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7 鲁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阅读和思考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自然科学探究的热情。
-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深入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 课程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教学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能力。
- 对于论述题,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述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
- 对于实践题,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实验记录是否完整。
- 对于阅读拓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反馈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 简史:古代→近代→现代
- 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 应用:生活、能源、材料、环保
- 方程式:规则、配平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物质守恒
板书设计应注重清晰展示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但对于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学业要求1.能列举事实说明化学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能自觉抵制伪科学。

2。

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化学变化的内因,能运用化学符号说明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

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自主学习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化学科学经历了三个过程:1.古代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火种的获取和错误!保存、错误!烧制陶瓷、错误!冶炼金属、酿造错误!酒类和炼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年代科学家重大发现或成就作用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错误!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错误!近代化学的诞生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错误!氧化学说使错误!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错误!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错误!坚实的基础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错误!分子学说系统地解决了在错误!物质组成和原子量(现称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错误!元素周期律把错误!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了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3(1)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发现错误!放射性元素,建立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创造新分子的错误!合成化学,创立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等。

(2)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全合成的错误!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1.化学科学的概念化学是在错误!原子、错误!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错误!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化学科学的特征化学的特征就是错误!从微观层面上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1.化学家们已能在微观层面上操纵错误!分子和错误!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错误!机器等。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7(鲁科版必修1)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7(鲁科版必修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 教案鲁科版必修1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 教案鲁科版必修1 鲁科版必修1

走进化学科学[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教学内容]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例1: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开始,近现代化学史上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1965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1981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生成了新的物质。

从微观的角度看,前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后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并不发生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例:判断下列变化哪些主要是物理变化,哪些主要是化学变化?①冰融化成水②干冰升华③钢铁生锈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⑧石油分馏⑨煤的干馏⑩白磷自燃⑾火药爆炸答案: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1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化学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 通过示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实践教学法:通过化学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化学方程式书写作业:检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化学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后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学习和拓展。
- 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拓展。
-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后拓展活动,如化学实验竞赛、化学知识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化学科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化学俱乐部、化学竞赛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学案7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学案7 鲁科版必修1

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4.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问题和思考】为什么会形成千奇百怪的溶洞?石笋,石柱,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探究】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使用性1、化学科学就是在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科学,2、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两点________、________三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知 识 梳 理]知识点一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天工开物》 侯氏制碱法 发现青蒿素上图是我国从古代到当代的三名化学家,你能说出他们的故事吗?除此之外你对世界化学史了解多少?请结合课本完成下列知识点: 1.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主要有: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炼制“仙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3.现代化学的发展(1)现代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例如: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

(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例如:X 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和红外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4.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请完成下列表格知识点二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如上图,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它究竟有什么特征?人们利用何种手段来研究化学,请结合课本完成下列知识点:1.化学科学的含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和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化学科学的创造性(1)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

(2)创造性的体现①发现并提取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②制造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③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物质。

3.化学科学的实用性(1)农业——合成氨的化工技术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

(2)医药——新药物的成功研制,使人类能对抗多种疾病。

(3)信息——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成的芯片和光导纤维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知识点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碳纳米管走进人们的生活,化学科学还有哪些发展前景呢?结合课本完成下列知识点:1.在微观领域: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鲁科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1.1 走进化学科学 教案

鲁科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1.1 走进化学科学  教案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掌握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引导依据有关事实或材料推出新的判断或结论,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或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创造物质。

[教学过程]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世界是极其丰富的。

面对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人们从远古时代开始就一直在思索与探究:物质究竟是什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怎样有目的地实现物质转化、创造物质,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在漫长的思索与探究过程中,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建立起化学科学。

那么,化学科学是如何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它有什么特征,又具有怎样的探索空间呢?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小组交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什么活动开始?化学发展历程分几个阶段?在化学发展的每个阶段特征是什么?列举一些不同时期的重大发现或重要技术。

2.学生回答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之后人们学会了烧制陶瓷、冶金、酿酒,并希望制出长生不老药或把廉价金属炼制成金。

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地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现称相对原子质理)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

必修第一册化学鲁科版:走进化学科学 教案

必修第一册化学鲁科版:走进化学科学 教案

第一章认识化学学科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实用价值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2.通过介绍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20世纪化学发展的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3.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课程结构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比较2.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3.了解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科学方面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有人说,化学中的“化”即“变化”,“学”即“科学”,化学实际上是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

这句话尽管不尽严谨,但谁又能说它没有道理呢?试想,溶洞奇观、碳的燃烧、五颜六色的焰火……,哪样不是化学变化呢。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如何控制这些变化,为人类造福?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吧。

交流研讨: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你对化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小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提问:1、为什么说化学科学具有创造性?具体表现有哪些?回答:制造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物质、设计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物质,基本能够按照人类社会需求进行设计和制备,改造和支配自然界,创造一个新的物质世界。

提问:2、为什么说化学科学具有实用性?具体表现有哪些?回答:合成氨技术、新药物的研制、材料的开发、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2020必修第一册新教材化学全册教案学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2020必修第一册新教材化学全册教案学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化学全册教案学案新教材化学全册学案化学教案学案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1.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基本特征,理解化学科学的含义。

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常用的学习方法。

1.理解化学科学的含义,明确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2.明确高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方法指导】1.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化学科学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这一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2明确并践行高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教材2-4页,小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2、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代表性的事件是什么?3、近代化学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哪些?.4、我国在现代化学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请举例说明。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6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化学科学的含义是什么?核衰变、裂变、聚变是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吗?2、如何理解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1、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时采用了哪些方法?她的工作对你有何启发?2、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时工作中有哪些步骤?3、通过了解青蒿素的发现、研究与应用过程,你对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了哪些新的认识?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科学,研究的领域有哪些,对我们有何帮助?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牛胰岛素是由外国人首先人工合成B.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分子C.陶瓷、冶金及酿酒等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化学家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制造出“第二自然界”E.化学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F.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2.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高一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_

高一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_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课题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材分析】在初中“认识化学科学〞的根底上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科学〞,其特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观,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程度上认识物质〔组成、构造、性质、变化、制备等〕一门科学,使学生知道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开展,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等。

教材从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开展过程中人们认识物质、及利用化学知识制备已有的物质或者者制备新的物质出发,使学生理解化学通过解决如:吃、穿等造福人类。

通过对目前化学研究领域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非常广阔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合理的利用化学解决消费、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化学与职业取向的关系。

本节课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讨等教学方法。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化学知识根底上进一步建立化学观,理解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实用学科及现代化学已经在原子、分子程度上研究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

针对重点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配与相关的说明、同学间的讨论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及认识。

4.我国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1965年牛胰岛素,1981年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稳固训练3.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开展,始于()A.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B.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C.原子—分子论的问世D.计算机、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等设备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4.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开展的“创新百年〞,获得了假设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化学重大成就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化学工业的迅速开展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随堂检测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考虑:你听说过“分子齿轮〞、“分子马达〞吗?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归纳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完成以下知识填空:2.怎样理解“化学——21世纪的中心科学〞这句话的含义?提示:将来科学的中心是化学科学,人类的生活程度和生活质量要通过化学的开展来进步,化学的探究空间非常广阔。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自主学习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化学科学经历了三个过程:1.古代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火种的获取和□01保存、□02烧制陶瓷、□03冶炼金属、酿造□04酒类和炼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1)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发现□15放射性元素,建立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创造新分子的□16合成化学,创立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等。

(2)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全合成的□17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1.化学科学的概念化学是在□01原子、□02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03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化学科学的特征化学的特征就是□04从微观层面上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1.化学家们已能在微观层面上操纵□01分子和□02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03机器等。

2.化学科学将在□04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大显身手。

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05新型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4.化学科学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5.化学科学能帮助研究人员在□06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新方法,研制新药物,为人类提供健康保障。

课堂探究一、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对近代化学发展有什么贡献?提示:拉瓦锡通过实验否定了燃素学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并通过大量的实验让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获得公认,使化学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1.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2.化学科学的实用性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 B解析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1)-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1)-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课,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启了化学之门。

在初中化学课的基础之上,向学生们展示化学的学科特点、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其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美妙和化学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增强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我国取得的主要化学成就,激发科学探究意识;1.使学生理解化学科学含义,明确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2.明确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多媒体课件[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教学环节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前几分钟,由教师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核对答案,从完成情况、易错点等方面进行点评。

教学环节2:课程导入由教师ppt展示化学学科的内涵,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情景一:化学是有用的[问题和思考] 图示中列举了我国古代的一些发明创造,你能说出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吗?这些对我们日常生活起到什么作用那?[师生交流与讨论]1、物质的燃烧2、金属的冶炼3、瓷器的烧制4、酿酒技术……实用技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物质为我们人提供的丰富的能量来源等等。

情景二:化学是美丽的在播放视频之后,有老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生交流与思考]同学们在观察视频之后有什么感受?[交流与谈论]同学们一定为其中的变化所吸引,这是实验太好玩了,老师能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是这样哪?介绍原理:它于1886年被瑞士化学家Hans Heinrich Landolt发现。

在碘钟反应中,两种(或三种)无色的液体被混合在一起,并在几秒钟后变成靛蓝色。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1.1 走进化学科学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1.1 走进化学科学
NH4HCO3 NH3↑+CO2↑+H2O;蓝矾加热变为硫酸铜:CuSO4·5H2O
CuSO4+5H2O;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应:2H2O 2H2↑+O2↑。因此 B、C、D 项均为化学变化。
答案A
-18-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首页
自主预习
探究学习
随堂演练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探究 知识点拨 典例引领
化学科学发展经历的阶段及探索空间
-7-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首页
自主预习
探究学习
随堂演练
自主阅读 自主检测
一二三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1.化学家已能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 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化学科学将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 手。 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 生产成为可能。 4.化学科学将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利用化学方法, 可以制造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和生活用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有人说“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 文明的标志”。
(1)化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线索是什么? (2)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探究提示(1)化学学科一直围绕着原子学说这一主线发展。 (2)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 学的诞生。
-19-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1771 法国科学 年 家拉瓦锡
1803 英国科学 年 家道尔顿
俄国科学
1869 年
家门捷列 夫
重大发现或成就 作 用
提出化学元素 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
的概念

建立了燃烧现 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1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目标与素养: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科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科学态度)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一、化学以及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1)研究层次:原子和分子。

(2)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3)学科性质:自然科学。

2.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化学科学的实用性①农业:合成氨的化工技术,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

②医药:新药物的成功研制,能使人类解决许多疾病。

③信息: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出的芯片和光导纤维引领我们进入信息时代。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原子、分子,制造原子、分子”,这样描述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

化学只能认识原子和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能制造分子,不能制造原子。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化学科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和红外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3.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1)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2)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3)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1.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能源和资源方面:人类能更好地处理能源和资源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材料科学方面: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进一步丰富人类的物质世界。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

( )(2)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7 鲁科版必修1【课程安排】1一2课时【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交流研讨与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形成过程,认识化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了解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物质的。

【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后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问题和思考]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学生交流与讨论][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最后将溶液加热煮沸,观察现象。

[交流与研讨]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发言,并及时给予鼓励。

[板书]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阅读与讲述]课本第2-3页内容,进入主题[板书]—、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交流与研讨]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哪些化学物质?知道它们是怎样获得的?你能从生活中或亲身体验来谈谈化学实用性具体表现在哪里吗?2、举例说明化学科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化学家能够设计出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分子,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应用化学学科不但可以从自然界中认识、提取很多物质,或从已有物质出发制造这些物质,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分子,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体会化学学科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从自然物质中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结构、把它们从矿物、岩石、或生物体中提取出来。

从现有的物质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以满足人类科研、生产、生活的需求。

目前已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且每年以几百万种的速度增长。

如果没有化学科学:20世纪初的合成氨技术--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威胁;抗生素、抗病毒新药的成功研制--人类将难以摆脱病魔;合成塑料、纤维、橡胶、硅芯片和光导纤维--人类将不可能进入信息时代;玲琅满目的化妆品和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人类生活不会如此丰富多彩。

[板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阅读、交流与研讨] 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什么活动开始?化学发展历程分几个阶段? 在化学发展的每个阶段特征是什么?列举一些不同时期的重大发现或重要技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代: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之后人们学会了烧制陶瓷、冶金、酿酒,并希望制出长生不老药或把廉价金属炼制成金。

近代: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统一的理论体系。

近代化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里程碑,化学始终沿着原子学说这一主线发展,也展现了化学发展过程中从宏观(物质、元素)到微观(原子),从感性(物质性质)到理性(元素周期律)这一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

也体现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现代:现代化学的重要成就:从宏观向微观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建立了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崛起了合成化学;创立了高分子化学;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得到了开创性研究;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并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深入对物质进行研究;现代化学的研究手段不断提高,有: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和交叉分子束技术等。

用于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历程。

现代化学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相关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如化学家对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测试和合成,使人们对生命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近年来化学与生物科学共同揭示了生命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规律,使生命科学进入研究基因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新阶段。

阅读教材资料在线――20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举例[交流与研讨]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到:研究层面: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比如: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逐渐深入;化学反应的机理逐渐明了;人类基因已经解码,神秘的生命现象正被逐渐揭示开来。

研究手段: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达到实验设备的现代化;研究更加微观化、定量化;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手段。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5—6页[板书]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交流与研讨]1、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研究重心逐渐朝哪些方向转移?2、如何理解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提示:①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②揭示生命现象的奥秘,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使生活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③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

例如: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④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从单一学科发展到综合学科、边缘学科。

提示:从化学与以下几个方面的联系上加以理解:①化学与科学技术的联系;②化学与科学发展史的联系;③化学与材料的联系;④化学与能源的联系;⑤化学与环境的联系;⑥化学与生命科学的联系。

1.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进行分子扩展以及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如碳纳米管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和分子计算机)等。

2.利用现代化学技术,解决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环境污染的治理等问题,制造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和生活用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创造各种新型功能材料不断丰富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物质世界。

4.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小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并有巨大的探索空间。

已成为现代科学中的“中心学科”。

[师生交流与思考]1、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由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电脑展示] 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有统计数字显示发达国家科研人员中,50%是化学、化工专家。

选择化学会使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广阔2.高中阶段你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你对高中化学的哪些选修模块感兴趣?[电脑展示]高中化学课程学分构成,三个阶段的中学化学课程,必修模块内容简介,必修《化学1》、《化学2》的教材体系结构,选修模块内容简介。

知识拓展璀璨的分子明星:1.NH3(1909年、德国哈伯)2.硝化甘油(19世纪六十年代、瑞典诺贝尔)。

3.NO(1992评为明星分子。

xx年三位科学家因此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4.富勒烯C60(1996年三位美、英科学家因此获诺贝尔奖),此后还有碳纳米管等。

化学学科的分支和发展:传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了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地球化学、量子化学、结构化学等。

[结束语]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化学,我国的高校有250多个化学院系,各类化学研究机构近千个,化学在我国成为一门中心学科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石油与石油化工企业有80万家之多。

我国所面临的人口控制、健康、环境、能源、资源与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都需要我国化学家们从化学角度、用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

化学在人类进步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化学也将为你自己的发展提供一个舞台,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

我衷心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部分同学们,将成为21世纪我国化学科研队伍或化学工作者中的一员佼佼者,为振兴我国化学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课后作业:写一篇课后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你感受到化学就在你身边了吗?化学能将为你自己的发展提供一个舞台吗?。

(文体不限,至少400字)2019-2020年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8 鲁科版必修1【教材分析与教法说明】1. 本章教材整体分析在初中化学“开启化学之门”的学习基础上,本章将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科学,更多地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认识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体验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感悟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在学生已有探究经验的基础上,本章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进行整合,通过典型的金属单质钠和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这两种物质性质的探究,介绍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一般程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使他们认识到高中阶段探究活动应更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由于高中化学要求学生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要从定性的认识进入定量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