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使用地图成为一种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使用地图成为一种习惯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新课改的需要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看,基础地理教学承担着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任务,要求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专题研究,让学生具有终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学习对生活生产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个理念,就像一座宝库,指导着学生应该学些什么。那么,开启这把宝库的钥匙,就是地图。
为了强调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我对我的学生说:“请随意翻开地理课本的一节内容,找出没有地图出现的一节课?”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我想,同学们在翻看课本的同时,也会明白一个道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学习一定是建立在使用地图的基础之上的。
2.缺乏地图的地理学习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一次复习课上,当我复习到世界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时,好多学生一问三不知,对所学知识没有一点印象,我开玩笑说:“没学过吗?”学生们告诉我:“老师,忘得差不多了。”我对孩子们的表现既困惑又震惊,明明是之前学
过的,而且,八九十分的成绩相当普遍,为什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呢?这些孩子学习都很刻苦,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思前想后,终于明白了:在每次考试前,许多孩子都会来找我要地理知识点。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孩子们总会习惯性地把地理当做历史、政治一样的科目来对待,依赖于对知识点的背诵。学习中没有科学地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相关的地图上,一到考试就着急背知识点,由于地理知识琐碎复杂,知识间往往无规律可循,虽然考试得了高分,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这样的学习方法明显违背了地理学科的认知特点,其效果也是不能持久的。
3.使用地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工具。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关系十分密切。使用了地图的地理课堂才是真正的地理课堂,才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魅力和价值。地图很容易使人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依然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看图习文,文图活动,讲图解题,用地图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使地理课堂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知与能的关系,“地图法”的课堂教学会引起学生学习方式和过程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化;学生面对地图,乐于观察,积极思考,踊跃交流,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地理课堂由传统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的课堂,从而启发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提高认
知能力。
许多家长都会这样认为,学习挺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到了初中地理就学不好了呢?最近,我几乎每天都要答复家长这样的问题,客气一点的“老师,地理该怎么学?”可是,不是每个孩子家长都那么客气,有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老师,请先解决地理课堂上孩子听不懂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想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刚开始学习地理,在学习方法上还不能适应,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没有将地理知识融汇于地图中,只关注文字知识,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缺乏系统性,对知识的应用缺乏灵活性,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地理考试的需要
中学地理试题,涉及地图的试题占总分值的70%以上,而在高考中对地图的考查达到90%以上。我相信,再过几年,对地图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将会不断提高。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1、借助地图轮廓,培养学生想象力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就是观察地图产生的灵感。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这一特点,积极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把地理轮廓图想象成某些具体事物,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地理知识。例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时,对于各省份形状的认识,就可以从轮廓形象入手,达到事半
功倍的作用。像这样将地理教学中蕴涵的美学发掘出来,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寓教学于美学之中,才能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地理。
2、一图多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结合和相互联系,都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地理教师要学会利用地图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归纳,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告诉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是解决五类问题:在哪里?是(有)什么?为什么?和人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做到从地图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学习我国的地形特点时,借助“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我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1.直观感受每一种地形类型所占比例(丘陵10%、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2.通过数据,分析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2/3;3.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影响,在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不足,进而联系到我国的西部开发等知识。
这样,经常性进行地图的多角度分析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有很大的好处。
3、多图并用,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突破重难点。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
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降低认知难度。
例如:讲述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时,可以“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为主图,同时结合“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年降水量柱状图”,“不同地区的景观图”,分析出我国年降水量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而理解海陆位置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再例如在讲授“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时,可分别出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我国植被类型分布图”、“我国景观图”,这样学生对秦岭—淮河地理意义这一难点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4、画地理略图,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教育家竺可桢说“凡各种科学非实验不为功,地理既为研究地形、气候对于人生之影响之一种学科,则断不能专恃教科书,必须观察地图、地形、实测气候,使儿童亲尝目睹。”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思想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同时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5、利用等值线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