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一 选择题( )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某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2.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 和b 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种群,一条鲤鱼 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4.图甲和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1和种群2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5.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应是右图中的( )
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 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D.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7.下列选项中不能..
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8.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 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 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 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 A.m 〃2T B.m 〃220 C.2T/20 D.m 〃23T
9.下图中①~④曲线表示在a 、b 、c 、d 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a.不断供应养分、水、氧气,除去有害废物;b.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有害物质积累;c.随时间延续,养分逐渐减少、无有害物质积累;
d.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由于突变出现了新菌株,可分解原细菌的代谢废物,其合成的物质又可作为原细菌的食物。 生长条件分别与生长曲线①、②、③、④相符合的是()
A.a、b、c、d
B.b、c、d、a
C.c、d、a、b
D.c、b、d、a
的是( )
10.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11.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12.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
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
A.总能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1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小
C.先增后减
D.相对稳定
14.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
(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15.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不一定需要()
A.随机取样
B.样方面积为1 m2
C.样本数量足够大
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16.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那么统计结果就是不准确的
1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18.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
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
群密度可能会明显变小的是()
20.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志后放回自然界,明年又捕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志的黄鹂2只,没有标志的黄鹂6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
A.20只
B.15只
C.75只
D.45只
22.如右图所示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2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23.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两组
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24.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25. 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26.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27.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28.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9.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密度(个/m2) 调查数据。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