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评论的评论
建筑方案图文点评范文
建筑方案图文点评范文建筑方案图文点评建筑方案是指建筑设计师为满足特定需求而制定的建筑规划和设计方案。
图文点评是对建筑方案图纸进行书面评论,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和解释。
下面是对某一建筑方案图纸的图文点评范文。
-----------------设计单位:XXX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XXX方案名称:XX大厦设计方案时间:2021年7月总体评价本方案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兼顾了美观与实用的设计理念,展现了现代化建筑的特点。
其简洁而大气的外立面设计,以及灵活多变的内部空间布局,使其成为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 建筑外观设计方案采用了高耸的直线型建筑形态,整体外观简洁、大方,体现了现代建筑的格调和风范。
建筑外墙选用了符合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的玻璃幕墙,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采光效果,还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增添城市的现代感。
此外,方案还采用了独特的立体造型元素,使整个建筑的外观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2. 功能布局设计方案将建筑内部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合理利用了建筑的每一寸空间,使得整体面积最大化地利用起来。
公共空间布置在建筑底部,包括大堂、会议厅等,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业务交流和社交接待环境;私人空间则分布在建筑的上部,为用户提供了私密性和安全性。
此外,建筑方案还考虑到了交通流线的便捷性,通过合理设置电梯和楼梯,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进出不同楼层。
3. 环保设计方案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
首先,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外立面设计,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能耗;其次,建筑选用了节能材料和设备,如高效节能玻璃幕墙和智能化照明系统,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再次,方案还结合了建筑屋顶的绿化设计,通过种植植被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周围的微气候环境。
4. 人性化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需求和舒适感受,创造了一个人性化的建筑环境。
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和室内空间布局,给用户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方案中也设置了休闲娱乐区域和配套设施,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体验;此外,方案还考虑到了建筑的易用性,通过合理设置通风系统和消防逃生通道,为用户提供了安全保障。
建筑评论读后感
建筑评论读后感读了建筑评论相关的文章后,我就像被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对建筑的看法那是彻底被刷新了。
以前我看建筑啊,就只是看个表面,哇,这楼好高,那房子造型真怪。
但读了评论之后,我才知道建筑背后的事儿可太多了。
就像是看一个人不能只看脸一样,看建筑也不能光瞅着外观。
比如说那些古老的建筑,像故宫。
以前我就觉得,不就是一堆大房子嘛,红墙黄瓦的,皇帝老儿住过的。
可看了评论才明白,这里面从布局到每一个小装饰,那都是有讲究的。
故宫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体现的可是封建王朝那套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理念。
那些雕梁画栋呢,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图案可能都有它背后的寓意,就像一场无声的历史讲述。
这就好比一个人,他的穿着打扮、一言一行都能透露出他的身份和文化背景,建筑也是如此啊。
再说说现代建筑,那些奇奇怪怪的造型可不再是建筑师们瞎折腾了。
就像那个悉尼歌剧院,那独特的外形就像一片片扬帆起航的白帆。
以前我觉得这造型也就是为了博眼球,可实际上这背后是设计师对悉尼这个海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一种诠释。
建筑在现代,不仅仅是要满足遮风挡雨的基本需求,更要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就像我们去参加一个大派对,总希望自己的打扮是最独特、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城市也希望自己的建筑能够让人一眼就记住,而且还能让人从中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而且我还发现建筑评论就像是建筑界的吐槽大会和表扬大会。
那些不好的建筑,评论家们可是一点都不客气。
有些建筑只追求外表的华丽,却不考虑实用性,就像一个徒有其表的花瓶,中看不中用。
比如说有的商场,外观看起来超级酷炫,可是里面的布局乱得像迷宫,找个厕所都能把人绕晕。
这就好比一个人穿得花枝招展的,但是脑子却不灵光,一点都不实在。
而那些好的建筑呢,就会被夸得天花乱坠。
像流水别墅,它巧妙地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住在里面就感觉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这就像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人,既有好看的皮囊,又有有趣的灵魂。
景点好评50字通用评论
景点好评50字通用评论
1、故宫,气派的宫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器宇轩昂,肃穆庄严。
宛如一部雄壮的史诗令人心潮澎湃,又如一部宏伟的民族交响乐让人荡气回肠。
2、故宫那朱墙黄瓦,光辉夺目;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檐牙高啄,错落有致;一景一兽,栩栩如生。
古人神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令人叫绝,不得不叹为观止了。
3、远远望去,气势恢弘的午门印入眼帘,高十多米的红墙上刻着美丽的花纹,尖耸的屋顶,一派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风格;屋顶上斑驳,的黄瓦向我们展示着故宫的悠久历史和它所经历的沧海巨变。
4、故宫那座风格清丽典雅的堂皇建筑,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洁白的玉石栏杆;精工细琢的青石基台,衬着鹅黄色墙壁,真是显得淡雅端庄,明亮秀丽。
5、故宫院中空旷,四望茫茫,白石块满地,草坪花木罗列,秀松亭亭。
有一对十余米的华表立于院中须弥座上,汉白玉质地,蛟龙缠绕,风从云生,上有云板、承露盘和蹲兽,庄严肃穆。
6、故宫的所有宫殿,发现这些宫殿都是沿着南北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它的气势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7、故宫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
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8、站在故宫的广场上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眼前,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这就是太和殿。
太和殿内雕镂金漆的宝座,坐落在正中的须弥坐式楠木平台上,宝座周围是六根沥粉蟠龙金柱,气势磅礴。
建筑评论
一、评论的意义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规模虽经调整,但规模仍不可谓不宏大。
由于建筑师的人数和建筑规模不相适应,建筑师的工作一直是满负荷的,有的甚至在“超负荷运转”。
许多发达国家的建筑师对此羡慕不已。
然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总体上看,建筑设计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虽然,也出现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作品,但是缺乏生命力乃至相当差的建筑还是屡见不鲜。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着力开展建筑评论,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建筑评论对分析建筑作品,研究建筑创作理论与思想,总结建筑设计经验,从而推动建筑创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它对提高业主和群众的建筑意识,提高他们的建筑鉴赏能力,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勿庸臵疑,发现有才华的建筑师,也是建筑评论的任务之一。
建筑评论,说到底,无非是通过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实事求是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入情入理的而不是强词夺理的分析和评价,让人民群众辨别优劣,优在何处,劣之所在,从而杜绝低劣建筑的蔓延。
在发达国家,建筑评论在一般报刊中大都占有相当的篇幅,建筑评论与繁荣建筑创作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知识渊博的总建筑师蔡德道说:“美国《时代》周刊每期都有“设计”专栏,《纽约时报》星期日辟有建筑评论专栏,都是以非建筑专业人士的广大公众为主要对象,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向建筑师传达社会要求和公众愿望。
”相比之下,我们对建筑评论与繁荣创作的关系,还有待于从认识上提高。
张孚佩指出:“建筑评论与建筑创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文化的两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对立的统一”。
二、建筑评论的现状我国建筑评论的现状是,在专业刊物上散见一些评论文章,而以广大公众为对象的报刊虽不时也有一些涉及建筑的言论,但从未(50年代初期批大屋顶除外)形成社会关注的问题,从未形成热点。
正如陈世民大师所说:“现状总的来说是廖若晨星”。
而且,从形式上分析的较多,从形式到功能到环境到技术,全面分析评论的文章并不多见。
名人对布达拉宫的评价
名人对布达拉宫的评价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闻名的宫殿建筑。
自从它建成以来,吸引了许多名人的注目和赞美。
以下是几位著名人士对布达拉宫的评价。
一、约翰·伯克:“布达拉宫是我见过的最壮丽的宫殿之一。
从外表上看,它仿佛是一座巍然屹立的城堡,融合了藏族文化和佛教艺术的精髓。
每一层楼梯、每一道装饰、每一块石头都散发着悠久的历史气息。
”约翰·伯克是一位英国建筑师,对布达拉宫的建筑设计赞叹不已。
他认为布达拉宫散发着独特的藏族文化和佛教艺术的魅力,每一细节都体现出其悠久的历史。
二、达尔文:“布达拉宫所处的位置是迷人的。
它位于拉萨市的中心,坐拥群山环抱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原始环境和极高的海拔使得布达拉宫成为人们难忘的旅游目的地。
”达尔文是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他对布达拉宫所处环境的壮丽景观印象深刻。
布达拉宫魅力的一部分在于其自然环境,包括美丽的山脉和令人惊叹的高海拔。
三、马克·吐温:“布达拉宫是一座让人惊叹的建筑艺术之作。
其金碧辉煌、堂皇庄严的外观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走进宫内,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每一个房间和大厅都是如此精心设计和装饰,让人叹为观止。
”马克·吐温是一位美国作家,他对布达拉宫内部的设计和装饰赞叹不已。
他认为布达拉宫的每一个房间和大厅都充满了神秘感,其精心设计和细致装饰让人瞩目。
四、珍妮弗·洛佩兹:“我去过很多地方,布达拉宫是我见过最神圣的地方之一。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它让我感到平静和宁静。
我将永远珍藏在心中。
”珍妮弗·洛佩兹是一位美国歌手和演员,她对布达拉宫的评价强调了其神圣和内心的平静。
对于她来说,布达拉宫是一个能够带给人内心宁静和体验超越物质世界感受的地方。
五、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布达拉宫,我仿佛站在了世界之巅。
这里的空气清新,让我感到无比舒适。
布达拉宫是一个让人们向往并且令人敬畏的地方,它承载着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如何撰写令人赞叹的建筑评论文案
如何撰写令人赞叹的建筑评论文案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对于建筑评论者来说,他们的责任不仅是描述建筑本身的外观和结构,更是将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传达给读者。
因此,撰写令人赞叹的建筑评论文案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写作技巧。
本文将探讨如何撰写令人赞叹的建筑评论文案,以帮助您提升写作水平。
一、深入研究建筑背景和设计理念在撰写建筑评论文案之前,首先要对所评论的建筑进行深入研究。
了解建筑背后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和建筑师的创作意图,这将有助于您更加准确地描述建筑的特点和价值。
比如,如果您评论一座古老的教堂,不仅应该了解其建造年代和建筑风格,还要研究其宗教文化背景和当地社会的历史发展。
同时,您还可以分析教堂的建筑风格如何体现了特定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二、运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建筑评论文案不仅要准确地描述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还要传达给读者建筑的情感和美感。
因此,使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当您描述一座现代建筑时,可以运用形容词来描绘其线条的流畅与力量,使用具体的比喻和类比来形容建筑表现出的特征和风格。
此外,使用感官词语,如“明亮的玻璃窗让阳光洒进室内,营造出温暖而宁静的氛围”等,能够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建筑的美。
三、结合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建筑评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座建筑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契合。
在撰写建筑评论文案时,要特别关注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比如,一座位于自然风景名胜区的建筑应该如何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又如何通过其设计突出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结合描述建筑与环境关系时,可以使用对比和对话的手法,以突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夸张和矫情的修辞手法,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探索建筑背后的故事与情感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与情感。
知道这些故事和情感,有助于让您的建筑评论文案更加生动有趣。
评论中国古建筑的作文
评论中国古建筑的作文
哎呀呀,中国的古建筑可真是太神奇啦!哈哈。
我去看过那些古建筑,一到那儿就被它们吸引住了呢。
那些房子高高的,大大的,上面还有好多漂亮的图案和雕刻呀。
嘿呀,真是太精美啦!
有的屋顶弯弯的,像一条大龙趴在上面一样,哎呀,可威风啦!还有那些门窗,做得好精致呀,上面的花纹就像在给我讲故事一样。
走在古建筑里面,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嘿嘿,我想象着以前的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样子,一定很有趣。
那些古建筑的颜色也特别好看,红色呀、黄色呀、蓝色呀,搭配在一起,哎呀,简直漂亮极了。
我真觉得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最棒的!哈哈,它们是我们国家的宝贝呀,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呢!嘿呀。
评论豆腐渣工程的评语
评论豆腐渣工程的评语
1.豆腐渣工程,不仅仅是建筑质量问题,更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不负责任。
2.在购买房产时,一定要注意房屋的质量和结构,避免因为豆腐渣工程而带来的后患。
3.政府应该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把关建筑工程的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4.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学会维权,发现豆腐渣工程要及时投诉,让不良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
5.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简单地以低价竞争为目的。
6.豆腐渣工程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损失,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损害国家形象。
7.建筑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质量和安全问题。
8.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发生。
9.建筑工程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和资金投入,更取决于企业
文化和社会责任意识。
10.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建筑评论读后感
建筑评论读后感读建筑评论就像是参加一场场关于建筑的八卦大会,只不过这些八卦都是超级有深度的那种。
我看的这些建筑评论啊,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
每一篇评论都是一个导游,带着我去领略各种建筑的奇妙之处。
有些建筑那叫一个酷炫,评论就像一个热情的粉丝在那大喊:“看呐,这线条,这造型,简直绝了!”就好比那些造型奇特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从外面看像是来自未来的外星基地,评论会详细地跟你说这个建筑的曲线是怎么跟周围环境互动的,就像在介绍两个人怎么眉来眼去似的。
比如说那个古根海姆博物馆,它那独特的螺旋造型,在评论里就像是一个舞者在一片城市的舞台上优雅地旋转,不仅是为了好看,还巧妙地引导着人们在里面参观的路线。
但有时候呢,建筑评论也像个严厉的老师。
有些建筑可能看起来高大上,但是评论会指出它的各种毛病。
就像那些外表华丽却不实用的写字楼,评论会毫不留情地说:“你这外表看着挺美,但是里面的空间布局乱得像一团麻,人在里面走都费劲,这不是中看不中用嘛!”这就像给那些只注重外表的建筑一个当头棒喝。
而且建筑评论还让我发现建筑背后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精彩的小说。
那些古老的建筑,像是欧洲的古堡,评论会讲到它当时建造的历史背景,什么战争时期的防御功能啊,贵族们的生活方式在建筑里的体现啊。
就好像建筑是一个时间胶囊,把几百年前的故事都封存在里面,而评论就是打开这个胶囊的钥匙。
读这些建筑评论还让我对身边的建筑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我路过一些平平无奇的居民楼,就觉得它们只是一堆砖头和水泥。
但是现在呢,我会想这楼的设计是不是为了适应这块地的大小啊,采光是不是合理啊之类的。
就像给我戴上了一副特殊的眼镜,能看到建筑背后的小秘密。
总之呢,建筑评论读起来就像是一场妙趣横生的冒险,让我从一个对建筑一知半解的人,变成了一个会对建筑品头论足、能发现建筑灵魂的小行家啦。
建筑评论,一个高山仰止的话题
志 发 表 过 专 家 们 在 某 次 会 议 上 听 到
领 导 因  ̄. 同 济 有 了 一 些 想 法 . 直 接 t对 c l
专 业 报 纸 、 杂 志 的 编 辑 、 记 者 们 几 - 7 ' - 都 听 到 过 的 良好 的 建议 。 有 没 有 评 论 ,
评 论 的 水 平 高 低 也 是 评 判 一 个 媒 体 办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为 自 己 找 这 个 麻 烦 。 当 然 打 打 死
老 虎
“ 水 狗 什 么 的 ,没 有 风 险 . 落
还 是 会 有 一 些 人 愿 意 借 机 表 达 一 下 自
A C h i U r 镇 “ 规 划 , 还 有 人 民 广 场 r t C t I e a
三 年 的 治 理 已 基 本 解 决 . 而 自 己 主 管 的 产 业 报 却 发 出 不 同 的 声 音 7 部 长 立 即 打 电话 找 到 上 海 建 委 主 任 和 《 筑 建
错 .向别人 推 荐说是
“ 子 最 大 ” 的 胆
服 力 也 会 得 罪 设 计 人 。 你 评 得 再 中 肯 也 会 被 几 块 你 自 己 的 作 品 也 不 怎 样 还 敢评 别人 7 你 能 拿 出 什 么 像 样 的 作
刊 登 了 一 篇 内 容 为 建 筑 行 业 拖 欠 款 问 题 难 解 决 的 文 章 ,被 国 务 院领 导 看 到 .
一
还 不 到 位 ,很 不 到 位 。 原 因 是 什 么 7
《 筑 时 报 》 的 《 计 》 专 刊 从 十 建 设
个 电话 打 给 建 设 部 部 长 质 问 为 什 么 建 设 部 的 报 告 中 说 拖 欠 款 问 题 经 过
建筑照片评价短语
建筑照片评价短语1. 极具艺术感:这张照片展示了建筑的独特设计和创意,充满了艺术感。
无论是建筑的线条还是材质的选择,都展现出设计师的创造力。
照片中的光影效果和角度选择更增添了艺术的氛围。
2. 宏伟壮观:这幢建筑真是宏伟壮观。
它的规模和高度令人叹为观止,给人一种压倒性的感觉。
照片中的建筑物在周围环境中显得雄伟而稳固,无论是从远处欣赏还是近处细看,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独特的建筑风格:这幅照片展示了一座独特的建筑风格。
无论是建筑物的形状还是外观装饰,都显示出独特的设计理念。
这种风格可能是现代、传统或是前卫的,但无论如何,都表达了建筑师对建筑形式的独到理解。
4. 和谐统一的建筑群:这张照片呈现了一组和谐统一的建筑。
尽管每座建筑有独特的特点,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并且相互协调,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效果。
这种统一感给人一种安定和均衡的感觉,让人愿意在其中停留。
5. 简约而精致的设计:这幢建筑展示了简约而精致的设计风格。
建筑物的线条简洁清晰,没有过多的装饰,但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设计。
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强调了功能性和实用性,并且让建筑物看起来更加时尚和现代。
6. 历史的痕迹:这张照片展示了一座带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建筑。
建筑物保存了悠久的历史痕迹,如古老的砖瓦、雕刻和拱门。
这种历史感让人联想到过去的岁月和文化遗产,令人回味无穷。
7. 环保可持续的建筑:这幢建筑展示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它可能采用了可再生能源、节能灯具和可回收材料等绿色建筑技术。
照片中的建筑物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环境相协调,呼应了当代社会对可持续性的追求。
8.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这张照片展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建筑物可能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没有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反而与之相互衬托。
这种融合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空间,让人感到平静与放松。
9. 创造活力的城市地标:这幢建筑成为了城市的地标,为整个城市增添了活力和动感。
它可能是一座摩天大楼、一座雕塑或是一座寺庙,但无论如何,它都成为了城市的象征,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著名建筑大师的经典言语评论
著名建筑大师的经典言语评论一、现代建筑的旗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代表作有马赛公寓、朗香教堂、萨伏伊别墅等。
1、建筑风格评价: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2、经典言语:⑴"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他们使我们能够清晰的辨认"⑵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评论: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
他是第一个提倡巴黎提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二、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Ieoh Ming Pei)贝律铭(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律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等。
建筑评论心得
建筑评论心得建筑评论心得篇1建筑评论,我的探索之旅我开始了我的建筑评论之旅,那时我刚刚开始了解到这个既复杂又精妙的领域。
我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通过深入了解各种建筑风格和理论,来发掘和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最初接触到的建筑评论是关于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的对比。
我学到古代建筑注重实用性和美学性的平衡,而现代建筑则更加强调技术和创新。
这让我对建筑的理解有了新的层次,我开始意识到建筑不仅仅是砖石和水泥的堆砌,更是一种人类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随着我逐渐深入这个领域,我开始了对建筑理论和历史的评论。
我深入阅读了各种文献和理论,尝试理解建筑背后的深层含义。
我逐渐了解到,建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部分。
建筑的历史和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评论风格。
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座建筑,不仅关注其外观和结构,更关注其背后的设计和规划理念。
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评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建筑的价值和意义。
回首我的建筑评论之旅,我感到非常充实和有收获。
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建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深入思考和理解建筑。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探索和品味建筑的魅力。
建筑评论心得篇2建筑评论心得一、背景介绍建筑评论是对建筑作品、建筑现象、建筑文化等进行的评价和分析。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其设计、构造和美学价值不仅关系到实用性,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态度。
因此,建筑评论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建筑,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建筑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基础建筑评论以建筑学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
在进行建筑评论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建筑设计原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及其演变过程。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的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
漫谈建筑设计与建筑评论
的 建 筑 学 使 建 筑 师 们 真 切 体 会 到 了 肩 负 责 的 研 究课 题 。
任 之 重 大 , 因此 感 到 了新 形 势 下 当 代 的 研 究 已成 为 其 主 要 专 业 。 研 究 绿 色 建 筑 、 智
筑设计的发展 , 而也就没有了建筑设计 的 因 分 支 。从 近 代 的《 筑 形 式 美 的原 则 》 建 筑 建 《
生命。 模 式 语 言 》 建 筑 十 书 》 今 天建 筑 学 教 科 书 《 到 处 于 2 世 纪 之 初 的 中 国 建 筑 业 正 面 临 中的 比 例 、 度 、 1 尺 色彩 等 美 学 法 则 , 终 是 我 始 着 前 所 未 有 的 思 想 、观 念 和 标 准 矛 盾 冲 突 们 建 筑 评 论 家 们 对 建 筑 评 判 的标 准 。 过 去 , 中 : 否 应 该 重 新 研 究 诸 如 “ 筑 美 学 的 标 如 果 某 位 专 家 用 传 统 美 学 标 准 来 评 价 建 筑 是 建 准 究 竟 是 什 么 ? ” 建 筑 评 优 的 标 准 又 是 什 时 , “ 同行 们 大 多会 颔 首 称 是 。 当传 统 建 筑 美 可 么 ?” 建 筑学 还 是 不 是具 有客 观 规律 与法 则 学 被 拓 展 , 筑师 被 现 代 科技 知识 所 武 装 , “ 建 而 的 科 学 ” 问 题 , 些 问 题 总 是 着 实 让 我 们 人 们 要 求 建 设 者 在 创 造 生存 环 境 更 绿 色 、 等 这 更 不得 不 多加 思 索 。 环 保 时 , 定 会 有 越 来 越 多 的建 筑 师 站 起 来 一 建筑 设 计 与 建 筑 评 论 的标 准 问题 提 出 异 议 : 去 我 们 公 认 美 的建 筑 , 在 “ 过 放 创
建筑模型评价文案
建筑模型评价文案1、好评,不错的东西,就是拼高兴了防尘罩盖好了,发现人偶没放进去。
2、小房子很好看,东西工具很齐全,已经开始制作了,天天抽空做一会,等都做完再上图,感觉很有意思。
3、和期待的一点也不一样,防罩玻璃安装上之后,根本尺寸不一样,影响美观,无线遥控器根本用不成,应该是假的。
4、感觉工程巨大就是有些零件缺失啊,少了一根,还有其他的,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5、东西非常棒!虽然做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成品还是让人特别满意的!是给同学的十八岁礼物,很漂亮!6、宝贝收到了,没及时评论,这房子是我家妹子心心念念已久了,拍完就一直追着物流问到了没,一拿到手就一直在那里拼拼搭搭的,房子的细节做得非常好,锻炼她的动手能力以及细心和耐心,房子搭了一半不上图了,每次搭完一个细节就追问妈妈搭得怎么样,我说下次房子装修就靠你了。
东西不错给个赞!7、女儿很喜欢,收货马上动手制作,期待成品,暑期找点手艺做一下,消磨时间之余,又可以有个兴趣爱好。
8、除了做起来费劲,没什么问题不过成品很好看哟。
9、做完之后真的非常好看,个人非常喜欢手工,材料齐全,主要难的是材料标的不是很清楚,得分辨一下,比较耗时间。
说明书上有错误,但是影响不大。
最重要的一点是快递真的很给力,点赞。
10、很满意,那么多细小的零件,一件都没有少!制作也简单,教程书很仔细,陪的剪刀胶水也好用,零件的尺寸也很准,成品很漂亮!!送男朋友的,他超感动11、Loft终于竣工啦~和男朋友一起完成的,晚上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第二天都是黑眼圈不过最后灯亮的瞬间觉得好有成就感12、给闺蜜做好的生日礼物,礼盒里的照片,都让我换成我闺蜜的结婚照了!13、弟弟就喜欢这些考验耐心的拼装小玩意儿,这次买的是最有难度的却也是最有成就感,最美观的,买来的时候一堆零件、工具,还有图的详解,非常详细明了,弟弟终于完成了,要把小房子送给我,哈哈,很开心!14、还没开始拼,但是看了模板,超细致,客服态度特别特别好,拼好了再来买另一款,超给力。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评论
2009-01-10 20:19:17来自: dolores (神不为者人为之)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评论如果这本书的发表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消亡的起点,那么1972年现代主义建筑在后现代建筑师眼里就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
文丘里这部复杂与矛盾的著作中,我最关注的是现代建筑为何以及如何消亡。
课本里这样描述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1.坚决反对复古,要创时代之新,新的建筑必须有新功能、新技术,其形式应符合抽象的几何形美学原则2.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
3.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的美在于空间的容量、体量在形体组合中的均衡、比例及表现。
此外,还提出了所谓四向度的时间—空间构图手法4.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在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形象应与适用、建造手段(材料、结构、构造)和建造过程一致;其中欧洲的理性主义在形式上主张采用方便建造的直角相交、格子形柱网等等;有机建筑与建筑人情化在这方面基本上是这样做的,但不坚持。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方法:1.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2.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3.利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形体到重要的高度。
4.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
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构筑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5.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
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立面的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产生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6.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上述观点让人产生一种误读的倾向,有些话就像是在为后现代的建筑批评铺路:比如“坚决反对复古”,“坚决反对外加装饰”等。
设计规则的工具性意义及其语义学含义建筑评论
设计规则的工具性意义及其语义学含义建筑评论1. 设计规则啊,那可太重要了,就像做菜的菜谱一样。
如果没有设计规则,建筑就像没谱的乱炖。
比如说我见过一个小镇的建筑,没有啥设计规则,房子盖得东一个西一个,就像喝醉的人走路,歪歪扭扭不成样子。
2. 设计规则在建筑里的工具性意义?那简直是建筑的指南针啊。
就好比我们去陌生地方旅行得有地图一样。
我有次和朋友去一个新开发的小区,那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这就是设计规则在起作用,朋友就感叹:“这看着真舒服,不像有的地方乱得头疼。
”3. 从语义学含义来看设计规则,就像解读一种特殊的语言。
建筑就像在诉说自己的故事,要是没有设计规则这个语法,那故事就乱套了。
像那些古老城堡的建筑,遵循着当时严格的设计规则,现在我们看,还能读懂那时候的建筑文化呢。
4. 设计规则在建筑上就像火车的轨道,火车没轨道可不行,建筑没设计规则也不成。
我跟一个建筑师聊天,他说要是没规则,那他设计的建筑可能刚盖起来就塌了,这多可怕啊!5. 设计规则的工具性意义是啥?那是建筑工人的指挥棒啊。
就像乐团指挥棒指挥着乐手一样。
我在工地看到工人按照设计规则干活,一块砖一块砖地砌得整整齐齐,这要是没规则,肯定乱成一锅粥了。
6. 说到设计规则的语义学含义,就像给建筑一个身份标识。
好的建筑就像贵族有着高贵的血统一样,遵循独特的设计规则。
像哥特式建筑,它独特的尖顶和飞扶壁就是遵循特定设计规则的体现,一看到就知道是哥特式建筑风格。
7. 设计规则对建筑来说就像裁缝的尺子,没有尺子怎么做衣服呢?建筑没有规则怎么建得好?我和一个房地产开发商谈过,他说要是不重视设计规则,盖出来的房子就像不合身的衣服,不好卖啊。
8. 设计规则在建筑里的意义从工具性来讲,是建筑稳定的保障。
就像大树的根一样重要。
我住的那栋楼,因为遵循严格设计规则,经历了几次小地震都没啥事,要是没规则,估计早成危房了。
9. 从语义学角度看设计规则,它是建筑文化传承的密码。
就像家族的族谱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评论的评论谢 浩(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500)建筑评论是指对于建筑的分离、筛选、区别和鉴定,其中包含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和态度,是人们对建筑物的鉴赏和评判,也是人们对设计建筑的人及其作品的鉴赏和评判。
1.建筑评论是建筑创作发展的必要因素别林斯基说过:“美是到处都存在的,人们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目光”。
建筑评论是行动的艺术,在行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美之所在。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建筑之所以能闻名遐迩,往往与文人墨客的美文分不开。
《兰亭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滕王阁序》都是很好的例证。
读罢“落霞与孤骛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之类的文字,一种美感令人油然而生。
建筑评论对建筑的影响非常广泛,有社会的、功能的、空间的、心理的、情感的、历史的、技术的、政治的……。
建筑评论对于建筑创作的意义十分重大,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建筑面貌和建筑传统。
美国、法国大众媒体中的专栏建筑评论家说几句话就可以改变政府的一个决策,捧红或捧杀一个建筑师。
创作的繁荣依赖于理论的建树和思想的活跃,依赖于历史的比较、分析和研究。
建筑评论是整个建筑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建筑创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它能对建筑创作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产生引导作用,有助于增强建筑师的创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建筑创作的优胜劣汰,也有利于全社会建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建筑设计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
建筑评论也是联系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的桥梁,是建筑理论和历史发展的基础。
优秀的建筑评论不仅可以总结建筑创作实践,同时也可反过来推动和指导实践。
可见,评论是创作发展的必要因素,没有建筑评论就没有建筑创作的发展。
[1]当前,中国建筑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思想、意识、观念和标准的争论,繁荣建筑评论就是繁荣我国的建筑创作。
2.克服建筑评论中的不良倾向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建筑评论是随着西方建筑学的引入才产生的,又受到传统思维习惯等的影响,至今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完善的体系,建筑评论研究与建筑理论研究和建筑历史相比较显得相对滞后。
由于建筑活动的特殊性使得建筑创作和评论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得不到发展,从思维方式、调查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建筑创作模式,建筑评论与评价通常停留在意识形态和感性描述上。
很多“风”能刮起来,与缺乏认真思考是有关系的。
目前的建筑评论界有两种明显的不良倾向:其一是断章取义地从国学的“经”、“史”、“子”、“集”中搜罗一些词句来显示其经典意识,说来说去,不外乎是“天人合一”、“上栋下宇”、“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之类的陈词滥调,以势吓人,陶醉于老祖宗古建筑的诗情画意之中。
其二是盲目地抄袭国外的一些舶来品并随意发挥,诸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移空间”等,乐于奢谈大而无当的建设文化论、建筑存在主义和建筑现象学之类的玄虚论调,以标榜新潮,而对建筑中存在的实摘要:首先明确建筑评论的含义及其积极作用,然后强调克服建筑评论中不良倾向和明确建筑本质的必要性,最后从四个方面重点探讨建筑评论的标准问题和实施途径,旨在呼吁大力繁荣我国的建筑评论事业,促进建筑创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评论,建筑本质,标准,可持续发展,建筑创作CHINA HOUSING FACILITIES质性问题则避而不谈。
两者貌似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实则是作浅尝辄止、华而不实的空论。
有不少文章不是盛气凌人的霸道,就是沾沾自喜的自娱。
前者固步自封,后者自以为是。
也有不少文章往往局限于寻找建筑设计的说明和技术经验介绍的文字表达,字里行间的遣词造句索然无味,缺乏激情和思想启迪,缺乏通过建筑评论来帮助公众去欣赏、识读建筑,也缺乏通过建筑评论来提高公众的素养和审美意识。
如果只是填补报刊版面空白的话,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因为没有人接受的东西是无价值的,对建筑思潮也起不到推动作用。
建筑评论实际上是一种思想,西方国家为什么能够开展建筑评论而中国却难以开展呢?这与历史和国情的差异是密不可分的。
国外一个重要建筑出来,建筑评论铺天盖地,各种报刊杂志都刊载。
如在贝聿铭大师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方案出来后,从业内、政府、到各种民间团体都十分关注,有赞扬的,也有把它偏得一文不值的。
只要是立论有据,就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完全开放的。
我国也有专门作建筑评论的,但大都是在业内专业杂志上进行。
各种大大小小的研讨会和评标会也会产生相当激烈的争论,但由于牵扯到经济利益和各方面的微妙关系显得相当敏感,在定论之前是保密的。
在杂志报刊上看到的文章多属于介绍性的,不少是赞美的文章,缺乏实事求是的评论。
重要的公共建筑往往是由领导阶层决定的,涉及到政绩和经济发展策略,比如一个开发区建设的成败关系重大,要发表意见就比较困难了。
而且越是重大的工程,越是影响广泛的建筑,就越是批评不得。
似乎越重大的工程越好,越是占据重要地段的工程越好,批评它似乎就是否定改革开放的成绩。
大家也不会去评论楼盘,因为每个楼盘开发的背后都有一个组织,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得罪一大片。
就在我们的建筑师们仍不舍得抛弃旧的观念、不情愿接收新观念的时候,近邻的经济地理学家们、人口学家们和生态学家们已经开始从事本应属于建筑师的研究工作。
他们运用GIS系统、资源评价系统、生态分析等对一些建筑师来讲还很陌生的理论和方法,切切实实地对建筑环境进行了全新的研究,使建筑学的内涵得以扩大,也使建筑学的研究方法得以更新。
建筑评论的声音的确太微弱了,与我们今天进行的热火朝天的建筑创作极不相称。
这不能不让人羡慕足球氛围,在世界杯举办期间,足球评论铺天盖地,人人可以评球。
能不能像评球那样去评论建筑呢?对比足球评论,建筑评论缺少一个雄厚的市场基础、一个互动的关系。
曾撰写了《建筑是首哲理诗》的著名作家赵鑫珊教授这样评论当今这种现象:“繁荣的建筑创作,萎缩的建筑评论,毕竟是不健康的繁荣”3.从不同角度充分认识建筑的本质建筑是什么?谁是建筑的主人?应该设计什么样的建筑?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社会活动的某种需要而创造的物质实体和实体抽象形成空间,两者相互依存而构成综合体,共同完成建筑的功能。
通过对建筑本质及构成要素的分析,我们对建筑所具有特点已有所认识。
剖开建筑变幻莫测的外在形式而深入其本质,我们就可以看到建筑有三方面含义:(1)建筑是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有着明确的目的,即满足社会活动的需要。
因此,建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建筑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构成的实体和由实体限定的空间的综合而实现的。
物质的实体与科学技术是影响建筑的重要因素。
(3)建筑的实体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的整体,实体形成建筑的内外部空间,实现着建筑的功能;空间容纳着社会活动,并赋予实体以形式。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另外,建筑是一种文化现象,既有其物质的一面,又有超出物质的一面,是文化的载体,它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蕴涵着人们的精神,传达着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看法。
这种传达使建筑具有一种“文本”的含义,要求人们去理解它、感知它,并且互相交流、互相认知,建筑所传达的各种意义正是建筑功能发挥作用的结果。
[2]建筑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它介于艺术与工程之间,必须让它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建筑就是建筑,不能与其他学科混为一谈。
只强调建筑的空间组合、比例和尺度等感性的因素而忽略建筑与社会、环境、文化、使用以及技术中的科学性,就会使建筑完全变成了刻意追求风格和标新立异的个人情感的载体。
曾几何时,“求洋”是我国许多建筑师、房产开发商所追求的风格,外在的建筑特色、内在的装修风格,都在追求欧陆风情,都要起个“洋气”的名字。
笔者认为,从生态出发的建筑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视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一个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开放住宅设施系统,也是一个有人参与、受人控制的主动系统。
有些建筑设计尽管在造型、比例、尺度和色彩方面都雕琢得似乎尽善尽美,但把它们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其与环境的结合就令人失望了,不是标新立异与环境格格不入就是摆出自我为中心的架势。
比如在平面布局上将锅炉房面向周围居民区、大片的玻璃幕墙将眩光反射到旁边的学校、为追求立面效果东西向开大窗使能源消耗大大超出规范要求等,还有象形建筑这种违反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建筑出现。
相反,国外有些获奖作品的造型极其普通甚至算不上美观,但其对环境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利用环境并融入自然的做法却研究得非常透彻,尤其是巧妙地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节能和储能设计的构想以及因此而衍生出来的全新建筑型制令人赞叹。
可见,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筑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促使建筑学有了重大的发展。
在建筑这一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中,我们应该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的前提下,借助于全新的生态观念、高超的科学技术,创造出高质量的建筑环境。
4.探索建筑评论的标准和手段4.1 建筑评论必须建立在评论的标准之上建筑评论需要建立评论的标准(评论背景、评论系统)之上,其中既有评论者自己的标准,也有评论者和接受人群共同的标准,包括审美、功能、形式、心理和地域等。
采用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其评论结果是不同的。
事实上,建筑存在的问题始终是围绕着建筑的实用功能、技术构造、审美趣味以及环境意识体现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牵涉到建筑是否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价值意义。
建筑评论就是要对与这些问题的相关问题予以剖析与解决。
换言之,建筑评论的本质就是价值评价,建筑的价值意义体现在其是否在功能、结构和审美等方面的关系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建筑评论包括“真”与“美”两个方面:建筑的“真”表现在物质材料的合理利用与表达、结构与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济上的有效性、功能的适应性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等等。
这是理性的判断,可以得到科学的证明或数态、物态的表达。
建筑的“美”表现在对建筑形式完美的理解,对建筑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的理解,如比例、尺度、色彩、体量、对比、韵律、均衡和稳定等等。
这是感性的判断,难以甚至是无法进行全面地表达。
[3]4.2 建筑评论要有独立的评论方法建筑评论也必须要有一个独立的评论方法和评论氛围。
现代建筑评论标准建立在客观的、科学的、定量的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
这一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完全可以解决。
GI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动态模拟系统、实态调查快速跟踪系统等近代科技手段已逐渐为建筑师所熟悉,并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评论中。
事实上,建筑评论是相对于建筑历史和建筑理论而独立存在的学科,没有建筑现论和建筑历史的建筑评论是不可思议。
在没有对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对一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以及建筑师的想法进行仔细研究之前就不宜随便地评论。
当然,建筑评论的切入点的确难以选择。
建筑评论应该是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并以独立的方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