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运动神经元:是最后指挥神经系统的效应器官。
眼球的运动
• 人们在观察外部信息时,眼球始终处于不停运动的状态。 只有静止的景物,没有静止不动的眼睛。
• ?眼球要不停的运动 答:只有眼球不断的跳跃、颤动的 刺激,才能引起大脑的注意。因此也有人认为眼球转动快 的人更聪明。
• 眼球运动起到对视觉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作用,其中包括 直接接受物理的“近刺激”和应对外界视野范围较广的 “远刺激”的两种眼球运动的重要分工。
例如: 白炽灯因钨丝加热时产生太多看不见的红外光,所以光 效低。 低压汞蒸气放电灯会产生253.7nm的紫外辐射,因此, 提高发光效率,控制紫外辐射的泄漏分量十分重要。
构成视觉的光有两种,一种是由发光体直接发射出来的光,另一种 是由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人在环境中凭视觉见到的物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发光体,如太阳、电灯、光炬等。
视网膜位于眼睛的后方。它很复杂,是构成视力至 关重要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并向大脑传输图 像信号,而执行这些功能的主要有三种细胞:视杆细 胞、视锥细胞、节细胞。
视网膜里有大约1.25亿个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它们扮演感光器的角色。其中视杆细胞的数量是视锥 细胞的18倍之多。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可感受到一 个光子),主要负责在昏暗环境中产生暗视觉,但只 能辨别明暗,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视锥细胞 感受强光和颜色,产生明视觉,对物体细节和颜色分 辨力强,我们能够读书看报,视锥细胞功不可没。
什么是视觉传达,视觉传达有哪些 形式
视知觉
视知觉
• 视知觉:人类通过眼睛感知世界的过程叫视知觉 • 人类整个视知觉的过程要经过三个领域:物理、生理、心
理领域 • 物理领域:物体形态客观存在及光照条件 • 生理领域:物体形态作为一种刺激物通过光线被视网膜所
接受,并送至大脑皮层-----感知阶段 • 心理领域:理解阶段,视觉心理
以印刷字体中大多是“横细竖粗”
字A
光
• 电磁波辐射: • 核子辐射:激发原子内部的电子产生辐射 宇宙射线 X射
线 • 光学辐射:原子与分子的发光辐射 可见光 、红外线、紫
外线 • 电磁震荡辐射:电磁震荡产生的辐射 如雷达、无线电波、
交流电的电磁震荡。
光的本质
人们通常所说的光是指“可见光”,它是由光源 发出的辐射能中的一部分,并能产生视觉效应。从量 子物理的观点,光具有二重性:粒子性和波动性。单 个光子呈粒子性,密集光子的集合衍射便呈现出波动 性。
晶状体是镜头,光线经过这个天然的凸透镜,在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膜吐聚成物像。
视网膜好比是底片,把接收到的物象,通过视神经传给 大脑,看到外界的东西。视网膜中,有一亿三千多万个光感 受器,通过一百万根视神经纤维通到大脑。从感受器接受的 信息,经视网膜进行初级加工,再由视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 ,进一步加工,就产生了视觉。
1、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像,
人脑有自动调节倒立视觉信号的功能,使我们形成正立的感 觉。
2、瞳孔能调节进入眼睛光线的多少,光强时它会变大,弱 时则缩小。猫的眼睛白天是一条线,而到了晚上又睁的很圆
3、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可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使图像清晰 ,而眼睛观察物体只有靠连在晶状体上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调节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的图像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 有些同学眼睛近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呢?
3.1视觉生理
• 视觉三要素:眼睛、物体、光 最后到达脑
结膜
眼肌
睫毛 下眼睑
泪腺 泪点
泪 器
鼻泪管
房水 角膜 虹膜
巩膜
视网膜 晶状体 玻璃体
眼球的结构
巩膜像照相机的镜箱,四面不透光,起着保护作用 ,只有前面有块圆形的薄膜,叫角膜,像玻璃一样透明 ,这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
虹膜像光圈,中间的圆孔是瞳孔,能自动调节,光 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使视网膜上得到 的光线强度恰到好处。
所以,光是一种电磁辐射能,即电磁波,光线的方 向也就是波传播的方向。将各种电磁波按波长依次排 列,就成为电磁波谱。
可见光谱
人类视觉能感受到的电磁波可见部分的波长范围大约在 380nm至780nm之间(1nm=10 -6mm),而不同波长 的光给人的颜色感觉也不同。波长从380nm向780nm递 增时,光的颜色从紫色开始,按蓝、青、绿、黄、橙、 红的顺序逐渐变化,两种颜色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将 全部可见光波混合在一起就形成日光,即白色光。
紫外和红外辐射
太阳光和光源在发出可见光的同时,都会有紫外和红外 辐射,只是眼睛视觉反应不出来而已。太阳光谱中,波 长大于1400nm的光波被大层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强烈 吸收;波长小于290nm的光波被大气层中的臭氧所吸收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紫外光和红外光对眼睛不产生视觉 反应。
1、波长小于320nm的紫外辐射对生物组织有损害。 2、波长在260nm处的紫外辐射灭菌效应最大。 3、波长253.7nm的紫外线作用于三基色粉或荧光粉会 产生发光效应。 4、波长大于780nm的近红外光谱会产生热。对光源来 说,由于红外线的存在而损失了光效能,产生了不需要 的热。
如缺少一种或数种锥体细胞,即会产生色盲现象。
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折射
成像于视网膜 神经冲动 视神经 传导 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
大脑与视神经
• 神经系统 包含:三种神经元
• 1、感觉神经元:从外部环境中感受到的信息传送到中间 神经元
• 2、中间神经元:将感觉到的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存储, 然后再将指令传递给运动神经元。
另一类为反光体,如月亮、房屋、桌子、皮球、书本等。人生活中 所接触的物体,多半属于第二类。靠反光而构成视觉刺激,故而在光线 不足或黑暗中,肉眼就看不到东西。反光体本身不发光,它只能反光; 而在其反光时,又常因各物体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反光。有的物 体对所有的光波都反射出来,这类物体看起来就是白色;有的物体对所 有的光波都予以吸收,不反射出来,这类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有的物 体吸收了某些光波,只反射出某一波长,此类物体看起来便呈红、黄、 蓝、绿等各种颜色。
• 对于视觉信息的选择,前者是一种眼球的瞬间运动,是一 种“ 跳跃性的运动”。而后者是一种“追随性”运动。
• 眼球运动和视网膜中心特征直接影响对视觉信息的识别与 应用,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和视觉传达效果中起重要作用。
• 眼球随从运动中:横向比竖向运动容易得多 • 所以排版:横向排版 在文字设计时:考虑这个特点,所
眼球的运动
• 人们在观察外部信息时,眼球始终处于不停运动的状态。 只有静止的景物,没有静止不动的眼睛。
• ?眼球要不停的运动 答:只有眼球不断的跳跃、颤动的 刺激,才能引起大脑的注意。因此也有人认为眼球转动快 的人更聪明。
• 眼球运动起到对视觉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作用,其中包括 直接接受物理的“近刺激”和应对外界视野范围较广的 “远刺激”的两种眼球运动的重要分工。
例如: 白炽灯因钨丝加热时产生太多看不见的红外光,所以光 效低。 低压汞蒸气放电灯会产生253.7nm的紫外辐射,因此, 提高发光效率,控制紫外辐射的泄漏分量十分重要。
构成视觉的光有两种,一种是由发光体直接发射出来的光,另一种 是由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人在环境中凭视觉见到的物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发光体,如太阳、电灯、光炬等。
视网膜位于眼睛的后方。它很复杂,是构成视力至 关重要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并向大脑传输图 像信号,而执行这些功能的主要有三种细胞:视杆细 胞、视锥细胞、节细胞。
视网膜里有大约1.25亿个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它们扮演感光器的角色。其中视杆细胞的数量是视锥 细胞的18倍之多。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可感受到一 个光子),主要负责在昏暗环境中产生暗视觉,但只 能辨别明暗,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视锥细胞 感受强光和颜色,产生明视觉,对物体细节和颜色分 辨力强,我们能够读书看报,视锥细胞功不可没。
什么是视觉传达,视觉传达有哪些 形式
视知觉
视知觉
• 视知觉:人类通过眼睛感知世界的过程叫视知觉 • 人类整个视知觉的过程要经过三个领域:物理、生理、心
理领域 • 物理领域:物体形态客观存在及光照条件 • 生理领域:物体形态作为一种刺激物通过光线被视网膜所
接受,并送至大脑皮层-----感知阶段 • 心理领域:理解阶段,视觉心理
以印刷字体中大多是“横细竖粗”
字A
光
• 电磁波辐射: • 核子辐射:激发原子内部的电子产生辐射 宇宙射线 X射
线 • 光学辐射:原子与分子的发光辐射 可见光 、红外线、紫
外线 • 电磁震荡辐射:电磁震荡产生的辐射 如雷达、无线电波、
交流电的电磁震荡。
光的本质
人们通常所说的光是指“可见光”,它是由光源 发出的辐射能中的一部分,并能产生视觉效应。从量 子物理的观点,光具有二重性:粒子性和波动性。单 个光子呈粒子性,密集光子的集合衍射便呈现出波动 性。
晶状体是镜头,光线经过这个天然的凸透镜,在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膜吐聚成物像。
视网膜好比是底片,把接收到的物象,通过视神经传给 大脑,看到外界的东西。视网膜中,有一亿三千多万个光感 受器,通过一百万根视神经纤维通到大脑。从感受器接受的 信息,经视网膜进行初级加工,再由视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 ,进一步加工,就产生了视觉。
1、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像,
人脑有自动调节倒立视觉信号的功能,使我们形成正立的感 觉。
2、瞳孔能调节进入眼睛光线的多少,光强时它会变大,弱 时则缩小。猫的眼睛白天是一条线,而到了晚上又睁的很圆
3、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可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使图像清晰 ,而眼睛观察物体只有靠连在晶状体上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调节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的图像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 有些同学眼睛近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呢?
3.1视觉生理
• 视觉三要素:眼睛、物体、光 最后到达脑
结膜
眼肌
睫毛 下眼睑
泪腺 泪点
泪 器
鼻泪管
房水 角膜 虹膜
巩膜
视网膜 晶状体 玻璃体
眼球的结构
巩膜像照相机的镜箱,四面不透光,起着保护作用 ,只有前面有块圆形的薄膜,叫角膜,像玻璃一样透明 ,这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
虹膜像光圈,中间的圆孔是瞳孔,能自动调节,光 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使视网膜上得到 的光线强度恰到好处。
所以,光是一种电磁辐射能,即电磁波,光线的方 向也就是波传播的方向。将各种电磁波按波长依次排 列,就成为电磁波谱。
可见光谱
人类视觉能感受到的电磁波可见部分的波长范围大约在 380nm至780nm之间(1nm=10 -6mm),而不同波长 的光给人的颜色感觉也不同。波长从380nm向780nm递 增时,光的颜色从紫色开始,按蓝、青、绿、黄、橙、 红的顺序逐渐变化,两种颜色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将 全部可见光波混合在一起就形成日光,即白色光。
紫外和红外辐射
太阳光和光源在发出可见光的同时,都会有紫外和红外 辐射,只是眼睛视觉反应不出来而已。太阳光谱中,波 长大于1400nm的光波被大层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强烈 吸收;波长小于290nm的光波被大气层中的臭氧所吸收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紫外光和红外光对眼睛不产生视觉 反应。
1、波长小于320nm的紫外辐射对生物组织有损害。 2、波长在260nm处的紫外辐射灭菌效应最大。 3、波长253.7nm的紫外线作用于三基色粉或荧光粉会 产生发光效应。 4、波长大于780nm的近红外光谱会产生热。对光源来 说,由于红外线的存在而损失了光效能,产生了不需要 的热。
如缺少一种或数种锥体细胞,即会产生色盲现象。
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折射
成像于视网膜 神经冲动 视神经 传导 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
大脑与视神经
• 神经系统 包含:三种神经元
• 1、感觉神经元:从外部环境中感受到的信息传送到中间 神经元
• 2、中间神经元:将感觉到的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存储, 然后再将指令传递给运动神经元。
另一类为反光体,如月亮、房屋、桌子、皮球、书本等。人生活中 所接触的物体,多半属于第二类。靠反光而构成视觉刺激,故而在光线 不足或黑暗中,肉眼就看不到东西。反光体本身不发光,它只能反光; 而在其反光时,又常因各物体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反光。有的物 体对所有的光波都反射出来,这类物体看起来就是白色;有的物体对所 有的光波都予以吸收,不反射出来,这类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有的物 体吸收了某些光波,只反射出某一波长,此类物体看起来便呈红、黄、 蓝、绿等各种颜色。
• 对于视觉信息的选择,前者是一种眼球的瞬间运动,是一 种“ 跳跃性的运动”。而后者是一种“追随性”运动。
• 眼球运动和视网膜中心特征直接影响对视觉信息的识别与 应用,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和视觉传达效果中起重要作用。
• 眼球随从运动中:横向比竖向运动容易得多 • 所以排版:横向排版 在文字设计时:考虑这个特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