过分追求高层建筑基础利用天然地基
将箱基或厚筏应用于荷载与结构刚度极度不均的超高层框筒结构
天然地基,由此导致基础的整体弯矩和挠曲变形过大,差异变形超标,甚至出现基础开裂。
2、桩筏基础中,忽视桩的选型应与结构形式、荷载大小相匹配的原则
将小承载力挤土桩用于大荷载高层建筑的情况,由此导致超规范密布大面积挤土桩,既不能有效减小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又极易引发成桩质量事故。
3、桩筏基础中,忽视合理利用复合桩基调整刚度分布、减小差异沉降的作用
由于荷载分布不均,布桩必然稀密不一,承台分担荷载作用在疏桩区不予利用,必然导致该部分支承刚度偏高,既不利于调平,又不利于节材。
4、桩筏设计中,对利用筏板刚度“调整荷载、桩反力分布及减小差异沉降”的期望值过高
筏板对调整荷载和桩反力、减小差异沉降可起到一定作用,但这是以高投入为代价,且效果不理想。
三、基本概念
住宅建筑多采用剪力墙结构;办公楼等公共高层建筑主要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部分采用框架-剪力墙、筒中筒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这两大类结构体系的力学特性有很大差别。
第二类结构的整体刚度差,刚度与荷载分布不均,上部结构与基础、基础相互作用特性更复杂。就设计而言,第二类更复杂,工程实际中由于设计不当而引发的问题更多。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提出变刚度调平设计理念,其基本思路是:
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对影响沉降变形场的主导因素——桩土支承刚度分布实施调整,“抑强补弱”,促使沉降趋向均匀。具体包括:
1、高层建筑内部的变刚度调平;
2、主裙房间的变刚度调平。
对于前者,主导原则是强化中央,弱化外围。对于荷载集中、相互影响大的核心区,实施增大桩长(当有两个以上相对坚硬持力层时)或调整桩径、桩距;对于外围区,实施少布桩、布较短桩,发挥承台承载作用。
对于主裙房间的变刚度调平,主导原则是强化主体,弱化裙房。裙房采用天然地基时首选方案,必要时采取增沉措施。当主裙房差异沉降小于规范容许值,不必设沉降缝,连后浇带也可取消。
最终达到筏板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与桩土反力不仅整体平衡,而且实现局部平衡。由此,最大限度地减小筏板内力,使其厚度减薄变为柔性薄板。
调平设计过程就是调整布桩,进行共同作用迭代计算的过程。
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标准定义是:通过调整基桩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使桩基沉降趋于均匀,基础或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显著降低的设计方法。
四、变刚度调平的基本原理
高层建筑地基(桩土)作为上部结构-基础-地基(桩土)体系中的组
成部分,其沉降受三者共同的制约。共同作用的总体平衡方程为:
要使沉降趋于均匀,唯有依靠调整桩土支承刚度[K]s(p,s),使之与荷载分布和相互作用效应相匹配。这也是优化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减少乃至消除差异沉降的有效、可行而又经济的途径。
五、影响差异沉降的因素
1、荷载大小及分布
(1)对相同地质、基础尺寸和埋深条件,沉降量随荷载增大而增加,差异沉降随之增大。对高层建筑而言,其差异沉降问题较多层建筑更为突出。
(2)荷载分布的不均,导致沉降分布不均;而且往往成为差异沉降的主因。
(3)荷载分布特征,与高层建筑主体的结构形式及建筑体型有关,而且这两者是决定荷载分布的主要因素。体型变化包含:建筑主体的体型,主体与裙房相连形成主裙连体体型;而主裙连体是荷载差异最大的建筑体型。
2、上部结构刚度
上部结构刚度主要指结构的整体刚度,最制约差异沉降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就是所谓对基础刚度的贡献。
(1)落地剪力墙体系(简称剪力墙结构)由于其刚度大且分布均匀连续,对基础刚度的贡献最大;
(2)框架-核心筒(简称框筒)体系,虽然核心筒的刚度很大,但外围框架的刚度相对较小,因而对制约基础内外差异变形的刚度贡献不大。
(3)筒中筒结构体系,其外筒为密集框架(间距不大于4m)构成,主要目的在于增强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对基础的刚度贡献略大于框筒结构。
3、地基、桩基条件
对于天然地基上筏板基础,地基的均匀性是制约差异沉降的关键因素,地基土的压缩性是影响沉降量和差异沉降的主要因素。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但沉降变形不见得满足,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变形控制分析十分重要。
桩基是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然而不是桩基就能圆满解决差异沉降问题。【但桩是调整支承刚度分布的、灵活有效的竖向支承体,因此变刚度调平设计是桩基础优化设计的核心内容】
4、相互作用效应
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效应导致:
(1)均布荷载下桩、土反力分布呈内小外大的马鞍形分布;
(2)基础应力场随面积增大而加深;
(3)群桩沉降随桩距减小和桩数增加而增大;
(4)基础或承台的沉降呈中部大外围小的蝶形分布;
(5)相邻基础因相互影响而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