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楼阁欣赏
中国古代的四大楼阁

中国古代的四大楼阁
1.黄鹤楼,四大楼阁之首,其耸立于武昌蛇山之颠。
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
2.蓬莱阁,在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其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裕六年(公元1061年)。
位于蓬莱阁下的仙人桥,结构精美,造型奇特,传说为“八仙”过海的地方。
3.岳阳楼耸立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始建于唐开元四年。
宋庆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格言,更使岳阳楼名闻天下。
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4.滕王阁巍然耸立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建筑规模大,饱经沧桑。
历史上屡毁屡建达28次之多,世所罕见。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句,使作为文化名楼而名扬天下。
绝美!中国30处绝美楼阁,每一个都让人惊艳

绝美!中国30处绝美楼阁,每一个都让人惊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端着酒杯,笔下的琼楼玉宇,写满对子由的思念。
“霞散绮,月沈钩。
帘卷未央楼。
夜凉河汉截天流。
宫阙锁清秋。
”夏竦用寥寥几句,描绘出连宋真宗都叹服的华美景致。
让历代画家、诗人都不断重复的意向——楼阁。
究竟是怎样的绝美?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领略30处楼阁的魅力。
一、河北正定隆兴寺慈氏阁隆兴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清改为今名。
寺中的慈氏阁建于北宋时期,二层楼阁式,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歇山顶,其结构形式为宋《营造法式》中的“永定柱造”。
慈氏阁斗栱的下昂并非真昂,“下昂的做法,乃如明清式的昂,并不将后尾挑出,而是平置的华栱(清式称翘),在外斫成昂嘴形。
”二、四川省芦山县汉江侯祠平襄楼平襄楼位于四川省芦山县芦阳镇南街汉江侯祠内,始建于北宋,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蜀国镇西将军平襄侯姜维而建。
平襄楼是一座三重檐歇山顶建筑,施五铺作斗栱。
楼通高14米,面阔五间,经历代维修,仍保持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
三、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观音阁为辽统和二年(984)重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阁楼式木结构建筑之一。
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中做暗层”。
共有立柱28根,中心减去两根,构成内外两圈柱框升起。
观音阁使用的24种152朵斗栱,结构功能明确,集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斗栱之大成。
顶为九脊殿式样,内檐施斗八藻井,工艺精细。
四、山东烟台蓬莱阁蓬莱阁坐落于丹崖山顶,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明清时多有修葺。
主体建筑系坐北朝南的阁楼,高15米,双层木结构建筑,五架梁,重檐歇山顶,饰黄琉璃瓦。
底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悬挂“蓬莱阁”三字巨匾,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书。
两侧有石阶通二楼。
二楼四周环以明廊,设护栏,可供游人登临远眺。
五、江西宜春袁州谯楼袁州谯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时间工作天文台。
它是一座以券拱方式横跨街道的高台建筑,台高5.5米,台上两层楼,为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
中国古代楼阁

中国古代屋顶的式样按等级次序有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等。
此外,屋顶还有单檐和重檐之分,重檐的屋顶大於单檐的。
在这些屋面中,重檐庑殿式级别最高,依次而下是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等。
硬山式建筑级别最低,一般用于辅助建筑或者民居商铺等。
各种屋顶图例:典型的明代悬山建筑:山西平遥双林寺天王殿除了上述的各种屋顶之外,宋元明的楼阁常用一种叫十字歇山的顶。
十字歇山也叫四面歇山,顾名思义,就是四个方向均有一个歇山面。
典型的十字歇山顶建筑,明代山西万荣飞云楼:十字歇山一个典型的明代建筑:山西榆次玄鉴楼来简单介绍一些中国古建中常用的一些名词:中国古建名称入门1. 正脊:正脊,又叫大脊、平脊,位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正脊两端有吻兽或望兽,中间可以有宝刹等装饰物。
2. 垂脊:垂脊是中国古代屋顶的一种屋脊。
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建筑上自正脊两端沿着前后坡向下,在攒尖顶中自宝顶至屋檐转角处。
3. 戗脊qiàng jǐ 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其两个斜屋面交接处所形成的外角。
又称岔脊,是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对垂脊起支戗作用。
对庑殿顶自正脊两端之房檐的屋脊,一说也称为戗脊,但另一说为垂脊。
4. 脊兽:戗脊和垂脊上安放脊兽5. 走兽:又称小兽,屋顶檐角所用装饰物。
根据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定其使用数量,一般采用单数,太和殿用10个,属于特例。
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多为有象征意义的传说中的异兽。
6. 斗拱: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7. 歇山面:歇山等建筑开口的部分整体称为歇山面8. 博风板:歇山面边缘人字形的板。
又称博缝板、封山板,用于中国古代的歇山顶和悬山顶建筑。
中国十大历史名楼你看过几个?每一...

中国十大历史名楼你看过几个?每一...中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楼阁,它们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珍贵财富,也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象征。
悠久的名楼文化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沧桑,承载着古代文人们极高的文学造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学大家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在中国,有十大历史名楼,这些名楼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蕴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怀,而那奇巧精美的建筑艺术,集历史、文物、艺术、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渗透着民族建筑的精髓,成为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
1、湖北武汉黄鹤楼现在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朝崔颢的《黄鹤楼》,是众多题写黄鹤楼诗篇中最为传唱的,估计连三岁小孩也会背。
这首诗,也让黄鹤楼闻名遐迩。
传说当年李白登上黄鹤楼,见到这首诗之后,罢笔不再写咏黄鹤楼的诗作。
不过后来李白还是写了与黄鹤楼相关的诗,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望黄鹤楼》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同样是千古绝唱。
黄鹤楼,位于武汉长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岭之上,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
而《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明代《江汉揽胜图》里的黄鹤楼1880年外国摄影师拍摄的黄鹤楼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
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历代名人在黄鹤楼留下了大量的诗歌、词作、楹联、碑记、文章,如唐代王维的《送康太守》,卢郢的《黄鹤楼》,贾岛的《黄鹤楼》,宋代苏轼的《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等。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楼阁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楼阁一、贵州贵阳甲秀楼甲秀楼位于城南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之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按照原貌修复的甲秀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高约20米,三层三檐攒尖顶,雕梁画栋,华丽宏伟,底部用贵阳郊区的赭红石作基脚。
门窗为细木条镶冰纹花纹,刻有雄狮、龙凤、麒麟、花卉等图案,生动传神。
原有四棵杉木大柱,外加漆膜保护。
阁壁嵌有明清文人墨士题咏甲秀楼的题记碑刻和楹联匾额多方。
登楼眺望,山川田野尽收眼底。
远处峰峦叠翠,近处江波滚滚。
甲秀楼借助浮玉桥与两岸接连。
浮玉桥现在也整修一新,桥上还新装了12盏玉兰花形华灯。
新建的涵碧亭,座落在桥中部,高7.7米,宽3.6米,小巧玲珑,十分精致。
亭的石柱上镌有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二、山东聊城光岳楼光岳楼位于聊城故城中央。
高楼凌空,巍峨壮丽,气势非凡,为鲁西一大名胜。
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
当时,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在重修城垣时,为“严更漏,窥敌望远”,利用剩余木料建造而成。
故始称“余木楼”,后亦称“鼓楼”、“东昌楼”。
明弘治九年(1496年),考功员外郎李赞到聊城,见此楼高壮极目,天下所无,但及今百年,尚寞落无名,因与当时东昌府太守金天锡商定,命名“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
该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
在形式上它承袭宋、元楼阁遗制,结构上继承了唐、宋时代的传统风格,同时和明初其他建筑也有若干相似之处,开“官式”建筑先河。
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楼阁,由楼基和4层主楼组成,总高33米。
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
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

岳阳楼之名起源于唐肃宗时,后至北宋滕子京重修 岳阳楼更为时人、后世传为美谈。范仲淹名传千古的 《岳阳楼记》,不仅写出了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的巴 陵胜状,而且写出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精神风貌。
滕王阁建于唐朝。 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 李元婴出任洪州都督, 耗银数万,营造城阁, 故取名为滕王阁。
自然方面:以高原为主的热带干燥大陆,自然景 观以赤道为中轴呈南北对称分布,资源丰富, 有“世界自然资源博物馆”之称。
文化方面:属于非洲文化区,人口以黑人为主。 特点: 1、旅游目的地吸引潜力大。 2、经济较落后,客源输出有限。
非洲旅游区简介
非洲旅游区的国际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 代后有了较快的发展。近几年,由于非洲一些 主要旅游接待国的货币贬值,低廉的旅游价格 增强了对欧美和日本旅游者的吸引力;同时又 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旅游者的猎奇心理, 开展奇特风光欣赏、野生动物探险、体验民族 风情等专项旅游,也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其中,除埃及,南非一直占据较为稳定的非洲 旅游市场外,突尼斯、摩洛哥的旅游业也发展 较快。
四、小结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已对世界旅游市场 的划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世界六大旅游 区。多年来,在这六大旅游区中,无论是在国际旅游 接待人次方面,还是在国际旅游收入方面,欧洲都高 居首位,美洲位居第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位居第三。 自二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国际旅游接待量持续高速 增长,呈现出全球国际旅游客流变化的新趋势。按照 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东亚太地区很快将超过美洲, 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旅游接待地,届时,现今三足鼎 立的欧——美——东亚太这一排列格局将为欧——东 亚太——美这一新格局所取代。
描写中式楼阁的句子唯美(精选两篇)

描写中式楼阁的句子唯美(篇一)1. 碧瓦叠华,中式楼阁犹如画中仙境。
2. 翘角高檐,静谧宁静的中式楼阁巍然屹立。
3. 弯曲的飞檐,雕栏镂空,展现着中式楼阁的独特韵味。
4.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5. 蓝天白云映衬下,中式楼阁的姿态娇艳欲滴。
6. 磅礴雄伟的中式楼阁,是岁月沉淀的见证。
7. 蚂蚁般繁忙的屋檐下,中式楼阁充满生机。
8. 坐在楼阁上,尽收眼底的美景如诗如画。
9. 镂空的窗花,散发着中式楼阁独特的神秘气息。
10. 中式楼阁,如童话世界般的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11. 栩栩如生的彩画装饰,点缀中式楼阁的墙壁,美轮美奂。
12. 闲庭信步,中式楼阁提供了一处安静避世的栖息之地。
13. 曲折盘旋的石板路,引领着游人到达中式楼阁的门前。
14. 中式楼阁隐于青山之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15. 炊烟袅袅升起,中式楼阁散发着淡淡的诗意氛围。
16. 砖雕瓦得天衣无缝,中式楼阁的建筑工艺精湛无比。
17. 池塘倒影中,中式楼阁映射出维妙维肖的美丽身姿。
18. 中式楼阁的青石阶梯,历经岁月洗礼,仍然犹如新。
19. 古雅的回廊,被中式楼阁环绕,宛如进入了古时的诗画世界。
20. 窗户上的红灯笼,照亮了整个中式楼阁,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21. 携手步入楼阁,中式建筑散发出尊贵神秘的气息。
22. 花木扶疏,中式楼阁流淌出人间仙境般的美景。
23. 拱形屋顶隐约间透出中式楼阁的庄严与稳定。
24. 南洋风格和东方特色相融合,中式楼阁展现出别样风情。
25. 月光洒在中式楼阁上,如诗如画的景致使人心醉。
26. 曲径通幽,中式楼阁散发着幽静的韵味。
27. 细长的木榫,精巧的雕花,娓娓道出中式楼阁的辉煌历史。
28. 碧水环绕,中式楼阁仿佛矗立在水中央,宛如水上仙境。
29. 清水掩映,中式楼阁如翡翠一般璀璨夺目。
30. 一片碧瓦,若隐若现,中式楼阁融于自然山水之中。
31. 听着楼阁传来的悠扬音乐,仿佛进入了中式音乐乐园。
32. 细雨蒙蒙中,环绕中式楼阁的花丛仿佛开启一幅幅花韵画卷。
中国“国保”古建楼阁赏析

中国“国保”古建楼阁赏析楼阁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外形恢弘、结构繁杂、风格多样,是中国古建艺术中绽放的一朵瑰丽奇葩。
中国古建之楼阁建筑关于“楼”与“阁”的咬文嚼字,有必要解释下,因为涉及古人对楼阁的称谓,有楼有阁,后人经常对此概念含混不清。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楼,重屋也。
”即泛指两层及以上的建筑;那什么是“阁”?《礼记》曰“阁以板为之,度食物者也。
”也就是说它最初是储存物品的木隔板,“束之高阁”中的阁就是指这东西。
再衍变到后来,阁越做越大,在屋顶做出了一定私密专属的小空间,完全可以住人了,称之为“阁楼”。
此时对于“阁”引申出了许多象征意义(多有架高保护之意),例如对于未出嫁女孩的卧室叫“闺阁”,中央政府最高机构叫“内阁”。
左阁右楼,这就是早期的显著区别之一,“四敞”才为阁,不过后期多数楼也变成四敞的了,且也有平坐左为阁,右为楼,并无本质区别,仅沿用原楼与阁的称谓既然“阁”也变成了多层建筑,那与“楼”的区别在哪里?从唐代开始有几处形式上的区别:第一是否有“平坐”,有“平坐”为阁,无“平坐”为楼。
所谓“平坐”,就是多层建筑挑出的平台或走道,一般外沿设栏杆,它的作用就是供人凭栏眺望,观景之用;第二底部是架空还是建在高台上,底部架空为“阁”,建在高台上为“楼”;第三,叫做“重屋为楼,四敞为阁”,即四面皆有门窗和平坐,才能称之为“阁”。
最后补充一点,早期比如唐代,“阁”是专属皇家的建筑形制,地方和民间建筑绝无“阁”的称谓。
例如滕王阁,滕王李元婴为了显示自己仍是皇室中人,特地将其建成阁的样式以区分楼的形式。
滕王阁注意这是早期的区分,如按这标准划分后期很多楼应该称之为阁,比如现在的黄鹤楼因称之为“黄鹤阁”,标准的四敞有平坐。
所以衍变至后期,多数楼阁二字互通,并无严格区分。
黄鹤楼从结构形式而言,古楼阁建筑有个衍变的过程,是从独立单元的叠加逐步走向整体构成的确立。
从缠柱造到叉柱造、永定柱造,再到至通柱造,建筑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楼阁整体结构稳定性有了极大提高。
中国十大文化名楼

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楼阁,现如今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面就来看看中国的十大名楼引领了什么风尚。
一、贵州贵阳甲秀楼甲秀楼位于城南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之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按照原貌修复的甲秀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高约20米,三层三檐攒尖顶,雕梁画栋,华丽宏伟,底部用贵阳郊区的赭红石作基脚。
门窗为细木条镶冰纹花纹,刻有雄狮、龙凤、麒麟、花卉等图案,生动传神。
原有四棵杉木大柱,外加漆膜保护。
阁壁嵌有明清文人墨士题咏甲秀楼的题记碑刻和楹联匾额多方。
登楼眺望,山川田野尽收眼底。
远处峰峦叠翠,近处江波滚滚。
甲秀楼借助浮玉桥与两岸接连。
浮玉桥现在也整修一新,桥上还新装了12盏玉兰花形华灯。
新建的涵碧亭,座落在桥中部,高7.7米,宽3.6米,小巧玲珑,十分精致。
亭的石柱上镌有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二、山东聊城光岳楼主体结构建于1374年(明洪武七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
它在形式上承袭了宋元楼阁遗制,在结构上继承了唐宋传统。
光岳楼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3米。
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圆拱门和直通主楼50多级台阶组成。
主楼为木结构,4层5间,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且有回廊相通。
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
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尤以清康熙御笔‘神光钟瑛’碑,乾隆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
三、山西永济鹳雀楼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故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城郊黄河岸畔,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加之区位优越,前瞻中条,下瞰大河,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唐宋之际即为河东胜概,唐代文人雅士留诗者甚多。
中国现存著名的亭台楼阁

中国现存著名的亭台楼阁玉皇阁 (宁夏)银川玉皇阁位于宁夏银川市区东街。
据《朔方新志》记载,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阅江楼景区(江苏)阅江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
山海关 (河北)被誉为“天下第一关”,座落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一个重要关隘。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鼓楼 (陕西)鼓楼位于西大街路北,始建于明太祖朱元漳洪武十三年(公元 1350年),因楼上悬巨鼓报时而得名。
鼓楼呈长方形,加上基座高33米钟鼓楼 (宁夏)位于银川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十字路口。
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
南薰楼 (宁夏)又称“南门楼”,位于城东南的南环东路与中山南街交叉口上,坐北朝南,面临广场。
门楼通高27.5米。
镇海楼 (广东)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越秀山(原名越王山)上建有天一阁 (浙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钟楼 (陕西)钟楼,位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
民国10年(1921)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真武阁和绣江游乐园 (广西)古经略台真武阁是容县真武阁文化公园中最珍贵的古建筑。
滕王阁 (江西)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原阁规模算很大。
岳阳楼 (湖南)闻名天下的岳阳楼记黄鹤楼 (湖北)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
秦淮河 (江苏)发源自漂水东庐山与句容华山,自东向西,潺潺地淌过南京市区的南部,又沿着石城的西北注入长江。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古名“淮水”。
石公山 (江苏)石公山(Shigong Hill)位于太湖中的岛屿,属吴县市。
因山前有巨石,状若老翁而得名。
中国十大名阁

中国十大名阁中国十大名阁【阁】的建筑形式与楼有些接近,其正面是门和窗,其余三面都为实墙,四周通常设隔扇或栏杆回廊。
中国古代的阁是用来收藏贵重文物的。
例如北京故宫里的"文渊阁"就是收藏国家图书的。
山东曲阜孔庙里的奎文阁专门收藏历代帝王御赐孔庙的书籍、墨迹。
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是中国古代私人书籍收藏的最大图书馆。
较大寺院里一般建有"藏经阁",那就是收藏佛经的图书馆。
修建在园林中的阁,则是用来观赏风景的建筑。
中国有些宗教建筑群中,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层建筑通常也称为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内的观音阁,就是一座高达23米、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层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高层楼阁。
这座辽代建筑先后曾道28次地震,其中三次是破坏性的地震,当时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唯独这座木结构的观音阁未遭破坏,可见其结构之精当。
除了独乐寺的观音阁之外,还有颐和园的佛香阁、承德普宁寺的大乘阁和广西容县的真武阁等,造型挺拔庄重,是中国多层木构建筑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建筑作品以亭台楼阁最为典型,其中以阁的飞檐翘角最为灵秀飘逸.现在收集了中国十大名阁,以供自赏和广大朋友共赏.滕王阁“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王勃盛赞滕王阁的名句。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东岸,江西南昌西北。
滕王阁建筑规模很大,阁高九丈,共三层。
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 28 次之多,世所罕见。
现在的阁楼建于 1985 年,高达 57.5 米,占地达 47000 平方米。
仿宋风格,临江而立。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
唐高祖李渊第 22 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营建,阁以其封号命名。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楼阁集锦(上集)

1楼阁集锦上集:各地名楼六十座E-mail 文化传播网 点击换页按Esc 退出楼:通常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据考证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因此,在此以前的宫殿、民房都是单层的。
命名为楼的房屋相当广泛:建在高处用于防御、瞭望的称城楼、角楼;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一点而建造的叫钟楼、鼓楼(它们就不一定是两层及以上的房屋了);车、船有上层的可称楼车、楼船,以至于后来用于饮食服务、娱乐场所的房屋都可以称为“楼”—酒楼、茶楼、戏楼……。
23湖北武汉黄鹤楼,中国四大楼阁之首。
相传创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后因唐人崔颢题《黄鹤楼》一诗而名闻千古。
1985年重建,新楼5层,高51.4米,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整楼屋面用黄色琉璃瓦装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器宇轩昂。
4湖南岳阳岳阳楼,中国四大楼阁之一,因范仲淹撰《岳阳楼记》而天下闻名。
楼内有清乾隆时书法家张照书写岳阳楼记的木雕屏一幅,景区还有花巨资制作的历代不同式样的岳阳楼铜质模型,为其增色。
此楼前看低矮,后看因在城门之上,总高32米才显得高耸。
北京天安门城楼,通高33.7米,创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1949年以后经过整修,整体庄严肃穆而成为新中国的象征。
城楼内大门两侧为纪念品小卖部,其余为领导人检5阅前的休息处。
北京钟楼,旧址为元代万宁寺中心阁,明永乐十八年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
筑于高大的砖石城台上,灰筒瓦绿歇山顶,四面开券门,通高约33米,全部砖石结构,精致坚固。
内悬明永乐年题款、厚约27厘米的铜钟一口。
67北京德胜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清乾隆时重建。
箭楼建在砖砌的城台上,四层通高米,内铺三层楼板,东西北三面共开箭窗82个,为城上的防御性建筑。
1980年重修,是北京内城九门中仅存的一座早期的箭楼。
8北京东南城角角楼,明初在建北京城垣时,在内城的东南和西南角各建一座角楼,楼面成矩尺形,凸出城墙转角,上有四层,内铺三层楼板,有木梯相通,外墙面上设有箭孔144个,与箭楼的功能和式样相似,是一座防御性建筑。
古建欣赏----滕王阁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 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 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滕王阁周边的亭阁楼榭 起到了衬托主体建筑的 作用,在突出主体的同 时,丰富了建筑空间的 含义 3、色彩的运用 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 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 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 雅,多用白墙、灰瓦和 栗、墨绿等色的梁柱, 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西江”
译为江南的 西部 江西 也因此而得 名滕王阁为 江南西部第 一名楼(范 围更广了), 范围也包含 了江西
《时来风送滕王阁》
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构
斗拱分析:
斗拱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最基本元素之一,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 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 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
建筑艺术形象和艺术特点
千年变迁
在我看来,滕王阁 历经千年风雨,毁建已 经很多次,每次都不可 能和前次的建筑形式相 重复,而是适应所处时 代的建筑文化和地域特 点。遗址也较以前多有 迁移,但并未减少滕王 阁的丝毫魅力,引得各 地游人纷至沓来。它已 经突破了作为建筑的含 义,它是纪念馆,是中 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是 千年不倒得文化标杆。
古建欣赏--滕王阁
滕王阁
楼阁简介
•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早期楼与阁有所区别,后来楼与阁互 通,无严格区分。楼阁多为木结构,构架形式有井傒式、重屋式、平 坐式、通柱式等。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即为楼阁建筑。 •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 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 、赏景的楼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 。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 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 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当然比较有代表性 的要数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了。
中国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尽显古韵之美!

中国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尽显古韵之美!走过很多园林,见过不少美景,然而风景中的那些古建筑,却不一定都认识。
比如: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亭】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
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
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兰亭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兰亭镇兰渚山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圣地。
现存兰亭为清代重建,景色宜人。
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
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
▼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
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乡人传为美谈。
▼小兰亭为一四角碑亭,内有康熙帝御笔“兰亭”二大字的石碑。
▼流觞亭就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
湖心亭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央。
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
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
此亭于1953年重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制,金黄琉璃瓦屋顶。
昔人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说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
▼西湖夜色▼夏日风情“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时候被列为“钱塘十八景”之一。
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风月石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
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风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虫二”。
▼亭中赏雪明代文人张岱作《湖心亭看雪》:“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更是展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与高雅的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楼阁建筑特点.描写作文

中国传统楼阁建筑特点
我昨天和爸爸妈妈去看了一个很漂亮的楼阁,哇呀!那个楼阁高高的,像一座小山一样。
它是用木头建的,屋顶的瓦片像小鳞片一样,一层一层叠起来,好像一个大大的宝盒。
楼阁的柱子也是特别的粗,白白的,像一根根大大的白棍子支撑着整个楼阁,真是坚固呀!
我走进楼阁,里面有好多窗户,窗户上面有着精美的花纹,就像是画了一些小小的鱼和花儿,真好看。
楼阁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屋檐,屋檐一翘一翘的,好像一个个大大的小船,飘呀飘的,真有趣!我站在楼阁的上面往下看,感觉自己像个小小的蚂蚁,楼阁看起来好高啊!
楼阁上面还有好多彩色的装饰,有红色、金色,五颜六色的,真的像彩虹一样。
咯吱咯吱的,风吹过来,楼阁发出轻轻的声音,好像在跟我说悄悄话呢。
我觉得这些楼阁真神奇,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建筑,真美呀!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楼阁欣赏[ft=,+0,]江西赣江滕王阁[ft=,+0,]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
据史料记载,滕王阁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都督洪州(今南昌)被封为滕王时营建,故称滕王阁。
公元675年重建滕王阁,九月九日,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此邀宴宾客,适逢王勃省亲途经这里,遂得赴宴。
席间,王勃应邀为滕王阁作序。
只见他当众挥毫,连序带诗,一气呵成,为在坐宾客所折服。
从此,《滕王阁序》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
[/url][ft=,+0,]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真词,观看灯火[ft=,+0,] 今之的滕王阁乃仿宋建筑。
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
宋大观二年(1108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
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
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
[ft=,+0,]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
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
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
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
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
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ft=,+0,]杭州城隍阁[ft=,+0,][ft=,+0,]杭州城隍阁位于吴山天风景区,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url][ft=,+0,] 城隍阁主顶顶端为葫芦状宝瓶造型;四个副顶顶端设凤凰造型,整座楼阁仿佛一群展翅翱翔的凤凰,又如仙山琼阁倚天耸立,令人神往。
[ft=,+0,][ft=,+0,]城隍阁二层东楹柱悬明代徐渭名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底层大厅南、西、北三面,倚壁设灯光橱窗展示大型硬木彩塑《南宋杭城风情图》,对面嵌壁青石线刻画描绘杭州历代名贤画像和10个民间神话故事;三到顶层都有休闲服务设施。
上吴山,登城隍阁,举目四望,穹宇莽苍,大地坦荡,湖山秀靓,城市兴旺,好一处名不虚传的人间天堂![ft=,+0,]广西容县真武阁[ft=,+0,][ft=,+0,]真武阁位于广西容县,屹立于绣江南岸,原名经略台,为唐代诗人元结在此地任经略使时所建。
明时在台上增建道观,改称真武阁,后又建造楼阁三层,一直保存至今。
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不用一件铁器,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
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
它依靠杠杆原理,像天秤一样维持整座建筑的平衡。
真武阁是唯一一座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名楼。
[ft=,+0,]烟台蓬莱阁[ft=,+0,][ft=,+0,]蓬莱阁在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1982年与水城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面积有32800平方米。
蓬莱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组成的建筑群,这一切统称为蓬莱阁。
自宋嘉裕年间起,历代都进行了扩建重修。
秦始皇访仙救药的历史故事和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给蓬莱阁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而古来即有“仙境”之称。
[ft=,+0,]长沙天心阁潇湘古阁,秦汉名城。
天心阁既是长沙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城长沙的缩影。
天心阁座落在长沙东南古城墙上,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
今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相媲美,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
岁月悄然流逝,历史却灿然永存。
天心阁其座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据同治四年记载,当时城墙高三十三米,加阁高共计四十八米,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现遗留城墙长251米,高13.4米。
天心阁饱经战火,屡毁屡建。
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与清军鏖战,不幸殉难于天心阁下。
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长沙一片焦土,阁楼更是荡然无存,唯有那坚实的明清(窑印为证)古城墙在无声地哭泣。
今天心阁为1984年重建,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高阁用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
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风骚。
石壁图案,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狩猎和战车战马,看上去,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战马萧萧。
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是一幅历史的画,是一首古雅的诗。
古阁雄踞,气象蔚然,游者登临,瞰湘流北去,招岳色南来,放眼祖国江山,缅怀革命先烈,振兴中华之志,无不油然而生。
位于天心阁古城墙北入口处的“入胜亭”,又名“崇烈亭”,是1946年为纪念在长沙四次大会战中抗日阵亡将士所建。
2004年底,天心阁主阁一楼建成的“百年长沙”史料陈列馆,以百余幅珍贵图片展示了长沙近百年的历史变迁,而“长沙大火”幻影成像展示厅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六十七年前发生在长沙的那场惊世劫难——“文夕大火”的全过程。
景区内其他景点还有:仰贤亭、逸响亭、薰风亭、名人石刻画廊、太平军魂群雕、映山楼等。
湖南岳阳楼[ft=,+0,][ft=,+0,][ft=,+0,][ft=,+0,] 岳阳楼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处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岳阳楼主楼3层,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
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全楼未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稳如磐石。
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url] 相传它的前身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为操练水军所建的阅军楼;唐代后改名为岳阳楼。
由于这里襟山带水,气象十分开阔,因而历代都有文人墨客来此登楼吟咏,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阳楼记》,在这篇著名的散文里,作者以声情并茂的语句描绘了洞庭一带的美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愿。
[ft=,+0,] [ft=,+0,][ft=,+0,]武昌黄鹤楼[ft=,+0,] [ft=,+0,]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西元223年)。
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
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楼”。
[ft=,+0,][ft=,+0,]南京阅江楼[ft=,+0,] [ft=,+0,] 南京阅江楼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
朱元璋[/url][ft=,+0,][ft=,+0,]称帝后,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600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
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总高度为51米,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南京阅江楼高五十二米,共七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ft=,+0,][ft=,+0,]山西永济鹳雀楼[ft=,+0,]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
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
可惜鹳雀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7年12月,鹳鹊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减力墙框架结构,设计高度为73.9米,总投资为5500万元,截至2001年,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
现在,这座九层高楼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广州镇海楼(望海楼)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
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
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
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
[ft=,+0,][ft=,+0,] 关于镇海楼的兴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
一天,他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游兴正浓之时,铁冠忽然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须立刻在广州建造一座楼镇压住“龙脉”,否则日后必成大明的祸患。