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m连续梁张拉控制应力调整计算
梁板张拉方案及计算书
![梁板张拉方案及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8dde862be2bd960590c6773c.png)
张拉方案及计算书一、预应力筋下料1.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
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下料的相对差值,当钢束长度小于或等于20m时,不宜大于1/3000;当钢丝束长度大于20m时,不宜大于1/5000;且不大于5mm。
长度不大于6m的先张结构,当钢丝成组张拉时,同组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时差值不得大于2mm。
2.钢丝、钢绞线、热处理的钢筋、冷处理的钢筋、冷拉IV级钢筋、冷拔低炭钢丝及精轧螺纹钢筋的切断,宜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二、机具及设备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和检验。
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校验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
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
对长期不使用的张拉机具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校验。
使用期间的校验期限应视机具设备的情况确定,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
弹簧测力计的检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
三、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1.对力筋施加预应力之前,必须完成或检验以下工作:①施工现场应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现场施工说明书。
②现场已有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
③锚具安装正确,对后张构件,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强度。
④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全体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的预防措施。
2.实施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一致。
四、张拉应力控制1.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就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设设计要求提高5%,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请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48米连续梁边、中跨合拢方案
![48米连续梁边、中跨合拢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90dee2195f312b3169a5c5.png)
16#连续梁合拢段及体系转换施工技术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范围适用于大队部施工管段内鞍辽特大桥103-106#墩32+48+32m 悬臂现浇连续箱梁合拢段及体系转换施工。
1.2编制依据32+48+32m连续梁(双线)设计图(叁桥通(2008)2304-Ⅰ);《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03 J283-2004;《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2、工程概况队部管段内3联32+48+32m连续梁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施工,设计为单箱单室、斜腹板、变高度、变截面结构。
箱梁顶宽12m,箱梁底宽5.0~5.5m。
顶板厚度除梁端为60cm外均为40cm;底板厚度40~80cm,按折线变化,其中端支点为60cm;腹板厚48~60~80cm,厚度按折线变化,中支点处腹板局部加厚到145cm,端支点处腹板厚为60cm。
全联在端支点,中跨跨中及中支点处共设5道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边跨支架现浇8#段为等高段,节段长8m,梁底宽5.5m,梁高3.05m,混凝土方量95m3,节段重248t。
边跨合拢段7#段和中跨合拢7’段均为1.5m长, 5.5m底宽,3.05m高,但两个节段混凝土方量不同,7#段方量14.8 m3,重38.5t,7’段方量20.3 m3,重52.8t。
32+48+32m连续梁箱梁半立面图见下图1。
图1 1/2箱梁立面图(单位m)3、总体施工方案3.1支架系统边跨合拢段支架系统采用落地支架方案,支架和边跨现浇段一起搭设;内外模板采用木模(胶合板+方木加劲肋+分配梁)。
12-17连续梁张拉伸长值计算
![12-17连续梁张拉伸长值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c85a76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a.png)
12-17连续梁张拉伸长值计算14#~15#段连续箱梁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一、基础资料极限抗拉强度R b y=1860MPa控制张拉力σcon=1398.5MPa钢绞线长度L3=62.7504mL6=62.729mL9=62.707mL13=62.6838mL16=62.6634m弹性模量Es=199.6Gpa(厂家数据均值)标称面积Ap=140mm2(厂家数据均值)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x3=30.9253mx6=30.9145mx9=30.9035mx13=30.8919mx16=30.8817m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θ3-1=0.37242radθ3-2=0.52039radθ3-3=0.42207radθ6-1=0.37189radθ6-2=0.51986radθ6-3=0.42154radθ9-1=0.37099radθ9-2=0.51896radθ9-3=0.42064radθ13-1=0.36924radθ13-2=0.51721radθ13-3=0.41889radθ16-1=0.37266radθ16-2=0.52063radθ16-3=0.42231rad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υ=0.20二、伸长值计算1、计算公式:理论伸长值△L理= P P L/ ApEs实际伸长值△L实=△L1+△L2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L1---初应力时至控制应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L2---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P(1-e-(kx+υθ))P P=kx+υθ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P=195.795KN P P3-1=184.415KNP P3-2=181.776KNP P3-3=183.53KNP P6-1=184.435KNP P6-2=181.787KNP P6-3=183.541KNP P9-1=184.453KNP P9-2=181.805KNP P9-3=183.56KNP P13-1=184.486KNP P13-2=181.837KNP P13.3=183.592KNP P16-1=184.426KNP P16-2=181.778KNP P16-3=183.532KN2、计算结果(1)孔道3张拉到103%时伸长值为△L3-1=414mm△L3-2=408mm△L3-3=412mm(2)孔道6张拉到103%时伸长值为△L6-1=414mm△L6-2=408mm△L6-3=412mm(3)孔道9张拉到103%时伸长值为△L9-1=414mm △L9-2=408mm△L9-3=412mm(4)孔道13张拉到103%时伸长值为△L13-1=414mm △L13-2=408mm△L13-3=412mm(5)孔道16张拉到103%时伸长值为△L16-1=414mm。
连续梁预应力张拉方案
![连续梁预应力张拉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0d08b6fd0a79563c1e72d9.png)
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1)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研究院锦江特大桥48+5*80+48m悬灌连续梁施工设计图;(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验收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3)沪昆客专江西公司标准化管理要求;(4)我项目部对现场调查所取得的当地的水文、气象及锦江特大桥的地质勘察资料和其它相关依据;(5)国家、铁道部,江西省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6)未详之处,参考国家和地方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施工技术规范、标准。
1.2编制范围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江西段)HKJX-6标锦江特大桥48+5*80+48m连续梁悬臂浇筑法施工。
1.3设计概况(1)2009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本项目建议书(发改基础[2009]1902)。
(2)本项目设计单位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4月底完成了项目可研设计,2009年5月11~14日铁道部鉴定中心组织完成了可研设计文件审查,2009年12月7日国家发改委对本项目可研设计进行了批复(发改基础[2009]3045);2009年10月底完成了初步设计文件,2009年11月初铁道部鉴定中心组织完成了初步设计文件预审工作,2010年1月12~14日铁道部鉴定中心对修改后初设文件再次进行了审查。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1)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途经南昌省会城市和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五个地级市以及抚州市所辖东乡县;涉及玉山县、广丰县、上饶县、上饶市信州区、上饶经济开发区、横峰县、弋阳县、贵溪市、余江县、东乡县、进贤县、南昌县、新建县、高安市、上高县、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宜春市袁州区、芦溪县、上栗县、萍乡市安源区、萍乡市湘东区共22个县(市、区);其中上饶市境内线路长度120.84km,经过玉山、广丰、上饶、横峰、弋阳5个县以及信州区和上饶经济开发区;鹰潭市境内线路长度51.63km,经过贵溪市和余江县;抚州市境内线路长度33.60km,经过东乡县;南昌市境内线路长度107.63km,经过进贤、南昌、新建3个县和红谷滩新区;宜春市境内线路长度121.013km,经过高安市和上高县以及袁州区;新余市境内线路长度56.31km,经过渝水区和分宜县;萍乡市境内线路长度54.97km,经过芦溪县、上栗县和安源区、湘东区、经济开发区。
连续梁张拉计算表
![连续梁张拉计算表](https://img.taocdn.com/s3/m/f1cdb95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1.png)
连续梁张拉计算表
注:4、式中:△L -各分段预应力的理论伸长值(mm), Pp -各分段预应力的平均张拉力(N),Lx -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A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
),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各曲线段的切线夹角和(rad),k -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阻系数,Pz -分段终点力(N),Pq -分段的起点力(N)。
1、顶板张拉控制应力为1300MPa ,底板张拉控制应力为1300Mpa ,腹板跨张拉控制应力为1370Mpa ,T5、B5的控制应力1295MPa 。
考虑锚具口摩擦损失
6%,分别取张拉控制应力1300/(1-6%)=1382.970MPa ,1370/(1-6%)=1457.45MPa ,1295/(1-6%)=1377.66MPa 。
2、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105MPa,面积A =140mm 2,管道偏差系数k =0.0025,管道摩阻系数μ=0.23。
千斤顶顶内钢绞线长度取700mm 。
3、伸长值计算式:△L=Pp*Lx/(A*Ep) , Pp=P(1-e -(kLx+μθ)) /(kLx+μθ) , Pz=Pq*e -(kLx+μθ)。
计算:
复核:2011年12 月 12 日。
连续梁2#段预应力筋张拉计算书
![连续梁2#段预应力筋张拉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62561c6348d7c1c708a14532.png)
永定新河特大桥DK90+922.84—DK90+036.26跨京蓟公路连续梁(32+48+32m)2#块预应力筋张拉计算书计算:复核:监理:中铁十七局集团京津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部第四分部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永定新河特大桥DK90+922.84—DK90+036.26跨京蓟公路连续梁(32+48+32m)2#块预应力筋张拉计算书一、预应力筋张拉程序为:0→0.2σ→0.8σ→σ→锚固(σ为张拉控制应力)。
二、张拉预应力计算1、腹板F3预应力筋张拉计算:腹板控制应力σ=1302Mpa;根据试验得预应力锚口摩阻力损失为控制应力7.4%,弹性模量201 GPa,所以锚外张拉控制应力:σ=1302/(1-7.4%)=1406.048 Mpacon锚外张拉控制力:P=1406.048×140×9=1771.62kN根据设计说明查得管道摩阻系数µ=0.23;管道偏差系数k=0.0025;张拉孔道长l=20.183m(包括千斤顶内钢绞线长);曲线部分弯起角度和θ=0.358rad;计算锚外平均拉力得:Pp=P(1-e-(kl+µθ))/(kl+µθ)=1659.67kN伸长量计算得:Δl= Ppl[(1-e-(kl+µθ))/(kl+µθ)]/AρE s =0.1222m=122.2㎜(Δl 包括千斤顶内伸长量)一侧122.2/2=61.1㎜腹板预应力筋张拉用400t千斤顶2个,顶号分别是顶06301、顶06302。
2、顶板T2预应力筋张拉计算:顶板控制应力σ=1209Mpa;根据试验得预应力锚口摩阻力损失为控制应力7.4%,弹性模量201 GPa,所以锚外张拉控制应力:σ=1209/(1-7.4%)=1305.62 Mpacon锚外张拉控制力:P=1305.62×140×15=2741.79kN根据设计说明查得管道摩阻系数µ=0.23;管道偏差系数k=0.0025;张拉孔道长l=19.862m(包括千斤顶内钢绞线长);曲线部分弯起角度和θ=0rad;计算锚外平均拉力得:Pp=P (1-e-(kl+µθ))/(kl+µθ)=2674.37kN 伸长量计算得:Δl= Ppl [(1-e-(kl+µθ))/(kl+µθ)]/A ρE s =0.1227m=122.7㎜(Δl包括千斤顶内伸长量) 一侧122.7/2=61.4㎜顶板预应力筋张拉用400t 千斤顶2个,顶号分别是顶06301、顶06302。
连续梁临时固结计算书
![连续梁临时固结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7041d9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6.png)
附件三:连续梁临时固结计算书一、墩梁临时固结的设置本桥墩梁铰接,为避免悬灌梁施工时前后梁段荷载不平衡产生倾斜,且不使永久支座过早受力,在悬灌梁施工过程中,应设置临时支座,并临时将桥墩与梁体固结。
临时固结施工步骤如下:墩身施工时在墩顶上设置强度等级为C40,横截面为0.9×2.7m的砼临时固结支墩(中间设两层5cm厚40号硫磺砂浆层)。
其余部分与梁体钢筋焊接,形成墩梁临时固结,以抵抗墩梁节点处不平衡弯矩作用。
顺桥向中心距2.7m。
图1-1 墩顶临时锚固构造示意图二、荷载计算纵向最大不平衡弯矩由悬臂灌注两端混凝土灌注不平衡重、成型后各节段由于施工误差产生的不平衡重、不对称设置的锯齿块的不平衡重等引起的。
表2-1给出了(48+80+48)m连续梁的节段长度、节段重量等主要计算参数。
图2-1给出了临时锚固受力简图。
图2-1 临时锚固受力简图临时支座处的精轧螺纹钢承担。
在结构最大双悬臂状态,劲性骨架锁定前,临时压重已经加载,为临时支座受力的最不利状态。
由于上部结构自重产生的临时支座竖向反力为(考虑了挂篮自重、压重自重):tR R 9.171525.592709.1215.1208.1.1234.1188.1324.1380.1450.1327.1368.1505.29621=⎥⎦⎤⎢⎣⎡+⨯⎪⎪⎭⎫ ⎝⎛+++++++++++== 在结构最大双悬臂状态,考虑一侧各节段混凝土自重超重5%,并考虑另外一侧挂篮与梁段混凝土掉落(考虑1.2的冲击系数),由此产生的不平衡弯矩为最不利受力状态。
其弯矩为:()mt M .1.101582.10.27309.4508%50.27309.45087.39774.35694.29884.28873.25258.21383.15182.11624.8290.593=⨯++⨯⎥⎦⎤⎢⎣⎡+++++++++++=临时支座中心距2.7m ,由于不平衡弯矩导致临时支座处的竖向力为:t d M R 3.37627.212.10158===' t R R 2.54783.37629.1715max 2max 1=+==t R R 4.20463.37629.1715min 2min 1-=-==三、临时锚固的检算连续梁在悬灌施工过程中由于在不同工况下,施工管理与控制差异、认为操作的不准确等因素,连续梁会产生一定的不平衡力矩,本段(48+80+48)m 悬灌连续梁不平衡力矩约为10158.1t ·m 。
48m连续梁边跨合龙方案.doc
![48m连续梁边跨合龙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cd53787bed5b9f3f80f1c53.png)
48m连续梁边跨合龙方案。
16#连续梁合拢段及系统改造施工技术方案1。
编制说明1.1编制范围适用于大集团公司施工管段安良特大桥103-1。
编制说明1.1编制范围适用于大集团公司施工管段安良特大桥103:①劲性骨架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实施,确保安装质量。
所有焊缝必须全焊,焊缝高度不得小于8毫米。
(2)刚性骨架的锁定应在边跨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前3小时内完成,锁定焊接时间应尽可能缩短。
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提前焊接封闭开口一侧的刚性骨架,以缩短锁定时间。
(3)在支架的6#段和现浇段施工中,应根据方案要求,准确安装定位刚性骨架N3钢板预埋件。
2)在中跨合拢段设置配重时,合拢段两侧的梁段应根据中跨合拢段的重量进行称重,并在浇筑过程中根据中跨合拢段浇筑混凝土的重量进行卸载。
配重采用两侧各设一个水箱的方法,中跨合拢段重量为52.77吨,每个水箱容积为26平方米,水箱底部设有排水阀。
在刚性骨架焊接完成之前,将水箱注满水,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将水箱中的水匀速排出,从而达到中跨浇筑时恒荷载的目的。
5.2.7主墩支座约束的解除在边跨合拢段临时钢梁张拉完成后,主墩的纵向活动支座约束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解除。
释放方法与4.2中的相同。
5.2.8同边跨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施工。
5.2.9在剩余钢筋束张拉灌浆施工中,当跨度合拢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临时张拉钢筋束2T9和2D1至100%设计吨位,D2-D5、英国电信1.BT2钢梁和合拢段纵、横向钢筋的张拉按《32+48+32m连续梁预应力张拉顺序表》技术交底顺序进行,最终完成四墩顶横隔梁横向钢梁的张拉。
边跨底板、中跨底板和顶板By、Dy和Ty备用钢束(预留管和锚板)应在全桥所有预应力钢束张拉和灌浆后进行灌浆和密封。
在灌浆和密封备用管道之前,必须获得大队技术人员的同意。
6.施工要点1)合拢段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连续梁桥的线形和施工质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严禁擅自改变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案。
(单页)第3,4周 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计算
![(单页)第3,4周 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5f2f922bd64783e09122b59.png)
f.松弛损失终极值与1000h松弛值的关系 长期观测表明,预应力松弛损失可持续十年到数十年。到
五十年左右时,其松弛损失才趋于稳定。松弛损失终极值约为 1000h时松弛损失值的1.4倍左右。也就是说,1000h时的松弛 值为其终极值的70%左右。
我们之所以用1000h的终极值作为规范制定的一依据,是因 为在使用阶段由于存在摩擦损失、反摩擦(锚固)损失、收缩徐 变损失等预应力损失的存在,预应力筋的实际应力值较控制应力 值小。
特征点——张拉端、预应力筋抛物线的顶点、相邻异号曲率抛物线的过 渡点(反弯点)、直线与抛物线的相接点、计算截面。
计算截面
x θ
图1-2 预应力摩擦 损失计算
10
当 κ x + μθ 不大于0.2时,σl2 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σ l2 = (κ x + μθ )σ con
控制截面1
控制截面2
控制截面3
拉设备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形式。下列情况宜采用一端张 拉工艺: a.长度不大于24m抽芯成孔的直线预应力筋; b.长度不大于30m预埋波纹管的直线预应力筋; c.有埋入式固定端的直线预应力筋; d.分段施工采用固定式连接器连接的直线预应力筋;
一端张拉工艺过程可以是分级张拉一次锚固,也可以 是分级张拉分级锚固。
料,40℃时1000h松弛率约为20℃时的1.5倍。 e.减少松弛损失的措施 一是采取超张拉程序0 1.05σcon 持荷2min σcon ,比
一次张拉程序0 σcon可减少松弛损失10%;也可采用0 1.03σcon超张拉程序 ,松弛率虽然增加了,但剩余预应力仍比 一次张拉程序大。
二是采用低松弛钢丝或低松弛钢绞线,其松弛率可减少 70%~80%。
响长度 Lf 范围内的预应力损失称为反摩擦损失。
48m连续梁支架计算书分析
![48m连续梁支架计算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a17e76ed630b1c59eeb5a3.png)
48m连续梁支架计算书1、工程概况与检算依据1.1概况挂篮悬浇32m+48m+32m连续梁0#长6 m,重量314t,1#块长3m,重量104t,考虑挂篮拼装空间,0#块、1#块同时采用支架现浇。
1.2检算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7-2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2、托架检算2.1托架结构采用钢管支架(630×10mm),共计4根,其中靠近墩身2根为竖直立柱,远离墩身采用倾斜立柱(竖直角8°),钢管柱上设置横梁(2×I45a),横梁上铺纵梁(I25a),考虑横梁悬臂过长,在钢管柱上设置斜撑(2×[20)用于支撑横梁,钢管柱间设置剪刀撑([10),考虑倾斜立柱的稳定性,设置拉杆(I25a)与竖直立柱连接,并锚固与墩身。
2.2荷载将0#、1#块荷载分为3个截面计算,即根部横隔板外截面(截面1),梁高开始变化处截面(截面2)和0#块端部截面(截面3)。
图1:0、1#块纵断面图2.2.1各截面混凝土自重2.2.1.1截面1图2:截面1图钢筋混凝土按2600kg/m3计算2.2.2其他荷载2.2.2.1模板体系(含底板模板支架)根据计算:P2=1.5kPa 2.2.2.2砼施工倾倒荷载按规范规定:P3=4.0 kPa2.2.2.3砼施工振捣荷载按规范规定:P4=2.0kPa2.2.2.4施工机具人员荷载按规范规定:P5=2.5kPa2.2.2.5考虑混凝土浇注不对称3t不平衡力和2t不平衡人群荷载。
2.3荷载组合按概率极限承载力计算即Sd(rgG;rqΣQ)=1.2SG+1.4SQ式中SQ:基本可变荷载产生的力学效应SG:永久荷载中结构重力产生的效应Sd:荷载效应函数rg:永久荷载结构重力的安全系数rq:基本可变荷载的安全系数强度满足的条件为:Sd(rgG;rqΣQ)≤rbRd式中rb:结构工作条件系数Rd:结构抗力系数各截面计算如下表表1表2452.4结构计算采用MIDAS/CIVIL软件进行计算2.4.1建模分析2.4.1.1边界条件弹性连接(刚性):根据midas软件说明和弹性力学原理,各型钢之间采用焊接,由于没有立柱,墩等支撑,实际上各下部型钢对上部型钢之间是一个弹性支撑,从而形成一个弹性刚体,故而采用,弹性连接(刚性);一般连接:钢管柱、牛腿根部采用焊接,杆件单元的各自由度都被限制,故而在这些焊接处采用固结。
连续梁张拉计算表
![连续梁张拉计算表](https://img.taocdn.com/s3/m/50f1e660af1ffc4ffe47acd0.png)
887.30 837.91 16.6
ij 1.694
0.0025 0.23 0.0042 0.995774 837.91
836.14 834.37 7.3
jk 3.643 0.453786 0.0025 0.23 0.1135 0.8927237 834.37
788.77 744.86 14.7
kl 12.5378
0.0025 0.23 0.0313 0.9691416 744.86
733.31 721.87 47.1
638.54
ab 3.268
0.0025 0.23 0.0082 0.9918633 1370
1364.42 1358.85 22.9
567.14
bc 2.793 0.349066 0.0025 0.23 0.0873 0.9164318 1358.85 1301.25 1245.30 18.6
cd 12.721
0.0025 0.23 0.0318 0.9686979 1245.30 1225.70 1206.32 80.0
de 3.639 0.453786 0.0025 0.23 0.1135 0.8927326 1206.32 1140.39 1076.92 21.3
ef 1.702
0.0025 0.23 0.0043 0.995754 1076.92 1074.63 1072.34 9.4
143.00
钢束 编号
分段
B2 bc
Lx(m) 1.047
箱梁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单
θ (rad)
k
μ kLx+μθ e-(kLx+μθ)
起止点应力(Mpa)
σq
σp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模板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ef6ac7233d4b14e8424681b.png)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福厦铁路ZD-I标木兰溪特大桥48+3×80+48m悬浇连续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编制:复核:批准:中铁十七局集团公司福厦铁路ZD-1标段项目经理部木兰溪分部10月48+3×80+48m悬浇连续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1. 工程概述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木兰溪特大桥位于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境内, 全长6830.6米。
本桥在DK96+284.578~DK96+622.078( 即108#~113#墩) 段设计采用一联五跨悬浇连续梁跨过木兰溪。
梁体截面类型为单箱单室直腹板变截面箱梁, 梁体全长337.5m, 顶板宽13m, 底板宽6.7m, 全桥顶板厚45cm, 边跨端块处顶板厚由45cm渐变至60cm, 底板厚42~100cm, 腹板厚40~100cm。
连续箱梁中跨均为10节段, 边跨12节段。
共有5个合拢段即中跨3个、边跨2个, 按照设计要求先边跨后中跨的顺序合拢。
连续箱梁设计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 顶、腹板钢束采用Φ15.2-9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底板纵向束采用Φ15.2—12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见图1-1 纵向预应力布置示意图) , 顶板横向束采用Φ15.2—4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腹板竖向采用PSB830螺纹钢筋JL25。
图1-1 纵向预应力布置示意图表1—1 预应力张拉设计工程数量表2.张拉施工前准备2.1 预应力材料根据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选用的预应力材料见下表:2.1.1 预应力材料进场检验各种预应力材料进场后, 由项目试验室同专业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送至具备相关检测资质的单位——福州远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按相关国家标准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 ]160号) 的规定及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2.1.1.1 预应力筋进场后, 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时间做破断负荷、屈服负荷、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试验, 检测结果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5224- )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T 5- ) 等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连续箱梁纵向预应力筋张拉操作
![连续箱梁纵向预应力筋张拉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c7b2e991a0116c175f0e4881.png)
C3~C28桥墩5×23.3米连续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数据一、各钢束张拉力P值:N1=1745.145KN;N2=1745.145KN;N3=1357.335KN;N4=969.525KN二、张拉程序顺序:1、张拉程序:0→20% Q K→40% Q K→倒顶→100%Q K→101%Q K2、张拉钢束顺序:a、纵向预应力钢束:先N3→N2→N1依次对称由中向内再向外张拉。
b、横梁预应力钢束:先N2→N1依次对称由中向内再向外张拉。
(注: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张拉)三、各阶段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数据各相应理论伸长量对应表:Ⅰ071601→020953198 071602→020851506 转下页承上页四、各阶段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数据各相应理论伸长量对应表:Ⅱ注:顶号与表号配套:071601→020953198 071602→020851506五、横梁预应力钢束在各阶段的伸长量各为:1、中横梁:N1钢束:20.12mm→40.24→100.6→101.61mmN2钢束:19.8mm→39.6→99→99.99mm2、端横梁:N1钢束:20.08mm→40.16→100.4→101.404m mN2钢束:19.76mm→39.52→98.8→99.79mm连续箱梁纵向预应力筋张拉操作程序要点一、由于连续箱梁纵向预应力筋钢束较长,一次行程难以完成最终张拉控制应力,故采用二次行程张拉工艺,即:0→20% Q K→40% Q K→倒顶→100%Q K→103%Q K(Q K为控制张拉应力)二、确定张拉程序后,再按施工要求找出所张拉结构相对应的相对称的预应力钢束。
例:B0桥台至B4墩之间箱梁钢束先N3-1,N3-2再N3-3,N3-4;其次N2-1,N2-2再N2-3,N2-4;最后为N1-1,N1-2;再N1-3,N1-4,以此依次张拉如下图:三、准备张拉所需的配套标定好的设备,据现场及设计要求,所需设备共计四套即:ZB50型油泵4台,YCW300千斤顶2台,YCW250千斤顶2台,YCW2000千斤顶2台,再按标定报告确定出六套设备的油表号,使其按要求配套后再到位。
后张法连续小箱梁预应力计算及张拉控制
![后张法连续小箱梁预应力计算及张拉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12040f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a.png)
后张法连续小箱梁预应力计算及张拉控制王海莲【摘要】通过对大桥箱梁预应力的计算,以便在施工中对预应力张拉施工时对质量、安全能有效控制.【期刊名称】《青海交通科技》【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道路工程;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作者】王海莲【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一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西宁810028【正文语种】中文国道315线察德二期跨青藏铁路公铁立交桥,桥梁全长526.06m,本桥跨越青藏铁路二期采用梁高为2m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桥,一联为3×40m。
箱梁采用多箱单独预制,简支安装,现浇连续接头的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
1 预应力计算本设计为L=4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桥。
预应力均采用按ASTMA416-9标准生产的低松弛270级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公称直径Φs15.24mm。
公称截面积140mm2。
其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标准。
物理力学指标如下:标准强度:fpk=1860MPa公称截面积:Ay=140mm2弹性模量:Eg=1.95×105 MPa张拉控制应力:δk=0.75 fpk=1395MPa钢绞线根数:中跨N1=N2=N3=N4=N5=N6=4根边跨N1=N2=4根 N3=N4=N5=5根 N6=3根计算张拉力2 伸长值计算2.1 计算控制张拉力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的夹角之和(re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μ=0.2。
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θ=0时 Pp=P2.2 张拉力及伸长量的计算(见表1)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同下: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y——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g——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48m箱梁节段拼装预应力孔道质量控制技术
![48m箱梁节段拼装预应力孔道质量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2606729ccbff121dd3683d1.png)
4 8 m 箱梁节段拼装预应 力孑 L 道质量控 制技术
宗 长 江
( 中铁二 十局 集 团有 限公 司 陕西西安 7 1 0 0 1 6 )
摘要:红柳 河特大桥 4 8 m简支箱梁预应力质量控制的关键是节段箱梁预制过程中的预应力孔道 位置控制和节段拼装过程 中的湿接缝预应力孔道位置控制。由于 4 8 m箱梁节段拼装预应力筋过 长、 弯 曲较多都会加大预应力筋的孔道摩 阻损 失,因此,后张法在张拉前测试预应力孔道的摩 阻力是确 保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预应力孔道 的摩 阻测试有效验证 了孔道位 置施工质量,给预应力张拉提供 准确的施工参数,确保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 关键词:预应力孔道 湿接缝 摩 阻测试 孔道摩 阻损失
道 采 用金 属 波纹 管 及橡 胶 抽拔 棒成 孔 ,金 属波 纹 管应 符 合 《 预应 力 混凝 土用 金属 波 纹管 》
( J C 2 2 5 . 2 0 0 7) 。
3 . 2预应 力孔 道施 工过程 控制 梁 段预制 采用 内径 8 8 mm பைடு நூலகம்橡胶 抽拔棒 成孔 ,节段箱 梁预制 过程 中采用井 字形 预应力 孔道 定位 网片 ,竖 向位 置 由 8 钢筋 固定 ,且用斜 撑加 固 。在 竖 向坐标确 定后 ,用水平位 置模 具确 定两根橡
.
1 22 D
说 明 :钢 束 位 置 按 面 向大 里 程 方 向定 位 图 2 钢束位置及编号图
2 . 3 各 项主 要设计 指标 设计指标 详见表 1 。
3 施 工过程控制
3 . 1原材质量控制
梁 体采用 C 5 0混凝 土 ,预应 力体 系采用 预应 力钢绞 线 1 ×7 . 1 5 . 2 . 1 8 6 0符合 现行 国家标 准 《 预 应
48m以上连续梁施工技术
![48m以上连续梁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2f51ce50b4e767f5bcfceae.png)
48m以上连续梁施工技术一、连续梁施工分段:连续梁施工时,梁体一般要分为四大部分浇筑:0#段、对称悬臂浇注梁段和不平衡梁段、边跨梁段、中跨和边跨段。
二、梁体施工程序、体系转换顺序连续梁施工流程图体系转换顺序:①在主墩上安装盆式橡胶支座,灌注临时支座混凝土,安装托架进行预压后灌注0号段混凝土;②在0号段上安装挂篮,进行预压后悬臂灌注对称梁段;③中跨跨中挂篮前移,安装中跨合拢段体外支撑,灌注中跨合拢段混凝土;④悬臂灌注边跨不平衡梁段;⑤在托架上灌注边跨梁段;⑥挂篮前移,灌注边跨合拢段;⑦边跨梁段的托架脱离梁体,同时拆除主墩上的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
三、0号段施工0号段特点:结构复杂,钢筋、各向预应力钢束及其孔道、锚具、预埋件、临时支座钢筋等密集交错,梁面有纵横坡度,梁底是抛物线变化。
0号段混凝土方量大,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前灌注完,时间比较紧。
0号段梁体混凝土重量都在几百吨以上,对托架的要求也很高。
施工程序:(1)安装0号段墩顶托架平台(如梁底距离地面较小,可使用型钢支架,如距离较大或在水中,可在墩顶预埋型钢作为牛腿支架),图示;(2)灌注临时支座;(3)安装永久盆式橡胶支座;(4)安装0号段底模;(5)托架平台试压;(6)安装外模、调整模板位置及标高;(7)绑扎底板和腹板的伸入钢筋;(8)安装底板上的竖向预应力管道和预应力筋;(9)绑扎腹板、横隔板钢筋及管道定位筋;(10)安装腹板纵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钢筋;(11)安装内模;(12)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顶板纵向、横向预应力管道;(13)灌注梁体混凝土;(14)拆模,端头混凝土连接面凿毛,竖向及横向预应力筋张拉及孔道压浆。
本段重点:0号段混凝土灌注.0号段梁体混凝土要求一次性灌注成型,并且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内模开窗:灌注时,因梁体较高(一般为5~9m)、截面小、钢筋密集(特别是临时支座、锚垫板、横隔板几处),为防止混凝土输送不到位或漏振,需在底板、腹板上开窗作为混凝土输送及振捣的窗口,一般内模开窗的方法如下:①顶板接浆漏斗开窗顶板钢筋不用割断,可先松开扎丝,把相应位置钢筋拔开即可,内模设置开口,可设活动板,以便封窗。
梁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
![梁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0870cd979563c1ec4da7115.png)
梁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一、工程简介:本桥梁板共计48片,为20米和10米后张法预应力梁板。
二、张拉控制要素:1、20米中板每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力781.2KN,每孔4根钢绞线,每根公称截面积为140mm2。
2、10米中板每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力上束390.6KN每孔2根钢绞线,下束585.9KN每孔3根钢绞线,每根公称截面积为140mm2。
三、张拉计算:1、张拉顺序0 初应力(10%δK)20%δK 100%δK 持荷2min 锚固2、油表读数2-1)20米中板2-1)10米板上束2-1)10米中板下束3、理论伸长值计算计算公式P*LΔL=Ar*Eg【L-e-(KL+μθ)】P=P*Ar*EsEg=1.950×105 MpaK=0.0015μ=0.225θ=钢绞线起弯点至张拉端部分切线夹角(rad) 3-1)20米中板L下=2066.2cmL上=2076.3cmP MAX=781.2KNAy=140×4=560mm2(1)下束2.θ= ×π=0.034906585 rad180781.2×(1-e-0.0015×20.662+0.225×0.034906585)P1=0.0015×20.662+0.225×0.034906585=766.22KN766.22×103×20.662×102ΔL=560×1.950×105=14.50cm(1)上束12.θ= ×π=0.20943951rad180781.2×(1-e-0.0015×20.763+0.225×0.20943951)P1=0.0015×20.763+0.225×0.20943951=751.41KN751.41×103×20.763×102ΔL=560×1.950×105=14.29cm3-3)10米中板下束L下=1066.3cmP MAX=585.9KNAy=140×3=420mm22.5.θ= ×π=0.043633231 rad180585.9×(1-e-0.0015×10.663+0.225×0.043633231)P1=0.0015×10.663+0.225×0.043633231=578.4 KN578.4×103×10.663×102ΔL=420×1.950×105=7.53cm4-2)10米边板下束L下=1066.3cm P MAX=781.2KN Ay=140×4=560mm22.5.θ= ×π=0.043633231 rad180781.2×(1-e-0.0015×10.663+0.225×0.043633231)P1=0.0015×10.663+0.225×0.043633231=771.2KN771.2×103×10.663×102ΔL=560×1.950×105=7.53cm4-2)10米板上束L下=1017.1cmP MAX=195.3KNAy=140=140mm26.θ= ×π=0.104719755 rad180195.3×(1-e-0.0015×10.171+0.225×0.104719755)P1=0.0015×10.171+0.225×0.104719755=191.56KN191.56×103×10.171×102ΔL=140×1.950×105=7.14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K6+190.0)成都西特大桥(32+48+32)m连续梁纵向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调整计算中国中铁二局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至蒲江铁路站前工程项目经理部2014.05 成都(DK6+190.0)成都西特大桥(32+48+32)m连续梁纵向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调整计算计算:复核:审核: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至蒲江铁路站前工程项目经理部2014.05 成都目录1编制依据 ........................................... - 1 - 2 适用范围........................................... - 1 - 3工程概况 ........................................... - 1 - 4设计预应力损失 ..................................... - 2 -4.1预应力损失计算参数............................. - 2 -4.2工程实例 ...................................... - 2 -4.2.1管道摩阻系数的测定........................ - 2 -4.2.2锚口摩阻和喇叭口摩阻的测定................ - 4 - 5张拉控制应力的调整.................................. - 5 -5.1调整锚下控制应力和锚外控制应力................. - 5 -5.1.2计算施工锚下控制应力......................... - 6 -5.2计算的结果与分析............................... - 7 -1编制依据⑴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工程成都西特大桥(32+48+32)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图号:《成蒲施桥-01-T-05》⑵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相关方针政策、规范、验收标准及施工指南等;⑶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修建类似工程的经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站前工程成都西特大桥五联(32+48+32)m连续梁纵向预应力体系。
3工程概况本连续梁采用两向预应力体系,即为纵向、竖向。
⑴纵向预应力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k=1860Mpa,弹性模量为Ep=195Gpa,公称直径为15.20mm的高强度钢绞线。
顶板、腹板及底板纵向预应力每根管道均采用9根/束;采用外径87mm,内径80mm金属波纹管成孔,M15A-9圆塔形锚具锚固,张拉千斤顶采用YCW250B。
⑵梁体腹板中的竖向预应力筋采用公称直径25mm的预应力砼用螺纹钢筋(PSB830)(精轧螺纹钢筋),内径ø35mm铁皮管成孔,YCW60B型千斤顶张拉,JLM-32型锚具锚固。
4设计预应力损失4.1预应力损失计算参数本工程采用外径87mm,内径80mm金属波纹管成孔,钢束与孔道壁之间的摩阻系数U取0.25,管道位置的偏差系数K取0.0025;锚具的锚口摩阻损失与锚下喇叭口摩阻损失之和σk按锚外控制应力的6%计算;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在施工时应按(1)、(2)项实测结果调整张拉控制应力。
4.2工程实例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工程成都西特大桥(32+48+32)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图号:《成蒲施桥-01-T-05》中所有纵向预应力钢束N1~N25(备)的锚下控制应力σcon均为:1302MPa,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施工时需按照实际测定的管道摩阻和锚具应力损失对张拉控制应力σk进行调整。
4.2.1管道摩阻系数的测定(1)测试原理本次测试方法与常规测试方法比较,主要特点是:图l中约束垫板的圆孔直径与管道直径相等,预应力筋以直线形式穿过喇叭口和压力传感器,预应力筋与二者没有接触,故所测数据仅包括管道摩阻力,保证了管道摩阻损失测试的正确性。
而常规测试所测摩阻力包括了喇叭口的摩阻力,测试原理上存在缺陷。
2)摩阻损失的计算公式平面曲线和空间曲线力筋的管道摩阻损失的计算公式统一为:σs =σcon[1-e-(Uθ+KX)]式中:σcon:钢筋(锚下)控制应力(MPa):σs:由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MPa):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长度上,钢筋弯起角之和(rad):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m);U:钢筋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K:考虑每米管道对其设计位置的偏差系数。
(3)测试结果与分析通过委托“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工程成都西特大桥(32+48+32)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0#梁段纵向钢绞线束进行摩阻损失测试。
预应力管道采用外径87mm,内径80mm金属波纹管成孔,对该梁的Nl左外、N1右外、N9左、N9右四个孔道进行管道摩阻测试,实测结果为:U =0.2643,k=0.00213。
实测结果的摩阻系数U比设计值的U=0.25大,实测结果的管道位置的偏差系数K比设计值的K=0.0025小。
4.2.2锚口摩阻和喇叭口摩阻的测定(1)测试原理锚口摩阻及喇叭口摩阻试验在混凝土试件上进行,截面中心处的预应力管道为直线管道,采用的成孔方式及锚具、锚垫板与梁体相同。
试验采用单端张拉方式,试验张拉控制力为预应力钢绞线的0.8 f ptk×Ap(A,为9根钢绞线的面积)。
(2)测试结果及分析通过委托“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根据上述的测试原理,经过现场试验3个试验试件,得出测试结果见表l,锚口摩阻和喇叭口摩阻损失的平均值为 4.6%。
该实测值比设计值(6%)偏小1.4%。
表l锚具摩阻损失测试结果试件编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锚具摩阻损失 4.8% 4.6% 4.5%平均值: 4.6%5张拉控制应力的调整5.1调整锚下控制应力和锚外控制应力为保证梁体的设计张拉应力准确的施加于梁体,须根据实际的管道摩阻和锚具摩阻对设计张拉应力进行调整。
下面对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工程(DK6+190.0)成都西特大桥(32+48+32)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进行纵向预应力体系张拉控制应力的调整。
2.1.1根据设计参数计算跨中控制应力σcon =σK×(1-σ12) (1)σ1 =σcon×e-(Uθ+KX) (2)σi =σi-1×e-(Uθ+KX) (3)式中:σcon:预应力筋锚下控制应力(M Pa):σk:预应力筋锚外控制应力(M Pa):σ12:由锚口及喇叭口造成的摩阻损失(M Pa);σ1:第一段末控制应力(M Pa);σi:第i段末控制应力(M Pa);σi-1:第i段首控制应力(M Pa):θ:力筋张拉端曲线的切线与计算截面曲绒的切线之夹角,称为曲线包角;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U:力筋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K:考虑管道对其设计位置的偏差系数。
根据式(1)、(2)、(3)和设计参数可得表2。
表2设计参数计算数据钢束编号1 2 3 4 5 6 7 8 9 10张拉控制应力σk(MPa)锚具摩阻损失σ12(%)锚下控制应力σcon(MPa)第一段长度(m)第一段末应力σ1(MPa)第二段角度(rad)第二段长度(m)第二段末应力σ2(MPa)第三段长度(m)跨中应力σ3(MPa)N1 1385.1 0.06 1302 5.000 / 0 / / / 1285.8 N2 1385.1 0.06 1302 6.000 / 0 / / / 1282.6 N3 1385.1 0.06 1302 1.963 1295.6 0.0125 0.075 1291.3 9.463 1261.2 N4 1385.1 0.06 1302 1.963 1295.6 0.0125 0.075 1291.3 12.963 1250.2 N5 1385.1 0.06 1302 1.963 1295.6 0.0125 0.075 1291.3 16.963 1237.7 N9 1385.1 0.06 1302 2.319 1294.5 0.2606 1.564 1208.1 1.214 1204.4 N10 1385.1 0.06 1302 3.485 1290.7 0.1974 1.184 1224.9 3.406 1214.5 N11 1385.1 0.06 1302 3.995 1289.1 0.1974 1.184 1223.4 6.406 1203.9 N12 1385.1 0.06 1302 1.197 1289.1 0.3883 2.33 1171.2 11.620 1137.6 N13 1385.1 0.06 1302 1.470 1297.2 0.3883 2.487 1169.9 15.239 1015.3 注:设计的管道摩阻系数u=0.25,偏差系数k=0.00255.1.2计算施工锚下控制应力根据实测的管道摩阻和锚具摩阻,运用式(1)、(2)、(3)反算施工锚下控制应力和锚外控制应力。
各项参数及结果见表3。
表3施工参数计算数据钢束编号1 2 3 4 5 6 7 8 9跨中应力σ3(MPa)管道摩阻系数υ偏差系数k第二段末应力σ2(MPa)第一段末应力σ1(MPa)锚下控制应力σcon(MPa)锚具摩阻损失σ12(%)实际张拉控制应力σk(MPa)设计张拉控制应力σk(MPa)设计与实际σk偏差(%)N1 1285.8 0.2643 0.00213 / / 1299.4 4.6 1362 1385.1 -1.69 N2 1282.6 0.2643 0.00213 / / 1298.9 4.6 1362 1385.1 -1.73 N3 1261.2 0.2643 0.00213 1286.4 1290.8 1296.2 4.6 1359 1385.1 -1.94 N4 1250.2 0.2643 0.00213 1284.2 1288.7 1294.1 4.6 1356 1385.1 -2.11 N5 1237.7 0.2643 0.00213 1281.6 1286.1 1291.4 4.6 1354 1385.1 -2.32 N9 1204.4 0.2643 0.00213 1207.5 1291.6 1298.0 4.6 1361 1385.1 -1.80 N10 1214.5 0.2643 0.00213 1223.3 1288.4 1297.9 4.6 1360 1385.1 -1.81 N11 1203.9 0.2643 0.00213 1220.2 1285.2 1296.1 4.6 1359 1385.1 -1.95 N12 1137.6 0.2643 0.00213 1165.4 1284.3 1287.6 4.6 1350 1385.1 -2.62 N13 1015.3 0.2643 0.00213 1149.7 1267.3 1271.3 4.6 1333 1385.1 -3.94平均值:1355 1385.1 -2.22 注:实测的管道摩阻系数u=0.2643,偏差系数k=0.002135.2计算的结果与分析由表2和表3的数据可知,根据实测的管道摩阻和锚具摩阻参数计算出的张拉控制应力比设计值平均小-2.22 %,偏差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