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

合集下载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知觉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知觉
感受野的研究 感受野:在感觉系统中,能够引起某
一神经细胞反应的受刺激区域,称为 该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特征觉察器:在大脑中存在着专门负 责对外部刺激信息特征加工处理的特 殊细胞。
简单细胞: 脑中那些对投射到眼睛视网膜上各种
简单的光线模式最为敏感地作出反应的 细胞。 复杂细胞: 复杂细胞的功能与简单细胞相同,但是 它们不像简单细胞那样受视网膜上的位 置的严重影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复 杂线条觉察器细胞要最好地作出反应, 则只需要线条的方位和亮度合适,而线 条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则并不重要。 超复杂细胞
刺激呈现时间
呈现时间分为短、中、长3种。 短的呈现时间达到60%正确辨认率所需 的时间,长的时间为达到90%正确辨认率所 需的时间再加5ms,中等呈现时间为短-长 的呈现时间的中点值。 全部实验应用的呈现时间范围为3585ms。
认知心理学所理解的知觉
知觉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 即在已贮存的知觉知识经验的参与下,理 解当前刺激的意义。
简言之,知觉就是对刺激意义的理解, 这种刺激意义的理解(获得)就是当前刺 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Warren等(1970)的音素恢复效应
实验
实验时:让不同的被试分别听一个不同的句子, 如:
实验研究
Tulving, Mandler & Baumal(1964) 在 字词识别实验中,通过改变刺激呈现 时间来研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通过改 变作为上下文的字词的数目来研究自 上而下加工。
刺激材料 一些句子,如: 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自下而上加工
1、从视觉输入开始 以视觉的再现结束。
2、视觉输入传递顺序, 分为高低阶段。

第二章心理和脑(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心理和脑(练习及参考答案)
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过程的强度是决定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的重要条件,当兴奋和抑制的强度过强或过弱时,易于扩散;当它们的强度适中时,就容易集中。例如,当人体某处受到非常重的打击时,浑身都感到震颤,这说明强兴奋易于扩散;当身体某处的皮肤受到轻微的触摸时会感到浑身发麻,这说明弱兴奋也易于扩散;而只有中等强度的皮肤刺激,我们对它感觉的定位才最分明,这说明中等强度的兴奋易于集中。巴甫洛夫说“直到现在所汇集的材料,允许我们作出一个结论:即是在弱的兴奋过程的场合,会发生扩散作用,在中等强度的场合,会发生集中作用,而在很强的兴奋的场合,又会发生扩散作用。在抑制过程的场合,也完全与此相同。”
第二节脑的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
一、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神经通路或神经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
(以上内容见图29、30、做“火烫手的实验”图31)
二、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以上内容见图22)
分化抑制具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它使有机体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确的分析,作出完善的反应,在学习中,对外语发音的细微区别,书写上错误的纠正,历史相似事件的区分等均通过分化抑制来实现。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兴奋和抑制无时不在进行着有规律性的运动,基本神经过程运动的规律有二。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在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主要功能:信息的整合加工。与一些高级心理活动有关。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使 其朝着达到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人类视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人类视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人类视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人类视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视觉系统能够从光线中提取出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视觉感知,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运动等。

视觉系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是复杂而精妙的,这篇文章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视觉系统的生理机制人类视觉系统包括眼球、视神经、视觉皮层等多个组成部分。

当受到外界光线刺激时,眼球的晶状体会调节焦距,让光线经过瞳孔并落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是视觉系统中最前沿的组成部分,它由不同类型的光感受器细胞组成,包括棒状细胞和锥状细胞。

棒状细胞能够感知光的亮度和运动,但对颜色的敏感度较低;锥状细胞则能够感知颜色,分为三种类型:红、绿、蓝。

当光线刺激到视网膜上时,光感受器细胞便会发出信号,经过视神经传递至视觉皮层,进而被解码成视觉感知。

除此之外,视觉系统还具有许多生理机制进行着优化和调整。

例如,视觉皮层对于不同类型的视觉信号会进行不同的加工和分析,以提高其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和警觉性。

视觉系统的生理机制是视觉感知的先决条件,而视觉的精准性和清晰性也取决于生理机制的优化程度。

二、视觉系统的心理机制视觉感知不仅取决于生理机制,还取决于心理机制。

人们通过视觉感知世界时,尚需经过多个心理环节的处理。

首先,对于不同的环境信息,人们会有不同的关注和选择,这根据人们的兴趣、认知偏好、情绪状态等因素而异。

例如,在一片花海中,可能有些人会观察花的色彩,有些人会观察花的形状,还有些人会观察花的香气。

这种关注和选择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选择性注意”。

其次,人类视觉系统会将环境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以增强其适应性和可识别性。

有研究表明,人们在看到视觉场景时,会自动将其分割为不同的区域并进行组织,这种现象被称为“整合性知觉”。

最后,人们对于所观察到的视觉信息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例如在海边看到日落时,有些人会感到浪漫和温馨,有些人则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这种感受和情绪体验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主观评价”。

在视觉感知中,生理和心理机制密不可分,它们协调工作以让我们“看到”身边的世界。

(完整版)认知心理学第2章知觉

(完整版)认知心理学第2章知觉
第二章 知觉
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传感数据)转化为对目 标、事件、声音和味道等的体验的过程。(Roth, 1986)
视知觉的复杂性:看起来相当简单,似乎不需要 任何意志努力。在试图模拟该功能时遇到了巨大的障 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认知速 度与能力能与人的视觉系统相匹敌。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第二节 模式识别 第三节 结构优势效应
❖应用:
模板匹配理论
❖评价:
简单直观 不经济 不灵活
目前,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模板说没有完 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它只是模式识别过 程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二)原型匹配理论
1. 基本思想:
它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 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
模式识别就是在记忆中寻找原型的过程。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判断看到的刺激是哪个字母,H还是S,要 尽快,并尽量少犯错误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被试分组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视觉识别作业
反应时和正确率
被试分组
视觉识别作业 00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注意局部组会受到干扰,而注意整体组不会受到干扰 总体特征的知觉优于局部特征的知觉
实验结果:被试对原有的畸变模式分类的正确率 约为87%;对先前未看过的原型分类的正确率也与此 相当,而对新的畸变模式的分类则较差。
Posner等认为,这种实验结果说明,被试在实验 的第一阶段上,已经从一些畸变模式中有效地抽象出 原型。即被试对畸变模式进行分类是将它们与相应的 原型作比较的。
原型理论
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句子的知觉在所有的 音噪比水平都优于异常的句子,而异常的句 子又优于非语法句。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 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 激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感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 1 )不同刺激物作用 ( 2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因素 ( 3 )年龄
影响对他人知觉选择的因素(社会知觉的错觉): (1)第一印象效应(First impression)或(首因效 应)(primary effect) “第一印象”指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所获得的 印象。 主要是根据对方的仪表、表情、姿态、言谈、举止、 年龄、身材、相貌、服饰、打扮等印象而形成的。 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它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 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因为我们在最初接触陌生人 的时候,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此时印象最为鲜明、 强烈,而后继信息的输入,我们的注意会游离,从而 使其对我们的影响在下降。 交友:朋友、一见钟情 求职 招聘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 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 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 E = 1 / R 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因刺激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 有所不同。
典 型 的 几 何 图 形 错 觉
咖啡墙错觉
是弯曲还是平行?
左 氏 错 觉
Back
A Fraser螺旋
B
看 A图,黑色的一圈圈的弧看起来是一个螺旋,其实它们是由一 图 黑色的一圈圈的弧看起来是一个螺旋, 组同心圆构成。 组同心圆构成。看B图,这种错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手遮住 图 图 这种错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手遮住A图 的上半部分,这种错觉不复存在。 的上半部分,这种错觉不复存在。

第二章 1 感觉和知觉

第二章 1 感觉和知觉

§2-1感觉和知觉

(2)感觉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产生的现象。
§2-1感觉和知觉

如:法国国旗(同时对比or继时对比?)

(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最初当三条色带宽度 完全相等时,人们总觉得这三种颜色在国旗上所占的分量 不相等,似乎白色的面积最大,蓝色的最小;当把这三色 的真实面积比例调整为蓝:白:红=37:33:35时,看上 去反而相等了。)
§2-1感觉和知觉

(四)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运用

运用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使多种分析器协同 活动。从而提高感知效果。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既听 到教师讲课的语音,又看到教师的面部表情和功作手 势,感知就很清楚 在教学中尽可能使学生多种分析 器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发挥主 体作用,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
§2-1感觉和知觉

知觉特性
1、选择性:背景与对象(两可图形) • 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在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 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 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就是选择性。 •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 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 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 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转化为知觉的对 象。

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扇门,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并不相同, 但人们仍然把它知觉为同一扇门,这是形状恒常性。 一个人由近及远而去,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是越来越小的, 但是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人在慢慢变小,这是大小恒常性。 煤块在日光下反射的光亮是白墙在月色下反射的光量的5 万倍,但看上去我们仍然认为煤是黑的,墙是白的,这是 明度恒常性。 家具在不同灯光的照明下颜色发生了变化,但人对它颜色 的知觉保持不变,这就是颜色恒常性。

第二章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

第二章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

光的本质
人们通常所说的光是指“可见光”,它是由光源 发出的辐射能中的一部分,并能产生视觉效应。从量 子物理的观点,光具有二重性:粒子性和波动性。单 个光子呈粒子性,密集光子的集合衍射便呈现出波动 性。 所以,光是一种电磁辐射能,即电磁波,光线的方 向也就是波传播的方向。将各种电磁波按波长依次排 列,就成为电磁波谱。
眼球的运动
• 人们在观察外部信息时,眼球始终处于不停运动的状态。 只有静止的景物,没有静止不动的眼睛。 • ?眼球要不停的运动 答:只有眼球不断的跳跃、颤动的 刺激,才能引起大脑的注意。因此也有人认为眼球转动快 的人更聪明。 • 眼球运动起到对视觉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作用,其中包括 直接接受物理的“近刺激”和应对外界视野范围较广的 “远刺激”的两种眼球运动的重要分工。 • 对于视觉信息的选择,前者是一种眼球的瞬间运动,是一 种“ 跳跃性的运动”。而后者是一种“追随性”运动。
• 3.3.3立体知觉与深度知觉 • 所谓立体,只是一种被感知的立体,这是由于人们的视觉 心理的立体知觉所决定的。 • 1、双眼视觉:人对立体和空间的视觉感受主要通过两眼 同时观察而获得。在观察外界物体时,每只眼睛都在各自 的视网膜上形成单独的视像,并将这两个视像引起的神经 冲动传送到大脑的视觉皮层,经大脑皮层的综合作用便形 成了单一的具有立体感的视觉映像。 • 双眼视野大于单眼 • 中央眼
• 几何型:根据几何的透视原则而产生的透视关系,如远处 在上,近处在下。东方绘画中国日本都属于这类。
Hale Waihona Puke • 概念型透视:主要通过社会观念等所表现的透视关系,如 主要人物放大,突出其主要性等。 • 增强或减少视觉纵深的方法: • (1)大小:大的物体感觉较近,小的物体感觉较远 • (2)遮挡:前面的物体遮挡住后面的物体,可以体现出一 定的纵深感。 • (3)质地:组成质地或纹理单元大的近,小的则显的远 • (4)焦距:观察到的细节,清楚的比模糊的更显得近。

影视技术 第二章 活动影像拍摄的原理

影视技术 第二章  活动影像拍摄的原理
• 电影画幅宽高比的确定基于三个因素 1. 人眼的视角 2. 美学上的考虑 3. 声带位置的要求
第五节 画幅尺寸的演变
觉生理——视觉记忆功 能和心理——似动感觉 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 电影最初将动作分解,
记录、重放的原理和过 程,实质上成为后来电 子影像和数字影像动态 在现的共同基础。所有 活动信息传递的方式都 离不开这一机理。
第三节 活动影像的摄取每秒多少画幅来计算。画幅有称画格,是指组 成电影的每一个静止的画面,它是计算影片长度 的基本单元。
• 很多人都知道电影的放映速度是每秒24幅。那
么为什么是这样?
1. 人的视觉生理和心理要求 2. 经济因素的限制 3. 间歇运动机构的限制 4. 声音录制质量的要求
第四节 电影电视画幅尺寸确定的依

• 胶片宽度的确定
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机的研究工作是在爱迪生的 基础上进行的,沿用了市场上供应的一又八分之 三英寸规格。随后由于他们的成功,使35mm的 电影迅速发展,并于1907年在关于胶片尺寸的 自由协商上被认为商用规格。
第二章 活动影像拍摄的原理
第一节 视觉的概念
• 光、景物和人的视觉感知,
是构成视觉过程中的三大 要素,也是影响视觉效果 的基本条件。
• 从某种意义上讲,照相术
和影视活动影像的拍摄诗 人眼视觉过程的摹演和延 伸。
• 视觉是由人眼和大脑的生
理结构及心理作用完成的。
第二节 动态再现原理
• 人眼对运动的感受是视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转睛”、“呆视”等。
• 2.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 接耳。
• 3.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屏息”。
补充: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几种状态[了解]
•1.真正的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积极的 智力活动,集中注意力的面部表情。
•2.表面上的不注意:外表上不注意,实际隐藏着深 刻的、稳定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
• 1.定义: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 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2.引起和保持条件 •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 (4)培养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 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 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反之,只 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 深入地进行下去。
•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课外活动,有 意识地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 培养。
(二)知觉的特性
• 1.知觉的选择性 • 个体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同时
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 知觉的选择性。
• 凡是能够引起注意的对象,包括无意注意和有 意注意,都易于成为知觉对象。
• 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 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 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有意后注意[了解]
• △定义: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 △产生条件: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 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达到的。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有意性 的发展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大方面。前者指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后者指小学儿 童注意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品质在 有意注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 特点。[熟背]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一.单选1.体表感觉区是(中央后回)2.____即是运动区,也是本体感觉投射区。

(中央前回)3.脑神经有____对,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12)4.中枢神经系统不包括(脑神经)5.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6.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7.人体感觉信息从脊髓传经____中转,再分别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

(丘脑)8.对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9.____是人体的生命中枢。

(脑干)10.脑干中对人的觉醒和警戒起主要作用的神经组织是(网状结构)二.名词解释1.全或无定律:是神经元的兴奋性传导的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即当刺激强度未达到某一阈限值时,神经冲动不会发生;而当刺激强度达到该值时,神经冲动发生并能瞬时达到最大强度,此后刺激强度即使再继续加强或减弱,已诱发的冲动强度也不再发生变化。

2.突触:指相邻神经元间可以传导神经冲动的小空隙。

3.事件相关电位:当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分,在给予刺激或撤销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点位变化。

4.激素:内分泌腺所分泌,由腺细胞直接释放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然后再运输到全身各处的器官组织,从而对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技能起调节作用。

5.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是指个体的整个遗传天赋。

表现型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一定基因型的个体遗传得以实现的程度。

三.简答1.简要说明各大脑皮质投射区的主要特点是:a.体表感觉代表区:(1)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交叉的(2)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倒置的(3)大脑皮质代表区的大小和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灵敏度有关。

b.本体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指肌肉、关节的运动和位置感觉。

中央前回是运动区,也是本体感觉的投射区。

刺激中央前回也会引致病人企图发动肢体运动的主观感觉。

c.视觉代表区:视觉代表区在枕叶距状两侧。

刺激该区域,可以使患者产生简单的主观光感觉,但不能引起完善的视觉形象。

d.听觉代表区:在颞叶的颞横回。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知觉现象学》是一本关于人类感知和知觉的重要著作。

每一章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以下是对每一章主要内容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本章介绍了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感知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

作者详细解释了感知的五个基本特征:以感觉为基础、以结构化为特点、具有选择性、受注意力影响、并与意识紧密相关。

第二章: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该章节重点讨论了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

作者介绍了感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和脑区激活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感知与情绪、记忆以及学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作者详细解释了实验方法、调查方法以及观察方法在感觉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感觉测量技术,如心理物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等。

第四章:视觉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视觉知觉。

作者详细介绍了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讨论了视觉感知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光线投射、视网膜成像、视觉注意力等。

此外,还涉及到视觉错觉和视觉注意力的研究。

第五章:听觉知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听觉知觉。

作者探讨了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详细解释了声音的物理特性和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此外,还讨论了音乐知觉和语言知觉等与听觉相关的研究领域。

第六章:触觉和痛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触觉和痛觉的知觉。

作者介绍了皮肤触觉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痛觉的类型和感知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触觉和痛觉的神经机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第七章:嗅觉和味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嗅觉和味觉的知觉。

作者详细解释了嗅觉和味觉的感知机制,包括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讨论了嗅觉和味觉在进化和行为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八章: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

作者介绍了多感官知觉的概念和特点,并解释了多感官整合的神经机制。

视觉心理学(全套400页PPT课件)

视觉心理学(全套400页PPT课件)

2.4 视觉刺激
暗适应:由亮处进入暗处时发生。 在生理上,发生三种并行的生理作用:瞳孔 放大,以收入更多的光;锥体细胞感光敏度 增加,以暂时维持视觉功能;杆状细胞的感 光敏度迅速增加,取代锥体细胞的作用。
暗适应所需时间:10-40分钟
2.4 视觉刺激
亮适应 :由暗处进入亮处时发生。 其经过和暗适应相反:瞳孔缩小,减少强光 进入(眯眼睛);锥体细胞的感光敏度缓慢 减低;杆状细胞的感光敏度迅速减低。 亮适应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2.4 视觉刺激
感受性:
人眼对不同颜色的光感受性是不同的:在 明视觉条件下,在相同的光强度下,人眼对黄 绿色(550nm)感受性最高 ;在暗视觉条件下, 在相同的光强度下,人眼对蓝绿色(505nm) 感受性最高。
2.4 视觉刺激
视敏度: 就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 测量方法是能否分辨出空间中的两个相距一 定距离的点。 也叫空间觉察阈限。 视敏度不仅和亮点间的距离有关,而且 与它们同眼睛的距离有关。
视觉刺激情景中,给视网膜的色感来自这些 刺激对白色反射出来的光波。在不同颜色混 合后,一部分光波被颜料吸收,只有部分波 长反射出来,所以会形成不同的色觉。
青=白-红 紫=白-绿 黄=白-蓝
2.5视觉的主要现象
混色规律
2.5视觉的主要现象
后像
主要现象
后像
• 视觉刺激消失而感觉暂时留存的现象,称 为后像。
1.3 认识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设计活动中, 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 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 度(CSI)的一门学科。
2 视觉系统
2 视觉系统及理论
2.1 眼球的构造
2.1 眼球的构造
• 角膜:外界光线由此进入 • 虹膜:其伸缩可以使瞳孔缩小或放大,以调

视觉生理心理学关键知识点

视觉生理心理学关键知识点

视觉生理心理学关键知识点视觉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视觉系统如何感知和处理信息的学科。

通过了解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

本文将介绍视觉生理心理学的关键知识点,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

1.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视觉感知是指人类对视觉输入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能力。

人眼接收到的光信号经过视网膜、视神经和大脑的处理,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这个过程涉及到光线的折射、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神经元的神经传递等多个环节。

2.视觉感知的层次视觉感知可以分为低层次和高层次两个层次。

低层次的视觉感知主要包括图像的边缘检测、颜色感知、运动检测等基本特征的提取。

高层次的视觉感知则涉及到对物体的识别、场景的理解等更加复杂的认知过程。

3.视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是指我们对视觉输入中某些特定信息的选择性关注和加工能力。

在面对大量视觉信息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能注意到其中一小部分。

视觉注意力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是如何选择性地注意到某些信息,以及这种选择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4.视觉错觉视觉错觉是指我们在感知过程中对视觉输入的错误解读。

这些错觉可能是由于感觉器官的特性、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或者是文化经验等因素引起的。

经典的视觉错觉包括莱斯利错觉、赫姆勒格图案等。

通过研究视觉错觉,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特点和限制。

5.颜色感知颜色是视觉感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对颜色的感知是通过视网膜上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感光细胞来实现的。

这三种感光细胞对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它们的相对激活程度决定了我们对不同颜色的感知。

6.双眼视觉双眼视觉是指我们通过两只眼睛同时接收到的视觉输入。

由于两只眼睛的位置不同,它们接收到的视角也不同。

大脑通过比较两只眼睛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可以实现深度感知和立体视觉。

7.视觉记忆视觉记忆是指我们对过去所见视觉信息的存储和回忆能力。

通过视觉记忆,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和操作大量的视觉信息。

《心理学基础》第二章脑与心理讲稿

《心理学基础》第二章脑与心理讲稿

第二章脑与心理导入:大家还记不记得“心理”的概念?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些许疑惑:既然是大脑在对外界作出反应,怎么不叫“脑理”呢?既然是大脑在作用,为什么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心花怒放”,着急的时候会“心急火燎”,经历惊险恐怖场面会“心惊胆战”,伤心的时候会“痛心疾首”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知识——关于大脑与心理的关系。

从古至今,不管是谁,都会体会到当我们喜怒哀乐、忧思俱愁的时候,我们的心脏都会有特殊的反应。

所以在科技还不发达古代,人们就简单的认为心脏是我们心理活动的器官。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

意思是说,心脏的机能在于思考。

汉字中,凡和心理活动有关的字都带“心” 字旁或竖“心”旁,如思、想、念、怨、情、恨、悦等。

由于心脏在胸腔中,于是古人认为智慧就来自胸中,因此产生了“胸有成竹”、“计上心来”、“心中有数”、“满腹经论”等词语。

再比如“用心想一想”的意思是让你专注地思考;“扪心自问”意思是让你反省自己的所为;“铭记在心”的意思是让你永不忘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却而已。

随着事实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活动不是与心而是与脑联系着的。

如人们观察到,人在睡眠和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而精神状态却大不相同。

一些精神病人心跳正常,但却神智不清。

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脑受了损伤,心理活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有的耳目完好而变聋变盲,有的记忆丧失,有的言语、思维或随意运动出现了障碍。

因此人们认识到心理现象是脑的产物。

如我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曾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但是脑是怎样活动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由于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复杂性,很长时间人们并不清楚。

到了十九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和生理解剖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脑的知识。

我国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于1830年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脑髓说”,他从解剖学上弄清了脊髓和脑的中枢神经联系的“经络周身,内外贯通”的道理。

生理心理学视觉知识点总结

生理心理学视觉知识点总结

生理心理学视觉知识点总结1. 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指通过眼睛感知到外界的图像、颜色、形状等信息。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会吸收、反射或透过光线,其中反射到眼睛的光线被眼睛中的感光细胞接收,然后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视觉感知。

2. 视觉感知的生理机制视觉感知的生理机制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感光细胞的作用、视觉皮层的处理信息机制等。

眼睛是人体感知光线的主要器官,由角膜、水晶体、虹膜、视网膜等部分组成,它们共同起着对光线的聚焦、过滤和转化作用。

感光细胞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它们分别负责对颜色和亮度的感知,是视觉感知的基础。

视觉皮层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是处理和分析视觉信息的主要区域,它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和识别来产生我们所看到的视觉感知。

3. 视觉认知视觉认知是指我们对于视觉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视觉认知,人们可以理解对象的形状、颜色、位置等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理解。

视觉认知是人类智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大脑皮层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产生认知结果。

4. 视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是指我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对某些信息的有意识关注和加工。

在大量的视觉信息中,人们往往只能关注到一部分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

视觉注意力可以通过大脑的控制和调节来实现,它是视觉认知活动中重要的调节机制。

5. 视错觉视错觉是指我们在感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错误认知,使我们看到的东西与实际情况不符。

视错觉常常由于视觉感知机制中的失调或错误引起,常见的形式包括错觉、幻觉和变形。

这些错觉和幻觉的产生往往与人们的经验、环境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是视觉感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6. 视觉记忆视觉记忆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感知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和再现。

视觉记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大脑对信息的存储和再现来帮助人们识别物体、理解场景和进行思维活动。

视觉记忆的形成和再现经常受到人们经验、情感和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在认知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白炽灯因钨丝加热时产生太多看不见的红外光,所以光 效低。 低压汞蒸气放电灯会产生253.7nm的紫外辐射,因此, 提高发光效率,控制紫外辐射的泄漏分量十分重要。
构成视觉的光有两种,一种是由发光体直接发射出来的光,另一种 是由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人在环境中凭视觉见到的物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发光体,如太阳、电灯、光炬等。
所以,光是一种电磁辐射能,即电磁波,光线的方 向也就是波传播的方向。将各种电磁波按波长依次排 列,就成为电磁波谱。
可见光谱
人类视觉能感受到的电磁波可见部分的波长范围大约在 380nm至780nm之间(1nm=10 -6mm),而不同波长 的光给人的颜色感觉也不同。波长从380nm向780nm递 增时,光的颜色从紫色开始,按蓝、青、绿、黄、橙、 红的顺序逐渐变化,两种颜色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将 全部可见光波混合在一起就形成日光,即白色光。
• 3、运动神经元:是最后指挥神经系统的效应器官。
眼球的运动
• 人们在观察外部信息时,眼球始终处于不停运动的状态。 只有静止的景物,没有静止不动的眼睛。
• ?眼球要不停的运动 答:只有眼球不断的跳跃、颤动的 刺激,才能引起大脑的注意。因此也有人认为眼球转动快 的人更聪明。
• 眼球运动起到对视觉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作用,其中包括 直接接受物理的“近刺激”和应对外界视野范围较广的 “远刺激”的两种眼球运动的重要分工。
紫外和红外辐射
太阳光和光源在发出可见光的同时,都会有紫外和红外 辐射,只是眼睛视觉反应不出来而已。太阳光谱中,波 长大于1400nm的光波被大层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强烈 吸收;波长小于290nm的光波被大气层中的臭氧所吸收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紫外光和红外光对眼睛不产生视觉 反应。
1、波长小于320nm的紫外辐射对生物组织有损害。 2、波长在260nm处的紫外辐射灭菌效应最大。 3、波长253.7nm的紫外线作用于三基色粉或荧光粉会 产生发光效应。 4、波长大于780nm的近红外光谱会产生热。对光源来 说,由于红外线的存在而损失了光效能,产生了不需要 的热。
如缺少一种或数种锥体细胞,即会产生色盲现象。
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折射
成像于视网膜 神经冲动 视神经 传导 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
大脑与视神经
• 神经系统 包含:三种神经元
• 1、感觉神经元:从外部环境中感受到的信息传送到中间 神经元
• 2、中间神经元:将感觉到的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存储, 然后再将指令传递给运动神经元。
什么是视觉传达,视觉传达有哪些 形式
视知觉
视知觉
• 视知觉:人类通过眼睛感知世界的过程叫视知觉 • 人类整个视知觉的过程要经过三个领域:物理、生理、心
理领域 • 物理领域:物体形态客观存在及光照条件 • 生理领域:物体形态作为一种刺激物通过光线被视网膜所
接受,并送至大脑皮层-----感知阶段 • 心理领域:理解阶段,视觉心理
视网膜位于眼睛的后方。它很复杂,是构成视力至 关重要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并向大脑传输图 像信号,而执行这些功能的主要有三种细胞:视杆细 胞、视锥细胞、节细胞。
视网膜里有大约1.25亿个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它们扮演感光器的角色。其中视杆细胞的数量是视锥 细胞的18倍之多。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可感受到一 个光子),主要负责在昏暗环境中产生暗视觉,但只 能辨别明暗,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视锥细胞 感受强光和颜色,产生明视觉,对物体细节和颜色分 辨力强,我们能够读书看报,视锥细胞功不可没。
另一类为反光体,如月亮、房屋、桌子、皮球、书本等。人生活中 所接触的物体,多半属于第二类。靠反光而构成视觉刺激,故而在光线 不足或黑暗中,肉眼就看不到东西。反光体本身不发光,它只能反光; 而在其反光时,又常因各物体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反光。有的物 体对所有的光波都反射出来,这类物体看起来就是白色;有的物体对所 有的光波都予以吸收,不反射出来,这类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有的物 体吸收了某些光波,只反射出某一波长,此类物体看起来便呈红、黄、 蓝、绿等各种颜色。
• 对于视觉信息的选择,前者是一种眼球的瞬间运动,是一 种“ 跳跃性的运动”。而后者是一种“追随性”运动。
• 眼球运动和视网膜中心特征直接影响对视觉信息的识别与 应用,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和视觉传达效果中起重要作用。
• 眼球随从运动中:横向比竖向运动容易得多 • 所以排版:横向排版 在文字设计时:考虑这个特点,所
晶状体是镜头,光线经过这个天然的凸透镜,在视 网膜吐聚成物像。
视网膜好比是底片,把接收到的物象,通过视神经传给 大脑,看到外界的东西。视网膜中,有一亿三千多万个光感 受器,通过一百万根视神经纤维通到大脑。从感受器接受的 信息,经视网膜进行初级加工,再由视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 ,进一步加工,就产生了视觉。
以印刷字体中大多是“横细竖粗”
字A

• 电磁波辐射: • 核子辐射:激发原子内部的电子产生辐射 宇宙射线 X射
线 • 光学辐射:原子与分子的发光辐射 可见光 、红外线、紫
外线 • 电磁震荡辐射:电磁震荡产生的辐射 如雷达、无线电波、
交流电的电磁震荡。
光的本质
人们通常所说的光是指“可见光”,它是由光源 发出的辐射能中的一部分,并能产生视觉效应。从量 子物理的观点,光具有二重性:粒子性和波动性。单 个光子呈粒子性,密集光子的集合衍射便呈现出波动 性。
1、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像,
人脑有自动调节倒立视觉信号的功能,使我们形成正立的感 觉。
2、瞳孔能调节进入眼睛光线的多少,光强时它会变大,弱 时则缩小。猫的眼睛白天是一条线,而到了晚上又睁的很圆
3、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可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使图像清晰 ,而眼睛观察物体只有靠连在晶状体上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调节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的图像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 有些同学眼睛近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呢?
3.1视觉生理
• 视觉三要素:眼睛、物体、光 最后到达脑
结膜
眼肌
睫毛 下眼睑
泪腺 泪点
泪 器
鼻泪管
房水 角膜 虹膜
巩膜
视网膜 晶状体 玻璃体
眼球的结构
巩膜像照相机的镜箱,四面不透光,起着保护作用 ,只有前面有块圆形的薄膜,叫角膜,像玻璃一样透明 ,这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
虹膜像光圈,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使视网膜上得到 的光线强度恰到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